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资源整合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1−0019−04
21世纪对创业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使得高校的创业教育逐渐形成热潮。构建有效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21世纪中国高校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创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创业教育的基础——创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以促进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
一、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高校作为开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拥有着相对丰富的创业教育资源。但是,由于缺乏对资源的整合,资源分散、闲置、低效使用等情况非常严重,制约了创业教育的顺利发展。
(一)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创业教育合力
创业教育资源的分布具有广泛性和分散性的特点。由于缺乏整合意识和总体规划,高校对创业教育资源的使用往往具有临时性和随意性,导致资源难以集中到创业教育体系中,从而产生强大的创业教育合力。
(二)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
一方面,随着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日益紧缺。但是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的现象却非常严重。这包括:由于对资源的创业教育价值认识不足造成的资源闲置,还有因为方法不科学、管理不完善造成的资源低效率使用等。
(三)资源结构不合理
“强理论,弱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高校理论资源丰富,实践资源相对匮乏,实践资源和理论资源不配套的状况严重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系统构想
(一)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理念系统
1.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
创业教育资源整合是服务于创业教育的一项活动。资源整合的总体目标就是充分挖掘高校内外一切可资利用的创业教育资源,将其纳入创业教育体系中,对资源进行科学配置、优化重组,以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益,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
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根据开展创业教育时间上的继起性和逻辑上的递进性,笔者认为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整合创业文化资源,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起学生创业的愿望和热情;其次,整合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以后的创业行为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最后,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使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机会,增强学生对创业行为的认识和驾驭能力。[1]
2.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原则
第一,开发与探索相结合。开发与探索是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两种不同战略。开发战略是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其关键点是重新审视并定义高校现有的资源,挖掘其中的创业教育价值。探索战略是对潜在资源的利用,其关键点是创造性地、有选择性地吸引新的创业教育资源。高校拥有的创业教育资源相对其他社会组织来说十分丰富,但相对创业教育的目标来说还是比较匮乏的。所以,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要坚持开发与探索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充分挖掘利用现有的资源,另一方面努力探索新的资源。
第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对于创业教育资源,高校的视野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内部,而应加强与企业、政府、社区组织等外部单位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整合利用这些外部单位的优势资源,为创业教育开拓出更加广阔的资源空间。
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这要求高校在发挥理论教学优势的基础上,注重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使创业教育不仅成为知识性的教育,而且成为精神性、技能性、综合性的教育。
第四,优势与特点相结合。不同的大学拥有创业教育资源的情况也是不同的。在进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高校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创业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注重发挥某些方面的资源优势,制定符合具体校情的资源整合策略。
第五,使用与积累相结合。创业教育在我国的高校中才刚刚起步,其发展完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校进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不仅要为当下开展创业教育提供资源,而且要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在资源消耗的同时注重对资源的积累,形成资源整合的长效机制。
第六,科学性与可行性相结合。整合是对系统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加工重组,形成合理的结构,以实现系统的优化、协调发展的过程。整合行为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要求高校充分了解和掌握创业教育的规律,对创业教育资源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出科学的整合方案。同时,要结合当地实际,使资源整合不仅是科学与合理的,而且拥有可行的条件,易于操作。
(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组织管理系统
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因此,实现创业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必须加强领导,构建相应的组织管理系统,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此规范整合行为,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资源整合的组织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资源整合领导机构
成立一个全校性的领导机构是进行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前提。该机构应由学校党政领导、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及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校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规划全校的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并对其进行宏观管理、协调和监控。
2.资源整合实施机构
在领导机构之下,需要设立一个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全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制订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案与计划,部署具体工作任务,对各职能部门的整合工作进行督促。可下设创业教育基金会、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学生创业指导中心等机构,负责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工作。同时,在各学院、系也要成立相应的资源整合机构,负责学院或系范围内的具体工作。
3.资源整合评价机构
成立资源整合评价机构是保障高校实现创业教育资源利用的预期目标,促进资源整合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手段。评价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设计资源整合评价指标,对高校的创业教育资源和创业教育效果进行全面普查,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了解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效果。评价是对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最有力监督。
(三)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互联网成为了当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创业教育信息平台,就是将能够转化为信息形式的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到网络这个现代传播媒介上来,以实现创业教育资源在更为广阔的互联网空间上的共享。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3个部分:
1.建设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总库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据库日益成为人们共享信息资源的重要手段。建设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总库,可以将各类创业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在极广泛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积累。总库能够收藏的资源包括精品创业课程视频、创业学教程、创业必修图书、经典创业案例、各类创业政策法规等。
2.创建高校创业教育网
开辟创业教育专门网站有利于将一切创业教育信息资源整合到一起。网站可以向全校师生公布学校拥有的创业教育资源情况,方便学生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最新的创业和创业教育资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设置相关网站链接,让学生可以轻松享受不同高校、不同地域和不同领域的各种创业信息资源。
3.构建创业教育网络社区
创业教育网络社区的构建可以为拥有创业理想的同学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分享创业理想、创业点子,接受创业教育的心得体会,寻找志同道合的创业伙伴,拓宽自己的交际圈,为以后的创业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高校还可以邀请社会上一些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优秀职场人士、杰出校友加入创业教育网络社区,参与一些与创业相关的讨论,为学生的创业学习提供指导。网络社区不仅能够很好地整合信息资源、人脉资源,而且在交流讨论中也能营造一种创业的文化氛围,激发社区内学生更加强烈的创业热情。
(四)创业教育资源的开发运行机制
1.创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
第一,资金筹措机制。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创业教育的发展资金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拓展经费渠道,争取社会各界的经济支持,为创业教育项目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资助。如高校可以建立创业教育研究基金,鼓励并支持教师进行创业研究活动;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基金,资助学生的创业活动,积极孵化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产生的优秀项目;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积极推进高校的科研成果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拓展其自我衍生资源;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吸引企业家资助学生的创业活动。
第二,教师资源开发机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职动态发展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创业教育的重要保证。开发高校专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主要应该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如选派教师参加国家或高校组织的创业教育培训班,将教师送到国外进修。其次,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上的人才资源,大胆聘用成功企业家、创业教育专家作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
第三,合作共享机制。合作是指高校和工厂企业、创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教育发展比较成熟的高校等外部单位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共享这些外部单位的某些资源。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高校可以实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创业经典案例、优秀创业教材等资源的共享;通过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高校可以在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将学生送到企业管理、生产的第一线进行学习;高校还可以通过邀请、聘用等方式,共享企业中的优秀人才资源。总之,合作共享机制的建立,将为高校提供源源不断的外部创业教育资源。
第四,创业教育研究机制。建立创业教育研究机制是开发创业理论资源的重要手段。高校应该充分发挥科研资源的优势,鼓励多学科视角下的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探索科学可行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等重要的理论资源,服务于高校的创业教育实践。学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为创业教育研究提供各种有利条件。[3]
2.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系统
资源整合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就是围绕创业教育目标,开展一系列的创业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每一类活动就是一个创业教育资源整合的系统。高校主要应该构建以下5个资源整合系统[4]:
第一,以教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创业教育课程系统。开设创业课程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基础内容。课程系统的建设主要就是对教师、课程、学科专业、图书文献等相关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
第二,以营造创业文化为目的的创业宣传系统。构建创业宣传系统是为了实现对创业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校园传播媒介资源,如校园网站、校广播台、校电视台、校园刊物等是创业宣传系统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校可以向广大师生宣传有关创业的政策法规、成功案例、创业赛事等信息,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此外,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研究专家举办讲座也是创业宣传的重要内容。
第三,面向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系统。创新创业活动系统是创业课程系统的重要补充。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新创业竞赛,开展面向学生的相关科研项目,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素质拓展活动,举办创业沙龙,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等,充分实现师资、科研、资金等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在活动系统中,学校应注重发挥创业类学生社团的作用,让学生不仅成为活动教学的被动参与者,还能成为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第四,服务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孵化系统。孵化系统是一个为全校学生提供研究经营场地、通信网络与办公方面的共享设施,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咨询以及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新企业成活率和成功率的综合服务系统。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孵化,是由创业教育向创业实战的过渡,这对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评价机制
构建资源整合评价机制是保障高校创业教育资源整合顺利进行的重要途径。评价工作首先是要依托专门的评价机构来开展,其次是要制定一套评价的规章制度,最后要运用一套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其关键工作是设计资源整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是运筹学中的DEA系统分析方法,根据DEA方法 ,高校需要对创业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资源投入进行普查和量化,然后对创业教育的效果,包括毕业生创业人数、成功孵化项目数、创业学专著出版量等进行总结和量化,运用DEA模型计算出各类创业教育资源的整合效率。
创业教育资源整合评价的结果将为高校制定下一步的资源整合战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是创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不断发展完善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时椿,常建坤.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2]李莉丽,龙希利.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育资源 整合 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人口基数的下降和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大城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的学生数在日益减少,农村教育资源面临着新一轮的整合,而教育资源的整合牵涉到很多方面的工作,对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历史沿革、学生就学的可行性、成本等问题,下面针对我校整合两所初中校的运作的实际情况,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的方法和途径谈如下几点看法。
一、认清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统筹兼顾,合理布局
农村教育资源因地区发展不平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整合时,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认清教育发展的现状,本着优化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进行学校的合理布局,促进农村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倾听民意,搞好调研,制定可行性计划
撤并一两所学校容易,但是要促进教育均衡有序发展就需要有通盘的考虑,不能盲目进行布局调整,应搞好调研。调研不能只停留在学校实际情况的调研,而且还要考虑到当地民情与民意,农村不同于城市,农村就近读书的意识比较普遍,因此在统筹基础上,应充分重视调整布局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我校在整合两所初中校过程中,教育局在对学校充分调研上形成整合的方案,但在具体实施时遇到了初中校所在的村民反对,学校在推行过程中及时调整学校的工作方案,对村民反映的路途远的问题,学校耐心做工作,动员其子女寄宿,并对宿舍进行重新装修,从而留住学生的心,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二)前景展示,搞好宣传,稳步推进工作
资源的整合有利于促进发展,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应搞好宣传,展示整合的前景,让当地百姓充分认识到整合的意义,例如可以通过有线电视宣传整合的意义,明确整合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形成新的良好的发展态势。做好了前期的宣传工作,就能稳步地推进整合工作。
二、协调农村教育发展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好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农村教育发展的特点,在整合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搞好教育资源的统筹及资源配置的优化。
(一)处理好被撤并校的教师的工作分配工作
教师是教育资源有机组成部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推动力,因此在整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现实利益,制定合理分配方案,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整合的目标。教师分配不合理,就有可能造成教师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被撤并学校老师的工作分配上采取“自愿和调节”的政策,原则上两所初中校的老师分配到撤并校工作,愿意回到自己乡镇的中学工作的由教育局进行调节和统筹安排。
(二)搞好学校和村镇的关系,对被撤并校的财产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学校资源配置利益的最大化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初中校和村镇关系较为密切,许多教育设施是由村镇和当地社会贤达投资建设,因此在撤并后如何分割原有的财产显得非常重要。我校在撤并两所初中校时对两所初中学校采取不同的分割形式,其中一所的财产归划入中心学校,改制成一所公办的幼儿园,理顺当地老百姓要求改善幼儿教育的条件的迫切要求,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配置;对另一所初中校进行财产交割,并对财产进行国有资产拍卖转移,以加强我校设施的完善,由于我校是一所省二级达标中学的独立高中,恢复完中建制需完善初中部教学设施,因此对被撤并校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活,有助于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办学水平,增强我校教育辐射的广度和宽度。
三、加强学校的大融合工作,稳步提升办学质量,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
教育资源整合,除了学校建制上的撤并以外,尤其要加强学校内部的大融合,形成统一的办学理念,创造良好的办学氛围,才能稳步提升办学质量,从而提高学校的向心力和影响力,巩固整合的成果。
(一)传承被撤并校的优良传统,促进教师的大融合,提高学校工作的向心力
我校撤并前是一所福建省二级达标中学的独立的高中,办学理念鲜明,而被撤并的两所学校也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因而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教师的教育观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撤并后要加大学校教师的融合工作的力度,形成统一的办学理念。而在形成统一办学理念的过程中应注意吸取被撤并校的原有的好的办学理念,重新建构撤并后学校的办学理念。我校在撤并之初提出“入我新侨门,就是我新侨人”的整合理念,在撤并的过程中注意促进教师的思想融合,强调保留原有两所学校的校史;注意归纳和整理两所学校的学籍档案和教师个人成长档案,并在尊重和吸收被撤并校好的教育理念及充分论证基础上,形成“规范、人文、超越”的办学理念。
(二)充分展示学校新风貌,扩大学校影响力,汇聚丰富的办学资源
关键词:
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地方高校;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05201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城市现代通信基础设置和信息服务水平的较快发展,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急剧扩大,如何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总体提高地方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内涵建设成为当前地方高校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优秀教育资源整合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流动与共享,成为了提升高校软硬件建设的重要举措,因此对课程知识的传播、课程资源质量的提升、教师间交流合作的加强、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学及学习效果的增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育资源整合的定义
教育资源整合是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内涵是优化与重组现有教育资源,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学校内部、学校之间、企业、社会等多方面整合教育资源,实现共享多赢。从哲学意义而言,整合是由系统的整体性及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和优化的过程,只有通过各子系统集成优化,相互渗透,相互协调,有效控制,才能从环境中获得信息和能源,从而实现整体优化和整体最大效益的创新过程。
3地方高校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各高校独立办学的原则,因此各高校在办学理念、师资情况、组织管理等一系列方面均有自己的特色。虽然突出了高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导致了许多师资、设宴设备、图书设施等原本可共用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就我国高校发展来看,地方高校和重点高校、国家直属高校相比,无论在教学质量、师资条件、经费投入还是其他教学条件都明显处于劣势,具体问题体现如下方面:
3.1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师生比例严重超标
重点高校有更好的教师、实验室和设备,而大部分地方高校,由于资金有限,致使设备明显老化,实验室资源不足。同时扩招后师资队伍建设落后,师生比例远远超出正常比例,造成知识的传承很难有效进行。
3.2教学资源更新成本高,更新速度慢
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设备,而所需成本,给地方院校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在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同时,缺少资金更新教学资源。
3.3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低
即使近年来随着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的发展,高校课程建设的进一步扩大,使得课程资源得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整合,即使整合了部分硬件资源,然而在教师交流和学术交流等软件资源层面很大程度上根本无法实现整合。
3.4学生欠费现象严重
地方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均来自于农村,因家庭因素欠费较严重,同时地方高校的生均财政拨款少于重点大学,这更加重了地方高校教育的困难程度。
地方高校要想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设法摆脱在资源配置上的劣势地位。为了进一步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的文件精神,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必须通过地方高校的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无形资产的整合及共享实现地方高校的资本共赢。
4地方高校教育资源整合的战略方向和实施方案
4.1教学资源整合
为了不断提升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水平,每年高校内部甚至省部级教育部门均组织开展如教学能手、优质课堂、实验教学比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各级各类竞赛,各类竞赛的教师讲课和课程设计层次明显优于普通课堂,但由于时间、人员安排、经验和精力等诸多原因,就目前而言,均缺少有组织、有计划、全面系统的步骤和平台将这些优秀的教学竞赛资源及时进行分析整合和共享,这不仅浪费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各级教育教学成果的推广,减少了校际合作交流的机会,更使得欠发达地方高校的一线教师缺少通过竞赛、交流合作而提升自己、了解学科发展、了解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机会。针对信息资源的现状,为了解决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杂乱无章、资源层次低,利用效率低的问题,充分保证资源整合服务的有序化、精约化、最优化,需要建立统一、有序的开发平台,实现异构教学资源间的跨模式、跨语义集成,才能实现较好的应用策略。基于现有的网络和公共云环境,将图形、影响、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一系列技术有机融合,将教学资源用图文并茂和形象生动的仿真模拟,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还能帮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知识,提升整体信息素养。
4.2人才资源整合
在地方高校
合的重中之重。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本身的素质也直接影响学生的质量,只有教师结构合理化,才能极大发挥教师功能,加快学校建设及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融入,教育特殊性等要求,需要高校教师不仅具备全面透彻的知识,也需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思想,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层次,完善知识结构,才能保证高校教学能紧跟时代步伐。同时地方高校教师思想方面的整合也是其重要组成的部分,教师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即使教师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也深受高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影响,职工思想,凝聚教师集体力量,才是推进地方高校建设和整合的有力保障。
4.3无形资产整合
无形资产是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大学已经科研院所的名牌效应、文化、制度、办学风格等。在地方高校无形资产的整合过程中,应该以“资源共享”为中心,面对不同的文化、制度和办学风格,对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的地方大学实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兼容并包”,而不是简单的叠加与集中,这样实现建立以差异性和创新性为主的大学内涵建设,才能成为经济时代重要保障。同时作为整合的更深层次的理念,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整合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的无形资源,二者的先进性和统一性是引领健康校园建设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建设具有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地方高校特色的前驱保障。
4.4投入管理整合
要加大办学开放力度,实现办学主体和投资多元化,需要增加地方高校资源总量,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将社会闲散资金、境外资金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整合起来,从内涵深度挖掘教育资源潜力,弥补地方院校因资金不足导致的众多问题,同时提高资金的审核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毕玉侠,刑花,佟立今等.论高等学校教育资源整合的战略方向[J].中国校外教育,2008,(2):51.
[2]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3236.
[3]徐建中,何玄鹤,李有彬.我国教育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6,(7):46.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教学资源;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0-02
一、引言
受自身及其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课程体制、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欠发达地区的高职教育发展因这种内外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以及教育资源的紧缺决定了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形成与发达地区相平衡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加强高职教育自身的内涵建设,并置身政府、企业和教育内在的相互作用过程来优化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差异,形成高职教育整体优势及其持久效应,才能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教学资源整合方案的设计
1.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
紧紧围绕培养国家新型工业化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优化学校的教学顶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校企合作,学工交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欠发达地区地方支柱产业和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规范和加强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又要为学生提供未来职业迁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此需要在大的专业领域里设置公共技术平台和多个专业方向,将多个专业有机地综合集成,整合成一批专业群。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核心专业,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也就是要建设好专业梯队、优质课程、教材和课件以及真实工程环境的实训基地,凸显核心专业的示范与辐射效应。
本校计算机系现在已经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整个系建立了电子商务专业群,本系中其他的专业都是以电子商务专业群服务的,所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都是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而设计的。
2.课程体系的整合
课程体系也要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整合。公共技术平台上的课程要以基础理论、基本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通过课程的综合化进行优化整合,注意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专业方向上的课程强调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课程与职业标准紧密联系起来,把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活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打通教育和就业的通道。通过“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理论、实践、创新并存。
本系课程整合有三个层次:一是公共基础课的整合;二是专业基础课程的整合;三是专业课整合。课程整合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公共基础课由全系的公共教研室统一制定标准,比如教学内容、授课学时、实训内容、考试考查方法等;专业基础课根据培养目标将课程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不同专业根据教学计划进行选择,实现资源共享。专业课的整合主要根据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本系开发了一套MBTI性格测试系统,本系统可以测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并给出可能适合他的一些工作岗位,学生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系统的结果,选择自己喜欢的岗位进行相应教学内容的学习。
3.师资的整合
师资队伍的建设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配备。公共技术平台上的任课教师要强化基础理论和科研能力,努力以最新的科技知识来教育学生;专业方向上的任课教师要强调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要将教学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结合起来。鼓励教师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合作,共同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实现技术创新。这样既能为企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贡献,又能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
教师是高职院校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可开发性。高职院校要避免“重使有,轻培养(开发)”的现象,对教师的管理、使用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教师资源的重要性,从专业的合理设置、专业的整体布局、课程体系的安排和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出发,来规划教师资源的配置与优化。特别要注重教师资源的开发,以使高职院校的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本系在师资队伍整合这方面,根据课程体系整合的结果,把师资队伍分成公共基础课教研室与专业课教研室,公共基础课教研室的老师主要负责全系公共课与公共基础课的教学以及教学科研的改革,并且每个学期会不定期地派老师去参加教学方法、教学改革与科研能力提升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而专业课教研室的老师主要负责专业课程的教学与技术项目的开发,专业课教研室会不定期派老师参加技术方面的省培与国培,从而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并组织老师带领学生承接各类社会服务项目,从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校内资源整合的研究与实施
4.实践教学的整合
实践教学的资源配置按照专业群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分工。实践教学体系的前端必须模拟真实的工程背景,建立科学合理的仿真实训体系,使学生在一定的工程背景中接受系统的、规范的基本技能训练。实践基地要将真实的企业引入到实践教学体系。按照职业能力培养循环递进的规律,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让学生实行跟班顶岗形式的实习,形成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终端。
提高综合性实训教学的比例。学生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教师要布置综合实训课题,指导学生把不同岗位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学生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实训教学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或者组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各岗位的实训教学必须严格按照职业技能鉴定的标准来组织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获得有关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本系在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方法是成立了“创新工作室”,把企业的真实项目带入到教学中。并在实训大楼创建了“电子商务实训室”,现在有我们本地的两个电子商务企业入驻,直接把公司引入到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
三、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的政策支持
1.实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要有稳固的支持力量
首先,要有学校管理层的全力支持,这是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的前提。除此之外,全校教职工的配合也至关重要,防止出现阻碍工作顺利进行的因素,否则,就不利于整合优化的进行。
2.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开展一项工作的前提是明确最终完成的目标,而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目标就是为了提高学校投入产出效益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因此,高职院校应以此为目标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制度是对工作开展过程的保障。
3.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制度的执行和反馈
控制在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保证了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和目标实现。
【论文关键词】soa web服务 数字教育资源 一站式 协同
【论文摘 要】充分利用网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当前教育数字化深入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对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论述了系统的主要架构和关键技术实现。希望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创新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模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引言
数字教育通过实现教育从环境、资源到应用的数字化,使现实校园环境凭借信息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1]。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架构)是为解决分布式互联网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重用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软件系统架构,它允许不同系统能够进行无缝通信和异构资源共享。
传统的网络教育资源使用模式降低了远程教育系统中的资源通用性能力,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建设开放共享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主题[2]。soa(面向服务架构)为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最佳支持,为构建开放的数字教育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建立新型的面向数字教育的公共服务机制,国家支持实施了“数字化学习港与终身学习社会的建设与示范”、“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等多项重大项目,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奥鹏”、“弘成”和“知金”三个覆盖全国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3]。
在分布式教育资源服务的集成应用中,信息的交互、共享和数据的安全访问是关键内容[4]。设计一个全局的资源协同和访问框架来屏蔽资源平台差异,实现分布式资源的共享,以支持优质教育资源增值应用,构建开放和便捷的资源整合服务,成为soa环境下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文在对分布式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的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mersca, model of e-learning resources sharing andcoordination architecture),然后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数字教育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方面讨论了mersca实现的关键技术。实践研究表明,mersca模型是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系统建构中一种可行和实用的方案。
二、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协同需求分析
数字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是信息共享和应用集成,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5],涵盖资源建设、资源集成、知识处理、平台接入和运行、质量监控和资源评价等多个方面,所以在建设之初就应融入基于全局观点、具有可扩展性和新技术兼容等多个方面的考量。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及实现涉及资源协同的可扩展性、资源访问的便捷性、用户身份的管理以及认证、授权、加密等多项技术,框架的整体设计应满足以下目标:
(1)灵活性
数字教育服务架构通过通用性的服务接口调用来实现资源的跨域整合,个体原子服务独立于实现平台,具有松耦合、可扩展等特点,它们往往在不同时期由不同厂商开发,设计方法和开发技术也有所不同,各自拥有独立的用户认证体系,也因此导致了目前各个系统的用户数据分散,不能统一管理,难以共享数据的现状[6]。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需要从整体上灵活地鉴别用户,为这些多类型的安全服务提供基于整体访问的跨域安全集成,提供统一访问入口,从而提高优质资源整合的敏捷性。
(2)信任迁移
面向服务的思想使得资源应用逐渐趋向于分布式和相互合作的形式,用户的身份和授权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信任域。当资源来源于多个安全域,为保证资源交互活动安全,每次访问都需要对用户进行身份和权限准入确认,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7]。因此需要一种信任迁移机制,能够提供一个整体的、运行时身份验证尽可能少的安全信息共享方案。资源访问主体只需要在某个安全域中进行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访问其被授权的当前安全域其他资源或被当前安全域信任的其他域中的资源,不必通过多次身份验证操作来获得授权。
(3)可伸缩
模型应当能够提供开放式体系结构,实现可扩展的安全访问机制,框架应当将信息系统所面对的教育企业或机构从整体应用的角度统一对待,保持通过增加资源使服务价值产生线性增长的能力。当有新的应用需要部署或增加时,不需要对应用程序本身进行大量修改,通过考量安全方案规划技术发展因素,使新的安全技术和规范可以很方便地融入[8]。
三、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
架构模型(mersca)
soa环境下数字教育资源协同共享框架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mersca采用层次结构建模方法,从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中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与基于序关系的动态协同两个核心技术构建资源的安全整合,把握用户对于教学设计逻辑和资源访问等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异构数字教育资源协同架构规划中兼顾目前和未来的发展。mersca模型从下至上分为资源管理层、通信层、资源组合层、资源协同层和应用层。
(1)资源管理层
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网络教育资源开发。为促进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目前已经建立起了媒体素材、在线题库、网络课件、网上教学案例、网络课程等多种类型的数字教育资源[9]。
在mersca中,资源管理层从分布式的优质教育资源中提取类型资源共性,参照已定义好的统一接口标准,将资源属性对应于标准属性用xml格式字符串描述出来,形成统一的资源描述规范和服务接口。同时通过wsdl协议描述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实现标准的接口绑定和异构资源的服务封装,并进行注册和功能分类的集中管理,在对现有各资源站点改动最小的基础上解决资源的共享和增值应用问题。资源管理层为通信层和资源服务组合层提供了资源的预处理功能,通过服务接口对外提供教育资源服务。
(2)通信层
通信层使用基于xml的soap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简单对象访问协议)对教育资源交互信息进行描述。应用程序之间基于soap进行相互沟通时,不需要知道彼此是在哪一种操作平台上操作或是各自如何实现等细节信息。soap代表了一套资源如何呈现与延伸的共享规则,它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可以独自运作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面,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通讯方式来传输,例如smtp、mime,或是http等。
无论基于.net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还是应用java技术开发的教育资源系统,通过soap协议,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资源系统之间的平台架构和实现细节是彼此透明的。
(3)教育资源服务组合层
资源组合层基于bpel4ws业务流,在web服务组合引擎所提供的质量控制、消息路由、信息管理、事务管理和流程管理等功能的支持下进行资源服务集成。通过可视化编排方式,资源组合层将不同的教育资源原子服务依据教学设计者设定的逻辑组合在一起,屏蔽底层信息基础设施的变迁,合理地安排这些服务的运行顺序,以形成大粒度的、具有内部流程逻辑的教育资源整合,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的潜力,形成“1+1>2”的服务资源集成增值效果。
bpel4ws基于xml schema、xpath及xslt等规范,提供了一套标准化语法对业务流程所绑定的web服务交互特性及控制逻辑进行描述。通过对业务流程中教育服务资源的交互行为建模,bpel4ws以可视化和有序的方式协调它们之间的交互活动达成教育资源服务的组合应用目标。
(4)教育资源协同层
异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的协同应用过程涉及处于不同计算域下的多个资源提供者,当用户访问分布式的多域数字教育资源时,就会涉及安全边界跨越问题,需要登陆不同系统,接受多次安全身份验证,安全与访问效率都无法得到保证。
安全声明标记语言saml是信息标准化促进组织(oasis)为产生和交换使用者认证而制定的一项标准规范,它基于xml架构在不同的在线应用场景中决定请求者、请求内容以及是否有授权提出需求等,同时为交易的双方提供交换授权和确认的机制,达到可转移的信任。安全协同层基于saml实现用户在多个资源提供者之间身份和安全信息的迁移,通过数字加密和签名技术保证系统消息之间的保密性。用户只需在网络中主动地进行一次身份认证登陆,不需再次登陆就能够在达成信任关系的成员单位之间无缝地访问授权资源。资源安全协同层所采用的一站式访问形式减少了认证次数,同时也降低了用户访问资源时的时间成本。
(5)应用层
应用层是系统功能和使用者交互的接口,提供安全管理入口、资源展示、资源新闻、知识宣传等功能。e-learning学习信息门户是应用层信息资源集成界面与终端使用者之间进行信息交互的桥梁,它通过一站式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分布式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中的核心业务。学习者通过信息门户模块进入学习环境,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来完成通过多个安全域中的分布式资源整合而形成的系列课程学习。
四、mersca模型的关键技术实现
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mersca模型已在实践应用环境中得到成功实施。mersca通过分布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整合来凝聚分布于网络中的各种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并提供安全方便的资源访问模式。mersca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协同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访问和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两个关键技术。
1.协同教育资源的一站式访问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技术通过使用saml安全信牌确保可移植的信任迁移,在分布式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之间共享用户身份验证信息和授权信息,同时又保证资源提供者对资源的控制权。saml安全信牌由身份认证权威生成,它的生命周期也由身份认证权威来管理。完整的一站式访问安全认证实现过程如图2所示,主要由六个步骤组成:
(1)学习者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提交身份验证信息,请求确认身份的合法性;
(2)在确认学习者身份为合法后,身份认证权威为学习者创建含有saml合法性判决标识文件的安全信牌,并将该信牌返回给学习者;
(3)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业务流程逻辑的引导下,通过点击目标资源地址的url来试图访问某个协同学习资源,同时将合法性标识文件作为url的一部分发送给资源站点,然后被重新定向到资源提供者;
(4)学习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收到步骤(3)传递来的信息,从合法性标识文件中解析出身份认证权威的地址信息,然后向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发送包含合法性标识文件的saml请求;
(5)身份认证权威的soap安全agent收到saml请求后,从请求中包含的合法性引用信息找到相关认证,然后将认证信息封装在soap包中,以saml响应方式传送给资源提供者;
(6)资源提供者的soap安全agent检查学习者安全信牌信息,如果检查成功则将学习者重新定向到数字学习资源所在的url,并将所需资源发送到学习者浏览器,否则将拒绝用户访问。
在步骤(2)~(6)中,由于在重定位url后附有与学习者认证相关的安全信息,可采用签名和加密的方式来保障认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为确保发送方和接收方身份的真实性,步骤(4)和(5)中资源提供者和身份认证权威需要进行双向认证,它们在传输身份声明的过程中对学习者是透明的。
协同资源一站式访问的实现让学习者在访问不同的服务资源时避免身份重复认证,节省了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提高了系统资源的服务效率。
2.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
资源服务基于序关系的协同技术将分布式环境下的教育资源服务看作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bpel4ws(web服务业务流程执行语言)流程活动绑定这些资源模块,通过结构化业务流程活动来定义资源服务活动之间基于序的逻辑关系,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协同,组成大粒度增值应用服务。bpel4ws流程引擎为业务流程所绑定的资源提供了控制与管理支持。教育资源设计者可以方便地依据教学设计思想采取可视化的方式编排资源协同关系,更方便地适应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图3展示了一个基于bpel4ws的简易资源协同实例,bpel4ws业务该流程通过三个基本活动分别绑定了由不同提供者提供的“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c语言高阶知识服务”和“c语言基本知识巩固服务” 分布式资源,基于教学设计序逻辑组成“c语言知识集成服务”组合服务。当e-learning学习门户接收到学习者的服务请求时,组合服务资源主要协同过程描述如下:
(1)流程“receive”协同服务接口接收开始信息启动业务流程,启动一个资源协同实例;
(2)“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通过基础知识服务接口为学习者提供c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资源,通过测试接口对学习者进行知识测试;
(3)“c语言基本知识和测试服务”将测试结果得分提交给bpel4ws学习流程;
(4)bpel4ws流程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逻辑判决;
(5)当学习者得分小于60时,学习流程引导学习者进入“知识巩固服务”,进行知识巩固;当学习者得分大于60时,学习流程将引导学习者进行高阶知识学习;
(6)学习者知识学习结束,学习流程通过“reply”协同服务输出接口发送终止信息终止业务流程,结束学习过程。
五、结论与展望
屏蔽资源平台差异、构建便捷的一站式数字教育资源整合服务是开放环境下数字教育服务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soa环境的数字教育资源一站式协同架构模型mersca,mersca采用分层结构,通过对数字教育资源的服务包装,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可重用;通过基于saml的安全信息共享技术,实现了一站式访问;通过bpel4ws绑定,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的增值协同。mersca具有良好的扩展性、集成性以及与平台无关等特点,适用于数字教育资源跨部门协同应用中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模型的实现过程证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这些特点在笔者参与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数字教育公共服务示范工程”实践应用中得到了证明。未来的工作将主要集中在业务流程级别安全性的设计与实现方面,以便提供一个更完善的数字教育资源集成服务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 从知识传递到认知建构、再到情境认知——三代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电化教育,2007,(6):07-19.
[2] 冯琳,郝丹. 现代教育服务业与数字化学习港——第十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 中国远程教育,2007,(9):05-17.
[3] 杨宗凯. 数字教育服务体系和环境的构建[j]. 中国远程教育,2007,(10):57-58.
[4] 钟志贤,王觅,林安琪. 论远程学习者的资源管理[j]. 远程教育杂志,2008,(6):48-52.
[5] 罗勇为.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22-26.
[6] shang chao wang,liu qing tang,etc.requirement driven learning management architecture based on bpel [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2010,(02): 263- 267.
[7] 杨宏宇,孙宇超,姜德全. 基于saml和pmi的授权管理模型[j].吉林大学学报,2008,(6):1321-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