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化景观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速公路 景观设计 文化景观
前言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人们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坍塌局限在原先的仅仅是解决行车快捷和舒适、安全的问题,而且更加强调高速公路建设中生态观念的展现。文化景观的建设就是这种生态观念的一个重要的体现。但目前高速公路文体景观的设计还停留在传统的“绿化”的层面,不能凸现调整公路沿线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方性”结合广东省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文化大省”大省的总体发展思路,本文就梅河高速公路沿线的客家文化特色展开探讨
1 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原则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不同于公园、住宅小区、广场的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性特点,它是集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与路政建设三位一体的环境工程艺术。高速公路文化景观的设计首先要满足高速公路的行车功能,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司机、乘客的行车感受,使司机和乘客在乘车和落车的动静结合中充分享受文化景观 带来的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感。有鉴于此,梅河调整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设计的总体原则是整体规划,分段设计。在规划设计中具体要体现以下三个原则:
1.1 整体性与特色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要人客家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丰富内涵出发通过沿线客家文化景观 的展示,使人们对粤东客家文化的有一个较完整的把握,避免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文化破碎感;同时在不同地段,要凸现当地的“特色”客家文化现象,避免客家文化景观类型的重复设计和流于平淡。
1.2 传统性与现休性相结合原则。
即沿线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既要突出客家历史文化坐标追求。这就需要在景观的设计上,对客家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吸收精华,不盲目地进行文化移植或再现。
1.3 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在注重不同路段客家文化景观特色塑造的基础上,在一些重要的交接点或互动立交处,突出标志性客家文化景观的设计建造。
2 梅河高速沿线客家文化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2.1 隧道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高速沿线主要有葵岗隧道、三断岭隧道。黄牛坳隧道、东山岗隧道四个隧道。隧道的客家文化景观设计主要体现在隧道洞口和隧道内部两个方面。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要考虑与隧道洞口的开关及与周边的植被、山形相融合、协调。并且与进出口路基自然过渡,避免复杂,以免分散司机的注意力,从而妨碍行车安全。
2.1.1 洞口设计 隧道的吸引人处是其出入口,造型别致大方的洞门会引人入胜。
2.1.2 隧道内部设计 基于隧道内的封闭性特点,在隧道内部的文化景观设计上主要通过照明灯光的设计来达到景观效果。传统隧道内部根本无景观可言,隧道只是一个单调枯燥,令人标的的行车通道。车辆在驶出隧道时,司机乘客都会产生一种“重见天日”的感受。因此在梅河高速的隧道文化景观 设计可考虑运用“灯”这种民间艺术形式,通过“花灯”形广告牌或隧道内用“花灯”形路灯来展现当地的独特管家文化内涵。
2.2 房建工程文化景观设计
房建工程是高速公路的附属工程,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有服务区、收费站、停车场及公路养护区等服务设施。他们在景观分类上属于景点景观。因此在进行文化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在单个建筑元素上应体现地域文化的特点,在整个建筑群体上要相和谐,并且还要与周边的社区聚落或自然环境相融合。梅河高速公路房建工程主要分为服务区、收费站和养护区。
2.2.1 服务区是工作人员、司乘人员集中活动牟地方,在保证使用性能的原则基础上,应将管理中心、服务区作为一个较系统、全面展示客家文化风貌的示范窗口。其文化景观设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调管理中心、服务区的先址。服务区应该是高速公路司乘人员及服务人员活动时间较长的地方,因此在先址上适宜分布在风景名胜、历史古迹、建筑艺术遗址附近,这样不仅能阄候车亭通过小径与这些景观相连,而且可以根据地势修建一坡道、阶梯形成山地型休闲场所,供疲劳司乘人员休憩,游览附近的名胜景观,体现景观 设计的自然、文化、生态的理念。
二是体现在服务区自身主体建筑 造型及色彩设计上。梅河调整所经过的粤东客家 文化区表现在建筑 形式上的特征便是被 誉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之一的围龙屋建筑。民居不仅是洞察客家民系意识 的窗口,而且也是关照客家 生活方式、经济景观,社会结构风情习俗的具体途径。
三是体现在服务内雕塑、小品园林等建筑构成部分上,并利用这些载体体现企业文化,使其他地域景观保持协调。
2.2.2 收费站、养护工区不同于服务区、管理中心,司乘人员一般不作过多停留,以至于高速公路景观中的变迁这景观类型。因此在具体的文化景观设计上,应体现简洁、直观的特点。可考虑在收费 站的建筑 造型上运用客家地区历史上存在的牌坊或门楼式造型,既简洁明快,又具有历史待续性。至于养护工区,司乘人员主要是在调整行驶的车辆上一掠而过,因此在景观设计上不必做过多的“润色”,只需在建筑物的顶部,主要是屋顶稍加修饰,如屋顶设计成圆形或半圆形,凸现出客家围龙屋或土楼的创意。
2.3 互通立交文化景观设计
立交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节点,也是与其他道路交叉行驶时的出口,是景观构成的重要区域,直接影响道路景观的总体印象。它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最道路的标志性景观。梅河高速公路共设置了9处互通式立交,在整个景观设计中应以绿色为主基调布局上采用规则式和自然相结合的手法,强调整体效果。
2.4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
梅河调整由于所经地区为山岭重丘区,高填方,深挖路堑,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路段数量众多。全线高填方大于20米的有46处,大于30米的有12处,高坡路堑105处,这种线路特点使得沿线出现大量的边坡,对边坡的处理成为梅河高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以往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对于边坡的处理主要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对于挖方边坡一般在的边坡上铺设三维植被网植草,在坡面上凿设凹槽,培土种上爬山虎,地棉,迎春等攀藤或者悬垂植物,在每层路堑平台上种植不同高度的灌木,竹林等方式,形成多层次的绿化,营造一种层次的绿化韵律。对于填方边坡,主要是采取将高填方路段的坡率降缓,在坡顶种草,坡脚种植根系发达,生命力强的灌木,花草,或者是当地种树,使其与周围环境协调,消除高速公路带来的灰色视觉污染,上述边坡设计只是注重从绿化,生态环境的角度消除挖方,填方带来的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视觉污染,而忽视了边坡景观设计中文化理念的介入。
实际上,无论将边坡设计得如何美观,始终给人一种人工斧凿的痕迹,高速公路边坡的景观设计应该以恢复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为主,使人们感受到边坡是自然地形的一部分,而不是人为的整齐“贴面”。近年来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如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宫花收费站附近的上边坡大面积的砌石边坡对沿途景观造成很大的破坏,设计师采用少许混凝土在大面积的边坡石壁上绘出突起的图案:“逍遥之旅”和“幸福的黄手帕”,人为破坏的景观经过加工,成为高速公路的点缀,景观得到很大的改善。然而这种景观设计理念还是割裂了设计创意与地方文化的联系,达布到很好的效果。
在梅河高速边坡的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运用两种设计手法来凸显客家文化的地方特色。一种是在边坡绿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颜色的花卉,植被制作客家地区实物景观图。如围龙屋,圆形土楼等,文化与生态达到和谐统一。另外一种便是将高边坡改造层层而上的梯田形式,再辅之以植被,既能防止山体塌方,又可以凸显客家农耕文化特色。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原则;策略
1前言
对于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而言,其必要条件便是“以人为本”,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同时,使人得到精神与文化上的共鸣,达到公共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和人为生态的和谐。因此,城市公共绿地景观的设计要从行为和精神两个方面满足大众的需求,行为方面主要是指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要从功能上满足大众,这需要设计者对景观空间构造及场所特征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以真正发挥公共绿地场所的功能性;精神方面主要指景观场所的设计不能脱离大众的精神需求而独自存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建造而建造,组织者及设计者应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与历史风貌设计出符合大众精神需求的人文化景观场所,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可以吸引和支持人们的活动。
2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过程
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其设计过程往往被弄错。在实际的建设中,我们发现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被置于市政设置、道路与其他建筑群之后。城市公共景观场所的建设往往是为了弥补其他建设对自然的破环,这种设计程序实则为本末倒置,在破坏了自然环境之后试图通过公共绿地景观来“填补”环境的空缺,这就无法充分的实现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场所的设计应考虑充分发挥景观场所的实际功能性,以考虑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初衷。
2.1 场地分析
公共场地景观设计中的场地分析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而同时它又是一个系统、信息量庞大的工作。场地分析工作包括了相关地段的外部条件分析、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为因素、文化特色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关键的内容是对人的分析,设计之初要详细考察绿地所将面对的服务对象,明确对不同群体的服务方式以及服务范围,要同时估计人在物质以及精神两个方面上对公共绿地景观的需求。其次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去分析,结合对当地自然景观的考察,总结出公共绿地景观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所可能带来的影响,并从中找出能与生态环境相辅相成的绿地景观设计方案,从而确定出公园的种类、功能、占地面积、结构布置等设计细节。
2.2 公共绿地的功能定位
对公共绿地的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之后就要对其实现的功能进行定位。准确的功能定位直接影响到所服务群体的活动品质,并充分发挥绿地不同景观的实际功能,以避免不准确的功能定位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中,场地分析和功能定位是统一的整体,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只有通过场地分析才能确认场地规划的限制条件,为功能定位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有了绿地所实现的预期功能的确立,基地分析才有了更明确的针对性。
2.3 公共绿地景观设计的完整过程
首先结合“人与自然”这一主题进行设计场地的分析,然后确定公共绿地景观所实现的功能,最后结合以上两个方面提出总体的设计方案以及实施方法,这是典型的景观设计程序。景观规划的设计与最终的呈现并非一蹴而就,其设计的程序与设计方案也并非一成不变。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具有极强的延续性,树木的生长、微气候的形成、自然系统的自我调整与恢复都需要考虑其中。景观系统中,因为包含了太多的自然要素,就像一个有机体,它不断自我完善,而且沉淀越长,其独有的韵味才能呈现出来。
3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在关注人的需求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人为建设所可能带来的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的制定应以与自然环境相融洽并结合起来为最高宗旨,以形成“自然的场所”,使得人类的居住环境向着更生态、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因此,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方案之前,应充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并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与民风、民史,只有懂得当地人的文化历史与生活习性,认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才能创造出符合当地人审美特点并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公共绿地景观场所。以下为城市公共绿地景观场所设计所应遵循的几条基本原则:
3.1 适用性
公共绿地景观的空间分布与适用功能性上应用周围自然环境相互协调,以不破坏原有自然景观并融入其中为准。同时,景观设计在空间上要能容纳众多公共活动,空间宜开阔、明亮,以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各种适与人活动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设施。在满足人们公共活动的同时又能陶冶人们的情操。
3.2 多样性
公共场所所接纳的人们有着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区别,因此在景观设计上要尽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偏好需求,为人们创设一个从美学和功能上富有多样性、丰富性的开放性空间,以满足不同群体渴望接近自然、放松心性、舒缓压力的渴求,以最大化的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性。
3.3 延续性
景观设计必须与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历史风貌、生态特性相互协调,以使得公共绿化景观在自然环境与当地文化脉络的发展相融合,以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得以延续性发展。
3.4 艺术性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应该尽可能将艺术的思想和视觉表现力融合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活动在其中的人获得艺术享受。
4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
4.1注重用边融合性
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不能脱离周围生态环境而突兀般的存在,在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周围不同生态环境的分布特点,或作为已有环境的延伸,或作为不同生态环境的衔接地带,从而进行具有连续性的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连续性的空间观赏体验。另一方面,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要注重在特定区域内微气候的营造,在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中为人们创设一个舒适、惬意的体验环境,通过有层次的实体建筑空间的分割与延伸,使得景观内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形成一条延续的“风景线”,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开放的自然生态空间,避免建筑给人们带来的生硬与隔离感,避免点状开放空间成为建设后的残留空地这种消极失落的空间场所。
4.2 注重生态性
尊重周围环境的自然生态而进行适应与延续性的景观设计是点状空间景观设计的核心。传统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分区法实则忽略了土地本事所存在的生态价值。土地本身的生态价值是由时间和空间这两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其包含了土地的环境构成因素,如地质、土壤、植物、动物等;又包含了该地区的民俗、民风这一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应结合不同地段的微气候特点和所蕴含的风俗文化来进行设计,使公共空间成为一个地区自然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缩影。
4.3 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指对人们精神上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注、关心,具体在景观中是指在景观设计中注重文化氛围上的营造。线性空间景观设计应该遵从“人的需求”理论和“场所”精神并作为其设计的准则。人文关怀包含以下两个内容:适度的空间感受:公共空间需要满足社会和休闲目的、文化目的、生态和环境目的等各项功能,这一系列功能因素影响人的使用和空间感受。人性尺度:景观尺寸或组成环境部分的尺寸与人的尺寸相适宜,使人产生明晰、安全的感受,使人能够产生对这个环境建立某种联系的感受。
5总结
总而言之,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为本,合理布局,才能够有效地、充分地发挥出绿地景观的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一、景观设计符号的表意方式
在语义学研究中,索绪尔的符号的问题可归结为能指与所指的关系问题,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皮尔斯按能指和所指关系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类。笔者认为研究景观设计的符号问题亦可如此划分。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符号语言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的景观没有完全相同的,但不管哪一种形态,都不外乎两种可能,或重于表“象”,或重于表“意”。因此,通常来说,可以按照符号应用的程度及对符号原型的再处理和抽象程度对符号语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表意方式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即表象惯用型符号、重构创造型符号及意境象征型符号。
(一)表象惯用型符号
表象惯用型符号指能指与所指之间依靠历史及文化等原因形成的恣意性联系,是一种直觉性的符号。构成元素往往通过形象化的处理模拟某种造型或诸多文化要素中的一个方面,通常呈现出本体形态、标志形态或原有历史形态,多用于一些改造项目或反映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化景观设计中。现代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和地域性很多通过“嫁接”或“拼贴”等手法,把一些显而易见的视觉符号应用到设计中以表达文化韵味或设计师的情感。例如,在西首尔湖公园设计中,设计者就对原有工业废址做出重新的诠释,保留了部分原有厂房的“残垣断壁”,将其作为一种符号,赋予这些原有元素新的意义,时刻提醒人们工业时代对于当今生态社会的影响,反衬出了当下生态建设大背景下对于过度工业化的反思和批判。
(二)重构创造型符号
景观设计中,设计者在初期阶段从点、线、面等基本构成要素出发,经过对元素的不断处理,逐渐形成特有的符号语言,而这种经过再处理的符号就被称为重构创造型符号。重构创造型符号是现代景观设计的标志性语汇,它通过引借、解构、夸张、共融、重复、置换等手法,在原有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作,以产生新的形象与新的语义符号,进而实现景观设计的抽象性和艺术性。在众多重构创造型符号构建手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材料和功能的替换。例如,在日本京都高科技中心火山园设计中,由美国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在园中设计了一系列秩序排列的圆锥形草皮土丘,在每个土丘上种植一个柏树,且在树顶上放置了一个红色的灯泡。山丘指示着火山,柏树模拟肃穆的氛围,而红灯泡则是火山喷发时色彩的象征,通过这些置换体或媒介,设计者“再创造”了火山的形态,准确地表达了主题,而所有的这些处理手法使得这个“火山”符号具有了重构特征和创造性。
(三)意境象征型符号
意境象征型符号是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表现方式,它的表达侧重于空间布局、景观结构、视线理法,甚至是四维空间特征等隐性景观要素或结构性要素的提取和应用,正所谓借其“势”,传其“神”,蕴其“情”。中国传统园林的独特气质在于神韵,而具体的表现在于其对意境的追求。塑造传统园林意境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视线的构造,这种特殊的视线结构已然成为了一种意境象征型符号。如“心灵的花园”是北京林业大学教授王向荣在第四届新加坡花园节中展示的一个100㎡景观花园,其设计理念为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中国花园的空间变化和诗意,给人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感悟。整体花园在翠竹林中,用帷幔将空间进行分隔,重重叠叠,变化丰富。帷幔的抬高、穿插看似不经意,却使得人的游览路径自然形成,视线方向发生不断转变,再加之帷幔所特有的透光性,使得整体氛围唯美诗意,具有强烈的符号化特征。
二、表意方式的应用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自然
前言
城市绿化设计中,景观设计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综合而且系统的工程,需要依赖一定的经济支持才可以实现,并且景观设计首先应当满足社会的功能,其次还需要遵守生态原则并且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当然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只有保证了上述所有要求,才有可能创造出较为完美的设计方案。
当前我国各地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在尝试筹划开发滨水地区,并且已经为之制定了开发安排表。与此同时,对于滨水地区的开发也很好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所以作为一个设计师,就需要在保证水系环境的完整和城市依然以经济生活为重心的发展的同时,在生态和设计之间取得一个良好的平衡,实现发展和美感对共同存在,促使滨水景观空间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历史性。
一、城市绿化设计的原则
绿化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宽泛的观念,包含了公园绿化、道路绿化、广场绿化和住宅区绿化等等,景观绿化的对象不同,但是在树种的选择上都有着同样的原则:
1、城市绿化选择种树还是种草需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地质情况决定,要根据当地自然植被生态结构进行树种的选择,要保证所选择的树种可以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要符合植被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且选择适当的植物群落类型与之相匹配。不应该过度违背自然规则,种树还是种草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证绿地在造景、绿化以及美化等方面发挥综合效益。一般情况下北方适合种的树种是银杏、华北落叶松、雪松、白皮松以及水杉等,而南方适合种植的树种为棕榈、蒲葵,加拿利海枣、大王椰子、酒瓶椰子以及槟榔等。
2、城市绿地应当以乔木为主,同时进行乔、灌、花、草、藤的复层栽培,借助合理的密植以促进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3、进行树种选择的时候尽可能选择乡土树种。因为对于本地生态环境而言乡土树种的环境适应能力会更强,而且具有繁殖容易的特点,此外乡土树种种苗来源广泛、种质资源丰富都可以很好地促进树长的改良,如果能够充分的利用好乡土树种、草种,很好,地体现出地方特色。
4、要注意通过植物的丰富度来体现植物多样性。注重速生植物与慢生植物、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之间的合理搭配,以保证绿地生态的稳定、节水及可持续发展,在进行植物的选择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人对于绿地的影响以及绿地的开放程度。
二、滨水地区进行规划设计的涵义
滨水地区是城市的更新地区之一,所以在进行滨水地区的环境设计的时候,需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要保证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一)滨水地区景观设计宏观方面的布局
在对滨水地区景观进行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宏观的框架进行规划设计,要从全局上考虑整个滨水区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合理地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回避不利条件。
(二)滨水地区景观设计中生态环境的考虑
生态环境问题本身就是城市景观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滨水地区又是一个非常容易受到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影响的自然区域,所以在进行闭水地区景观设计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慎重地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注重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滨水地区景观规划为了满足环境自身的完整性,所以在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塑造,以此来保证滨水地区拥有生态功能完整以及景观稳定性好的特点。构建城市滨水绿地,需要通过植物来完成滨水绿地在城市中所发挥的生态功能作用。
(四)滨水环境的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有的地貌
滨水地区拥有有大量的珍贵的东西,例如湿地以及大量的植被版块和坡地自然资源都是很难恢复的,所以在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顺应原有环境,确保自然协调发展。要保证滨水地区的环境充满生机活力,具备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还要注重生物多样性,既保证了景观异质性、促进了景观个性的发展,也很好地实现了自然循环,从而构建一个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滨水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五)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地方特色
为了体现城市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滨水绿地文化内涵和地方景观特色,可以在进行滨水地区景观规划的时候将自然景观整治与文化景观保护相结合。
1、保证滨水地区公共性特点
之所以要对滨水地区进行景观规划,就是要将滨水地区建设成为市民所喜欢聚集的公共场所,成为市民绿地休憩的第一选择。所以在进行滨水环境的景观设计之前,就需要做好各项工作以防止各种圈地情况出现。
2、保证滨水地区的功能多样化
滨水地区应当被赋予如下的功能:林荫小道、绿地休憩场所、观景台、音乐广场、儿童娱乐场所、邮轮码头以及观赏鱼区域。以此来保证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室外活动空间,丰富市民的生活乐趣。
3、注意赏和防洪作用之间的平衡
为了给人们提供一个更为靠近水边的环境,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添加不同高度的临水台地。参照不同的淹没周期,分别建设没有建筑的低台地、可以搭建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以及建设有永久性建筑的高台地三种台地,这样可以在解决防洪问题的同时又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亲水的空间。
三、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几种处理方式
(一)生态设计方式
这种设计方式要求滨水地区的建筑密度较小。如果滨水地区的周围存在建筑物,那么就需要充分考虑通风和同车的问题。所以是这种生态设计方式最适合在方案设计之初进行统筹考虑,比如要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布局和当地的方向。
(二)设计绿色走廊
首先要对滨水地区的生物资源进行详细调查统筹。对于滨水地区的开发需要建立在破坏生态平横、保留原来物种的前提下。要为河道两岸预留足够的绿化带宽度,同时对于周边建筑物的建设数量要予以控制,以保证滨水地区自身作为绿色走廊,可以与城市中的其他绿地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网络,这样可以很好的对城市的绿化格局进行完善,并且增强了城市绿化空间特色。
(三)人文设计方式
在我国的景观设计中,人类历史文化景观作为一种设计理念长期传承。而且,在古代人们本身就是临水而居,所以从城市的滨水地区往往更容易寻找的人类的历史文化,所以可以通过对城市的滨水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然后参照当前的条件进行改进。所以在进行城市的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参照当地的地理条件结合当地传统历史人文景观资源进行设计,以提高给水地区景观的观赏效果。
四、结语
滨水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城市中最具有特色表现力的地方。通过滨水地区的景观设计,人们可以直接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文化风貌等等。所以在进行滨水环境的景观设计时候,一定要注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荣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并且要将景观设计鲜明的场所性以及强烈的特征感表现出来,要让滨水地区的景观环境成为一所城市中最具有环境特色和舒适性的绿色空间,从而提高一整个城市的空间品质以及景观质量。
参考文献
光影艺术即通过人造光或自然光的特征,借助水面将水面上的建筑与景观透过水面形成倒影。首先,水面的静水倒映与流水的款款流动和激水的波纹涤荡等不同水面形式可营造出不同水面的光影效果,结合湖光帆影与水面效果,让景色呈现潇洒飘逸之势,并且由于角度不同,波纹变化速率不同,以及景物不同,可扩大景观倒影与立体空间感。其次,波光发射形成的光影艺术。在现实生活中,可利用阳光反射角度的不同,以及景观园区采光点的不同,通过结合水面和阳光的特性,充分利用阳光的直射性以及水面的反射性将日光形成湖光山影、天光云影等景观特效,水景合理设计对自然光影艺术的充分体现恰到好处,满足游客水景质感美。最后,光影艺术还体现在月影上。案例:众所周知,西湖“三潭映月”即是将烛光倒映于水面,从远处观看犹如小月亮,可将天空月亮与水中月影相映成趣。将光影艺术与水景完美统一,是水景设计在景观园林设计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水景与光影的合理调配,借助“光”的奇妙性与水的神秘性,共同打造水景的诗意性,更加注重游客园林体验。
2水景形态设计
水景从形态设计上可分为静水、流水、落水和喷水,不同形态的水构造的水景形态不同,导致最终园林景观体验度不同。
2.1静水形态设计。静水形态在我国传统园林中随处可见,例如,驰名中外的苏州园林即以静水形态著称。静水形态需以山石或建筑物作为载体,在实现形式上可结合荷叶,观赏鱼或造影等特色进行动静结合。即在静水基础上增设如荷叶、观赏鱼或垂柳倒影等静水形态设计手法,充分展示园林观赏性和文化性,静水以其独特特征,营造深层次、多角度的文化景观意识。
2.2流水形态设计。流水形态设计体现为多样性和流动性,因此,时常会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形态的水景景观。在具体设计实现方式上,可通过设计于较平缓的斜坡处,以其流动性和变化独特的波光性质给园林景观带来波光荡影的意境美,形成独特水景景观。
3落水形态设计
水景落水指水源从高处至低处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水景景观。落水大多体现于风景区瀑布中,在景区园林设计中,可根据现实园林自然条件,合理对岩石,山石进行统一布局,有利于瀑布的形成,并通过不用下落形态造成的不同落水感受设置多层跌落式的园林景观。
4喷水形态设计
由于喷水的集中性和焦点作用,在实际园林景观设计中,喷水设计最为常见。在设计形态上,可通过喷水水花配以动听音乐,以及层层水柱衬托出扣人心弦的水景动态美和激动人心的水景场面。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