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信息学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2011届电子商务专业新生,共153人。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具体措施为向新生发放《对2011届电子商务专业新生学习基础的调查问卷》。该问卷综合了知识技能水平、实践经验、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等学习基础的四个方面,有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及填空题等多种类型,以了解新生关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基本情况。共计发放问卷155份,收回有效问卷153份,有效回收率为98.7%。另外,个别访谈学生60名,并进行访谈记录。
(三)分析工具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数据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分布与基本情况据统计,新生样本中男女比例不均衡,女生126人,约占82.4%,男生27人,约17.6%。个别访谈的学生中,女生33人,约占55%,男生27人,约占45%。数量分布(图略)
(二)知识技能水平调查结果及分析1.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水平。(1)新生计算机知识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略懂皮毛,少数完全不懂,没有非常熟悉计算机的学生。大部分新生学习过计算机文化基础,部分自学过网络技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2)在计算机硬件配置方面,新生课后上网设备和渠道缺乏。新生中,近2/3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电脑;在上网的方式选择方面,2/3的新生通过WLAN使用手机上网,其次是在校阅览室或通过宽带在家上网,接入Internet的网络种类相当有限。(3)在计算机软件应用方面,新生的实践较少。以注册网上银行和电子商务网站必备的电子邮箱来讲,38.6%的新生没有自己的电子邮箱,33.3%的新生只有一个电子邮箱,且绝大部分是QQ邮箱,而非传统的专业的电子邮箱。2.物流基础。(1)新生使用快递的比率较低,各方面均不到40%;而用途方面,使用快递接收商品的比重较大,寄送的情况相对较少。(2)新生对物流企业情况的了解程度较低,新生大多数只了解、接触过一两个物流企业。3.电子商务概论。(1)新生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呈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了解一些,少数完全不懂或非常了解;在对电子商务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方面也比较片面,只有3.3%的学生选择了所有项目。(2)在对电子商务的印象标志选择上,绝大部分新生提到电子商务都会想到淘宝网,少部分会想到阿里巴巴网,可见,学生平时对C2C与B2C的内容了解的多一些,实践也多一些,对B2B相对了解较少。(3)新生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技能的比例偏低,各项技能均未过半,其中,会申请邮箱和淘宝账号的比例相对较多,会申请支付宝账号和网上银行的比例较少。
(三)实践经验调查结果及分析1.网购经验。(1)新生的网购经验不足。绝大部分新生没有在网上购物的经验,有网购经验的学生不到15%。绝大部分学生学会网购后会建议身边的人去网购。(2)新生对网购优势的认识较为充分。新生中的58.8%选择了一种网购的优势,17.6%选择了两种网购的优势,23.5%选择了三种或三种以上网购的优势。(3)在纠纷解决途径方面,新生会采取多种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77.1%的学生能够找到一种合理的方式,16.3%的学生了解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决途径,只有极少的比例自认倒霉。2.网店开设经验。(1)大部分新生缺乏开设网店的经验。已开设网店的新生比例不到3%。(2)学生的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教师指导,若将开设淘宝网店作为考核内容,则将会有79.7%的新生选择提前开设网店。3.其它实践活动。(1)新生对电子支付方式的使用比例偏低。2/3的新生没用过任何电子支付方式,1/3的新生用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电子支付方式。(2)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接触过两种以上电子商务网站的新生超过50%。(3)在企业实践方面,新生了解较少,几乎没有实践经验。其中41.2%的新生接触过当地电子商务有关的信息、广告或者企业,41.2%没有接触过,17.6%表示不清楚。
(四)学习习惯、兴趣调查结果及分析1.学习习惯。(1)在学习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求助于专业课老师或者互联网,其他方式选用比例偏低。(2)77.1%的新生采取一种解决方式,22.9%的新生选择两种以上,解决问题所选择的方法相对比较单一。2.学习兴趣及专业倾向。(1)绝大部分新生表示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并看好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2)在专业倾向方面,学生灵活性大,专业忠诚度不高,59.5%的新生选择非本专业高薪职位,只有24.2%选择本专业低薪职位。(3)岗位倾向方面,66.6%的新生选择技术型的岗位,62.1%选择营销类的岗位,只有21.6%选择文案类的岗位,说明学生倾向有技术性、创造性的岗位。
三、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教学中,对生物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推动作用。主要由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在教育模式中,以一种辅助手段推动教育的创新,使传统教学不局限于书本教学,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初中生物作为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且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要具有直观的思维,对生物课程包含的生物知识要有丰富的想象空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生物知识以一种视频、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使学生更为直观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其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化,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生物知识转变成更加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比如,生物课本中微小的生物、细菌等,只有通过显微镜才可观察到,单凭个人实验观测,难以得出精准的结论。其三,信息技术可增加初中生物的实验效果。初中生物大部分以微观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信息技术可将此具体化,并能对实验产生的现象做出准确的分析,让学生更加通俗的理解实验效果,使学生能够体验生物的实验趣味性与探索性,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整合应用
信息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其也广泛应用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在课前准备前,可通过信息网络收集相关课堂教学资料,极大丰富生物课本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资源,突出教学重点,通过视频、图像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积极性与兴趣。另外,教师可设计相关课外活动,借助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手段探究初中生物知识,并布置相关课外实践活动任务,指导学生自己善于动手分析与操作。比如在研究传染病时,教师可给予相关指导,让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采集资料,去了解传染病产生的原因、传播方式与预防措施,这种教学方式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信息技术整合在生物教学的实践中,学生更能深刻理解教学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与记忆,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效整合。
三、整合问题探讨
两者有效结合可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果,但在整合实践的过程中,负面问题也存在,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的整合,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信息技术的生物教学,而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的方式,教师还是主要的教学者。例如在植物光合课程教学时,学生可直观观察生物现象,同时,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对其中微观现象进行辅助教学的补充。其二,教师在生物教学时,要合理利用信息教学的手段。当前课程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内容改动的速度也较快,教师要善于结合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能力。同时,要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对生物进行教学,合理规划生物教学的进度,对学生消化知识的能力要有一定的把握,反之,会使信息技术的教学效果大大降低,使之成为传统教学工具。其三,信息技术要正确理解其作用。对初中生物教学要紧密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串联生物知识的各个环节,从而达到生物教学的最佳效果。比如,教师在细胞分裂或血液流动等抽象内容教学时,可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其内容进行生动化与形象化的表达。再如人体骨骼结构或器官构造的教学,教师只需通过实体模型就可形象的表达。教学资料的采集,通过网络上的下载时,要筛选出符合教学内容的信息,从而提升生物教学的效果。
四、整合实践分析
信息技术融合于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十分明显,但过于信赖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还会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因此,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的整合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对策:
1.搭建信息平台。两者在整合时,必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更好地服务生物教学。信息交流平台是将教学内容与资源放在同一平台上,让学生与老师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流,学生可通过交流平台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时可在线向教师咨询解决。通过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学生不仅可拓展学习方式与学习视野,还可使学生更好地与老师进行交流,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建议表达出来。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不足,甚至在课堂上存在不发言的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地使这些学生表述内心真实想法。教师可以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可指导学生生物学习的问题,还可帮助学生生活问题,并根据学生的想法制定教学计划,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整合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存在一个偏向,就是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上采取适合本学科的形式和方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即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要把教学作为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因为把计算机和网络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师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灌输式教授模式,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本节教学中,会取得更佳效果!
学生可以利用生物课堂和课余时间,先通过查阅图书、实践调查再加上网上浏览等形式收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建议、设想,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主题内容做成个性的网页或网站,展示自己的科技和教学成果,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网上讨论和网上电子问卷调查及评比,这一课题研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真正达到探究和学习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又可以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认知方面,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IE信息检索和浏览、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和photoshop图象处理等;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情感方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实践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品质。这些影响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生物教学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学科内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上。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这一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改变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这一原则尤为明显!例如:《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纯理论教育,最多运用一些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不用说建立环保意识了。而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这样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介绍学生一些环保方面的网站,如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保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通过收集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法律和法规以及相应的新闻材料,制作成自己的学习课件或网页,学生或一人完成或团队合作,给他们足够的个人想象、创造和发挥空间,有的以图片形式对比污染前后或者是改造前后的景象反映主题;有的摘录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示警戒,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有的以网页、动画形式来映衬美好生态环境下生物的和谐生存等等,不在拘泥于一些简单的pownpoint、word课件,这样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计算机课件制作、网络查询等其它科目理论知识,既完成了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使其它知识得到内化和升华,又可以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也真切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紧迫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
众所周知,信息传递工具的改变带动了整个信息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样,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递手段的教育模式;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以文字课本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信息技术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教育必将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革:
1.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功能,它既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是这种变革和效率实现的最佳工具,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作为生物教师,不应在注重所教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把教育的观念转变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例如《光合作用》一节,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询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建立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
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新型的公民,这也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变化,更加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实现新的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改革:应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联系,课程设计上重在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终将是其学科发展的主轴,尤其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改革是必然趋势。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形式是班级教学,大班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注入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这些单一、落后的教育手段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被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替代,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时代的特征
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都已经在进行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和探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影响着,还需要解决很多根本性问题,同时也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还需要我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努力、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一、认知水平的影响产生的错误:
1、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不清产生的错误
学生在学习几何时会接触很多概念和性质,由于认知水平不同,有些学生对概念、性质理解不清或不全,他们不习惯几何语言的严谨性,在运用和理解概念时粗枝大叶,以偏概全,因此会产生很多错误。
如;“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学生很容易理解成“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学生理解成“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三角形的任意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内角。”学生理解成“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三角形的内角。”对于这类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表述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与语言是密切相关的,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都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创设学生表述概念的机会,促使学生从了解到理解的思维转换,认清条件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亲身体验几何语言严谨性的重要性。
策略二:分析法。学生之所以错,就是对概念或性质中的关键词、相关的条件没理解。所以教学中分析概念的关键词、性质成立的相关条件很重要。如“两点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强调“距离”是“数量”,“线段”是“图形”,所以不能说成“连接两点之间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条性质成立的条件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平行”是关键,所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是错误的。
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错误:
人的非智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动机)、兴趣、情绪、意志、自我激励、性格等方面的能力。由于个体的差异,所以在学习方面会有很多不同的表现。
1、有些学生对学习数学非常感兴趣,而有些学生只要接触数学就头痛,兴趣浓的学生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也就强,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同学,根本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所学知识,因此错误也就在所难免。
2、有些学生有很好的意识能力,他们能自觉学习,自觉按要求完成练习,能做到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推理严密。而有些学生自制力弱,学习不能按要求做,作业字迹潦草,格式不规范,过程简单,考虑问题不周,因此错误多多。
3、由于性格差异,有些同学考虑问题思维细腻,做事认真周到;但有些同学却很粗,丢三落四,做事马虎,做题总是漏洞百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去理解知识,全身心去思考问题,理解到位,错误自然会减少。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有价值就是数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中挖掘这样的题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方法。如:在初一学习《打折销售》这一节内容时,我根据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1、如何买单省钱?
小明爸爸元旦去天虹商场购买一只皮箱和一块飞亚达手表,商场规定:购买手表买100元送20元,买皮箱7折后再买100元送100元,(用赠送券购物不再送)已知飞亚达手表标价1680元,皮箱标价798元,请问:他该如何买单合算?
问题2、如何还价?
某种服装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10%,商家便可以赢利,但商家一般在进价的基础上提高60%――100%标价,如果标价为320元,你应该如何还价?
问题3、如何打折?
张阿姨以200元/件的进价购进一批流行时装共400件,销售旺季时按高出进价60%的价格售出200件,销售旺季过后,又以7折的价格开展促销活动,又卖出了100件,剩下的采取亏本大甩卖,全部4折销售,请问:这批服装张阿姨共赢利多少?
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学习时热情高涨,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生活问题:
1、购物问题:一般购物者对高档商品的价格嫌太贵,难以承受,对低档商品又嫌质量太差,我们在购物时应该如何选择呢?(解决方法:(最高价-最低价)×0.618+最低价=首选价)
2、审美问题:个子高的人身材就一定好吗?(结论:调查发现,身材较好的人的肚脐是人体高度的黄金分割。膝盖是肚脐到脚底高度的黄金分割。)
这些问题都与黄金分割有密切的联系,激起了学生学习黄金分割的兴趣和欲望,从而水到渠成的把学生引入到学习新课当中去。
策略二: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常言道: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因为它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这比老师枯燥单一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在每个班中总有一些学习优秀的学生,老师可以将他们的作业在全体学生中展示,将他们的考试答卷在全班学生面前投影,也可将不符合要求的答卷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优劣,剖析两者的利弊。这样可以规范学生作业,养成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表率,在讲解例题,板演作业,书写批改中,要一丝不苟。逐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分析问题的习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单一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应能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乃至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所谓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模式的构建原则
1.主体性构建原则
在生物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2.开放性构建原则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封闭性,生物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生活、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实际。
3.实用性构建原则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模式应成为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生物课程和生物教学之间的桥梁。
4.探究性构建原则
生物教学中通过情境―探究―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规律,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生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多样性构建原则
教学模式的构建不应是唯一的、固定的,可根据生物课的课型、内容和特点进行多元化。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1.基于课件的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构建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使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得到帮助,鼓起勇气,发挥长处,稳步前进;使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能力得到培养,发挥优势,突飞猛进;使学生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行为。在课件的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在课件结构上采用模块化,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流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用。同时,考虑各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重视反馈练习的安排,使学生所学内容及时得到巩固。
(1)研究方法
恰到好处地利用课件创设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和积极性。第一,强调设计的探究式的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自然的。第二,情境的设置必须有可探究性。一方面,情境设置的复杂程度应适度,另一方面,设置的情境应具有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三,创设的探究情境应具有发散性,即学生由此生成的问题或解答时具有多元性。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自主生成居于探究式教学中心位置,教师应鼓励、支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和生成问题,进而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2)实施过程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课件形式整合于教学,创设情境,抛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完善教学。
(3)评价
采用课件媒体配合教学,不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容量和速度,而且可以从多方位、多角度给学生以新奇的感官刺激,最大限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优点:以问题为核心是探究式整合模式的核心思想,教师把知识转化成问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知识构建,灵活地掌握知识,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足: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在课前制作的,程序性强,课堂上不能做到即时修改。
因此,要做到因材、因人施教,必须结合必要的板书,对一些重、难点突出并解释。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即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因此在利用该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善于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该模式的优点,以提高教学效益。
2.基于资源库的导学式整合模式的构建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在情绪、兴趣、注意、思维诸多方面存在着各种差异,个体的差异对学习的影响非常重要。如在传统班集体教学中,同一个教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效果却有着相当的差距。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最好的学习是自主的、个性化的探索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开放的平台,在教学目标确定后,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目标,从而使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任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特征,可以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组合起来,链接成一个网状结构,实现对同一内容的多种描述,这样许多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就可以以文字、插图、音像资料等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对哪种形式感兴趣,就利用哪种形式去整体感知、进入情境,学习生物学知识。建立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为师生多向信息传递提供一个平台,增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使教学兼有单向、双向和多向交流的多重色彩,并能兼顾每个学生客观上存在的能力和知识方面的差异,分层教学,形成多元化、个性化学习行为,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帮助学生从“学会”转向“会学”,使学习真正成为终身行为和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李烁.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4,(5):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