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通用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现状;趋势
我国人口结构受到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影响,呈现出老龄化人口增多及新生儿缺陷几率增加的风险,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扮演的社会角色也同等重要,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要求在不断增强,因此室内环境和公共环境的通用设计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我国的通用设计能力凭借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两项盛事促进了我国通用设计建设的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通用设计能力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
一 通用设计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建筑设计师R.L.马赛 (RonaldL.Mace)最早提出了通用设计的概念。将通用设计理念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是指,针对所有用户尤其是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而进行的环境的空间和虚空间的设计,力求营造出没有障碍的室内或公共环境,增加特殊人群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并为其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使所有人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成果。人性化设计在经济和设计都较发达的国家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它也是我国的设计师们努力的一个方向。在经济和科技都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希望在生活的环境中获得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因为某些生理或心理方面的缺陷,他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更多的细节性的设计来增强其生活信心。这也促使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一般的使用人群,更应该将特殊人群的需求放在首位,关注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设计作品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精神关怀。由此可见,通用设计理念的提出是设计发展历程中的必然,在环境设计中引入通用设计理念,目的主要是为生活中的行为能力障碍人群创造更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只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合其使用的功能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其环境质量,真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环境设计宗旨。
二 通用设计理念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历史悠久,但近代并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相应的引入通用设计理念时间也较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体应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设计本身就是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通用设计理念做为上世纪的人性化设计的产物,其内涵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只有通过设计教育中通用设计理念的教授,来促进我国通用设计能力水平,鼓励设计师在设计中更多的考虑我们当前社会中生活着的特殊人群,通用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双方面努力来创建人人关注通用设计、共建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对于通用设计的错误理解,即认为通用设计的服务对象是弱势群体,显然这种理解将通用设计的范围变得狭窄了,弱势群体确实是通用设计的目标人群之一,但不是全部。环境是构成我们每个人生存和生活的主体,我们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设计就是将环境改造成更适合我们人类生活和居住的行为,因此在设计中考虑到使用的合理性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设计不仅是视觉上的美感,尤其是功能性较强的室内环境设计和公共环境设计,“形式追随功能”是亘古不变的追求。设计也不单单体现了设计师的个人审美和艺术修养,同时也体现了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通过改善人们生存和生活环境来努力营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由于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和艺术的双重本质特征,它必须全面考虑到使用人群的特殊心理和生理需求。要想正确的理解环境设计中的通用设计概念,必须认识到通用设计不是特殊设计,它是在现有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微调来满足所有使用人群的需求,即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尤其是老年人、不同行为能力尤其是行为障碍人士的需求,在为弱势群体提供便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为绝大部分年龄和身体条件的人服务。通用设计理念的目的是从不同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尽可能的增加人们使用过程中的便利性,让弱势群体也感受到设计中的人文关怀。通用设计理念正以其亲和性和贴近我们生活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认可、被社会接受、被设计师提倡。它完全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不追加设计成本来增加设计收益,尤其是精神方面的收益,使得它会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设计的各个领域。
“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室内环境和公共环境又在我们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的城市建筑、公共环境和交通系统中已经开始引入通用设计理念,例如专门为盲人铺设的步行道、电梯识别按钮,为乘坐轮椅人群专门设置的公共卫生间等,已经涵盖了包括教育、金融、行政等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通用设计主张从关爱人类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统领设计,从而推动设计的发展与进步,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功能更加合理和人性化、形式更加美观的产品。
三 环境艺术设计中通用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性化设计已经成为设计界的一个潮流,设计产品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还要给人带来轻松、愉悦、舒畅等心理的影响,这就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设计师要通过更高的设计手法,从色彩或造型方面赋予作品更多的意义,让使用者容易接受且产生共鸣。设计师还要在产品与环境的配合方面下功夫,使产品、环境、使用者更好的融为一体,要使对人性的关注扩展到为残疾人设计的领域,对残疾人为对象的设计倾注更多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馆-“鸟巢”,该设计一出来便得到了世人的关注与赞叹,这让我们每一个国人为之自豪,而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处处体现出的人性化的一面,从这个标志性建筑中充分的感受到了通用设计的优势。其独特的顶部设计,错落有致的座椅设计,都保证了座位与赛场中心点之间的视线距离都在140米左右,也保证了91000名观众人人“平等”地“看”比赛;还有其采用的吸声膜材料、场内使用的电声扩音系统,都体现出来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鸟巢”的设计思想将是未来设计的走向。也可以说这也直接肯定了包括了人性化设计、无障碍设计等设计理念的通用设计必将成为今后设计发展的主流之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又正面对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设计”的转型期的来临,同时正处在设计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重视设计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和技术进步等关键环节的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是中国设计专业发展的先导行业,由于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环境之中,因此设计更应该关注对环境的主人一一“人”的关怀。通用设计的理念必将会在环境设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通用设计理念将设计对象扩及到各年龄层使用需求,考虑到生命周期、身体和心理变化。因此我们这个将进入高龄化的社会,更需要通用设计;另外,无障碍设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在许多公共场所都有所体现,不过我们不能忽视无障碍设计的局限性。因此我们要做的只是把以分离空间设计为模式的无障碍设计逐渐转化为全体通用的全新的通用设计理念。从以上来说,我国是具备通用设计发展的土壤的。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初始即节省社会成本的支出为目的的通用设计。在设计已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在设计工作当中,与时俱进,敢于创新。敢于担负社会责任,脱掉过去的过于自我表现的设计思维,更多的考虑人本主义,更多的为使用者的真实需求考虑,将通用设计的重要性彻底的在设计中得以体现和应用。从而对中国设计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颖.聚焦中国室内设计师的责任[J]. 中华建筑报.2007-7.
[2] 王铁.第三届环境艺术设计论坛“为中国而设计”[J].中央美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主任演讲摘录2008-11.
[3] 丁成章. 无障碍社区与住所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关键字:古代园林 现代景观 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古代园林设计手法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
古代园林设计以独具匠心的设计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实现手法,富于环境寓意的审美思想展现于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手法对园林整体美观有深远影响。
1.审美和形式结构的艺术与建筑功能并重
现代园林建筑景观设计将传统建筑完全功能型自发式的表现形式上升为一种概念化艺术,融入审美取向和形式结构,景观设计形式语言使现代园林建筑既含有古典园林某些特征,又要表现其创造性。现代园林设计更注重对古代园林的设计方法概括,解构,变体,重构等方式,完成空间转换。
例如: 苏州博物馆馆屋顶设计灵感自身来源于苏州传统坡顶景观飞檐翘角设计和细致入微的建筑内部呈现。然而,新的屋顶在包含古典园林设计灵感同时又被科技重新诠释,演变成一种奇妙的现代几何效果。
( 2) 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
我国古代园林设计,都十分强调其园林意境塑造,中国古代园林的所有手法,都包含各种意境的传达;因此,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在注重舒适开放和生
态环境的同时,更营造出浓厚的园林意境美,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与传承,以增强居住空间艺术感,提升整个园林景区民族文化特色。
例如: 毗邻上海国际博览中心的喜玛拉雅中心即是将山水园林的意境韵味结合现代建筑感充分融入到建筑本身中去。建筑设计和整体景观设计理念更加抽象化,仅灌输了山水园林精神,是用现代建筑艺术美诠释古代园林设计意境美,回归自然,表现自然,充分展示园林意境与生态环境完美统一;而柱体中的贯穿孔则传达天地之间的沟通,蕴含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观,充分融汇东方哲学与东方智慧的创意。
( 3) 设计手法的传承
古代园林的造景手法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园林景点设计提供给游人一个美的环境,创造一种独特意境,中国古代园林造景设计常用手法包括: 主景、配景、夹景、分景、隔景、漏景、填景、借景等。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在北京共设计两幢实体建筑,其一:北京香山饭店将中国传统的江南园林与现代建筑设计进行完美嫁接。此外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设计,仍然以古代江南园林为设计思想,表现出对江南园林的独特厚爱,总部大厦大堂中央,明净的水池里金鱼游动,顽石戏水,厅内圆洞式大门采用园林手法,使其感到特有的东方韵味。
(4) 古代园林独特创作思维运用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古代造园以自然山水田园为创作摹本,设计者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感受,取自然美之精华于园林建筑中,成就无数美景名园,因此,深入大自然、洞察大自然、观察大自然是古代园林创作设计思想源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释放自然的过程就是园林景观设计者将自己对自然美的切身体验加以浓缩囊括后再用自然元素表现呈现的过程。
二: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1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人作为城市空间活动主体,任何空间环境设计应以人的实际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出基本人文情怀。根据各阶段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创造出满足各人群需要空间。人类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应随着需求变化发生相应改变,因此,现代景观设计应适应时代变化需求。
2 尊重自然原则
自然环境与人工塑造设计,是贯穿景观设计的对立统一体。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通过人类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这是景观设计形式、设计风格、设计类型的衡量标准,亦是现代景观设计因地制宜所应必备要素。
3 凸显地域文化特征原则
任一城市发展过程中,均有自身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环境特征。如何凸显城市园林地域文化特征,表达城市发展特性,这是设计首要原则。因此,不能盲目把巴黎景观搬至北京,上海,会对城市地域性和民族文化造成不同程度冲击。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根据需要从各地域民族文化实际出发,尊重环境特性,在造型、材质、色调以及整体景观规划上进行城市特征的处理,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关键之处。
三: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和呈现方法
1. 景观设计与建筑环境设计相协调
在进行实际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景观应与建筑环境达到统一效果,从建筑设计阶段开始紧密配合,特别是建筑设计早期阶段。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与周边建筑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使建筑与周边景观密切结合,同时,让景观充满新意、这是景观设计发展的必然设计要素。
2 对园林种植物进行优化配置设计
园林除以建筑特点展示自身意境美同时,种植物更是充分呈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途径。
在对园林进行合理优化配置过程中,应实现乔、灌、草等作物相结合的复层结构,进一步强调绿量和生态环境效益,设计方案上草、灌、乔的种植比例尽量保持在1:3:6左右。 而以往的实践过程也表明,在耗水量方面草远远高于乔和灌木供水需求量,在生态效益上则是草低于乔和灌木。因此,园林宜根据草,灌,乔的特点进行合理规划。
3 运用科学手段管护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设计中,除在园林环境,种植物优化配置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外,还得运用科学手段对园林进行管护。因此,加强养护人员节水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节水知识技能;明确种植物习性和灌水次数,达到节约用水,减少资源浪费目的;并且掌握各种病虫害生活习性,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沛林等《中国古村落景观的空间意象研究》,《地理研究》1998 年第1 期。
[2]周志.浅析现代景观规划设计艺术-功能、人文与自然的和谐[D].武汉理工大学.2007.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引言
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壮大与中国经济的发展相一致,不仅规模和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且教学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环境艺术是相对复杂的设计系统,由多种元素组成,如科学、艺术、功能、审美等,是时空艺术整体表现形式。其专业知识是将艺术性和技术性融为一体的多组复合型结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综合性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单元制授课模式存在差异,将科学的方法运用其中,在教学中以教师设计课程为核心,确立主干课程的同时将各种知识融入其中,进而建立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目前为止,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未来的技术型人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应该对人才的培养的类型进行定位,设计的专业应该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
一、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道路不断加快,城市以及相关的产业得以发展起来,而与建筑相关的环境艺术设计也迎来春天,许多不同类型的设计公司开始纷纷出现,在城市中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在这些设计公司中,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相关部门预测这种情形将持续30、40年,可以说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是美好的。
现阶段,在高校中接受正规培训的设计人员很少,市场缺乏专业的人才。在设计行业的内部人才也比较匮乏,这已经与时代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培养大量的人才来充实社会l展的需要。
二、环境艺术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
今天的世界是设计的时代,良好的设计才能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因此,各国都开始重视对设计人才的培养。许多国家如韩国、日本等都将人才的培养作为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设计人才的培养也应该符合时展的需要。设计人才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实用型、管理型和决策型。实用型既是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学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这类人才具有以下的优点,具有专业的技能、知识以及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态度。
(二)生源的质量问题
随着设计类专业的不断开办,开始出现了一些问题,即如何区分设计艺术类和存艺术类之间存在的差异,两者主要的区别在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配置问题。一般来说,设计类和存艺术类的基础课程主要指的是素描和色彩等。为此,笔者认为当前高校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基础教学中素描和色彩,虽然课程的设置较充足,但是还是存在一定问题。
第二,基础课程安排的时间,到底是一年半还是两年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应该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具体的生源和质量来决定。在我国当前的高校中,无论是省级还是地方院校基本是依据美术学院的体制建设,课程设置也是照搬模式,地方性院校与国家部属院校还是存在差异的,地方性的院校质量差,对基础专业的设置不宜过高,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设计本校的课程。
(三)师资以及硬件问题
设计类专业规模在不断扩大,不但生源质量大大下降,而且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比例也发生了变化,与十几年前的差距较大,十几年前是一个老师几个学生,而现阶段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出现了师资明显不足的情况,进而引起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师的压力较大,效果差。另外,随着师资力量的年轻化,许多缺乏实践和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被直接推到岗位上,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兴趣,使教学的整体质量差,导致许多教师流失,形成了由地方到中央、由内地到沿海、由沿海到国外的流动趋势[1]。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原来的硬件设施已经跟不上人数的变化,例如图书馆太小、场地不够等,学生的增加使教师缺乏。
三、教学改革中的几点建议
我们知道,中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较晚,因此,在进行设计教改时应该自身的实际情况,将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作为培养的重点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置进行调整,突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1.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生源的质量、师资力量和硬件设备等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课程顺序的安排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习相应的计算机技术等辅助设计。
2.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对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调整,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原理熟练掌握。对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也能掌握,提高他们对市场设计发展方向的掌握能力。
3.加强对施工技能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实验室为培养基地,在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对施工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进而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4.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只有具备良好的师资队伍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应该鼓励教师参加业务的培训,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加强对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培养。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时,应该加强专业教育特色的建设,根据社会的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进行培养,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提升教学内容的质量,加强实践环节的建设和在教学中的比例。建立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的人才机制,在学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上岗的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然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逐渐掌握企业需要的各项技能,比如工程设计、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操作等,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性人才。
四、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应该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心是对设计人才的培养。对基础课程的调节原则是在不减少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时间和课程的顺序来提升教学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化,但是更为重要的方法是根据国家的方针和政策,再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实践的需要确定适合本校的办学模式,并根据这种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努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提升学校的声誉和知名度[2]。另一方面,还要考虑艺术设计教育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院校中的对它的定位问题,为教学上提供更多艺术的观点以及设计思维,提升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打好美术的基础。因此,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员,学校应该从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上下手,做到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14,14:113.
[2]柳鸿宾.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习月刊,2015,13:55.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应用系统;设计;发展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起源干西方发达国家,这是与其高度的物质文明密切相联的。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拓展生存空间、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宝贵和现实的浪费,从而提出了对现代化管理的更高要求,这是城市信息系统得以应运而生的前提。作为一种决策手段和工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及资源与环境保护中正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并渗透到国家政府、机关,经济部门以及人民生活的各个组成部分。
一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已成为热点。就全国各地而言,由于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仅有部分城市在系统开发应用中取得了成功,但是,系统开发半途而废的、运行失败的、达不到设计效果的也屡见不鲜。根据各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应用水平,大致可以把它们分为3种模式。
1.事务型系统(OAS)。主要是单个部门以发放“一书两证”及相关业务数据处理为主要内容的规划文档管理、通信处理和工作流程管理为基础的文档办公自动化系统(如青岛、湛江、荆州)。
2.管理型系统(MIS)。主要是以电子地图(栅格)作背景数据库和相关专业数据库为支撑环境的,有若干个规划管理信息子系统组成的管理系统。如(济南、十堰、镇江等)。
3.管理型系统(OAS+GIS)。主要是以基于GIS的综合数据库为支撑环境的,既能处理、管理空间图形数据,又能处理和管理业务方面的文本数据,实现规划信息管理图、文、表一体化、办公无纸化的系统。
总之,目前所建立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大多是面向数据供应,即基于数据、过程驱动型的。面向决策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仅有少数城市且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技术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将向集成化、网络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和直接面向决策方面发展。
二应用系统设计
1、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概要
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类型具有多样性,即在时间上是多时相的,结构上是多层次的,性质上又有“空间定位”和“属性”之分,既有图形为主的矢量数据,又有关系型的统计数据。根据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对数据的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系统,以及业务管理文档数据库。
规划管理空间数据库是用“层”的概念来分别存储不同的图形信息,即每一“层”存放一种专题信息,并有一组对应的数据文件,该系统面向的处理对象为各类图形信息(基础地形图、管理红线图、规划成果图、工程管线图等)。
规划管理属性数据库系统是采用“关系型”数据模型,每张表格由若干数据项描述。借以说明相关联的各类图形信息的属性项和属性值。该系统面向的处理对象为各种表格的信息。还有那些难以将其作为GIS的属性,需要用RDBMS来管理的文件文本数据(如办理情况、法律法规等)。须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文本数据库。2网络环境设计(1)硬件环境采用高效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高速微机局域网。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形结构。选用100mbit/s交换式集线器,100mbit/s主干网,采用双服务器机制.选用HP高性能服务器,15个节点选用PⅢ1G、128m内存以上的PC机,另外配置A0幅面的HP彩喷绘图仪,高分辨率扫描仪,数字化仪,触摸显示屏等设备。
(2)软件环境
采用基于微机局域网的客户机/服务器(C/S)结构,令后逐步发展为3层C/s结构(Browserserver)。网络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NTserver,客户机操作系统选用Windows98等。桌面图形数据处理软件可选用AutoCADMap,有利于与城市规划设计AutoCAD平台相衔接。选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软件为系统文本数据的管理软件(女11SQLSercer,Sybase等)。
三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即规划信息系统需要有大型图形信息数据库为基础,配合各种城市信息,进行综合的统计、分析、应用及辅助决策。其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过程的可持续性一有序发展
根据我国许多城市建设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状况,整个信息系统的建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明显的发展阶段,按照这样的程序发展,有助于按照城市规划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在系统应用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文档管理、辅助办公阶段
这个阶段是完成用计算机辅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中的文字处理、办公事务的跟踪,文件收发,文档管理、报表处理,行文办理等日常办公事务性工作。具体实现上,系统的硬件环境主要是简单的计算机网络,软作环境主要是一些方便易用的桌面系统。
(2)图形信息的建立和初步应用阶段
在建立了第一阶段所述的城市规划办公自动化系统并初步应用后,用户必然会提出对图形数据的强烈要求,这是规划行业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因此,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图形数据库的建设展开。
(3)图文一体化系统的建设阶段
现在大多做法是“以图形库为基础、以用地为主线、贯穿各业务环节”,将业务办公中的用地、规划,建管,监督检查的数据在图上进行集成和共享,同时将规划成果也集成在该系统中,井配合目前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真正实现图/文的集成。建立一个定义统一、条理明晰的规划信息数据管理系统。
(4)信息综合运用,建设城市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第四阶段是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充分发挥效力的阶段,它将在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实现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专家系统,直接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服务。
2数据的可持续性一一动态更新
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对空间和非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分析、转换、复合及分析、输出,为各种用户提供决策支持的综合性技术,涵盖了包括GIS、网络,系统集成、大型数据库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手段。而这类系统对其核心内容一一数据,尤其是空间数据的依赖性决定了建设城市规划信息系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过程,而突出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则是数据的可持续发展。
3技术的可持续性——需求驱动
关键词:现代公园;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Garden
Abstract:Origin and development in the history modernism garden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Based on the study of conception and revelation of western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some helpful ideas and styles of design were discussed. Aiming at that,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sign and develop modern garden in China were putting forward.
Key words:modern garden; urb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现代景观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即国内“园林”学科)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是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和卡儿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于1858年在美国合作创立的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1】。而美国于1872年3月1日建立的黄石国家公园(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则是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的现代公园,自十九世纪末发源于美国。美国最早建立了现代城市公园系统,并将所有的城市都有机融于这个系统之中,演变到今天的城市绿地系统 ,成为现代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首先对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分析现代公园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而分析西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理念及其启示,为更好的总结国内外公园建设中可借鉴的有益经验,进一步探讨现代公园建设需求做准备。
1 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回顾
1.1国内外园林发展回顾
大多数学者将埃及作为西方造园的发祥地,而日本学者针之谷中吉则以民族之别和时代之差将欧美造园文化划分为旧约时代、古代、中世纪、伊斯兰、意大利文艺复兴、法国勒・诺特尔式、英国规则式和风景式、美国、近代和现代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造园【3】。
回顾西方造园历程,与西方文化传播及发展的历程密不可分。整个过程可概述为以人类蛮荒时期原始造园的出现为开端,至主要受宗教文化影响的中世纪西欧园林和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造园分支;到以文艺复兴思想为发起的意大利、法国、英国园林建设的;最后受到各时期新生思想的影响,不断吸纳各民族文化成果,达到融合世界各国先进造园思想的近现代园林设计的巅峰。
我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历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末期《诗经》所记载的“囿”。其后皇家园林以秦汉上林苑等为开端;寺观园林以魏晋南北朝中岳庙等为始;私人园林以茂陵富商袁广汉在洛阳的私园为初始;经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造园技法、水泉挖掘、湖池开凿、叠石堆山、鸟兽养育、花卉培植等等都达到非常成熟的地步。后至今,我国园林发展虽遇挫折但总体发展迅速,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园林发展紧跟世界步伐,积极吸纳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技术和规划理念,已形成了由城市公园、自然风景区、国家森林保护区等多类型园林为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1.2现代公园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公园以纽约中央公园和黄石国家公园为代表,从其名称和产生时间分析,应是指十九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以现代先进造园思想为建设指导,以为服务国家和广大群众为建设目标的公园。因此,广义的西方现代公园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如纽约中央公园;国家公园(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以及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几类。
1.2.1城市公园
现代城市公园的发端可追溯到十七世纪的欧洲,当时英国已经开始把一部分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当昔日的贵族庭院对人们的吸引力日趋减弱,而面向公众开放,作为公共庭园使用的城市公园的雏形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但在欧洲,公园的实际建设却仍然不免受到守旧派的阻挠。1 9世纪末,思想更为开放,崇尚自由的美国将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扩大到全体社会,使其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园林,开创了现代公园发展的新纪元。继美国建立第一个城市公园后,城市公园运动席卷加拿大。北美、苏联及西欧各国,而亚洲国家则起步较晚,该运动主旨任务也从单纯的美化城市转向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提供交流展览等多元复合方向发展。在国外现代城市公园建设过程中,还出现了在保护园林遗产的同时融入现代造园思想(英国),提供“群众休憩和劳作的场所”(苏联)等尝试。
我国城市公园建设比西方各国起步晚,但由于可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城市公园建设已成为我国各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我国大众普遍接受的城市公园定义是:“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我国行业标准CJJ/T91―2002 J 217―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公园:“公园是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户外科普、文体及健身等活动,向全社会开放,有较完善的设施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
1.2.2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的创意源自美国,世界上现有100多个国家建有国家公园和准国家公园1200余座。国家公园的主脉是自然保护和公众游乐。目前,国外在管理在国家公园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公园不仅作为自然资源被严格保护,也在自然环境容许的条件下被合理开发。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国家公园建设各具本国特色,并已经形成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如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在规划与管理上始终坚持保护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社区参与,维护原住民利益的理念和模式。
我国的国家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的定义与国外国家公园的定义十分相似,但又略有不同,简单的说就是我国在公园保护内容上更为细分。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始于1982年批准成立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发展的整个过程【4】。目前,我国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制度正逐步完善,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区已遍布我国的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自然资源环境正在受到更合理全面的保护和开发。
1.2.3其他现代公园
根据现代公园产生的时间和设计理念,城市公共空间、主题公园等也可以归入现代公园的范畴。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被定义为由公共权力创建并保持的、供所有市民使用和享受的场所和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和体育场地等。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公共空间类型较为单调,主要为城市绿地、道路、居住区绿化组团等,基本从属于城市绿地系统。伴随着我国居住区建设进入发展迅速期,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代主题公园(Theme Park)可定义为:“具有特定的主题,以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为目的,且其旅游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性和知识性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5】。现代主题公园以1955年7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的出现为标志;在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型主题公园是1989年9月在深圳开业的锦绣中华。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主题公园建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近年来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产业。
2 现代公园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
2.1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的特征
纵观西方现代园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现代园林之所以能够形成与传统园林截然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说在绝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洗礼。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在形式上、构图上、还是功能和设计思想上 ,现代主义都使西方园林具有了与传统截然不同的特征。在设计思想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吸收 了大量的现代主义思想,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需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开放式环境。表现在西方现代园林实例中,就是视线安排合理,空间划分明确,使用方便。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喜好并不相同,因此各国的现代园林设计也体现出独具特色的特征。例如,法国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就体现出注重场地、空间、时效的设计理念;注重地域景观的再现;注重简约、生态的设计理念;对立统一的设计理念;注重科学、个性的设计理念等特征【6】。美国的现代主义设计以风景园林设计大师丹・凯利(Dan kelly)为代表,其设计理念:“从基地和功能出发,确定空间的类型,然后用轴线、绿篱、整齐的树到和树阵、方形的水池、树池和平台等古典语言来塑造空间,注重结构的清晰性和空间的连续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现代主义虽然一直是西方园林设计理念的主流,但西方园林也因受到当代艺术及相关设计行业中各种思潮的影响,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现代主义设计的基本思想包括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思想、与环境相融合的思想以及创新的思想。伴随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园林设计理念表现出注重园林的生态保护作用,多种文化思想碰撞融合,凸显本地域、本民族特点,更注重设计的实际服务作用等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自我国古典园林时期就早已存在,这一古老设计理念由于恰好与现今新兴的生态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与其他有价值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一起,在我国现代园林设计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与国外于十九世纪末就轰轰烈烈开展的城市公园运动相比,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园林建设起步较晚,这既是缺憾,却也为我们学习西方先进经验提供了便利。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理念不仅继承了我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且总结、吸收、融合了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和实践经验。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在继承发展古典园林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对园林的要求,发展生态园林”【7】等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目前,我国现代公园设计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以园林用地作为商业赢利场地,大兴土木,充斥着混乱的商业气息,严重破坏了绿化景观,也扭曲了园林本身应该具有的生态本质。”这样的现象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和积极处理,应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建设更科学合理、更美丽宜人的现代公园而共同努力。
2.2现代公园设计形式
在西方,现代主义园林一直是现代园林形式的主流,代表了现代园林的形式和风格,它讲究的自由的平面与空间布局、简洁明快的风格、丰富的设计手法以及注重功能、真正为大众设计的思想始终都是现代园林的精髓。不管现代园林呈现出如何丰富多彩的形式,例如极简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种“主义”的涌现,其实这都与现代主义园林具有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都是现代主义这一主干上的诸多分支。
从设计实践环节来说,现代主义对西方园林设计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其提供了丰富而新颖的形式语言和设计手法。首先,由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首先重视场所的功能性,现代公园的形式首先为满足使用功能服务,在形式上强烈反对模仿传统的样式,把现代艺术的抽象几何构图和流畅的有机曲线运用到构图中,形成了现代特有的简洁、自由的园林设计风格。第二,现代公园设计强调与环境相结合,更注重景观的环境美化和生态贡献作用,表现为绿化面积增加,绿化由平面转为立体等等,由此应运而生了一些新颖的园林景观形式,如人工湿地等。第三,现代公园设计手法更为丰富,不仅借鉴传统园林形式和设计手法中的精华,更在不同地区公园设计理念和手法中相互借鉴。
4我国现代公园发展建议
通过回顾现代公园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总结西方现代主义园林特征,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现代公园设计简洁的构图、自由多变的形式、丰富的空间以及注重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等特性正好适应当前我国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进一步分析现代公园设计理念,对我国现代公园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第一,以人为本,使现代公园为更多的人服务,更好的为人服务。这一理念的实施需要合理寻求公园的开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点,在确保公园为大众服务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二,公园设计形式与实际功能相结合,在公园设施、景观布置方面进行人性化设计。
第三,公园设计与城市大环境相融合,为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服务。城市公园设计应与城市绿地规划相结合,服务于整体环境;在具体环境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绿化率,提高单位绿地面积上的绿量,进行生态化设计。
第四,与时俱进,从我国实际出发,不断调整现代公园设计方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园体系。
参考文献:
[1] Witold Rybczynski,陈伟新,Michael Gallagher. 纽约中央公园150年演进历程[J]国外城市规划,2004,2:65-70
[2] 尤传楷. 重访现代公园发源地[J]中国园林, 2002,18:73-76
[3] 针之谷中吉[日],邹洪灿[译]. 西方造园变迁史[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1-299
[4] 吴楚材.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5] 余永霞. 中国主题公园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01X: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