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方法;艺术;表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48-02

专业知识课的教学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专业教育的中核心环节。机械类专业学生觉得专业课程枯燥无味,如同嚼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要把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就得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方法和教学艺术。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1.讲授法要善于运用启发式。讲授法是专业知识课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局面,而变为具有启发式的讲授。启发式讲授法的核心是在于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判断去理解、去掌握教师讲授的知识。启发式讲授法的内涵是:一要启发学生“温故”而“知新”,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如讲授发电机的原理课时,就要联系物理学中已学过的电磁感应定律的具体应用。这时,老师利用提问或回忆的方式,首先巩固电磁感应定律的知识,然后再结合发电机的结构,说明发电机发电原理。这样,学生不仅复习了基础知识,而且易于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利用基础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方法。二是运用形象化教学进行启发,对扩大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重点会十分有效。如讲授《机械制图》中正投影这一重要概念时,可先举出学生熟知的形象化例子:“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一队运动健儿迎着朝霞奔去,在他们的后面出现了一个个长长的影子,这些影子就是运动员在大地上的投影。”但是在《机械制图》中,要求能完整、准确地表达物体真实形象化的比喻:“在日当中午的时候,在平整的操场上摆平一张桌子,地面上会出现桌面的影子,由于这个影子的形状、大小与桌面完全相同,这个影子就是桌面在操场上的正投影。”三是要相互启发教学。相互启发教学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对教师讲授内容理解程度不同,以学生理解的思维反馈给老师,进行再探讨、再启发的教学方法。四是要采用比较法。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充,有利于对纵向知识的巩固和横向知识的联系。

2.探究式教学要引人入境。在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也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带学生去探究知识,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已置身于一个即将涉及的一个未知领域,通过自己思考、消化、得出结论。例如在《机械基础》课中,讲授轴的分类时,通常的做法是把轴按受载情况分为转轴、心轴和传动轴三类,然后再举一些工程实践中的例子加以说明,这样讲课比较平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采用探究式教学,可以首先举一些常见实例;车床上的主轴、自行车的前轴、汽车主传动轴等,教师在举完例子后,不再继续讲解,而是引而不发,让学生自行分析这几种轴的受力变形特点。在分析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弄清哪些轴可以传递扭矩,哪些轴在承受弯矩,在总结归纳学生分析结果之后,再引出关于轴的分类概念,效果比平铺直叙要好。因为这些概念里面包含了学生思维劳动成果。

二、教学艺术的运用

1.何为教学艺术。一个既讲究教学方法,又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师,更能产生吸引力、感召力、诱导力等艺术魅力,把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之境界,让学生们在一个快乐、舒心的氛围中学习,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运用教学艺术可以产生启迪效应,震撼效应、感染效应等。教学艺术在具体地教学活动中,表现为三种审美趣味:谐趣、意趣、情趣。谐趣是指教师讲授课形式、技巧所产生的审美趣味;意趣是指教学中思想内容所产的审美趣味;情趣是指教学中的情感内容所产生的审美趣味。三种审美趣味形态的巧妙结合,产生了上述教学艺术效应。可见,教学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美感效应,是教师循循善诱着学生进入专业知识海洋的美学力量。

2.“表演”艺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作为一个机械类专业知识课教师,想要把课堂教学做到引人入胜,就要以“表演”的方式进行教学,以“表演”的思维训练教学。表演教学训练从以下几点入手:

(1)学会“亮相”的技巧。“亮相”是戏剧中的术语。在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章节的开始,都应有一段“前奏”,这个“前奏”就像“亮相”一样,一是“亮”出教师本人,二是要“亮”出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抓住“前奏”这个时机是很重要的。通过“亮相”宣染课堂气氛,创造出具体生动、独特的情境,让学生在这情境中毫无阻碍地接受知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亮相”可以根据不同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方式:一是感染式,教师经过精心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讲述,感染学生进入课程的“胜境”。二是设疑式,教师上课一开始就提出打动学生心灵的问题,随着教师解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兴趣。三是解疑式,在讲某门课或某一章节前,针对学生对所教内容存在的片面的、不正确的影响学习积极性的观点,对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授课内容,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四是引入式,专业知识课教师对贯穿本课程的核心概念,应通过生动事例,把学生引入一种追求知识的境界。

(2)合理运用“眼神”。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眼神的几种方法:①“明亮”的眼睛上讲台。教师上讲台之前,即使是身体不好、情绪不佳,也应提起精神、坚定信念,用坦荡自然的眼神,让学生触目心热,轻松愉悦,无疑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②以眼神配合语言,表达教师的感情。③以视线收集学生反馈信息。在课堂教学中,以视线环顾整个教室,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反映,检验教学效果。

(3)“动作”要有艺术。直观、演示教学是专业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手段。直观教学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认识规律,按感知与理解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直观的实体,如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像等,讲述技术术语、工艺过程、原理结构等内容。如讲“螺纹车刀的几何形状”,单靠讲述学生难以理解,采用直观的螺纹车刀模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运用直观、演示的表演教学法中,教师可以模拟小品演员、魔术演员等动作加以渲染课堂,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语言”要与时俱进。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号召力、饱满的激情、严密的逻辑性,也应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趣味、幽默而富有启发。笔者这里说的是,教师也应在恰当时机说一些时流语言、网络语言,比如:“给力、Hold得住、不放弃不抛弃”等,这些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效果,走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教学是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充分掌握和发挥专业知识课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重要基本功之一。专业知识课课堂教学艺术应遵循的原则:一是感情原则,即热爱原则。专业知识课教师对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容要有深厚的热爱之情,并把这种情感染给学生。同时,对所教的学生要有深厚热爱之情。没有这两个热爱之情,不可能追求教学艺术和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即使有好的教学艺术也难以运用和奏效。二是激励原则,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教师的教学能否成功、学生的学习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相应的学习行为。三是律己原则,就是教师严格要求自已的原则。关键在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严格要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庄建东.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育专业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文教资料,2009,(33).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一体化见习实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1-0121-02

一、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指的是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将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贯穿于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见习实习内容的一体化,一方面即将专业理论教学的内容与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整合为一体;见习实习方式一体化,即学前教育各科课程见习与教育实习或顶岗实习整合为一体;见习实习组织形式一体化,即将集中见习实习和分散见习实习相结合;见习实习时间安排的一体化,即将见习实习的时间从大一的第一学期开始一直贯穿于大四的下学期;见习实习考评一体化,即将学生的见习实习表现和学生的卷面成绩统一作为对学生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的实施

四年一贯制“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吸取了学前教育专业传统见习实习模式的优点,借鉴了其他专业见习实习的模式,并结合我院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根据每一个阶段能力培养侧重点不同,将四年一贯制的“一体化”见习实习过程划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专业认知发展阶段;第二阶段,即专业兴趣培养阶段;第三阶段,即专业素养提升阶段。

(一)专业认知发展阶段:丰富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意识

大学一年级。这一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主要侧重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其专业意识。本学年,分别在上学期和下学期各开设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即大一上学期开设《学前卫生学》,大一下学期开设《学前心理学》。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期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自入学之日起就接触专业课,尽早培养其专业意识,缩短其专业适应期。在大一下学期开设《学前心理学》,这门课既具有较强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为期两周的课程见习,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同时也丰富了学生对幼儿的感性认识,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萌发了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

(二)专业兴趣培养阶段:掌握基本技能,巩固其专业兴趣

此阶段主要是指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本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幼儿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巩固其专业兴趣。大二上下学期分别开设《学前教育学》和《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大三上下学期分别开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学前教育科研方法》以及各领域教法课。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为期两周的幼儿园实习,一方面帮助学生消化幼儿教育的相关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熟悉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基本工作流程。《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见习中让学生观察记录儿童的自由游戏和教师的教学游戏。

(三)专业素养提升阶段:就业实战演习,提升其专业素养

此阶段主要是指大学四年级。本阶段见习实习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为顺利就业做准备,是学生就业前的一次集中实战演习。这一阶段为期8周,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对于考研的学生,可以在大四上下学期各实习4周,以缩短实习时间,扩展考研的时间,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三、一体化见习实习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稳定而充实的一体化见习实习周或月。见习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的重要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体化见习实习计划应该被纳入学前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呈现在课程表上。比如,《学前心理学》课程的见习适宜在第十周、第十一周进行,这两周就成为见习周。本周学生的教学应该在实习基地或学生自己选择的幼儿园进行,而本周其他课程的教学则全部暂停。有了时间保证,见习实习才可能扎实有效的进行。

第二,稳定而充足的一体化见习实习基地群。为了确保见习实习的顺利进行,自2009年以来我院已经与省内外多家学前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他们是许昌市学前教育实验集团、建业集团幼儿园等。并与上述幼儿园签订了正式协议,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凡是双方签协议的幼儿园已经在省教育厅备案。良好的见习实习基群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践环境,它为见习实习的开展提了物质保障。

第三,稳定而精干的一体化见习实习指导团。一体化见习实习活动是一项持久的攻坚战。每届为期4年,涉及校内外方方面面的工作。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成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指导团队。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范式说[M].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王云霞.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3]柳国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徐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马静颖.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教育管理,2009(11).

作者简介: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产学研结合 纺织CAD 数字化教学

一、引言

“产学研结合”模式是一种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目前,各有关艺术设计类院校已逐渐认识并着手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坚持以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为目的,积极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纺织CAD技术由于在纺织行业中的普及和重要应用也被纳入了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并作为培养学生在该行业综合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作能力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如何设置、实施艺术设计专业的纺织CAD教学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二、纺织CAD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纺织CAD系列课程(如印花CAD、纹织CAD、绣花CAD等)主要内容是专业软件的操作和应用,教学中直接可用的资源只有简单的操作手册,任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软件操作的理解和经验给学生讲解。因此教师自身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方法。尽管是计算机应用课程,但纺织CAD系列课程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课,学生按步就班操作;教学中过于强调软件的菜单、工具、滤镜、特效的使用和一些简便的操作技巧,而不是从更深的层次去引导学生如何利用CAD软件的特点去进行结合行业动态、有创意的设计。这样的教学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培养。

3.课程体系。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纺织CAD系列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综合设计型课程之间缺乏横向或纵向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课时数分配和时间安排存在不合理。

三、纺织CAD教学改革

纺织CAD的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位,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1.改革教学内容:专业化的纺织CAD教学研究。教学内容要体现专业特点。同一种CAD软件在不同专业中的应用(如工具和技巧的使用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学内容(如例题、习题、案例分析等)应该根据专业量身定制。CAD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在教学中盲目脱离专业进行教学不可取,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CAD技术来表现艺术设计,使技术服务于艺术,真正实现技术与艺术的整合。

2.改革教学方法:构架基于Web的纺织CAD教学互动与知识共享数字化教学平台。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CAD课程的有效整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因材施教的良好环境。

3.改革课程体系。从专业及行业发展出发,建立适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在低年级完成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学习,在高年级将综合设计性的专业课程与CAD课程合理穿插结合,形成一体化、三层次(基本实验?综合实验?研究型、创新型实验)、多模块的CAD课程体系。

四、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下的纺织CAD数字化教学

通过上述对艺术设计纺织CAD教学的分析,我们认为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1)资源建设的主体:有各自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2)资源建设的途径: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下,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扩大资源来源。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删除陈旧、繁复的内容,吸收新兴的实用技术,将企业流行的领先技术教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通过网络搜集专业资料,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使资源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更明显。

2.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将传统的浏览器/WEB服务器的两层体系结构扩展成浏览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体系结构,这种模式采用多种标准的协议和技术,适合于任何硬件平台和软件环境。

纺织CAD数字化教学平台必须遵循现代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设计,该平台应包括用户登录、网络教程、交流模块、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网络教程模块包括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大纲、教学计划、教师信息等)、教案、课件、习题等;资源模块包括素材、课堂视频(操作示范)、企业现场视频、知识链接点(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行业动态、国内外站点等)等;交流模块以Email、论坛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给教师提供一个能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的空间。

五、结语

纺织CAD数字化教学的实现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实现个性化、自主式和“任意时间、零距离”交互式协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纺织CAD数字化平台去触摸行业,实现教学与实践的互动,从单一的教学到教学与实践、研究有机结合,建立高校与企业互动共赢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其中主流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试从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如指导思想、课程开发、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及存在问题做简要阐述并提出一些建议。

现在全国范围内各高职院校大力推广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结合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情况做简单的探索与分析。

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自成立起,就与学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保持一致,并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工学结合的办学思想

深刻认识“工学结合”的意义。我院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自身生存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要认识到“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企业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高职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我院先后与多家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在第三年去这些企业实习一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调整专业和开发新课程

从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如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每次修订时,都邀请房地产行业的专家参与,并把专家的可行性意见写入新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做到紧跟实际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

3.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我院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的校外实习基地。(1)学校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双方进行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通过基地合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2)拓宽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习基地的多专业实训功能,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实现校内外基地的紧密衔接。我院在去年还在各系成立了校企合作教育科,其功能就是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虽然刚开始正式运行,我坚信,校企合作教育科必将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

工学结合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1)要重视学历、职称的提高与实践本领和研发能力的培养。要让教师意识到参加培训进修是他们必须履行的一种义务,学校也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制订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和评估标准。比如:我院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五种能力规划,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考取资格证书,进行学历学位进修,接受现代教育教学技能培训,强化课改,去相关企业实习、学习教育学相关知识、参加或主持科研项目、参编或主编教材等;要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我院还根据课程和实践要求,聘请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工作,为学生讲解相关学科,达到理论实践的结合。

在我院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1.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落后

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现代创新教学管理体系。而传统的教学管理体制已经落后,表现在(1)由于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对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实训有抵触情绪,因此工学结合在具体落实到每一门课程时往往会遇到很多阻力。(2)课程开发多数还不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现在高职课程的改革仅依靠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有关组织机构来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知识的编排和课程的设置,没有较权威的组织机构进行审核,势必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真正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还很艰难。(3)实训条件仍需改善。首先是实训基本条件不足,无法满足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如房地产预算、造价实训较强,而房地产销售、策划相对建设薄弱。其次是实训场地不足,无法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要引入企业开展生产性实训需要较大的“教学工厂”才能运行,场地问题也是制约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现生产性实训的瓶颈。(4)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虽然调研显示我国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已占很高的比率,但其中很多是仅参加一次培训、考取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就成为“双师”的,真正具备较高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的双师素质教师严重不足。比如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教师持有的房地产估价师职业资格证书就不多,而这是推进“工学结合”的关键。

2.企业缺乏合作意识

大多数企业认为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的责任和义务,导致“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单纯选择人才的层面,要么就是被动地进行捐资助学,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真正的工学结合无法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培养人才的周期比较长,企业没有太多的时间培训,这也是企业不愿与高职院校合作的原因。

综上所述,做好工学结合建议如下:

1.加大实训基地力度。要在两个层次上建立实训基地。一是建立房地产教学工厂。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估价、中介咨询等房地产企业工作场景,建立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估价、房地产销售、房地产策划、房地产经纪等实训室。

二是建立真实场景的公司。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考虑自己组建房地产策划或房地产经纪公司,也可以和房地产企业合作,成立高职院校分公司。

2.加强真正的双师型师资和兼职教师建设

针对目前不少双师型教师只取得证书而缺乏实践经验或者取得的证书含金量不高等情形,建议高职院校出资让教师参加辅导班,帮助教师考取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出资让教师集中一段时间去房地产企业去实习,这样在保证实习时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让教师学习最新的实践知识,当然需要高职院校大力配合,在不影响学院正常教学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建设才不会流于形式。

另外,要重视兼职教师的建设。我院多年来打造一批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对教学上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实践中还存在一线高水平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因为工作繁忙无法到学校指导学生的情况。因此,需要高职学院和房地产企业要克服困难,协调一致,引进更多的高水平的兼职人才。

3.建立专门的工学结合机构

针对工学结合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如我院建立了校企合作教育科。每个院系独立设置,归学院统一领导。校企合作教育科主要是沟通与企业的关系,贯彻教育部工学结合的思想,为学生联系实习、就业单位。为我院迈进国家一流高职院校作出突出贡献。当然,校企合作教育科不是孤立存在的,还得与学院各部门协调、团结,共进,配合,这样真正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下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新型而又复杂的模式,还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索,我相信随着理论和实践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经营与估价的人才培养模式会不断完善的。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 严中华 清华大学出版社

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科学技术的更新,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医疗卫生在发展进程中,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模式向预防、保健和主动式的服务方向转变,并取得一定的成就。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现实研究意义方面,本文通过对《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分析,提出《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

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在医学教育中,教学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学习。就当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而言,《预防医学》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在对《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教授时,仍采用以教材为主的理论满堂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1]。教师只是将教材中枯燥的内容转化到多媒体课件中,使本身是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过程中,无法与实际的操纵情况进行结合,只能够通过教材和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

在《预防医学》课程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非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师应对相应的预防知识有较为熟悉的理解,才能够加深学生对《预防医学》内容的学习。目前《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预防医学》课程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相对较差[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课程不是十分的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无法将相关的预防学知识进行有效的链接,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搭配也不够合理,通常是理论性课程较多,而实践教学内容较少,致使非预防学专业的学生无法对预防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实践,影响学生对预防医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二、《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

(一)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首先非预防医学专业要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视,对当前非预防医学专业中学生普遍存在对《预防医学》课程忽视学习的情况,反复强调《预防医学》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使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充分认识到《预防医学》课程的重要性,并了解未来在医学临床中的医生,不仅要具有能够在临床中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技术手段,同时也要具有能够对相关疾病进行预防和保健的能力[3]。另外,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加强对《预防医学》课程重视过程中,也要鼓励非预防专业学生将所学知识向家人和亲友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预防医学相关内容的重要性。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分析《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过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是尤为重要的,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一方面,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采用现代化先进设备展开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将《预防医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比如通过小视频展开对相关知识的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促进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在转变教学方法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教师要转变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项目导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逐渐加深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加强对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由此提升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

在医学教育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于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4]。一方面,非预防医学专业在对相关教师聘用过程中,要聘请专业水平相对较高、经验丰富的《预防医学》课程教师,在根本上提高预防医学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要对《预防医学》课程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培训,加强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能力的提升,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促进《预防医学》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发展。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而言,《预防医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十分重要,能够对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关于《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及创新研究,主要从教学中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专业水平和素质相对较差两方面,对《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加强对预防医学的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预防医学》课程在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和创新措施。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当前存在相应教学问题的非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提供宝贵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黄晓,贺莉萍,李军,等.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05(04):69-70.

[2]李雨U,崔念,潘晓放,等.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体系的初步优化与改革研究――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0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