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保护视力原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急救护理,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传染病是最有可能成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之一[1],院前护理人员在急救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1981年Mclormick等人首次报道了卫生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艾滋病病毒以来口J,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证实,因此减少职业暴露,提高职业暴露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日显突出重要。
1 造成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因素
1.1 院前急救是易发生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岗位院前急救的传染源可以是患者或病原携带者,院前急救可能以接触和空气传播为主,在院前护理工作中传染病意外暴露的方式有多种,如被感染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被污染的针头及锐器刺破皮肤,接触患者的呕吐物或排泄物等,空气传播最难预计和防护,在SARS流行期,急救中心负责院前转运患者,使我们开始重视个人职业防护,在日常急救工作中血液传播可能是最重要的防范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泉州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患者外伤6586人,占总体急救患者的60%。
1.2 易发生院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操作院前急救常见的有在救护车上为注射或输液的病人拔针时被针尖刺伤,在为开放性外伤病人清理或包扎过程中被血液污染,这与接触到的血量是否患有感染性疾病,血液和皮肤的完整程度有关。有研究证明,暴露危险性取决于暴露的频率与性质,有无可见血和量,是否含有病毒及病毒的滴度以及宿主的免疫反应等因素?。接触到的血量大,受损伤口深,病人正处于感染早期或晚期都是院前护理人员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移动的救护车上吸取药液,配药加药时被针尖刺伤,因掰安瓶所致的玻璃伤或收集废弃一次性医疗用品时被针尖刺伤。有报道证实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国外为52%,国内为63.4%~64.5%。有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的致伤因子,经常接触者其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性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23倍。
1.3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识不足我国是乙肝高发区,近年来,梅毒,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尤其艾滋病,作为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其传播趋势已从高危人群转向一般人群转变,因其传染方式和后果的特殊性,普通人群和医务人员对其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因而很难从患家口中得到相关信息。人们对其防护知识了解不多,造成防范措施不到位,更易发生艾滋病等传染疾病的职业暴露。现院前急救多没有制定职业暴露安全防护管理制度,或是有制度而没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造成,这与护理人员缺乏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自我防护的知识,院前护理人力不足,操作过程不严格或不熟练操作规程等有关。总之,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和防护的教育问题不容乐观,应尽快进行相关培训教育,促使院前急救护理人员逐步提高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
2 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2.1 加强急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推广普遍性防护原则对院前急救不同工作人员应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是预防职业暴露的重中之重,要掌握具体的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树立正确的防护态度,既不能过于恐惧,也不能防卫过度而影响工作。值得一提的是在院前急救护理操作过程中戴手套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戴手套可以起到屏障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减少50%以上。这一数据有力证明,在操作及处理针头时戴手套的重要性。坚持制度流程的学习和贯彻,合理的休息,劳逸结合也是重要的方面。
2.2 落实安全操作规章制度,推广应用安全产品和技术随着对院前急救护理职业安全的逐步重视,院前护理管理也在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护理安全操作的管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落实规范操作,杜绝一些不良的净惯,如为了抢救患者生命在移动的救护车上进行处置操作,争取抢救时间,虽本意是无私的奉献,但在整个操作中存在着太多的风险,我们称其危险操作,必须时刻小心,例如为患者肌注时,移动的救护车遇到紧急情况急刹车,就容易伤到患者或正在处置的护士本人,造成不可估计的后果。因而,院前急救
护理要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推广利于防护的护理技术和废弃物消毒处理的技术,如为院前护理人员购置和更新防渗隔离衣,手套,眼镜,自毁式注射器和安全静脉留置针,利器收集盒等。
2.3 主动防护,善于沟通,建立严格的登记报告制度针对传染源的防护措施,目的在于防止传染源的扩散。日常院前急救时要戴口罩出诊,在遇到呼吸道病患者或怀疑为目前流行的甲型HlNl流感时,应给予患者也戴口罩,防止飞沫传染。院前急救时来不及对患者作检测,仔细地询问病史,善于与患家交流,也是及时发现和避免职业暴露的良好方式。院前急救出诊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做详细记录,及时汇报情况,以便及时评估。一方面要追踪患者的发病源,和病情发展情况以及实验室报告等情况,另一方面可不断总结职业暴露防护经验。
目前,院前急救护理人员由于防范意识淡薄及预防措施不力,院前护理职业暴露是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也不可完全避免的。对院前急救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及其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按照预防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是当务之急。从护理部和科室层面制定相关的制度流程,设立职业防护教育和培训。护理人员自身树立职业防护意识,严格遵循有关指导原则和规定,一旦职业暴露,应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和预防用药。事实证明,严格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正确的防护措施是减少院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极其有效的基本措施。
参考文献
[1] 唐俊,刘保池.急诊科传染病职业暴露及其防护[J].中国急救医学2009,29(9):856-857.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 753099
【摘 要】总结了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的原因,主要通过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对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护理人员以及医院病人的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因素;防护措施
医院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以及自我保护意识受到当今社会的关注。而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内部各个科室的各种医疗器材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的工作部门,在回收清洗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污染物品,这就让医院的护理人员处于高度职业暴露危险之中。为了保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以及个人生命安全,本文通过对消毒供应室职业暴露的因素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1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主要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 利器刺伤
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由于经常接触针头、刀片、剪刀等尖锐器械,那么随时都会有被利器伤害到的可能性,据相关统计国内的锐器伤发生率为70.4%。被这些利器伤害割破皮肤之后若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就有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液性感染[1]。由于有些病毒可会残留在各种针头、刀片、剪刀等,那么护理人员在接触到的时候,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护理人员染上病人所患有的疾病。
1.1.2 烫伤
消毒供应室都是采取高温消毒的方式,用高温蒸汽对医疗器材进行消毒,每天与120℃左右的高温蒸汽接触,被烫伤的现象也是经常发生。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在高温灭菌结束后,护理人员取出器材的时候被烫伤。
1.1.3 紫外线
由于在消毒的过程中有些还要用到紫外线消毒,尽管在机械里机械的外表帮助挡下了大量的紫外线,但是难免不会有紫外线因为设备老化的原因泄露出来,紫外线射到皮肤上都会产生各种皮肤性疾病。
1.2 化学因素
现在消毒供应室常使用化学用品来浸泡回收来的污染物品,这种化学用品具有严重的腐蚀性和挥发性,长时间与之接触之后会产生过敏反应、化学性气管炎、皮肤粘膜刺激等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红肿、瘙痒、咽喉不适、急性中毒等。护理人员所带的手套中的含有乳胶成分,也会使护理人员手上起皮诊、皮肤瘙痒等。
1.3 生物因素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每天都要负责回收全院各科室污染的医疗器械,然而在回收的过程中有大量的病原体残留在医疗器械上,尤其是依附血液、体液等的物品。护理人员在进行回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和这类物品发生接触,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传染性的病菌进入护理人员体内,从而使护理人员感染上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
1.4 噪音因素
消毒供应室的噪音主要来源于医疗器械之间在清洗的过程中发生碰撞,用水冲洗、灭菌的过程中机械发出的声音,护理人员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会使消毒供应室的护理人员引起疲劳、头痛、耳鸣、甚至会导致听力下降[2]。
2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人员防护知识培训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对一些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工作上无法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那么在进行防范知识培训的同时要强调清洗程序,对回收的各种医疗器械进行认真的分类,将锐器和非锐器分类,导管类和非导管类,对这两大类还可以根据其大小形状进行细分,还有一些特殊物品处理。培训时让护理人员充分意识到病毒的危害,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同时还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与回收上来的的物品发生直接接触,同时做好自身防范,避免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等。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相关类型的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对不安全物品的防护意识,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执行清洗、消毒的过程。
2.2 物理因素防护
在工作中时刻保持良好的防护意识,改正不良的操作习惯。在操作的过程中应戴手套,避免损伤,动作要轻巧,对于要搅拌之类的操作尽量选择使用工具进行搅拌,对金属器械要使用钳子之类的东西夹取,一旦不小心被利器损伤,应立即清洗伤口,用酒精消毒,并包扎。在高温消毒完成之后不要立即将物品取出,等到温度降下来之后再进行取出。进行紫外线消毒的时候护理人员尽量远离消毒机械,消毒时间不要太长,及时开窗通风。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
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室的一些常用的消毒剂有一定的认识,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在操作的过程中防止身体与消毒剂直接接触。带上口罩避免吸入消毒液挥发出的气体。
2.4 生物因素防护
在对医疗器械分类回收时,要严格遵守规定,穿隔离衣,带防护手套、以及口罩,避免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溅到护理人员的皮肤上,避免感染的发生,若不小心还是溅到了皮肤上,则立即进行清洗,并进行相关的疫苗注射。
3 结语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着在工作期间被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因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职业暴露在危险之中,所以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职业为自己带来的伤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不稳定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规模也不断扩大,电力系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作为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继电保护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其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研究继电保护不稳定的原因及事故处理措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继电保护不稳定问题的主要表现
电力系统一旦发生设备故障,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故障,再通过系统处身的判断来确定电力系统中发生异常的元器件,从而有选择性的对特定故障元件发送处理指令,切断电路。系统中某些元件或设备被迫停止工作后,操作人员即可根据系统提示及时排查故障,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继电保护系统运行过程中不稳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参数偏差:继电保护系统长期处于户外电力传输系统中,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加速电力系统及相关元件的疲劳或腐蚀速度,继电保护装置中的元器件发生老化,从而导致某些技术参数出现不合理偏差。此外设备日常维护过程中如果采用不当的整定办法,也会导致数据偏差,严重者可能导致整个电力系统发生故障。
(2) 受到干扰而失效:电力系统发生突发性事故时,继电保护系统的重要性就会突显出来,因此继电保护装置触发前要做好相关触发信号的设置,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环境中存在频率较高的非电信号,这类信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继电保护装置的触发,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误动或失效,从而导致整个系统发生非故障断开;在部分高敏感性装置运行过程中,干扰信号还会变成瞬态脉冲信号,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跳闸。图1为继电保护系统信号传递构成示意图。
图1 继电保护系统信号传递构成示意图
(3) 绝缘失效:现代电力系统的线路设置非常复杂,很多时候存在强弱电交叉布置的现象,所以线路信号干扰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时线路密集处会产生明显的静电效应,导致继电保护装置表面吸附大量粉尘,焊点被污染后导致电子元器件之间形成通路,最终由于绝缘失效而使电力系统发生短路等事故。
2 对继电保护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对继电保护系统稳定性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软件、硬件及人为因素等三个方面:(1)软件因素:如果系统软件发生程序错误,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误动或拒动,软件问题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失误、编码错误、定值输入错误、需求分析定义不明确等等。(2)硬件因素: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硬件包括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回路、各类辅助装置、断路器等。继电保护装置的中央处理模块、电源供应模块、数字量输入及输出模块等,这些部件发生问题,会对继电保护系统产生直接影响。二次回路的主要问题为绝缘或线路老化等,导致回路接地引起故障。继电保护系统的辅助装置包括继电箱、交变电流切换箱、分箱操作的继电箱等等,一旦发生故障也会对继电保护的稳定性产生影响。此外,断路器是继电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件,其工作可靠性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主接线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3)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主要是由于设备安装人员未按设计要求操作,比如接线时极性错误、运行人员的操作失误等等。
3 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处理措施
发生继电保护不稳定事故后,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3.1 分析故障信息
系统发生故障后,要将故障相关信息及数据利用计算机详实、全面的记录下来。系统处于故障状态下,最主要的参考指标及故障录播图或灯光装置,利用这类信息分析故障类型,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继电保护系统与故障信息处理系统之间由多个工作模块联系起来,信息收集及控制由系统中的子站来完成,并对故障录播装置的运行产生干预作用,主站则将各类事故信息汇总起来,并对图形平台进行监控,进行故障分析及归档。一旦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变电运行操作人员要及时上报调度员,报告内容要包括跳闸的运作时间、继电保护动作、自动投切装置劝作、故障录波形态、设备过载情况等全面的信息,以保证上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关键信息而准确判断出故障类型。表1可以直接的看出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运行情况。
表1 继电保护与故障信息处理系统
3.2 人为因素故障处理
从某种程度上讲,计算机系统可以排除大部分继电保护系统的简单事故,当然这个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一旦继电保护系统发生故障,断路器跳闸却未发生任何提示信号,或信号指示无法确定事故原因,则很难判断事故类型,此时工作人员要通过正确的检修方法全面评估系统的运行状态,如认定为操作失误,则要及时提出解决措施。计算机系统实时监控整个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向管理人员提供准确的事故记录及故障录波图形,与对应的灯光显示信号相配合,即可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制定准确的解决对策。
3.3 正确检查
继电保护系统维护工作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顺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及整组试验法。其中顺利检查法是按照检验调试顺序进行检查,即先外部检查、绝缘检测,再进行定值检查、电源性能测试,最后检查系统的保护性能,在微机保护出现逻辑问题或拒动时可用顺序检查法;逆序检查法则是从事故发生的结果开始分析,一级一级向前倒推,直至找到事故根源,一般保护误动时可采用逆序检查法;整组试验法主要是对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动作时间等进行检查,在短时间内再现故障,从而判断问题所在。
3.4 提高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除上述继电保护不稳定处理措施外,还要从日常工作着手,提高继电保护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注意连接件机械特性的维护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连接器件的紧固程度检查、焊接点的焊接情况、机械构件的疲劳程度等等。继电保护装置保护屏端子数量越来越多,尤其是新安装的保护屏,在安装之前会经过一系列运输、安装等操作,可以连接件的端子螺丝已经发生松动,因此安装完成后要认真检查,以免发生保护误动、拒动等问题。日常维护中有必要把插件拔下检查,保证芯片固定的牢靠性,拧紧固件,对焊点的牢靠程度进行仔细检查等。另一方面,要做好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洁工作,因为继电保护装置在静电的作用下易吸附大量灰尘,严重者会导致绝缘失效,因此日常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继电保护装置的清洁,可以采用两人轮流清洁的方法,以免操作过程中误碰运行设备;需要注意一点,检修过程中要与带电设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发生二次回路短路或接地等事故。
3.5 降低事故发生率
如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出现异常现象,则要将误动的保护退出口压板,并在第一时间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发生下列情况需要马上退出:(1)高频保护:主要表现为电流消失,试验参数值发生异常,装置发送异常信号或难以复位等;(2)母差保护:系统发出直流电压消失等异常信息,或平衡的电流不等于零,开关的串代线路恢复及倒闸相关操作;(3)距离保护:通常电流偏大或偏小、负荷电流不在允许范围内会发生距离保护等情况;(4)重合闸:开关经常跳闸且严重超标,短路容量增加无法满足一次重合的要求,此时断路器油压与气压下降无法重合,如图2所示。
总之,随着电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继电保护系统也越来越体现出网络化、智能化的特点,将应用更多的新技术、新理论,因此广大电力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积累更丰富的工作经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保证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森,宋国兵,康小宁,等.基于时域下相关分析法的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2,36(13).
[2]王友怀,杨增力,周虎兵,等.相序不对应合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8).
[3]汤大海,严国平.单电源220kV多级供电线路继电保护整定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37(20).
[4]何志勤,张哲,尹项根,等.电力系统广域继电保护研究综述[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30(5).
关键词:护士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工作压力
有研究[1]显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会影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通过研究医院级别、工作年限等因素对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探讨促进护士这一群体身心健康的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市6所医院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87%。
1.2 研究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2]症状自评量表又名90项症状清单(SCL-90)。该量表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分数越低,表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3]该量表从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时间分配及工作量问题、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五个方面反映护士的压力来源,百分比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大。
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2]该量表分别测定个体领悟到的来自家庭、朋友和其他人的支持程度,同时以总分反映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总程度。分数越高,反映被试拥有或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
1.3 研究方法
问卷由每个医院护理部统一发放,按照职称、年龄比例等分配人员,统一回收。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差异检验。
2.结果
2.1 分析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压力的相关系数,结果见下表(表1)。结果显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
2.2 不同级别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见表2、表3。
由表2和表3结果显示,三级医院与一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在总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四个方面有显著差异,而二级医院与一级、三级医院差异不明显。
2.3不同工作年限护士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差异结果见表4、5。综合表4、5结果,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在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两个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工作10-20年的护士。
3.讨论
3.1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水平呈负相关。压力过大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临床护理人员相对缺乏,同时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相关技术不断更新,护士面对重重压力,致其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可通过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2三级医院工作护士的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社区医院工作者。由于三级医院的患者人数多、病情重,护士面对的压力更大,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护士。
3.3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工作10-20年者。由于工作10年以下的护士刚参加工作,需要时间适应该工作岗位,导致其在人际交往方面有更多问题。在医院里,年龄越小往往工作的任务越重,导致年龄较小的护士存在敌对心理。
3.4由于个体的应对方式与其生活经历、人格特征、归因方式、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当个体遇到应激源后,不同个体会根据已有的经验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以保持心理健康。而积极和消极是相对的,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应对方式,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源对个体的伤害,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无显著相关。
为了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关注护士的心理健康,并适当减轻其工作压力,尤其关注三级医院工作的护士和年轻护士,从而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工作满意度现状调查,刘红,齐鲁护理杂志,2011(18).
关键词 电厂热控DCS控制回路 误动作原因 处理措施
一、引言
电厂热控系统中对于DCS系统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确保电厂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操作DCS系统的过程,不仅可以对整个发电机组进行控制和运算,同时该系统还具有记录实力数据以及自动报警的功能,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电厂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随着其自身功能的不断完善,实际覆盖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二、电厂热控保护产生误动以及拒动的原因
引起电厂热控保护产生误动以及拒动的因素有很多,总结后可发现,其中DCS软硬件引起的故障、火力发电机组电缆接线问题、热控设备元件故障以及电厂热控人为因素这几个原因较为常见。
(一)DCS软硬件引起的故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DCS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层次的创新和优化,从而促进了火力发电机组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进一步提高,但如果分控制站添加到热控保护系统时,两个DCS系统之间产生故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而这也说明了热控系统保护误动发生主要是由DCS系统的软、硬件故障造成的。而网络通讯不畅、信号处理卡故障以及设定模块与输出模块故障等,都是引发该系统软硬件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
(二)火力发电机组电缆接线问题
由于水进入或者深入电缆接线端子、电缆接线绝缘层老化或破损等现象,都是造成热控系统出现保护误动或者拒动的主要原因。所以,这就要求系统检修人员在进行系统维护的过程中,必须仔细地对电缆损耗程度进行观察,对电缆接线进行定期的保养,一旦出现问题必须及时的解决,才能有效地避免因为电缆接线而造成热控系统的保护误动或者拒动等问题的发生。
(三)热控设备元件故障
电磁阀、温度以及压力等热控组件也会经常发出不真实的故障信号,而这些不真实的故障信号,就会造成整个系统的主、辅机出现保护误动或者拒动现象。另外,如果相关技术人员不及时进行老化热控组件的鉴别和更换,也会引发系统保护误动或者拒动的出现。例如,经过检测发现汽机的一号轴承持续震动时间低于2s,假如不及时更换电缆和震动探头的话,整个热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就会发生故障,而这也就自然地会引发热控系统误动或者拒动现象的出现。
(四)电厂热控人为因素
火力发电厂热工DCS保护误动、拒动很多时候都是人为因素引起的,之所以会出现人为这样的人为因素,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工作人员在进行系统日常工作或者维护的过程中,工作不仔细使端子排接线错误、万用表使用不规范以及相关制度执行不严格而导致的。[1]比如,某发电厂曾经就发生过投汽机真空低保户的故障,而导致了汽机保户的误动作,在对这一故障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是由工作人员在没有确定测量信号是否存在的情况下,就直接投入了次保户功能,而这种没有按照相关保户和规定程序执行的操作,最终导致了汽机发生了真空低保护误动作的故障。
三、热控保护误动与拒动相关的应对措施
火力发电厂在日常的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误动和拒动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将会带来很大的人身安全威胁和财产损失。现阶段,可从应用可靠的技术和元器件,优化DCS电源切换,增强DCS系统的抗谐波干扰能力,提高电力热控装置运行水平以及完善电力热控装置管理制度的五个发面,来加强检修力度和管理力度,降低热工保护误动和拒动现象发生的频率,促进火力发电厂不断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一)应用可靠的技术和元器件
必须选择安全、可靠以及应用成熟的热控元件,才能促进系统控制回路可靠性的不断提高。很多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以及成本控制的要求,通常会采用一些成本相对较低的元器件,但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元器件必须选择质量有保证的设备,才能保证这个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这样不但可以有效地避免系统误动作几率的出现,同时系统的自诊断功能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二)优化DCS电源切换
针对DCS系统供电的电源是由两路独立的冗杂电源完成的,然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在进行这两路冗杂电源切换的过程中,有可能引发设备电源出现故障,而这一问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很容易被忽略。[2]通常情况下,电源切换的电力都是由两个继电器组合才能发挥效用,而每个继电器也就承担了整个电源一半的负荷,一旦其中任何一条电路出现电压波动就会出现电源环流现象,从而造成整个DCS系统发生失电状况。在进行DCS电源切换的过程中,首先要将一路电源作为其主要的负载电源,另一路电源作为辅助电源,在不发生故障的情况下,整个系统的供电都由主电源完成,从而确保整个系统在电源切换时的安全可靠性。
(三)增强DCS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尽可能地提升DCS系统的整体抗干扰能力,从而确保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一般情况下DCS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提高,主要是从电缆的抗干扰性、信号的防干扰以及系统接地等几个方面实现的,就该系统而言,接地地点必须要选择正确的位置,同时对于接地系统以及接地方式不断地进行完善。一般情况下,必须选择截面大于20mm2,且接地电阻小于2欧姆的通道线进行接地,同时,接地位置尽可能地选择在距离建筑物15米远的位置,而且必须保证DCS系统接地点与强设备之间的距离在10米以上,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四)提高电力热控装置运行水平
虽然我国针对系统电源以及主控模块的冗杂设计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对相关执行设备的电源却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所以,必须对一些较为重要的执行设备的电源进行相应的冗杂设计,同时将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设置在卡件上,从而确保所获取测量信号的准确性,同时避免误动作的发生。一旦系统模块出现故障的话,必须及时的进行故障原因的诊断,并进行故障模块的更换,而企业也必须定期的进行系统维护和检修,才能确保整个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五)完善电力热控装置管理制度
在进行数据库信息修改之前,必须要对相关的应用软件进行备份和保存。同时在进行软件更新或修改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地遵守相关的操作规范,详细地记录、修改更新的过程。所使用的计算机必须要做好病毒防范工作,对于没有经过测试和检验的软件坚决不允许下载,从而保证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内的部分监控仍然可以正常的运转,直至故障排除。而在进行相关设备维护的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应的隔离措施,这样才能避免整个系统因为误动作而出现连锁反应。
四、结语
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发电设备的自动化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也体现出了DCS系统的优势。在电厂运营的过程中,热控系统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DCS系统的特点,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该系统保护回路误动作现象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