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上网课的建议

对上网课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上网课的建议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校课堂 手机使用现状 管理对策

根据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智能手机已是青少年上网的重要媒介,青少年中使用智能手机人数已达2.21亿。由于智能手机功能的多元化及便利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功能的丰富多样性以及上网的自由随意性,容易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掌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现状,笔者对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的中级工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并由此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与对策。

一、调查方式与对象

本调查采用分年级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问卷的调查对象为中级工班学生,为了解学生心理情况,采用了大学生自我控制量表(SCS)进行测量。

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2份,其中有效问卷为342份,有效回收率为85.50%。在有效回收的问卷当中,在性别方面,男生184人(53.80%)、女生158人(46.20%);在年级方面,中级工一年级186人(54.39%)、中级工二年级156人(45.61%)。

二、结果与分析

1.课堂上手机使用频率

由图1可见,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偶尔使用”手机的比例远大于几乎没有使用的,f明学生在课堂上有较为明显的手机使用情况。

2.上什么课使用手机

由图2可见,学生在上公共基础课时使用手机的比重最大,其次是专业理论课,而使用最少的是实训实操课。说明在实训实操这类需要学生较多参与的课程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明显减少。

3.上课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

由图3可见,学生认为“课程枯燥乏味,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是使用手机的主要原因,其次是 “非专业课程,上课无聊、空虚,打发时间”。比例相对较少的是“学习需要”“看到旁边的同学玩手机,自己也受影响”和“其他”。从数据看,教师讲课没有吸引力与学生上课用手机存在一定的关联,但现实中上课的吸引力要超过使用手机,也有一定难度。

4.上课使用手机的主要用途

由图4可见,大部分学生上课用手机是“使用QQ、微信、飞信、短信等通讯软件”,其次是 “看视频、听音乐、刷微博/朋友圈、玩游戏等方式娱乐消遣”,用于课程学习的情况不到13%。说明目前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影响了学习。

5.一堂课使用手机的时间

由表1可见,大部分学生上课用手机的时间是“5~10分钟”,而使用手机10分钟以上的比例有38.3%,说明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累计时间比较长。

6.对上课使用手机的态度

由图5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本不应该上课使用手机,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想过这个问题”,认可上课使用手机行为的学生较少。说明大多数学生自身也认识到上课使用手机的行为不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

7.对学生自我控制情况的测试

通过自我控制量表(SCS)对填写问卷学生的心理进行测量,由表2可见,学生控制冲动和抵御诱惑方面的能力较低,让学生自己控制课堂行为有一定的困难,需要给予外在的督促,帮助他们克制自己。

三、结论与对策建议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技校学生使用手机现象较为普遍,其使用大多与课堂授课没有关系,其行为对课堂授课会产生一定干扰。从学生自身来看,不少学生能够认识到课堂上使用手机是不对的,但自我控制能力偏低,不能够自觉抵御使用手机的诱惑和冲动,在课堂教学相对枯燥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使用手机的行为习惯,整体上使用手机的时间也较长。由此,笔者对管理技校学生使用手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课堂使用手机现象的重视,明确课堂使用手机的危害性,提醒任课教师和家长监督,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减少上课使用手机的习惯。

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多给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使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自己也要注意在课堂上少用或不用手机,起到表率作用,并对上课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监督。

最后,学校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于手机的娱乐性越来越强,单靠上课来超越使用手机的乐趣,已经很难做到。而且手机作为私人物品和财物,让教师监督时要有据可依,才能避免因为管理手机产生师生矛盾。

参考文献:

[1]牟芷,王越.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

[2]徐维东.高职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第2篇

一、大胆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渴望被他人关注,也渴望参与课堂教学。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主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上网、去图书馆、实地调查、小组合作等方式收集资料,也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教学方法;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分组讨论;新课结束时可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收获等。

在讲授人教版九年级第三课第一框题《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时,曾经在两个教学班做过对比。第一个班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反应平平。第二个班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看中国对世界影响”的资料,结果这个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回答问题,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课标的要求才能更好地落实,思想品德课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

二、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励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一框题《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上网的学生人数及上网对自身的影响。调查前,事先声明,对上网的同学一律不追究。学生非常配合,我顺利地完成了调查。在讨论上网对自身的影响时,我加入到学生的分组讨论,把看法告诉学生,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成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会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听课效率,容易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反之,过于严肃、单调的教学环境就会阻碍学生思考问题,最终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采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学生,这种模式不可能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实际上,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感悟能力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力求满足优生、中等生、后进生等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对学生的提问、作业的设计、练习的布置等都要有针对性,而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大胆合理的想象,提倡探索精神,适时地提出一些目标比较明确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通过讨论、调查、查阅资料、访谈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请优生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留给后进生回答;难度不大的问题,就直接让中等生回答。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安排既可以达到培养优生、照顾中等生的目的,又可以达到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题《维护消费者权益》时,设计了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购买商品时你会留意哪些问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当你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这几个问题,我分别请后进生、中等生和优生回答。由于问题的设计比较合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思想品德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新的《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学生关心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避免空洞说教。这些事例,既可以安排学生收集,又可以由教师列举。

课本的例子一般都滞后于现实,因此教师要关注当今社会发生的各种新闻,在讲授新课时补充新的事例,把新的事例与课本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思想品德课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时,我插入了一个案例,以案说法,以此说明“人格尊严不可辱”。这样鲜活的案例既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本知识,又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法制教育,使学生越来越喜欢学习这门课程。由此可见,教师要善于选取典型案例,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教化作用。

总之,只要思想品德教师善于钻研,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思想品德课就能越来越受学生欢迎,就能越来越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影响上课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近,赫尔辛基信息科技研究院和英特尔实验室的研究发现,重度使用智能手机的人,可能每十分钟就要确认一次手机。他们常常不自觉地玩游戏、收发信息或者更新微博等。”据初步了解,尽管是同是上课期间使用手机,内容及原因却大不相同。为进一步了解本科生上课玩手机这一现象,分析其出现原因,本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旨在发现大学课堂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具体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江苏大学(校本部)随机抽取的20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95名,女生105名。获得有效问卷189份,男生87份,女生102份,有效率为94.5%。

以上数据显示,样本的学科分布较符合江苏大学本科生分布的基本情况,所取样本较有代表性。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EXCLE2003和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主要获得其平均数,标准差,百分数等描述性信息,并对某些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结果的数据与分析

(一)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分析

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大学来自农村的学生占46%,乡镇占33.9%,城市占20.1%,月平均消费水平集中在700-900元这个区间内。使用智能手机与非智能手机之比为9:1。

在上课是否玩手机这个问题上,让被调查者根据程度进行1-5 五个等级的选择,分别为“从不”、“很少”、“一般”、“经常”和“总是”。所得结果如表2。

由此可见,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程度成正态分布,95%左右的学生或多或少会在课堂上玩手机。此数据是如此惊人,试想一堂有30个学生的课,很可能只有1、2个同学没有在上课期间使用手机。我们不得不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多数同学在课堂上忍不住拿出手机呢?

就问卷反馈来看,部分同学认为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难以彻底避免和杜绝的。同学们关于这个现象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完全支持,完全反对和支持适度原则。其中,认为“偶尔玩玩不为过,只要注意适可而止,能自己控制住不耽误学习就好。”的同学占大多数。

(二)本科生上课玩手机的内容分析

问卷调查了本科生上课玩手机的主要内容,要求被试对上课玩手机的内容进行多项选择,下图1为选择结果的饼状图。

需要说明的是,问卷中学生和老师对上课玩手机的态度选项为反向,即从“赞同”至“不赞同”的五级评分,故所得数据的负相关实际上也为正相关。此外,样本的性别比例与本校实际情况略有出入,故在此对于性别因素的影响作用不予以深入分析。

以上众多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1、与学生自身有关的因素。2、与教师有关的因素。3、与课程有关的因素。

首先,与学生自身有关的因素中,先关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①月平均消费水平。有较好家庭条件的同学玩手机更多一些;②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能因为自控力相对较强,相对来说玩手机较少;③所在年级。年级越高,课上玩手机的现象越多;④对上课是否应该玩手机的态度。那些持赞同态度的同学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会多于持否定态度的同学。

其次,与教师有关的因素中,学生对老师上课方式的满意程度和任课教师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态度的相关系数都很高,分别排在第2和第4位。

最后,与课程有关的因素中,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上课是否看到有其他同学在玩手机以及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价值评价次之。

三、改善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策略

在对本科生上课玩手机的各个方面的调查中发现,相当多的同学会在上课时间内使用手机做其他的事情,其中有与学习相关的,但更多的与学习并无关系。分析其中原因,有学生自身认识问题,也有教师和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中的问题。

(一)学校

学校的办学、教育理念决定着师生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现状。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和课程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都是相当重要的。传统的教育模式习惯于让学生处于被动、从属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1、管教学。其一、学校应当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在保证基础教学的前提上,适当开设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实用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其二、学校应切实保障学生选课自由的权利,开设足够的选修课程和老师供同学们选择,不走形式主义,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程度。其三、学校应对课堂质量进行有效监督,对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予以制止。例如:与校内的移动公司联系,要求其在教学时间内关闭主要教学区的网络信号,以此断绝学生上课手机上网的源头。

2、管教师。目前,国内存在对教师要求“重学术轻教学”的倾向,这无疑弱化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然而“教”是教师的本职所在,学校应当将评价教师的标准向“学术和教学均衡发展”转变,对任课老师尤其是新进教师确实加强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3、管学生。调查表明上课玩手机程度受年级影响,对此,学校应在大一入学初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大学学习观的教育,并在大二结束之时再次进行指导,防止正确学习观念的消退。

(二)教师

调查中大量同学反映,正是因为教师“满堂灌”等机械化的教学方式,使得一些本就枯燥乏味的知识更没有吸引力,久而久之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没有专心听课的动力,使用手机打发时间。因此,教师要从教学方法的激活力、教学语言的感染力、教学态度的亲和力上下功夫,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来,增强大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开课之初便应该制定师生共同遵守的课堂规则,明确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的态度。美国的课堂管理专家研究了 1000多位在课堂管理上成功的教师后发现,这些教师在对课堂出现的问题的防范方面明显优于一般的教师。

(三)学生

首先,应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学生应该正确认识课堂所学知识的价值,不是所有知识都是有趣的,大学开设的课程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喜好,在中国如此,外国也是一样。其次,大学本科教育毕竟不同于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不可能也不应该走向实用主义。再者,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律意识,增强自控力。

参考文献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QQ群;微积分;大学生;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5-0078-02

微积分是大学理工、医学、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一般都是分为两个学期在大学的第一年集中授课。学习微积分对连贯性要求非常高,前面的内容学习不好经常会导致后面的内容也跟不上。而大一新生由于刚进大学和老师同学都不太熟悉,经常积累很多问题而不敢或者不愿问老师和同学,从而导致微积分这门课程学不好。更直接影响了相关课程的学习。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QQ学习群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发现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学好微积分以及其他课程。

一、背景及文献介绍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日益普及,“上网”已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大学生们不仅更偏爱于通过“上网”来浏览新闻,查询学习资料,而且更喜欢“上网”与其他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玩游戏等等。不少同学甚至对上网都有些走火入魔而无法自拔。过度地沉溺于在网络上不仅仅浪费太多的时间和金钱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者甚至因为没钱上网而走上犯罪或者因为网络聊天而上当受骗。然而,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而言,由于他们自由时间比较多、自身对网络又缺乏足够的抵挡力并且外界又缺乏有效的监督等手段,所以禁止或者限制他们上网这一措施根本上就行不通。那么我们还不如想想如何发挥网络对学生的正面促进作用,引导他们使用网络来促进学习。关于网络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不少专家和学者都已经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在2001年,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韦钰院士[1]在《互联网社会的教育变革与学习研究》一文中就呼吁充分发挥网络在大学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除此之外,李萍[2]和吴建军[3]也分别对网络在大学英语等课程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关于QQ等聊天工具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赵旭敏等人[4],蒋志辉等人[5]以及张玲[6]都各自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不同于上述文献,本文主要探讨了QQ学习群在微积分教学中的应用。在第二节中,我们叙述了QQ学习群的具体应用过程。在第三节中,我们分析了QQ学习群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最后,在第四节中,我们对QQ学习群在微积分教学上的应用做了一个总结。

二、QQ学习群的具体应用过程

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微积分老师,其实我最早并不希望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用QQ等软件。因此,在刚开始给大学新生上微积分课程的时候,我只是告诉了他们我的办公室位置和手机号码。然而,可能是由于刚开始师生之间并不熟悉,而且很多同学不太愿意到办公室找老师,因此来问问题的人非常少,因此效果也不太好。后来,我开始把我的QQ号码告诉给我的学生们。刚一开始,确实很有成效。由于不用面对面地问问题,很多同学都比较喜欢通过QQ这一方式向我问问题,我早就几乎不用的QQ也重新使用起来。但是,后来很快我开始发现自己有些“不堪其扰”了。由于微积分都是大班授课,我每一届的学生加起来都有240多人。太多的人经常问着一样的问题,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回答他们的问题。现在情形倒过来了,同学们倒是热情有加,我却是越来越没劲儿。甚至到后来我都有点不敢上QQ,但是又担心有同学问题,又不得不上QQ。再后来我就开始创建了一个QQ微积分学习群,并且把我的学生都拉入到这个群中。自从这个QQ群成立以来,大家问问题更有热情了。虽然因为微积分中数学公式符号比较多,在QQ群里面不好书写有些不方便,但是很快就有聪明的同学想到了解决的办法。很多同学都先使用智能手机或者电脑摄像头先把问题拍摄下来,然后传到QQ群里面,我也可以先在纸上写解题过程然后也使用手机拍摄成图片传到QQ群空间或者群共享中。这样就方便以后的同学看到并学习了。进一步,我也发现,很多时候甚至还没有等到我出面,就有很多学习好的其他同学替我解决了。另外,一旦一个问题被解决以后,就很少人再问相同的问题了。只有遇上非常困难的问题的时候才需要我出面替他们解决,这样我的工作量也大减,我终于不用再感到不堪其扰了。有了QQ群空间以后,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熟悉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短。从QQ群中他们发现,老师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严谨古板”和“高不可攀”,而是发现老师也可以做他们的朋友。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很多同学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讨论微积分问题。现在,我们的微积分QQ学习群越来越出名,很多不是我教课的学生也加入了我们的QQ群参与讨论微积分问题,甚至还有慕名而来的人到我的办公室与我讨论微积分。同时,也有很多其他教不同学科的老师受我们QQ学习群的影响也成立了各自的QQ学习群。

三、QQ学习群的优点和不足

自从成立微积分QQ群以来,学生们有了一个微积分学习的交流平台。大家都充分发挥了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微积分也更加有热情了。一旦有了不懂的地方或者不会做的题都能够及时在群里面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使得同学们很多积压很久的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更有利于他们学习以后章节的内容。进一步,QQ群还能够加快大一新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熟悉过程,使得学生们也更有勇气找老师问问题了。这改变了以前很多同学有问题不敢问老师或者不愿问同学的状况。除此之外,自从有了QQ学习群以后,由于很多同学都参与讨论并且有些讨论结果都可以保存在群聊天记录或者群共享里面,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当然,QQ学习群也不是万能的,它也包含了很多的不足。比如,有很多同学喜欢在群里面聊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因为在群里面聊天是所有同学都能够看到,这反而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学习。碰上这一情形,群管理员需要及时提醒和建议他们在QQ群外面私聊。另外,由于微积分问题中有很多数学公式和符号不太好书写,这使得在群里面讨论问题不太方便。虽然,使用语音聊天或者使用图片拍摄能够缓解这一状况,但是还是没有直接在办公室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方便。

由于学习微积分对连贯性要求非常高,这需要同学们及时解决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而很多大一新生和老师、其他同学都不太熟悉,使得他们不敢或者不愿向老师和其他同学问问题,从而影响了他们微积分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而QQ学习群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讨论问题的交流平台,使得他们学习微积分或者其他学科更加方便。进一步,QQ学习群也降低了授课老师的工作量。尽管它还有着很多不足,但是QQ学习群至少能够提供多一种选择,还是有很多促进作用的。本文主要向大家介绍了微积分QQ学习群的一些具体应用过程,希望能够对其他老师和同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韦钰.互联网社会的教育变革与学习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1,(2).

[2]李萍.计算机网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

[3]吴建军.大学教学应用计算机网络的探讨[J].硅谷,2010,(2).

[4]赵旭敏,王星,孙娟.利用社会性软件辅助大学本科课程教学研究――以《文献选读》课程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12).

[5]蒋志辉,陈振,李小艳.QQ软件在促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2011,(6).

对上网课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隐性逃课 大学课堂 原因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97-02

大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少大学生甚至公开说:“不逃课,大学生活就不完整。”毋庸置疑,逃课对个人、对家庭、对学校,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为此,各大高校纷纷采取各种强制措施来抑制这种现象的恶化,如课堂点名、随堂作业或测试、打卡、签到等,使得逃课人数、次数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1]然而很多学生“人到心不到”,在课堂上并没有仔细聆听教师授课,而是在做其他事情。此现象所造成的危害与缺勤现象造成的危害一样严重,因此,调查研究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极富现实意义。

一、逃课的定义

赵新峰、胡晓灵等对逃课的定义如下:“‘逃课’是学生主观意愿决定的行为,即在非特定条件下(因病或客观性紧急事务)学生作出的逃避课程的决定并付诸实施。”[2]刘长江、乔雄认为:“逃课,指的就是没有履行正常的请假手续,有课不去上的行为。”[3]李介、王雄雄的定义为:“逃课,是指学生在未经请假情况下的一种旷课行为,也泛指学生在课堂上做着与课堂内容无关事情的隐性旷课行为。”[4]而周琦则将逃课分为两种:“顾名思义,‘隐性逃课’是针对‘显性逃课’而言。‘显性逃课’即学生没有正当理由而不去上课。这显然是校规严令禁止的,逃课一旦达到一定数量就要被开除,一般情况下只有少数人为之。‘隐性逃课’则不然,其范围之广,可以说几乎是大多数学生都会参与。所谓‘隐性逃课’指:学生按时来上课,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实质则‘形在而神不在’,从不听老师讲课,只顾自学其他知识(如英语、计算机等)。这种来上课但不听课的现象,与‘显性逃课’的不上课也不听课自然也有异同之分。同在都不听课,异在人是否按时在课堂。”[5]

因此,从定义上可看出逃课分为两种情况:显性逃课――旷课行为,隐性逃课――人在心不在。显性逃课现象普遍已得到各高校重视,并也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出台,作为大学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此,我们的关注重点将是出勤条例无法控制的大学课堂中隐性逃课的原因及对策。

二、隐性逃课现象调查

在2009年6月份,对天津工程师范学院07级电子信息技术学院随机抽查的183位同学发放问卷调查以获取有关大学课堂隐性逃课的比例,隐性逃课时的状态及造成隐性逃课的原因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收上来的问卷、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后,得到以下信息:

1.隐性逃课比例

高达87%的同学反映说在课堂上从没有做到过从头至尾认真听课;24%的同学在课堂上基本没有认真听过课。至于在课堂上不听课时所做的事可以归纳为:17%的同学会小声聊天或传纸条;13%的同学会玩手机游戏或用手机聊天、上网;10%的同学会听音乐或用电子设备看电影;6%的同学会睡觉;27%的同学会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思考自己的事情;9%的同学会利用课堂学习其他学科的课本或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也有16%的同学会自己背英语单词或自学英语;还有2%的同学反映说他们会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吃东西)。

2.隐性逃课的危害

以上调查结果说明学生隐性逃课几乎不会带来任何积极成果。因为学生在隐性逃课时,可能会带来积极结果的活动仅占25%(9%的同学会利用课堂学习其他学科的课本或完成其他课程的作业;也有16%的同学会自己背英语单词或自学英语),而绝大部分同学(75%)只是浪费掉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却没有收获任何知识技能。隐性逃课所造成的危害从同学们及教师的感言中可见一斑,那些在英语课堂上长期隐性逃课的同学在访谈时是这样描述大学英语课程的:“这两年的大学英语课跟没上过一样,高考刚结束的时候,我也许还能考过大学英语四级,可是现在学了两年的大学英语之后,我感觉英语四级太难了,以前认得的单词现在也不认得了,英语句子的阅读能力也下降了,根本看不懂文章了。”另外,教师也是隐性逃课的受害者。当问及“学生上课不听讲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时,受访的大部分教师(约占受访37位英语教师的63%)都反映说影响到了认真备课、讲课的心情。由此可见,隐性逃课不仅让学生自己学不到东西还会影响老师的情绪,降低授课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恶性循环。

3.隐性逃课的原因

通过对经常隐性逃课的同学进行访谈之后,我们发现造成同学们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两大方面:

(1)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枯燥无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同学们感觉只要自己课下看看书就够了没必要听课;另外,由于大班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让学生感到不够受到重视,未能真正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再者,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从学生的角度而言:第一,有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换句话说,也就是听不懂教师的授课;第二,学生自己的自控能力较为薄弱,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容易走神;第三,来自同学的影响,旁边的同学都在不认真听课做其他事情的时候,会让人产生这门功课不重要,或没有必要认真听教师授课的感觉。另外,如果同学们都不认真听讲,而自己却在认真听讲,但是考试成绩却又不理想时,容易影响到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感觉非常丢面子;第四,考试内容与课堂授课内容衔接不紧密,即使不听课,大部分同学在最后考试之前突击背诵几天也可以通过考试。

三、教学建议

针对上述隐性逃课问题产生的原因,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管理条例制定时应注重强调教师授课的与时俱进,选用新颖的教材,指导教师在授课时将书本理论与最新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相联系,从而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成不变地使用光盘中的课件。赞可夫在《记忆》一书中说:“伴随识记过程的情感,对于识记过程的进行并不是完全无关的。如果学生萎靡不振地,毫无兴趣地学习材料,那么记忆的效果就要差得多。当任务完成触动学习内心的时候,记忆就要好得多,表现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难引起的愉快,对于识记教材也有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授课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讲解书中难点、重点时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并加以练习深化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听懂,学到知识。不论如何,大学课堂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根本目的是将知识讲解明白,让学生学到东西。

第三,“全方位提升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悦纳’课堂。[6]教师授课时不妨加入些幽默色彩,增加互动活动,让课堂沉闷的气氛得以缓解,让课堂富有生气。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要注意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要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培养他们轻松的学习心态,找到自信以及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情感、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第四,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隐性逃课问题,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与学生做朋友,让他们从内心真正的热爱课堂教学。作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不能仅仅把授课当成一种没有感情的传教活动。正如在访谈中某些同学说道:“我上课并能够听课,是因为老师好啊,我喜欢这位老师。”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关注学生的反应,如果发现了有同学处于隐性逃课的状态,不妨通过提问、目光交流等方式让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关注。而不是对同学们的不听课的状态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样只会向同学们传递一个信息――只要人坐在课堂里就万事大吉了,老师根本不在乎同学们在干什么。

第五,合理安排与授课内容有关的阶段性检测工作,通过检测,让同学们找到成就感、自信心,切实感觉到认真听课的意义和功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切实认识到隐性逃课的危害,提高自制力,充分利用课堂来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课堂上的隐性逃课问题,通过种种手段、措施从教师、学生两方面入手解决。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大学课堂中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教师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效,让大学课堂真正发挥人才培养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周 琦.目标与手段的背离――大学生“隐性逃课”的社会学分析[J].当代社会青年研究,2001(3):16~17.

2 赵新峰、胡晓灵、常 瑾.高等教育合同的特殊性与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5~79

3 刘长江、乔 雄.浅淡大学生“逃课”现象[J].现代企业教育,2006(17):60~61

4 李 介、王雄雄.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1):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