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多终端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0015602

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分析

1.1 传统教学资源应用阶段

在2002年之前,尚未有任何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文献面世,教师授课通常都采用纸质教案加板书书写另外辅助以幻灯片和音像教材。

1.2 教学资源数字化起始阶段(2002-2004年)

该阶段由于数字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导致资源有效利用率不高,教学手段不够丰富,仅局限在多媒体课件,数字化幻灯和投影等方面。徐红彩于2002年提出了关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即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限制,徐红彩在具体操作方法上仅提到通过数字相机、数字扫描仪,把纸版教学资源转化为可在计算机上加工、处理、传输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随后的时间里,学者陆续从多个方卖弄尝试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了研究,如郝增明(2004)提到了如何使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序化,左晓梅(2005)指出可以把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上。

1.3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理论出现阶段(2005-2007年)

在此期间,出现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提法,但多是关于本科院校,还没有出现针对高职院校的论文或专著。柯和平,周玉芬(2005)开始从整体上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研究,但更多地侧重于技术应用探讨,如本科院校的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在随后的2006年,涌现出了大量的关于本科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管理的文章,也提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概念(周玉滨,2006),但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论文。

1.4 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理论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魏志清(2008)开始提出高职院校如何去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从2008年至2010年期间,关于高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文章开始分化为多个方向,有探讨单门课程如何应用的,有从工具、方法方面分析如何收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也有单单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如何构建的。高职院校构建丰富的、实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新时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到2012年3月为止,国内关于多种终端接入数字资源库实现随时随地上网浏览调取资源库内资料的研究还较少。如何引导师生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当前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2 高职学生学习资源获取方式调查――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对象

2.1 调研设计和样本特征

为了解学生的电子终端使用情况和使用数字资源库的意愿,课题组在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通过网络专业问卷调查网站对校内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充分考虑了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由调查员根据“基本情况―终端使用情况―电子学习资源利用情况―多终端数字资源库使用意愿”的逻辑顺序,使被调查者一步步被引入正题。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问卷结构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共对200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样本有效率达99%。表2显示了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2.2 一般性描述统计分析

(1)学生计算机与手机等仪器的拥有情况。

终端的拥有情况是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课题组设置了“你在寝室有电脑吗”和“你是否拥有手机”这2个问题。分析结果指出,87.88%(174份)的学生在寝室有电脑,其中98.28%的学生使用笔记本电脑;98.48%(195份)的学生拥有手机。可以看出现在学生的电子仪器拥有率非常高,加之良好的校内实训仪器,无论是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实施数字化资源库的硬件基础。

(2)电子仪器使用时间统计。

在“平均每日电脑使用时间”的统计中,75.86%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计算机超过3小时,18.97%的学生在2至3小时之间。在“平均每次手机使用时间”的统计中,44.62%的学生平均每天使用手机超过3小时,23.08%的学生在2至3小时之间,23.08%的学生在1至2小时之间,只有9.23%的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在1小时内。在“使用手机上网情况”的问题中,61.54%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手机上网。根据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在校生使用计算机与手机的频率非常高,由于学生学习手段的变化,传统的学习资源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必须要有全天候、多功能的双向信息传递资源中心用于实际教学。

(3)学生数字资源使用习惯调查。

在“学生学习问题求助途径”的问题中,93.94%的学生选择“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信息”,3.03%的学生选择“查看课程电子课件”,1.52%的学生选择“查阅各类纸质版书籍”。在“考前是否使用或打印老师的电子课件进行复习”的问题中,72.73%(144份)的学生都选择了“是”。同时,在他们获取电子课件等学习资料的方式中,84.85%的学生是同学间互传或从任课教师出拷贝的。可以发现,由于没有一个可以互动的平台,资料获取的渠道狭窄,学生大多倾向在搜索引擎上直接搜相关信息,网络上的信息固然能帮助学生自学,但是信息甄别不当的话也很容易误导学生。

(4)各种终端的使用倾向统计。

调查得知,愿意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访问资料、进行师生交流的学生占据了总调查人数的96.97%(192份)。而在具体终端的选择倾向中,39.39%的学生选择“平板电脑”,31.82%的学生选择“台式电脑”,18.18%的学生选择“手机”,10.61%的学生选择“其他”。具体终端的选择结果相对比较分散,这也正体现了当前学生的实际使用习惯,从而证明多种终端接入数字资源库的必要性。

2.3 学生使用教学资源的交叉列表分析

(1)是否主动使用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源获取途径的交叉分析。

上表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X代表是否会在考前使用或打印老师的电子课件进行复习,Y代表终端选择倾向。通过是否会主动使用电子教学资源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主动使用电子资源的学生倾向通过各种终端来获取教学资源。可以由此推测多终端通用型教学资源库的推广应用前景较为良好。

(2)平均电脑使用时长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交叉分析。

上表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X代表学生每天平均使用电脑的时长,Y代表在学习中需要查资料或遇到难题时,首先想到的求助途径。通过平均电脑使用时长与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求助途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不管学生的每天电脑使用时长是低于1个小时还是高于3个小时,利用搜索引擎直接搜索信息都是他们首选的求助途径,仅有少数用电脑时长超过3个小时的同学会选用查看课程电子课件的方式(4.55%)和其他方式(2.27%)来求助。通过此项数据,笔者认为在没有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之前,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解决途径过于单一,因此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在库内方便地搜索求助,得到相对专业、全面的答案,而且资源库具备的师生互动功能可以更好地促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并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尚未搞懂的难点,从而使以后的教学有的放矢。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习惯,避免资源闲置。

3 高职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与交互设计

3.1 资源子库建设

由于高职教育类型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与它们有区别。根据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建设的资源子库包括媒体素材库、精品课程库、专业资源库、虚拟实训室、专题学习网站、教师教学网站、数字图书资源等。

图1 教学资源数据库结构3.2 使用层设计

校本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终端用户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为使用户能快捷、方便地共享资源库,访问资源库的渠道需开辟多类接口,其中主要为浏览器与移动设备,并通过Web服务器将各种应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

图2 数据库浏览方式用户层提供对多种终端统一接入的支持,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PDA、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各种终端的Web浏览器或软件客户端访问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资料和服务。该层次的交互界面以学生、教师、管理员为主体进行设计,并应重点考虑将人工智能、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引入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中。

3.3 管理层设置

管理层在设计过程中参照所在学院的组织管理结构进行设置。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权限设置,学院是第一层,系部为第二层,课程是第三层,其中课程级别的管理者即课程授课教师本人。各个角色在不同资源子库中的管理权限不同,并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对各资源子库的管理层级进行调整。精密的权限控制与相互排斥,可以保证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需求。同时,多终端的交互设计也应适用于各层级的管理接口。

参考文献

[1]陈晓琴.高职院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模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第2篇

一、加大、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中提取有效的教学资源

吃透教材、教辅,积累教学资源,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和知识点、和考点罗列做来。通过多次复习,不断完善,让自己的头脑中尽快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深度开发。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弄清每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前后文章的联系。一些疑难问题,研读教学参考翻阅教学资料,先做好教学前的热身准备。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教材,忽视了对文本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殊不知教材是最好的文本资源,是教学的基础和出发点。

二、上网查询资料,下载视频、声频、图片等有用的教学资源

历史的不可重复性需要历史教师用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去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现在用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多媒体素材就能使历史得以再现。如教学《开元盛世》时运用了一段网络视频,再现了唐朝繁盛的场面,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唐朝的热情,同时也激发了他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如果觉得获取的资源不适合自己的教学,那么就自己制作。可制作一些简单的小课件,用数码相机摄录一些图片、图像和场景,用录音机录一些自己需要的音频等。还可以利用平时读书看报的时间来收集积累教学资源。

三、阅读历史书籍

如《中华上下五千年》《史记》等专业书籍,或者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都很不错。通过阅读书籍,学生不仅知道了历史人物,还知道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对历史人物在历史事件中起到的作用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还有外文书籍可以了解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如《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

四、从听课活动中和教研活动中积累教学资源

我校规定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听课16节,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每次在听课和教研活动中,我都认真做好笔记,回来及时进行整理,把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知识点,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便更好、更准确并且更有趣味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五、卡片式

卡片式是最常用的积累资料的方式。其方法是将有关内容摘要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积累资料,使用起来简便灵活。运用这种方式,要注意这样几点:首先,卡片上记录的内容最好是短小精练的;其次,每张卡片最好记录一个相对独立的内容;再次,要对卡片进行分类、编号,以便于查阅。

六、笔记式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摘记有关内容。做笔记和做卡片有相同之处,都是对有关内容的摘录,不同的是笔记的容量较大,可比较系统地、详细地记下看到的内容,保管也很方便。用笔记积累资料,最好编个目录,以减少翻阅的麻烦。

七、注重与同事相互充实和整合教学资源

一是相互吸取同行的教学资源,虚心向同行学习,充实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二是相互讨论、交流和研究,取长补短,从方法、角度、技巧上完善自我,充实和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库。

八、积累和开发自身的教学资源

一是通过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认识教学中的失误,汲取教训,不断加以改进。二是把自己的解题和学生回题、作业时的情况当作资源,通过不断自觉地积累课程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补充的一些概念解释、案例分析、时事介绍材料,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库。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举行历史故事会初中一年级学生对讲历史故事非常感兴趣,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成语、典故利用“投笔从戎”的成语引出班超出使西域,展示班超图片等,这些都有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教学资源。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网络 数字化 教学资源 校园网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into the fast lane. In this context, how to promote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nhance the true level of digital campus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campus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smart campus based on the specific idea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onstruction, concretely discuss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frastructure, the digital campus websit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construction, informatization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Keywords network; digital; teaching resources; campus network

0 引言

S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部分学校都在建设校园网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依托校园网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成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环节。在衡量一个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水平时,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利用水平已经成为重要参考指标。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使用电脑终端获取教学资源的方式逐渐显示出滞后性,必将被智能化的手段替代。

1 智慧校园背景下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教学资源数字化指的是在使用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推动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科研发展、生活服务等各种信息资源全面数字化,从而为师生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教学过程的数字化是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难度最大也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实现教学数字化,必须依托于优良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既要完成配套硬件设施的建设,也要构建相应的软件平台,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有效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发展。同时,为了实现教学的数字化,学校必定会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使他们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习惯,不断提高数字化教学技术的使用水平,自觉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加工,不断提高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应用水平。

此外,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也是推动学校管理模式朝着服务型方向发展的关键,这对提升办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管理正在进行从“管”到服务角色的转变。学校必须投入相当力量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从硬件水平、网站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各方面提升数字化水平。对于学校来说,不断提高智能服务的水准,才能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服务。

2 智慧校园背景下学校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思路

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硬件水平

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具备配套的硬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数字化基础能力,为建设智慧校园奠定良好的“硬件”基础。首先,学校必须具备完备的常规教学设备,如满足教学需求的校园广播网、电子考勤系统、电子图书馆以及校园安监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加强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化基础能力。首先,应该引入适合校园实际发展情况的网络管理的硬件和软件,加强校内网建设,提高校内网的运行带宽,并扩大网络信息点的覆盖范围,确保整个校园管理能够在统一的无线网络下运行,各个信息点也安全可控。推动综合化、系统化、智能化的智慧校园建设,建设符合学校发展定位的多媒体应用中心,应用中心应该分成多个板块,包括课件制作室、放映室、动画创作室、平面设计创作室以及录播室等,其中重点加强网络录播教室的建设。

2.2 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奠定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基础

学校可以根据多元化原则加强校园网的建设,推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共建共享。首先,对校园网站容量进行扩容建设,提高网站建设档次,形成一体化的展示学校形象、集成学校教育资源、发展师生个性特长的功能,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环境的有机融合;其次,打造年纪、院系和班级的网络主页,全面展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风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再次,引导全体教师开辟个人的网络空间,有效引导骨干教师个人网络主页的建设,为教师教学特色呈现提供网络化平台,通过优秀教师的示范,从而有效推动教学资源的校内共建共享,为师生的网络交流提供平台,为学生自主上网下载学习资源提供便利;最后,对于表现优秀或者具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开辟个人网络空间,推动学生交流互动,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同时,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快速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实现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将备课环节、课堂教学环节、反馈练习环节、课后辅导环节、学生自学环节、在线考试环节等都容纳进来,在丰富校园网容量的同时,实现教学环境的开放式发展。为了进一步结合智能校园建设理念,学校可以开发本校校园网站的app,这样通过移动智能终端,教师可以随时随地上传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下载学习资源,从而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极大地拓展教学的延伸范围。

2.3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提高数字化资源利用水平

推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W校应该变革管理理念,以适应新形势下数字化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校园网站的建设为教学资源数字化提供了平台,如何利用好这个平台去管理和推广数字化教学资源新产品,需要学校管理者大胆创新,运用公共产品管理机制和市场理念推动管理方式的变革。只有创新管理机制,才能满足数字化平台运作的具体要求,为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和利用做好“后勤”工作。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效率低下,通常采用课堂听讲评价结合学生评价投票的方式进行,这种监管教学的方式覆盖范围小,很难从本质上起到实际的监管作用。

学校应该转变管理理念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做好文章。以网络教学平台的强大数据库为依据,统计分析各类教学状态,从而获取准确客观的数据,为教学质量的监控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学校管理人员在获取数据分析结果后,可以准确掌握当前教学情况的利弊,为后期改进和战略调整指明方向,合理调整学科优势、师资力量,并开发新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点。同时,推动支撑评定、评先评优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将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做出的贡献和成绩作为评价指标纳入到评定体系中,为教师在数字化方面的教学改革注入动力。

2.4 加强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

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利用的过程中,教师的应用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只有具备较强的数字化能力,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数字化提炼和加工。因为,学校必须树立教师教学能力数字化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加强教师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可以设立特定的信息化技术培训中心,配备专门场地、延请专业培训人员,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通过分散授课、集中授课、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提升全体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

网络培训几乎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进行实时的在线交流,这种自主灵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优质资源的互利共享。通过培训,确保教师能够形成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能力,掌握网上查找资料的技巧,并掌握制作课件、上传课件、网络信息浏览和反馈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办公和教学科研工作,逐步推动办公的无纸化发展。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教师开展视频公开课教学、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教学,推动精品教学资源的共享,鼓励教师养成浏览网站的习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和需求,把握学科的教学发展趋势,为制作更加优质的教学课件奠定基础。

2.5 创新绩效评估模式,实施数字化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考核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教学变革的有力途径。可以将绩效评估引入到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作为有效的导向性手段推动教学变革。当前,部分教师在对待数字化建设问题上,存在着消极抵制的错误思想,加强绩效评估改革是必要的。数字化绩效评估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即自评和他评。教师自评,一方面教师根据学校颁布的建设标准和相关要求进行终结性评价,一方面依据自己在网络平台应用推广数字化资源的记录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信息等开展过程性评价,此外设计调查问卷,进一步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开展形成性评价,结合这三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自评报告。他评则由学校负责引导实施,可以邀请学科领域内在教学资源数字化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从技术层面和教学内容两方面展开评价,评估资源数字化建设的适用性,也可以聘请更加专业化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全校教师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做出的成绩展开定期评估,从中遴选出优秀资源。这样,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多元化评价方式,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3 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于探索和建设智慧校园的快车道,以智慧校园为背景开展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期的建设努力。数字化建设,不仅要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加强软件、人才、管理方面的建设。只有实现从内到外的全方位转变,才能真正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取得成绩。

L芑鹣钅浚汉鲜〗逃畔⒒缘阆钅俊爸腔坌T盎肪诚率只萄ё试吹纳疃扔τ锰剿鳌保?016)

参考文献

[1] 黄志成,王凤基.高职院校智慧校园与共享型教学资源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5.3:1-3.

[2] 蒋达央,姚琪.基于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校园的可视化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29:73-76.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 信息技术 整合 策略

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趋势,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技能。二者相结合不但有利于增强教师教课的形象性,还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技能,并且提升学生在信息处理上的能力。充分发挥于利用信息技术的特长和优势,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促进教学目标实现。

一、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准确掌握,认清其功能

信息技术是和黑板教学一样都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为我们教学目的与效果起辅助作用,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为主其为辅。我们现在有些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多使用课件教学,而课件是老师在上课之前做好的,在课堂上不易改动,同时教师根据课件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框住,就不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或课上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不能随机应变,反被课件框住影响教学效果。

(二)正确使用,切记本末倒置

有些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把大多时间浪费在了课件的制作上,课件制作的非常精心,认为视频、音乐或图片等更能吸引学生们注意,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参与度,但却不切身思考教学内容。如何正确教授学生方法、如何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互动、如何开拓学生思维等。只注重追求表面的华丽,却不注重实际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一)丰富教学资源

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本是唯一信息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易理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资源,改变了教学资源缺乏的状态,可以从多方面获取教学资源,查找教学资料,更好的了解和解答数学,同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加工数学资源,方面快捷的找到相关资源,储备自己的知识库。

(二)增强教材灵活性

信息技术更好的展示和演示了数学知识,将数学课本是固定的死板的的图片或立体图利用信息技术把它用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增强教材灵活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课本上的知识。如圆锥曲线、二次曲线教学过程中,打破了在教材中不可变动的局限,通过信息技术更加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学习的感官,让学生更直观的处于数学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新思维。

(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科目对于大多同学来说都是一门难的科目,因为它的思维性、逻辑性极强,与现实生活中很难产生联系。但是数学教学如果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它的实验性,是很容易激发出学生对它的兴趣。而它的实验性是现代信息技术的特长,信息技术利用它的优越性可以很好的展示生活中的数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素质。

三、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策略

(一)实践教育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教师在备课、授课、课后中都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备课中注入信息技术,增添教学活力,开拓教学思维;在授课中利用信息技术更加生动直观的传授抽象知识,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易可让学生自己动手用信息技术进行操作,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课后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不同等级进行分类,建立数学数据库,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的试题进行解答,不断提升自己。

(二)数学原则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首先,数学的不可替代原则不可动摇。信息技术只是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并不是数学教学的主体,不可以本末倒置扩大教学工具的作用。其次,数学的互动性原则要时刻遵循。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在互动中传递知识,进行有效沟通,提升学习能力。

(三)数学目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数学目标的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设置,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教学的互动,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从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分析与研究,可以了解到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它不仅仅能增强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的利用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马琳.探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考试周刊,2014,(08).

[2]杨秀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3,(04).

如何有效获取教学资源范文第5篇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精品教学资源创新基本模型的构建,离不开影响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四要素:教师、教学知识、过程管理和信息技术支持。其中,教师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主体;教学知识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客体;过程是教学知识交流创新的途径;信息技术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重要工具。在理清四要素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管理的重要关键环节(知识习得、分享、整合、存储、创新),建构出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管理的基本模型。该基本模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和四项主要促动因素。具体见图1:

一、五个基本环节

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的模型包含的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反思教学问题”“群体阅读”“课堂实践”“总结与提炼”“教学实践与反思”。从知识管理的视角看,这五个环节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反思教学问题出发,分析并明确教师对教学知识的需求。然后通过群体阅读方式,获取教学知识。再通过课堂实践中应用及领悟教学知识的内涵与实质,并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反思和总结其中的有利于解决教学问题的经验、诀窍等,提炼并生成新观点,进而产生新的教学知识;最后再迁移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转变教学行为,内化教学知识,并成为教师知识系统的一部分。上一轮探求结束后,将促进下一轮的教学知识探求,不断螺旋上升,促使教学知识不断的共享与创新。

(一)反思教学问题

从教学实际出发,寻找并确定现阶段教师最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看,教师教学问题所在就是教师教学知识缺失的地方。找到阅读教学问题的根源后,便找到了研讨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不断寻求与分享老师所需的教学知识。

(二)群体阅读

当教师遇到教学问题时,最重要的解决途径就是阅读。我们通过教师群体阅读的方式来补充教师的教学知识的缺失。群体阅读指的是组织者从问题出发,根据教师的需求而开展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分享的互动阅读交流活动。教师把群体阅读与个人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分享与传递个人的理解与思考。这种“理解与思考”实现了教师价值观念、个人实践知识的转化与更新。

(三)课堂实践

群体阅读在于获取需要的教学知识。如何应用及发挥教学知识的价值,需要课堂实践,教师们通过群体阅读,获取了新的阅读教学知识后,便尝试应用在课堂上引导教师应用教学知识。通过课堂实践,老师们才会有如此多的体会与感受。这个过程就是理解和领悟教学知识的过程,也是逐渐转化成个人的教学知识的过程。这是实现教师教学知识创新的关键环节。

(四)总结与提炼

经过课堂实践后所产生出来的教学知识,是零碎的,杂乱的,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统整,才便于教师对这些教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精品教学资源管理不应只停留在获取和应用所获得的教学知识上,而应更深入去思考和总结,进而产生新的想法,或形成新的教学思路,或提炼出新的有效教学策略等课程建设成果,这是精品资源管理中的核心环节,也是其价值体现。

(五)教学实践与反思

通过老师应用和团队所产生的教学知识,进一步领悟和内化,进而转化为个人知识。同时,团队成员间需要不断地反思与批判。因为只有进行深入的反思、批判与重构,教师才能创生出对教育问题深刻而富有个性的见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教W问题,以及促进教学知识的持续创新。

二、四项促动因素

精品教学资源创新四项主要促动因素包括群体对话、信息技术、互动场和学习型组织。

要实现对精品教学资源的创新,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活动空间中,通过对话交流产生知识,然后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让教师与知识之间产生联结,再利用分享的组织文化加速教师专业知识的传承与创新,并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促进教师持续地学习,促进教师专业知识价值增值,提升教师素质和组织的竞争力。

(一)群体对话

教师是教学知识的载体,是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的主体。教师优质的隐性知识能否有效提取,教学知识能否得到共享与创造,实现隐形知识向显性知识均的转移,依赖于教师间的对话与互动。因此,教师进行高质量的群体对话,才能有效地推动知识共享到知识创新的迈进。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职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的基本模型探析

(二)互动场

著名的知识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提出了“场”的概念。“场”就是一个进行知识动态转换和产生相互影响的场所。他强调任何组织都不能忽略“场”的建设。

互动场是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的“场所”,是教师教学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空间。教学精品资源创新中,组织者给教师创造各种各样、有利于教学知识传递的“知识场”,并达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组织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或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场”,才能为教师提供适宜的知识共享和创造的平台。可以说,没有“互动场”,教学精品资源创新无法进行。给教师创设了各种教研的“场”,如实地集体备课、网络集备、课堂教学观摩、网上论坛等,逐步形成“实践――反思――再实践――智慧生成”的教研活动机制。由此可见,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创造各种各样对话互动的“场”,使教师知识流动起来,并达到知识的共享与创造。

(三)信息技术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在精品教学资源创新中的应用,主要有两个层面:其一是教师个人层面,其二就是组织层面。我们从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管理系统平台架构与教师知识管理的工具两方面进行简单的介绍。

1.精品教学资源知识创新的管理系统平台结构

我们以通信工程概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为例,建设该专业的精品教学资源创新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团队、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持续更新与共享、实训条件、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等。教师对各个模块信息进行管理、更新操作,学生根据各个模块进行学习,能对相关的知识和资源进行检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虚拟的研讨空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QQ等。具体如图2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