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 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中国旅游业持续高速的增长,既依托于旅游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也有力地推动了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在我国本科层次的旅游教育体系中,“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教育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开发、规划的一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旅游资源开发和规划的现状进行评价,并可以初步从事相关的实践工作。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与我国高校重视实践教学这一重要教学手段是相对应的,具有积极意义。实践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检验和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践、课堂讨论的基础上,加深对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共同提高学生素质。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特点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专业化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旅游规划相关的基本方法、基本程序、规划文本说明书的格式和事项,能够熟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步骤和内容,并能使用相关应用软件进行作图,可以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旅游规划工作打下初步基础。所以说“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而若想掌握上述能力,知识范围则要涉及地理、历史、城市、交通、建筑、市场、计算机等多学科领域,这就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1.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不够紧密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具有很强综合性,涉及多学科领域,与“旅游地理学”、“旅游市场学”、“城市规划原理”、作图设计等课程内容息息相关。在课程的安排上,存在前后教学计划安排的不合理,并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间内容的交叉和重复问题,只重视课程内部的衔接,而忽视了课程间的关系。

2.任课教师师资队伍薄弱

旅游规划涉及范围很广,需要的规划人员应具备有旅游、市场营销、区域规划、建筑、交通等各方面综合素质。而目前课程的任课老师主要来自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等专业,缺乏跨专业知识,使得教学层次受到限制。多数任课教师参与旅游规划项目较少,实务经验缺乏,这就必然会影响教学水平。

3.实践教学比例过小,教学方法单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经费、时间、教学计划等限制,教学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环节难以开展,即使安排了少量的实践课也只是在附近的景区作一些简单的资源调查评价、市场调查等基本工作,真正让学生提高能力的景区产品开发设计等工作,则较难实现,这就影响到教学效果的有效发挥。

4.课程考核评价不合理

目前“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对学生的教学评价,许多学校还是主要采用闭卷理论考试的形式,缺少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检测,这种评定方式造成学生只注重分数,特别是只注重期末考试,而对实践活动重视不够,这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也不利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

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课程联系不紧密、教学方法单一和课程考核评价不合理这三方面问题,对本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进行探索,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方面入手。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体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关系,力争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把理论联系到实践案例中去,在实践教学中又能把所学的理论联系到实践中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目的。

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可以根据各个学校课程设计不同而做出调整。作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所做出的课堂内容体系安排如下表所示:

实践教学内容是“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区的空间布局设计、形象设计及项目设计,还包括制图等实践内容。任课教师通过案例讲授相关理论方法,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分析,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再通过课堂讨论,进一步巩固理论方法的掌握。

2.教学方式的设计

(1)课堂教学方式设计。课堂教学应更多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计算机软件辅助教学等,更加形象直观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多采用案例教学。任课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可引入一些成功的案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通过参观展览馆等途径,让学生对旅游规划、城市规划的实例进行直观的学习。任课老师可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加以分析和点评,从而促使学生开拓思维方式。

(3)实践教学方式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实地调研。选择某一个具体的旅游地,让实践小组分别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调查、评价等工作,并为后续的资源开发和形象设计打好基础,有课题的任课老师,更是可以让学生参与课题中的资源考察、资料收集等具体工作;二是实训教学。大力提高教学硬件水平,完善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开展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训教学,让学生突破技术关,初步掌握规划制图功能,进而结合前期实地调查案例,进行地图数据化、功能分区设计及规划图件绘制等工作。

四、结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中资源调查、资源评价、市场分析、形象设计、功能分区、 图件制作等工作都需要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来完成。只有重视和发展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才能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旅游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建兵.“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分析——以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24(1):85-88

[2]严少君,俞益武,方躬勇.旅游规划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111-112

[3]王计平,方田红.“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教育论坛),2011,9(18):96-98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第2篇

顶笨仔聚落部分居民有感于当今工业化社会人际关系疏离、传统文化式微,难得顶笨仔还保有百余年来乡村风貌,应该成立一组织凝聚小区意识,藉以推动保存及发扬传统农村文化,维系小区情感,因此在2005年6月成立了“顶笨仔文化协会”。当时,正好有台湾生态旅游地的遴选,顶笨仔文化协会于是提出申请,接受评选。但因为协会刚成立,小区事务运作尚不娴熟,而且对生态旅游概念一知半解,相关机制也未建立,总体表现不符评选要求而未能入选。但评审团有鉴于该小区热情十足,理念正确,觉得应该鼓励,因此发文地方机关,希望给予辅导,以利成长。

嘉义县政府转请阿里山风景区管理处协助(简称阿管处),于是在2006年委托专业团队(由嘉义大学休闲事业管理研究所及野FUN生态实业公司共同组成)协助小区居民调查生态旅游资源(包括人文、自然与产业)及辅导小区居民执行永续发展策略,包括:确认特色核心资源、基础性的资源监测及休闲产业质量维护、相关保育与环保规范拟定、小区永续发展共识研讨、核心资源巡守机制建立与执行、生态旅游游程规划、游憩;中击调查及环境监测、核心资源商品化、小区导览解说员训练、产业多元化自然工艺技能提升、媒体营销宣传等,在小区居民与业者极力配合产、官、学三者共同辅导下,永续发展课题日渐融入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生活、生产及生态之三生环境成为顶笨仔小区追求的目标。

不要大众旅游

辅导团队接受阿管处委托后,立即前往顶笨仔观察村落现况(居民生活、景观、产业、山水系统等),并与聚落内主要组织“顶笨仔文化协会”成员(理监事、会员等)座谈,了解村民意愿、想法及需求。在对话中得知村民的意愿是在观光主管单位协助下,将原有的农业谋生型部分转型为观光产业。而以往游客是将顶笨仔作为到阿里山风景区各景点游览的过夜站,由此辐射前往其他景点。他们希望辅导团队帮助他们规划出小区的旅游行程,并找出可以吸引游客前来的资源,让顶笨仔成为主要景点。辅导团队在尊重居民想法的同时,为了设法引导居民同意走往生态旅游方向,而不是引进会带来小区环境灾难的大众旅游,辅导团队邀请传统民俗(建筑、信仰)、野生动植物、导览解说、手工艺、商品设计等专家参与辅导。

小区要发展生态旅游,一定要先了解本身是否有足够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吸引力,因此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往往是首要业务。生态旅游资源有人文与自然生态两大类,居民每天生活其中,往往自以为理所当然的东西或现象却是外人眼中的宝,例如飞鼠,当地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那是常看见甚至可以打来吃的;或者常见猛禽在天空飞翔,当地人不以为意,殊不知那是观鸟生态旅游很好的资源。因此生态旅游资源调查要由外人眼光来看,才能看出生态旅游的宝在哪里。辅导团队请专家带着居民共同进行调查,一方面互相交流对某物的认知,一方面也启发居民对人文或生态资源的了解与重视,无形中已经在对居民进行环境教育了。

寻找身边的亮点

在进行人文资源调查时,居民翻箱倒柜搬出许多早期生活用品,这些在现今都市生活中早已消失的东西,却在山村中还完好保存,就是等着再被发现。居民可以拿着石头秤锤、对着原来的猪舍、指着三合院石埕侃侃而谈,民居主人会说那石埕的石块,是祖先下到落差数十米的八掌溪河床将岩块打成一片片后再辛苦搬上来铺整的,而且还传承中国人祈求吉祥的习惯,将石埕排列出人字形,代表人丁昌旺之意。有一对年逾80岁的老夫妇,指着正厅悬挂的一幅画像,诉说着洪家在宋朝为官但受奸人所害,被判满门抄斩,逃亡的六位子嗣仅留一子维持原姓,其余五子不得已改姓躲避,是为“六桂堂的由来”。六个姓氏分别为洪、江、龚、汪,翁、方。后来洪家由福建诏安来到了台湾,带着“六桂堂”的画像,提醒子孙还有其他五个姓氏的同宗。这样的解说,也是最能感动游客的元素。

在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时,居民眼中多以人或牲畜的食物来看野生动植物,专家则以是否稀有、是否特有、是否有趣来评估资源重要性。而专家带着有兴趣的居民边走边看自然资源时,当地居民生活中对动植物的利用以及专业学识就在彼此对话中交流分享,往往一次调查行动下来,专家与居民都饱受对方新知的冲击,而双方交融的知识就成为在地导览解说最好的素材。例如,当地有一种植物叫“长果藤”(芒毛苣苔),是苦苣苔科中唯一的藤本植物。地方俗名为“白面风”,据当地老人说早期所养的牛如果中暑,养牛人就会到山上摘取“白面风”及“六月雪”,将两者混合烧煮后,用竹管灌食牛只,让牛休息一阵子后就会好了,这是当地人的宝贵生活经验,藉这次调查加以记录,让这些生活知识得以传承。

顶笨仔居民参与自然资源调查后,对野生动植物有了新的观感,不会只看是否能吃,而会知道它在自然界的地位及生态旅游的价值,开始会有珍惜与保护的观念产生,这就是生态旅游最大的贡献――让居民成为当地自然环境的守护神。

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与学术性的自然资源调查不同,虽然一样会列出动植物名录,但辅导团队却必须协助居民指认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资源”,也就是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赏的资源,并据以发展出业者与游客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保护管理机制。顶笨仔的生态旅游核心资源就是传统农村景观(百年三合院、百年花轿、百年石埕、百年梯田)与夜间亮点(飞鼠、荧光菇、萤火虫)。

“秘密客”评鉴行动

顶笨仔因位于阿里山风景区范围,多年来早有居民因承接到奋起湖或阿里山森林游乐区的过夜游客而发展出多家民宿与餐饮业者,但只是其他风景点的附属住宿地,在这次辅导后才发现自己也可以成为主角。但由配角变成主角,举手投足可就要有风范,因此相关业者的专业能力提升及解说能力的强化也是辅导重点。辅导团队针对业者提出改善服务质量及友善环境做法建议,对有兴趣担任解说员的居民开设训练课程。为了解业者与解说员是否遵照专业指导与规范从事相关服务,辅导团队特别规划了“秘密客”评鉴行动,邀请了观光主管机关的官员、生态旅游专家、自然观察家假装是在网络上看到民宿介绍的游客,从电话接洽开始、到交通安排、住宿与体验套装游程,都由秘密客自行处理,以完全感受一般游客会遇到的所有过程,最后撰写观察报告与建议,再由辅导团队知会业者,加以改善缺失或表彰优点。

2007年6月2日,台湾生态旅游专家杨秋霖先生就掩饰身分成为了“秘密客”前往顶笨仔体验,事后 写来的报告指出,民宿主人未在事先交代游客需自备毛巾、牙刷、牙膏,而且未对做得很好的垃圾分类、使用环保餐具等这些环保措施详加介绍,错失环境教育及自我宣传的机会,殊为可惜。另外在夜间赏飞鼠时没有提醒雨天路滑,导致同行的女游客跌跤,飞鼠也没看到,造成这次印象不佳。由此秘密客评鉴得知该民宿主人尚有许多可以加强改进的地方,这就是秘密客评鉴的功能。

放下猎枪去巡守

生态旅游首重生态保育。对顶笨仔居民而言,保育可是与当年盛行打猎大相径庭的事。因顶笨仔是农村,早年农闲之余,居民就拿着猎枪到附近林地猎飞鼠打牙祭。但在发展生态旅游要保护核心物种的需求下,当地原来最会打猎的一位民宿业者之妻对他说:“你曾经怪父亲猎杀了那么多飞鼠,让你现在不容易打到,将来也会有一天你儿子跟你抱怨,你把飞鼠打光害他们都看不到。”于是他放下屠刀,以其对飞鼠生态之了解,转而成为赏飞鼠的优秀解说员,并担任小区成立保育巡守队的队长,带领大家共同维护山林环境及飞鼠安全。生态巡守队多为民宿业者及解说员组成,保育巡守的制服、警告哨子、交通指挥棒(办理赏萤活动交通指挥及山林巡守警示用)、反光背心等装备由阿管处提供。除了顶笨仔聚落本身禁猎外,也将这消息传遍周边汉人聚落与原住民部落(专指原住民聚集地),警告猎人不要到顶笨仔狩猎。虽然顶笨仔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与传统农村人文景观,但居民还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然环境与保存传统文化。虽然想让农村转型发展观光产业,却从规范与限制最多的生态旅游着手,除了对相关自然观察设有严格的规范外,全聚落几乎都是生态保育员。在遏有疑似盗猎行为时,巡守队员彼此以手机联系,实时会合入山搜索,还请附近的奋起湖派出所立刻派警车支持,达到警告威吓效果。在当地居民的积极保护下,不但成功遏止了外地的猎人进入该地狩猎,也让本区的飞鼠成为台湾地区种类齐全(三种都有)、观察只次最多、也最容易看到的生态旅游资源。飞鼠在夜间活动,民宿业者带着游客进入漆黑的森林中,以强力手电筒寻找飞鼠,当灯光扫到飞鼠双眼时,反射的亮点让居民称作“树上的星星”。就靠着这树上的星星,加上小区保育飞鼠的故事,让游客体验到夜晚林中生命的悸动,体会到保育的价值,从而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人的关系,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环环相扣,生生不息。野生动物因为栖息地安全了,繁殖与作息正常,这里就成了赏鸟与赏飞鼠很方便的地方,再经媒体对这小区生态保育成果的报导,顶笨仔在很短时间就成为台湾生态旅游的首选景点。

生态旅游是对环境负责任的旅游方式,除了游客要守规矩,不要干扰生态,不要破坏环境,业者也一样要受约束,以友善环境的方式来经营生态旅游。之前顶笨仔民宿业者多使用小包装抛弃式的沐浴乳剂,餐饮业者则都使用一次性餐具,在接受辅导后,除了观念改变外,辅导团队也是对其软硬兼施,例如若愿意改为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辅导团队会尽力协助营销宣传;若不愿意改善,则辅导团队将不继续辅导。且生态旅游生意也不会介绍给他。除了从环境面、卫生面诉求外,最重要是从经济面分析使用一次性产品在成本上的浪费,而环保做法则能节省许多营业开销。业者终能接受劝导,在原有的一次性用品用完后,都改用环保补充式沐浴乳剂与重复使用的餐具,同时推广公夹母匙(公筷公勺)加强合菜饮食卫生,并张贴节约水电倡导卡片与垃圾分类、资源回收,成为阿里山观光业者实施环保措施最普遍的景区。

环境监测是关键

游憩冲击调查与环境监测是生态旅游地经营管理的后续工作,缺此则生态旅游之发展恐易过度而有变质之虞。惟学理上的调查监测方式都非常专业或学术性,这在没有专业人才、没有雄厚经费、没有专业器材的居民小区,如何能于生态旅游第一线进行游憩冲击调查与环境监测?为了能落实住民自行调查监测的理想,辅导团队设计了简明易懂又切中需求的监测表格,训练当地居民填写使用,至于结果分析,则由辅导团队协助处理。例如为了解小区是否因为发展旅游而增加垃圾量,表格中画了一个五等份的垃圾箱,而观察点就是山村小区垃圾收集点的垃圾箱,每天记录垃圾量是在哪一格范围内。如果长期平均都在三格内,若发现有一天忽然满到第四格或第五格,就要了解垃圾量忽然增加的原因,是因为游客量大增引起,或是因为庙会活动引起。如果是因为游客量大增引起,就要进一步了解当天总客量是多少,也要了解在哪一个环节会增加这么多的垃圾,然后想办法设定更严格的总量管制,以及设法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成功转型永续发展

居民都是首次接触生态旅游,对其原则与做法多全然陌生,要小区往生态旅游方向发展,必得在观念上多有沟通(如大众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取舍、保持自然环境或是加速水泥建设的取舍)、在做法(如不用一次性餐具与沐浴用品、业者提拨公积金回馈小区)上多做引导。因此辅导团队一面进行生态旅游资源调查,一面开始与居民在正式(如共识会议、公众论坛)或非正式场合(如串门聊天)交流生态旅游理念,并随时明确告知生态旅游无法立即赚大钱,是细水长流的盈利模式,也就是不要让居民对生态旅游有过度憧憬,但又要让居民有值得一试的心态。在公众论坛时间,辅导团队会请专家学者演讲,幸好顶笨仔居民多有宗族关系,彼此尊重与团结,加之晚辈敬重的长者们智慧明理,在会议中常发言支持辅导团队的想法,并鼓励大家要朝友善环境、永续发展的方向努力。因此小区共识能够很快达成,相关措施也就逐一施行,生态旅游产业雏形逐渐形成。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态旅游;研究开发;问题;建议

1993年9月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与保护会议(北京)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首次以文件形式提出“生态旅游”的定义;1994年成立了中国生态旅游协会(ceta)并于1995年1月在云南西双版纳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学术界对生态旅游研究开发的关注;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同年10月推出的《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1997年12月,与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1998年10月在桂林市召开“亚太议员环发大会”第六届年会主题为“旅游与环境保护”;国家旅游局将1999年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首次承办了主题为“人与自然”的“中国昆明‘99世界园艺博览会”将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推向,1999年前后是我国学术界发表有份量的生态旅游研究成果的高峰期。2001年国土资源部建立11个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首批国家矿山公园挂牌,意味着我国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向理性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业迅猛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同时由于不规范的过度开发和落后的管理体制所造成生态旅游区资源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的;旅游废物的处理并不比处理传统工业三废容易,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超负荷运行必将导致景观的消亡和旅游景区的毁灭的警告不是危言耸听的。

综上所述,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开发历史短,发展快,存在问题多。

一、我国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界定方面存在误区:

1.生态旅游内涵界定生搬硬套国外学者研究成果多,创新少。许多研究者频频引用某某外国专家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以示正统或经典,缺乏创新,实际上外国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界定到“目前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2.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概念界定争议很多,沟通少。有代表性的有卢云亭(1996)从旅游开发和经营的角度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金鉴明(2002),杨富泉(1995),郭锦超(1997)持类似的观点;张广瑞(1998)从旅游需求的角度,强调生态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李绪萌(1995),张延毅(1997),刘健生(1997),王兴国(1998),王尔康(1998),陈立军(1998),刘家明(1999)的观点与这相近似。李东和等(1999)认为从供给者(开发者,经营者)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种将生态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从需求者(旅游者)来看,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或旅游产品。笔者认为虽然存在上述争议,但是绝大多数研究者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核的理解是一致的,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方式之一。

3.存在严重的生态旅游概念泛化倾向。生态旅游概念泛化是将生态旅游内涵外延的拓展而使其概念主体泛延,其具体所指模糊化的现象。例如有人认为生态旅游既是生态工程又是旅游活动,将与生态环境有关的旅游均称为生态旅游,认为中国生态旅游占全部旅游的70%。(冯天驷等,2000),然而,世界旅游组织(wto,1997)在“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中指出生态旅游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仅占3%~7%,中国生态旅游真得那么旺吗?生态旅游概念泛化的结果是引起认知混乱,最终导致消费者对生态旅游失去兴趣引发生态旅游市场的崩溃。

(二)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性不足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历史短,理论基础研究系统性不够,目前尚未到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分析为特征的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只在旅游容量(环境承载力)等个别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如崔凤军[7]等(1999)在泰山名胜风景区案例研究基础上提出一套由生态承载量、资源空间承载量、心理承载量、经济承载量四部份组成的适用于山岳风景区不同功能类型区的量测模型。

我国生态旅游理论基础研究比较零散,公认的基础是有关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次是文明社会中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具有生态哲学意义的“生态美理论”和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论和生态人文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显然,我们在以生态旅游市场主体(生态旅游业从业人员和消费者)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如消费行为理论)研究不足;针对生态旅游市场客体(有形的,无形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研究,如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地学等方面不够全面,尤其是自然、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方面几乎空白;生态旅游企业营销环境研究,尤其是社会人文生态旅游环境的研究更少。

二、对策

(一)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积极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在实践中实现创新

“生态旅游”是一个正处于发展的概念,它的内涵和本质特征有待于人们深入研究,但是理论源于实践,目前,我们的研究者应该采取搁置生态旅游内涵的争议,到实践中去领会生态旅游的真谛的态度,从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及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总结归纳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旅游内涵。

(二)中国传统文化应融入生态旅游理论中促进理论本土化

生态旅游理论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尽管其概念界还无法统一,但是其概念内核是很清楚的,即旅游与环境的协调,这与我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天人合一源于“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指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类和统一。历代诸子百家都力图以求天(大自然)人之协调,和谐与统一。西汉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和“无为为之之谓天”(《庄子·天道》)等诸子观点,建立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思想体系,首次明确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类与大自然要和谐共处,只能有限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绝不能盲目地破坏自然规律,使自然生态失衡,一旦失衡必将自食其果。丽江古城之所以能保存完好与东巴文化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的传统不无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理论有许多相似的理念,我们应该将它融入到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中,这将有利于挖掘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有利于生态旅游理论的本土化,将对研究中国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发挥重要作用。

(三) 拓宽生态旅游理论基础,提高生态旅游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

面对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的现实,拓宽理论基础研究十分重要,旅游地学就是其中之一。旅游地学是运用地学的理论方法为旅游资源调查,规划开发及保护工作服务,从而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门边缘学科。生态旅游资源中的地质旅游资源、地貌旅游资源、水文旅游资源等均涉及旅游地学问题。可见,旅游地学与生态旅游资源研究开发密切相关。目前已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矿山公园无一不是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的生态旅游热点。生态旅游和地质旅游的对象也常常是相同的,例如近年推出冰川探险游,沙漠景观探险旅游,焦作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开发及广西西部天坑群科考探险游和全国性的漂流旅游热等等。

(四)加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我们发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分布是有某些规律的。一般情况下,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保存完整的地方都分布于相对封闭的地方(以滇西、湘西为代表的西部地区),也常常保存有较完整的民族文化原出状态,具有丰富的社会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加强两者的整合研究有助于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有利于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例如,东巴文化与滇西秀美的自然旅游资源的整合研究有助于认识“香格里拉的魅力”,体会东巴文化“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协调美。

(五)完善旅游管理人才的知识结构, 引导生态旅游企业贯彻“社会市场营销”理念

传统旅游管理类人才培养偏重于酒店管理和旅行社管理,知识结构方面存在自然科学知识面不够宽的缺陷,生态旅游知识更是不足,从而造成我国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和资源保障方面的人才不足的现状。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开展消费者教育,并将之渗透到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在享受生态旅游乐趣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态旅游的内涵提高生态环保意识。让政府管理层和旅游业从主人员在实施生态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生态旅游环境效益外部化和内部化的内涵,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企业乃至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促使他们转变观念,主动地考虑社会长期利益即生态旅游环境保护,正确处理好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及社会长远利益三者的关系,真正实现以社会市场营销理念为生态旅游企业经营理念,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1).

[3]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 财贸经济,1998,(8).

[4] 晓,彭建.生态旅游内涵辨析[j]. 桂林旅游专科学校学报,2001,12(1).

[5]李东和,张结魁.论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其概念实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2).

[6]崔凤军,杨永慎. 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16(4).

[7] 白光润. 生态旅游[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ith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course construction as a case,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build vocational quality courses: with updating the ideas as pilot and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 as basis, enhancing faculty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platform, practice base as the excellent course backing, highlighting the "first class" building standards.

关键词:精品课程 旅游资源开发 课程建设

Key words: quality course;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courses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2-0196-01

0 引言

《旅游资源开发》作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主干课程,经过6年的建设与实践,在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在高职精品课程建设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现仅就精品课程建设中所取得的一点点心得做如下概述:

1 以更新思想观念为先导

成功创建精品课程,思想观念的更新有着非常重要的先导作用,因此,必须要明确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2008年国家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最突出一点就是指标体系集中体现在课程基于工作对象,设计工作过程导向设计的建设思想。

《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是以工作过程这一行动为导向,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旅游行业中具体岗位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培养旅游管理学生具有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行动能力,即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能从容面对新的社会需求。

2 以改革教学内容为基础

确定科学的、先进的课程教学内容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以学生的技能需求及工作任务为导向来完成。做到实用、够用,并有发展延伸性。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课程建设要求,形成岗位能力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等四大课程教学模块,构建符合旅游企业员工上岗标准和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新的课程教学体系。本课程在内容的选取上,将旅游资源开发向在针对旅游资源进行导游词的编写和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方面拓展,与旅游行业需求高度结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从整体把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性质,以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方法,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和技术手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在执行教学大纲时,教师在介绍旅游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知识上,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

本课程所在的教学团队由8名主讲教师、7名校内指导教师和8名校外指导教师共23人构成。主讲教师主要负责课程理念及课程标准的制定,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过程的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与校外指导教师则与主讲教师一起研究、制定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过程,特别是实训教学过程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完成顶岗实践和实际工作任务。

本课程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结构合理,并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绩。2007年旅游教研室被陕西省教育厅确定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董建辉教授2006年被陕西省教育厅授予“陕西普通高校教学名师”称号。

4 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

本课程组到2005年,建设了《旅游资源开发》精品课程专题网站,目前全部教学内容均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其中包括教学案例库、电子教案、网络资源等多层面资源整合,探索教与学互动、师生互动、学生协作互动、专题知识与拓展知识互动模式。在课程授课过程完全实现了多媒体技术教学,并随时可以实现远程链接,调配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教学结构的转变,对创建探究式、互动式学习的方法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可以随时上校园网查阅学习资料,进入到相应的网站打开图片或者观看视频背景资料等,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考试系统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应变能力的高低。而设置教学交流栏目主要是加强师生的互动。另外,也实现了课程的网上报名、网上提交论文和网上查询成绩功能。

5 实践基地为精品课程的后盾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已经为旅游管理专业建立了能满足实训,职业技能考证需要的实训基地,包括客房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6个校内实训场所。并计划改造建设一座互动式教学中心,到2011年使该专业实训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设施设备和软件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使学生能在校内完成顶岗实习前的全部业务和技能方面的训练。

旅游系先后与西安大雁塔景区、陕西大坝沟森林度假山庄、西安康辉旅行社等三十多家旅游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使毕业生都能达到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本专业经常在节假日、寒暑假派学生参与旅游企业的相关活动和企业经营诊断、出谋划策,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在实践教学环境中得到应用和提升。

此外还要建设有效保障和运行机制,促使《旅游资源开发》精品课程更好突出其优势与特色,起到示范与辐射推广的作用,最终能够进入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行列。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鲁刚宁.建设有高职特色的精品课程[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马骥,刘传明,等.突出网络资源特色促进精品课程建设[J].南方医学教育,2008(3).

[4]丁陈娟.浅析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建设-以《导游服务与技巧》精品课程建设为案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2).

旅游资源调查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安全;娄底;文化旅游;隐患

安全,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是一个很常用的词汇,但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而"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现代汉语中的"安全"有多种意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安"字的释义是:"平安;安全(跟'危险'相对)",并以"公安"、"转危为安"为例词。而对"安全"的解释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旅游安全是指旅游活动中各相关主体的一切安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各环节的相关现象,也包括旅游活动中人、设备、环境等的安全;既包括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观念、意识培育、思想建设和安全理论等,也包括的保障、防控和安全管理等。但用安全的视野来审视旅游,应该要审视旅游资源的安全,那么安全视野下的人文旅游,应该包括人文旅游状态的安全和对人文旅游安全的维护。

1 娄底旅游资源概况

娄底市地处湖南省中部地区,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娄底的旅游资源也不断被发掘。基本可以概括为,资源丰富,山水秀美,人文厚重,风光旖旎,毓秀钟灵,山、水、溶洞、梯田、名人交相辉映,真个是"自然"与"人文"景观并存、"绿色"与"红色"旅游兼备。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规范》进行普查发现:娄底市故居和紫鹊界秦人梯田等有2处五级资源区;有大熊山、梅山龙宫、锡矿山、湄江和龙山等5处四级资源区。按照规范,娄底市拥有旅游资源的8个主类,占规范标准类型总量的100%;拥有亚类旅游资源31个,占比90.3%;拥有基本类型旅游资源95个,占比61.3%。现有等级单位资源有176个,其中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分别为103个和73个。娄底市主要景区以新化县、涟源市、双峰县境内居多,其中新化最丰富,有紫鹊界秦人梯田、奉家桃花源真地、古台山森林公园、梅山龙宫、油溪河漂流、大熊山、陈天华故居等;冷水江市境内有波月洞、锡矿山世界梯都文化等;涟源市境内有白马水库、湄江风景区、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双峰县境内有九峰山森林公园、故居、蔡和森纪念馆、水府庙湿地公园等。

2 娄底主要文化旅游资源安全分析

娄底现有文化旅游资源中要数故居、紫鹊界秦人梯田以及梅山文化最具开发价值,细审视之,其安全隐患也显露无遗。

(1)及其府第

作为晚清中兴名臣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无出其右,曾为和共同推崇。以故居为代表的乡间侯府,应该说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旅游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是湘军发源地。景区包括曾氏十堂和曾氏祖坟,其核心景区为富厚堂。以富厚堂为中心的迄今国内保存完好的"乡间侯府",属典型的晚清江南民居建筑风格,其精华部分--藏书楼为中国近代五大藏书楼之首。有句话说,因人废立。历史上名人辈出,比有影响的人物大有人在,况且尚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影响很有可能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乡间侯府"也只是的衍生品,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况府第的建筑风格更多的也是模仿,没有十分突出的特点和亮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砖木结构的房子再精美也经不住自然的不可抗拒因素,天灾人祸随时可能让这些风景消于无形。

(2)紫鹊界秦人梯田

以气势磅礴的梯田景观为主要特征的紫鹊界秦人梯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并列入了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可考历史达2000多年,是苗、侗、瑶、汉等民族历代先民共同的劳动结晶,山地渔猎文化和稻作文化有机融合的历史遗存,也是古梅山地域内标志性的文化景观,以其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天然的灌溉系统称奇。甚至有人说,紫鹊界秦人梯田美过龙胜梯田,美过哈尼梯田。

紫鹊界主峰海拔1236米,梯田总面积40多平方公里,堪称"梯田王国"。紫鹊界以极富苗瑶风格的板屋、曲线分明的梯田、拙朴的青石板路为主要表现,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梯田文化景观。梯田水源主要依靠地下水从岩石隙中渗透出来,四季长流不息,且天气越干旱,水越清纯。民间传说"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紫鹊界秦人梯田始垦于秦汉,盛于宋明,是天人合一的伟大杰作。既然是天人合一的杰作,然而"天"的因素非人能左右,梯田在妙,终究是人为的结果,人力使出不科学,天亦践之,那么其结果就是恶性循环,说得不好听一点,梯田还能存在多久,谁也无法打包票。

(3)梅山文化

娄底市大部分地区属古梅山地域,梅山文化神秘而丰厚,与傩巫文化、蚩尤始祖文化、耕读文化渐渐杂糅而成梅山文化的精髓。显露出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胜枚举,诸如:梅山傩戏,娱神娱人,在国外很受欢迎;梅山武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已名扬天下,其中新化县被评为"全国武术之乡",县内大小武馆林立;梅山歌谣古老神秘,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食文化更是因其突出的地方特色而为游客所认可。

文化的背后依靠的是人的传承,随着社会反而不断发展,一些失去实用价值的文化遗存要想保留传承实属不易。比如梅山傩戏,傩戏本是娱神而生,兼以娱人,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之后,傩戏最终也难逃保留项目的命运。

3 娄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隐患

隐患是安全学中一个较为典型的概念,用之来审视娄底文化旅游,不难发展娄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发展,但由于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发展的隐患也是不容忽视。

(1)发展共识不强。主要表现在:战略思考不够。规划体系起点低。在研究部署经济社会的重大问题上考虑全市旅游业发展因素少,通盘融入旅游元素更少。比如,农业规划,工业规划,经济园区规划,小城镇规划都很少考虑旅游这一产业,就是城乡统筹规划对文化旅游业的涉及内容也还很不够。投入力度小。主要是增加的力度还明显不够,目前全省地州市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千万元以上的超过7个,娄底相对较少,与实现湖南旅游中部崛起的目标不太相称。特别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对形象宣传和市场营销的投入更少,旅游招商成效不明显,缺乏文化旅游龙头企业和战略投资商。文化旅游企业普遍呈现出小、散、弱的局面,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的现象普遍存在。

(2)发展条件不优。主要表现在:旅游交通不完善。旅游大交通尽管已得到很大改善,但高速公路"十字"骨架尚有缺失,现有区域内小交通条件较差,重点旅游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公路等级不高,可进入性较差,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景区(点)设施不配套。部分景区景(区)点的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景区吃住等接待仍以农家乐接待为主,旅游标识标牌不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发展。管理体制不顺畅。对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比较滞后,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障碍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比如我市紫鹊界梯田、故居、等景区都存在管理体制问题,权责利益不明确的问题,造成这些景区都在资源保护开发和监管上"谁都管,谁都管不了"的现象。

(3)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开发缓慢,旅游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推进。娄底虽然有国字号旅游品牌10多个,重点旅游资源10多处,但这些高品位文化资源定位不是很鲜明,文化内涵的挖掘很不足,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是浏览观光型。比如,梅山文化对典型人物、典型故事、民俗风情等旅游载体的挖掘整理还很不够,故居就像一个文物不多的博物馆,缺乏文化体验。总体说来,缺乏让人流连忘返的精品景区,更谈不上有核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4 娄底文化旅游隐患消除路径选择

现在我国正处于文化旅游发展黄金机遇期,国家和地区正竞相发展文化旅游业,娄底的文化旅游发展也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

(1)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构建齐抓共管局面。进一步明确"旅游立市",真正将旅游产业当成娄底的第一产业来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到旅游业涉及17个方面,要把旅游思维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来,让真正懂旅游、爱旅游的人来发展旅游。规划上定好格。请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视野的规划队伍对文化旅游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制定高水平、新创意、符合产业规律、可操作性强的《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尽快出台"加快推进娄底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加大包括资金扶持、管理体制、旅游用地、税费优惠、信贷机制、奖励补贴等方面的政策扶持。管理上定好调。在景区的管理上要创新文化和旅游管理体制,着力解决旅游主管部门与重点景区管理机构职能职责不清晰等问题。

(2)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发展瓶颈。加快解决交通瓶颈。基础配套中最重要的是交通,围绕"高速、高铁"的发展规划,加快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防止外部交通畅通,景区之间或者内部交通却不顺畅的事情发生。重点配套好等级景区及沿线串联景区之间通景公路的维护建设及标识标牌的配套。加强政策引导。坚持立足实际,从财政、税收、土地、政府采购等方面研究制定配套政策,扶持文化旅游改革发展。建设精品景区。从品牌争取转向提质升级,加强完善现有高等级景区"吃住行游购娱"配套建设,突出龙头,以点带面。

(3)挖掘文化内涵,突出娄底特色。要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突出体验旅游。比如故居要进一步丰富湘军文化和家教文化、紫鹊界梯田要进一步挖掘稻作文化,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要突出以蚩尤为主的梅山文化,龙山国家森林公园要突出中药康体文化。加强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性开发。特别是新化东镇街、水车和奉家的干栏式板屋、涟源、双峰、新化的古民居等资源一定要充分保护和利用好。要继续加文化大旅游商品的研发。旅游工艺品要融入本地特色文化,特别是娄底书画作品、国藩溪砚、梅山竹编、竹雕木雕等要突出本土特色。

(4)加大营销力度,扎实打造发展平台。将"文化旅游节"、"大梅山文化旅游节"固定成形,打造成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增强娄底独特的文化旅游吸引力和凝聚力。鼓励旅游景区(点)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点)文化内涵。出台全市旅游促销奖励政策,完善旅游营销渠道建设,做好市场营销。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凤凰网、新浪网、携程旅游网等知名网络的联系,运用微博、博客、播客、手机报等工具广泛宣传,做好新媒体的营销。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等编.《管理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