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高速铁路建设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管理复杂等特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审计对象的运营风险为导向,能切实针对薄弱环节,集中审计资源,提升审计效果,因而适应于高铁项目的审计实践。本文在分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并根据应用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审计 风险导向 高铁建设 改进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高铁建设具有技术要求复杂、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投资巨大等特征。因而对高铁项目的审计也有更高的要求。面对实践的要求,近年来国外开始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该模式以传统的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战略管理理论结合系统理论作为方法理论指导,更为关键的是着眼于所审计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更高、更广的视角来审视审计对象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因而相较于传统的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显著提高审计效率。鉴于高铁项目建设的特征,笔者认为在高铁项目审计中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利于切实提高高铁项目风险的全程监控水平,提升高铁项目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必要性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特征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传统账表导向审计模式和系统导向审计模式的基础上,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经营风险。通过企业经营战略分析、作业流程分析、经营业绩现状评价、财务报表分析等几大关键步骤,尤其创新性地提出将以往的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关联,从而从源头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的整体思路。在此思路指导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在于以风险评估为中心,有效改善传统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不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等缺点。
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具有如下显著特征:
(1)全面的风险认识观。传统审计仅从会计视角予以分析风险,而经营风险并非是传统审计工作的重点,传统审计工作的核心是对财务风险的评估及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将风险的内涵外延至广义风险,即以整体的视角从所审计企业的外部环境、经营条件、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相对综合、整体的分析,而且以财务风险分析为审计的基础,重点则落脚于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
(2)科学的审计风险模型。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形式上简洁、在内涵与外延上扩展,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其中认定层次风险包括交易类别、账表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认定层次风险。
(3)合理的审计侧重点。传统审计侧重于财务报表本身的分析,重点在于财务上,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侧重点则在于企业的整体外部环境与经验过程风险及相关控制措施,从而对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提出更为准确的判断与预期。
2.高铁项目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必要性
(1)高铁项目自身特征决定。高铁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巨大、技术相当复杂、建设周期较长、综合性强(涉及土建、轨道、机电、车辆、通讯等专业)、涉及面广等特征。在当前高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铁项目的审计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面、多环节去解决管理力量薄弱等缺陷,同时由于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的相对滞后,存在诸多政策法规的空白,因而需要审计对高铁项目所可能存在的政策法规风险、资金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各种风险进行科学、准确的甄别、衡量和评价,并提出有效的风险控制对策,以促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2)审计发展趋势使然。随着审计范围向管理审计领域延伸,审计需要实现由之前的发现型、符合型审计向预防型、增值型审计转变。这就需要提倡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理念,以整体的视角去审视、监察高铁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环节、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审计在控制项目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作用。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应用
运用于高铁项目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结果总结阶段。每一阶段包含的具体工作可如图1所示:
1.第一阶段――审计准备阶段
(1)前期调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为核心,旨在从风险发生的源头就达到判断、识别风险的目的。因此审计前要对高铁项目有准确的把握,了解项目概况,熟悉项目的内部业务流程,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初步评估该项目的风险状况,以期在审计中不漏掉任何一个潜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调查时可通过与高铁项目各相关部门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确保项目立项、概预算及其批复文件等资料齐全,分析项目的投资控制计划书、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各期会议纪要和工作总结等。
(2)制定审计方案。为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应依据前期调查的结果,基于高铁项目既有特点,设定审计程序,归纳、提炼主要风险点,设计与审计方案相对应的审计项目,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审计方案。
2.第二阶段――审计实施阶段
依据审计方案,展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根据实践的积累和总结,高铁项目审计中,通常存以下四方面风险。在审计过程中,特别关注这些风险,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
(1)项目规划过程中的风险:即投资决策风险。检查项目是否可行,项目建议书是否已取得相关部门批准,是否进行过可行性研究论证。
(2)项目设计过程中的风险:即设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设计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设计资质,勘察设计范围及内容是否与已批准的可研报告一致,设计变更的内部控制是否建立、健全,因过失造成设计变更时是否制定相关问责制度等;同时检查概算是否科学合理,即有无多计、漏计投资现象,投资规模和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建设管理费的归集是否准确等。
(3)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有招投标管理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和工程管理风险等。
①招投标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是否按照有关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了招投标,是否委托了具有合法资质的中介机构编制了合乎实际情况的工程量清单,标书是否合法、合规,同时能否准确、完整地反映项目的实际状况,是否符合招标人对项目的实质要求。
②合同管理风险即检查签订的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包括合同签订方是否具有符合国家要求的施工、管理资质,合同条款是否与原招投标文件条款相一致,有无遗漏或多列标书外条款,合同变更与补充款项是否符合规定等;尤其是工程造价方面,是否约定合同计价原则,是否规定恰当的计取标准、取费基数和费率。
③工程管理风险即检查项目施工中是否存在分包、转包情况,分包单位是否具有资质,施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交纳了各项抵押或保证金,是否在有效期内办理了建设工程一切保险;同时检查项目预算是否符合合同相关规定,有无计划外建设项目、应实施而未实施的项目,预留未实施项目是否合法、合规,是否超概预算,以及应对超支或节约现象有无应变措施。
(4)项目财务管理风险。检查项目的建设资金从筹集到使用是否区别于经营性资金,是否依据合同要求,支付各期预付款项,并同时按照国家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
3.第三阶段――审计总结阶段
审计人员运用系统分析、战略分析、环节分析等方法对高铁项目运行各阶段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撰写审计评估报告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是要明确提出风险识别结论,给出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并对风险管理机制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
二是要在分析风险事项的基础上,查找重大错报风险发生的原因,从而指出制度和管理上的缺陷。
三是要针对性的提出审计建议,向审计报告的各层次报送对象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四是要注重关注项目整体层面的、系统性、全局性的问题,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上的建议,凸显风险导向审计意见的前瞻性,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企业风险控制具有预防作用。审计工作结束以后,审计部门可将审计考核中发现的实际案例和各种问题分类整理,组织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开展案例培训,既可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又可以为各单位提供风险范例,警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行为,从而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度。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高铁项目中的改进
首先,要改进审计工作理念。以往传统的审计工作是直接对财务进行评估和控制,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力求从项目的源头规避、转移和控制风险。各审计单位应立足于企业整体,从运营组织环境、管理模式、财务状况等各方面,以科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及时地意识到危险,有效地防范风险,科学地控制和管理风险,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功效。
其次,要与项目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审计工作是对项目整个组织的运营、管理工作成果的评估,因此审计工作所牵涉的部门不仅是项目财务部门,更是需要与工程、物资等部门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并保证这些部门之间管理职能的衔接,从而发挥控制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
再次,要培养、建设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可以熟练应用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同时还应灵活运用与企业运营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从单纯的财务分析专家变成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风险具有较高识别、分析和应对能力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专家。因此,加强在职审计人员的统一培训,建设高素质的具有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审计人才队伍,对于有效地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具有重要保障作用。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业内风险信息数据库。审计部门应及时地总结实践中所收集到的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不断积累,将其分类提炼、分析后存入风险数据库,以使这些有代表性、典型的风险点为日后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五、结语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适应于审计实践需求的发展,在理论、方法、工具上亦日益成熟,其优势也在发达国家的审计实践中得到了验证与广泛认可。高铁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技术高新、管理复杂等特点,因而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对高铁建设项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十分有利于提升高铁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现代审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Timothy B.Bell, Frank O.Marrs, Ira Solomon, et al. Auditing Organizations Through a Strategic-Systems Lens. KPMG monograh.1997:141-159.
[2]Aasmund Eilifsen, W.Robert Knechel, and Philip Wallag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Model:A Field Study.Accounting Horizons.September.2001(9):193-207.
[3]蔡炯,刘晓春.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实施.会计之友.2006(4):42-43.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产生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主要标志是:2003年10月,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对审计风险准则进行了修订,并执行新的风险导向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x检查风险”,我国在2006年2月对审计准则进行大幅度调整,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新的审计风险模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系统论和战略管理>!
二、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本质的认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基本方法。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审计方法实质上仍然是制度基础审计方法的延伸,它从分析客户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着手,根据内部控制测试的结果决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从企业的战略分析入手,通过“战略分析——环节分析——会计报表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决定实质性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建立了企业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战略风险之间的逻辑联系,使这一方法更科学、更有效。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摒弃了传统审计简化主义的认知模式,代之以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并引入战略管理分析工具。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考方法是系统理论所指导的复杂系统认知模式。审计要有效地把握会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从企业的战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对战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必须将企业置于广泛的经济网络中进行系统分析。从方法论上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比传统的制度基础审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对企业了解得更透。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它运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手段,对会计报表错报风险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要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经营风险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果,并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归纳和判断整个会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三、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理解
内部审计下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第一种观点认为,把社会审计中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就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即内部审计人员立足于对审计风险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为出发点,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行为的一种审计方法。第二种观点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指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自始至终都关注企业风险(不是审计风险),依据风险选择项目,识别风险,测试管理者降低风险的方法,并以企业风险为中心做审计报告,协助企业管理风险。
而从第二种观点的描述上看,所谓的“风险”不是单纯意义的“审计风险”,在更大意义上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种企业风险。由此可见,此时的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结合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审计计划与公司最高层的风险战略连接在一起,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将风险管理原则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内部审计重点不再是测试控制,而是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用这种观点来界定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会与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对审计风险的定义相背。
笔者认为,在现有准则下,以第一种观点作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比较恰当,而第二种观点与其说是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如说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作用。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于内部审计的必要性及其实施
我们姑且不去定论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定义,但是在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既是基于降低审计风险,又是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进行风险管理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必要性
随着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向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企业需要内部审计对整体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提供有效的审计监督和建设性评价,以帮助企业控制风险,实现目标。因此,内部审计不应停留在传统审计模式上,而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关口前移,充分发挥预警性作用。综上所述,在企业内部审计中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1.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从分析风险入手,准确确定审计的重点和范围,在审计准备阶段,就加大防范力度,即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和分析性测试的结果,充分关注被审单位的特殊风险,确定总体审计风险概率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概率,将审计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确保内部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及存在的风险隐患,达到实现防范风险的目的。
2.以《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为指导,执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程序,使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一是在制定审计计划时,针对可能影响风险评估的基础,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二是编制审计方案时,在评估风险优先次序的基础上安排审计工作。三是确定审计范围时,要考虑并反映整个企业的战略性计划目标,每年对审计范围进行一次评估,以反映最新战略和方针。四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查找其中的疏漏和薄弱环节。五是在编制审计报告时,应对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指出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六是以风险大小作为确定追踪审计范围的重要因素。
3.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从宏观上对风险进行评估,但并不是说可以忽视微观层面的操作风险。因此,应继续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并分析重点,实施实质性测试。在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阶段中,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关键,也是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因此,应结合重大风险各因素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将审计资源向重点风险领域倾斜,以实现“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在提高审计效率与效果的同时,强化企业风险管理。
4.实
现审计手段电子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确定标准内部控制的模型,并经常调整、完善,以提高内部控制风险的评估效率及其准确性。二要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性测试,提高分析的速度和准确性,扩展分析的范围。三要运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抽样,避免人工抽样检查的不足,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四要构建完整的审计信息系统,推进风险导向审计与非现场审计有机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内部审计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措施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为适应企业经营高风险的特点而产生的,同时也是为量化审计风险、减轻审计责任、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一种审计方法。为加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运用,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新模式。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内部审计更加关心的问题主要是:控制风险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要解决的问题,这种控制是否先进有效,控制风险有多大,是否影响管理当局的决策等。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新的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应通过与企业管理层进行有效沟通的方式,采用新的评价模式,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
2.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效性。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和计算机应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效率。因此,内部审计在转变目标定位,树立管理理念的同时,更要重视审计工作的实效性,以确保审计建议的落实。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而言,需要界定风险范围、理顺风险责任、建立风险模型和风险防范机制,这就是要靠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走出一条迎接风险、化解风险之路。因此要求内审人员都应懂得风险语言,加强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提高内审人员对风险的敏感度,以风险为导向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五、结束语
企业内部审计开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必然发展趋势,既是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坚持开展对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的检查、评价和报告,促进企业改进管理、实现目标和增加价值,无疑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最好资源。在实践中,尚无完整的模式可参照执行,即使有关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准则出台后,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此,内部审计师在现阶段,应首先接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在执行过程中,将风险评估贯穿审计的全过程,不断探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可接受水平。
参考文献:
[1]马文成,王有良.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会计师,2009(06).
[2]聂海斌.风险导向审计在应用中的问题及完善[J].当代经济,2009(16).
[3]汪寿成.现代风险导向审计[M].大连出版社,2009.
[4]汪文文.论新形势下的风险导向审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9(04).
关键词: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日益复杂,原有的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弊端在经济发展的潮流中逐渐显现,各种审计失败的案例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因此,为了更加有效的实现审计的职能,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应运而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风险导向审计也已从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过渡到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阶段。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
(一)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在利用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评估财务报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审计方法。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即“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
(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缺陷
1.注册会计师没有从被审计单位的整体出发,不能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重点放在了控制测试这一环节中,着重于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检查,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思路。
2.审计程序的实施完全取决于对检查风险的评估。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模型倒推检查风险,检查风险越高,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就越少;反之,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越多。但这种主观的估计对于审计质量是有较大影响的。
3.实践中难以对固有风险进行准确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贯穿于整个企业的各个层次,二者之间很难作出严格的区分,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层面仅仅评估固有风险,这种估计显然是十分不可靠的。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审计程序,从而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一种审计方法和技术。它改进了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来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在这个模型中,“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会计意见的可能性;“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的可能性;“重大错报风险”包括两个层次,即会计报表整体认定层次和认定层次。
这一方法强调的是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来源于整个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审计应建立在企业所处社会和行业的宏观环境、战略目标和关键经营环节分析的基础上,注册会计师需要综合评价经营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优点
1.对风险的把握更加全面,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更加可靠。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为背景,综合分析企业面临的各项挑战,整体评估审计风险。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是站在战略的角度,以经营环境、经营模式为风险分析的起点,把被审计单位和周围环境联系为一个整体,从宏观上判断和发现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报。
2.审计目的明确,审计效率提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着手点是重大错报风险,从而确立检查风险。它将企业内外部的风险转化为财务报表错报风险,从而更快的确立审计重点,审计效率明显提高。
三、两种方法之区别
(一)本质不同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还只是停留在观念层面,并没有使审计过程和审计方法产生巨大变化。因为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所采用的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方法,增加了风险定量评估的内容,并将风险定量分析视作审计风险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审计人员依然采用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思路。它还只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延伸。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它有一套全面并且科学的审计方法,并且有完整的审计思路,即“企业整体层面的分析——经营环节层面的分析——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将会计报表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联系起来。虽然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仍然要用到制度基础审计的方法,但它并没有局限于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分析。
(二)审计方法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采用“自下而上”的审计方法,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入手,了解内部控制、实施控制测试,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即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是以交易为基础,从交易的角度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这种方法虽然有了较大突破,但主要依赖实质性测试,范围过于狭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以经营风险为基础,运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先“自上而下”对报表形成预期,再“自下而上”地根据预期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在这一过程中借助于“战略分析—经营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入手,通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导向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一步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和取证的结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相比之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引入了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逻辑性、专业性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提升,大大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报表中重大错报的能力。
(三)对风险的认识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中将风险的范围局限于会计方面的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忽略了许多外在的重要因素,更加侧重的是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但在实际情况中,固有风险是很难从经营风险中单独剥离出来的,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和估计,所以,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可靠性、准确性上存在不足。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风险的概念除了包括会计报表项目本身的风险外,更多的考虑企业的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条件到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等内外部各个方面来分析,以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评估为审计工作的重点,进而控制会计报表的风险。在风险上的延伸和改进无疑又增加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
(四)审计证据的范围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证据主要包括实施控制侧试和实质性测试获取的证据,大部分情况下只是局限于内部证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扩大了审计证据的范围,也就是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现了审计证据有内部向外部的转移。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会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整体经营环境,并从外部获得大量的证据来评价风险评估的恰当性,以此来评估客户的经营风险及审计风,这样也就大大增加了审计证据的范围,为注册会计师实施进一步审计增添了信心。
(五)审计程序由单一化向个性化转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程序倾向于是一种标准化形式,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都使用标准相同的审计程序。这种标准化审计程序存在很大问题: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充分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限制了审计人员的临场发挥,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都是注册会计师出身,或者系统学习过审计,或者有与注册会计师打交道的经验,使注册会计师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难以做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将评估及识别的审计风险与实施的审计程序相结合,针对不同客户以及客户不同的风险领域实施个性化的审计程序。相比之下,这种量体裁衣的方式有助于注册会计师找到适合于不同的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程序,使得审计更加适应环境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程序的标准化而疏漏的错报,提高审计质量。
(六)对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侧重于会计层面的评估,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只是在会计和审计的方面。
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特征缺陷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1、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为指导,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职业判断,评价被审计单位风险控制,确定剩余风险,执行追加程序,它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来确定检查风险,从企业的战略分析着手,通过战略系统分析-环节分析-剩余风险分析-具体审计目标分解-实质性测试时间、范围和性质的确定的思路,将被审计客户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紧密地结合起来。这种全新模式要求独立审计师从更开阔的视角发现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行为,从而减少审计失败的风险。
2、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1)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程序上主要以风险评估为中心,将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真正理念。
(2)风险导向审计采取以分析程序为中心,辅助使用询问、检查、观察、穿行测试等其他手段的方法。风险评估的分析对象也由财务信息扩展到了非财务信息,且分析方法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
(3)风险导向审计的重点侧重于管理层的舞弊风险,审计人员采取更为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对于错报风险和员工舞弊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很可能得到企业管理者的配合,因为这同时也是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审计人员和管理层之间没有必然的利益冲突。而对管理舞弊风险,由于审计人员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管理者不可能真正配合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
(4)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师的知识结构达到一个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审计师不但需要精通审计知识,而且要熟练各个层面的风险评估和分析方法,先进的管理学工具,同时要关注行业和管制环境的动态、市场经济的规律、国家的财政、贸易、货币政策及法律的变动等领域的知识信息,最重要的是要具备职业判断能力。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审计
1、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1)传统模式因为在评估固有风险时必须从内部控制入手,使得固有风险概念内涵与外延不一致,逻辑上不能一贯,这使风险模型的科学性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2)如果注册会计师能把控制风险评估得比较低就可以大大减少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于是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控制测试得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高的可接受检查风险水平。因为控制测试得到的是内部证据,因为其证明力比较差,并且内部控制在防止无意的错报以及员工舞弊方面虽然有着积极意义,但在防止管理当局舞弊方面,内部控制无能为力。因此,传统模式把控制风险单独作为风险模型的一个乘积因子,这就为审计失败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3)由于现有的审计风险模式只能用于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别,而不能用于财务报表整体,因此,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对待风险上只能是零散的、微观的,而不能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这就必然导致传统风险模式不能用于财务报表整体,无法满足对财务报表审计整体审计风险的把握和控制。
2、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比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1)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强调风险评估,审计程序主要包括风险评估程序、审计测试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充分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即:深入了解客户、严格风险评估及强化风险评估对审计程序的指导作用。而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造成审计过量或审计不足,现在大大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2)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联合风险转移。现代管理层舞弊是绕过或逾越内控,导致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审计风险很高,所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新认识到固有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评估联合风险,并以联合风险的评估水平确定审计测试(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3)风险评估更加重视对客户经营风险的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也就是直接对审计风险评估,现代风险评估仍落脚在审计风险评估,但更重视间接评估,充分借鉴和吸收了战略分析的成果,从了解客户经营环境、评估经营风险入手。
(4)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从控制风险评估入手,视野过于狭窄。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企业内外环境、经营风险分析入手,以此来发现可能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以及评估客户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恰当性,有利于对经济业务实质做出判断。同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不忽视实质性测试的重要地位,实际上一些大案要案的查处也是从细微处入手的。
(5)重视审计策略,强调具体审计测试个性化。传统审计程序存在标准化的倾向,其一是不能对症下药,没有贯彻风险导向审计思想;二是客户的预期,由于很多客户的财务人员是审计人员出身,或系统学习过审计,或长期与审计师打交道,这使审计人员无法突破客户预先设置的障碍或防范措施。为此,国际新审计风险准则己要求对重大错报风险考虑选用“出其不意”的审计程序。
综上所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以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为导向,从宏观上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从而设计和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该审计模式具有“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的优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需求且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中会会计师事务所在具体实施审计中可以吸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风险理念、风险评估程序结合传统审计方法设计实施针对性的审计程序以达到最优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模型;问题
2006 年2月 15日,财政部正式了48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自 2007 年1月1日起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实施,这标志着我国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已经确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更适应于现在审计环境的一种审计方法,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它更注重从宏观上把握审计面临的风险。但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时间并不长,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而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新审计准则要求全面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但是实务中,因为审计人员比较熟悉传统审计方法,而不太了解新的审计模式,所以在应用中常常出现流于形式的情况,没有真正达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1.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现状。从目前来看,应新审计准则的实施要求,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被动的从形式上完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但是在具体执行审计业务时,却依然按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一方面,新审计模式的应用会带来审计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收入水平有限,承接的客户的规模一般不大,客户的内部控制不是很健全,阻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质性的应用。此外,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们的理解能力有限,或者是不愿意花费功夫研习现代新审计模式的精髓,最终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模糊不清。实务操作中,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审计程序生搬硬套,二是审计工作底稿流于形式。
2. 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应用现状。在国内规模比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由于具有比较充足的审计人员和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且承接的客户一般规模较大、业务较复杂,内部控制也比较健全,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更能降低审计风险。虽然我国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应对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减少审计风险,和应新审计准则的要求,纷纷运用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但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只限于以经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方法阶段(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的不同风险观:控制风险导向观、经营风险导向观、诉讼风险导向观、管理舞弊风险导向观和重大错报风险导向观)。
总的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仍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目前正积极采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在实践中取得有效成绩。四大的人员结构、功能强大的信息库、先进审计软件的应用,为其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供了基础。
二、 关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
1. 五粮液遭遇“调查门”案例概况。2009年9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被证监会立案调查。9月23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该案调查的进展:经初步调查,现已发现五粮液涉嫌存在三项违法违规行为,分别是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并导致财务报表虚假记载;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而涉嫌虚增利润;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距。2001年4月10日,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投资”)向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集团”)借款8 000万元,由亚洲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亚洲证”)委托理财,到2007年亏损5 500万元。2000年~2002年,五粮液以关联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最后形成 520 万元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借款,并于2002年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 000万元冲账。五粮液投资于2000年7月,投入13 000万元在中国科技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证券)设立账户并进行投资,到2005年底,其资金余额仅为 8 761.79万元。2007年中科证券破产后,五粮液投资申报债权,2008 年仅收回中科证券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半年报和年报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货币资金予以反映,未计提相应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
此外,证监会稽查五粮液的专案组发现,2007年度五粮液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72.5亿元,但五粮液在其2007年年报中,披露该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2.5亿元、合并报表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3.28亿元,导致财报中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10亿元,到证监会进驻后,五粮液才对上述重大差错进行了更正公告。
2. 案例分析。
(1)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五粮液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四川华信”),该所从2001年开始一直为五粮液提供年报审计服务。该事务所以及五粮液事件中的签字注册会计师均在证监会有处罚记录。如:2002年该事务所因四川电器虚增利润,被证监会对签字的两名会计师陈更生、杨仕珍提出警告;2004年7月,因在中川国际重组过程中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再次对该所做出警告处罚;甚至在为五粮液提供审计服务期间,因该所注册会计师程渝、刘均没有审计出五粮液将账面价值2 062.40万元的6 000吨酿酒车间及道路转让给五粮液集团子公司环球塑胶有限公司而受到证监会的通报批评,同时对其给予警告处分。
但是,他们仍然为五粮液进行年报审计,且从2001年到2008年均出具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五粮液本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从实质上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不难发现的,但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均没有发现。例如:2007年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与实际数据相差10亿元,证监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年报存在录入差错未及时更正,该录入差错导致营业收入虚增10亿元。这说明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缺少应有的职业关注,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方面仍不成熟,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缺陷。
(2)公司治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关注力度不够。通过对五粮液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制度的调查了解发现,公司的董事会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管理层都是经董事会任命的,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通常又兼任公司的董事,多年以来董事会均未从外界公开招聘过高级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都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任用。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五粮液时,未发现并及时披露上述内控问题,说明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时,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3)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审计责任实质上是一种受托责任,审计应向所有者负责。在这种委托关系下,注册会计师的报酬取决于所有者的满意程度,从而使得审计和经营者之间没有利益依赖关系,注册会计师可以不受经营者的利益威胁,从而使其无法干预审计人员的工作。这种业务委托模式使得审计服务的市场需求和供给之间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自然形成独立性高、审计质量高的审计。但是在实际中,这一点很难被做到。目前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企业自行聘用或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这表明实际上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是雇佣关系,会导致事务所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违法违规行为或者降低审计质量。
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主要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因基于系统分析、贯彻风险意识、“重心前移”的显著特点,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国外相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起步晚,仍处于摸索阶段,在实务操作中难免流于形式,出现许多问题,具体可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可操作性的指导性强的审计规范和标准。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要求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进而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由于新审计方法的重点是对风险的评估和量化,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者指南为确定期望的审计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所有,审计人员在实务操作中,很难对审计风险进行恰当的估测;另外,风险导向审计准则仅从理论上规定如何实施审计,但对实务操作的讲解比较少,也就是说可操作性不强。总的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强的审计规范和标准,这也使得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并不理想。
2. 审计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从理论角度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但是实践中,首先,事务所得对注册会计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这样便增加了审计成本;其次,因为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需扩大审计范围,必然也会导致工作量和审计成本的增加;最后,要很好的运用分析程序需要审计软件和数据库的支持,运用初期投入增加。然而,在会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审计收费与成本往往不能同步,迫使事务所为获取业务而简化审计程序,这样审计风险便大大增加。
3. 复合型审计人员比较欠缺。在引入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之前,我国的审计人员普遍采用传统的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导向审计,识别和评价审计风险的审计经验比较欠缺,虽然通过培训和一定期间的学习,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在审计实务操作中,将这种新审计模式落实和实践还存在着不小的难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融入风险管理的理念,从而对他们提供了更高的要求。注册会计师不仅必须拥有掌握财经法律法规、审计和会计知识,而且还要具备战略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舞弊动因理论的基础,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和掌握对风险评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和评价的业绩评价和数理统计模型的技巧。在现阶段,审计人员多数为熟悉审计、会计方面的人才,适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复合型人才少,导致无法满足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4.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律诉讼风险的增加。由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运用组织判断来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在其认为可接受的低风险水平下实施常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但是对于这种职业判断的正确性和风险分析合理性很难判断,工作效果无法被量化。虽然我国的《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一些法律,对规范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和加强法律责任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然而,这些相关规定仍然处在比较笼统的概念阶段,民事赔偿制度也不够完善。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法律风险仍然较小。
5. 被审计单位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审计模式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与评价。在企业内部,有的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其工作的职责与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不明确。正是我国企业的内控比较薄弱,导致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的评估难以反映真实情况,制约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与落实。
四、 推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的对策
尽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应用受到制约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审计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推行该审计方法在我国的应用,本文提出下列对策。
1. 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
(1)提高执业素质,重构思维框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会计和审计相关知识,也要对企业管理、风险评估、数理统计等相关学科领域了解,并且需对相关行业发展状况、法律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等方面了解。事务所除了对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外,也可以招聘一些风险管理、法律、统计、计算机等专业人才,促进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另外,就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来看,审计人员需多学习和多了解,提高自身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强化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比较薄弱,由于成本效益原则、外界的压力、监管环境等原因,存在着违背审计准则、出具不恰当审计意见的情形,对我国审计事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且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与职业风险和自身职业前景紧密相连的意识。其次,建立审计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鼓励守信守法者,警告或惩罚失信违法者。
2. 合理配备审计项目组成员。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搭配,可以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中,由于审计重点前移,需要更多的风险评估程序和职业判断,所以,审计小组成员的结构非常重要,知识结构、工作经验和专业需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相互促进、 取长补短,使审计工作更富有成效、职业判断水平得到提高。为此,一个审计小组应根据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状况和业务复杂程度,除配备审计和会计专业人才外,也应配备相应的经济、法律、计算机等相关专业人员。
3. 改善审计外部职业环境。
(1)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企业的内控制度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密切相关,近年,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受到社会公众的质疑,主要是由于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缺陷造成的。当前公司的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人信息控制权现象的存在,客观上制约了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为此,首先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以加大企业管理层舞弊成本和代价。
(2)建立行业信息数据库。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人员应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经营环境,为此,信息库的建设亟待解决。为此,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信息,以便注册会计师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时,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处行业的相关信息、各类审计案例等,从而顺利进行风险评估测试。另一方面,可以在政府部门、银行、证券公司、行业协会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之间联网,建立完善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便于事务所评价企业及主要管理层的信用状况。
参考文献:
1. 刘明辉.审计与鉴证服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谢荣,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会计研究,2004,(4).
3. 苏厚斌.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审计中的应用.审计与理财,2011,(7):20-21.
4. 陈凯凡.对我国构建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理性思考.改革与战略,2004,(1):9.
5. 蔡春,赵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 汪寿.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大连:大连出版社,2009,(11).
7. 王义华.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8).
8. 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9. 王生根.审计实务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3).
10. 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与运用研究.审计研究,2005,(6):51-55.
11. 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审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2. 陈毓圭.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由来及其发展的认识.会计研究.2004,(4):58-63.
13. Aasmund Eilifsen, W. Robert Knechel , and Philip Wallage. Application of the Business Risk Audit Model: A Field Study. Accounting Horizon.
重点项目:北京物资学院“科研基地——全球化视角的财会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