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社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究

随着体育教学不断持续深化改革,我国体育事业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对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但我国青少年体质的变化依然不太理想,打破这一局势的有效途径是增加青少年参与的体育活动、培育体育活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体育社团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多样性,备受学生青睐,校园体育社团文化的扩展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人际交往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是促进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

1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1.1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体育的本质就是促进人的健康,校园体育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学生通过参与体育课程的学习,促进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等素质提高,增强免疫力,提高学生的体质,从而有充足的精力去投入文化学习中去。

1.2促进学生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

作为体育文化、教育文化一部分的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的意识形态健康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参与团体体育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人际交往的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荣誉感;任何一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让学生明白付出才会有回报,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喜悦,能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就感;任何一项运动都有着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比赛,能够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体育比赛有输就有赢,学生通过体育比赛,也能培养学生处于困境不气馁、奋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树立,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1就个人而言

(1)培育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参加体育社团开展活动中,依照这样的目标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体育锻炼方案,无论是在体育课程内,还是在课外活动,都可引导学生有锻炼的意识,再经过长期开展的教育和宣传,学生会逐步意识到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这样价值观的树立在志同道合、相互勉励的体育社团组织内部中可再次加深,从而使终身体育锻炼成为自己的习惯。(2)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社团活动不仅可以将学生的组织能力得到培养,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将通过让学生进行各项活动的组织,然后自身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其中班干部起到组织、带头模范作用,这其实对自身形成很好的约束,从而促进自我的管理能力及组织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大胆沟通,相互分享独有的见解,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无形中对学生交际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空间的条件。不断地突破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

2.2就学校而言

(1)营造课外体育文化生活氛围。体育类社团的开展,是以体育兴趣为初衷打造的一个组织,其往往可以围绕着一项体育爱好,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体育项目、体育比赛、体育实践等活动,这些是丰富校园文化成为重要方式途径。随着体育类社团开展的活动,由此使得体育文化氛围朝着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创造浓烈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有积极作用。(2)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除了家,学校是占学生时间最多场所,也是学生的第二个家,所以要想符合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那必须使学校的学习氛围是积极向上的。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再加上体育活动吸引,他们会很快融入社团活动,其参与度相当高并且会积极地配合。社团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在一起,增加学生互动交流,并创建更为牢固的同学关系,也可为增加班级凝聚力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后,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社团活动,尽情参与,享受其中的无尽乐趣,无形中就释放了学习上的压力。课堂教学与体育社团活动,两者一动一静完美结合使得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生活。

2.3就国家而言

(1)利于体育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体育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生宝贵的财富。体育类社团开展的各项活动,势必以特定的体育文化主题为主导,在进行这些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元素宣传和践行的过程中,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到优秀的传统体育精神,做到永不言弃、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等,由此将这样的体育特色文化作为自我管理的基准,使得体育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2)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新课改一直推行的素质教育,对学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要求,还要求在课外文体活动中把学生兴趣爱好提升起来。学校社团是课外延伸,通过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可拉近学生交流和联系,减少与老师间的陌生距离,这些隐性作用对教师课堂授课也是极其有利。学生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重视班级集体凝聚力,还可在隐形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降低外部环境对他们的诱惑,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贯彻响应真正的素质教育。

3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运行中发挥效能的策略探究

3.1体育社团活动需多样化和多元化

社团活动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是促进体育社团成员参与度、活跃度增强的重要途径之一,还可吸引处于徘徊、观望中的学生参与。在此基础上,活动有目的性地开展,改变传统体育活动模式,实地考察和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准备,通过社团成员间交流,不同的意见与想法碰撞,再围绕本校所制订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更有利于校园文化的丰富。

3.2建立健全体育社团监督管理制度和活动方案

发挥体育社团的作用、传播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育社团活动方案这三者工作有序运行,务必离不开合理的规划管理监督制度,监督制度确保活动方案顺利,活动方案顺利就说明监督制度合理得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两者都应将社团活动的规划方案与管理工作立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制订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再加上社团中强有力度的监督管理制度去制约和指导,确保体育社团的有序正常开展工作。

3.3体育社团的指导老师须切实进行管理

体育社团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其作用,这一点指导老师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体育社团前期建设中,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做好规划,目的、任务清晰,加强社团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且相关指导老师须落实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设立适合该校的体育社团,并且保证每个进社团的各部门负责老师都有明确细致的任务分工,密切关注社团进程并且及时进行指导,确保社团活动的实质性和有效性。

4结语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切入点,更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不但能够升华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够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在我们教育教学实践中得以贯彻、落实。

根据我个人的教学实践,结合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自主锻炼计划”、对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培养,在体育大课间活动通过“小团体对抗赛”,在课外活动中通过“方案引领”,在校外活动中通过“社区互助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比赛,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外得以更好地延伸。

一、对“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再认识

1.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具体体现。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我们学校体育的要求是:体育教学不仅要为学生在校期间发展体质、健康地学习与生活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更要为学生走上社会后,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身体健康提供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

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就是通过我们的体育教学,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养成良好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他们才有可能在走出校门以后仍然保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明白:仅仅通过每周的两、三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抓好体育课堂教学,更要注重引领学生养成“利用业余时间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成功地贯彻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校通过“课堂教学自主锻炼计划”、“体育大课间的小团体对抗赛”和“校外社区互助组”活动,做好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引领,对于增强学生体质具有较好的效果。

3.提升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要做到课内监督指导和课外的活动引领相结合。“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前提条件是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会锻炼身体的技能和方法以及部分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以上知识及技术的掌握,是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来实现的。

二、提升学生自主锻炼能力的具体做法

1.充分利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做好自主锻炼的意识引领。在体育与健康理论课的教学中,重点突出锻炼的原理与方法、体质健康测试的方法和评价、锻炼计划的制订、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评价自身机能状态和锻炼效果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打下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实施选项练习,培养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每一节课中,都给学生留有适当的“自由”时间,给学生创造自主锻炼的机会。具体做法:在每一节体育课中给学生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教师给学生提出3―4项练习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也可以根据学校情况确定或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项目进行练习。这样,就形成了各个练习项目的“小团体”。

3.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采用方案引导,扩大学生自主锻炼的空间。由于我校运动场地相对不是很充足,室外乒乓球台数量较多,体育大课间的组织就在各教学楼之间的硬化空地上开展。各班级设立乒乓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小组,每天的活动都是由小组长带领,班主任现场督导,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另外,根据学校和班级的课外活动计划,每次课外活动组织前,由学生设计自主锻炼活动方案,请体育教师进行指导。

4.校外活动采用“社区活动互助组”,拓展学生自主锻炼能力。在周末和节假日,以邻近小区同学组成“社区活动互助组”。由组长带领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如乒乓球、跳绳、羽毛球、踢毽子等,落实我校的“校外每天锻炼一小时”计划。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注意事项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活动;中学生;文明行为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2-0072-04

[作者简介]赖春玲(1975―),女,本科,河南省洛阳市第五十六中学教师,小学高级。

体育活动是指中小学校为了鼓励学生多运动而安排的活动。体育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以是自由活动,也可以是有组织的游戏活动。体育活动对于中学生的影响并不仅仅停留在体质健康方面,而且会对他们的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中科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人民教育》杂志专访时提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健康,还可以培养很多良好的品质。”

一、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意义

(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文明素养

圣人孔子曾说:“不知礼,无以立!”文明素质的培养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客观要求,是中学生行为发展的需要,是体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基本文明素养,就是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文明的行为规范,成为一个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文明公民。文明锻炼,才能愉悦身心。

(二)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健康文明意识

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规范会影响其身心健康。不正确的身体姿势会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必须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锻炼方式和文明的卫生行为。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目的性教育、科学性锻炼身体的教育,让学生从主观上认识到课外体育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密不可分的,它包括体态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是美的基本要素。第三,学校因地制宜地创造条件,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多举行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和小型比赛,满足学生的健康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三)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安全文明意识

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只有让文明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让体育活动在安全文明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尽情挥洒汗水,快乐健身。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安全文明意识的培养。一是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如: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二是加强自我安全保护。如:活动和练习前必须检查自身和场地器材的不安全因素,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在加强自我安全保护的同时,不让他人受伤。三是要做好体育活动前的准备活动,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方法

体育活动受诸多外界条件的限制,加上中学生正处在心理上的断奶期,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尚不稳定和成熟。因此,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会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无意识地表露出来。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

(一)明理

知是行的基础,所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理。”我校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以来,利用升旗仪式、大周会、课堂教学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意义,通过黑板报、手抄报、发放倡议书、校园广播的形式宣传文明行为规范的内容。同时制定了《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求和行为标准》。明确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在招手;文明行为规范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各班结合活动方案和要求开展了“阳光课间,阳光行动”的主题班会,通过情景表演、体育游戏、体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理解文明行为规范对人生的重要性,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让学生明白,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行为规范,不仅有利于集体,而且有利于在社会生活中与大家协调相处。只有行为的“规范”,才符合群体与社会生活的利益和要求。

(二)践行

一个人的行为规范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在体育活动中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指导,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深化道德认识,形成技能技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实践呢?

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文明规范

我校每月举行一次小型体育竞赛活动,政教处和体育组会在比赛前下发《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方案》《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文明班级评选办法》《学生体育活动行为守则》以保证活动效果。每次竞赛活动开始前先由体育教师宣讲比赛规则及其他要求:参加体育竞赛要做到对人有礼貌,不讲脏话、互相谦让,团结合作。运动时如发生碰撞、摩擦应互相谅解。参加比赛时,遵守比赛规则,尊重对手,尊重、服从裁判员的裁决。观看体育比赛时,尊重双方队员、不喝倒彩。爱护运动设施。体育老师宣讲完毕,各班高呼班级口号,然后再开始进行比赛,比赛中体育教师要统筹安排,兼顾全局,及时发现问题,赛后一定要做到及时讲评和总结。体育竞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了运动文明规范的培养。

2.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仪态仪表文明素养

注重仪容仪表是自尊自爱的表现,也是学生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展示着学校的校风和形象。广播操比赛和队列队形展示是加强学生仪态仪表文明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操场上,队列展示、着装统一、口号响亮、步调整齐、激情饱满,赢得了观看席上阵阵掌声。广播操表演,各个方队步伐坚定、口号洪亮,动作整齐划一,激发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仪态仪表素养。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彰显了良好的个人素质和班风班貌。

3.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整齐、守纪的行为规范

整齐、守纪是中学生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我校在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时,采用音乐引导学生进行阳光大课间活动。听见《集合号》音乐时,表示阳光大课间活动开始了,接着伴随着音乐《运动员进行曲》整齐有序、精神饱满地从教室走到操场;听见《分列式音乐》踏步散开队形。然后是一套国编操和两套学校自编操,做操时要做到动作舒展,准确大方。之后是身体素质练习和分组活动,要求做到听从音乐指挥、遵守纪律、认真练习。《上课号》响,阳光大课间活动结束,听着《分列式音乐》踏着节奏回教室。此外,阳光大课间活动要每天讲评,对于在活动中组织纪律严明,听从指挥、队列整齐、做操认真、遵守纪律的班级要表扬,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强化正确规范的体育活动要求。

4.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安全文明行为规范

在体育活动中易出现安全问题,要求学生自觉遵守体育活动纪律,爱护场地、器械。如果遇到场地器材不够用时,要自觉排队等待,学会谦让。体育活动中突发事件比较多,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对好的行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不良倾向必须严肃批评,让学生分清是非界线,提高明辩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在温暖、愉快的集体氛围中,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5.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行为规范

军训会操活动是每年新生入校前我校都要开展的活动之一,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同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队列要求:听从指挥、步调一致、不怕吃苦、刻苦练习,发挥同他人集体协同配合的能力,让学生在集体练习中,养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行为规范,从而达到养成好的集体行为规范的目的。军训不仅能磨炼身体,锻炼体魄、增强体质,还能培养学生集体行为规范。

(三)定标

学生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体育锻炼目标和一个行为目标,如:体育锻炼目标是学会花样跳绳一级规范动作,行为目标是爱护体育器材;并能按照达成目标的步骤逐步完成任务。有了目标,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定标就是要学生先懂得道理,明理的过程,就是求知的过程。明白了道理,我们该做什么(即目标是什么),如何做(步骤是什么),胸中就会清清楚楚。学期末结合“争先创星,争做优秀少年”中的“体育星”和“行为规范星”进行评比,全校表彰,树立榜样。

三、在体育活动中加强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培养的建议

(一)信任和爱是前提

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正在发展和变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在发展变化中了解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伙伴、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我们制定的任何一项方案和政策,都要为学生服务,都要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二)榜样力量的引导

中学生模仿性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使学生可见、可学、可仿、可行。一方面,体育教师要加强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另一方面,选拔体育特长生或“体育星”来协助老师,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会对学生的体育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注重实效是关键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中学生文明行为规范教育,要注重四个坚持:坚持循序渐进、坚持实践导行、坚持自我教育、坚持开放教育。

(四)合力教育是保障

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必须由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共同完成。利用寒暑假开展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下发活动记录卡,按时记录每天的锻炼内容,家长签字。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形式,切实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有机联系,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中学生处于个体发育、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行为体系雏形确立、奠基的时期。这一时期在体育活动中所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迁移到其他方面,影响着其成长,决定着一个人未来行为发展的方向,制约着未来行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明理、践行、定标等手段达到教育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决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次教育机会。同时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为人师表,做出表率,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才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雪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钟南山.青少年体质在过去20年内持续下降[N].金羊网-新快报,2007-03-09.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一)学校成立体育特色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副校长)*(副校长)

成员:**全体体育教师和班主任

二、指导思想:

以“十七大”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决定。坚持“键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广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继续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礼仪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水平,乘北京奥运会胜利举办的东风进一步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活动主题

我运动我健康我阳光我快乐

四、具体项目

我校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配合20*年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此,我校广泛开展体育特色活动。以跳绳、羽毛球、篮球、校园吉尼斯等活动项目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推进我校的体育特色项目。

五、实施内容

1、学校保证开足体育课(按照国家课改新标准要求执行)。

2、各班做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尤其是推广幼儿操的创编)。

3、各班实行“大课间”40分钟文体活动制度。

4、各专业部要以年级或班级组为单位,每组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如呼啦圈小组,跳绳小组,踢毽小组等)。

5、开展“迎奥运”活动,确定每个阶段的主要项目和次要项目,全面推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

第一阶段:20*年2月,举行阳光体育运动学期启动仪式。把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学习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享受一辈子!”深入到学生中去。

第二阶段:20*年3月,以“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祖国与我同行”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如:“感受春天”春季长跑等。

第三阶段:20*年4-5月,开展学校春季跳绳比赛、班级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等,展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效果。同时,积极抓紧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准备组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争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付出的汗水。

第四阶段:20*年6月,总结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成果。开展“阳光学校”、“阳光班级”评选活动,提高体育活动的学习能力,促进全体师生的健康发展。

第五阶段:20*年7月,学校表彰在阳光体育活动中的“阳光专业”和“阳光班级”。

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达成共识。

全体教职工要领会以人为本,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明确“阳光体育运动”对于青少年培养的重大意义,不折不扣地落实学校制定的具体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时间和效果。

2、宣传到位,形成制度

学校利用利用各种阵地加强宣传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意义,引导师生、家长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全体师生要争做宣传员,积极向社会、家庭宣传,得到社会、家庭支持,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舆论氛围,使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成为广泛的共识及人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力争全员参与,精心组织阳光体育活动,努力形成常规的体育活动,形成制度。

体育锻炼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摘 要】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文章从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增强师资力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质量;加强管理,扎实推行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阳光体育运动;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8-01

“阳光体育运动”是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培养学生阳光心态,塑造强健的肌体,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那么,如何有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呢?本文将以我校(此处指广东省汕头市外砂华侨中学,下文同)为例进行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环境。良好的环境是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重要的第一步,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传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和健康理念,积极宣传“阳光体育”。 譬如,在校道等空地上布置“快乐体育园地”,在黑板报上普及“体育卫生保健”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等知识,在校围墙上挂出有关体育活动的图像及标语,在校园广播“侨中之声” 里播出体育时事,及时报道校园体育“达人”事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场地器材。如果没有必要的场地器材并保证必要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活动,那么“阳光体育运动”只能是一句“美丽的口号”。为此,我校在极力渲染体育气氛的同时积极完善校园体育硬件的配套设施,如补充篮球、足球、毽球、跳绳、拔河绳、赶铁圈、助跳板等器材,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修缮操场、篮球场、安装新的篮球板等,力争达到《初级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器材配备目录》的标准和要求。另外,早晨五点半,我们便打开校门对学生和社会体育爱好者开放,提供活动场地、器材直至傍晚六点半才关门。

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培养良好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应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习惯入手,而优化体育形式及内容尤为重要。

1.提高课堂实效。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如果学生对体育有兴趣而没有能力,那么培养终身体育就只是一句空谈。就如一个人极喜爱电脑,而对其操作却一窍不通一样。而体育能力却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与智力的综合体现。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在不断经历“理论认识—实践证明”中把所学知识和技术技能与独立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体育能力。

2.加强大课间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旨在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课间比较短,一般在30分钟左右。我校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制订出《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活动模式,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加入了“跳橡皮绳、板羽、毽子、游戏、小群体对抗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努力满足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体能的个体要求,从而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提高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

3.搞活课余体锻。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与延伸,对某一运动的兴趣是阳光体育运动得以持续开展的前提。在课内教学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之所以对体育运动没有兴趣,很大的原因是运动能力较弱以及活动内容形式的枯燥。为此,课外活动中我们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项目参与活动,让其享受快乐,感受成功,体现自我价值,使课内外达到完美的结合统一。

4.突出特色。在做好二课二操之余,每学年我校还以“校运会”为主线将全年度各项竞赛、活动(如“冬季长跑”、“班级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队列广播操比赛”等等)和“学生田径达标运动会”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开展校内各项体育竞赛活动,努力创造条件,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活动中来,丰富师生业余生活,为师生营造一个阳光的体育家园。

三、增强师资力量,提高“阳光体育运动”质量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浩大工程,单凭专业体育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体老师的合力。

1.全员参与,强化师资力量。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专业系统的体育指导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在课内外活动中需要有能力的教师根据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指导,所以就需要很多的老师参加到指导活动中来。为此,我校加大对体育教师、班主任及其它科任教师的体育培训力度,以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师资的要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全体体育老师积极参加各级培训,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与此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让其尽快融入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并掌握一定的组织管理、指导、保护、帮助的知识,以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分工合作,提高质量。体育教师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是“排头兵”。除了对非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外,体育教师还要协助学校制定好“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方案,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好不同时段活动的内容及设置科学、安全的场地器材。体育教师是非常重要的,而班主任和其他科任教师的角色也不可忽视。譬如,通过班主任的号召,以集体的行为意识来取代个人的行为意识,可以使全体学生产生一种依附感和归宿感,把班级作为体现自己运动能力的集体,使学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值得重视的是,在课外体育活动中,老师如果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锻炼,就能密切师生关系,用自己的亲身行动来影响、教化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四、加强管理,扎实推行

1.形成制度,加强管理。任何一项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必须依赖制度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避免阳光体育运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行政和班主任及体育教师为成员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领导小组,大家分工协作,制定活动方案,并形成制度。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中间有督查,对以各种理由不参加的班级及教师进行通报批评,并与年终各项评优挂勾,进一步加强我校体育工作,确保“阳光体育运动”有序开展。

2.端正认识,扎实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既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又有别于学校体育,更注重于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其教育性、学科性相对宽松一些,它侧重于先让学生动起来、练起来、兴趣转移到体育上来。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面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主动、积极投身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而不能是“应试型”、“应付型”的,更不能是为了彰显业绩、迎合上级检查的“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李鸿江等.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