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国职教课程 开发流程 实施流程 启示

[作者简介]李传瑛(1970- ),女,江西赣州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与心理科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和比较教育;王春秋(1954- ),男,山东陵县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广西 柳州 545004)

[课题项目]本文系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与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合作课题“中高职课程衔接: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020-02

职业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类型,同时也有着其他教育不可取代的发展空间,而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一直是各国职业教育的重点和难点。近几年,作为世界上最具国际化、多元化和灵活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一,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学习与研究的热点。当今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处于艰难探索时期,而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流程凸显一切以雇主和学习者的需求与发展为前提的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着相当大的借鉴意义。

一、以雇主和学习者需要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念

1.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一切以满足雇主的需求为前提。英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雇主的需求。为了满足雇主需求拉动的学习和培训方式,课程开发始终坚持一切以雇主需要为前提的理念,以灵活和积极主动的方式开展。首先,职业课程的开发机构必须是与行业和主要雇主劳动力发展需求相匹配、具有颁证资格的机构。其次,开发机构必须与当地雇主交流,了解雇主的需求,然后开发机构再与雇主会晤、研讨进行组织需求分析,再根据现有雇主和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转化为培训需求分析和个性化的学习课程,有时还要对课程进行调整或重组以适应当地产业和雇主需求。

2.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响应学习者的需求和个人发展。英国职业课程中有关行业技术方面的内容虽然要参照职业标准,但同时得考虑到学习者个人发展和雇用可能性所需的更广泛的技能,实现学习者学习和与其他阶段及轨道衔接机会的最大化。开发的课程必须是让学习者能够实践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为进一步完善能力和深造打基础。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内容非常强调与学习者个人发展相匹配,课程不但要反映眼前就业需要,还要为学习者今后个人职业生涯或终身学习打根基,方便学习者今后选择继续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或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衔接机会。

3.采用统一、有效的学分制来设计课程。英国职业教育课程采用学分制来设计课程。首先,学分制必须得让学习者、雇主、办学机构和认证机构等所有课程相关方都能够理解、接受和使用。其次,用学分制来搭建职业教育课程架构,这个架构与英国教育框架是充分融合的,同时能为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最后,学分制与学习结果挂钩,而不是和课程实施或具体学习模式挂钩。

二、雇主驱动、一体化和可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流程

1.需求导向、参照职业标准的课程标准的开发。英国职业教育课程是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标准开发的。第一,英国职教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是从职业的逻辑起点出发,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职业世界向教育内部辐射。因此,从事课程开发的人员有2/3是来自企业界的代表①。这是需求为导向而不是以学校里的教师为主导的课程开发。第二,具体职业标准的制定必须反映行业和主要雇主的劳动力发展需求。第三,利用行业的质量标准来阐明开发的流程和原则。在参考具体行业的经验时,研究如何运用行业规则和流程,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要调整这些规则。第四,职业标准开发的领导和管理是由有具体行业知识和专长的组织——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或个人进行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全程参与并磋商。英国就业和技能委员会是一个合作机构,其领导者为专员,他们来自大小雇主、工会和志愿领域。

2.搭建一体化可衔接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格框架。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个资格框架是通过学分制来体现的,学分制又主要利用水平层级和学分来实现和推进学习衔接,水平层级与课程单元和资格是接轨的。首先,课程单元、资格与学分之间是一体化和不可分割的。单元是一个独立的由知识、理解和技能组成的评估单元,每个单元被赋予一个层级水平和一个学分值。其次,单元可以用于多个资格、不同层级,从而为学分累积和转移创造机会;学分值与单元规模相联系,而单元规模是一个普通学习者完成一个单元所需的时间,不同的规模满足不同的需求和目标。再次,单元被组合后形成资格。一个单元被运用于不同层级的一系列资格,为垂直和水平的衔接发展创造可能。当不同的资格需要同样的单元时,学习者可以在资格间转移学分并不断地累积学分,还可将以往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拿来换取学分。最后,采用唯一的学习者编号和个人学习记录,来确保每个学习者的所有注册信息和成绩都能够查询到,从而支持学分累积和转移,学分框架以外获得认证的成绩可以申请免修。因此,学习者获得规定学分的同时,既可获取某种职业资格证也可转换成毕业文凭。

3.涵盖个人职业发展的课程学习结果和资格评估的开发。(1)涵盖个人发展的学习结果和资格评估的开发原则。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必须为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保证。课程学习结果的开发必须与职业标准相联系,从而能使课程标准与行业需求及行业重点接轨。另外,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结果的评估标准涵盖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几乎所有技能。而关于学习者能否获得职业资格的评估包含了学习者的个人发展路径和学习重点,同时还必须保证这一评估标准是可控、有效和可靠的。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学习成绩和职业资格的评估让行业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参与其中,这样能大大增加学习者对课程设置的信心和整个职业教育课程资格框架衔接的可能性。(2)学习者充分理解的学习结果和资格评估的开发流程。首先,给出学习结果。就是学习完成后,学习者了解、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其次,设立一个评估标准。这主要是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如何证明自己已经达到学习结果的标准,然后建设一个评估单元。这个单元是一个能与独立的知识或技能领域相关的学习结果和评估标准组。再次,形成资格,就是基于独特的单元组合对相关领域的学习成果予以正式承认。最后,要进行评估,将开发流程标准化并建立一套课程质量保证体系。

三、人性化的职业教育课程实施流程

1.课程实施者。通过学校、学院和其他学习提供者(包括雇主)的学习课程来实施。雇主的参与可带来行业背景从而实现学习体验的有效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者与雇主会晤、交流和研讨,把行业、雇主和劳动力市场的组织需求分析转化为培训需求分析和个性化的学习课程,然后再通过职业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和某些具备职教资格的大公司等来实施职业教育课程。

2.实施过程。首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了保证学生对所选课程兴趣的长期性,所有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实行混龄教学,并有指定的指导教师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如有必要还可获得额外的学习帮助。其次,再通过三个学习单元的教学让学习者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最后,通过评估和质量保证,颁发被认可的资格推动学习者发展与进步。实施过程的每一步,都得依靠学习提供者、雇主和高等教育界的合作来支持课程和资格的衔接发展路径。

3.实施方式。弹性与合作式的学分制课程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人性化、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实施方法。例如,学生上课前为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基础的学分课程评估单元,可向专门的指导教师咨询并得到他们的指导,之后去做最初评估,然后学校和当地社区企业再接受他们进行系列的实践与培训。学员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地点,还可依据本人情况随时退出教学系统,其获得的学分能在不同学校之间转换与累积,学员在达到学校规定的能力标准后,可自己选择毕业时间②。

以下是课程开发和实施流程图:

四、总结和启示

1.雇主驱动职教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理念,是职业教育、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第一,由于英国政治经济体制有利于自由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英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首先是以满足雇主的需要为前提的。按照主要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来开发职业标准、课程标准及内容,这样的课程不但反映了市场和行业的需要,反过来也促使经济和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提高了职教毕业生的就业率,缓解了社会矛盾。同时,从课程开发、实施和结果评估等整个过程,雇主身影无处不在,让英国企业更愿意从职业教育学院或学校招收能创造利润和价值的员工,反过来也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不断给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间接推动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而这种积极主动的发展不同于政府控制和推动下的被动发展,企业和市场才是经济、社会和教育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和幕后推手,这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第二,反观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是由政府直接驱动、间接实施的。我国是大政府、小社会,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开放,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有了较大突破。但是由于体制问题,行业和雇主的一些重要需求始终没办法满足,这大大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我国职教课程的开发虽然有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的参与,但仍以受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机构和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进行,企业或雇主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只能提一些参考意见,无直接参与权和决定权。这些导致我国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缺乏健康、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2.学习者需求导向的职教课程开发和实施理念,是公平和人性化的诠释。首先,英国实行完全学分制的职业教育课程资格框架,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国际教育和国内教育一体化,相互衔接,相互转换,充分满足了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就业和收入预期,能让学习者不通过学历教育,只通过职业教育一样可以获得中产阶级的待遇,达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这种学分制的职业教育资格框架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大部分仍未实行学分制课程管理模式,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已经实行学分制,但我国实行的学分制其实只是选课制,学生并不能自己选择毕业时间,同时职业资格证与学历证书不能置换。职校毕业生一般只能从事比较脏、累、差的体力劳动,尤其是收入和社会地位比经过学历教育的就业者有较大差距,且他们的择业面更狭窄,又缺乏职业转型与自我提升的素养,这类群体很可能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因此,英国职业教育的经验对解决我国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社会不公造成的许多社会矛盾和不稳定,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另外,英国职业教育课程从开发标准到资格框架的搭建和学习结果的评估,以及整个课程的实施方式和实施过程,尤其是完全学分制的建立,无不是以学习者的理解、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对学习者的困难和个性给予最大的帮助和包容。学习职业教育课程的门槛又低,不限制学习者的年龄、国籍、职业、性别、种族和教育背景。这种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方式才是真正实现了人性化,让人性本质中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潜力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样的职业教育课程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重视并学习,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而我国职业教育机构至今仍未实现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及中高职之间的课程与学分的衔接与互认,不同专业、学校和阶段的学分也不能转换与累积,更谈不上学习与工作的自由交替。因此,这也使我国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进而得不到政府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和重视,从而造成职业教育的恶性循环。

因此,英国职业教育课程基于雇主驱动、需求导向、人性化的开发和实施理念,对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课程良性改革,增大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受政府社会的重视程度,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涉煤专业;职业教育;问题;初探

论文摘要:新疆涉煤专业职业教育明显存在不足,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职业院校没有深究新形势下在煤炭行业的人才岗位需要;课程设置上基础课比重偏大,专业课比重偏小、实训偏少、实习粗放;在教师来源上也应从行业筛选。文章认为职业意识与能力的形成是涉煤专业职业教育的灵魂。

一、新疆涉煤专业职业教育目标宏大,实际差距明显

很多职业院校的口号是:“面向行业,背靠企业。”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可是目前这种合作只是简单的用工合作,学生到煤炭企业只是从事一线简单的工作,不应该作为院校的培养目标;校企制订的共同招生,上学就是就业,企业管学费等等,也只是用工合作,不是培养方案。试想学生三年高职毕业后仍然在煤井下做与农民工相同的采煤工,是不是定位太低,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结果是学生下井实习后对所学专业失望,但为了文凭坚持到毕业,毕业后到涉煤专业从业者不到30%。使得涉煤专业缺乏吸引力和生命力。

造成这种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职业院校没有深入研究煤炭行业的人才需要方向,学校和企业之间虽然有人才的供求关系和初步合作,但总体来说还是两张皮,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没有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尤其是课程设置上往往要满足教育部门要求教学计划,就弱化了企业的用工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动手能力差,企业用起来不顺手。

2.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且内容陈旧。教材空泛,一些本应该细分的课程往往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大而化之。教材比较陈旧,比如矿山机械操作,是涉煤专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应围绕着矿上机械课程把目前煤矿企业使用中的五六种最先进的掘进机、采煤机、液压支架等的品牌和机型展现给学生,而目前教材中讲述的都是当前企业淘汰的老式机型。

3.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学生的管理者对这“80后”新一代准“煤炭人”新鲜群体在管理和使用上经验不足,虽然到煤矿企业实习了,但由于学校和企业给学生思想和心理工作没有跟上,学生自己心理和思想又准备不足,最终没有留在煤炭行业。

上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些组织涉煤专业职业教育同志对涉煤专业运转规律和其教育的特殊性还缺乏基本认识和深入的研究,对全球涉煤专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追踪和借鉴,依然较多地凭借主观的愿望和传统学术教育的思路来安排和组织涉煤专业职业的教育。 转贴于

二、搞好涉煤专业职业教育,就必须认真研究、认识涉煤专业职业教育特殊性,要培养学生有涉煤专业意识

1.涉煤专业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涉煤专业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形成,涉煤专业的工作靠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涉煤专业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调团队工作,这是学习涉煤专业与学习其他专业的一个明显的区别。涉煤专业对安全生产的意识是全方位的,每个细节是环环相扣的。

2.关心和理解涉煤专业的学生。不关心他人的人也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不理解他人的人也得不到他人对自己的理解,理解成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需要。尤其是涉煤专业的学生更要关心和理解。这些学生实习基本都安排在煤矿下井由师傅带教,由于煤矿职工井下三班运转工作性质,使实习学生跟着师傅值夜班、节假日班已经成了“正常工作”。

3.涉煤专业该重视涉煤专业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涉煤专业要增设职业道德的课程,使学生懂得在涉煤专业行业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以涉煤专业的发展作为个人发展的前提,主动积极、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4.涉煤专业管理专业重用有行业经历和有影响力老师。涉煤专业专业既然是面向企业,教师不能光是理论家,应该从行业中筛选,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不应该光拿个证就说是双师型,试问这些教师连涉煤专业都没做过,靠参加一个培训班就成了骨干和双师,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考虑从涉煤专业行业筛选合适的人来从事涉煤教育工作,这些人应有一定年限的涉煤工作经验,学院的领导更应该是这样的人,这样才能真正与行业对接,涉煤专业才能出名师。

新疆涉煤专业学科的核心问题在于,几十年过去了,职业教育和行业仍然隔重山,人们还在简单地和盲目地进行模仿,还在用一般学科的普遍规律来回答涉煤专业职业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而没有真正去研究和认识这一学科自身的特殊规律,不懂行的人们在制订涉煤专业教育的规划,甚至涉煤专业的未来。新疆涉煤专业的发展是在于人才的发展,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供给是关系到新疆煤炭专业行业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管理部门、院校、企业责任重于泰山。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产教协同;外部适应性;内部适应性;系统协调性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06-02

一 河南省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河南省三大产业的发展现状

根据历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可见,河南省的产业一直在向上发展,且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在逐渐向第三产业偏移。2014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1.9:51.0:37.1,第三产业比重比2013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但是第二产业的比重仍然高于第三产业。这说明河南省的产业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龙头,但已表现出逐步向第三产业转移。这既反映出近10年河南省经济产业发展的一种现状,同时也要求我们的职业院校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加大第三产业的产业发展所需人力资源的力度,从而在软实力上支撑全省的第三产业稳定发展。

(二)河南省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河南省承担了三大国家战略任务: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经济区。今年,河南省又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河南省经济社会“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做优农业、做强工业、做大服务业、培育网络经济新业态,推进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二 河南省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

(一)河南省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规模的需求

《河南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中确定了人才的培养目标。到2020年要培养1160万人左右的人才,增加应用型人才的数量,技能劳动者中技师、高技能人才要达到55万人,占比达到28%;专业技术人才要达到450万人。

初、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技师、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对职业教育的规模提出了要求,也对职业教育的层次协调提出了要求。

(二)河南产业发展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需求

河南“十三五”期间,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那么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适应“十三五”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专业设置上要关注四大行业:先进制造业、高成长服务业、现代农业、网络经济。

现代产业体系决定了经济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需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对人才的需求,改进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优化设置专业课程,为支持河南产业发展培养一批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目标

在国务院印发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据此,可将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分解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政策目标

职业教育直接针对社会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大批的技术技能服务型人才,这些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则现代职业教育要为新形态下经济产业发展服务,培养的人才要符合经济、产业发展的要求,要为社会培养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知识劳动者。

(二)人才目标

培养的人才需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应具备三个基本的素质能力: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综合素质是指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道德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在工作中有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协作的意识,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第二,职业能力是指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备相应工作岗位的基本思想和技术技能,能高效高质完成自身岗位职责;同时对自身学习的技术技能能够融会贯通。第三,可持续发展能力。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生活中能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的知识,提升自身的技能。

四 构建产教协同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建O开放性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外部适应性

现代职业教育应与经济发展密切关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来进行教学模式、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提高职业教育对经济的贡献。那么,就应当加强职业教育与外界的联系,建设开放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其外部适应性。

1 强化校企合作

一是要引导企业意识到职业教育与企业战略发展高度相关,提高其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职业教育为企业提供的人力资源的质量,决定着企业的战略眼光,影响着企业的战略实施。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可对职业教育提出自身最真切的需求,对职业教育进行最直接的指导,使职业教育根据企业需求来开展,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是国家应为校企合作提供宏观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职业教育的相关法规应尽快得到完善,明确职业教育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学校、企业、社会各方进行统筹管理[1]。

2 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课堂设在企业办公室或工厂车间。传统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枯燥难懂,改变这一现状的方法,就是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指着真实的机器、工具,来讲授运用于实际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亲身体会、亲眼所见,提高课堂教育效果。

二是“学”与“工”相间。就如同德国的教育,学生2~3天的理论学习,紧随的是3~4天的实务工作,这样可以使理论知识及时内化为学生的实务能力,也可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3 成立行业技能委员会,开发国家技能标准

可借鉴英国,成立行业技能委员会这样的社会组织,负责开发国家技能标准,作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该社会组织,能够联合政府和教育机构,又能够联合企业和行业,在职业教育与企业、行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使企业更好地参与到教育中来,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发展做贡献[2]。

(二)建设延展性职业教育体系,增强内部适应性

1 创建与基础教育融合的职业教育环境

一是在幼儿园时期开展职业岗位了解教育。学生6岁前,幼儿园和家庭可适时、适度地进行职业岗位的了解活动,让孩子知道自己身边、社会中有哪些职业岗位,对岗位的大概工作内容有简单的了解。

二是在小学阶段开展岗位职责认识教育。小学阶段的职业教育,是让学生对职业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可在小学阶段开展岗位职责认识活动,让学生知道每一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

三是在初中阶段开展职业属性理解教育。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不仅让学生知道存在着不同的工作岗位以及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还应该让其对每一个职业岗位的权利、义务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能够理解每一份工作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

2 搞好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是倡导企业为职工提供系统地更深层次的职业继续教育。企业应将职工的职业继续教育纳入到战略发展中去,留住人才,提升人才质量,是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驱动因素。

二是社会教育机构组织职业教育培训。国家也应出台相关的法规政策鼓励社会教育机构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中来,它们可根据市场机制进行运作,根据市场需要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教育服务。

3 建设学习型社会

一是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老旧观念,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视同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经济发展需要大批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提供人力支撑,只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等同看待,职业教育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发展。这对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是营造社会学习氛围。应引导成立一些组织读书、学习的公益性组织,时常进行一些学习思想、作品成果的宣传,组织读书、学习活动,营造社会学习氛围。

(三)建设互通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系统协调性

职业教育在内部层次的衔接上,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衔接上,尚有待改进,以进一步拓展个人进修的道路。应建设互通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的系统协调性。

1 建立职业教育“立交桥”

一是在横向维度上铺建启蒙阶段、准备阶段、学习为主阶段、工作为主阶段的职业教育康庄大道,循序渐进,力求满足个人要求,符合个人特性,实现终身教育。

二是在纵向维度上垒砌初级、中等、高等、本科、研究生的职业教育层级,使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系y关联,由低到高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向上的空间。

三是在空间上将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不同层次的其他类型的教育勾连起来,在学习内容上、学制上进行有机调节,实现空间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之间的衔接。

2 建立学历与证书互认体系

建立学历与证书互认体系非常关键,可拓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为个人发展和满足社会需求提供更多的路径。职业教育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同。那么就需要有一些行政或社会组织,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可观的具有价值含量的职业培训和教育,组织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考核工作,对考核合格证发放相关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3(1).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第4篇

[摘要]远程职业教育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远程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我国远程职业教育实施中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数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教育结构、建立健全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信息化,促进职成教育有更新的发展。远程教育以其便捷性、实用性和高效率等特点,成为了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探讨、尝试和研究的热点: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在远程职业教育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从实际应用层面上来看,没有真正融人到职业教育中去,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远程职业教育的现状

1.职业教育界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实践和研究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对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和研究还以探索职业教育界的硬件环境、数字化水平、师生的信息技能等为主,对于如何按照远程教育的规律和原理,切实地组织远程职业教育项目,有序地开展远程职业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和特长,如学习支持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教学质量的保障等还没有考虑到。两者只在师资和招生环节上有一些合作,在远程职业教育实践组织、管理和办学上基本没有交叉,并没有深入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等内核的合作上。真正体现远程教育本质特色的远程教学管理、学习材料开发、学习支持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等都尚有待关注和真正实施。也就是说远程职业教学应该包括“软”和“硬”两个方面。“硬”的方面是指技术、媒体和设备等,“软”的方面是指理念、思路和策略等。“软”和“硬”两方面形成了远程职业教育后续发展的两条腿,只有两腿都健全,路才能走得好走得顺,但现实中更注重的是“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其它方面.特别是理念和方法的论证和探讨,教学实践等都没得到全面开展,这是当前职业教育界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远程教育界进行的远程职业教育实践和研究

一些电大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展职业教育,力图在职业教育中发挥自己远程教育的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育资源。当前开办了高职学院的电大基本上是以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形式在运作着,即老师和工作人员们既处理电大远程教育这边的工作也兼做着高职学院的工作,但实际上由于电大的教师和管理者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够深入,对开展职业教育的准备不足,对职业教育所面向的具体行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求没有清楚的把握,当前电大的高职办学基本上以借鉴电大系统已有的办学而开展的。课程的设置仍以学科逻辑关系为主线,与职业的实际需要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制化”要求的对应并不明显,技能实践方式和安排与职业实操要求间也还存在距离。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被彰显出来。

各试点院校开办的远程教育和培训项目,多是根据院校本身依托的行业和对该行业所需要人才多年培养经验及教学资源积累的基础上开展的,由于脱生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培训还是以课程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面向从业第一线的实际操作还没能被放到第一位上来,因此这些远程职业培训课程的学术性较强,而与行业从业所需要的实践有一定距离,严格意义上更应该是一些在职进修课程,职业技能教育的特点并不突出。

各种教学机构和企业利用自己的资源向社会和企事业等提供远程培训项目和课程:这一类型远程职业培训活动的开展多是各教育机构利用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根据人力市场的需要,面向各级各类的职业技术资格考证开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但由于对实践技能环节的培训过程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等尚没能做到以用人市场的需要为导向的定制化,因此对考证外的实际职业技能培养效果尚有待考证。

我们可以了解到,现在职业教育界和远程教育界都根据自己对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的理解开展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但由于双方都仅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有深入了解,而分别对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因此让远程职业教育出现要不就“不远”,要不就“不职”的现象,没能使职业教育达到如虎添翼的效果。

二、我国远程职业教育实施中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加强远程职业教育相关理论的研究

远程职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态,在教学和管理上有一些新的要求和特点。远程职业教育既要借鉴远程教育的理论方法,同时也要遵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重视发挥两方面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发挥出其本来应有的作用为了能使已经开展了实践和将要开展的实践活动能够科学地、可持续性地良性发展,应该在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理论方法的有机结合下,开展对远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理论研究。否则,在教学和管理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不会遵循远程职业教育的实践规律来进行。

(二)制定远程职业教育的相关评价标准

标准对于现代社会的任何系统都是最重要的。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正在进行并已经陆续颁布了一些标准,但没有将远程职业教育评价标准研究纳入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之内,这无疑将影响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对远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认识不足的情况。远程职业教育的实施目标是其实践最基本的指引。远程职业教育的实施应该是以促进职业教育信息化为目的,还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层次和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为目的,还是以满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决定了远程职业教育实施的模式、过程和途径,会让远程职业教育走向不同的方向,因此应对远程职业教育的相关标准有个清楚的界定。任何实践在明确目的后才能有正确的实施方案。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并没有开办远程教育的经验,同样远程教育院校也大多没有进行职业教育的经验,双方应该如何结合,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远程职业教育将由既定标准来决定,也才能达到有的放矢和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探索有效的远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远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以往远程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专门的教学设计。现在有的学者在研究远程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问题,如首都师范大学的杨卉、马陆等人的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为远程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它要求远程职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仅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应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因此应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组成教师团队,该团队应成为不仅拥有学术水平,也拥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远程职业教育中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也处于研究摸索阶段,远程职业教育呼唤更多的有效的新的教学模式。

(四)丰富适用于远程职业教育的学习资源

对职业教育行业的理解范文第5篇

国际职业教育评估具有以下发展趋势:(1)以办学目标的实现为中心,彰显个性化评估。转向注重院校和专业特色的评估,评估标准越来越突出定性内容,突出特点和发展优势的条件与能力,鼓励职业院校办出特色;(2)在评估主体方面,国际职教评估主体日趋多元化,评估组织以第三方非营利机构为主,关注促进职业院校发展的功能,采用第四代评估理念;(3)在评估目的方面,以准入制度与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内部评估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外部评估是内部质量管理系统的必要补充和延伸;(4)在评估内容方面,将行业规范和职业标准纳入职教评估的内容体系,将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职业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5)在评估程序方面,以自我内部评估为主,外部评估是建立在内部评估基础上的,在评估结果公布之后,给予职业院校申诉的权利;(6)在评估结果方面,评估结果对全社会公开,与社会、政府的财政资助进行挂钩。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三十三期 牛金成《国际职教评估发展之趋势》

关于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

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存在以下误区:(1)误区一:简单理解“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不谈产业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是虚肿和有泡沫的就业率,造成职业教育有限资源的浪费;(2)误区二:片面的“市场论”扭曲了产业、职业、就业和专业之间的关系。所谓的“市场论”不妨改成“产业论”,即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产业是龙头,产业派生职业,引导就业,决定专业;(3)误区三:“办学条件代表着一切”。应该是产业结构决定专业结构,产业规模决定专业规模,产业类型决定专业设置以及办学条件、方式和路径;(4)误区四:强调入口淡化出口。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大都是根据就业结构和数量决定招生专业的结构和数量,因此,“出口决定入口”是职业教育的本质所在;(5)误区五:专业和专业结构的“长期稳定”。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不应当只顾及教师的专业取向和学校的办学条件,而应当与区域产业结构融合并实现互动下的共同发展。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三十五期 章建新《以产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辨析》

关于高职教育教师课程开发

高职教育教师从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开发者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些外部条件作保障,以促进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化。课程开发者需要经历心理上的角色认知,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自觉。首先是角色认知,高职院校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清醒的课程开发意识及对高职教育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学习新知识,真正体现自身角色价值。其次是角色实践,高职教师要能动地建构角色意识,成为实践型反思者和行动研究者;要坚持行动研究的方法论,开发出独具特色,兼具实用性和人文性的职业教育课程;要具有全球化、国际化视野和预见性,使所开发的课程能满足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课程开发者的角色转换还需要有外部机制的保障:一是培训制度的支持,注重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知识培训和课程开发技能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十分必要;二是激励机制的促进,可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其待遇、工作量、职称评定及评先评优等挂钩,使教师树立课程意识,从而开发出优质课程;三是校企合作制度的支撑,可以达到教育资源最优化利用、课程开发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的目的,使教师开阔眼界,准确地自我定位。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三十四期 唐锡海,张宇《高职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者角色探析》

关于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

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法律问题:现行法律对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现行法律对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主体地位规定不明确。(2)行业组织本身的问题:角色定位不明确;行业协会发展不平衡、差异大,覆盖率偏低;经费短缺严重。(3)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不健全: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管理机制不顺畅;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利益机制没有建立;行业组织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机制不成熟。(4)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式不足: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低,效果不明显;现有的参与方式不利于职业教育培训市场的公平竞争。要促进我国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首先,要为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提供法规保障。其次,要加强行业组织自身建设,以获得更多参与职业教育的话语权。

摘自《教育与职业》2012年第三十六期 邓志军,徐跃进《论我国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建设

完善我国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建议:(1)增设副学士学位,推动学位层次的优化;(2)积极发展技术本科,推动本科层次高职教育发展;(3)推动高职教育学位制度与专业学位制度的对接,填补职业教育学位体系在硕士和博士学位阶段的空白;(4)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体系与普通教育体系的双向融通与衔接;(5)推动职业教育内部层次间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6)加快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建设,从法律上保障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建立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