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审计 风险 防范

一、 审计风险的基本涵义

关于审计风险的涵义,目前国内外审计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一致的定义。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则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以上三个定义,虽然对误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如国际审计准则界定为“实质上”,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界定为“重大”,而美国审计准则界定为“无意”行为,而非有意为之;但是对审计风险基本涵义的表述是一致的,即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并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因此,可以认为,审计风险由两方面风险构成:一方面是财务报表本身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也就是说,审计风险是客观的存在和主观的努力的结合:客观存在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去调节,但主观努力又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不断改变。由于审计活动最初是由于财产委托人要了解财产受托人履行责任的情况而引起的,因而审计人员对委托人就负有客观审查、如实报告的责任。而在审计人员与财产受托人员之间,财产受托人员虽然是审计行为的作用对象,但它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因为审计活动本身也是为财产受托人查清事实、解脱责任的活动,因此,审计人员对财产受托人同样负有公平评价,明确和解脱经济责任的义务。

2.审计对象十分复杂,审计内容特别广泛。审计的对象是一个渐进扩大的过程。从早先的对现金职员的诚实性审计到资产负债表的证明,再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进而扩展到对企业及其全部经营活动和管理政策的诸问题进行审查这一过程中可以看到,现代审计的对象已变得越来越复杂。

3.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的信息不对称。一是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混乱,固有风险大,审计人员必须采用更多的检查测试手段,这样不仅加大了审计成本,而且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对象不能提供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料和数据,审计机关掌握的信息资料总是比被审计单位少,有的甚至是故意遗漏或恶意作假,以此为基础依据做出的审计判断和审计结论,从而造成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现代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所采用的审计程序以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必要的前提,并且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因而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审计职业发展到今天,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审计职业界就必须追求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平衡,即在保持各项具体审计活动必要效果的同时,努力追求最高的审计效率。于是,必须把审计的力量重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上,放弃一些审计人员认为不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也愿意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抽取全部业务的一部分来进行审查。虽然抽样理论已研究很深,但应用到具体的审计中,审计人员还是没有十足把握断定所抽取的样本就能代表整体,主观的结论与客观的事实之间总是存在一定的偏差。

2.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审计是一门技术性、社会性高的职业,审计人员应具有从事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目前审计队伍技术水平偏低,而会计行业近几年培训力度加大,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已使不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对会计资料的真伪难以辨别,只能凭经验判断,对工作难以适应。审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审计质量,素质越高,审计质量越高,则风险越小;反之,则风险越大。

3.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因素。审计工作要求审计人员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必须具有扎实的会计、审计、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

三、审计风险防范和控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论述,明确了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那么如何做到防范审计风险并对其进行控制,达到降低审计风险,以下笔者就内部审计如何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论述如下:

1.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高质量的审计结果来自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队伍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地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三是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通过以上措施使公司内部审计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从而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

①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首先内审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用制度来确保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健全审计责任制度、项目组长负责制度、审计事项内部两级复核制度、审计质量考核制度及重大审计项目集体讨论制度等一系列内控制度来确保审计质量,从而减少审计风险。尤其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级复核制度(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设立二级或三级复核制),减少或消除人为审计误差,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降低审计风险。其次,要建立一套审计质量指标体系,以加强对内审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从而减少人为风险。

②严格执行审计程序。从确定审计项目计划、送达审计通知书、审计取证、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到审计评价、送达审计决定等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按照审计规定程序办事,做到环环相扣,不漏不乱,在审计的每一环节上,识别风险因素,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保证整个审计项目的质量。

③合理估量审计风险,慎重评价审计结果。在实施审计前,审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必要的审计调查,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存在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以便计算出检查风险。收集与检查风险相适应的审计证据来证明恰当的审计意见。实施审计过程中要依法收集和认定审计证据,严格执行审计证据准则,保证审计证据的客观性、充分性和合理性。对审计过程中证据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的审计事项,只作披露,不作评价。对一些敏感性问题或难以把握的问题,在作出审计结论时更要十分谨慎。审计评价要留有余地,避免使用绝对化语言。审计人员要敢于正视风险,正确估量风险。在审计执业中认真贯彻谨慎原则,有效的防范审计风险。

3.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采取风险基础审计方法

风险基础审计是将审计风险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可以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近几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效果和质量。

4.建立交互审计机制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银行 金融风险 内部审计 思考 策略

一、导言

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银行在我国的整个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地位越发显得举足轻重。但是银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高风险相伴相随。在我国,银行的风险很大程度上由国家和社会来分担。近年来,威胁我国银行金融健康发展的风险事件频繁发生,银行金融风险正逐步暴露出来,成为当前我国金融业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笔者试图从银行内部审计的角度谈谈自己对防范银行金融风险的看法。

二、金融风险与银行内部审计

所谓的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或者说是银行的资产和收入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信用风险,(2)利率风险,(3)流动性风险,(4)汇率风险,(5)市场风险,(6)法律风险,(7)经营风险,(8)管理风险,(9)国家风险,(10)竞争风险。

银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银行金融风险的潜在高发性决定了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在只有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才能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合理和有效的使用。然而当前我国银行的审计工作开展的并不顺利,在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1)内部审计工作的无独立性难以保障。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层层分设,双重领导。各级分支行的内部审计机构虽然名义上业务管理向上级行和本级行双重负责,但由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组织关系和人事任免调配等方面均归属分支行,内部审计人员的命运实际上掌握在各分支行手中。

(2)内部审计效果不佳,由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办公设备条件、审计人员自身水平以及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基本仅仅局限于查错防弊,涉及管理审计、效益审计很少,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审计价值;此外审计形式多采用会计凭证检查、报表等资料的真实性确认等等诸多问题(方式),审计证据单一,从而导致银行的内部审计的结果难以令人信服。

(3)审计监督存在滞后性,当前我国银行的审计方式单一,对金融风险的预警作用有限。

(4)审计的技术落后性。目前我国银行的审计工作存在随意性大,科学性低、技术性低的问题。

(5)审计组织方式不能有效地突出审计重点。

三、从银行内部审计角度对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思考

1.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正如上文所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基本上是层层分设,双重领导。这大大降低了内审的独立性。笔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实施总行垂直领导下的组织管理体制,即总行权力机构(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该审计委员会将对上向董事会负责,对下则实行垂直管理,负责领导各区域的审计部门,区域审计部门的负责人直接向总行审计部门的负责人报告工作。这时候一种相对更加简洁、明确的管理方式,在这种模式下, 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而不是对行长负责,从而在组织上保证了内部审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外界干扰。同时在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规定中应明确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较高的地位和相应的职权,以便与科学的审计体制相符合。

总之,提高审计的独立性是从银行内部审计的角度改善银行金融风险控制打下来坚实的制度基础,也是银行改善其他内部审计工作的前提。

2.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

当前我国银行的审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审计工作的目标导向并不明确,从而导致银行的审计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为了审计流程而审计的现象。因此要做好银行金融的审计工作,首先必须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思想有多远,行动才能走多远。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的树立,为银行的审计工作指明了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防范银行金融的各种风险。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就要求银行的审计人员要开展“识别和化解风险为目的,的风险导向审计”工作模式。具体工作则是首先需要建立健全适合各自银行自身特点的一整套风险评估程序,并通过一定指标体系检验风险评估程序的合理性;其次,利用风险评估程序分析银行内部各个部门、各种业务潜在的审计风险,以此为指导开展审计工作;最后则是在风险导向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银行内部审计工作从而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

总之,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为提高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两方面提供了保障和理念支撑。

3.内部审计与银行过程控制的有效结合

加强过程控制是一直是防范银行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只是近年来我国银行的过程控制工作一直做得不够好。其中,银行内部审计与银行的过程控制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是造成双方工作开展不力的主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内部审计可以作为银行过程控制中相当独立的一环,对银行过程控制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银行过程控制中其他环节的工作效果也同样直接影响了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因此,笔者认为从审计的角度加强银行金融业务的过程控制是提升过程控制质量的重要手段,从审计的角度加强过程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与银行的审计管理相结合。实现银行审计工作和内控工作的无缝对接是加强银行过程控制的重要一环。银行的过程控制应该突出规范化与标准化管理,同时不断根据业务实际完善内部审计的具体业务准则,以适应银行业务和审计管理的需要。

(2)提高审计管理技术。上文提到当前我国银行的审计工作存在技术性偏低和随意性过大的问题。因此,要加强过程控制就必须要加强风险识别与量化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工作。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推进这个工作,一者可以从借鉴或者引入国外先进审计技术来提高我国银行的审计工作,二来加强对风险识别与量化技术的学习工作。

(3)畅通渠道。审计工作的认可度与审计工作的透明性是分不开的。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对于审计工作取得认可至关重要。

(4)充分发挥监事会与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加强内部检查力度,包括审计业务检查和基础管理检查,必要时引进外部审计,保证内审系统上下严格遵循内部控制的有关规定【5】。

4.明确内审问责制,以问责的形式激励内审员工的审计工作

建立内审问责制的突出优点在于内部的审计工作有个一个质量的保障。内部问责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明确要求,“建立内部审计工作问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免责的认定标准和程序。”因此,我国银行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专门的内审问责制度,以此来避免目前银行审计工作存在的不恪职尽责、隐瞒不报或者审计结论与事实严重不符等问题。加强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问责制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明确审计人员分工职责是审计问责前提。其次,严肃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纪律是保障,再次,明确对审计人员工作的奖惩处罚是审计员工保持工作效率和公正性的激励性保障。

四、小结

总之,目前我国银行存在诸多金融风险的同时自身的审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从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角度防范银行的金融风险应该主要从改变银行内审的高管负责制,提高审计的制衡力度;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审计理念;内部审计与银行过程控制的有效结合;明确内审问责制,以问责的形式激励内审员工的审计工作等4个方面展开。只有从确保以上4个方面工作做的完善可靠,银行的金融审计风险才可以降低到可以控制的程度。

参考文献

[1]防范和化解银行金融风险的对策,百度文库[EB/OL].,2011-5-11.

[2]政府审计视角下的商业银行风险防范[EB/OL]. ,2011-05-11.

[3]银行风险.百度百科.

[4]杨凌云.对强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思考[J].财经监督,2011,第3期,70-73.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 问题 防范

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建筑施工企业重视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容易忽视对项目税务风险的管理,普遍缺乏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制,使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理论保障,不能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

一、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税务风险管理机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受到经济利润的驱使,建筑施工企业往往缺乏纳税观念,纳税积极性不高,对税务风险的防范观念淡薄。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或者设置不合理,有些建筑施工企业没有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对税务风险进行专门的管理,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但税收管理的职能主要是报税,没有针对税务风险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税收风险管理人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身兼数职,不能把全部精力投放到税务风险管理上来。

(二)未能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应该以预防为主,因此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然而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建立动态的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税务风险评估体系,没有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在项目进行投标决策之前也不能及时的进行风险评估;企业对税务风险的控制侧重与事后控制,缺乏对无常税务风险的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后才去采取补救措施,不能有效降低风险带来了损失。

(三)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监督

内部审计部门是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监督的主要部门,有些建筑施工企业缺乏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使审计部门的权利不能正常行使,职能不能正常发挥,内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往往只重视企业财务和管理等问题,对税务管理不够重视,更是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面对税务机关的检查时,审计部门想的只是如何能够应付检查,使检查过关,而没有在检查中汲取经验教训,没有对税务管理提供有效建议,也没有对税务风险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二、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应该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建立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对税务风险进行管理。企业应该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宣传,构建良好的税务文化,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使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据可循。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应该先在企业管理者中开展,发挥管理者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税务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

(二)建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税务管理

税务风险防范需要建立完善的税务管理机制,税务管理机制需要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才能落实执行,因此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专管税务管理工作。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业务多,管理起来较为复杂,因此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税务管理部门,配置专业性较强的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企业的税务相关事务,并对企业的税务工作进行一定的指导。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岗位时应该使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并定期对税务管理人员进行换岗,加强对他们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三)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

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认识到事前控制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对风险的事前控制,能够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减少风险带来的危害。加强对税务风险的动态评估,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行业特点、项目特点等等,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及程度,在风险发生后能够用已经安排好的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

对税务风险控制制度进行监督,能够保证制度的落实执行,也有利于发现税务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改正,因此,对税务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应该受到建筑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并应该结合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监督体系,强化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监督,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在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之后,审计部门应该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税务风险防范中的问题和不足,为税务风险防范提供有效建议。

三、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涉及到多种税种,税务风险也是随之存在的,如果企业不对税务风险重视起来,那么就达不到税务风险防范的目的,进而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是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有效防范的,管理者应该认识到这一点,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税务风险,降低风险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邵伟.浅谈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及控制[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11)

[2]张霞,张爱美,侯杰.新形势下黄河施工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J]. 科技信息, 2008,(32)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院;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医院经营管理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健康发展,在医疗市场改革和医疗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医院内部的经营管理尤为重要,这为医院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审计工作通过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促进医院适应当今严峻的医疗竞争环境。医院内部审计涉及面广,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系统评价,抓好医院审计工作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促进医院依法办事。医院审计对医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而我们也应看到医院审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风险,为此本文将探析医院审计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对策,现综述如下。

1.医院内部审议中的风险

1.1 客观风险

医院内部审计程序自身的缺陷是审计工作的主要问题。随着医务工作的开展,医院财会信息资料也积少成多,其中有可能会掺杂一些虚假的财会资料,若采取的有缺陷的审计程序,自然也会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造成相应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采用抽样审计作为常规审计程序,这种审计方法往往存在与实际情况发生较大差异,而产生以偏概全的审计结论;另一种是抽样审计遗漏风险,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的工作人员,往往仅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主观推断来评估抽样样本的结果,而易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造成审计风险;第三种是基础审计制度依赖程度较大,现在医院内部审计常采用基础审计制度,这种审计方法对医院控制制度的依赖性较大,具有较大的风险[1]。

1.2 主观风险

医院管理者大多重视医院的来诊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造成医院内部审计不够独立,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或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不能满足医院管理需求。审计工作也仅仅局限于财会的报表、账本等财务领域工作中,为深入到管理和经营层次。审计部门内审工作不独立,其权威性和自主性得不到保障,审计制度滞后,往往造成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中无法可依,所提出的审计建议往往会遭到执行部分的抵制,其审计的客观性受到影响,为审计工作埋下不稳定的风险[2]。

1.3 其他相关风险

审计手段较为落后,还采用手工操作,而在对医院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则对审计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电脑审计工作成为审计手段的发展趋势,如对医院现代化管理,药品医疗设备及非医疗活动微机操作、会计电算化普及等,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发展滞后,将影响到医院整体的健康发展[3]。

2.防范对策

2.1 树立医院审计发展的理念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医院自身发展对院内审计的需求不断加深,应树立长远医院审计发展的理念,以此满足医疗市场竞争对医院内部审计的需求,有利于统筹医院内部管理,建立医院风险管理,有利于加强经济管理,促进医院依法办事。

2.2 建立独立的医院审计部门

随着医疗市场发展对医院审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医院健康发展必然所需,为此医院管理者应在树立医院审计发展的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独立的医院审计部门,并保障医院审计部分的独立性,使其发挥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控系统评价的审计作用。

2.3 建立审计质量监督保障体系

为保障审计工作能够规避自身缺陷,降低审计风险,应建立一个审计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完善相关审计制度,提高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中,应由财务部牵头,多部门协调处理审计工作,以此互相牵制,规避审计工作中出现以偏概全、遗漏重要的审计事项,及降低对医院控制制度的依赖性,以此达到客观、公正的审计结果。与此同时,完善审计报告审查程序,并做好审计后的回访工作,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补救[4]。

2.4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宣传

突出审计工作对医院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宣传审计工作的工作项目及意义,做好相关被审部门人员的思想工作,消除抵触心理,在审计活动中,收集相关资料,按规则制度进行审计,树立良好的审计人员的工作形象,赢取被审部门人员的广泛支持[5]。

2.5 建立合理的审计绩效方法

审计工作人员应立足于整个医院的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合理的审计绩效方法,并与医院管理制度相配合,通过审计绩效评价,定期考核受审部门工作业绩,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辅助医院内部管理制度能高效执行,针对发现的问题应在探讨会议中达成共识,增强各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可,以此通过内部审计改善管理制度,使之医院各项管理制度能协调有序的开展。

2.6 建立合格的审计工作队伍

医院审计工作涉及医院各管理部门,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中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并有丰富的会计和审计工作经验,并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工作原则执行审计工作,同时,也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此能健康有序的开展审计工作[6]。

2.7 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由于医院审计工作的特性,及人员结构,要求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为此审计人员应突破现有的财会知识,扩展新视野,追踪审计工作新路子。尤其在医院在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潮流下,审计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采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审计工作,应用相应的审计办公软件,提高医院审计电算化进程。另外,在加强业务能力的同时,也应挺高思想道德建设,以客观、慎独的工作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同时加强与各部分的协调沟通,提高医院审计效率和效果。

3.结束语

随着医疗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重视院内审计工作,为开展内审工作创造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审计工作面临的问题,需要审计部分与医院各部分共同协调,完善院内管理制度,以此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璇.浅谈如何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管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4(01):258.

[2]石玮.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2(13):136.

[3]冯绪淑.加强医院内部审计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7):174.

[4]杨欣.浅谈如何做好医院内部审计[J].现代商业,2009,12(05):269.

[5]马岱群.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促进医院经济发展[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04):194.

浅谈审计的风险及防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概念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具体是指审计主体应用了完整、合法、有效审计材料得出的工程造价与实际工程造价之间的差异。客观分析工程造价审计存在风险,是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进行转移的,也充分体现出了可控制性、时效性。审计风险所具备的特点,是由审计自身特征、工程项目业务决定的。

工程审计是有效监控工程建设活动的重要措施。工程造价审计是通过审计独立机构,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监督与审核项目建设需要的各种资金费用。站在工程技术角度分析,它有效检查、公正、监督固定资产出现的投资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对工程造价加强审计与监督,能够确保真实准确的项目投资造价以及制定合理的办法。工程造价审计也是对工程造价实施控制的关键手段,它是一个整体综合过程,是组成审计监督系统的重要内容。工程造价审计密切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做好它能够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因素

1、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

审计制度直接影响着工程审计的质量,审计制度的不健全会造成工程审计人员的敷衍失责。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形同虚设,或执行不力,都会加大审计风险。

2、审计程序不完善

工程审计工作应该有一套严格、完善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步骤,不能按主观臆断去随意操作和评价。审计口径的一致性,审计程序的统一性,审计方法的适用性,都会影响审计质量,都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例如在工程取费上,对不同的施工单位区别对待,审定的取费标准不一致,造成审计结果不一,会造成施工单位的抵触情绪、建设单位对审计人员的负面评价,给审计人员的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3、审计资料存在的风险

签证资料、合同、图纸等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一些建设单位由于各种原因,未对施工单位上报的签证进行现场实量实测、认真审核,造成一些不合理签证、不真实签证的产生,审计人员就处于不利地位,根据这些资料出具的审计结果就会出现大的偏差,从而给自身带来审计风险。

4、审计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审计人员是整个审计过程的直接执行者,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好坏。一些审计人员由于业务不精,对政策的把握不准确,对清单、定额的理解模糊,对合同理解不透彻,对一些问题没有准确合理的判断等,这些审计人员知识不足和经验不够的表现往往使审计人员处于被动状态,被施工单位所牵制,导致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产生审计风险。由于某些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视而不见或是知情不报,导致造价审计风险。

5、审计的滞后性带来风险性

审计单位对工程项目造价审计一般处于结算阶段,比较滞后,一些项目的取证必须到现场才能获得,有些项目变动较大,无法得知具体情况;对于隐蔽项目来说,有的已经掩埋,有的已在建筑物内,给取证也带来困难;对于拆除项目来说,有些建设单位只在签证单写明了拆除的工程量,对于拆除位置、形态、大小等都未做图示说明,也无影像资料留存,现场已无法取证,无法确定合理造价,由于审计介入的滞后产生了审计的风险。

三、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建立健全工程造价审计的法律法规。目前,工程造价审计的相关法律制度已滞后于审计工作的现状。近几年来,涉及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造价审计的行政诉讼案件中,审计机关败诉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建立健全较为明确的工程造价审计法律制度,特别是明确工程造价审计结论在合同法中的法律地位,在现阶段显得尤其重要。在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之前,各地可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在这方面做出明确规定,以解当务之急。

2、要强化风险意识

咨询机构和执业造价工程师要始终将风险防范意识贯穿于工程造价审计全过程,坚持独立性原则,审计时要依据客观事实,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咨询机构和项目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员有私人关系时,应予以回避。从审计业务的开始以至终结,每个环节都坚持依法办事,发挥客观公正的审计监督作用,以化解自身审计风险。

3、做好造价审计的前期准备工作

从接受审计业务开始时就要注意审计风险的防范,要按照被审计对象所处的环境、审计报告使用者的范围和要求以及审计成本考虑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其次,作好充分的审前调查工作,熟悉项目所涉及行业的法律法规、外部环境及专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了解涉及该项目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资讯情况。要编制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造价审计咨询方案,明确审计工作的时间计划、作业流程、人员结构搭配,并上报审核,使造价咨询工作的组织具有针对性,把握好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工作突破口。

4、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严格审计工作程序

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是保证工程造价审计质量的必要条件。要根据工程造价审计的特性和业务特点,在恰当地评价和估计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后,选择好审计方法和工作方案。如可以采取“一座谈、二测量、三计算、四分析、五商定、六研究”的工作思路,从预算执行情况、标底、合同价的审核、施工过程图纸变更、隐蔽工程资料确认、资质等级到套价取费、竣工决算审计,进行全面分析,以充分客观反映造价,同时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公开处理分析意见,力求审计结论的工程造价真实准确,减少因审计方法和程序带来的审计风险。此外还要掌握好工程造价软件的使用,减少手工误差。

5、重视审计调查沟通和现场踏勘取证是降低风险的关键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等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风险,因此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应在审计过程中重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在审计过程中遇有不明确或持有异议的问题,应及时与委托人取得联系,会同发包方、承包方到施工现场查勘和取证,核实资料,以反映事项的真实性及数据的准确性,从源头抓起,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

6、强化审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质量是审计项目的灵魂。咨询机构要重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复核制度,通过分级质量控制,多道程序把关,将审计风险降低至最低。

7、提高工程造价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职能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成为领导的眼睛、决策的参谋、廉政的楷模,因此,应继续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合理地规避审计风险。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及广泛性,要求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具备技术、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实施,要求必须具有一批年轻的、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工程审计人员,并有计划地安排审计人员进行后续业务教育培训。

结束语

在我国的工程造价审计中,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技术水平是防范风险的基础,技术人员需要对工程图纸进行核对,数据对比等工作,以及进行数据统计工作,目的就是为防止因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不确定因素引起工程事故的发生。从源头减少经济损失,减少能源的使用量,为社会和国家带来高效益,高性能的建筑工程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浅谈工程造价审计风险[J].财会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