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概念教学 策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1影响小学生数学概念学习的主要因素

1.1教师方面的因素

在概念教学的整个阶段,部分教师仅仅关注到概念教学的最终成功,却没有扎实的掌握到概念的产生缘由;仅仅关注到了概念框架的一致性,却没有注意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思维发育尚处于不完备的状态。如此便极易使得部分学生仅仅是掌握了相关概念性的文字含义,却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概念的产生是出于什么原因;仅仅能够认知到部分概念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然而却无法准确的说明究竟存在何种形式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务必需要紧密结合学生以及学科双方的各自属性展开相应的教学任务。

1.2学生自身发展的限制

不考虑教师的教学技巧对学生学握学数学概念具有一定的有影响,学生本质上还具有一部分无法妥善处理的部分,例如:因为学生的年龄小,日常接触的事务还不多以及和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关于相关的知识素材没有足够的经验体会,思维的完善度依旧以具体形象思维来处理事情、没有较好的归纳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述能力明显不完善等。上述所指出的问题均或多或少的对小学生关于概念的领悟以及思考造成一定的影响。

1.3学习素材的性质

关于学习概念的素材在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阶段同样存在一定的影响。由于概念的掌握务必要通过概念的形成以及消化,因此小学生在掌握相关的概念时,概念素材务必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使得小学生能够准确将其进行记忆。要达到概念的消化理解,小学生以往的的知识框架中务必具有与之相关的一些概念储备,比方说在低年级向学生讲解一些定义式的概念,因为学生曾经掌握的知识框架中的概念相对不足,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进行相关概念的掌握与分析

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2.1多种呈现形式并用

2.1.1描述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描述式概念是各种教学方法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将字形结合在一起,其中“字”就是我们平时最为常用的文字,而“形”则是图形、图画等辅助概念。在教师运用描述式概念进行教授时,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形”中所包含的信息。因为图形所包含的意义是十分广泛的,在简单的图形之中往往就包含了很深的概念。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从图形之中获取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再结合文字性的概念,字形充分结合起来,就可以将概念更好的理解。比如直线和小数的概念就可以用这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

2.1.2定义式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定义式概念也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每个定义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用很短的一句话包括了很多的内容。由于这种概念教学方法信息压缩量很大,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抓住关键词,深入透彻地了解概念,将生涩难懂的名词和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出来。同时还可以辅以举例、类比、联想等方法戆镏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2.2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育过程之中,不管是什么样的概念,都不能够脱离现实经验来解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包括多媒体、模型乃至实物等各种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来加深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实物进行观察、触摸、类比等相当直观地方式来进行理解,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数学模型。这样一来,原本异常抽象的上数学概念就变的具体化了,学生也就更容易理解了。

例如在“米、分米、厘米”概念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以制作1厘米、1分米、一米等不同长度的木棒,然后将其分发给学生。在讲述不同长度概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木棒之间的区别来加深印象。除了直接的观察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小的木棒来比对长的木棒,看看一分米的木棒可以包含几个一厘米的木棒,而一米的木棒又会包含几个一分米的木棒。在进行千米概念的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走一千米的路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概念的具体含义,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把握概念的本质。

2.3组织丰富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的时候。切记一味灌输,不能只是简单地念课本、念定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害的。最好的教学方法是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理解概念的含义,将其化作自己认知的一部分。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稳定性概念的时候,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稳定性的概念,教师可以将数学课变成一节动手课,让学生们用木棒订成四边形和三角形,然后用力去拉扯这两个模型。通过观察两个模型的形变程度,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两个不同性质的物体的稳定性差异。在进行完操作中厚,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三角形的形变程度十分小,而四边形的形变却十分明显。然后再将各个磨具的小木条重新拆卸下来,组成新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然后同学们会发现,四边形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角度和形状,而三角形除了各边的位置发生了改变之外,其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这样一连串的操作下来,学生自己就会得出三角形比较稳定的结论来了。在进行了充分的铺垫之下,教师再提出三角形稳定性的概念就很容易被人们接受了。

在这些教学活动的开展之下,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魔兽,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作为主导的新时代教学方法。

3结语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自己本身要吃透教材,对于教材之中的概念要充分了解其特点和类型,还要考虑到不同类型和阶段的孩子的学习状况。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只有选择合适的策略,才能得到最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概念教学的目标就是能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并用所学的概念学会解决问题。数学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其对具体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对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所以,深入分析和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形成概念内涵的丰富认识,还能得到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等。本文聚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从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入手,探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概念的引入方式

小学阶段是学生对数学认识的基础阶段,学生数学方面的知识积淀绝大部分都来源于这个时期,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概念引入是特别关键的一环。良好的课堂引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概念的引入方法得当,学生理解和掌握得就较好,也会节省教师讲授新知识的时间,易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学数学教材中,根据小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数学概念采取了不同的呈现形式,具体来说有图画式、描述式、定义式三中。数学概念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概念的引入要做到“对症下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概念引入方法有设置疑问和创设情境法,简单概念直接引入法,直观概念观察引入法,复杂概念剖析引入法,易混淆概念类比引入,抽象概念图解引入法,规律概念归纳引入法等。好的概念引入发能在学生开始接触这门学科的时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不同呈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

虽然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不同,不同阶段概念的特点也各异,但是数学概念教学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概念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小学数学概念的不同呈现形式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图画式的小学数学概念内涵为例,其揭示策略就要根据图画式概念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图画的深层涵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在学生能够理解图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概念的定义,并引导学生尽量使用数学语言中的名词、术语。以圆的概念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揭示圆的本质特征,将圆的表象抽象成数学语言。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用语要规范、贴切;另一方面,学生通过用自己理解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概念,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把握概念的本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离不开生活。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增加直观操作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辅以教具、学具,让学生感知概念表象、理解概念内涵。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录像机、模型、实物等各种直观教具,以及运用观察、比较、触摸、演示、测量等直观方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模型,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得以具体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把握概念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概念“米、分米、厘米”时,教师可将提前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1厘米的若干小棒分发给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3 种长度不同的小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亲自动手摸一摸不同小棒的实际长度,再让学生用1分米的小棒量一量1米包含几个1分米,用1厘米的小棒量一量1分米包含几个1厘米。在教学“毫米”时,直接利用直尺上的刻度,数一数1厘米包含几个1毫米。同样,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教学“千米”,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走一走1千米到底是多长的距离。这样手、脚、眼、脑并用,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概念,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了概念的原型,有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本质。

四、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数学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有许多数量关系都是从具体生活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运用合理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商场购物的生活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学校文艺汇演需要购买服装,老师到商场里了解到一件上衣 65元,一条裤子35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买这样的6套衣服需要多少元?在学生独立解答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学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一种是先求出6件上衣的钱数和6条裤子的钱数,再用6件上衣的钱数加6条裤子的钱数求出总数,算式是 65×6+35×6;另一种是先求出1套衣服的钱数,再求出6套衣服一共的钱数,算式是(65+35)×6。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由于这两个算式都是求6套衣服共花费的总数,所以它们是相等的,即(65+35)×6=65×6+35×6。接着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就很容易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五、注重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内化”,强化学以致用,促进概念知识的升华

将概念知识融合在例题的讲解与分析中,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方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往往过分注重学生对于例题的表面理解,而忽略了他们运用概念知识解题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小学生对数学概念不擅长从记忆储备中提取知识并应用于实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对概念知识的“内化”,常常利用变式解题、解题竞赛、互动解题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教学语言与互动、丰富的独立体验及感知、亲的实践和应用中充分掌握概念,学会灵活运用知识,强化概念知识与解题应用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知识应用与转化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概念知识的升华。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基础课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数学概念是前人在大量生命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归纳、概括抽象而形成的智慧结晶,其本身具有高度抽象概括的特点,加之小学生年龄偏小,思维发展不成熟,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展开,让小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做到有效教学。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分数教学 出现问题 教学策略

分数教学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个关键部分,也是一个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由于分数内容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少,小学生接触得也不多,再者分数本身的抽象性和特殊性难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帮助更多的小学生容易学习分数知识,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是一线教师的职责。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相关情况,小学生分数学习出现的问题,以及优化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小学数学教学分数的相关情况

(一)研究小学分数教学策略的意义。分数是小学数学中内容比较繁杂的知识点,小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探究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策略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研究小学数学分数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分析分数教学方法,突出重难点。其次,有助于小学生掌握分数的具体内容,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逻辑及创造方面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分数的主要内容。小学数学分数教学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五年级及六年级的教科书上,其内容繁多,意义及运算等比较复杂,而现实生活中运用机会也较少。其主要内容包括三年级的分数初步认识;五年级的分数意义、真假分数及带分数、分数性质、通分、约分、分数加减乘除;六年级着重讲的是分数应用题。

1.对小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比如: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那么总共两半,那么其中的一半占总体的二分之一,这就是对简单分数的认识。

2.分数的意义。如:在小学数学中,可以给出一个单位“1”的概念,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再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那么其中的一份就是总体的几分之一,几份就叫做几分之几。

3.小学分数的分类。如:真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小的数学分数,像六分之五这个分数就是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或者相等的分数就是假分数,类似三分之五或1;分数前面有个整数的这样的分数就是带分数,而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方式。

4.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除了0以外,分数的大小不变。比如:四分之二,分子分母同时除以2,其分数大小不变。分数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分子和分母同时除的数要是比较小的数,化简之后就叫做约分;如果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这就叫做通分,两个分数的分母的公倍数为公分母。

(三)新课标对小学数学分数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分数初步认识的具体目标是对给定的情景中分数的初步理解,能够读、认并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第二个目标是关于小数和分数的相关理解与把握,认识百分数,进而探索小数、百分数及分数间的联系,并能够很好地转换分数和小数。

二、小学生分数学习出现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了错误。奥苏贝尔认为小学生处于一种认识不成熟、心理准备不充分,让小学生进行概念学习会产生一些错误概念。如果在概念学习过程中给学生的认知结果注入错误或不充分的信息,就不利于学生正确概念的产生。

1.小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分数的两种意义。小学生认为分数概念的解释没有很好的联系,没有进行灵活转换,无法真正理解分数的相关概念。如:把一个苹果分成五份,学生头脑里只有苹果的份数,不会有概念注意到分数的意义,无法注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很难把握分数的一些意义。

2.数学教师存在的问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受新课改的影响,接受了素质教育,然而有的教师还是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小学生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不够,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上。

(二)小学生在分数运算方面存在错误。1.不喜欢分数除法计算。有的学生喜欢做乘法分数,在做除法运算时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迁移过来;但是乘除法分数运算不一样,产生了不好的影响。2.对分数的数量关系分析错误。比如:做应用题应该是前者除以后者,学生却把两者位置弄颠倒了,导致解题结果是错误的。3.小学生对“运算变化”和“颠倒相乘”的关系掌握模糊不清。

(三)小学生容易在分数应用题方面出错。1.学生分不清分率和具体数量。比如:一道应用题里面出现的具体的数量,还有分数,有的学生就把具体数量和分数进行加减乘除,导致计算结果不对。2.学生对有的数量关系掌握不清楚。3.学生对数量和分率对应不上来。4.弄不清单位数量“1”。

三、优化小学数学分数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分数概念的教学策略。1.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一方面根据分数的形式理解分数的意义,另一方面从具体情境中体会分数的意义,比如:两个数的商,可以理解为事物从多少份分为几份,占总体的几分之几。2.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认识分数知识。比如:创设现实的情境;设置实践的情境,等等。3.让学生认识单位量的概念。4.分析分数概念的教学案例。

(二)把握分数运算的教学策略。1.通过加减乘除来了解分数的一种策略。如:通过学促进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有效结合直观的推理和抽象进行计算。2.分数运算的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先从认识数开始,可以说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重要的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新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把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方法采用逐步渗透、深化、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将对万以内的数认识安排在三个年级,分为五个阶段。具体安排是:一年级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二年级学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三年级学习10000以内数的认识。其中,100以内数的认识是整个认数教学的关键。这个阶段的数概念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万以内的数、大数的认识)的基础。本文以1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来简单谈一谈数概念的教学策略。

一、找到难点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在平时的生活中对100以内的数并不陌生。我通过课前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口头数100以内的数不会有多大的问题,但大多停留在“唱数”的层面,还没用建立100以内数的数学模型,在数法上也不是很标准,很多学生习惯了简单的口语式数数把几十几数成几几,如二十一数成二一,二十五数成二五等。同时,在实际数物体的数量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手口不一致的现象。尤其在数到几十九时,部分学生很可能出现不知道下一个该数哪个数的现象。如在59、69、79、89等数后面接的是几十,仍有不少学生需要思考一下才能数下去。除此之外,学生从某个整十数开始数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如果从某个中间位置开始数就会出现一定的困难,如从37数到48,或从67开始向后数五个数,都会让学生不知所措。

二、从实践活动入手

认识100以内的数,是学生适应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须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建立数感的重要素材。由于一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数的认识,同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对100以内的数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所以我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数班内人数、粉笔、小棒、花片等实物,体会数来源于数,感受数和物的一一对应关系,逐步积累活动经验。

具体而言,根据数概念教学的难点,广大数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实践活动:

1.让学生动手数具体的实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好小棒、纸片、粉笔、豆子等实物,让学生自己动手数具体的实物。这样做的目的是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建立数的模型,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创设这种简单有效的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尝试活动,还可以通过各种材料、各种途径,让学生自主将数学知识迁移内化。

2.抓、估、数豆子

在数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抓一把豆子,握在手里感受一下,然后放在桌子上进行估算并实际数一数。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次,这一次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抓的颗数时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和上次抓的实际颗数做比较?”再实际数一数,并填写记录表。在这种自己抓、自己数的过程中,通过估算自己抓的颗数和“再来一次”等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三、多种形式巩固数的概念

在数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幻灯片(花片图),让学生以各种方式(指名数、男女生对口数、开火车数等),用不同的方法(1个1个的数、10个10个的数),从1数到100(重点从20数到100)。

我通过这样变化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建立100以内数的数学模型,并认识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数物体,进而掌握快速数数的基本方法。为了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指名让学生数,如从二十四数到三十五,跨过整数从中间位置开始数,以便观察学生是否真正建立了数的模型。还可以让同桌之间拍着手数,从四十八数到六十,从七十一数到八十五等。拍手数节奏快,且是跳跃性的数数,对学生的思维有更高的要求。这样做,可以在脱离实物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练习口头数数,并重点指导数到几十九时,下一个该数哪个数。

通过借助数花片图,采用多种策略数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突破了数到几十九该数哪个数的难点。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数实物。

四、教师要善于处理教学中的意外

在让学生分组数粉笔、小棒和花片等实物的环节中(各类物品的数量是相等的),教师的意图是检验学生是否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在三个数粉笔的小组中,其中一个小组出现了一支粉笔断成两截的情况,最终两个小组数的是46支,而另一个小组数出了47支。我这时说到:“2个小组数的是46支,你们数的47支,你们数错了。”这个小组的学生却回应我说,他们盒子里的一支粉笔断成2支了。这时候,我抓住了课堂的自然生成,对学生认真严格的实数精神进行了表扬。我通过对这种教学中的意外情况的正确处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正确数数的意识。

当然,以上几点只是笔者在数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需要广大的数学教师齐心协力,共同探讨,从而探索出更多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一内容的教学方法,使小学数概念教学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梅英.低年级“数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J].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2009(05).

2.仲玉奇. 扬生活的风帆 促数感的发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策略谈[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0(02).

3.吴汝萍.让数感在认数过程中“丰满”起来――以“1000以内数的认识”为例[J].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12(10).

小学概念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范文第5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当中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包括学生实际能力的训练,这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新课改以来一直很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也具有现实的意义。

本文通过探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这部分内容的特点,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概念的含义,提出在现阶段开展这部分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的主要含义解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这个短语的字面含义,我们可以拆为“解决问题”和“策略”两部分,一部分是解决问题,一部分是策略。

(1)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当我们遇到一个现实的问题时能够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将这个问题解决。例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计算问题,比较电视和一个三轮车的宽度。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如何解决呢?方法很多,例如,我们可以拿两根绳子分别测量两种物体的长宽。当然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这就是一种能力,也是我们的教育需要教给学生的一种能力。

(2)策略

策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心理上的认知概念,或者是哲学当中方法论的概念。如何能够将这一个现实的问题采取一种策略和方法加以解决。“解决问题”是一个结果层面的短语,而“策略”是一个过程层面的词汇。我们认为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也许可行,也许不可行,但是这是一种认知概念,一种虽然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但是经过大脑思考的概念。

二、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章的内容分析

苏教版教材当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章节主要是设置在小学四到六年级这三个年级当中,在每一学年都会有一个单元作为专门的单元,向学生讲述一些比较有价值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1)教学内容

我们通过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到六年的教材分析后发现,苏教版的教材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单元中选取的内容主要包括:列表、画图或列表、枚举、还原、转换假设、转化。每一册教材当中都有这部分单元的设置,主要是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启发意义,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一种数学思维。例如画图或列表,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应用题当中,例如小学数学中的路程问题,学生可以将两端路程以画图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更直观,更容易理解一些。又如,在学习基本的统计知识的时候,可以利用画图将数据进行整理,方便自己认识和提取有效数据。

(2)教学内容探析

从上述整理出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策略”章节的主要内容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是很有好处的,而这些数学思想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发展而言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尤其是在今天我们一直提倡素质教育,这些教学内容就很有利于促进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发展无疑是具有较为理想的作用的。

但是,我们也发现苏教版的小学数学教材在选取这些内容的案例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案例选取不恰当,这些教学内容尽管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依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如何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我们认为苏教版的教材还需要从教学案例出发进行改变。

三、对于“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章有效教学的方法

经过对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充分肯定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当中使用这些教学内容,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具有很大的好处的,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策略

从这些教学内容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更多地表现为数学思想和抽象的数学方法,因此,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们不得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是学生的生活经历,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2)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充分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这是我们一直提倡的教学方式,不管是哪一个教学内容都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经历,这些经历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具体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画图或者是转换思想时,我们的教师就可以选择我们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件种类划分,将物件划分和画图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

(3)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这些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训练是一个很好的素材,这部分内容在考试当中要求并不多,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些方法,以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帮助训练学生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