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农村工作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6)03-0082-03
近年来,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形式和载体不断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很有必要认真研究基层农业信息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新对策,不断推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健康发展。
1 基层农业信息及其现状
1.1 思想认识不到位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视不够,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没有把信息工作作为服务“三农”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能列上重要议程,存在轻管理、轻使用、轻服务的现象;有的基层农业部门没有把农业信息工作纳入工作目标,农业信息工作任务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缺少专职信息工作人员,长期打不开局面;有的基层农业信息员对信息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没有工作的积极性。所有这些,反映出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及信息员,对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信息服务意识不强,严重阻碍了农业信息服务作用的发挥。
1.2 信息工作机制不健全
信息管理制度是信息工作规范运行的重要条件,制度不完善严重影响信息工作的正常开展。首先,由于受用人管理体制的限制,基层农业部门人才断档、人员老龄化的问题突出,制约了信息工作人才的梯队建设,影响了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考核奖惩机制不完善。表现为:没有把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与报酬直接挂钩,有功不赏、无为不罚,“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以致信息报送的主动性不强,应付现象普遍;再次,一些基层农业部门领导对信息工作认识不足,使信息审签制度落实存在盲区。最后,基层岗位轮换频繁,导致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相对经常变动,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信息员,随着精力、体力的减弱,不愿再从事繁重的信息工作,主动提出换岗的其他科室,影响了农业信息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1.3.1 信息新闻变“旧闻” 一些基层农业部门没有设置专职的信息员,信息员多为身兼多职,其他工作繁忙时无暇顾及信息工作,或因思想认识不到位,信息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地位,一些好题材信息没能及时编发,延误了时机,使不少信息失去时效性,新闻变成了“旧闻”。
1.3.2 综合提炼的信息少 实际工作中,大多数的基层农业信息只停留在本单位“召开了什么会议”、“布置了什么工作”、“组织了什么活动”、“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进展到什么程度”等陈述层面,缺乏“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会产生怎样的效果”等分析判断、预测类信息,对信息的归纳和提炼工作薄弱或缺失,对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和反映上级重大政策举措出台后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建议以及从上报的总结性材料中综合提炼的信息也较少。
1.3.3 报喜不报忧的信息多 主要表现为的信息多为“报喜表功”,忽略“报忧思过”。有“家丑不外扬”或担心直言惹麻烦、怕捅漏子的思想,出现了“喜讯”的信息频传,而“忧讯”的信息足不出户的现象。
2 相应建议
2.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基层农业部门要针对当前信息工作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渠道欠畅通、考核缺力度、信息质量不高,尤其是信息工作的日常运作机制不够完善,使信息工作既难以成为领导的“千里眼”、“顺风耳”,难以发挥“智囊团”作用等问题,强化对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新时代农业信息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基层农业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信息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把农业信息作为农业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加以重视。一是加强对信息工作的领导,把信息工作列入日程,与农业各项工作同时部署、落实、检查、考核;二是加强信息工作重要性教育。通过教育使信息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要以此工作为荣,坚定农业信息工作信念,增强工作责任感,消除畏难情绪,努力做好工作。
2.2 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建设
信息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调动整个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要有统一目标和思想意识。因此,建立健全“领导分管、专人负责、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调动信息部门工作人员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提高基层农业信息工作服务水平。
2.2.1 建立信息工作汇报制度 农业信息工作要强化信息服务,要建立健全报告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管理,全面、准确地按月、季度、年度等定期汇报信息工作进展情况,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报务,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2.2.2 落实信息工作责任制度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将信息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统一管理、考核、奖惩;将任务分解,落实到个人,使信息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信息员每月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信息报送工作任务,并把搜集到的信息素材进行综合提炼,并及时。
2.2.3 认真执行领导审签制度 基层农业部门信息工作分管领导要认真执行信息的审签制度,把好信息初审关、筛选关、编辑(写)关、审批关,确保信息的规范性、时效性、真实性,适用性,确保单位的信息质量,促进基层农业信息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2.2.4 建立信息工作激励制度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是推动信息宣传工作的重要手段。基层农业部门可根据工作实际,将考核结果与年终评先树优、业务能级管理、职务晋升等挂钩。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成绩,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广大信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3 建立高素质的信息员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是做好信息工作的关键所在。应通过规范统一的信息员选拔,把年富力强、素质高、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工作人员选拔到信息工作岗位上来,并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建立一支以基层农业专职信息人员为主,以农业部门各股(站)兼职信息员为辅的思维敏捷、综合素质高的基层农业信息员队伍。
2.4 切实提高信息编发质量
基层农业信息员的首要任务是为上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因此,必须提高信息采集编发质量。
2.4.1 提升岗位能力素质 信息的特点是短而精,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明白。要做到把一个活动、一份收集来的素材、一份总结材料用纪实的文体,朴实的语言,短小的篇幅,明白的语意,严谨的结构进行写作,精炼到以最少的文字准确地传递最大的信息量,就要求信息工作者要有信息分析、写作的真“功夫”。农业信息工作涉及面广,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都很强,这要求基层农业信息工作者既要懂农业,又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分析、归纳和写作能力,而要具备这种能力必须勤学多练,加强自身学习,善于思考分析问题,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基层信息工作人员要从读、背、记、思、问、辩、抄、写、改等九个方面进行自我“充电”;其次,从大众喜爱读物、新闻宣传、学习文学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吸取“养分”,随时随地注意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的语言,书报杂志中的语言,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传统的一些带有哲理性的格言、名句,才能撰写出有特色、有深度、有活力、有价值的信息;再次,单位要采取以老带新,定期召开座谈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最后,上级农业信息部门应分期举办培训班,培训基层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计算机技术、数据统计分析、信息上报发送、信息制度等信息工作基本技能和知识。
2.4.2 编发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价值在于时效性。因此,信息编发要关注时效,要做到及时,信息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编发处理,就会失去它的价值。农业信息也不例外,如果农业信息成为“马后炮”,会对农业生产起不到有效的作用,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比如农情灾害、农产品销售等信息,应有极强的时效性,迅速作出反应,做到及时完成,确保信息的及时编发,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价值的信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围绕重大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领导关心的问题、各单位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重要工作、重大改革措施的进展情况,农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等捕捉有价值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编发。
[关键词]农业;统计工作;实地调研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1
1 当前我国农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1 监督管理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现在,在我国农村,基层统计工作仍然采取以往的惯例开展。具体情况是,基层统计工作一般是由最低一级乡镇和国家的统计部门共同开展统计工作。这种两层管理的方式对于基层工作非常不利,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村具体的统计工作中,经常会出现先制定目标任务,后进行统计工作的情况,与正常的顺序正好相反,这就导致了统计工作只是一个摆设,根本起不到相应地作用。另一方面,在农村的某些地方,当地的监管部门部起不到认真监管的作用,这就导致农村的统计工作在质量上会大打折扣。
1.2 统计信息需要核实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统计工作的关注度提高,因此,各级政府也在想尽办法提升农村统计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我国农村的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就工作方式而言,统计人员开始按照正常的顺序进行工作,即实际调查、汇集信息、进行汇总及认真分析,并且在质量上也有所提升。就统计结果而言,在及时性与准确性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有些地区仍然没有任何改进,最主要的问题是虚报信息,提供假信息等,降低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
1.3 统计人员要进行实地调研
尽管主管部门一再强调统计人员要加强调研工作,但是具体到农村的统计工作中,仍然有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不进行实际调查,采取虚报信息、弄虚作假的手段,给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农村的统计工作就是需要统计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进行交谈,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到有用的信息,如果整天坐在办公室,将很难得到详实信息。但是,目前有一些地区的统计人员受不得这些苦,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凭经验填写假数字,仅仅就是为了完成统计任务,这给统计工作带来巨大的危害,要坚决杜绝,一经发现要严查到底。
1.4 统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统计工作严格来讲,其意义重大,要求也比较高,必须由专业人员从事。但是,一部分人认为这项工作很简单,谁都可以胜任,于是就出现了农村统计人员素质低的结果。统计人员大多是一些非专业人员,并且没有经过任何培训,这就给农村的统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国的相关部门需要进行改革。在农村必须设置专业的统计人员,这些人最好是统计专业毕业,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不合理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村统计人员的工作极为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强,继而出现了工作衔接不到位,业务不熟练,信息错误等诸多问题。
2 解决农业统计问题的策略
2.1 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在我国,农业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管理体系,若要完成此项工作,必须从机制、体制等方面做好规划,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村统计工作的解决提供一个正确的思路。现在,垂直管理是我国相关部门针对农业统计工作所提出的一种最新管理制度。所谓垂直管理,就是要将乡镇的统计部门从原有的乡镇环境中进行脱离,形成类似司法所一样的隶属于县级统计局的统计所。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有效地将统计部门从乡镇原有的环境中得到脱离,使统计部门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独立性,进而从根本上保障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科学性。
2.2 明确农业统计目的
造成我国农村统计信息虚报的原因在于统计人员工作不认真,没有严格按照统计工作的步骤进行。农业统计主要是对于农村再生产经营状况与过程的一种反应。农业统计的目的是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成果,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制订计划、进行管理与决策提供依据,向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
2.3 更新调查研究方法
在农村进行实际统计中,正确、有效的方法很重要。因此,在统计工作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办法进行工作。因此,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统计工作时一定要选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所以,一定要确保统计工作方法的正确性,以便能够取得正确的统计效果。
2.4 加强建设农业统计队伍
确保农村统计人员的稳定是我国农村进行统计工作的基本保障。所以,在统计机构建立时,政府就需要对其所具有的健全性作出保证,落实好站办所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实行专人专岗,杜绝出现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统计工作的现象存在。而在统计工作人员的轮换方面,也需要制定出严格的交流轮岗制度,在遇到特殊情况需更换原有统计人员时,必须在报上级统计部门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人员的更新,进而保障统计人员的专职性与工作的稳定性。
3 结 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人士对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视,统计工作逐渐占据了主要地位,其在农村的各项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统计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统计人员的素质低下,统计管理的体制不健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信息造假情况等。笔者针对农村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各地政府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再结合国家的政策,提升农业统计工作的质量,以期能够为农村统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业技术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05-01
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农村的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由于多种原因普遍存在推广难的现象。而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技推广体制不健全。
人员抽调频繁。目前,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均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而且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负责安排具体工作。但是,因为没有上层的主管单位,业务工作就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形成了随时抽调,专项工作无专人负责的局面。
二、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任意抽调。乡镇机构改革后,设有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三、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
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 (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 (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就业和培训 问题 措施
一、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情况
2015年,全市培训各类城乡劳动者4.97万人,其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3.27万人,全市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
二、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
2015年3月,人社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从业情况调查。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和城乡统筹就业的全面推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已大幅减少,截至2015年底,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仅有0.37万人。从转移就业区域上看,“就近就地”就业成为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首选,“离土不离乡”的镇内转移就业尤为突出。截至2015年底,全市镇内转移就业和镇外县内转移就业18.31万人,占已转移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62%。同时,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因为文化程度低、缺乏必要的就业技能、年龄趋于老化、“守家守业”传统思想较强等原因,转移就业难度较大,参加就业创业培训愿望偏低,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
三、201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工作措施
2016年,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将以实施农民工3项行动3年计划为总抓手,以全市重点发展区域和中心镇为着力点,按照区内农村,特别是拆迁村居民的就业创业需求为导向,在常规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全面推进“就业培训进园区”、“实用技术培训进镇村”、“三项技能培训进拆迁村”等培训下基层活动,统筹就业和农民工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力量,全力做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试点先行,统筹各类培训政策和资源。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试点工作,全面组织实施统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试点方案,统筹各项培训政策和各类培训资源、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资金,凝聚形成部门工作合力和政策资金合力,为全市全面推开总结工作经验。
(2)四级联动, 形成城乡互动的高效运行机制。 实施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培训机制,村(社区)负责调查统计村居农民的培训需求、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发动本村(社区)群众参加培训;镇(街道)负责汇总上报本镇(街道)培训需求,并根据市及区市部署,做好各类培训班组织工作;区(市)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根据本区域发展重点和镇(街道)上报的培训需求,统筹安排本区域培训活动,并对培训情况实施全程指导和监督;市级人力资源部门负责拟定全年培训计划、规定培训资金来源和金额、规范培训流程及管理考核、选定培训机构。通过市、区(市)、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协调联动,实现培训需求信息、培训班次安排、培训效果反馈等环节的上下贯通,实现培训补贴标准、培训流程、培训考核的规范统一,实现培训资金、师资和实训设备等培训资源的统筹管理。
(3)龙头带动,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职能作用。在发挥好定点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就业培训机构在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中的职能作用。一是拓宽农村劳动力培训范围。对无法纳入我市就业培训五年规划范围内的超过劳动年龄、不愿离乡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由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结合全市城镇化试点需要,进镇(街道)入村(社区),统筹组织安排。二是建立全市基层公共就业培训网络和体系。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将在东部滨海新城、乳山滨海新区、南海新区、临港区等重点发展区域设立培训基地,在东部滨海新城的泊于镇、桥头镇、崮山镇和临港区的汪疃镇、苘山镇、草庙子镇等中心镇分别设立培训点。在下步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将充分发挥基层培训基地和培训点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优势,把培训重心下移到基层。三是下移公共就业培训资源。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根据各培训基地和培训点开展就业培训的需要,按标准安排就业培训资金,购置实训设备,配备教学师资,将资金、设备、师资等培训资源从相对集中的市、区(市)向镇(街道)和村(社区)下移,进一步提高基层就业培训能力。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Abstract】The basic way out that the agriculture develops lies in active propuls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agriculture ,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changes into real productivity of rural area but , key depend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xtended.
【Key words】Agricultural technique; Be extended; Problem; Measure
【中图分类号】F365.9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1-0092-01
一、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乡镇站编制被挤占、挪用,农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中心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后,井入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行政管理权下放到乡镇,工作由乡镇统一安排,且多站在一起办公,上面又没有相对应的单位,业务工作形成了多头指挥、多头管理,工作随意调整性大,而且主要是做乡里的一些多而杂的工作。如部分乡镇在农事季节任意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去抓征收税费、计划生育等工作,加之农技推广经费的不落实,农业生产现状的低格局,使其根本无法安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致使部分人员对本职业务工作丧失责任心,失去了进取心。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二是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三是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三、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