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第1篇

    一、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内容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需要做哪些工作?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对这此问题认识不足,将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工作不能正确顺利进行。目前,在我国财会人员、会计电算化人员中仍有不少人员对上述问题持有种种片面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⒈ 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过程。

    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会计信息系统已建成,或者已购买到会计信息系统,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就完成了。他们有时也认为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却错误地认为,在开发会计信息系统时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就表明整个会计电算化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把会计电算化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某一部分扩大为会计电算化的整个内容,从而忽略了其他的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就是编程。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建立会计信息系统,而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编程工作。这种观点不仅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其他内容,而且就是在建立会计信息系统时也抛弃了系统工程的方法,不进行系统分析设计,直接编程是这种观点的突出表现。

    ⒊ 会计电算化必须是一次建立一完整的电算化系统。

    这种观点认为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企业要建立会计电算化系统,就必须一步到位,健全所有的子系统,甚至扩大到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忽略了会计电算化是系统工程的特点, 把系统工程多步骤多阶段性简化为单一阶段, 把会计信息系统多子系统的可分离性变为统一整体的不可他离性,从而也否认会计电算化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⒋会计电算化也就只是会计部门的工作采用电算化, 与其他部门的工作无关。

    认为会计电算化就是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帐、算帐、报帐,否认了会计信息子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其他子系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也就把会计预测、会计控制以及会计辅助决策等众多内容从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给抛弃了。

    由于这些片面观点的存在,影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那么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我们认为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⒈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

    它包括,根据企业发展的总目标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总目标;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会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划分各子系统,并确认它们之间的联系;确定会计电算化工作目标实现的阶段和步骤,以及建立各子系统的先后顺序;确定会计电算化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方案,以及资金来源与预算等项内容。

    ⒉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建立。

    包括实施人员组织、会计软件的取得、硬件及环境的购置安装、系统软件的配置、新旧系统内容的转换等内容。

    ⒊ 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管理。

    包括人员管理、使用操作管理、维护管理、档案管理等。

    ⒋ 计算机审计及计算机舞弊。

    ⒌ 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这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延伸。

    由上可以看出,会计电算化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一个人机系统,忽略任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对会计电算化的片面认识,都会给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带来不利的因素。

    二、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即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⒈ 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 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把繁杂的记帐、结帐、报帐工作交给高速的计算机处理,以减轻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计算机的精确性和确定性,可以避免手式操作难免产生的误差,以达至提高财会工作效率的目的。

    ⒉ 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

    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会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电算化,使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⒊ 准确、 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手式条件下,由于大量会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使需要信息者不可能及时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电算化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准确、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

    ⒋ 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会计电算化,给会计工作增添了新内容,从各方面要求会计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知识结构,一方面为了参与企业管理,要更多地学习经营管理知识,另一方面还必须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有关知识,好的会计基础工作和规范的业务处理程序,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前提条件, 所以会计电算化也要求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⒌ 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信息电算化的目标及任务,就是要以现代化的方法去管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因而,会计电算化不仅要使会计工作本身现代化,最终目标是要使企业管理现代化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原则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考虑会计工作的特点和企业的现状,以及有关法律制度,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达到其最终目标。一般地,应考虑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⒈ 合法性原则。

    即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都必须以有关法律制度为原则。

    第一,实施会计电算化,必须遵循我国的会计制度、财务制度及有关法律。

    第二,必须遵循财政、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

    第三,还要遵循本企业的财务制度,以保证机构设置的合法性,岗位分工和人员职责的合法性,操作使用的合法性,输入、输出及内部处理的合法性, 输入数据的合法性及输出信息及格式的合法性。

    ⒉ 效益性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也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直接经济效益,即直接投入直接产出的效益;二是间接经济效益,即由于会计电算化而引起企业的现代化,产生的非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到是由于企业实施电算化。

    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现状问题; 教学内容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要性

随着 企业 管理 现代 化的逐步升级,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管理已成为了突出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财经专业的会计信息管理电算化进程,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

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应该是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掌握 经济 管理、 法律 、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提供咨询和服务、能独立规划、设计和领导实施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应用计算机解决财务、会计和审计问题等复合型会计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本科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和计算机系统分析、设计方面的知识。既不应该将本科学生培养成只会简单使用计算机会计软件的操作员,又不应将他们培养成符合计算机专业要求的程序员。

根据这个目标,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这门课应该是会计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应该有一套科学的教学体系。但在目前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大相径庭,致使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各有不同,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不同,教学目标模糊,就造成了各高校在设置会计电算化的相关课程时缺乏针对性,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另外,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时间短,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如开设哪些相关的专业基础课,讲授哪些内容,应如何进行循序渐进教学和上机实践,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理论和技能等缺乏总体规划,这难免造成教学上的混乱。

(二)教学实践环节薄弱、重视不够

会计电算化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应该比重大一些。但目前大多数院校对实验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充足的实验条件,如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由于上机锻炼的机会少,影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师资队伍知识老化

目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老化是制约会计电算化教学 发展 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目前高校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大部分属于“半路出家”型,不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专业知识,就是没有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非常少,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需要。随着sybase、oracle等大型数据库在财务会计软件中的广泛应用以及erp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的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深感身上的压力之重。如何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是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应注重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会计电算化应归属一门会计专业课。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的前提下,还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和相关的知识,在确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在本专业教学定位的基础上,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意知识的连续性与变革性的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硬件的连接,软件的安装,软故障的排除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电子 商务、 网络 财务的兴起,对网络基础知识的了解也应该成为财经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

2.《计算机语言》等课程。作为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的工具,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如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

3.数据库。主要是access、visual

foxpro和visual basic。会计上的大部分数据采用数据库的形式存放。随着网络的发展,也需要掌握大型数据库(如sql server等)的基本知识。

4. 会计 信息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主干课程。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任务和目标建立初步的概念,从而开始主动地学习和形成自己的合理知识与能力结构。重点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能向软件开发的系统分析员明确阐述本 企业 会计处理的需求,也能与软件开发人员进行沟通,能参与分析和设计本企业需要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最好能看懂、能编写、能修改一些简单的 计算 机程序。

5.介绍市场上常用的会计软件。这应该是会计电算化的启蒙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的同时对会计电算化有所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介绍系统中各模块的使用及软件所涉及简单的二次开发的方法,而且应注意讲授主流软件的数据处理流程及软件中各模块内外的数据传递关系。这对学生理解系统的开发方法非常有帮助。

(二)将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环节相结合

为了促进学生对手工会计处理流程和计算机会计( )处理流程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全面掌握,应该将手工会计模拟实习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将学生三年来所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系统化、整体化。模拟某一企业会计数据,把一整套会计业务资料,利用手工处理方法,完成从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到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然后运用财务软件,首先利用软件的初始化功能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完成两种处理方法的衔接,再利用软件完成接续月份的会计业务处理。通过两种实习方法的操作比较,增强学生对两种处理流程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学习效果。

(三)会计电算化实验应划分两部分

在教学计划安排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采取这种方式,应该合理分配好各部分的教学进度与上机时间,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会计电算化实验包括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掌握教学中的基础知识,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则作为教学过程的 总结 和延续,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理论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弥补那些在教学环节没有重视的知识点,对所学课程做综合的归纳总结。

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而采取不同的实验教法,主要有两种:

1.验证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教学实验中。学生按实验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考察会计信息处理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

2.综合式实验教学。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在调查企业会计部门的会计业务基础上,自己设计具有 参考 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效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和分析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

(四)加强实习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教师理论知识与技能落后的现实,应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同时更要鼓励教师提高自学能力,将会计电算化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考核的主要指标,只有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会计电算化 发展 要求。此外,高校还可以选择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锻炼,实际参与大型财务信息系统的实施工作,也可以聘请财务会计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给教师举办技术讲座,把教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

(五)采用 科学 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手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理论课教学应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较好。在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启发为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应该一味的单向讲解。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四、总结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老师、学生、企业三方面共同配合,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从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

【参考 文献 】

[1] 牛丹.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中国 管理信息化,2006(4).

[2] 王黎.会计电算化教学的特点和教改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3(3).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会计电算化 教学实践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学为一体的学科,它使传统的手工会计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具有极强的应用性。会计电算化被誉为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实现会计电算化也已成为我国会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财政部于1994年5月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体目标:至2000年,力争达到40%―60%的大中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在会计核算方面全面实现电算化,要求在城市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应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至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由此,要解决好会计电算化应用和人才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先解决好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在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地开展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对实现上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我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供同行商讨。

一、会计电算化学科的特点

1.多学科交叉、综合性强。会计电算化意在用现代信息、软件技术等代替传统的人工方法处理企业会计、商品流通和财务等问题,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报和决策。由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在内容上涉及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软件应用和数据维护等多个方面,学习会计电算化不仅要有基础会计学知识,而且要了解计算机软件、信息学和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

2.应用性、操作性强。会计电算化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原理,熟练掌握各种会计软件,以做好对企业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和决策。因此,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应用性和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一方面要强调理论教学的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3.知识内容更新快。随着现代经济和宏观环境的快速变化与发展,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也必须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做持续修改和更新,每一年都有新的准则和制度出台。同时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也在不断升级和换代。所以,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必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而不断加以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以适应未来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需要。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

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可以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在内容上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入门知识,教师必须系统地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特征,手工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和不同;电算化对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影响,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模块,等等;介绍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规划、建立和开发,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等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及时补充管理和信息学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的接受能力。

2.财务软件知识。财务软件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在财务软件教学部分,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软件开发的各个环节,掌握财务软件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一款或几款典型常用的财务软件,就其操作过程、方法和应用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为学生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或自己开发软件打下基础。

3.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电算化实验教学和操作培训。实验和操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上机练习。通过上机练习和实验操作,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而且能学会财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为以后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4.会计电算化实践和应用。实践应用是学习会计电算化的最终目的。在可能的条件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到企业实习,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上述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功能和结构,明确会计人员在使用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时应注意的事项,同时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操作步骤和方法。

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但据我调查了解,在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不明确。目前大部分大中专院校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偏重于两个目标:一是培养会计电算化应用型人才,即注重对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教学;二是培养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型人才,即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和应用程序设计的教学。然而,我们需要根据社会变化和企业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确定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同时,也要建立起会计电算教学的层次化目标,对大中专、本科甚至研究生的教学做到层次和目标的一致。

2.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欠规范。各个院校学时和教学基础条件的不同,使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距甚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掌握这门技能的熟练程度。比如教学内容,范围较窄,缺乏对计算机技术和管理学基础知识的教学,致使学生很难深刻理解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基本采用上课加上机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上课讲解,而学生复制教师的操作。这种被动式教学模式,互动性不强,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难以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3.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如前所述,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上机操作与实践必不可少。但是,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时安排少,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部分院校教学基础条件差,学生缺乏充足的上机和实验条件,这也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更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要点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我认为: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应以培养能基本了解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能熟练操作会计软件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学还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注重知识的连续性和发展性有机结合。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对于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技能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首要目标,具体内容应该包括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教学,重视计算机基础学习,从会计电算化应用出发,培养学生的会计软件操作技能、会计数据的处理、分析和维护等。

3.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资料为基础,以案例为依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如通过模拟若干套会计业务数据,建立一个手工模拟与电算化相结合的联合实验室,让学生一方面用手工方式进行核算(手工模拟能使学生加深对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解,也为学生学好会计电算化打好基础),另一方面采用电算化手段进行处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两者结合起来,相互比较,互相渗透,不仅能使学生熟悉两种会计处理的流程,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有一个亲身感受。

4.强化电算化实践教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同时在课时设置上,应合理安排好理论教学与上机的时间,使学生全面领会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和软件设计和操作的方法和过程,改变中等职业学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突出的弱点,加强实践性、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课上,教师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教学案例,使其内容包含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的多个方面。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才有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5.落实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教学。从业资格证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职业技能的一个体现,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必须同时担起初级会计电算化证的培训任务。一般来说,会计电算化从业资格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理论考试和实务操作,两部分成绩均合格才能获得会计电算化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结合考试内容和考试范围。

6.鼓励并帮助学生走进企业,真正做到“现学现用、学以致用”。学校与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习有效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学习会计电算化知识和操作,并由企业和学校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共同考核。

综上所述,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趋向,使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打好理论基本功,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此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级复合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1996.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

会计电算化是新兴的专业,我院开设该专业已有近十年的历史。经过全体专业教师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现已形成具有自己办学特色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模式。2003年7月,我院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院校试点专业,2005年9月通过检查验收,并被评为优秀试点专业,以后还将在全省推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

(一)确立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学院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中级”水平上,要求毕业生不仅能够用会计软件处理一般会计业务,还要能够胜任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管理员的角色,具体负责单位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工作,即培养财经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按照这种岗位职责和工作需求组织该专业教学,毕业生除了要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外,还应了解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开发等数据库管理知识,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

(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

在明确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该专业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及具体的教学计划。确定该专业“会计电算化类”主干课程应由《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会计电算化》、《实用会计软件操作》和《电算化审计》四门课组成。为了完善和界定上述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根据这些课程自身的知识体系及其相互联系和影响,进一步确定了四门课程详细的教学大纲,从而使这四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得到统一,教学组织与管理趋于科学和完善。

(三)制定了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案

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我们把该专业的教材进一步划分为理论教材和实践教程两大部分,理论教材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教程则要求体现技能训练,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点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材体系。其基本框架如下:

上述教材先编写成内部讲义,经过不断修改和完善,现已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和西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四)加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机房教学是会计电算化专业最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是学生训练和提高专业技能的主要阵地。1997年,学院就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学生投资建成了一个大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四个计算机房,并为模拟实验室配置了一批能够及时改版升级的正版会计软件。近几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会计软件的快速发展,结合高职教育的客观需要,学院在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对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日常教学用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进行了重大改造:升级硬件质量,增加计算机数量,设置网络环境,安装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等。同时,为了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学院将专业教室全部改建成多媒体教室。完善的会计电算化专业实验教学设施,使得日常教学内容直观生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印象深刻,明显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强化了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不论从高职教育的要求来看,还是从会计电算化本身的特点来看,该专业在基本理论继续采用传统课堂面授的同时,还要借助于计算机等设备进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学院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增强。

保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基本上按照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1∶1的比例执行。除此之外,每周还安排一次学生课外上机。

演示教学和指导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多媒体机房内利用多媒体演示设备进行演示操作和讲解,学生跟着教师操作,即演示教学;然后在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里,教师直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即指导教学。

配备相应课程的实训教材按照“循序渐进、分步实验、逐步到位、整体推进”的原则,为学生系统、全面地准备了数十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数据、操作步骤及其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能够事先预习,有目的地上机操作。

加强课外上机实验辅导除了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在课外上机辅导外,还配备两名专门的机房管理员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操作问题和故障。

重视毕业前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为了使学生将几年来分散学习的专业知识得到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和提高,为以后直接上岗奠定基础,学院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必须进行会计电算化综合模拟实习。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截至2005年底,我院已建立了20个校外会计电算化实习单位,师生不定期地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和调研,不仅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也完善了教学环节。

(六)配备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

学院为会计电算化专业配备了10名专职教师和两名机房管理人员,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队伍。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主要采取了以下四种措施。

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学院大力支持在职教师参加财政部举办的不同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师资培训班。同时,学院还鼓励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以便快速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实行指导教师制度学院坚持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经过精心的指导和培养,年轻教师成长很快,现在都已能独当一面,胜任教学工作。

坚持开展教研活动在校内,学院每周组织一次日常教研活动,大家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将教学成熟的课程在校园网上设为精品课程;同时,还积极开展校际教学交流、学术研讨和教材编写,对教学工作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及时改善办公条件学院给每位会计电算化教师配备了专用计算机,每年报销一定金额的外购图书,接通宽带网,使教师能够方便地学习和自修提高,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态。

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明确不同学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方法

根据现有的招生计划,我院既可招收中考毕业生,又可招收高考毕业生。这两种生源在知识结构及接受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从而形成了中考毕业生的五年制高职和高考毕业生的三年制高职。虽然二者的学制不同,但我们认为,会计电算化类课程的总体教学内容和要求应该相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对不同学制学生开设的时间和学时数量以及教学方法会有差别。为了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必须因材施教。

(二)区别进行不同专业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工作

我校是财经类高职学校,目前所开设的专业大部分与会计管理工作有关。因此,对非会计电算化专业也要进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为了突出不同专业的办学特点,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和管理要求等方面应与会计电算化专业区别对待。建议财政税务、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这三个专业只开设《实用会计软件操作》考查课程,了解会计电算化账表系统上机操作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方法;对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审计和电子商务这四个专业,开设《会计电算化》和《实用会计软件操作》两门考试课程,使学生既能正确领会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又能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达到初级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教学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会计电算化就是对会计知识和处理工具的延伸和拓宽。因而,会计电算化类课程教学必须建立在会计基本理论教学基础之上。从以往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电算化的一些问题和障碍,就是会计知识不扎实,例如对凭证类型与非法对应科目的设置、往来账与现金流量的管理、自动分录与报表公式的定义等方面出现的错误。为了搞好会计电算化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新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通过提问、提示或讲解使学生回忆有关的会计知识,温故知新。

(四)统一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水平的认证工作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技术认证的权威标准,从实质上就是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为了提高我省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办学质量,除了进行日常教学管理之外,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强化管理。

会计电算化的内容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审计 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工作在不断地深入,会计电算化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会计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组 织包括政府、企业都已经着手积极推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及完善。简单来讲,会计电算化是指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引入会计领域,利用 现代技术和手段,实现记账、算账与报账等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以及部分实现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信息化。

与传统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的实现不论是对于会计工作的储存方式、处理流程、还是内部控制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 处理的有效性、及时性及准确性,同时使会计从业人员从复杂繁琐的重复性劳动中脱离出来,及时准确地把握企业运营状况,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系统 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从广度上和深度上都扩大了会计的领域,也为加强全面核算和监督奠定了基础。

不难看出,虽然在职能、方法、目的与责任等几个方面会计与审计有着不同的特点,但两者具体对象都以会计资料为主,职能责任密切相关。会计电算 化在对会计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以会计过程为其职能对象的审计工作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来讲,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的经济审查和监督职能本 质上仍没有改变,但由于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主要体现改变了审计线索、扩大了审计的内容和范围、改变审计的技术方法、影响 了审计标准和准则、提高了对审计人员素质的要求等。同时计算机环境下的舞弊作弊行为更具有隐蔽性,无疑加大了审计查处的难度和风险,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

二、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对策分析

从内容上来看,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是指审计机构和人员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CAIS)环境下所产生的信息系统及其范围内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经 济行为为对象,审查和评价系统的合法性、效益性及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当前,我国大多数审计人员对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和运作难以做到完全了 解和掌握,大部分地区的审计工作仍是以手工审计为主。新形势下,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及普及使得审计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传统审计存在的信息反馈能力 弱等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因此,为推进审计工作的有序展开,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强化审计的主动性与独立性,审计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会计 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适当有效的调整。面对会计电算化时代的挑战,应从以下方面提高电算化审计的质量以更好地适应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现代审计的需求。

1.加大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工作的理论研究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的深入发展。与会计电算化相比,电算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方面来看,都远远落 后于会计电算化。特别是当前由于对电算化审计的优越性认识不够,计算机审计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发展的需求,缺乏先进理论指导,难以有效指导会计电算化环境 下审计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因此,在强化基本理论和审计目标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新形势审计理论的研究,不断总结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经验和做法,拓宽理论研究 的广度和深度,尤其要加快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对象、审计线索、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技术等的研究,以进一步指导和实现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 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