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

按照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体育的需要,切实降低体育教学成本,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和形成体育能力。第一,小学体育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满足学生体育学习需要和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基础上的。校本课程因此更尊重学生自愿的选择权,更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校本课程是对小学体育教材的必要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适当补充和合理搭配,校本课程更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可以更好地起到实现教学目标的作用。

2.促进体育教师的成长

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更是学校最宝贵的教育资源,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可以让教师快速成长。第一,开发校本课程为体育教师赋予了教学自,给体育教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展示能力的空间。第二,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与教研员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可以在教研员的带动指导下,不断丰富教育理论知识。第三,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知识、教学知识、开发原理进行充分研究,需要教师自主编写教材和教案,这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有重要帮助。

3.促进学校形成教育品牌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普遍具备了精品课程的意识,积极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可以为学校推出更多精品体育课程,从而形成学校教育品牌。第一,校本课程可以极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可以实现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能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第二,校本课程可以对教育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可以逐渐发展出学校的特色教学项目。第三,校本课程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成绩,最终为学校形成体育教学品牌服务。

二、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

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开展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小学体育课程应当围绕如何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特别是随着学生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与运动习惯有很大关系,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应当围绕学生转变不良生活习惯、让学生学会合理运动、注意运动中自我保护等内容。

2.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促进学生取得全面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身体得到充分的锻炼,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体育技能,养成终身热爱运动和关注体育的良好习惯。小学体育课程的主角是学生,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应当围绕学生进行,要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特殊才能为主,要切实提高教材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使地区性特色体育项目在体育课程中广泛普及。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积极开发出有效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

3.从学校现实条件出发

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要从学校的教学条件出发。特别是在当前小学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应当从学校的场地设备等实际情况出发。第一,校本课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学校的场地和办学条件。第二,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项目,发挥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有特色的田径、武术等地方性校本课程。第三,要结合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项目,积极地在学校普及体育运动。

三、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全面分析小学体育教学资源

学校的教学环境直接决定了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在开发小学体育校本课之前要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进行评估,特别是对学校场地、时间、设备和教学环境全面评价,能正确认识教学资源的优势与缺陷。例如,小学体育人教版五年级的《软式排球》《助跑投掷轻物》的教学就可以根据学校的场地资源进行课程的改编,先在室外较小的场地让学生熟悉球性,再让学生学会垫球等基本动作,最后安排学生到球馆进行发球和对打等练习。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而且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循环开发的模式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讲究循环开发,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根据国家体育教学的要求,将相关的教学项目统一到一堂课来完成,在这些课程实施一段时间后,对课程的合理性进行必要的总结和评价,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必要的改进,对合理的部分予以充分的保留。这样不仅能保证校本课程的稳定性,还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随时做出调整,使校本课程更具操作性。例如,人教版小学体育三年级的《走、跑与游戏》教学就可以先将走跑交替、障碍跑和跑动中手摆臂等课程合并在一起,再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的游戏,可以得到统一集中训练的较好效果。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79-01

创办于清乾隆年间,具有263年办学历史,坐落于香山脚下的北京香山小学,于2013年11月13日上午9点迎来了参加“北京市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研讨会”的专家、领导一行。

研讨会前,各界专家、领导观看了同学们表演的八旗龙旗阵表演。伴着司常水校长一阵激昂的击鼓声,古老的八旗阵表演开始了。向前望去,四位身着传统八旗服饰的旗人挥舞着龙旗跑向操场中央。与此同时,着四种不同颜色方阵的同学们分别从操场两侧有力地挥舞着龙旗,通过变向走和变向跑,将富含民族体育特色的八旗龙旗操展现在众人面前。孩子们精气神十足的表演赢得了各界专家、领导的热烈掌声。

八旗龙旗阵表演和大课间活动观摩完毕,“北京市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研讨会”随即开始。司常水校长在工作报告中谈到:具有263年办学历史的北京香山小学,其前身是八旗官学,具有浓厚的满族旗营文化色彩。学校为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希望在满族旗营文化的基础上,开发创编民族体育项目,发扬光大民族体育。为此,学校特邀著名民族体育专家、全国特级教师关槐秀等老一辈民族体育研究者指导以“满族旗营文化、民族体育项目”等科研课题为载体,创编了《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内容除了八旗龙旗操外,还有上百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游戏。该项目的研发,旨在激发学生锻炼兴趣,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传承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体卫司王龙处长在听取报告后,充分肯定了香山小学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民族体育校本课程》要立足于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终身坚持锻炼为前提,教学内容要力争做到趣味性强,操作简易,锻炼效果突出,学生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高。

北京市教委体美艺处处长王东江、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北京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主任袁立新、首都体育学院教授赵立、北京市少年宫体育部部长王彬等领导、专家也对《香山小学民族体育校本课程》的研发工作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意见。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3篇

一、三跳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方略

2010年我校把三跳内容正式作为学校体育校本教材以后,在体育课堂中我们认真务实地开展了三跳校本课程的教学,在大课间活动中安排了三跳活动的内容,让学生有时间来进行三跳的练习,坚持组织开展每年一届的全校性的三跳比赛,以赛代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三跳整体水平。

1.体育课堂教学扎实

我校班级每周有一节体育课为三跳校本课程课,这节体育课就是专门用于三跳校本课程内容教学的,上课的每一位学生都要带好一根跳绳和一个毽子。体育教师在这节三跳校本课程课上根据不同水平阶段的学生把三跳教学内容一一指导学生学习,对动作技术比较差的学生个别进行指导,力求让全体学生学会掌握各个三跳项目的技术动作。

2.大课间里充分练习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活动要求学生真正活动起来,全员参与。我校把三跳内容也安排在学校大课间里面,每个学生必备一根跳绳、一个毽子,随身携带,保证了学生练习三跳的时间,使三跳成为我们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更成为我们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三跳比赛如火如荼

我校仍然坚持之前的每年一届的全校性的三跳比赛,我校的三跳比赛全体学生人人参加、规模宏大,通过学校的三跳比赛使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三跳水平,更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各个项目的成绩水平。我校每年一届全校性的三跳比赛之后会把各个项目成绩第一时间汇总后公布校园网,反馈给每一位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会在平行年级之间相互对比,久而久之在我们学校班主任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

二、实施效果、反思与展望

通过三跳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学生对三跳项目的技术动作掌握的更好了,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更高了,各个项目在区市三跳比赛上的成绩更辉煌了。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4篇

青岛市中学体育校本课程1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随机选取青岛市市区的20所中学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走访调查、电话访谈等方法对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及其学生进行调查,搜集相关资料。

2结果分析

2.1校本课程概念的界定

大约在20年前,“校本课程”一词在英、美等国出现,是一个典型的外来语,英文表述为“School-based Curriculum”。如果只是从英文字面理解的话,“校本课程”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大众普遍认为,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第二类是指学校设计开发的新的课程,即学校方面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估后,并充分考虑当地特色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2.2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1教师的课程观念亟需更新

国家统一的单一课程和应试教育是现今我国主要的课程体制。长久以来,受这两方面的影响,学校及教师的课程观念从未有过根本性的改变,学校、教师以及学生都仍习惯于完全按照统编的教科书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一直墨守陈规。不仅如此,教师对课程意识淡薄,校本课程的涵义更是一知半解,据走访调查,目前青岛市许多中小学校教师中仅不到50%的人知道校本课程的含义,在他们看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只是针对于有专长的教师(音体美)而设置的一类课程,更有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校本课程其实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如自然科学课程、根据学生爱好开设的体育课选修(乒乓球、足球等)、外籍教师开设的口语课等等都是校本课程的范畴。经过调查还发现,许多学校往往开设了某些选修课或是课外活动项目,由于老师对校本课程的观念不甚了解,就出现了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的现象。

2.2.2教师的知识技能亟需加强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完备的知识技能,何谈开发校本课程。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课程建设的基础知识和经验、课程改革意识以及课程开发意识是对教师必须的要求。但由于之前的教育学缺少课程论的内容,而且长久以来,我们一直坚持的是国家课程,依照统一的教科书,许多教师根本就没有学习过校本课程,更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然而,面临突如其来的课程开发任务,许多教师手足无措,再加上我国的校本课程才刚刚起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等问题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成型的案例和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从而导致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难免存在偏差。

2.2.3忽视学生需求,盲目进行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中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课程的中心,同时学校必须最大程度地尊重每个个体的需求和选择,这种构建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的构建,而不是自上而下指令性的计划。然而,部分学校却往往为“开发”而“开发”,缺乏调查研究个体需求和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的思想意识,导致了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按学生兴趣而开设,而是按教师“特长”来开设,教材编写上也往往是“师自为本”,谁有特长谁来开,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不得不被迫选修某一课程。有的学校甚至还强行“摊派”,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一门或是多门任选课或活动课的教学任务,这严重违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本意,也严重影响了青岛市校本课程的质量。

3结论与建议

3.1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

一个地方的校本课程开发,往往与地方或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因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在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需求分析。首先,对学生的需求分析应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这有利于“因材开发”,避免“盲目开发”。其次,校本课程的开发并不是“闭门造车”“自给自足”,而应当考虑学校、地区和社会的需求,考察学校、地区及社会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对人才和信息的需求状况及特点,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学校、地区和社会发展的校本课程。

3.2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

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广大教师包括学校行政人员,要深刻理解国家课程改革意图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与此同时,校方或是地区相关单位应当通过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对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集中或个别辅导、引导阅读课程理论书籍和积极参与校本课程沙龙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课程理论修养,为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高自身课程开发能力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所属地区师范院校教育系及教育机构课程专家的力量,让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远见卓识帮助教师实现对自身教育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解决教师知识技能欠缺的问题,保证校本课程的质量。

小学体育特色校本课程范文第5篇

光明路小学建立于1942年,是一所有着71年悠久历史的学校。历经几十载的风雨历程,从数次课程改革到今天光明路小学自主研发的《武魂》校本课程,使他们深刻认识到:主动发展 特色发展,才是提升学校内涵和社会声誉的有效手段。历经七年的探索研究,武术特色教育的丰硕成果使名不见经传的光明路小学声名远播。

一、理念指引――最初梦想

光明路小学83%的学生为来城务工子女,多有营养不良,身体素质差、心理防线脆弱等现象。“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这成为了他们最初的梦想。光明路小学体育教师魏换强是学武术专业的,出身武术世家。他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就选择了武术这一传统运动项目。

开始,通过练习武术中太极拳,强健身骨,增强体质。后来也参加了一些大型表演。在练、演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在改变。习武不仅使每个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还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张扬,自信、自强、活泼、开朗的个性在每个人身上显示出来。看到成效就看到希望,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教育特色的创建与实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指引,经过论证,确定为以特色化《武魂》校本课程的建构作为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明确了“以武塑德 博爱做人 以武启智 博学成才”的办学理念。

二、校本课程――践行梦想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给了学校自我发展的空间。特别是2008年的教学评估别强调校本课程的开发,也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让他们认识到,武术特色要想让它延续,让它不因为领导或老师的更换而搁浅就必须形成常态化,让武术走进课堂。经过反复酝酿,确立了《武魂》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实施。校本课程不是武术而是武魂,诣在练武的同时,感受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在练武中修武德,学做人。诣在向学生宣扬民族正义感和“重义守信、助强扶弱、恭廉修行”的民族气节。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先行试点、逐步推进的原则来开展《武魂》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在2007年光明路小学首先确立了太极拳为试点项目,率先在4至6年级推广24式太极拳。在练习太极拳的这一年里,学生们习练武术的兴趣空前高涨,他们不自卑了,自信了、勇敢了,孩子们的天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后,他们确立了每个年级所需习练的功法。更进一步的推广试点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开始着手《武魂》校本课程编写。

“习武者尚武不尚力、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武”。《武魂》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通武知、观武影、唱武歌、知武事、读武文、品武韵、修武德、练武姿”等形式,让学生全面感受武术的无穷魅力,体会《武魂》的丰富内涵。

三、小社团,大舞台――梦想绽放

光明路小学为了更好的发展武术特色,提高学生们的武术修养,成立了校武术队和武术社团,形成了武术队尖子生、武术社团和全员三个层次的武术培训体系。并积极与校外力量强强联合,聘请了省、市优秀教练员到校指导,尖子队员的训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武术社团也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组建不同年龄层次的武术梯队,训练时做到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使队员理解和掌握动作要领,并通过力量、耐力、速度、协调、柔韧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武术小社团还不定期组织社员开展武术交流活动。让社员深入社区、公园、晨练点,了解社会,并和民间的传统武术大师请教、学习,和晨练的习武者交流习武的心得。为附近的居民表演武术节目和教授一些强身健体的方法。组织小社员们参加各级别、多形式的艺术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这些活动留给大家深刻印象的同时,给光明路小学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附近的居民不再用老眼光看光明路小学了,对学校的态度变了,有的住的很远也要到光明路小学来就读。光明路小学的孩子们变了,变得大方了,敢说话了,每个学生都洋溢着阳光、飒爽的神采。

四、丰硕的成果,灿烂的未来――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