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逻辑思维及训练

逻辑思维及训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逻辑思维及训练

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 非逻辑思维 训练 培养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随之人们的教育观念也正急速转变,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任务,不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着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解决的构思上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最富有创造性的乃是非逻辑思维。科学中突破性的发现,主要是借助于非逻辑思维,就连演绎推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知觉的力量。因而在数学的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认为数学问题的思考,多数与逻辑思维范畴,在数学教学中只注意逻辑思维的培养,那就会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受到阻碍,抑制了善于探索的心灵。哲学家培根说:“人类主要凭借机遇与其他,而不是逻辑,创造了艺术与科学。”虽然话有些偏激,但是却隐含着合理的内核。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创造性的科学能力,而创造性能力的体现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应用,养成的方法与技巧。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是整个人类知识结构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知识并不能直接转化为能力,这种转化必须以思维为中介才能实现。因而数学知识(方法)是数学思维活动具体化的结果,所以说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将思维应用于教学中必然提高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方法。

一、改变纯演绎式的教学

目前我们的教学在这方面的挖掘不尽人意。以传授知识为主,照本宣科,过分强调逻辑思维,特别是纯演绎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过分强调逻辑思维,从而也就导致了数学教育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总结性思维”的严重弊病。而这些对开发学生们潜在的创造性能力很不利,我们应当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单纯地理解为逻辑思维的旧观念。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冲破传统数学教学中把数学思维单纯的理解成逻辑思维的旧观念,把直觉、想象、顿悟等非逻辑思维也作为数学思维的组成部分,数学和其他知识一样,必须先发现定理,然后再去证明它。在数学教学中,在某种程度上反映数学的创造过程,就必须不仅要教学生“证明”,而且要教学生“猜测”。只有这样,数学教育才能不仅赋予学生以“再现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赋予了“创造性思维”。

二、重视数学方法的教学

数学教学不只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还应包括数学方法的教学。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只是不等于能力,只是多未必能力强。一个现代青年从中学到大学学到的数学知识有入大海中得一碗水,而这些只是在他不如工作岗位后不一定都有用处,甚至还会遗忘,然而不管他从事何种工作,唯有深深铭刻在他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推理方法、研究方法和求知能力将伴随终身,促使他去不断的探索新知识,又向新的知识彼岸。数学教育应培养“学习型”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方法的教学,因为它有助于学生观察力、灵活性、适应性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强学生对数学内涵盼领悟与延伸能力及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发展;适应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培养广泛的兴趣和高度的求知欲

非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形式是想象,而想象要有丰富的表象,以供加工和改造。对于灵感,若没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必要的信息量积累,就不会有智力的跃进,因此也就不会有灵感的产生。可见要培养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对研究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及高度的求知欲。比如,在数学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引入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话题,可以使学生明白数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生动有趣的学科,从而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学习无理数、微积分、集合时,分别介绍数学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引发的原因,以及通过数学家们的努力后这三次数学危机的成功解除,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有在数学史中的人物资料、历史分析资料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刘徽的“割圆术”到极限的概念,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中国现代的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陈景润,数学今天的繁荣昌盛是千百年来无数先驱前赴后继、辛勤耕耘的结果。数学先驱们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我们感动。例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即使在时期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终于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命题。然而在很多人眼里,数学被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很快就会放弃,没有数学家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学生了解这些,可以让他们从这些数学家身上学到一种精神,鞭策自己学习。同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讲述一些数学家的生动故事,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传统的数学课难以实现的。数学史上,这样的数学先贤不胜枚举,他们崇高的理想、顽强的意志、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道德情操,是后人应该继承的宝贵遗产。在数学的发展史上有许多像这样对数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事,抓住学生的好奇以及对一些数学家的崇拜心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四、有张有弛、留心搜求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既要善于刻苦学习,又要善于休息。欣慰在宽松的环境下,想象活动的范围宽广,容易摆脱习惯了的无效果思路,这是最易产生想象和灵感,有助于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培养。例如在讲导数的概念时,我用一把带有水的伞,把它撑开并旋转,发现水珠沿伞的边沿(即圆的切线方向)飞出去,通过这一现象,让学生很直观的把速度方向和曲线的切线方向联系起来,从而更好的理解导数的概念。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这会大大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为数学教学中的创造性不仅表现为客观的,也表现为主观的,学生若能通过探索,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结论,尽管他们的创造产物并无新的客观价值,但究其主观方面来讲,却体现了某种创造精神。

因此,我们的教学应尽量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掌握数学,独立地对不太复杂的数学问题作系统阐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发现定理的证明,独立地推导公式,以及发现非标准问题的新颖解法等,所有这一切都是教学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逻辑思维 具体策略 低年级 词组 句子 段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30

当前,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存在严重的逻辑问题。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等有关外,更重要的还与教师教学中逻辑思维训练缺乏有关。因此,教师应借助教材范文,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以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一、充分运用词组顺序逻辑,进行有效训练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础。在写作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串词语。对词语之间的顺序,就要根据生活常识、事情发展规律等关系进行排列。这样表达既有条理性,也符合生活的常理。而这种技能需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具体的环境,进行有机渗透。比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这一课,可以这样展开:

(投影显示:小白兔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白菜很快就长大了。)

师:孩子们,小白兔种白菜,具体有哪些农活需要做?

生(集体):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师:不错,谁来做一下这几个动作?(学生表演)

师:想一想,这几个词语能不能颠倒呢?

生(集体):不能!

师:为什么?

……

日常教学中,对连续排列在一起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其顺序进行辨析,让学生明白:词语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稍不留意就会出现表达顺序的错误。

二、充分挖掘句子关系逻辑,进行有效训练

段落是由句子组成分的,要理解段落大意,就要弄明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低年级的阅读教学,首先是让学生明白每一句话的意思,明白一个段落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句是哪一句;然后,让学生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明白为什么要先写这一句,清楚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教学《葡萄沟》这一课:

(多媒体出示: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让你吃个够。)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话共有几句话?(四句)

……

师:如果每一句话都用一个词语来代替,分别是――

生:梯田、枝叶、葡萄、老乡。

师:这几个词语,这几句话能否颠倒吗?我们好好想一想。

表面上看,句与句之间关系并不严密,但是细一分析,就发现它们之间关系很严密。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而且还能强化他们逻辑思维训练,有效提升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三、充分整合段落之间逻辑,进行有效训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会运用语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明白段落之间的关系,并对此进行语言迁移,学会谋篇布局,从而实现逻辑思维的有效训练。比如,教学《狐狸与乌鸦》这一课,这样展开教学:

师:我们来学习课文,看一看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

生:三句。

师:具体说说?

……

师:这三句,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句比一句长,一次比一次好听。

师:是的,那这三句能否颠倒呢?

生:不能,狐狸的话应该越来越好听,越来越精彩,这样才能把肉给骗到嘴。

案例中,狐狸的三次说话,很明显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种立体的递进关系。这样的关系使故事越来越精彩,内容也越来越吸引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便于学生理解文本主题的同时,对学生逻辑思维也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提升其表达能力。

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逻辑狗”思维;思维训练;幼儿园教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121-02

“逻辑狗”并不是真的狗或者互联网平台,而是一套启发儿童无限智慧并且能够把幼儿学习集中于一体的教学学具,因为原名为LOGICO,是德国人设计的提升幼儿思维能力的智能教学学具。德国人通过一代又一代幼儿教育经验的积累,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太一样,因此针对儿童的教育就应该视年龄段的不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开拓儿童思维。而“逻辑狗”就是根据这一点,内容全面又有逻辑,全面推广进入幼儿园后,发现使用“逻辑狗”教学工具的幼儿的智力思维发展会比一般的幼儿班级要快并且好,“逻辑狗”的确是可以开发儿童智慧潜能的智能学具。

一、幼儿园教学中应用“逻辑狗”思维训练的具体方式

“逻辑狗”思维是思维升级训练专用的智能学习工具,起初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幼儿潜藏的学习能力。它是一种将教育寄于乐趣当中的学习模式,根据幼儿的身心成长特征和需要,供应存在差异性的智能化训练主题,从而使得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也有整体的增强。因此,幼儿教师应将“逻辑狗”思维训练合理且有效地运用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这样对幼儿的思维发展有较大的帮助,具体表现如下:

1. 充分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

幼儿教师在实施“逻辑狗”思维教学的初级阶段时,一些专家从分类、排序、颜色等方面对幼儿展开问卷调查,结果却不存在明显的差别。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之后,再实行具体的数据调研,仍然在分类、颜色、排序等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实行科学性的比对探析,调查的数据却产生了显著的差异,通过“逻辑狗”思维训练的幼儿显著高于未经过思维训练的幼儿。并且幼儿通过“逻辑狗”思维训练之后,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都有独特的看法,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也有着明显增强。

2.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全面性能力得到提升

幼儿的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在“逻辑狗”教学方式中,一对一和集体教学相结合,甚至发展了户外教学,使得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全面发挥。幼儿教师充分利用“逻辑狗”思维,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提升观察的目的性、有序性、全面性,针对教学领域中判断、排序、推理等学习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培养。当幼儿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因为幼儿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幼儿在“逻辑狗”思维教学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形成了,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幼儿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3. 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搭配。搭配是幼儿学习环节中较为重要的模式,也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比如,幼儿教师在教学初始阶段为学生展示4个,并且其中有两种相同的玩具,给他们安排任务,让他们将其中相同的两个搭配起来。例如,指导人员先把两对玩具中的其中一个拿出给学生观察一会后把玩具收起,再把另一个与之前不同的玩具给学生观察,后将其收起,询问学生之前观察的两种玩具是否完成配对,如若学生说不配对的话,再把另两只不同的玩具拿出,让学生进行观察,与之前两次给予给学生观察的玩具完成配对。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考辨别能力,培养幼儿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达到强化幼儿配对能力的最终目的。

(2)归类方面。依据事物相同方面的特点,再实行合理的归类与区分,这是培养学生数学理念的重要方式。幼儿已经具备归类的能力,并且归类也与幼儿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幼儿的归类活动可以依照事物的色调与大小及形状等特点,将其逐个进行归类。

4. “逻辑狗”教学形式提升了幼儿学习的专注性,以及课堂学习的参与程度

幼儿教师将“逻辑狗”思维锻炼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得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取得显著的提升。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幼儿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扰乱,听到相关的指令之后,均认真解答,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并且幼儿的观察力得到显著的提升,题目解答的速度也持续加快,而且解答的正确率也很高。因此,家长对于幼儿优秀的表现很为满意,从而使其更加支持“逻辑狗”教学形式,并且积极参加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

二、幼儿观察的次序性、系统性、目的性均有着较大的提升

由于“逻辑狗”教学活动运用了整体与各种方面的教学形式,乃至发展到了户外,但是在实际内容中对相关领域的判定与次序编排及推理等能力锻炼的内容较为缺乏,运用逻辑狗思维训练实现了较好的填补,使得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均能够重视观察的次序性和系统性,不仅使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还增强了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幼儿生思维水平的提升。而优质的思维品质是相互连通的,由于精细观察习惯的逐渐形成,幼儿的意志力和探究能力及灵活的思维能力均会得到较好的提升,从而让幼儿受益匪浅。此外,“逻辑狗”教学活动的次序性与系统性及目的性均在持续地落实,运用这各种颜色进行重复转换游戏卡的内容,或是转变成实际形象经常看到的实物;或是转变成具有魔幻性的游戏;或是D变成卡片拼图等,进而在每个角度来激起幼儿的思维,提升其整体的学习能力。

三、“逻辑狗”教学模式提升了幼儿的主动性、意志力、注意力

经过组织展开“逻辑狗”思维训练的竞赛活动,能够看出幼儿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与培训之后,参与竞赛的主动性明显得以提升,自信心也得以提高。在竞赛的过程中,幼儿生的注意力充分的集中,完全不受到外界环境的扰乱,听到相关的指令之后,均认真地解答题目,全神贯注地投入在其中;幼儿生的观察力得到显著的提升,解题的速度增快,正确率也较高。例如,在活动中,幼儿与其亲属进行跑步竞赛,亲属的反应能力及推理思维显著低于幼儿;而且幼儿已经知道准确答案,但家长却还未发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经过组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不但对自己孩子的行为十分满意,也更为深入地了解到了此套教材的优势,进而更支持“逻辑狗”思维训练应用在教育教学中。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开展“逻辑狗”思维训练,给幼儿带来了很多的有利之处,把教学内容科学有效地利用到教学游戏中,能够使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逐步培育幼儿的思维意识。利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起其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岩.浅谈如何在“魔力猴”思维游戏课程中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22):156-159.

[2] 李红.分析“期待效应”策略在幼儿礼仪教育中的运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12):269-270.

[3] 王莉娜.让阅读“活”起来DD将阅读活动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5):147-149.

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艺术类 大学生 思维训练

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而且形象思维要与逻辑思维协同发展。思维素质与心理素质一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靠后天的学习培养养成。但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思维的训练教育,学生的思维素质与能力只是在课本知识学习中不自觉习得的,缺乏有意识的引导培养。目前,一些艺术类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不够强,重技巧,轻思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创造力的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他们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既有与其他学科相同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是人两种最主要的思维方式。这两种思维方式在人头脑中是并存的,互相交错、协同发展的。艺术类大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但长期以来以升学为主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给他们足够的培养训练。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艺术类大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形象思维没有充分发展。形象思维是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观察,从表象、联想、想象到形象表达的思维方式,但在长期的中小学升学教育中,这方面的思维能力几乎得不到培养,导致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并不比其他专业学生占多少优势,艺术类大学生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技法的训练,而忽视从根本上加强观察、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这就不利于他们今后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2.逻辑思维缺乏严密性。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如一对双胞胎,在人们头脑中是同时起作用的。完全单一的逻辑思维或单一的形象思维,都是不存在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也离不开逻辑思维。逻辑思维重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在形象思维运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在对形象进行判断。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主要是通过中学阶段各科知识的学习形成的。艺术类大学生的文化基础课,尤其是数理化等理工科的课程薄弱,导致逻辑思维普遍较差,缺乏思维的严密性,学习接受理论知识能力不强,这种现象也较普遍。

3.两种思维的混错。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协同性如何,是衡量人们的思维素质好坏的尺度。良好的思维品质,总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相互配合、协同运行,形象在逻辑思维中起到辅助与例证的作用;形象思维中,又有逻辑思维对形象进行判断。不良的思维素质,会出现两种思维的混差,协同性差。比如,艺术创作过程主要运用形象思维时,逻辑思维按部就班的定势会影响思维的发散,或在学习理论知识主要运用逻辑思维时,形象思维的跳跃性会干扰理论的接受。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中,中学阶段的教科书模式的逻辑思维方式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的发挥,但他们在大学阶段开始发展形象思维、改变思维方式时,又不能及时地协调两种思维方式。

这些问题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升学的应试教育问题。首先,学生在题海式的考试中做了许多题,而不知道总结学习与思考的过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学习与思维,极易形成思维定势,影响大学阶段思维的发展。其次,与应试教育相关的艺术课程在高中阶段因为没有纳入高考科目之内,在一些学校成为可有可无的“副课”,根本不教不学,导致了中学阶段美术音乐等艺术课的缺席。美术与音乐作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重要的课程,有着其他课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只有通过考前辅导培训或强化班、特长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应试的技法参加考试,并没有在形象思维上受到多少教育。再次,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课普遍相对薄弱。我们曾在南京艺术学院做过新生调查,因兴趣爱好报考本专业的只有15%,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达不到本二线,占72%,其他原因13%。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平均总分,不到本二分数线的70%。文化基础课的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思维的欠缺,反过来也影响形象思维的发展。思维科学研究表明,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任何一方面过于欠缺,都会影响到另一方的发展完善的。

因此,在大学阶段开展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与教育,是一项带有“补课”性的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通过有目的的思维训练与教育,尤其是通过相关的文化基础课,进行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教育,对于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创造性力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艺术类大学生专业要求与思维训练目标

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是我们考虑进行思维教育的出发点。只有根据其专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思维训练,才可能有的放矢,起到应有的效果。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要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丰富的想象力。艺术是由诉诸形象的语言,如线条、色彩、声符构成的,不管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艺术,都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助于形象进行思维的能力。

2.丰富的感情。艺术作品是借助于形象抒发人们感情的,感情既是从素材到作品的动力,也是与读者观众共鸣的首要因素。不管是直接的抒情,还是自然的感情流露,艺术创作中都不能没有感情,感情的丰富细腻是虽然决定于气质,但也与思维密不可分。心理学研究中,丰富的感情总是伴随着形象思维——特别是联想与想象而产生的,多愁善感的人往往是善于联想的人,也是形象思维特别活跃的人。相反,逻辑思维占优势的人,往往是感情比较隐含或冷静的。

3.较强的表达能力。艺术的表达也是以形象为媒介,对客观事物从观察、联想、想象到表达出来,形象思维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逻辑思维对于表象的判断、推理、论证也在深处起着作用,可以说是共同促成了艺术表达的完成。

转贴于 4.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在美的环境与境界中长期熏陶养成的,是以直觉的感性的形象为主。

从创新的角度来讲,创新要取决于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人才必须先具备创造性思维。艺术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两种思维协调发展的思维。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正是为培养他们这种协同发展的能力。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目标,主要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打破思维的单一与定势,形成开阔发散的思维向度。单一与定势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不良的思维现象,思维不活跃,陈陈相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创造力的发挥。艺术创造中的灵感,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顿悟思维,灵感是在思维中最活跃、不同思维方式碰撞时才有可能产生的。通过多种向度的思维训练,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潜能。第二,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接受能力,改变目前文化课普遍基础差、缺乏文化素养的现状,学会创造性学习,自我教育与学习,提高文化内涵,并最终促进他们艺术专业的提高。第三,学会审美,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事物,学会艺术的形象思维,提高形象思维的自觉性。在审美过程中,虽然用的是形象思维,但对于形象思维中的意象,对其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对于艺术作品的思想与主题的认识,都要经过逻辑思维的判断确认。艺术的最高境界,就超越了艺术本身,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了。第四,学会对思维过程的控制调节。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就是心理学上讲的元认知或元思维。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控制、调节,来改善自己的思维。学会思维的控制与调节,是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思维的关键。

三、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方法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特色,对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所达到的目标、途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通过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性研究,以期达到提高艺术类大学生思维水平,使他们既能适应学习,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学会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艺术创造中形象思维的能力,挖掘潜能,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艺术创造能力。

1.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本知识训练。思维训练是综合性的,本应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思考方法,但由于应试教育对思维素质教育的忽视,需要在大学阶段进行适当地引导教育和训练。“普通(形式)逻辑”课是一门关于逻辑思维的科学,对于思维知识起到普及的作用。笔者认为,艺术院校应当开设相关的思维科学课程,普及思维知识。对思维科学的了解,是思维训练的前提与基础,通过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基础知识的讲解,起到普及作用。特别是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实际,通过艺术创作与欣赏实例,讲解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在其中的作用,同时,通过古今中外艺术家成功的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伸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2.发挥高校人文学科课程的作用,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的思维。大学课程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尤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院校开设了诸如哲学、文学、美学、艺术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等课,应发挥相关人文课程对艺术类大学生思维训练的作用,增强教师思维训练的意识,适当增加实践的环节。比如,通过哲学以及中外哲学课,训练他们学会思考,学会理论分析,用分析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哲学课中对事物认识与分析的能力,美学课中强调审美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中的联想与想象力的培养等。通过古今中外艺术教育案例,训练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引申思维的习惯与养成。

3.艺术相近学科的相通训练。不同艺术门类专业在形象思维上的共性,决定了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是相通的。艺术专业相近学科,可以互相启发借鉴,丰富自己的艺术底蕴。通过相近学科的互通训练,比如,诗歌与书画、音乐的相通训练,分别从音乐上、绘画上或舞蹈上来表达,训练表达的构思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艺术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并以古今中外成功的个案,引导学生从相关艺术学科打通训练。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打通”训练,建立在感觉移借(通感)的基础上,把文学的语言文字想象,与艺术的视觉、听觉的想象沟通,如诗歌与绘画的互通、绘画与音乐的互通,把相邻的人文学科合在一起,构成综合的形象思维训练。

4.创设情景的思维训练。开设相关的思维训练课程,创设一定情景,并在相关情景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际的思维操练。比如,即兴式的艺术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进行艺术的构思。过一段时间,可以再创设另一种情境,如艺术的组织管理。教师进行评点与引导,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创新型的思维。现在艺术院校中重视艺术的技巧手段练习,而忽视观念与思维的创新,学生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埋头绘画或练嗓,而不去考虑如何在练习的基础上创新。如何突破艺术上的因循,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创新的艺术的主题与表达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法可能很好,但只能是很好的匠人,却不是艺术家。

思维训练是一项很复杂的教育工作,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奏效,艺术活动中思维的复杂性,是思维科学中至今仍有争议的问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建立在遵循思维科学的基础上,遵循思维科学的原则,循序渐进,让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训练与自我习得相结合,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金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思维关系新探[J].高等理科教育,1997(3).

[2]林金辉.加强大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2(1).

[3]唐月娥.论逻辑思维对创造性思维的作用[J].湖湘论坛,1999(5).

[4]赵雪梅,么元煜.浅论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3(1).

[5]张洁玉.艺术设计中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J].艺术百家,2006(2).

[6]宋黎明,乔启霞.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思维素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7]李宪忠.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8]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4).

逻辑思维及训练范文第5篇

数学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很多种能力,包括运算能力、判断能力、定量思维、提炼数学模型能力、对数学解的分析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些都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按照逻辑思维规律,运用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推理论证的能力。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是由数学的极度抽象性决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学习数学知识本身得到,而且这是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示,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

第一,提供感观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从具体的感观材料向抽象的理性思考,是中学生逻辑思维的显著特征、随着学生对具体材料感知数量的增多、程度的增强,逻辑思维也逐渐加强。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观材料,并组织好他们对感观材料从感知到抽象的活动过程,从而帮助他们建立新的概念。

第二,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学生学习数学时、了解概念,认识原理,掌握方法,不仅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发展过程,而且要从一般回到个别,即把一般的规律运用于解决个别的问题,这就是伴随思维过程而发生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因此,一要加强基本练习;二要加强变式练习及该知识点在中考中出现的题型的练习;三要重视练习中的比较和拓展联系;四要加强实践操作练习。

第三,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教学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或特点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形成一定的结构,结成一个整体,从而促进思维的系统化。例如讲二元一次方程时,可将方程的所有知识系统梳理分类,在学生头脑中有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过程。

正确思维方向的训练

第一,逻辑思维具有多向性,指导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正向思维是直接利用已有的条件,通过概括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方法。逆向性思维是从问题出发,寻求与问题相关联的条件,将只从一个方面起作用的单向联想,变为从两个方面起作用的双向联想的思维方法。横向思维是以所给的知识为中心,从局部或侧面进行探索,把问题变换成另一种情况,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它的思维方式与集中思维相反,是从不同的角度、方向和侧面进行思考,因而产生多种的、新颖的设想和答案。教学中应注重训练学生多方思维的好习惯,这样学生才能面对各种题型游刃有余,应该“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只会某一道题。

第二,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要使学生认识思维的方向性,更要指导学生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科学方法。为使学生善于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向,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思维感观材料。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既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观材料,又要求教师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由感知向抽象的转化。(2)依据基础知识进行思维活动。中学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公式、定义、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学生依据上述知识思考问题,便可以寻求到正确的思维方向。(3)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4)反复训练,培养思维的多向性。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是靠一两次的练习、训练所能奏效的,需要反复训练,多次实践才能完成。由于学生思维方向常是单一的,存在某种思维定势,所以不仅需要反复训练,而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中学数学内容是通过逻辑论证来叙述的,数学中的运算、证明、作图都蕴含着逻辑推理的过程。因此,在传授数学知识过程中须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作出示范,潜移默化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宽广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