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层教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教学; 阶段 ;数学思维;层次分析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概念的教学,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思想的基础,搞清概念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在新一轮课改理念的引领下,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数学概念教学的有关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1. 新旧理念下数学概念教学模式的层次分析
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大多采用“属+种差”的概念同化方式进行。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给出定义、名称和符号;
(2)对概念的进行特殊分类,揭示概念的外延;
(3)巩固概念,利用概念解决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识别活动;
(4)概念的应用与联系,用概念解决问题,并建立所学概念与其他概念间的联系。
这种教学过程简明,使学生可以比较直接地学习概念,节省时间,被称为是“学生获得概念的最基本方式”。但是,仅从形式上做逻辑分析让学生理解概念是远远不够的。数学概念具有过程――对象的双重性,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又是具有现实背景和丰富寓意的数学过程。因此,必须返璞归真,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一个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的可怜的寿命。”就数学概念教学而言,素质教育提倡的是为理解而教。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
①活动阶段。
②探究阶段。
③对象阶段。
④图式阶段。
以上四个阶段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过程中真实的思维活动。其中的“活动”阶段是学生理解概念的一个必要条件,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探究”阶段是学生对“活动”进行思考,经历思维的内化、概括过程,学生在头脑对活动进行描述和反思,抽象出概念所特有的性质:“对象”阶段是通过前面的抽象认识到了概念本质,对其进行“压缩”并赋予形式化的定义及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思维中的具体的对象,在以后的学习中以此为对象进行新的活动:“图式”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完善,起初的图式包含反映概念的特例、抽象过程、定义及符号,经过学习,建立起与其它概念、规则、图形等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综合的心理图式。
2. 新课改理念下的概念与法则的教学案例
2.1 代数式概念。
代数式(字母表示数)概念一直是学生学习代数过程中的难点,有很多学生 学过后只能记住代数式的形式特征,不能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代数式的本质在于将求知数和数字可以像数一样进行运算。认识这一点,需要有以下四个层次。
(1)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具体的代数式。
问题一:让学生用火柴棒按下面的方式搭正方形,并请填写好下表:
问题二:有一些矩形,长是宽的3倍,请填写下表: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同类意义”的数表示的各种关系。
(2) 探究阶段,体验代数式中过程。
针对活动阶段的情况,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
①问题一中3n+1,与具体的数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把各具体字母表示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意义?(需经反复体验、反思、抽象代数式特征:一种运算关系;字母表示一类数等)。
这一阶段还包括列代数式和对代数式求值,可设计下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特征:
①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___册。
②温度由t℃下降2℃后是_________℃。
③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x,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___.
④如果买x平方米的地毯(每平方米a元),又付y立方米自来水费(每立方米b元),共花去_______________元钱?
(3)对象阶段,对代数式的形式化表述。
这一阶段包括建立代数式形式定义、对代数式的化简、合并同类项、因式分解及解方程等运算。学生在进行运算中就意识到运算的对象是形式化的代数式而不是数,代数式本身体现了一种运算结构关系,而不只是运算过程。这一阶段,学生必须理解字母的意义,识别代数式。
(4)图式阶段,建立综合的心理图式。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教学,学生在头脑中应该建立起如下的代数式的心理表征:具体的实例、运算过程、字母表示一类数的数学思想、代数式的定义,并能加以运用。
2.2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运算操作:计算一个足球队在一场足球比赛时的胜负可能结果的各种不同情形:
(+3)+(+2)――+5 (-2)+(-1)――-3
(+3)+(-2)――+1 (-3)+(+2)――-1
(+3)+ 0――+3 …………
(其中每个和式中的两个有理数是上、下半场中的得分数)。
(2)探究规律:把以上算式作为整体综合进行特征分析: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数与零相加等的过程和结果对照总结规律,理解运算意义。
(3)形成对象:把各种规律综合在一起成为一完整的有理数加法法则,并产生有理数和的模式:
有理数+有理数=①符号②数值
这一阶段还包括按照有理数和的模式及具体的运算律进行任意的有理数和的运算和代数式求值的运算等。
(4)形成图式:有理数加法法则以一种综合的心理图式建立在学生的头脑中,其中有具体的足球比赛的实例、有抽象的操作过程、有完整的运算律和形成的模式。而且通过以后的学习获得和其他概念、规则的区别与联系。
3. 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对比分析
与新课改理念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缺少“活动”阶段,对概念的形成过程没有充分体验,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靠教师代替快体验、快抽象。反映出的情况有:
(1)过快的抽象过程使得只能有一少部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难以引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理解不了数学概念,只能靠死记硬背。例如学生学习有理数运算很长时间,还经常出现符号运算错误,这就是学生对有理数运算没有理解而造成的。
(2)由教师代替学生快体验、快抽象出数学概念,即使是能跟随教师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学生其学习活动也是不连贯的,建构的概念缺乏完整性。例如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概念,经常出现a+a+a×2=3a×2,25x-4=21x,5yz-5z=y等错误,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进行必要的“活动”,使“探究”的体验不完整需用造成的。又如在求解方程中出现(x+2)2=1=x2+4x+4=1=……等错误,说明学生还停留于运算过程层面,对方程对象的结构特征不理解。
(3)学生建构概念的图式层面是学习的最高阶段,在现有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难以达到这一层面。例如,为什么要学习解方程?解方程的本质是什么?
4.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概念教学是由学生活动、探究到对象、图式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规律性。为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数学概念教学采取以下策略:
(1)教师要把“教”建立在学生“学”的活动中。
为了使学生建构完整的数学知识,首先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这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能揭示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②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使学习活动能顺利展开;③适当数量的问题,使学生有充足活动体验;④注意趣味性,活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引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现数学知识形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知识产生的灵魂,把握数学知识形成中的数学思维方法,是学生展开思维、建构概念的主线。学生学习中要给予提示、建议并在总结中归纳。另外,要设计能引起学生反思的提问,如“你的结果是什么?”“你是怎样得出的?”“你为什么怎样做?”……使学生能顺利完成由“活动”到“探究”,“探究”到“对象”的过渡。
(3)数学对象的建立需经多次反复。
一个数学概念由“探究”到“对象”的建立,有时既困难又漫长(如函数概念)。“探究”到“对象”的压缩、抽象需要经过多次反复,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直至学生真正理解。“对象”的建立要注意简练的文字形式和符号表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数学知识的直观结构形象。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数学知识的心理图式。
【关键词】数学
分层次
教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分层次教育
1.1数学的特点:因为数学科学的特点:抽象化、符号化,公理化,最优化考查所有的可能性,从中寻求最优解。数学模型抽象化。如数的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整数的概念、几何图形的概念都属于最原始的数学概念。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等都比较强,因而使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怯而止步。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
1.2现状:从学生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数学课普遍存在恐惧心理,数学被学生们视为“枯燥”、“繁琐”、“艰难”的代名词。因而,对于数学教学通行的办法就是消极处理:降低教学难度,了解概念、公式会套就可以了。考试不是抄袭就是干脆不做,错题连篇、符号乱画。考试难度降低。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学习信心、兴趣的进一步丧失,很多教师感觉自己在教学中不是水平能提高反而是不停的在降低,教师教学成就感也就明显失落,丧失了自我进修提高的内在驱动力,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
因此,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持续发展,既要为学生打好共同的基础,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既要根据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又要在教学中承认这种差异,区别对待、因势利导、努力转化差生,促进全面发展,有必要对数学分层次教学。
二、分层次教育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群体,针对不同群体的层次的不同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使教师和学生有自主教和学的机会。“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能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许多学生可获得同样的收获”。它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众多工作者的共识。那么如何搞好分层次教学呢?笔者认为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在同专业同年级进行分班分层次教学;二是不分班进行分层次教学。
三、不分班分层次教学
从学生方面来说,分组定座。先数学摸底考试,根据成绩,全班学生分为两组,A组是数学好的,B组数学是很一般的,适当定座,再全面权衡合理搭配。对同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辅导、分组布置习题。从教师方面来说,这样的分层次教学难度比较大,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科学的施教。
数学教材不改变,重点把握好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要切合实际的“多元化”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目标,灵活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数学、把握好最基本的,哪些是A组学习的,哪些是B组学的,在给A组讲的时候,B组应该做什么。
备课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组织教材,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如补充过渡题,简化例题,一般题,定理,公式,数学例题的精选层次题,构思拔高题。
根据数学的特点,蕴涵出它的有特色教学的思考方式—兴趣教学:让A组学生兴趣,即充分结合教材,介绍富于独创性的趣事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奥秘的好奇。同时可以激起B组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是激发学生对数学求知、好奇的有效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用运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分层次布置作业,分层次练习,分层次辅导。
思想方法,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建议。如在讲述函数的单调性时,对函数图像的分析得到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后,为增强理性思维的深度,培养能力、图形、符号、等形式表述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 图式理论 概念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154-01
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能改变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采用概念图的教学模式,以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1 概念图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所谓概念图,是指人对知识的一个认知结构,其可以用来体现人对知识的学习效果,通过心理实体,表达对一个事物的了解程度。概念图是通过图示来展现知识体系结构的,其可以检验人对知识的了解程度,其中,图示理论最关键的特征是刺激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结合。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的研究,采用概念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人的认知结构水平,因此,将概念图教学模式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形成认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图示理论的表现形式中最重要的是图示理论的概念图,概念图通过图形的方式,以弥补文字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其也是一种最有效的传达知识的教学手段,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信息流的双向记忆,使知识在短时间内记忆在人的大脑中,当人对环境中的某事物产生知觉时,在短时间内就会将信息纳入记忆系统中,同时对知识进行长时记忆的交互,通过对信息组织和处理,使知识被有效地吸收。因此,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是信息有效处理的记忆系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的发展变化、学会利用多媒体软件来解决相关问题及正确使用信息技术为教学目标,其教学目标是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相互结合,而概念图应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使其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2 概念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图示理论中的概念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其教学模式分为演示、分层次教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四个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注重技能的操作,也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多数教师更注重信息技术的技能操作,因此,为了改变教学现状,可采用图示理论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因此,针对图示理论的教学模式,在演示阶段,可采用模仿式学习的方式,即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再对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学习,模仿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创造力的前提。
采用分层次教学,即自学辅导概念图教学模式,该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分层次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改变优秀学生吃不饱、差等生吃不了的现象,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图示理论的教学模式中,通过教师的分层次教学,优秀的学生能直接画出概念图,而差等生通过知识的构建,也能完成概念图的制作。其教学活动流程步骤如下:第一,学生分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组,为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做好铺垫;第二,目标分层,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来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了解;第三,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模式,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完成概念图的制作,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第四,分层评价,在评价活动中,首先学生之间互相进行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完成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来进行纵向评价,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评价中主要以鼓励为主,适当对学生进行评价,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提出建议,并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其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
在小组合作阶段,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完成信息技术知识结构概念图的制作,针对学生在制作概念图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积极给予指导,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巩固,从而使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体系。在自主探究中,教师创造情境问题并提供信息技术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并把概念图制作出来。同时,教师应对学生制作的概念图进行讲解,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山东省青岛第四中学,山东 青岛 266012)
参考文献:
[1]满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龙满开.项目驱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摘 要 “处方式分层教学”颠覆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状况,不但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处方式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文章首先在针对运动处方教学和分层教学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阐述了处方式分层教学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具体分析了处方式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和注意事项,以期能够借此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处方式分层教学 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体系突破了原有的局限,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均出现了新的变化。而“处方式分层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处方式分层教学”颠覆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状况,不但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案,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处方式教学方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期能够借此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一、处方式分层教学的概念及内涵
要明确处方式分层教学的概念,首先必须要明确运动处方教学的概念和分层教学的概念: (一)运动处方教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运动处方所做出的概念界定可知,运动处方,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在医学检查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处方对象的兴趣爱好、优势特长等实际情况所制定的运动方案。其采用处方的形式,主要涉及运动种类、运动时间、运动频率以及运动中的注意事项等多项内容,所针对的对象多是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员或者是病人,目的是为了通过有计划的、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来健身或者是防病治病。与此相对应的,运动处方教学,指的就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采用运动处方的形式,所制定的整套的组织、设计和调控教学活动的方法体系。运动处方教学不但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而且对于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指的就是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运动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和发展倾向等实际情况,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划分为几个不同水平相近的群体,并为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尽可能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符合“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综上所述,可知,处方式分层教学就是在运动处方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不但综合了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而且还克服了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中运动处方对象单一的问题和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学设计粗糙的缺点,是对运动处方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创造性运用。因此,处方式分层教学,指的就是在分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具有专门性、渐进性以及针对性等特定的运动教学处方,并采用所制定的运动处方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二、处方式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流程
处方式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划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环节:
一是,前期准备环节。前期准备环节主要指的是在应用处方式分层教学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为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学生分层和运动处方制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针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育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等所组织开展的测试和评估工作。在前期准备环节可以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和规定以及本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条件和需求等来开展具体的测试和评估工作。
二是,学生分层环节。通过前期准备环节,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之后,就可以进入学生分层环节。在学生分层环节,主要是根据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运动能力为依据进行层次划分的,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参考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兴趣、情意表现以及其它素质等对学生的分层进行合理的调整。另外,在学生分层环节,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任课教师一定要向讲解清楚分层的目的和意义,并注意避免使用差生、优等生等类似的词语。
三是,分层处方的制定环节。在分层处方的制定环节,主要涉及的工作内容为根据上一环节的学生分层情况来分别制定符合所对应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的、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而具体来说,所制定的运动处方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学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动强度等。
四是,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环节。在这一环节,任课教师就可以按照预先制定的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处方,来分别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另外,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环节要注意,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实施,任课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并适时的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和帮助。
五是,评价反馈环节。教学评价与教学反馈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进入了评价反馈环节之后,要注意,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应在不同层次学生的基础之上进行,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起评分。而在教学评价完成之后还要注意根据教学评价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与反馈,并据此来对后续教学中所制定的分层方案和教学处方等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处方式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关键
在采用处方式分层教学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为了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
首先,要注意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分层进行适时的调整。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学习活动的开展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在变化的,所以,在教学之初的学生分层并不适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为了确保学生所在的分层能够始终契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适时的对学生的分层进行调整。例如:对于能够顺利完成本层次教学任务,完成本层次学习要求,进步快的学生,应上升一个层次;而对于跟不上本层次教学进度,无法完成本层次教学要求的学生则应下降一个层次。
其次,要注意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加大了任课教师对教学的投入,对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任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运动处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就明显加大了任课教师的教学投入。例如:在采用处方式分层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时,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目标分层制定,在这个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但要深入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同时还要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运动能力、学习能力等有一个综合的、深入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最近发展区”分别制定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复杂繁琐的多,所以,为了确保任课教师能够准确、熟练、科学的运用处方式教学模式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一定要注意通过定期培训、进修、外出学习等来进一步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在采用处方式分层教学组织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有针对性的锻炼方案,由于每个层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运动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和情意表现是不同的,所以,为了确保所制定的运动处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时,一定要注意遵循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等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孙景召,张天峰.分层教学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以南京工业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体育科技.2012.09.
关键词: 分层导学 高中政治 促进性
所谓分层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兴趣特点等因素,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设计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并确定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分层导学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差异性,在相应教学方法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政治多为理论性内容,比较枯燥,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掌握程度上有很大区别。因此,高中政治教学中实行分层导学对促进政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分层导学教学方法,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分层导学
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思想品德三个方面,是我们常说的三维教学目标。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确定科学可实施的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正是教师的教学基础和依据。教师应积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计出不同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政治的乐趣。
比如,学习《经济与生活》部分内容,了解基本经济常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水平差异,针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经济学概念和观点,掌握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概念性名词,并能自主完成定义性习题。对那些成绩较好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讲,要提高要求,明确规定他们要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能通过自身学习主动探究课本之外的内容。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分层导学的教学策略,而且能进一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对高中政治教学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贯彻分层导学
课堂教学才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师生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和老师,由抽象到具体,安排好难易比例,及时有效地维护课堂秩序,在课堂中贯彻分层导学方法。
1.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是需要时间的,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遵循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学习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得出认知。例如,学习“矛盾”这一概念的时候,尽量引入生活实例,从简单生活入手,如利用“上下、高低、深浅”等常识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对立性。矛盾既对立又统一,矛盾的统一性体现为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这时教师可以引入世间万物具有的共性,随后得出结论: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仅能降低知识掌握难度,而且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2.分层设问,层层递进。“分层”的另一层意思要求层层递进,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需要层层递进,有目的地将学生一步步带入课堂正轨。设问问题的时候,教师应当明确问题的指向性,需要通过分析问题的难易性决定让哪一个层次学生回答,既有利于待优生学习成绩提高,又能帮助优秀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习投资方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列举出几种不同的投资方式,如股票、债券、储蓄和保险等,然后让优生通过查阅课本及相关资料弄清它们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区别。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这几种投资方式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待优生只需弄清它们的优缺点即可,然而对于“风险最大、收益最高的投资方式是哪一种?”类似问题的回答,最好让优秀生回答。通过教材内容及分层问题的设问,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其获得学习成就感,树立学习信心。
三、完善作业形式及考核制度,落实分层导学
教学过程少不了作业和教学评价,作业形式及考核制度需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但在作业和评价过程中应当分层进行,对优秀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能力,注重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对于中等生来讲,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点的归纳和运用,利用最基本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然而,对于较“差生”来讲,作业需要以复习和巩固为主要立足点。
另外则是考核制度,考核制度大都使用考试方式,在考试内容及试题设计方面应当充分地体现出层次性,一张卷子应当包括不同难度试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主完成对每一位学生的考核并不是通过整体衡量的,应当和学生自身学习程度联系起来。所以,在作业形式及考核制度方面应当分层设计,充分体现公正和客观性,更有效激发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需要将分层导学思想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摸索,寻找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分层导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创造性,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
参考文献:
[1]张岚.分层导学,提高质量――论分层导学对高中政治教学的促进[J].中学课程资源,2014,10:55+54.
[2].《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总目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03:120-168.
[3]袁园.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上海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