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医务社工;岗位实习;社会生态系统

一、 理论基础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指导理论,强调的观点主要是“单位个体”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诸如学校、家庭、实习机构等)之间的互动情况,在实务社会工作中尤其关注各方是否有效互动,进而从此视角出发,关注与其有关的各层次的系统,包括系统内及系统之间的压力与平衡,通过该分析方式找到利于系统内各因子有效互动的方法途径,达到为服务对象服务的目标。

查尔斯・扎斯特罗(Charles H .Zastrow)将生态系统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系统三种类型,其中“宏观”是指群体规模较大的社会系统,如文化、社区、机构和组织。“中观”是指小规模的群体,如家庭、职业群体或其他社会群体。“微观”是指生态环境中的个人,该类既是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类型,更是一种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类型。系统间及系统中的互动交流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医务社工学生岗位实习既涉及系统间的互动又涉及系统中的互动,将此置于社会生态系统中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有建设性意义的对策。

二、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需要

自社会工作引进中国社会治理的大系统中来,医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分支,日益受到专业学者以及医疗机构的重视。医疗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医患关系的和谐程度,亦可以说和谐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的基础(张斌,2011)。医务社工出现后打破了医疗活动主体主要为医疗机构方面及患者方面的格局,医务社工的设定既是为了就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是为了有效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此意义上,医务社工的存在并不是完全独立的第三方,它在整个医疗活动系统中占据了“枢纽”位置。

笔者以下图(图1)来展示整个医疗互动系统里的各方联系。

由上图可以看出医务社工服务需求的程度是较高的,因此为专业学生提供优质的岗位实习环境是培养潜在的医务社工必须要做的。

社会工作专业的超强实践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必须有足够的实践经验积累。岗位实习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能够促使实习生从其所在的整个社会生态系统中汲取“专业领域精华”,以促成专业伦理及专业技术的完善提升。

三、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即要将实习生放到整个大的社会环境中来关注其微观、中观、宏观三种类型系统间的情况,以下根据查尔斯的分类来进行分析。如图2可以比较具体地看到医务社工专业实习生所处的系统环境分类情况,其中三类系统共涉及了9个因子,笔者从这三大类9个因子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一) 微观系统

医务社工实习生自身所具备的条件及素质影响着他们的实践行为,主要包括对医务专业领域的认识、对职业的态度、专业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等。

1、对医务专业领域的认识

医务社工围绕医疗过程开展工作.协助病人及家属解决与疾病有关的心理、社会、经济、家庭问题,对于协调医患关系、加强医患沟通、开展人文关怀、落实福利政策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医务社工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医务社工实习生需要全面认识该领域的工作内容,初来乍到的实习生对这一特殊群体抱有别样心态,实践经历不足导致处理医患关系时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尽可能多的接触病患群体,了解工作环境。

2、对职业的态度

医务社会工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学科,它属于社会工作范畴的一个分支,大部分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并未根据岗位需要特意培养医务社工学生,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对社工实习生的专业素质持怀疑态度,加之患者方对于医务社工的认可度低,这些都导致到医疗机构实习的学生对职业信心不足。对此,实习期间医务社工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对职业有一个积极正确的认识,努力得到认可。

3、专业知识技巧的掌握程度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健康不再仅被视为身体无病,而是一种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良好状态,疾病则是人与环境互动的不平衡。由此可以看出,医务社工对专业知识技巧(如:社会心理学、病理学、生物学、家庭或医患关系处理技巧、社工服务技巧等)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部分对医务社工感兴趣的学生对此职业望而生畏,知识结构的缺乏影响了实习生与病患方面及机构方面的交流互动,因此作为非医学专业的社工学生,势必要补充相关知识,增强医学知识储备。

(二)中观系统

与医务社工实习生息息相关的主要为学校、医疗机构、社会组织、以及同辈群体,这些比个体规模大的群体直接影响着医务社工学生的行为。

1、 学校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学习环境;护士执业考试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172-02

高职护理学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在各级医院的顶岗实习,实现护理临床思维的飞跃和护理技能的提高,以使他们能顺利通过护士执业考试,胜任未来护理岗位的需要。而学生进入到医院的临床学习环境是指学生在医院实践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包括临床工作人员、学生、服务对象、教育机会、学习资源等,是影响学生学习经历的重要因素[1]。本次研究对我院护理专业2012届学生临床学习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做相关分析,为进一步创建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从而提高护理教育的水平。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在武汉、孝感、深圳、北京等20家二甲以上医院实习的2012届高职护理学生526名。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2所,学生220名,二级甲等医院18所,学生306名,学生实习时间在20周以上。

2.方法。(1)调查工具,学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该表由中国医科大学朱闻溪编制[2]。量表共42个条目,分为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团队文化、学生参与性、任务定位、创新性、个性化6个维度,每个维度包括7个条目,学生通过自我的观察和感受判断对条目的认可程度,各维度的得分为本维度所包括条目得分的累加,在7~35分之间。学习成绩:统计2012届学生护士执业考试两个科目(专业实务、实践能力)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进行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的相关分析。为了界定优差生,将学生成绩转换成标准分数,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平均成绩,把平均成绩高于一个标准差的看作成绩优秀者,平均成绩低于一个标准差的看作成绩较差者。(2)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由研究人员到各教学医院进行。共发放问卷604份,回收584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526份,有效率为90%。(3)数据处理,应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包录入数据并进行检验和相关分析,p

二、结果

1.学生临床学习环境的评分(表1)。

2.临床学习环境与执考成绩的相关分析(表2-表3)。

三、讨论

1.学生临床学习环境的评价分析。本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环境的总体评价为中等水平。在学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6个维度中,“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得分最高,为25.93±3.84。说明积极的氛围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临床学习环境最重要的特征[3]。其次为“人际关系”,得分为25.64±3.66。这说明大多数指导教师比较尊敬信任和关心学生、解决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所遇到的困难、师生关系比较融洽。“个性化”得分最低,为23.16±4.36。其次为“创新性”,得分为23.54±4.12。这提示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学习环境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实习资源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有些医院没有专职带教老师、师生比例失调。部分老师随意带教,对学生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培养不够。

2.临床学习环境与执考成绩的相关分析。为了解各维度与学生执考成绩的相关性,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2)显示临床学习环境5个维度均与学生执考成绩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任务定位”这个维度与护生执考成绩的相关系数最大(r=0.288),“护士参与性”“工作氛围与团队文化”与执考成绩也呈显著相关。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在不同科室和场所的实习,学生能掌握常见疾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能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按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身心整体护理。这同护考大纲主要考核护士在执业工作中常见的七大护理任务的要求是一致的。任务定位明确是学生临床实践的重要特征。从优差生临床学习环境的比较(表3)中可见,优生的临床学习环境评价普遍高于差生,且在“工作氛围与团队文化”、“任务定位”、“护士的参与性”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一个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能帮助学生取得理想的执考成绩。

四、建议

由此可见,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进一步创建良好的临床学习环境,提高学生护士执业考试成绩。

1.创新院校合作体制,使临床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学院要创新院校合作体制,按实习计划高质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完善护理临床教学管理体制,由学校和医院相关人员实行实习三级管理,保证学校实纲,实习任务制定,定期指导、检查和督促。同时要重视实习带教教师队伍的培养,注重医院临床科室工作环境的营造,使医院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学生心中。

2.改进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将临床实习与执考备考复习有机结合。建议教师实习前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考试教育,把执业考试有关资料发给学生,布置实习期间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临床带教老师要熟悉研究护考大纲,以提高分析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使执考备考复习贯穿在整个实习过程中。

3.因人施教,彰显学生个人优势。实习带教老师应对每一位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医院通过设立开放模拟病房、手术演示、病例讨论等方式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和学习反思的机会。同时将集中训练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老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特点,针对她们的学习基础、学习需求、性格和能力、今后的职业规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以使学习效果最优化,使每一位学生个人优势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Dunn Sandra V,Burnett Paul.The Development of a C1 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cal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7,22(6):1 166—1 17.

[2]朱闻溪.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沈阳:中国医科大学,2005.

[3]Dunn Sandra V,Hansford Bri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Perceptions of Their Clinical Learning Environment.Journal of Advance Nursing,1997,25(6):1299—1306.

[4]Baillie L.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 nurses’learning in community placements:A phenomenological study.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3,18(7):1043-1053.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战略成本;成本控制;市场竞争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7-0203-02

成本核算是专科医院实行科学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专科医院加强经营管理的核心。传统成本核算系统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显现其不足之处,对传统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战略意义上功能扩展,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新模式已经成为专科医院应对医疗市场竞争的有效管理方式和当务之急。笔者试结合所在院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专科医院引进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及管理思路、内容体系作些粗浅探析。

一、专科医院传统成本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传统成本管理关注的是专科医院内部医疗经营活动的价值耗费,而对医院外部环境的分析则很少考虑,从而表现出与医院战略管理的极不适应,尤其是2009年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政策将出台,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呈现不断增长态势,使专科医院成本管理表现出极强的危机感。

2.专科医院传统成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最大限度地避免各项医疗经营活动的成本,来谋取成本的最小化和收益的最大化,这是难以同要求可持续发展的专科医院战略管理目标相协调的。

3.专科医院传统成本管理所采用的管理手段是对实时实地医疗服务活动的指导、规范和约束,为实现近期的经营目标服务。而战略管理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前瞻性管理,因此,依靠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不能提供出战略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的。

4.专科医院传统成本管理对决定成本高低的因素分析不全面,没有考虑医院品牌、规模、管理文化、市场开拓等因素,约束着成本管理的创新和运用。

二、专科医院引进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及其思路

(一)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优势

优势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必然。战略成本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成本模式的不足,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1.对影响专科医院成本的因素分析具有全面性和整体性。战略成本管理是将管理置于影响医院成本的内部与外部环境之中,全面分析影响医院成本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因素的。专科医院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体性表现在战略成本管理与战略管理总体目标整体上的一致性、各个层次的战略成本管理整体上的协调一致性及各个层次战略决策与战略实施过程的连接性上。

2.战略成本管理目标确定的长期性与短期性的结合。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专科医院考虑其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实现医院使命所确定的在较长期限内要求达到的成本管理结果。战略成本管理目标包括了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两类。战略成本管理的长期目标的确定,是从医院长远的利益和发展的潜力上考虑的,忽视长期目标,只注意短期利益,就有可能使医院丧失获得长远的、更多的利益和长期发展潜力的机会。但是,如果只考虑长期目标,不设计分期实现长期目标的近期目标,则长期目标也很难实现。战略成本管理可以协调好专科医院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实施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管理内容及评控体系

正因为传统成本管理体系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应对市场竞争环境对成本信息的需求,专科医院需要及时地对传统成本管理体系进行战略意义上的功能扩展,引进质量成本战略管理模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各种医疗服务质量活动的动态反映,在医院战略质量定位分析和战略质量价值链分析的基础上,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动态控制和战略业绩评价,以提高医疗服务管理水平。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核心层面:一是从成本角度分析、选择和优化医院战略;二是对成本实施控制的战略。前者是医院战略中的成本侧面,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成本管理的有效性而对成本管理制度、方法和措施等所进行的谋划。

1.建立专科医院战略成本分析体系

成本控制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首先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医疗市场形势的分析,揭示医院的相对成本地位、可利用的外部机会和内部优势,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威胁和存在的弱点,以利于医院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内容和应该采取的战略措施。战略成本分析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医疗成本的行业分析;二是医院内部成本分析;三是竞争医院成本分析。战略成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1)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价值链分析的任务就是要明确医院在药品器械供应商―专科医院―患者的价值链中的定位,明确各价值创造活动之间的联系,提高专科医院创造价值的效率,增加医院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为医院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提供条件;成本动因分析是对引起成本发生和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识别和分析成本动因有助于认识医院相对成本地位及其形成和变化的原因,为强化成本管理提供有效途径。 (2)成本抉择关系分析。成本管理中,涉及诸多的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成本因素,一项成本管理措施的实施往往会引起不同方面的成本发生反向变化,尤其是医疗成本。由于其同时关联到生命安全、医疗质量、医疗效率、医疗价格等因素,这些错综复杂关系的存在使成本管理面临一系列的抉择关系分析。 (3)成本优势分析。取得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有赖于对医疗市场竞争态势和竞争对手的分析,通过这种分析,揭示竞争医院的价值链、其所采用的基本战略和其降低成本的战略措施,以此明确专科医院的相对成本地位和医院应该采取的成本改进措施。(4)成本的优势―弱点―机会―威胁分析(SWTO分析)。成本是医疗活动过程、环境影响因素和医院内部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医疗市场环境、医疗卫生政策和医院内部条件的强烈影响。专科医院有必要从战略角度分析环境对医院成本可能带来的受益机会和应当回避的威胁,以便结合内部条件分析的结果采取必要的战略措施。

2007年,我院在探索新的服务项目时,有人提出开展公务员和健康证体检服务,院领导随即组成人员进行质量成本战略价值链分析,从医院周边环境、自身优势和其他医院体检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决定正式开展体检服务,从场地建设、设备采购调整、人员培训、业务宣传开始到正式开业仅82天,比原计划提前18天。运行两年后进行评估,实际运作成本比传统成本模式节约21.2%,投资回收期缩短了3个月,实践证明两年前的战略成本投入是对的,提高了医院知名度。因此,进行成本战略价值链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加服务对象的价值,降低供应链价值和医疗服务成本,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

2.构建专科医院战略成本管理的控制体系

战略成本分析为明确应该采取的战略方法和措施提供了依据。为了满足获取成本优势和降低成本的要求,医院需要采取有力措施、运用科学的方法控制成本,成本管理的战略控制体系方法主要为:

(1)以改变成本发生的基础条件为目的的方法,主要有:重构价值链、控制成本动因、长期成本计划与目标成本管理等。(2)以日常成本管理为主要目的的措施,主要是一些制度性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责任成本制度、定额成本指标等。

3.建立专科医院战略成本管理保障措施及绩效评价体系

成本管理保障措施是为了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有效性和保证成本管理方法措施的顺利实施而建立的各种规范,它包括制度保障体系和组织保障体系。建立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主要通过建立起一系列的业务处理与报告应该遵循的程序和规范,以及通过对医院结构的设定、职能的划分与分工等,来保证院内的各项活动按照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成本管理的方式进行。这些措施的功能不直接作用于成本发生过程本身,而是对处理医疗业务的行为按照成本管理的需要加以倡导或约束。另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及时了解环境、内部条件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与威胁,还应该建立成本预警分析系统,以对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医院自身条件的变化进行长期的观察,对可能出现的重大变化、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作出及时的预报,使医院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做出反应。因而,成本管理保障措施体系包括制度保障体系、组织保障体系和成本预警分析系统三个方面。同时,建立成本管理绩效的评价体系也是战略成本管理方法措施体系的重要内容。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第4篇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和专业认同问卷(SIQ)对381名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不同年级职业胜任力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胜任力不受性别、入学志愿和学位类型的影响;②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P<0.05);③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对专业认同有预测作用,R2=18.6%。结论医学院校应从职业胜任力和专业认同出发,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综合型医学人才。

关键词:

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专业认同;相关性

职业胜任力是指绩效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通常具有综合性、可识别性、可衡量性和动态性等特征[1]。医院实力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具有职业胜任力的医学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我国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硕士研究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从表象上看,硕士研究生就业困难似乎是高校扩招导致的人才过剩的结果[2],但究其根源却是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不足所致。因此,提升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职业胜任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专业认同是个体对自身职业角色的认同状态[3]。专业认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行为,研究表明专业认同越强,学习投入就越多[4]。而较低的专业认同不仅会造成学生个人发展的障碍,也会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本研究采用问卷对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了解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为制定提高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方案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81份,回收381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381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性209人,女性172人;研一117人,研二150人,研三114人;第一志愿316人,调剂入学65人;学术型硕士165人,专业学位硕士216人。所有受调查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1.2方法及工具

职业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王雷[5]的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进行自我测试。问卷由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及其他胜任力等四个维度组成。核心胜任力包括创新能力、概念思考、分析推理、沟通交往四个子维度;岗位胜任力包括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组织领导、环境适应四个子维度;角色胜任力由团队协作、责任心、执行力、影响力四个子维度组成;其他胜任力包括风险承受、自我控制、灵活应变三个子维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每项胜任力设计“非常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非常满意”五个等级,依次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15~75分。分数越高,代表其职业胜任力越好。专业认同调查问卷:采用秦攀博、郭成编制的专业认同问卷(SIQ)[6],问卷由适切性、认知性、行为性和情感性四个维度组成,共23题,总分23~115分。适切性4题,反映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认知性5题,反映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行为性6题,是对专业行为的表现;情感性8题,反映对专业的喜好程度。问卷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按照“完全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完全符合”五个等级,依次赋值1分,2分,3分,4分,5分,分数越高,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0.916,分半信度0.939[7]。调查方法:由南方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管理部门分别召集2012级、2013级、2014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集中填写问卷。在问卷填写过程中及时复核以提高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统计学分析:将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比较

不同年级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研三得分高于研二,研二得分高于研一(P<0.05)。不同性别、入学志愿和学位类型的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的相关性分析

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三个维度得分均与专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P<0.05)。

2.3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对专业认同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专业认同总分为因变量,以职业胜任力的15个子维度:创新能力、概念思考、分析推理、沟通交往、专业技能、学习能力、组织领导、环境适应、团队协作、责任心、执行力、影响力、风险承受、自我控制、灵活应变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胜任力中的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依次进入回归方程(F=21.524,P<0.001,R2=0.186),即环境适应能力越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越好、责任心越强,其对专业的认同度会越高,最终对职业胜任力产生正性影响。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48.30±3.213),研三学生职业胜任力高于研二,研二学生高于研一,说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课题研究的进行,学生职业胜任力在逐步提升,这与研究生教育培养目标相符。同时发现,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核心胜任力水平(10.99±1.484)普遍偏低,进一步分析显示,核心胜任力中的概念思考得分最低(2.25±0.730),其次是创新能力(2.51±0.752)和分析推理(2.94±0.706),说明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三方面的能力普遍偏弱。相关分析显示,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总分及核心胜任力、岗位胜任力、角色胜任力得分与专业认同总分呈正相关。说明专业认同水平和职业胜任力相互影响,且呈互相促进的作用。回归分析显示,环境适应、团队协作、沟通交往、责任心对专业认同有25%的预测作用,说明职业胜任力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通过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交往能力,激发责任心等措施来提升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度,并进而促进其他职业胜任力的发展。美国学者Spencer于1993年提出了著名的冰山模型,该模型将人的职业胜任力分为六个基本部分: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与动机。知识和技能属于水面上的显性职业胜任力,这种职业胜任力易于发展与培养,而位于水面以下的隐性职业胜任力则包含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些胜任力难培养、难测量,但却是区分优秀与平庸的关键要素。本研究中的环境适应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责任心等都属于隐性职业胜任力。在硕士研究生就业不容乐观的形势下,医学院校应根据经典的职业胜任力冰山模型,结合临床医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特点去建立和完善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长效机制,以满足用人单位对综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实现高等医学教育与社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作者:唐妮娜 孙乐栋 梁文丽 梅奕洁 林琳 余杨 夏欧东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皮肤科 广东药学院护理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务处

参考文献:

[2]甘露,曾志坚.硕士研究生职业胜任力问题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141-144.

[4]刘玉梅,薛勤,姜珍珍,等.医学生学习投入与专业认同关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34(3):403-407.

[5]王雷.高校毕业生职业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11,11:91-97.

医学专业环境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化工医药产业

一、引言

众所周知,“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治理保护”二者的关系并非二律背反式的矛盾冲突,只不过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以往在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对环境资源往往采取掠夺式的发掘利用,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到了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家园,最终又反向制约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北京日益加重的沙尘暴和2017年新年前华北地区持续半月之久的雾霾,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环境保护与治理已迫在眉睫,“重发展轻环境”、“先发展后治理”的认识谬误和有害实践,必须尽早予以摒弃和修正,否则将给人类自身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既然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和重视的课题,那么就必须善于在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寻求平衡点,变“环境换取增长”为“环境优化增长”,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本文结合环境会计理论研究,选取淄博东大化工为案例分析对象,发现化工医药产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力求从方法论上帮助化工医药类企业全面完整地做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二、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概述

环境会计又被称作“绿色会计”和“环境保护会计”,最早的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会计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的综合产物。环境会计作为应用性学科,可以反映和控制企业与环境相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督促污染企业主动进行有效治理,并自觉对外进行披露。我国于1989年颁布施行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通过最新的环保法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的颁布和实施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需求,兼顾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为我国的生态保护提供了明确的政策规范和法律约束,也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了要求。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无疑是形形的高污染企业,其中化工医药类企业就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本文选取化工医药类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化工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医药作为化工的下游产业在区域GDP贡献方面的作用也举足轻重。以淄博市为例,该市2015年化工医药类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965.2亿元,是该地级市税收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化工医药产业可以细分为很多类别,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高污染、强腐蚀和强毒性,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储存运输甚至是污染物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存在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各级政府对于这些高污染企业的环保治理必须立足于从源头抓起,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对其与环境相关的财会信息进行严格督查监管,督促这些企业如实完整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加大环保专项投入。

环境会计对外信息披露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众多化工医药类企业所选择的披露方法也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我国A股市场262家化工企业和188家医药企业中选取40家,对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进行抽样统计分析,其中包括泰山石油、神马股份、上海莱士、恒瑞医药等龙头企业。通过抽样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化工医药产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呈现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规模以上化工医药企业均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迫于政府监管和社会舆论压力,加之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近十余年来,包括化工医药产业在内的所有重工业污染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比例一直呈上升趋势。至2009年,规模以上化工医药类企业已全部做到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二是披露方式上存在瑕疵。从表2可见,在披露方式方面,“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是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时的首选,直接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的则很少。表明大多数企业并未单独设立环境会计信息科目,更谈不上单独核算,只是将其融汇贯穿于其他相应会计科目的明细之中,科学性和直观性不够,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三是披露内容尚不够完整全面。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多涉及已发生的环保投入(比如排污费和绿化费等),以及变废为宝、节能降耗的额外收益,以体现自身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对于能够反映当下和未来潜在的可能危害自然环境的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往往被多数企业所忽略或绕过。

(二)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1)法律法规的客观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明确了企业的环保责任,从立法高度督促企业树立环保意识,在共享环境保护红利的同时,对自身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同时,企业环境会计体系应运而生,监管部门要求企业环境会计要如实反映企业在环保方面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真实记录企业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方面所衍生的经济效益,并及时、完整地对外进行披露。

(2)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的形象和声誉。无论所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是正面抑或负面,只要企业致力于完善环境会计体系机制,坚持真实对外披露环境污染所产生的相应成本,以及环境保护所衍生的相应收益,自然会在信息使用者和广大民众心目中树立起有良知、负责任企业的形象,进而影响社会舆论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有利于企业的永续发展。在新经济和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当下,只追求自身眼前利益最大化而不能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的企业,是难以负重行远、做大做强的。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经唤醒了民众的环保意识,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已超过以往任何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企业只有重视环境会计披露,勇于承担起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获取并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获得永续科学发展的不竭原动力。

三、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淄博东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大化工)长期致力于离子交换树脂的研发和生产,年产量3万吨规模,为行业内国内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开发生产强酸、弱酸、强碱、弱碱和螯合、吸附树脂等九大系列百余个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冶金、化工、医药、制糖等行业领域,产品获得中石化、国家电力等系统的入网许可证,畅销全国并出口欧美日和东南亚地区。从东大化工的产品结构不难看出,该企业为典型的化工企业,且在离子交换树脂生产的两个主要工序(聚苯乙烯磺化和转型)中会产生大量含酸废水废气,另外1台75t/h、2台35t/h和1台15t/h生产锅炉会产生烟气污染物排放。因此,按照环保法规定和政府环保部门要求,东大化工必须定期对外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科学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生产经营的关系,立足防范杜绝乱排乱放,为缓解淄博乃至鲁中地区的环境压力贡献力量。

(二)公司环保机构运作情况

东大化工专门设有环保处,由一名分管副总兼任处长,现有专职环保工作人员7名,其中环保专业本科毕业生4名。主要职责是起草制订公司环保管理条例,组织、指导、协调公司涉及环境治理的各项事务,对口联络省及市区政府环保部门,监督公司各部门执行国家环保法律法规,配合其他部门组织员工进行环保培训,负责公司环保设备的日常巡查维护,定期向公司财务部门提供环境会计一手资料和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多年来还无偿为淄博市张店区环保局“东部化工区环保监测站”提供半层楼的办公场地,环保处与之相邻办公,变被动接受监管为主动参与环保治理,成为该市首家勇于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治理环境问题的化工污染企业。

(三)污染物处理情况

(1)废水处理。自建了含有两套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水处理站,1号设施设计处理含酸以外工艺废水和办公生活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2号设施专门处理含酸废水,处理规模260立方/d。

(2)废气处理。1台75t/h锅炉采用两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2台35t/h锅炉采用三电场静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外加半干法炉外脱硫和低氮燃烧法(SDA)进行除尘脱硫处理;1台15t/h锅炉采用多管旋风除尘器除尘后送75t/h锅炉合并脱硫。

(3)固体废物储存。东大化工共建有5个钢筋水泥防渗漏全封闭固体危险废物储存场,总面积800㎡;另建有燃料棚、灰仓、脱硫渣仓、炉渣棚等一般固体废物暂存场地若干;此外,内部还预设了总容量3000立方的3座三级防控应急事故水池。

(四)环保投入情况

如表3所示,东大化工近三年的排污费、水资源费、绿化费、环保罚款和环保设备购置费,这些明显属于环保投入的费用均未单独列入环境会计科目,其他间接涉及环保的人工费、电费、维修费和资产减值更是合并列入了制造费用科目。反映出东大化工在逐步加大环保力度的同时,环境会计体系建设尚有待加强,对外披露方式也有待改进。

(五)年报摘要分析

东大化工的年度报告一般于次年3月初披露。本文只能摘录分析其2015年年报涉及环境会计信息的部分(包括重要事项、财务报表等),综合得出如下分析结果:

(1)列入议程,摆上位置,企业高层高度重视环保问题。随着环境污染公众事件的增多,政府环保部门对于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呼声越来越高,东大化工作为典型的化工污染企业,面临的社会舆论压力可想而知。在此背景下,东大化工高层在年报中披露风险与价值时,特别将环境保护摆上关键位置,表现出应有的环保意识和决心。

(2)改善工艺,创新技术,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从东大化工2014年经营情况回顾中可以看出,公司着力于工艺改善和技术创新,力求通过研发绿色环保的新产品,达到节能减排、降低污染危害的美好愿景。

(3)调整战略,把握机遇,以转型升级提升环保成效。从东大化工企业发展战略和未来趋势描述中可以看出,公司已将战略性化工新材料作为未来转型升级的目标重点,在光学级聚合物材料用树脂、改性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等方面都将加大研发投资力度,决心以企业产品升级转型推动解决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问题。

(4)直面问题,勇于担当,确立绿色发展长远目标。从东大化工年报中还可以看出,公司对于已经发生和潜在的环境风险都采取了勇于面对担当的态度,不回避、不遮掩,让信息使用者和潜在投资者都能一目了然,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环保压力,有利于他们行使舆论监督权力和做出相关投资决策。对于公司未来发展规划,东大化工立足“绿色化工”发展愿景,表现出较强的敬畏自然、尊重环境的环保意识。综合上述,东大化工在环保治理方面还是有所成效,基本做到了机构组织有保障,环保投入有保证,污染物处理有措施,未来规划有目标。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能够将自身的环境问题和风险在年报中如实反映,并在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给予环境问题较多笔墨,制订出了可行性较强的环保规划和蓝图。应当引起公司决策层注意的是,年报“三大件”资产负债、现金流量和利润中并未专门单列环境会计科目,相关环保费用开支都融合归类到了其他子科目,有的甚至界限不清,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还不够专业具体。

四、案例揭示问题及改进对策建议

(一)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问题分析

(1)环境会计信息对外披露意愿低、主动性差。从对东大化工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案例分析不难看出,信息披露的主体是化工医药类企业公司,而该类企业的特点往往是规模体量较大、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很大,相较其他类别企业而言环保投入挤占压缩利润空间的几率也更大。然而当下环境污染源来自各个方面,既有工业污染,也有生活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既来自化工医药企业,也来自其他类别企业。因此,化工医药类企业普遍认为单凭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环境恶化的现状和趋势,出于保护未来经济利益和规避环境风险的考虑,往往主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意愿都不高,多为迫于法规和监管压力之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是导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之一。另外,部分化工医药类企业面对环境问题存在侥幸心理,自以为应付好环保部门的例行检查即可、不发生社会关注度高的环境污染事故就好,对待环保事务能应付就应付,能规避就规避,喜欢避繁就简、能省则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然没有得到高层应有的重视,自然缺乏应有的专业规范性。

(2)披露内容不全面、不具体。环保法是国家层面的立法,虽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进行了规范,但不可能具体到为某类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详细要求;证监会虽然要求上市公司中的化工医药企业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但又很难提出类似会计准则般的规范细则;而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的相对滞后,也让绝大多数化工医药类企业的财会人员缺乏必要的环境会计业务知识和技能,更遑论对外披露方法和技巧。以上原因综合作用下,造成了企业在选择采集环境会计信息时主观随意性很强,报喜不报忧,乐于体现自身的成就和对环境的正面建设作用,不愿真实反映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有的甚至玩弄数字游戏虚增环保投入费用,存在弄虚作假的问题。此外,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关联性不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和效果,常常将非报告期内的环保投入挪移添加,而对于报告期内发生的环保罚没则作隐形处理,笼统地归入营业外支出等其他科目,甚至干脆不对外披露。总之,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全面、不具体、不充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3)披露信息定量性不强、科目划分凌乱、可用性差。调研中还发现,化工医药类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时,选择文字描述型的不定量性信息多于数字直观型的定量性信息。例如,将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放在“重要事项”中连同领导批示一起作文字描述披露;在“董事会报告”和“财务报表附注”这两处被最多化工医药类企业选择用来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地方(见表2),对涉及环境事宜的解释说明也多采用文字描述,鲜见具体数字比对。信息定量性不强、笼统模糊必然造成可用性差的后果,让信息使用者难以作出纵向和横向比较,影响判断和决策效率。此外,即使有的企业作出了环境会计定量性信息披露,但在科目划分上不够规范科学,都没有单独形成报告和单列种类,而是将环境会计信息视作普通财会信息,归于二级子科目下记录了事。比如,废水处理设备、绿化设备等都笼统归类于固定资产,专门从事污染物处理工作员工的薪酬都归于整个工资支出等,都未单列科目或者清晰界定,势必影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

(4)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科学、不标准。目前国外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都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规范的固定模式,理论研究也处在逐步成熟的过程中,起步更晚的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和方法就更不成型,理论界和实务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企业作为披露主体选择披露模式的自由度和随意性很大,加之法律法规、监管部门和化工医药行业自律组织在这方面都没有作硬性规定和要求,企业出于逐利避害的本能对环境问题多采取逃避态度,使得各个企业在年报中对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所选取的模式更加不统一、不标准,横向比较无坐标,纵向比较无关联,致使信息披露效果不佳。在披露形式方面,企业选择的披露载体也是千差万别,让信息使用者一头雾水,降低了信息使用的便捷度。此外,在披露内容、格式、科目设置、在年报中位置等也没有一定之规,常常出现内容重叠、格式杂乱、表达模糊等问题,使整个化工医药产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显得缺乏应有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二)改进对策和建议

(1)政府层面。改进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需要政府强力推动。政府部门负责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执法监督,因而也是改善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有力的引导者和监督者。第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及其实施细则,明确规范化工医药类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方式和方法,让化工医药类企业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和实施督导,对于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不守规矩的企业,要依法整治查处,加大它们的违法违规成本,维护增加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威慑力。第二,定期出台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对于法律难以穷尽的地方,要随着形势的变化及时出台政府文件和规范指南进行引导约束。在文件和指南的起草酝酿阶段,要充分发挥化工医药行业协会的作用,利用他们了解行业现状、熟悉工艺技术、摸透企业心理的优势,更多地征求他们对文件、指南的意见建议,邀请他们参与到起草和讨论工作中来,确保指导文件和规范指南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三,完善细化会计准则。环境会计毕竟是会计的一个细分门类和专项分支,必须遵循会计准则的统一规则。因此,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首先要完善会计准则,尽快为环境会计及其信息披露制定统一规范的准则。具体到化工医药产业会计信息披露,则需要政府部门紧紧围绕化工医药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合理实用的专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第四,营造良好的环保社会氛围。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政府有责任督促新闻机构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让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反过来督促企业改进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注重网络舆情动向的把控和引导,借助热点公众事件处理和突发事件应对,巧妙地将环保宣传工作寓于其中,使社会各界都成为环保工作的志愿者、践行者和监督人。

(2)企业层面。化工医药类企业既是大量污染物的制造源头,也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在调整环境会计信息、控制应计项目和完善改进信息披露模式方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根源性作用,必须顺应潮流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作出如下改变:第一,将环保理念寓于企业文化之中。环保理念是先进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环境污染较重的化工医药类企业而言,更应该在自身企业文化构建中积极植入环保元素,以此凝聚包括自己员工在内的社会人心。要善于利用例会和各类教育培训等平台和机会,把环保理念作为永恒主题进行宣讲灌输。要把环保作为各类奖励和职位晋级的硬性条件,让环保与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确保企业文化和环保体系的正向融合、同步发展。第二,建立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在财务预决算审计、公司领导离任审计等各类审计中,设立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专项,真正给危害环境的经济行为戴上紧箍咒;成立环境会计部门,可以内设于财务部门,也可以单列于董事会下,从组织机构方面保证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实施;借助第三方审计,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报告时,必须要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评价内容。第三,强化专业培训。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决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要强化现有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完善其知识结构,确保他们知晓掌握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法规。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真正把精通环境会计理论和富有实务经验的专门人才吸引到企业中来,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和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景:《环境会计理论及未来走向》,《现代审计与会计》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