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生研究性学习及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中生 语文学习 心理影响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针对相关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确定其要具体选择和确定的课题,使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从课题研究角度主动了解相关知识,进而全面掌握相应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并且更充分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及健康心理概述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与方向,进而从自然、社会及生活等不同方面入手,更全面有效地获得相关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是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重要体现。
健康心理所指的是人在情、意、知、行方面持续地符合社会的基本要求,人际关系比较和谐的一种心理态度,它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选择、适应及生存,更要学会思考、发展及创造,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让学生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就目前而言,可以说高中生是非常特殊的一个阶段,因为大部分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叛逆期,并且从心智及心理等多个方面向成人转变,另外,高考的压力有可能对学生自身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得当,否则就有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影响,同时,从高中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作为母语教学,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研究探讨提高其采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主观学习态度,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2.高中生心理状况
高中生是整个学生阶段中最叛逆的时期,同时也是身心发展朝向成人过度的重要时期,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与方式较其他阶段略有不同,很多价值观念还处于偏颇状态,同时还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以及高考的压力,导致其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正确学习态度的树立。
很可能是一些小小的问题,就有可能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心性也有可能从积极乐观变为消极、散漫甚至悲观,在这种心理作用的影响下,往往会导致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声态度,不能很好地与周边老师及学生交往,更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现在的网络发达,对于高中生而言,互联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可能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养成某些不良的爱好及习惯,这是高中生心理产生问题的原因。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给予纠正,进而提高他们对是非判断的能力,并且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运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3.1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3.1.1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
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一般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3.1.2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
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地培养其正确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同学之间的协作研究,很好地提高其团队合作精神,这不仅仅有利于研究性学习水平的提高,对于今后在工作中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小组合作,很好地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及相互信任,并且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3.1.3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
成就感是培养学生自信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监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学生从主观上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并取得良好的成绩。这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能够极大增强学习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并且对于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树立自信息非常有帮助。
3.2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有效地端正学生的语文学习态度。这主要是由于,通过研究性学习极大地提高学生探寻未知的态度与能力,使他们在更多的好奇及疑问的驱使下更好地提高探索热情与积极主动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在学习中真正找到乐趣。
3.3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树立的,其对于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阶段是学生心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需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学习中,并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与学习,更可以通过辩论等形式,逐步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树立正确看待周围事物的态度,这对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是非常有益处的。
3.4陶冶学生的情操
3.4.1培养学生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一种情感,是人根据道德规范对社会现象产生的一种评价。学生通过对经典名著和其他读物的研究学习,进而展开与本文的对话,在研究和阅读当中形成对内涵的领悟意识,学生通过对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讨论,会做出自己的思想判断和行动准则,同样也会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逐渐形成评价社会现象的道德感。
3.4.2增强学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种情感,是人在知识活动当中获取知识所产生的。理智感是人的一种求知欲,是人对认知所产生的兴趣,是在需要解决问题时是否达满意相关联的。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当中,求知欲和对语文学习的认知兴趣及解决语文学习当中的问题的需求,都会在语文学习当中得到满足,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会产生积极的情感,这样学生的理智感就会得到进一步增强。
3.5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内语言和外语言是心理学上的两大言语而言。就内部言语而言,内言语可分为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高中语文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在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和创意成果时通常用口语交际完成就需要使用口头言语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和交流,所使用的言语主要是书面言语,因此,不难看出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时在表达方式上其实是多样化的,是离不开内部言语的。尤其是在对多义性和模糊性比较强的作品进行阅读时,经常会遇到理解明白但表达不清楚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借助内部言语,通过借助内部言语向自己发出言语完成阅读。
3.6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良好的意志品质会帮助学生在生活当中更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际解决语文研究性学习中的问题,创造性地阅读分析,在分析当中发挥想象,在想象学习当中提升思辨能力和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判断能力,从而实现表达有创意,分析有个性和强大的自制力,让自主研究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3.7增强学生的能力
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扎实的记忆力及强大的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能力、语言感知能力、个性阅读能力及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判断等特殊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在文学作品方面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认清自我,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在各种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由此可见,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模式对于学生的影响非常积极有效,通过科学的研究性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正确学习态度,并且增强其主动学习的能力,进而让语文学习从一种任务变成自身的兴趣。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能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对于提高教学水平非常有帮助。因此,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极力提倡,并且推动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解辉.试论语文教学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契合[J].语文天地,2014(35).
[2]卓洪飞.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5(05).
[3]韩云峰.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培育学生创新才能[J].成才之路,2014(05).
[4]裴东.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特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
高中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程中,学生可以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视野,启迪智慧,形成创新意识、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平台。
生物研究性学习是以生物学知识为依托,以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生活经验为基础;面向学生的现实需要,使学生获得融入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应具备的生物科学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新增内容,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在学习及生活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从中选择合适的课题。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碰撞能产生思维火花,留心捕捉这些火花往往会产生一些很好的创意、就能产生很好的课题雏形。
笔者与所教的学生多年来一起参与实施生物研究性学习,通过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总结出其课程资源可以有以下几个来源。
一、基于高中生物学科课程开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高中生物学科的课程模块中许多内容可以拓展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教材具有简约性、概括性的特点,许多与实际密切联系的问题只能简单带过,而这些内容在实践中常常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进一步引申,使之具体化,就可以成为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以必修1——“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品牌的加酶洗衣粉对油渍、血渍等各种类型的污渍的分解效果,进一步了解加酶洗衣粉的生产,认识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笔者就引导学生自己在家中盆栽蔬菜,研究其产量与光照时间及温度等条件的关系,探究不同颜色的光照对蔬菜光合作用的影响。开发整合了生物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可以深化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群落的演替”中,笔者在课上提到生物入侵引起群落演替,就布置同学们调查一下当地的外来入侵物种。y同学通过对福州地区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的调查,了解到水葫芦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常用的人工捞取、化学药物处理等几种防治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最新的生物防治法是采用从水葫芦原产地——南美洲引进天敌,如巴西象甲等物种来加以控制消除。她认为再引入新的外来物种可能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于是提出了运用本土生物治理水葫芦。她调查了对水葫芦生长可能有影响的六种生物,最终确定将本土生物斜纹夜蛾作为研究对象来防控水葫芦。通过长期观察和研究斜纹夜蛾成虫在水葫芦上产卵及其幼虫取食水葫芦的情况,提出了以本土生物斜纹夜蛾治理水葫芦的方案,从而达到经济、环保、有效治理水葫芦的目的,为水葫芦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她的研究课题获得了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的二等奖,她也因此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
二、从日常生活发掘的生物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开展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研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研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在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关注日常生活,就会从中发现日常生活可以提供了丰富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比如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余、婴幼儿奶粉的营养成分调查、家庭垃圾分类调查、家庭自来水的二次污染、不同材质砧板上细菌的生长状况、一次性筷子使用调查、塑料快餐盒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都是笔者的学生近年开展过的课题研究。
笔者前年指导学生w的研究课题,最初灵感就是源自生活中一个细节。在家中阳台浇花时,她发现不少盆栽柑桔叶片开始枯萎,仔细观察后,在叶片上找到了不少个体微小的红色虫子。经鉴定,发现其为柑桔红蜘蛛,就是柑桔得病的罪魁祸首。为了有效消除这种难以直接捕捉的害虫,她找到了笔者。笔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防治方法,其中最常用的化学农药防治可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而生物防治可能是绿色环保的有效方法。在笔者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她确定了寻找柑桔红蜘蛛天敌的生物防治的研究方向。经过不断的探索,终于找到了一种生防真菌,其能对柑桔红蜘蛛的卵、幼虫及成虫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堪称柑桔红蜘蛛的克星。她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周培源科学奖、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并最终夺得国际上影响最大、规格最高的青少年科技竞赛——第61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isef)动物学科大奖二等奖、美国统计协会荣誉奖,因为其在大赛的杰出表现,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26323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其瑾星”。
三、参加当地生产实践中产生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
人类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为我们开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迅速发展的现代生物技术已被广泛地运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参与当地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也能使他们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
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能只是体验式,而应该进一步拓展为探究式,学生应该事先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有所了解,产生问题,带着问题前往调查、研究。这实际上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模块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拓宽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范围,社会实践活动也才不易流于形式。
学生l同学在深入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了解到:化肥长期使用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就产生了研究一种对环境安全的生物肥的想法。和笔者沟通之后,再阅读了大量参考文献,他考虑用红萍干粉这种常见绿肥作为基肥。红萍干粉中有较高的氮和钾,三大肥分中尚缺磷,他又提出在红萍干粉加入超微粉碎的磷矿石,从而获得肥分完整的的复合肥。这样既可避免化肥生产所需的大量能耗和产生污染的问题,也不会产生化肥施用后氮、磷、钾等易于流失而导致附近水域富营养化的问题(这样的复合肥在施用中可以缓慢分解给农作物利用)。
转贴于
笔者和他讨论了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指出一定要考虑设置传统化肥的对照试验,这样才能让试验结果有可比性和说服力。他尝试调整红萍干粉和超微粉碎磷矿石的不同配比,通过多组盆栽水稻和空心菜等农作物的试验来测试复合肥的肥效,最后研究出的合理配比的复合肥既可以达到传统化肥的肥效,又对环境和人体安全,因此将这种复合肥命名为“双安全肥“。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柯达科学奖(国内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奖金最高);并获得第55届国际与科学工程大奖赛中获环境学科大奖二等奖、环境科学研究杰出项目一等奖。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20817号小行星命名为“刘啸峰星”,此前我省仅有林则徐、高士其等6人获此殊荣。
四、从社会热点事件中发现的课题资源
从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中可以引申出很多课题。比如:非典、禽流感时期研究卫生防疫问题;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时期讨论核能利用的安全性话题;能源紧张可以做节能、开发新能源等课题;环境污染地区开展环保类调研与实验等。这些研究可以让学生关注社会,并为解决社会问题尽自己的一份心力,这样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人们食用了芋螺或被芋螺毒素污染的海产品导致食物中毒的新闻经常见诸各种媒体,一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方便、快捷地测出海产品中是否含有芋螺毒素,学生y对此产生兴趣,确定了课题研究方向。笔者给他介绍了一些背景知识:芋螺毒素是一种蛋白质,检测蛋白质最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就是免疫学的elisa技术。虽然在高中生物必修3中也有一些有关免疫的抗原、抗体等知识点,但对于解决这个问题还远远不够。他在自学的基础上,笔者又给他讲授了大学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由于学校的设备不足以支持研究,就推荐他到福建农林大学相关实验室开展研究。历时一年的实验,他淘选出了能够测试芋螺毒素的抗体,发明了“芋螺毒素试剂盒”,可以方便、快捷、低成本地测出海产品中是否含有芋螺毒素。今年5月,该课题研究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的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上获得生物化学学科大奖三等奖、国际创新科技协会二等奖。
通过师生的充分互动共同生成的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极为丰富,是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拓展,包括了学生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等诸多方面的情境和问题。这些多样的课程资源既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培养科学与人文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并获得成功体验。
笔者指导的学生100多人次在国内外青少年科技赛事获奖,国家级奖项近60个,其中有7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3个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7个项目入选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国家队,5个项目获得学科大奖,2位同学获得小行星命名的殊荣。指导的学生已有7人被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人考取北京大学,1人考取清华大学;大多数学生保送或考入全国知名重点大学;多位学生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被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作为一种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收集、分析和判断相关的信息,从而使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切实地提高和锻炼。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学习与自然、社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实践的精神,改变那种脱离现实生活实际和单纯进行知识传授的畸形的教育模式,构建有助于学生投入社会生活、亲历实践过程的全新的科学的教学体系。这种学习方式既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策略
1.有效设疑,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考与疑问三者一向是紧密联系的,而疑问更是进行学习和思考的动力和基础。正如宋代的张陆所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强烈的疑问是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的内驱力,从产生疑问到展开思考、提出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学生增长智力、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疑问”这个切入点,在恰当的时刻有效设疑,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学生敢于并乐于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在教授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提问有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个实验包含两个小实验,在教学中不要一次性地讲完所有的内容,可以先向学生说明当时科学家的探究思路以及选择使用t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背景,为学生进行研究活动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认真思考,并探究这个实验里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可以把它找出来,进行讨论。
2.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实验,将理论知识直观地呈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针对高二《生物》第一册“水分的吸收”这一教学内容,教材安排了“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我们进行教学时,除了如教材要求那样用3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进行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尝试使用用5%、10%、15%的nacl溶液或者35%、40%、50%的蔗糖溶液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3.关注社会热点,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践,脱离了实践的学习就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干巴巴地没有生命力,只能渐渐枯竭。相比于一些人文类学科,生物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留心观察,许多社会热点问题都蕴含着一些生物知识,如克隆、转基因、神舟号飞船搭载植物种子(基因突变)、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的遗传信息)、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稍加利用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素材。
二、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1.切忌“特殊化”,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
从根本上讲,研究性学习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来,并从中得到成长。只针对少数尖子生的教学是与研究性学习的初衷相违背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切忌走入“贵族化”的误区,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研究过程,不要过于执着于研究成果,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学生享受到了研究的乐趣,掌握了研究的方法,研究的价值就得到了实现。
2.研究课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研究课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热情,并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有所获,从而体现出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课题设置时,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既符合学生现有的水平和能力,又在此基础上存在一些难度,这样一来,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得到增强。
3.注重研究的实质,避免使学习流于形式
学生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能够锻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增长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学会分享与合作,能够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还会对自己的心理产生一系列积极的影响,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㈠激发学生求知的需要。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感觉到它几乎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学习特点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性等一般学生都是比较陌生的,这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
㈡培养学生的交往需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㈢增强学生的成就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后天习得的结果。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做他们认为对于自己是重要的或有价值的事,并努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成就需要的体现。学生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就会不断增强成就需要。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
七、锻炼学生言语能力。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言语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两大类。内部言语又可分成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两类。高中语文以及性学习强调小组合作研究,强调研究信息、创意和成果的经常交流和共同分享。这就需要口头言语――口语交际来完成;高中语文研究成果的表达主要应由书面言语来担任,当然,研究性学习成果表达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在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时,尤其不能离开内部言语。特别是阅读活动中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常常遇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况,必须借助内部言语――思考问题时对自己发出言语的活动才能完成。显而易见,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八、陶冶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美好情操的陶冶。
九、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学生长期进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注重感悟、重视积累、善于质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相互切磋、合作探究、乐于交流、共享资源创意成果、关注现实等习惯。
十、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关键词:心理健康 高中语文 能力培养
一、增强学生的能力。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发展语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语文积累能力、语感能力、个性化阅读能力、文学作品的领悟能力及鉴赏能力、个性与创新表达的能力等等;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创造出一些文学作品等;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元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极大地发展学生的优势能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一般根据自己的特长、潜能、兴趣、爱好等选取深入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是扬长教育的精神。
二、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满足,因此,这一学习活动本身就会成为学生追求的目的,这其实就是学生从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内在动机。
三、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的情绪色彩。树立语文学习的研究态度。研究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种对待未知事物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学习中就会永远充满着好奇、怀疑的因素,永远洋溢着探究、揭秘的热情,永远享受着创造、成功的喜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高中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应该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学习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思维、学习科学精神、激发探究的潜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学生科学探究兴趣的培养为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打下了基础,因为兴趣是价值观的初级形式。
四、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它通常是充满着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十分强调学生重视感受、重视鉴赏、重视思考、重视领悟,在这一学习活动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情意活动,在学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汇报以至争论辩驳的氛围中,学生的就会逐渐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正确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品质。
学生参加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这一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能够不断发展注意的高级形式——有意注意。学生一般对自己参与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意义、目标、具体任务有着比较清醒地认识,这极有利于维持稳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适应当今社会,提高学习、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备条件。
六、提高学生的知觉水平。
在语文这门学科中,知觉主要表现为感悟。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独特感悟为前提。学生参与语文研究性学习,会根据选题的需要主动阅读大量的文本,其整体感悟的能力会不断增强。
七、丰富学生的心象。
心象是当对象不在眼前时,我们头脑中浮现出的形象。心象是一类很重要的知识表征,它能够使我们在对象未出现的情况下去表征和加工这些对象。在学生构思想像作文或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到头脑中出现的颜色、形状、大小、方位等视觉特征的形象——视觉心象;他们还常常会用到经过头脑对记忆心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则是让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追求思维的创新和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不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有创意的表达。显然,这样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定会经常运用视觉心象、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不断丰富学生的心象储备,从而为提高创造能力奠定基础。
八、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语文学习要“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因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比如个性化阅读以及自由、有个性、有创意表达中离不开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思维;研究问题、形成成果时离不开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交流汇报、讨论辩驳时离不开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和具体化等思维的心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