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非耕地日光温室;黄瓜;生理性病害防治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积极发展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戈壁滩昼夜温差大,沙尘暴、大风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持续低温、夏季持续高温,对非耕地日光温室有机生态无土栽培蔬菜生产影响极大,导致蔬菜生产上生理性病害常有发生,尤其是黄瓜发生生理性病害的现象尤为突出。

1 黄瓜高温障碍

1.1 症状

日光温室黄瓜进入4月份以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在放风不及时或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棚内温度有时高达40~50 ℃,对黄瓜生长发育造成危害。

1.2 病因

温室内温度高于40 ℃,基质含水量少,在这种情况下植株生长加快,易疯长。

1.3 防治方法

选用耐热品种;加强通风换气,使棚温白天保持在30 ℃以下,夜间控制在18 ℃左右,相对湿度低于85%;浇水时间最好选择上午8-10时进行,晚上或阴天不要浇水;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5~7 d喷1次,连喷3次;遇有持续高温或天气干旱,棚室黄瓜蒸发量大,呼吸作用旺盛,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

2 黄瓜低温障碍

2.1 症状

低温生理病在早春茬和秋冬茬黄瓜栽培中经常出现。所谓低温生理病是指黄瓜在生育过程中遇到了低于其生育适温的情况。连续长期或短期低温的影响,使黄瓜发生生理障碍,延迟黄瓜生育或造成减产,有时甚至发展成冷害。主要表现症状: 一是播种后遇到气温、地温过低,发芽和出苗延迟,致苗黄、苗弱、沤籽或发生猝倒病、根腐病等。出土幼苗子叶边缘出现白边,叶片变黄,根系不烂也不长;地温若长期低于12 ℃,根尖变黄或出现沤根、烂根现象,地上部开始变黄。 二是白天气温处在20~25 ℃,持续6.5 h以上,夜间地温降到12 ℃左右时,出现幼苗生长缓慢、叶色浅、叶缘枯黄的现象;当夜温低于5 ℃时,生长出现停滞,致幼苗萎蔫或黄莠,叶缘枯黄,结瓜少且小。当0~5 ℃低温持续时间较长时,就会发展到伤害,有的表现局部症状,有的不发根或花芽分化受到影响或不分化,叶片组织尚未坏死,但呈黄白色,抵抗力减弱,导致弱寄生物侵染,有的呈水浸状,致叶片枯死或干枯,有的还可诱发菌核病、灰霉病等低温病害。

2.2 病因

低温造成植株光合作用减弱,使呼吸强度下降;影响黄瓜对矿物质营养的吸收和利用,影响养分运转,妨碍光合产物和营养元素向生长器官运输,且运转速度下降,引起黄瓜生理失调;黄瓜生殖生长受到抑制或出现异常,影响到生长速度和结瓜率;低温直接作用在生物膜上,使生物膜发生物相变化,黄瓜根毛原生质10~12 ℃开始停止流动,低温时根细胞原生质流动缓慢,细胞渗透压下降,造成水分供应失衡。

2.3 防治方法

选用耐低温品种;适度蹲苗;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黄瓜播种后,棚温应保持25~30 ℃;科学安排播种期和定植期;采取有效的保温防冻措施;发生寒流侵袭时,应马上采用加温防冻措施;补施CO2以促进黄瓜光合作用; 在寒流侵袭之前喷植物抗寒剂,每667 m2喷100~200 mL或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可使冰核细菌数量减少;喷洒高脂膜乳剂80~100倍液或巴姆兰丰收液膜200倍液有一定预防作用;如气温过低已发生冻害,要采用缓慢升温措施。

3 黄瓜生理性萎蔫

3.1 症状

采瓜初期至盛期,植株生长发育一直正常,有时在晴天中午,突然出现急性萎蔫枯萎症状,到晚上又逐渐恢复,这样反复数日后,植株不能再复原而枯死。从外观上看不出异常,切开病茎,导管也无病变。

3.2 病因

黄瓜生理性萎蔫主要是浇水太多太勤,导致基质中含水量过高,造成根部窒息或处在嫌气条件下,基质中产生有毒物质,使根中毒引起发病。

3.3 防治方法

选用耐热品种;基质浇水要勤观察,适时调节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4 黄瓜焦边叶

4.1 症状

主要出现在中部叶片上。发病叶片初在一部分或大部分叶缘及整个叶缘发生干边,干边深达叶内2~4 mm,严重时引起叶缘干枯或卷曲。

4.2 病因

一是棚室处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突然放风,致叶片失水过急过多;二是喷洒杀虫或杀菌剂时,浓度过量或药液过多,聚集在叶缘造成化学伤害。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第2篇

1 细菌性病害

1.1 细菌性角斑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茎藤。叶片受害,病斑初为水渍状浅绿色,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白色菌脓,干燥时形成白粉或亮膜。茎及果实上的病斑初呈水渍状,近圆形,后呈淡褐色,果实后期腐烂,有臭味。病原为细菌,借助雨水飞溅、水珠滴落、昆虫等传播蔓延。通风不当、棚内湿度过高、昼夜温差大、夜间结露等易引发病害。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挑选耐病品种;种子于70℃恒温干热灭菌72 h,或用50℃温水浸种20 min;使用新植霉素200 mg/L浸种1 h,捞出来后在25~30℃水中浸泡1~2 h,沥水晾干种皮后催芽。

b.加强栽培管理。生长前期适当控制浇水,以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大棚黄瓜灌水要在晴天进行,及时通风,控制好昼夜温差。

c.药剂防治。可使用20%噻菌铜悬浮剂600倍

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1 2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400~800倍液喷雾。以预防为主,病害易发季节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2 细菌性叶斑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茎和果实。叶片受害,病害初呈油渍状,逐渐变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圆形斑,直径1~2 mm,后期叶缘出现褐斑,且边缘有黄色晕环,潮湿时叶背可能有菌脓。茎及果实染病,病斑呈油渍状、深绿色,严重时龟裂或形成溃疡,溢出菌液,果实染病会使种子带菌。病原为细菌,可在种子内、外和病残体上越冬,通常借助飞溅水滴、棚内水滴、叶片吐水、雨水等传播蔓延。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用抗细菌性病害的品种;温汤浸种,用55℃温水浸种20 min。

b.药剂防治。可以使用8%菌克毒克(宁南霉素)水剂600~800倍液、88%水合霉素可湿性粉剂

1 000~1 2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3 000~4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2 病毒病

①病害特点 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苗期、成株期都能发生。病毒病通常由一种病毒单独侵染或多种病毒复合侵染导致。列举常见病毒病症状如下。

a.花叶病毒病。叶片出现淡黄色不明显的斑纹,后呈浓淡不均的小型花叶斑驳,果柄处出现花斑。

b.皱缩型病毒病。新叶沿叶脉出现浓绿色隆起,叶片变小,出现蕨叶、裂片,有时沿叶脉出现坏死,受害果面产生斑驳或凹凸不平的瘤状物,果实变形,严重时病株枯死。

c.绿斑型病毒病。新叶产生黄色小斑点,逐渐变为淡黄色斑纹,绿色部分呈隆起瘤状,严重时植株新叶白天萎蔫,果实受侵染产生浓绿色花斑和瘤状物,多为畸形瓜。

d.黄化型病毒病。中、上部叶片在叶脉间出现褪绿小斑点,后发展成淡黄色,或全叶变鲜黄色,叶片硬化,向背面卷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

病菌通常在种子、土壤或保护地中越冬,主要通过蚜虫、粉虱、蓟马传播,田间作业和汁液接触也可传播。高温、干旱环境下病害发生会加重,缺肥、缺水、管理粗放也会加重病害。

②防治方法 a.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种子用55℃温水浸泡40 min,或在70℃恒温下处理72 h。

b.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及时追肥、浇水,防止植株早衰,进行嫁接、打杈、绑蔓、去雄等田间作业时,为避免病菌传染,接触过病株的手和工具均要用肥皂水洗净。清除田间杂草,消灭毒源,切断传播途径。发病初期及时拔除零星病株,并带出棚外销毁。

c.防治虫媒传病。在蚜虫、粉虱、蓟马发生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防止传播病毒,可使用70%艾美乐(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 000~8 000倍液、10%除尽(虫螨腈)1 000~1 500倍液或0.36%苦参碱水剂800~1 500倍液防治。也可覆盖银灰色避蚜纱网或挂银灰色尼龙膜条避蚜,或用黄板诱杀等物理措施防治蚜虫。

d.药剂防治。可以使用药剂8%菌克毒克600~800倍液或0.5%几丁聚糖水剂500~800倍液,间隔5~7天喷药1次,连喷2~3次。

参考文献

[1] 于志海.黄瓜病害综合防治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3(9):86.

[2] 丑波.大棚黄瓜炭疽病的特征及防治方法[J].现代农业,2014(7):43.

[3] 刘明月.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5(5):41.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棚;黄瓜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

由于大棚具有高温、高湿及连茬种植的特性及独特越冬场所,给蔬菜病虫害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目前黄瓜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黑星病等,现将其主要病害发生及防治分述如下。

1黄瓜霜霉病

1.1发生特点

黄瓜霜霉病俗称“跑马干”、黑毛(北方)、“瘟病”和“痧斑”(南方)等,是各类温室和大棚黄瓜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早上尤为明显,反面似水渍状烫伤,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角形黄褐色斑,湿度大时,叶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但如连续遇到高温干燥天气,则霉层消失。该病菌为古巴假霜霉,是一种活体颗粒小的寄生真菌,冬春保护地黄瓜霜霉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秋露地瓜秧和其他茬口或邻近的大棚温室栽培的黄瓜病秧以及来自苗床的带病苗,病苗潜伏期3~5 d,发病适宜温度16~22 ℃,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0%才大量产生孢子,且湿度越高产孢越多,叶面有水膜或露水持续3 h以上,更便于孢子囊萌发和侵入,遇到阴雨雪天,温度下降,湿度加大,发病严重。该病菌发生过程中有“两怕”:一怕“干燥”,通常晴天上午放风,可以降低棚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叶片上不能形成水膜或水滴,不利于孢子囊萌发及侵入;二怕“干温”,棚温达45 ℃时不要通风,浇水后使其维持45 ℃达2 h后再慢慢放风,使棚温降到25 ℃时再闭棚,可杀灭病菌,有效控制病害发生[1]。

1.2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津研系列及农大12、农大14等品种对霜霉病有一定的抗性,可因地制宜选用;栽培无病苗,改进栽培技术。育苗床同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感病;加温苗床育苗,提高夜间温度;降低湿度,不结露,少生病;苗期拔除发病株;定植选地势高、平坦、易排易灌地块,地膜覆盖;定植后结瓜前控水,并改在晴天上午进行,以降低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地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及活性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叶面喷肥等提高植株抗性;通过调节大棚内温湿度防治霜霉病,具体做法:当太阳升起时,先放风1 h,排出因施肥及植物代谢过程中释放的废气,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通风1 h后闭棚,使棚温上升到28~32 ℃,通过控制温度、降低湿度限制病菌的发生发展,但不能高于35 ℃,以免影响黄瓜的新陈代谢。中午开始放风,使温度下降至20~25 ℃,湿度降至70%以下,通风降湿控制病菌发展,夜间温度基本上适合病菌的发展,可以在日落前放风30~60 min,降低棚内湿度,叶片无水滴,霜霉病仍不能萌发侵染。如果棚外温度达12 ℃以上,则除了刮风下雨外,夜间也要通风放湿。在浇水方面,早期气温低时,上午浇水,后期温度高时,清晨温度低时浇水,浇水后立即闭棚,使温度提高至30~32 ℃,保持1 h,然后通风。大棚内铺无菌的秸秆。将秸秆切成10 cm左右,铺入行间沟内(即大行工作行),夜间收湿放热,白天放湿收热,调节棚内温湿度,还有防止土壤返盐、改良盐碱化的作用。以后,这些富含纤维素及各种营养元素的秸秆,施入土中作为肥料,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仅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而且能提高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能力。傍晚时,在发病初期,用45%的百菌清烟雾剂3 kg/hm2,分成5份,放在棚前头(棚前湿度大,病菌集中,发病重,地势低,可挥发到后墙),从里往外依次排好,用香烟等暗火点燃,然后闭棚。发病前或刚发病时进行,隔7 d再熏1次,连续熏3~5次,可控制病害发展。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粉器喷撒5%的百菌清粉尘剂,或5%的加瑞农粉尘剂15 kg/hm2,每7 d喷1次,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还可选用2~3种药剂混合喷雾,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乙磷铝500倍液,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等。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混发时,可喷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0%玻铜·乙铝·锌(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霜霉病同白粉病混发时,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霜霉菌同炭疽病混发时,可选用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加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2.1发生特点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症状易与霜霉病混淆。在生产中,这2种病也常常混发,给农户用药造成一定的误区。这种病主要侵染叶片和瓜条,偶然也可危害瓜蔓,幼苗期即可发病,危害叶片时,一般从低叶向上发展,叶反面呈水渍状多角形斑,但比霜霉病病斑小,危害大时,无黑色霉层,叶背面常可见病部有乳白色的粘液即细菌菌脓,早晨尤显,这种菌脓干燥后呈1层白色膜或白色粉末病斑,后期易干裂穿孔[2]。病原菌在种子内外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该菌发病温度范围10~30 ℃,适温24~28 ℃,适宜相对湿度85%以上,大棚低温高湿有露水利于发病,病斑大小与湿度有关。夜间饱和湿度大于6 h,病斑大且典型,湿度低于85%或饱和湿度持续时间不足3 h,病斑小,昼夜温差大,结露重且持续时间长,发病重。当高温干燥条件下,可抑制该菌。

2.2防治方法

选用耐病品种,如津研2号、中农9号、春光2号等。不从病瓜上留种。种子消毒,瓜种用70 ℃恒温干热灭菌72 h,还可用100万U硫酸链霉素500倍液浸种2 h,还可用40%的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90 min,或用次氯酸钙300倍液浸种30~60 min,冲洗干净后催芽播种。大棚注意通风降湿。可用50%DT 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4 000倍液,或78%科博500倍液,或20%绿乳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天达2116的800倍液+天达诺杀1 000倍液,或40万U青霉素钾盐对水稀释成5 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8 d喷1次,连喷3~4次,铜制剂使用过多易引起药害,一般不超过3次。

3黄瓜褐斑病(疤斑病)

3.1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中上部叶片,病斑初呈淡褐色后变黄褐色,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凹陷,叶正面有小突起,多数病斑的扩展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或多边形,重者叶片干枯,变硬变脆。此病菌以分生孢子丛或菌丝体在土中病残体上越冬,随气流雨水飞溅传播,在高温(25~27℃)高湿(叶片上有露水)及通气不良的条件下发病重。此病多发生在津春号品种上,温差大有利于发病。

3.2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散湿,调节好棚内温湿度;清除病残体,减少初侵染源;未发病时,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加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1.5%菌立灭500倍液,或65%的甲霜灵1 000倍液,78%波·锰锌(科博)可湿度性粉剂600倍液,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5 kg/hm2,每5~7 d喷1次,连喷2~3次(使用多菌灵,采收前10 d停止用药)。

4黄瓜灰霉病

4.1发生特点

黄瓜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和幼果,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侵入,使花腐败,长出淡灰褐色霉层进而侵染瓜条,造成脐部腐烂,表面密生灰褐色霉状物,烂去瓜头。烂花落在茎叶上,造成烂茎烂叶,植株枯死[3]。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低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冬季及早期棚室气温低,特别遇到阴雨雪天气,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植株结霜,放风不及时,湿度大,叶片多水滴,病害危害重,如果棚室适宜寄主多年连茬,病株残体积累多,菌源充足,更加重危害。

4.2防治方法

消除病残体,发病时及时摘除病花、病叶,带出棚外埋掉,减少病源;生态防治,同黄瓜霜霉病可以兼治;可用50%速克灵1 500倍液,50%扑尔因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或40%特立克800倍液,或40%百可得1 500倍液,或40%施佳乐600倍液,或10%的宝丽安6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 200倍液,或25%的使百克乳油1 200倍液喷雾防治。在苗期和花果期这2个阶段,交替使用以上杀菌剂,发病后适当加大用药量或复配使用。若遇连阴雨天,不宜喷雾,可用10%速克灵烟雾剂5 kg/hm2,或45%灰霉灵烟雾剂2.25 kg/hm2,或10%灭克粉15 kg/hm2喷粉,以上药剂兼治菌核病。

5黄瓜蔓枯病

5.1发生特点

黄瓜的茎叶、瓜条均能受害,叶片上病斑近圆形,前期有些病斑自叶缘向内呈“V”形,呈褐色,后期病斑易破碎,病斑上轮纹不明显。茎部受害病斑呈油浸状,有时出现白色粘胶物,严重时茎节变褐色,易折,病斑开裂,维管束不变色,区别于细菌性病害,瓜条受害,多在瓜条顶部出现水渍状,有白色粘稠物。病菌以分生孢子器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架材上越冬,种子也能带菌传病。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植物生长长势差或徒长的地块,靠近秋露地黄瓜的地方发病重。

5.2防治方法

实行2~3年轮作,农户多黄瓜同辣椒轮作,也有农户同葱蒜轮作;实行配方施肥,根据黄瓜的生理特性,合理调配各种营养元素比例;切实抓好秋露地黄瓜蔓枯病的防治或兼治工作,以减少初侵染源;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福美双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1.5%菌立灭500倍液,或40%百可得1 000倍液,或25%扑霉灵乳油1 5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4 000倍液。掌握在发病初期全田用药,每5~7 d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用药剂涂茎防治。

6黄瓜根结线虫病

6.1发生特点

主要危害黄瓜根部,根系发育不良,须根或侧根染病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有的串生。解剖根结,可观察到内部有许多乳白色幼虫,根结长出细弱的新根,使寄主再度染病,继续形成根结。被害植物地上部发育不良,植株矮小,叶发黄,严重时干枯。此病由根结线虫寄生所致,幼虫在根内生活,刺激幼根膨大成瘤状。越冬卵在条件适宜时,孵化出幼虫,幼虫靠病土、病苗或浇水传播,幼虫多从嫩根入侵,刺激寄主细胞增殖形成肿瘤。

6.2防治方法

与草菇轮作能较好控制危害;同大葱、韭菜、刁柏轮作或水旱轮作[4];在炎热夏季,翻耕后浇灌,覆盖棚膜地膜晒5~7 d,使20~25 cm土层温度升至45~48 ℃,甚至达50 ℃,加上杀虫剂效果会更好,且成本低;保护地重病田或定植后发病时灌浇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每株灌对好药液200 mL,也可撒施福气多颗粒剂225 kg/hm2,防效好(使用辛硫磷,采收前7 d停止用药)。

7参考文献

[1] 杨桂花,孙鹏.大棚黄瓜常见病害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89,199.

[2] 任素樱.保护地冬春茬黄瓜花打顶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32.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第4篇

【关键词】蔬菜病虫;识别;防治

1.真菌病害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真菌类病害有1000种左右,常见病害200种左右。蔬菜病原真菌侵染力强,不但可通过伤口和自然孔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寄生,而且也可通过表皮直接侵入寄生为害。因此,在蔬菜各个部位(根、茎、花、叶、果实)都可发生病害症状。

1.1识别

识别蔬菜真菌性病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着手:

(1)在病害发生部位,出现病斑,天气湿度大(如早晨)时,病斑上有病征(如粉、霉层、黑色颗粒等)出现。如黄瓜霜霉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片上,形成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在病斑处长出紫黑色霉(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征。

(2)病株枯萎、黄萎。枯萎病的病株表现为全株凋萎,根系腐烂,病株基部茎上有粉红色霉层,剖开茎基部,维管束呈褐色。如瓜类作物的枯萎病、黄萎病的病株,病叶由黄变褐,并自下而上逐渐凋萎、脱落,剖开病株的根和主茎,维管束变褐,如茄子萎病。

1.2防治

(1)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用55-60℃的温水浸种20-30分钟)、日光曝晒、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0分钟),浸种完毕后,用清水冲净,然后播种。

(2)棚内土壤处理。棚内土壤中土传病害如立枯、枯萎病菌等菌量大。在播种前,结合整地,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能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常用消毒方法,预防蔬菜苗期病害如立枯病、猝倒病时,在播种前,每平方米用五氯硝基苯5克与代森锌或福美双5克加细土15公斤,或五氯硝基苯9克与拌种双7克加过筛细土45公斤,混匀配成药土,播种时,先将苗床浇足底水,然后将1/3药土填低,2/3药土覆种,出苗前,土壤半干半湿,预防蔬菜枯萎病、黄萎病时,播种前15天左右,在棚内菜地里,每隔25-30厘米,打一个20厘米深的小孔,向每个小孔内注入:毫升氯化苦溶液,立即盖上踏实并浇水一勺粪,然后覆上薄膜,密闭15天后,再揭膜翻土,让药液挥发后再播种,可预防蔬菜枯萎病和黄萎病。

(3)大棚消毒处理。在高温闷棚时,向棚内喷洒100倍福尔马林或300倍菌毒清液,每亩喷洒10-30公斤,可有效杀灭棚内及棚内空气中。

(4)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采取各种措施,合理控制棚内温、湿度,既有利于作物健壮生长,又能有效防止病害发生和蔓延。以早春大棚黄瓜栽培时,温、湿度管理为例,在日平均最低气温稳定在10-13℃,棚内温、湿度管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日出后,通过大棚温室效应,使棚内湿度尽快升至28-30℃,上午10点左右,当棚内温度超过30℃时,通风散湿,使棚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下午,棚温保持在20-25℃,棚内湿度保持在60%,15点以后,闭棚保温;日落后与上半夜,因棚内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所以棚内降温应缓慢,以避免棚内湿度过大,棚温应保持在15-20℃,湿度控制在80%左右,下半夜,棚温保持在10-15℃,湿度保持在80%-85%,采取这种变温、变湿管理,既有利于黄瓜健壮生长,又抑制了病害的发生。为控制大棚内的湿度,常采用高垅地膜栽培,合理密植,大棚滴灌等措施,做到雨后及时排水,防积水。

2.细菌病害的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细菌病害100种左右,常见20种左右,病原细菌侵染力相对真菌来说较弱,常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寄主为害。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能十分有效防治细菌病害的发生。

2.1识别

(1)危害植株叶片时,常沿叶脉或从叶缘开始,病斑多角形,对着阳光,有透明感或病斑呈斑点状,病斑处可见菌胶。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和圆斑病。

(2)产生腐烂症状。植株根、茎腐烂,用手指轻按发病部位,有菌脓出现,如大白菜软腐病、魔芋软腐病。

(3)溃疡状。病部溃疡,病斑中央呈火山口状开裂,如蕃茄溃疡病。

(4)青枯病状。感病植株死亡后,叶片色泽稍淡,但仍保持绿色,植株根、茎的维管束变褐腐烂;剖茎后,用手指轻按,有乳白色粘液(菌脓)溢出,如辣椒青枯病。

2.2防治

(1)种子处理。播种前,常用农用链霉素300ppm或50%代森铵水剂800倍液或氯霉素500倍液进行浸种,以杀灭种子所带病菌。

(2)土壤消毒处理。播种前,清除内棚内病株残体,然后结合整地,每亩撒匀50公斤生石灰,50公斤草木灰、1公斤硫磺粉,晒上2天后,再播种,或整地时,用50%敌克松原粉1000倍液,喷洒土壤,进行土壤消毒处理。

(3)搞好棚内管理棚内管理主要是湿度管理,合理密植,采用半高垅地膜栽培;应用无滴膜作棚膜;灌溉时,采用滴灌,避免漫灌;早晨露水大和棚内田间温度大时,不进行田间农事作等措施,都能有效防止细菌病害的发生。

3.病毒识别和防治

蔬菜上,病毒病50种左右,常见10种左右,病毒侵染力很弱,只能通过微伤口侵入寄主,常借介体(如蚜虫、叶蝉等)传播病害,通过及时防治介体昆虫和加强栽培管量,是防冶病毒病的最有效途径。

3.1识别

植株病毒病在叶上发生时,常发生于顶部嫩叶,症状表现为叶片花叶,黄化,卷叶、厥叶;植株表现为皱缩矮小或病茎和果实有黑色条斑,严重时开裂。如蕃匣条斑病毒病。此外,在高湿条件下,植物病毒会发生隐症现象。

3.2防治

(1)种子消毒处理。用10%磷酸钠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可杀灭种子表面所带的病毒。

(2)适时播种,培育壮苗,适当早栽,促使植株提前进入成株期抗病阶段,加强田间栽培管理,促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作物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并将土壤深翻,曝晒,以减少土壤中的病毒。

(3)烟叶含有烟草花叶病毒,在棚内田间农事作时,不宜抽烟,在分苗下植或整枝时,用肥皂水或10%磷酸钠溶液洗手消毒。

(4)从蔬菜苗期,就应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飞虱,在害虫迁盛期及时施药灭虫。另外,采用紫色膜,银盔膜等多功能膜作棚膜,也能有效防止病毒的发生。

(5)药剂防治。常用药剂有20%病毒A500倍液,5%菌毒清300倍液,5%植病灵1000倍液或在蔬菜定植前和缓苗后喷NS-83增抗剂各一次。

4.线虫病害识别及防治

4.1症状识别

植株遭受线虫侵害后,长势衰弱,植件矮小,叶片发黄,观察根部,须根多,形成许多瘤状虫瘿,手捏瘤块,组织膨松。

4.2防治

(1)土壤处理。蔬菜种植前,深翻土壤30-35厘米,施足有机肥,适当浇水后,平铺地膜,压实密封,再密闭大棚。利用夏季高温和有机肥腐熟散发的热量,使地膜土壤15厘米以内温度高达60℃以上,连续闭棚处理半个月,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线虫。

(2)合理轮作:线虫寄主比较单一,与非寄主作物进行合理轮作,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

(3)精耕细作,加强肥、水管理,促使作物健壮生长,以减轻病害发生,作物收获后,清除病株,病根于田外,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曝晒。

(4)药剂防治。常用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用量4-5公斤或10%克线磷颗粒剂,每亩用量2-4公斤进行防治。

黄瓜常见病害及防治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反季节;黄瓜;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642.2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097-01

黄瓜在我国南北均可种植,但作为冬季反季节的黄瓜生产,南方尤其是海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因此,大力推广和发展反季节黄瓜的生产对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提高和发展农村经济,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来达到脱贫致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品种选择

经过万宁地区多年的生产比较和筛选,一般以天津市黄瓜研究所选育的1代杂种为主,因为其主要特点为植株长势旺、株形紧凑、分枝多、主蔓结瓜为主,节成性好,不易化瓜。

2 培育壮苗

首先准备未种过瓜菜的有机质多、透水透气性好的壤土,装入已摆好的营养育种盘内,然后根据万宁地区的气候和市场等情况,确定播种期,接着浸种催芽。待种芽露白时即可进行播种,播种时打足底水,再覆盖1~2 cm厚土在育苗底盘上,最后可利用白色塑料薄膜再上面撑起小拱棚,防止雨水冲刷合保温,以保证和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当第1片真叶显露时,要适当进行通风,适时浇水,水量不宜太多,以防止床土湿度过大而导致病害发生。结合浇水,每4 d左右浇1次水肥。同时要防止苗期病虫害,特别是苗期的猝倒病,保证成苗率,不影响大田的定植[1]。

3 整地定植

选择未种过瓜类的田地,以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透气性好为佳。首先田地周围要深挖排水沟利于排灌,接着深耕、细耙、平整,同时埋下底肥,最后起垄做成宽1.2~1.5 m、高30 cm的高畦,畦距50~70 cm,并于定植前10 h,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防草、保肥、保温。选择晴天上午气温较高时进行定植,从育苗盘中选择壮苗进行定植,每畦定植2行,株距25~30 cm,定植后就要进行盖土封口以及浇水定苗、稳苗。

4 田间管理

当植株开始抽蔓后即立支架引蔓,植株高25 cm左右开始绑蔓,以后每隔3~4叶绑1次,绑在瓜下1~2节处,同时剪除侧枝,在根瓜以下的侧枝要及时剪除,应去除卷须、黄叶,根瓜采收前可少浇水,采收后可多浇水,并施速效肥,发现积水要及时排除[2-3]。

5 病虫害防治

5.1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出土前幼芽子叶和胚茎腐烂,造成烂种。子叶展开,真叶未抽出时病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病斑,接着变黄褐色,缩成线状,病害发展很快,子叶尚未凋萎前幼苗即猝倒,严重时成片倒下。 防治上,播种前用70%五氯硝基苯、50%福美双等量混匀,用8~10 g/m2,加干细土20~30 kg拌匀,1/3药土撒在床苗作垫土。播种后,剩余2/3药土覆盖种子,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发现病苗应立即用杀毒矾或百菌清800~1 000倍液喷施,7 d后再喷施1次。

5.2 霜霉病

霜霉病是黄瓜的最常见病害,主要危害叶、茎、卷须及花梗,多在成株后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正面发生水渍状淡绿色或黄叶小斑点后渐扩大,由黄色变成淡褐色,受叶脉限制成多角型病斑,在叶片背面病斑处生成紫灰霉层,在早晨潮湿的条件下可观察到叶背面水渍状的病斑,严重时,病斑连接成片,全叶黄褐色,干枯卷缩,直至死亡。防治上,发病初期用25%瑞毒霉800~1 000倍液,或64%杀毒矾+47%加瑞农,或50%烯酞马林1 500倍液+72%克露600倍液喷雾。

5.3 细菌性角斑病

高温高湿是细菌性角斑病发病的主要条件。在子叶上发生圆形或卵圆形浸状凹陷斑,后变褐色,干枯,成株叶片初为水渍状浅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淡褐色,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型病斑。它与霜霉病的区别在于病斑大,颜色灰白,易穿孔、水渍状明显,乳白菌浓,有透光感。防治上,可用52.8%可杀得2 000倍液,47%加瑞农,或72%农用链霉素,或12%绿乳铜等喷雾即可,每7 d喷1次,连喷2~3次。

5.4 白粉病

白粉病为害后在叶正反面产生小斑点。逐渐扩大,后来造成遍布白色雾层,霉斑边缘不整齐,后变成灰白色,叶片逐渐变黄,发脆、干枯而不落。防治上,可用30%特富灵5 000倍液+12%绿乳铜1 500倍液或30%爱苗3 000倍液+12.5%禾果利2 000倍液或25%粉锈宁2 000倍液喷雾,以叶正反面均能喷到最好。

5.5 虫害

黄瓜虫害主要是美洲斑潜蝇、青虫、棉铃虫、瓜蚜等,一般易于判别,只要对症及时喷洒虫药,便能加以防治[4]。

6 采收

结瓜初期气温较低,果实生产速度缓慢,一般每隔3 d左右采收1次,盛果期瓜生长加快,要1~2 d采收1次。畸形瓜特别是根瓜一经发现应及早打掉。

7 参考文献

[1] 蒲运锋.黄瓜反季节高产栽培技术[J].贵州农业科学,2005(4):89-90.

[2] 谢召发.无公害黄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技服务,2007(10):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