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336-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内容上来讲,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比较抽象的概念、定义等因素,特别进入高年级,许多语文生会由此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导致成绩进步不大甚至下降。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那么,怎样才能抓好小学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开阔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视野,增进学习兴趣,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发挥师生间的能动作用和集体教育作用呢?笔者浅谈以下几点:

一、课前准备环节――备好课,写好教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灵活性、创造性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要有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并具有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驾驭能力,钻研并熟练掌握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全部内容,了解其知识结构,分清各单元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阅读有关语文教参和资料,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学风等,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对语文课堂教学精心设计和安排,保证最有效地将语文信息传递给学生,再把备课的内容书面化,按课题名称、教学目的、授课时数、教学方法、课型、步骤、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编写成完整的教案。

二、课堂教学环节――上好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它与教师的文化知识、教育水平、理论知识和观察能力、思维活动能力、交往应变自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个人的教学风格、教育艺术等有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必须仪表端正,胸有成竹,保持良好的教师风度,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才能处变不惊,应付自如,既要遵循教案,又能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教案。要安排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老师做好上课的准备,如寓言、典故、故事等,恰当利用寓意进行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规范化的教学文字符号和语言,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丰富资源,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对学习语文直接兴趣的最佳时机。利用谜语、故事、生活中的语文现象、身边的语文事例,使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产生“共鸣”。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流、总结。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注意让所学的语文内容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又让学生轻松地学到了语文知识。

三、课后巩固环节――布置作业和课后复习,加强课外辅导

布置课外作业,督促学生复习,巩固和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技能检查学习的效果,作业要紧要扣大纲和教材,严格控制作业量,难易适度,及时检查、批改,并培养学生自查、互查的能力和习惯,从中具体分析问题,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进行全体学生课外辅导,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优生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对差生要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精心点拔,提供机会,促使成功,公开赞赏,恢复积极的自我形象,激发求知的心理欲望。

四、考查考核环节――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第2篇

写好作文,要具备两方面的基本功:一是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二是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写作方法老师结合语文课教学都讲到了,对每个学生来说,只是掌握和运用的熟练程度不同而已。学校的作文课,是教师以课堂集体训练为主,出的作文题,平时对生活善于关注的学生,作文时不觉得困难;而生活积累少的学生作文时则抓耳挠腮,一筹莫展,勉强写出的文章必然枯燥无味,得分也不高。孩子接触的人,无非是老师、同学和家长,这对孩子通过生活搜集、积累素材有一定的影响,为此,老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帮助孩子提高写作能力,各负其责,各尽其力。

第一、作为家长应做到如下几点:

1.有意识的帮助孩子积累素材

平时在茶余饭后,根据孩子的接受能力,家长可介绍生活中一些有意义的新鲜事及社会见闻等,尽可能讲得情节完整、生动有趣,并加以分析,让孩子知道写哪一类作文时可以运用这些内容,必要时,还可以让孩子把事情简要地记下来。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必须做有心人,首先自己要关心周围的生活。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的素材,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切忌一曝十寒。

2.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寻找素材

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写不出作文来,找出范文,让其抄袭。特别是在晚上,为了让孩子早点休息,第二天好向老师交作业就包办代替。其实,以上方法都不可取。不如根据题目要求帮助孩子寻找素材,引导、启发孩子回忆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让他们自己动手练习。

3.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参加活动

平时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吃穿,在星期天、节假日中,也要有目的地带领孩子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或是逛逛市场,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家长还要注意在活动中启发孩子关心生活,热爱生活,体察生活,学会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有些家长总是喜欢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看书做作业,结果,孩子的生活面很窄,孤陋寡闻,这不利于孩子丰富作文素材。

4.有意识的检查孩子的作文本

有些孩子接到老师发下来的作文本,往往只看一下分数和评语就过去了,他们不太关心文章中老师批改的内容。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消化老师的评语,真正理解老师提出的优缺点;同时要引导孩子琢磨老师的修改,使他懂得其中的字、词、句、标点符号修改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孩子作文的水平。

5.有意识的帮孩子创设作文的氛围

在家庭中,家长要经常关心孩子的作文情况。业余时间可与孩子谈谈有关写作文的事,或就生活中双方都熟悉的事件命题,一起讨论文章的写作方法,拟出写作提纲,作为一种口头练习。另外,要培养孩子看书读报的良好习惯。家长发现书报上对孩子阅读课外书,担心影响学习,这是因噎废食。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适当的看些书籍报刊,有利于丰富知识,激发写作兴趣,能起到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家长们与其高兴了领孩子吃麦当劳,不如领着他去逛书店,不如在他书桌上常放几本好书。请花些心思,引导孩子发现阅读的乐趣,让他视阅读为一件和看电视、玩游戏一样有意思的事吧!孩子的阅读就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潜能,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孩子手中的笔已不知在什么时候发芽,开出了芬芳的花朵。

第二、作为老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阅读,增加潜能

阅读过程就是学习写作技巧过程。在缺少课外阅读的前提下,语文书教不出学生的语文水平,作文课也不能教会学生写作文。如果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作铺垫,这些活动就是把稻种洒进了沙漠,没什么意义。书读得多了,写作技能自然会形成了。 古人总结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不阅读的人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浅薄的。

2.重视积累 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

3.新闻引路 轻松入门

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4.先练后导 目标导学

老师应“先导后练”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中学生丧失主体地位,教师指导代替了学生思维。“后导”融指导、批改和讲评于一体,让学生及时看到自己思维的特点,并据实际情况修改作文。“先练后导”教学模式体现了“目标导学,以评促写”思想,师生共同讨论得来的“评价标准”具有教学目标作用,学生根据评分标准与教师指导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获得良好的评价。

5.立体操作 科学评价

可采用量表进行作文评价,量表的设计突出了教学重点,两个空项在“讨论评价标准”时据教学重点确定,突出了基本功训练,包括内容真实、新颖、写作步骤、语句规范、书写正确、行款讲究、标点无误等,学生经多次训练“反复刺激”后会对这些内容形成条件反射,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在错别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费时间;突出了鼓励创意表达,在进行量化评价同时还有必要采用互评、师评、自评。

6.转变观念 随处作文

笔者认为:作文不一定成文,课堂内外的每一句话,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训练。实践中重要的东西才是最宝贵的写作知识。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开放性教学环境是作文教学的真正源头。就传统作文训练方式也可开放,如要求学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断修改中学习作文技法。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教学开放式阅读教学主体地位“四开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23-01由于初中语文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阶段,那么在新课改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育素养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美育审美能力、应该注重美育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美育欣赏能力,才能符合现代化课程标准要求。那么我们平时就要注意语文材料中,感悟语文底蕴,从而培养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切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开放式阅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更好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一、通过开放式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生由于年龄原因,心智还都在发育阶段,对于固定的事物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反而对课外的书籍非常感兴趣。那么我们教师就要做好利用学生对课外书籍感兴趣这一特点,帮助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增加课外知识储备,让学生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在快乐中释放巨大的潜能,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语文知识储备。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发现,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做好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的引导学习。在阅读教学前,我们要做好学生的课前引导,首先让学生通过读课题或者读引言材料,推断和猜测课文所要讲的内容,或者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目的性。学习效果肯定也会事半功倍。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围绕着文章的中心意图,展开提出疑问或话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为了回答问题或者为了表现自己就会带有很强的专注度去读书,全心的投入阅读中,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会出乎意料的高效。那么在阅读教学结束后,我们教师也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在课后也要投入到阅读中。让他们提高阅读兴趣,保持阅读专注度。这样学生才会慢慢地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基础积累也会比较扎实。

二、借助开放式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很多时候教师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就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通常就是根据所拿着教学参考资料、作品的时代背景、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这样单一生硬的教学模式只能僵硬的肢解文章作品。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老师在单一的解读,学生也只是吸收老师的解读思想,自己却对阅读材料没有独特的见解,无法调动其主动思考能力和探究能力。实际上,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老师只是作为学习方法的引导者,要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为了加深学生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就要做到及时合理的点拨、激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其次,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是对话过程中的引导者,而真正的要交给学生。学生才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这样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三、开放式阅读教学要重视“四开放”

1.目标开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阅读目标开放。认知、技能、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三个主要方面。但在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往往比较重视知识阅读教学中的认知目标,而技能、情感目标往往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好目标的开放,积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内容开放。所谓教学内容的开放就是指要体现学生在阅读选择上,是不是自主性和多样性的阅读内容选择。那么为了提倡新课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放意识。教师在这个教育目标下就不能简单地以课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的局面。要做到阅读教学借助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又要敢于超越教材。因为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语文,我们就要做到阅读练习结合生活实际。这样才易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3.过程开放。所谓阅读教学过程的开放,就是指要体现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连贯性。教师要打破以课堂为中心的局面,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注意学科间的有机整合,要做好课外辅导和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而不能简单地将阅读教学局限于语文课堂中。

4.评价开放。所谓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就是指要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同时也要做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成绩高低的评价模式,要注意教师、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总结

初中语文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启蒙阶段,我们教师就要严格做好初中生的语文教学。而开放式阅读教学就能很好地提高初中语文教育质量。

[ 参考文献 ]

[1] .浅析语文整体阅读教学的可行性步骤[J].现代语文:中

旬.教学研究,2011(11).

[2] 彭飞.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

学交流,2011(11) .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语文 阅读 教学 五步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引导、教育孩子成为终身的阅读者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可忽缺的责任。近几年,我们府谷县墙头学校小学语文组的老师们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结合同行的先进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开展阅读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我们称之为"五步曲"。

一、强调学生预习

预习课文是提高阅读能力基础。这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一步中教师要给好预习提示,使学生的预习有目的地进行,使预习行之有效。这就是教师教学中的"牵引"作用,学生通过认真预习可以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是字的音形义不懂,还是无法理解片段的意思。对于不懂的字、词则可以在课前利用工具书查询学习,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同时帮助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如此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感觉。同时,学生也能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将文章的中心抓住,领会全文的重点所在,掌握文章的重点知识。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

例如学生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还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了规律,教会了方法,激发了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二、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

要达到"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的目标,仅仅依靠课本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扩展。在学习《称象》一课时,当孩子们惊诧于曹冲年少奇才的智慧时,我告诉孩子们:"曹冲生活在三国时期,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像料事如神、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对朋友如手足有信义、对百姓极仁慈有爱心的刘备;豪气干云、身先士卒、爱兵如子的赵子龙等,有人还专门写了《三国演义》,想认识这些英雄的小朋友不妨去看看。"不久,班级中就出现了漫画《三国演义》、儿童读物《三国演义》,还出现了不少小三国迷呢!此后,许多孩子还看了《水浒传》等小说,至于《西游记》那更不在话下了。

其实,适合孩子们的课外读物有很多,一些优秀的儿童作家创作的儿童文学,对孩子们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如郑渊洁的《贝塔和舒克》系列、英国作家罗琳的魔法系列书籍《哈里·波特》、安徒生童话作品、曹文轩》的《红葫芦》等,只有我们善于引导,让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兴趣,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阅读中去,把课外阅读当作他们的一种享受,沐浴在书香之中。正如梅子涵先生说的:"让我们都成为孩子阅读的点灯人,给孩子点亮一盏盏文学之灯,让它照亮着孩子长大。让孩子们更优秀、更完美。"

四、让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

古人云:"积沙成塔,积腋成裘","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我们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在于积累语文知识,而在于将这种知识转化为能力,然后用于处理我们学习中的各种语文问题。但积累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最为关键而重要的一环,把握了积累,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所得,使学生具备相当的语文基础。俗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五、进行有计划的之久训练

语文课外辅导总结范文第5篇

一、有效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主阵地,只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把教师从繁忙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因此,教学的组织,环节的安排,方法的运用等都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因学定教。脱离学生的实际,一味追求“时髦式”教学,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课堂教学。其实,细想一想,现在各种研究课、大赛课上,执教老师最担心的是什么?往往是担心“这个班的学生”水平是不是能适应自己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教师往往就在“撞大运”,如果学生的学力与自己的教学设计“合拍”,教学就能顺利推进;反之,就很难顺利进行(除非这位教师马上改变、调整教学设计)。因此,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设计的起点。

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的学习遇到阻碍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目前,在实际的公开课、研究课中,许多教师不敢“张口”,怕被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其实,恰如其分的讲解与“牵”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学生面前,你设计的问题往往会不适合学生,这时就要敢于调整学习的“坡度”,适当引导,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我们在评价一位教师的教学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扣住目标评价,扣住学情分析,更要看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学才会有实效。我们的语文课要有效,不在于是否书声琅琅,不在于热热闹闹,而在于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有效的作业

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课课清,提高作业效率。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原有水平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巧、活。必须承认,有些能力不指导、不训练是不能形成的。比如朗读和默读的能力、阅读概括的能力等,以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训练才可较好形成。抛开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文章个性,一味地强调如古人式的读书“自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降低。但要注意精选作业类型,避免随意、重复、枯燥的作业,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到经过思维有所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或是当成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虽然是同一题型的训练,也应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一段文章的阅读,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读出中心,写出精美词句的赏析,仿写美句,联系实际谈感悟,自己设计几道好题等;对一般学生只要求读出中心,理清思路,赏析精美词句就可以了;对于最差的学生,赏析部分只要能感悟,勾画出就可以,不必强求写出理由。

三、有效的辅导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的差异当成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有所收益。“轻负高质”的课堂教学旨在使多数学生除掌握学习的重要内容外,还要解决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较大的效益。在课堂教学以外,利用早读、中午、放心班等时间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效的个别辅导,而不是拖着全班同学做重复性的作业。优生在轻松完成书本作业后,把时间还给他们,让他们在丰富的课外阅读中去获取更多的知识,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得优生更优。后进的学生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记忆型落后,有的是思维型落后,有的是习惯型落后,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和辅导,使得班级整体水平上升。

我想说达到更高分数有很多途径,多做、反复做都会有短期效果。但真正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训练,把目光放长远,把胸襟放开阔,不要过多地考虑学生眼前的成绩。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社会实践,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书是知识的海洋,要获得更多知识,就必须多读书。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都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因此,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有益的书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多读书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丰富的社会生活实践。秦兆阳说:“生活是一本最大最厚的书,是一本最生动、最激动人心、似乎好懂、其实难懂的书。”要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和积极进行社会实践的良好习惯,必须先使学生好学。

1.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诱导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和社会实践。主要活动形式有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朗诵会、社会调查、读书笔记评选、手抄报、演讲比赛、做文比赛等。这些活动促使学生多读书、多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实践观察能力。

2.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和写日记的习惯。读书要有侧重,教会学生详读、略读、泛读方法。读书要总结,要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包含的哲理、写作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