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1篇

一、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首先,国防教育并不是作为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而存在,而是在高校之中开设了“军事理论”这样一门必修课,基本上,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只讲授关于军事理论的相关内容,而没有与大学生德育结合起来,且授课老师多数本身的军事理论素养并不高深,授课内容大都照本宣科,造成了学生更加难以从中认识到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多数大学生对于这门课程并不重视,学习这门课程都是以通过考试、以得到学分为目的,而没有真正认识到国防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这样一门课程,这门课也没有起到建立起大学生关于国防重要性的观念。最后,高校之中的国防教育并没有深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宣传方面没有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现今社会愈益发达的自媒体进行深切结合,因此多数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之中见到过、认识到过国防这个重要概念,也没有形成相关的意识。这说明高校国防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多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高校自身必须注意到这个问题,采取相应的手段加以解决。

二、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价值

高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体系需要研究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2]高校国防教育的德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高校国防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大学生只有对国家、国防、国家安全等概念有了深刻认识,才能逐渐树立起什么是“爱国”、以什么样的方式爱国这样的观念。并且,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提升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对于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和谐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大学生也是当今社会中对于自媒体使用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如果能够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正确的国防、爱国观念,他们必然会在自媒体之中自发进行传播,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国防的重要性。这样,高校国防教育就达到了它的目的。

其次,国防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国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环境、形势是什么样的,有了对于周围环境的概念和理解之后,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长远的规划,树立起长期的理想来,而有长远理想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才更有机会成长为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的人才。事实上,许多大学生在刚进大学的时候其实是很迷茫的,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正确、明确的认识,甚至所选择的专业也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之下的选择,这时候,如果学校能够进行深入的、正确的国防教育,就能够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这对于大学生的未来也是很有帮助的。

再次,国防教育能够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国防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范围,当前高校开设的军事理论课程只是其中一部分,它还包括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理工科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事实上,假如高校国防教育搞得好、而且学生又学得好的话,大学生各方面的知?R文化素养无疑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他们的视野也得到了开阔、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由此,大学生在学校中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提高德育水平,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国防教育有利于加深大学生对于、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国防教育的内容涉及到了许多关于和社会主义的内容,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必然会接触到这些。并且,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学生,学习、了解这些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会让我们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奉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三、结语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国防教育;素质教育;重要性:策略

有国必有防,有国防必要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是捍卫国家、领土与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对全体公民的德智体诸方面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社会工程。新课程理念的精髓在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综合能力。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学国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对国防教育认识不足

有人认为,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年代无需国防教育,战争已经远离我们,讲国防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有人认为,国防就是打打杀杀、军队做的事情,与中小学生关系不大:有人认为,国防教育重在潜移默化,不需要专门的教育,也没有必要存在相应的教育内容。从以上观点看,我国很多人的国防意识还比较落后,离国防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中学生国防意识和尚武精神亟待提高。

2.国防教育法制、机制不健全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已经出台,但它们并未对国防教育提出较为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证,更没有对中学教育提出相应评估机制,法律效力有限。有些地方政府和个人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认识,在实际生产中与自身的任务、内容和义务结合时并未规范操作,对教育的组织、执行和监督没有完善的法规保障,所以国防教育法制、机制和机构急需健全。

3.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每年9月份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但国防教育的内容还不够系统,还没有开设独立的学科,缺乏国防教育的教师配备。在教学方法上也缺乏交流,当地社会和军队并没有承担其责任,参与到国防教育中来,导致其教育内容空洞凌乱,教法呈现单一性的特征,导致当前中学生国防教育形同虚设。

4.国防教育经费投人不足

目前,俄罗斯、以色列、日本和韩国等很多国家的国防教育难成为中学生的重要教育活动,国防教育存在专门的经费投入。我国国防教育经费投入项目并未设定,更没有专项经费,国防教育需要的社会资源也得不到利用和挖掘。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有效物质保障作用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加强国防教育投入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中学开展以学生军训、军事理论课教学和课外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国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也是实现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

1.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是贯彻落实法律法规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应当设置相应的国防教育课程,将课程内容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将国防教育写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2.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是当前国际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多极化成为主流,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国际敌对势力处心积虑遏制中国的发展,日本近期发生的捐钱买事件、菲律宾拉拢多国在黄岩岛闹事问题、越南侵占中国南沙群岛事件等等,这让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国防常识,具备相应国防意识,随时为捍卫祖国和独立作出贡献。

3.培养吃苦耐劳、不折不挠国民素质的需要

吃苦耐劳、不折不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上世纪80年代后实行了计划生育,很多中小学生和年轻教师成了独生子女,啃老族、炫富、坑爹等是时下中国对80后、90后的最不信任的“专有名词”,在吃苦耐劳方面令人担忧。国防教育既能增强国民的国防意识,又能培养吃苦耐劳和不畏艰难,以及勇于担当责任的民族精神,是和平年代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中学生国防教育的策略

1.完善国防教育法规、机制

一是要确定国防教育专门机构,明确其职责和任务,设定培养目标,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完善教育制度;二是完善法律,使法令具备可操作性和规范性;三是要加大国防教育的奖惩力度,对民防机构、培训机构、教学装备和专项费用做出明确的规定,以确保国防教育的法规和机制完善。

2.更新教育内容,提升国防素质

为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必须对国防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丰富教育的内涵,认真研究中学生国防意识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操作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办法,才能针对国防力量、精神、历史、技能、法制及形势等构成的内容体系,加强国防教育的系统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由一般讲授向国防战备的转变,引导中学生居安思危,克服麻痹思想,调动起关心和参与国防建设的积极性。

3.发挥网络优势,拓宽实施方法

创新是国家希望和民族未来,国防教育同样需要创新:一是要创新国防教育的形式,要借助网络推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即不仅仅局限于中学校园和民防机构,而是扩展到整个社会,使原有狭窄的教育空间成为相对开放的国防教育现代化。二是要成立专门和特色的国防教育网站,不仅在外观色彩上具备个性,更要用丰富和经常更新的内容去吸引人,将传统、纯理论和单一的讲课形式,向大信息量、动漫、游戏和图文并茂转变,使代表人类先进科技、文化和思想的信息在互联网上占主流地位。

4.加强与社区联系,共同推进

要有效发挥中学与当地消防、驻军、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密切联系,特别是挖掘当地有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爱国主义和精神文明教育基地,将军事理论单一的讲授向引导教育学生多视角观察思考我国的国家安全形势,使学生带着科学的国家安全观和强烈的爱国及责任意识去学习。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协调机制;高校国防教育;对策

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传授大学生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培养好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但大部分学校因重视程度轻、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划分不清、课程建设体系残缺等问题,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重要性认知不足

很多高校忽视了国防教育工作,认为学生军训只是走过场,导致宣传力度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追踪、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人员匹配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没有任何监管机制,更谈不上任何形式与内容的创新。

(二)缺乏与承训部队建立长期共建合作

军训承训部队一般由学校自主联系、邀请进校训练,由于不是隶属关系,相互之间协调起来很难,要么是部队自身兵员有限,任务繁重,抽不出兵力承担;要么是各学校的学生军训时间高度集中在九月份,“撞车”现象尤其突出,故难以寻找到满足需求的军训部队进行长期合作。

(三)管理機构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

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不科学,未设立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由武装部、学生处代行其职能,带领新生年级负责辅导员协助军训承训部队一起在校园内开展军训工作,参与到军训工作的人员极少,谁年轻就派谁负责,资历尚浅,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本无法胜任国防教育理论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四)课程体系残缺,训练内容单一,考核方式简单

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师,加上承训部队派出教官基本上学历不高、教学能力水平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军事前沿知识,甚至以录像代替教学,只能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出现重训练、轻教学的现象。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把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简单化,训练时间缩短为一周左右,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制定大纲要求,严重影响训练质量。在国防教育考核方面,没有制定教学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及规范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出现平时训练懒散的现象,严重偏离了国家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

二、基于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建立协调机制,从上到下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建立起监督制度,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创新。

(一)省国防教育部门加强监管,督促高校落实政策

省国防教育部门将相关文件政策下发到各高校后,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方式,导致高校只是应付式完成任务,没有真正落实国家国防教育政策。因此,省国防教育部门需不定期检查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对做得不好的及时给予通报批评,与经费密切挂钩。若可以统筹安排承训部队到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解决国防教育的老难题,必定将国防教育推上新台阶。

(二)加强与部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高校要积极与承训部队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成为固定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包括参观部队营地进行实地教学,师资互聘达到资源共享,邀请部队专家进校举办“将军讲堂”、“名师讲堂”等专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加强校军协作,持续推进交流,提高国防教育质量。

(三)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成立专门的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全校军训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军训期间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建立起一支素质良好、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完善国防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为其国防教育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帮助和培训更多的年轻国防教育教师快速成长。

(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训练内容,完善考核方式

将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完善考核形式。军事理论课可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兴趣。同时,开展国防知识宣传讲座,邀请英雄模范人物进校与学生互动交流,安排学生到部队营地观摩训练演习等,还可以通过成立国防教育社团开展各种活动来推广和传授国防知识,将国防教育有机融入到校园生活。改进军事技能训练的内容,开展一些实用性项目,例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技能、自我防卫技能等内容。

完善国防教育考核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军事理论课可采用考试等形式进行评价,军事技能训练以训练项目进行量化评价。把两者有机结合作为军训总评的依据和课程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必须重修。

(五)建立校内监管制度

成立由学校领导、教职工代表组成的国防教育工作监督小组,监督检查国防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准确地掌握和解决国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定期专题汇报制度,不断地总结经验,以推动国防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没及时履行责任的部门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教育,鞭策各部门齐心协力搞好国防教育工作,使得国防教育工作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构成完整而系统的国防教育学科体系,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万年当代世界军事与中国国防?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 

[2]刘丽华.浅谈高校国防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4,2(5):162-163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普通高校学生;国防教育现状;对策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9—010—03

1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国防教育在整个高等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对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综合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时也说:“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的浓厚氛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高校国防教育正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在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时要求:“规范国防教育,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继续搞好军训工作并使之制度化。”《决定》不仅明确提出要“规范国防教育”,而且明确规定了“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这个教育目标。国家安全与国家、国家利益是国家权益的统一体。要提高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就要注重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可见,注重培育和提高大学生的这三种意识,既是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任务。

普通高校的军事课,自1985年教育部在部分高校进行大学生军事训练试点以来,不少高校将军事理论课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统称军事课)相结合的国防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国防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年来,各高校军事课的开展逐步得到了完善,已经走上了法制化轨道。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防建设培养高质量预备役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军事课在普通高校的开展,体现了我国国防教育不只是国防安全观念意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使其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通过军事课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为改善后备兵员知识结构,为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输送高素质后备兵员打下良好的基础。《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说:“中国政府多年来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工作已初步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由此看出普通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它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是不可多得的实施人才兴国战略、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基地。

2 高校学生的国防意识现状

根据近期的统计数据,我发现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首先,在对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认为和平时期国防建设“非常重要”的分别达到77%、85%和87%,“比较重要”的分别达到18%、12.6%和12%,二者相加,这一比例均超过95%。但是,从其他有关项目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国防建设重要,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那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一些学生,也只是笼统说说,自己并没有准备要为国防建设做些什么,甚至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大学生在回答如果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您的态度时,表示“肯定不报名”达37%,而表示“非常愿意”报名的只有13%,其余为“比较愿意”(28%)或“无所谓”(22%);在回答如果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时,有2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只有17%表示“非常愿意”,其余的“比较愿意”(38%)或“无所谓”(18%)。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些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为和平时期没有战事,国防建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二是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影响经济建设中心地位。总之,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国防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军事理论课;课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通识教育观念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国防教育观念也在我国高校日益得到重视。正确认识通识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关系,从通识教育的视角下,如何在高校更好地开展军理课,完善该学科的课程设置,使国防教育更适应高校和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须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1高校军事理论课的通识性

通识教育,也叫“普通教育”,是教育的一种。通识教育是学生的非专业课,传授给学生的也是非专业性知识,是某一类具有普通意义的知识,这种没有专业限制的知识是学生都需要学习的。普通高校的军事理论课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它的通识性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军事理论课与通识教育的精神是一致的。通识教育是传授学生一些普遍意义的知识,淡化了专业的限制,而军理课恰好是作为这种具有人类共性的知识而被传授给学生的。不管是捍卫国家主权统一、还是防御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等等,其中都包含着我们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同时高校的军理课是培养学生具有军人一般能力的教育,这正好也符合了通识教育的一种教育精神,也因此说明高校军事理论课的一个通识性。

其次,军事理论课程是实现通识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我们在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必须是在具体的课程环节中加以实现,在教学的实践中得以贯彻。学生通过对国防知识的学习,能够针对国家、社会发生的事件,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寻求社会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因此,军理课的目的是以宏观、有远见的基本认识为基础,这些都为日后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个人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

2军事理论课作为通识教育的特殊性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通识课程,是指根据通识教育的目的和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设计的课业及其进程的总称,是相对于专业课而言的,泛指专业课程以外的所有课程。根据这一定义,军事理论课包含在通识课程之内,具备通识教育课程的普遍特点。但它还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国防教育的法制性

1994年的《兵役法》有关规定,即重视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继续组织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军事训练。2001年我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其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的基本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在第二章学校国防教育中第十五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可以发现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自身显著的特点即法制性。

2.2国防教育是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课程

国防教育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其研究对象是军事领域的实践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作为必修课程,既包括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基本知识,也包括国情教育、形势教育、民防教育、战备教育等内容。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开展只能是遵循“课堂理论教育与军事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军事理论教学﹢集中军事技能训练﹢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一体化的模式。

2.3国防教育的课程目标是其情感的认同

情感是心理的动力因素,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表示爱憎好恶的心理体验。情感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深刻性,对人就会有根本性的影响。认同是个体或社会共同体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是人们对自身在社会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①国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充分、及时地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军事学技术、军事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最终使得学生能够将国防认知、爱国情感内化为支持国防、献身国防的行动自觉,转化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学好专业知识建设祖国的实践。公民的国防意识决定着对待国防的态度,支配着人们参与国防的行动。因此,国防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学生究竟能不能掌握军事技能,而是学生能否对国家安全,对国家的国防建设是否有真的有情感的认同。思想能左右人的行动,如果能在思想上使学生真正认同,那么我们国防教育课其实就成功了。

3通识教育对军事理论课程设置的新要求

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中规定军事理论课的课程目标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军事理论课的目标是培养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与通识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

通识教育的提出,对军事理论课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具体如下:

目标要求:军事理论课的主要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拥有更多适应社会的技能和素质。不少高校都旨在给学生灌输军事知识,而忽视了国防观的重要性。因此军事理论课课程设置中应该融入通识教育理念,在课程中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关注学生生活情感的和谐发展。

课程要求:军事理论课课程社会应该遵循时代性,创新性和多元化的原则。通识教育具有时代性、多元化等特征,它要求学生不能仅在一个领域进行学习,而是应该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并且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调整,从而为己所用。为此,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该根据时代的特征,设置当今时代最新的军事新闻,结合以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传授。同时,内容还需要多元化,加入古代的军事知识,例如《孙子兵法》,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

教学手段要求:军事课教学手段单一陈旧,通识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军事课堂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方式,对经典战役进行分析,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也能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总之,通识教育与军事理论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军事理论课也是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理论课与通识教育具有共性,这为军事课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视角。

参考文献 

[1]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2006年3月。27卷第三期。) 

[2]张正明,李科,问鸿滨.高校国防教育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