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体育课程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教学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辽宁省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现状
抽样原则:根据辽宁省医学类院分布城市的差异,从中心市到边缘市,从发达市县到远郊市县各选取几个市做为调查范围,在此基础上根据学校种类和学校性质的不同,各抽取若干医学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主体。
抽样对象:辽宁省医学类院校的部份重点院校,普通院校,学校分布在辽宁省市区,展开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实地观察。
调查对象:辽宁省医学类院校领导、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及网上检索等查阅有关体育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管理、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等相关的论文150篇、相关书籍(20本)。通过对文献资料的阅读、整理归纳、做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2 调查法
1.3 访谈法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就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如何搞好辽宁省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学的特色等相关问题与辽宁省医学类院校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主管部门领导(5人)、体育教师(23人)进行访谈。其中对专家、教授、领导、体育教师的访谈每人持续10到30分钟;对学生的访谈每人持续5到10分钟。(访谈纲领见附录4)。访问时间为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30日。
1.4 问卷调查法
问卷1 主要针对校领导
调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领导参与体育教学管理情况,调查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纳入体育教师考评态度,调查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措施、方法。调查对体育教学的监督情况,体育教学科研开展情况等。发放问卷20份,发放回收时间为2012年10月至12月。发放的主要对象为体育教研组长、教务负责人、团委老师、行政负责人。
问卷2 主要针对学生
调查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调查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组织形式,调查学生认为制约体育教学的主要因素,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学生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满意度,运动场地与器材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对体育教师的能力要求,体育保健课程是否开设等问题。发放问卷260份,发放到5个学校,发放、回收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
问卷3 主要针对体育教师
调查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的主要内容、体育教学的主要方法、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体育科研情况、接受知识能力更新培训的机会以及对自己职业的认可度,调查体育教师认为制约学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调查体育教师理论课的现实状况和保健知识的介绍,发放问卷40份,具体发放为体育教师在教研组的现场填写,发放对象为被调查的各个城区,采取均匀发放,发放回收时间为2012年10月至12月。
问卷效度检验
根据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遵循体育科研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专家评价问卷调查,对问卷的初稿征询了专家、学者的意见,进行了8人次的问卷效度评价,其中学校体育理论专家5名,体育社会学专家2名,管理学专家1名。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2名,副教授职称6名。
从专家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内容有效,能反应出需要调查的问题,问卷具备有效性。
问卷信度检验
为了检验问卷信度,对被调查的对象进行了重测法,计算了两次调查的相关系数,从而证明了调查结果的可信性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问卷的回收状况
教师问卷发放40份,回收问卷4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回收率92.5%;学生问卷共发260份,回收问卷257份,回收率98.8%,有效问卷为251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领导问卷共发20份,回收问卷18份,有效问卷16份,回收率90%,有效回收率80%。
1.5 数理统计法
根据研究最终目的,在统计过程中对一些所需要的数据进行了必要统计处理。同时根据问卷的性质和数据的特性,对调研问卷获取的数据利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作为分析、撰写的依据。
2 研究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研究的方向,第二步,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和导师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第三步,确定研究题目,撰写文献综述;第四步,编制专家问卷,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第五步,对问卷进行修改,确定正式问卷;第六步,
发放并且回收问卷。具体步骤见下图:
关键词:独立学院 体育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3-180-02
在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引导下,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适合当前的学生需求。21世纪高校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培养其自主积极的体育学习,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此,从独立学院体育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其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体育教学目标对体育教学发挥着指向、评价和激励等多方面功能。因此,设计科学、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于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在2001年新编订的《课程标准》中,把体育教学目标明确的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这五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中。
1.1 我校体育教学目标现状
笔者从几个领域具体体现的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逐一阐述其现状。(1)目前学年教学目标是沿用中北大学体育学院的,一直没有制订出适合自己学院学生身体特点的学年教学目标;(2)学期教学目标一直也没统一的标准,每个项目的教师根据每学期学生选课的情况,随时列出学期教学目标;(3)单元教学目标都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时数随时变化教学目标;(4)课时教学目标教师根据学期开始时各项列出的学期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
1.2 对个案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的制订必定有其严格的依据和原则,其依据是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对教学内容的认真分析、内容基本结构和特点的整体把握;本学校学生身体状况以及对体育的兴趣、态度、需要和学习的倾向性,更要考虑学生的整体和个别差异;学校现有物质条件的制约:教学场地、器材、设施等实际情况。
制订教学目标的原则在于: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根据所选教材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具体、明确、可操作,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中的科学性;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根据教学效果要及时调整目标的灵活性和可测性。
对照以上依据和原则,本校教学目标最大的不足是:没有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目标;其次是随意性比较大,没能形成完善而统一的目标体系;再就是灵活性比较差,沿用别人的教学目标,又没能及时的更改。
2 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
笔者查阅大量有关体育教学模式资料发现,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三大类:(1)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教学形式表现的按部就班,因循守旧,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现阶段也几乎被淘汰。(2)改革激进模式,效仿国外那种俱乐部形式;近几年来,有关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向俱乐部制改进的论文也层出不穷,建议我国高校体育课向俱乐部式发展。笔者认为这种形式不太适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的发展方向。首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高校体育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场地器材等达不到要求;其次,师资技术结构水平需要进修和调整;再就是学生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自觉参与的意识和愿望,还涉及到学生的经济条件。(3)传统和激进改革相结合的模式,也就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改革,把计划安排与自由选择相结合。用整合的观点,将“绿色体育(强调健康、持续发展)、知识教育(拓宽知识、培养能力)、人文教育(以人为本、全面素质)”融合起来,构建大学体育学科“多元整合培养模式”。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最符合目前高校的现状,更值得独立学院的学习和借鉴,既弥补了目前独立学院场地设施的不足,又逐渐的改变学生对体育参与的意识,循序渐进的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师资队伍也没必要进行大的进修和调整。
3 独立学院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从国家提出体育教改开始,几乎走过了10年的体育课程改革,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内容也不断改变;10年来学校体育把“终身体育”思想贯穿深化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整个过程中,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基本出发点,把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技术的教学与素质、能力培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运动能力,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根据国家体育教改的指导思想,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各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都做了不同的改变,设置了不同的体育选修项目;调查显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开出的体育选修课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瑜伽、啦啦操、棒垒球、空竹、跆拳道、散打女子防身术、健美、和保健项目;我院开有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啦啦操和跆拳道项目。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我校体育课开设的项目与同类学校相比种类太少,比较单一;新兴娱乐性项目匮乏,比如体育舞蹈、瑜伽、轮滑、网球、自卫防身等项目;基础类项目丢失,比如田径,学生们不喜欢田径是因为教学方式方法的陈旧,改变教法,替换老式的器材,枯燥乏味的田径一定能焕发出活力。
独立学院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更加活跃,渴望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体育课程设置更应该有单一枯燥的普通教学向选项课、专项提高课、保健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内容的广度要拓宽,包括理论、技术、保健、素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以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地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
4 建议与对策
大学公共体育课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相比国外主流高校,我国目前的公共体育课模式又常常为学者所诟病。受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成效较低、“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在教学的健身效果、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分别从“俱乐部制”、“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活动一体化”、“体育社团”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变这一窘境,但收效甚微。相对其他学科,体育界对微课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敏感度”较低,尚未发现相关成果。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相比其他学科,微课这种形式应该更加适应于体育教学。微课的交互性不仅能促进学生了解大学公共体育课的框架结构,而且能使学生精准把握学习目标,从细节加深对体育技能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微视频能有效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具体技术动作教学中,教师把动作示范和微课进行结合,把技术动作学习步骤制作成微动画。在教学前学生观看微动画,了解整个动作的步骤,操作时学生可以根据需要反复观看、反复揣摩,更加熟悉动作技术环节,从而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微课平台,学生还可以选择“听课、测试、提问题、互助”等项目和任课教师进行在线交流,进而克服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和距离,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1 微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微课作为一种由常用教学资源类型组合和“生长”而成的新型资源类型,它的出现得益Web2.0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的真实需求,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主题突出,指向明确。微课基本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或是某个教学环节。第二,资源多样,情境真实。微课组成的核心要素为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以及多媒体课件,此外还囊括了教学反思、专家点评以及练习与测试等,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第三,“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其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较短,一般为5~8 分钟,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 第四,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扩充性,所提供的视频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为其提供更多的获取教学资源的机会,其动态生成性表明微课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可不断为教学补充给养。
2 传统大学体育课授课模式困境及大学体育课微课模式应对策略分析
受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成效较低、“先天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公共体育在教学的健身效果、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问题。很多一线教师和专家分别从“俱乐部制”、“体育文化节”、“体育文化活动一体化”、“体育社团”等角度提出建议以期改变这一窘境,但收效甚微。相对其他学科,体育界对微课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模式“敏感度”较低,尚未发现相关成果。由于体育课程的特殊性和灵活性,相比其他学科,微课这种形式应该更加适应于体育教学。
2.1 师资:“一VS多”
目前常规的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中,基本上都是一位老师对应一个教学班级的师资配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使同学们失去了解和学习其他教师教学的机会。每个体育教师在教学风格、教学能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有着自己的特点。微课则提供渠道让学生们有机会自由地了解其他老师的教学情况,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的鉴别、选择、丰富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任课教师而言,通过微课平台,也可以学习其他同行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等,发现自身的不足,完善自身的教学。
2.2 学习内容:“一元VS多元”
无论是传统的选项课还是较为新颖的俱乐部教学,受教学时数、教学场地以及师资等情况的影响,基本上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因为每个教学班级开课的时间是统一的,“无暇分身”的学生们只能是“顾此失彼”,这种模式无法满足部分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通过微课就能较好的解决这一矛盾:课上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项目学习,而课余或课下,则可以通过微课,在线学习其他自己喜欢的项目。
2.3 课时:“二VS多”、“固定VS随时”
目前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体育课课时设置为周学时两个学时,而实践告诉人们,要想真正学习好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每周一次课两课时远远不够。而且常规的教学模式,教学时间和教学场地是固定的,如果学生出现突况,需要请假,则必然出现缺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为了照顾大部分同学,老师不会在下一次课对上次课内容完全重复,缺课则意味着缺少一次学习的机会。体育学习是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某个学习环节的缺失必然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并且单个同学学习进度的不统一还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学习进度。在“微时代”,同学们通过微课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掌握体育知识,即便是某一次缺课,也能通过微课平台进行自学。
2.4 教学效果:“一过性VS反复性”
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各异,一个技术动作或教学内容在技术动作环节上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是不同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课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们较好的掌握了教学内容,到了课下,因为老师的“缺位”,学生们又会忘记了某个环节技术动作,进而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教学大纲,每次课都有着具体的教学任务,因此,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一过性”的,该次课没掌握好的内容,在下次老师不会重新再教。
通过微课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们只需要学习自己没有掌握的微课环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这种学习是可以反复进行的,一次没学会,可以再次重复学习。
2.5 教学评价:“延时VS及时”、“片面VS及时”
常规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常常是延时的或者是片面的,而“微评价”、“微反馈”等微课体系具备及时性和匿名性,大大提高了评价和反馈的效率。往往一节课上完,学生们的评价和反馈就可以通过该体系上传。
3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3.1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可行性论证
3.1.1 学生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学习的可行性
目前在校的学生都是“90后”,手机、电脑等数码产品在他们中间非常普及,几乎“人手一机”,这是开展微课教学最基本的条件。另外,大部分高校和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公司及中国联通公司合作,已实现无线网络的校园无缝覆盖,且费用低廉。
3.1.2 教师运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
在微课教学试验前期任课教师可以在腾讯网站建立“QQ空间”,要求班级学习委员在课程单元结束之后把该班学生集中反映的难点进行反馈,任课老师针对课程难点和重点制作成微课视频上传到“QQ空间”,同时借助每个班级的“QQ群”,建立即时互动的微课习学平台,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开展提问、释疑、测试等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条件成熟后,可以在学校主页网页中开辟专门的学习板块或直接在教务系统中添加“微课模块”,供师生共享。
3.2 大学公共体育课“微课”教学模式构建
3.2.1 “微视频”和相应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制作
微课其主要媒介为“微视频”,通过拍摄“短小精悍”的视频资料上传,供广大师生学习。同时作为微课平台的辅助配套,需要制作相关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这些共同组成了微课的电子平台,多渠道为师生学习提供了机会。
【关键词】教学观念体育意识教学效果意识渗透和培养分段要求协调配合
How to make students have a goo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under the new course reform
Zong Yun
【Abstract】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our students. Under the course reform, how to have a good effect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lass is the first problem that each of ou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is facing. Students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their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growth, body quality and sport ability is in a slow growing period, except a few growth indexes, most indexes are still in an increasing period, which is very useful for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But, at the time when the great pressure from the entrance examination for college is coming to students, their ideas have not become ripe, so they can not be treated not only as young baby but also as grown-up man. As a result, the material problem must be solved concretely. Many factors have decided a good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like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which are very important. Into the bargain, people’s idea problem and some external factors will also have an effect on it.
【Keywords】Teaching ideaPhysical education consciousnessTeaching effectConsciousness infiltration and cultivationSubsection requestHarmonious cooperation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中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是学生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思维和素质、坚强的体魄的关键时期。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集中在15-19岁之间,生长发育、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发展刚进入缓慢增长期,除少数发育指标外,大部分指标仍处于正向增长期。
全面锻炼身体,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逐渐形成较为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新课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针对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身体状况,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以及根据自己教学实践,现就如何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体育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根据新课改精神,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让新课改精神落实到实处。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体育教学中得以体现。体育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正确看待问题,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首先要把自己所代的课看作很重要,进而才能去严格要求学生。每一节课都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课,认真编写教案,认真上课,课后进行反思,及时加以总结,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加强理论教学,增强体育意识。从我毕业以来,我是这样认为的:加强理论教学,增强体育意识对于上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体育与健康课,都要认真备课,上好开学前的第一节引导课,让学生对一学期有一个整体地认识,引起同学们对体育课有足够的重视。在第一节课先总结上一学期或上一学年的教学情况,指出有哪些不足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接着讲一下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有关教学内容,并提出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以后利用阴雨天在室内加强理论课教学,引导他们多了解体育方面的有关知识,建议他们阅读一下课本,上网查找有关教学方面的内容以及选项学习方面的有关内容,加上老师给他们讲述有关新课改的内容和有关国内外体育教学的问题,让大家思考作为高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去做,让学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和意见。
高中的体育课应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使学生明确不仅在学生时代,而且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够独立自主地从事体育锻炼,并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体育能力。把课上学到的锻炼方法运用到平时的体育锻炼中去。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要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意识渗透和培养。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境,这是提高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更好地去感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反之则不然。因此,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便处于良好的授课心境,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参与比获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的精神之一。在教学中,一些学生参与的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如何在教学中使这些学生变“要我参加”为“我要参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有良好的心境为前提,并有目的地进行意识渗透和培养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1917年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中就有许多经典语句值得我们思考。其中有“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欲图体育之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体育之自觉不可。苟自觉矣则体育之条目,可不言而自知,命中致远之效,亦当不求而自至矣。”“此事不重言谈,实在重行,得一道半法已足。”还指出过去的那种体育教学法,“教者发令,学者强应,身顺而心违,精神受无量之痛苦,精神苦而身亦苦矣。”我们现在的体育教学就是要改变过去的那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再者,在《体育之研究》这篇文章中透彻地分析了不好运动的原因,总结了体育之功效。这篇文章让那些不好运动和对体育有偏见的人看看,我想是一定会大有帮助的,希望他们能抽一点时间来读一读,特别是我们所带的学生,让他们对体育有正确的认识,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好地上好高中的每一节体育课。
3.高中三年进行分阶段不同要求教学。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上该教些什么,该怎样去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说好教也好教,说不好教也不好教。高中三年的体育要分阶段不同要求的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高中体育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新课改尝试,找出适合本校的教学模式。
高一阶段,由于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受到体育的教学情况不同,如像城里毕业的学生,受到的体育教育情况相对就好些,对于农村学校毕业的学生,受到的体育教育就差些。我毕业以来,带了好几届新生,并对他们做了问卷调查,正式上过体育课的学生很少,对有些器材还不了解。其实这也是好事,更有利于教学。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从头一点一点地教,他们也很乐意学,教师也教得有劲头。一般地高一要加强纪律要求,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遵守课堂纪律,认真与老师配合。尽可能的不放他们自己去活动,应有组织、有安排、有任务的去活动。每一节课都要留至少十分钟的素质练习时间,因为他们的身体素质太差,尤其是他们的上肢力量太差,需要加强练习。高一上学期进行必修内容的学习,下学期就要进行必修加选项教学,身体素质是关键。充分利用那些有一定体育基础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时,让他们担任小组长,配合老师进行活动。在高一阶段尽可能安排集体活动,让大家有一个集体的感觉,这样才有可能把课上好。
再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优点,适时地加以鼓励和表扬,进行区别对待,严格要求。对于自己所带的班级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在高一多运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教师要经常参与其中。对于高一学生既不能把他们当小孩,又不能把他们当大人,要切实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要走进他们,与他们经常谈心,让他们多提意见和建议,及时加以总结和改进教学。
高二阶段,由于学生已经对高中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经过高一一学年的严格要求与认真学习,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都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样上起体育课来,就感到特别轻松。在这一阶段采用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项学习。但仍要严格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采用自主合作式教学,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切实体现出体育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
高三阶段,体育教师要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当然这还需要多方面积极配合。高三学生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心理上不免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发现,展开思想工作,进行正常而又有效的学习。在这一阶段,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每一节课中,教师不要给与学生更多地讲解和指导。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专项,练习的积极性已经基本上被调动起来了,只要给出教学目标和任务,适时地加以指导,让他们自己去完成就可以了。这样让他们在体育课得到充分地放松和体验,充分调动高三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还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需要各方面之间进行协调配合,要求场地器材能尽量满足教学。有时,上好一节体育课,也并不是由学生和老师所决定的,它需要各方面之间进行协调配合,要求场地器材能尽量满足教学。比如说有些人就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光重视文化课教学。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不支持,有的甚至被文化课所占用,先前对学生积极性地调动,看来都失去了意义和作用,这对体育教师的上课积极性也是一个打击,大大降低了老师和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要想把体育课上好,还需要各方面之间协调配合,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认识。再者,要求场地器材能够尽量满足。领导重视了,向体育教学方面投入的经费就会增多,场地器材就会满足教学,课也就好上了。过去我们学校是师范学校,班级少,最多十几个班级,班里的人数少,最多不超过五十人,场地器材足足够用,光学校篮球场地,就足以容纳三四个班级同时上课。那时上起课来特别轻松,体育课与文化课也没有主次之分。回想起那时的体育教学,真有一种满足和成就感,课上起来真是得心应手。现在由于办起了中学,扩大招生,在篮球场地上建起教学楼,没有了篮球场地,仅靠跑道仅有300米的操场来进行教学,有时六七个班级同时上课,情况与以前相比可想而知。所以,没有充足的场地和器材,是很难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活动,教学效果就不会很好。因此,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自制自编一些体育器材。尽可能的把课上好。
总之,上好体育课,取得较好教学效果,是每一个体育老师的追求。上好一节体育课是相当容易的事,但是要上好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要求高中体育教师一如既往地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了解情况,适时地加以调节,认认真真上好高中三年的体育与健康课。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与特点
(一)拓展训练的概念
拓展训练是指利用自然地域和相应设施,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藏的理念,通过反思获得知识,改变行为来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综合素质的一种动态教育模式,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其意为一艘小船驾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
学校拓展训练是在设定的情景或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完善人格的一种体验式学习的学校体育教育模式。
(二)拓展训练的特点
综合活动:拓展训练的所有项目都以体能活动为引导,引发出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和交往活动,有明确的操作过程,要求学员全身心的投入,表现训练项目的综合活动性特点。
挑战极限:拓展训练的项目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表现在心理考验上,需要学员向自己的
能力极限挑战,跨越“极限”。
集体中的个性:拓展训练实行分组活动,强调集体合作。力图使每一名学员竭尽全力为集体
争乎荣誉,同时从集体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体中显示个性,发挥所长。
高峰体验:在克服困难,顺利完成课程要求以后,学员能够体会到发自内心的那种胜利
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获得人生难得的高峰体验。
自我教育:对活动中教员的指导、队友及对手的表现提出中肯的个人意见,从中达到自评、自检、自析、自赏的效果。
二、高等院校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需要全方位人才的竞争世界,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全面。为了应对社会经济的变化,高等教育将目标定位为培养满足社会职业需要、具备职业综合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致力于对学生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使学生掌握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拓展训练正是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在高校开展拓展训练的课程教学,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外,对学生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实施
(一)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战能力,加强所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以此改进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开发学习潜能,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二)教学设计原则
拓展训练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安全性、针对性、全面性和适应性。拓展训练因其选择的场地、器械的特殊性,活动内容的未知性以及特有的心理挑战等,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务必将参训学生的身体及心理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拓展训练课程更好地发展甚至进入学校教学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针对性主要是指拓展内容的选择应针对大学生的自身和专业特点、学校场地器材以及学校自身体特点进行选择;全面性主要是指学生参与的全面性和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拓展训练的内容应该保证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都能有所提高。同时作为体育课程不能仅实现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而忽略其它的目标;适应性主要是指拓展训练的内容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学生素质需求的需要。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使拓展训练在高校的发展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三)课程基本内容
依据拓展训练特点、组织形式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师资配备、场地设施、财力物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内容安排可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部分(表1)。理论课包括拓展训练与体育基本知识、拓展训练的起源、功能、核心价值和目的意义等知识,与提高拓展训练有关运动科学的知识,与开展拓展训练有关的安全教育、运动损伤保健等知识。实践课包括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团队领导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管理、计划、组织、协调、决策能力。
(四)教学条件
1.师资配备。
师资配备是拓展训练能否在高校开展的重要条件。拓展训练和常规体育课程在教学目的、手段和实施环节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一些身体活动的体验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也有不同于体育课程的地方,它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只要接受简单的培训和学习,并且在教学理念、教学的方式与风格、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理论储备的宽广度方面进行提高,就完全有能力胜任拓展训练的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因为拓展训练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都需要认真负责,全身心地投入。为了提高拓展训练课的教学效果,学校还应定期的派教师到拓展机构进行学习、观摩,接受专业拓展培机构的培训,从而把体育课程与拓展训练更好的进行结合,使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拓展训练中很多项目可能需要教师的数量比较多,这可能关系到学校师资力量不够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骨干来解决,在一些项目的操作过程中可以交给学生去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解决拓展训练某些项目对师资数量的要求。
2.场地与器材。
拓展训练项目中有很多项目所需场地、器材比较简单(如巧接彩珠、卓越圈、不倒森林,群龙取水等),一块10平方米的平坦场地就可以进行训练,雨天在室内同样可以进行训练(如急速60秒、骚站传书等)。所需器材可以是废报纸、乒乓球、绳子、竹竿、呼拉圈、眼罩、矿泉水瓶等等,有些项目甚至基本上不用器材(如数七、解手链、齐心协力、卧式传递等)。而且同一个教学目标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例如信任背摔同样能够达到高空项目“断桥”的训练效果。同时,也可采用高校联合建设拓展训练基地的形式,节约成本,事半功倍,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拓展基地,开展一些需要器材的项目(如空中单杠、断桥、信任背摔、天梯、缅甸桥等)。拓展基地的管理可采用市场化运作,这样既有利于对基地设施的维护,也可增加学校的财力。对于资金不是很充分的学校还可以跟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双赢的机制。至于拓展场地,可以选择在校内、校外公园等地,也可以选择野外。拓展训练所需器材场地相对于高校目前的体育设施而言还是比较便宜的,拓展训练所需资金、场地以及器材相对比较简单,方式灵活多变。
3.教学评价。
依据拓展训练的教学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相互合作、学习的精神,在体育教学中应以捆绑式教学为主,同时其评价方法也应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因此,拓展训练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采用教师评定、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师评定应该从课堂表现和出勤、课堂感悟及交流效果、团队合作技巧四个方面进行评定。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客观、公平、科学、全面;学生互评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统一的投票或者按照项目完成过程中团队或个人的表现及达到的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时教师要进行监督,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学生自评主要是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自己的表现、成长以及在团队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的一个客观评价,可以采用个人陈述或其他同学验证的方法。
总之,拓展训练的评价应是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评价方法的选择应该以促进学生运动兴趣、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以及终身体育的养成为目的。同时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评价的结果以不同形式反馈给学生,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健康和发展。
4.授课形式与授课时间。
高校素质拓展训练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以灵活的组织形式进行开展,既可作为选修课,也可作为必修课,或者分阶段进行,先开选修课等条件成熟再开必修课。
高校素质拓展训练授课时间问题是摆在拓展训练引入高校体育课程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能否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该校能否在体育教学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确实,拓展训练的项目种类繁多,各个项目所需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从几天到几秒都有,而如果要将其作为一门课程在学校开展的话,如何根据课程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就显得至关重要。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低,操作时间较短的训练项目可以渗透到体育课当中,比如“风吹草动”“野人捕猎”等项目可以作为体育活动的热身部分引入课程之中。对于场地器材要求较高,操作时间较长的项目,学校只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也可以作为军训类的课程要求学生参与,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四、结论
高校的拓展训练教学可以丰富和完善体育课程资源,弥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拓展体育课程的空间和时间,增强体育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体育课程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体育教育的“五维”教学目标,能够充分体现“健康第一”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健康的心理、塑造自我、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两个当代大学生最薄弱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及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拓展训练课程,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可行性方式。
参考文献:
[1] 邢希强.高职院校素质拓展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