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化学的起源

绿色化学的起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化学的起源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第1篇

    1 绿色化学的教育现状

    绿色化学的概念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他们最先开始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且将这个概念融入到学生的教育当中,以此来实现真正的绿色化学。首先是美国,美国不但在中学生课堂中提出了绿色化学,还将其写进教材中,积极开发绿色化学实验设备和绿色污染化学材料,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不仅如此,美国的相关协会还举办了一系列的关于绿色环保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和公众都充分参与了进来。

    现在,美国还在不断修整中学化学教材,在其中大量介绍了绿色化学的知识,并告诉学生哪些化学物质是有毒的,从而避免污染。美国还在一些大学中设立了关于绿色化学的专业,并且举办绿色化学挑战奖,对获得奖项的优秀大学生进行奖励。一些大学生已经开始使用安全无毒的化学原料,或者是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后来,另外一些国家也纷纷开始实施绿色化学的教育,比如日本,日本编写了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教学培训资料。而我国的绿色化学观念相对来说较落后,一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一所大学开始编写《绿色化学》的教材,其他一些高校也纷纷进行效仿。但是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这方面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已经开设了一些关于绿色化学的教育培训课程,为绿色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到21世纪初,多个国家已经设立了绿色化学的奖项,用于奖励在这个领域有一定的贡献,或者有一些成就的人,美国还专门设立了培训机构,用于培训绿色化学领域的人才,并且鼓励他们参加绿色化学的奖项。

    2 绿色化学教育将面临的挑战

    2.1 要让学生弄清楚复杂的化学成分

    化学物质里的有毒成分以及其他成分很复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有害物质对环境和水质的破坏,并且还要让学生明白化学物质的有毒性是可以进行控制的。不但要让学生弄懂复杂的化学成分,还要让学生在实验中明确这些有毒分子处于环境中发生的变化,这一个比较难的过程,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2.2 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环保措施中

    虽然中学生绿色化学传授的知识是有关于环保的,但是这些知识仅仅只是停留在原理和理论上,如何将绿色化学的教学延伸到现实的环保措施当中,这将是一个难题,也是个很大的挑战。比如,对助剂或者溶剂的毒性进行测试,并且开发出无毒原料来代替助剂,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个挑战。

    2.3 教师的能力和技能

    绿色化学除了要求教师要有基本的化学知识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对环保知识及其他领域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也对教师的能力和技能有了较高的要求。另外,绿色化学教学还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分解材料、如何用环保化学成分来代替有毒材料,等等。如果学校不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的知识结构就会无法满足知识的需要,因此,教师的能力和技能对于绿色化学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4 教学方法的挑战性

    绿色化学的教学方法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且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粗放型”教学方法,从而转变为“集约型”教学方法,同时,这也是绿色化学对教学的一个要求。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还要使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整个化学课程中,要将环保无污染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化学领域,又要把绿色化学的内容和知识融入到化学教学当中去,从原理到实验过程,各个环节都要采取环保的标准。

    3 绿色化学教育的措施

    3.1 改进不环保的实验方法

    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应该尽量采用环保的实验方法,并且选用一些无毒无危害的材料。比如绿色自燃实验,在之前的课堂上,教师都采用的是白磷来给大家做实验,但是白磷是一种危害性极强的物质,而且白磷在燃烧的过程中发挥的有毒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因此,可以用其他一些无毒的物质或者材料来代替白磷,比如碳粉等。

    3.2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可以鼓励学生对“减量、减废”进行实验或者改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除此之外,也要给学生灌输节省资源的观念,带领或者指导学生对化学教材中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或者重新设计一条生产工艺流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进行辅助设计,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创造性。

    3.3 更新教学手段

    原来的化学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绿色化学的要求了,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手段。通过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学材料以及训练手段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让他们形成绿色化学的意识和环保意识。新的教学手段有多媒体(投影、录像、光盘等)以及计算机技术,便于学生和教师获取知识和技术,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化工;环保;前景

对于缓解资源与环境问题来说,最理想的途径就是全绿色化工。主要通过气化或液化生物质、生物质塑料、以及对加工过程中主要的副产品利用等方面来体现全绿色化工的进展。大力发展全绿色化工既能解决资源问题,又能解决环保问题。是我国现阶段需要的一项化工技术。绿色清洁化工生产已经成为未来化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绿色化工的定义

环境友好化学是绿色化学的另一种称呼,根据其基础发展的技术主要主有环境友好技术、绿色技术或洁净技术。将环境污染的程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到最小是绿色化工的目的,绿色化工的工作原理就是化工本身的特性。这一工艺严格杜绝副作用的产生,使排放损失量达到最小化,并且拒绝使用毒害材料和附加品,添加剂等。绿色化工和绿色化学化工有着基本相似的概念,都体现了化学化工与绿色概念之间的联系。把污染和损伤环境的问题扼杀在生产阶段,因此提倡将绿色化工代替传统工艺,发展成为全新的模式,绿色化工的内容包含了多种方面,其中有专业上的生物,化学等。有较强的社会目的性。它不仅起源于传统化学,又进行了更新传统化学的观念和弱势。它对保护环境有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节起到了能减耗的作用,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使生产投入大幅度减少,使搭配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使化工行业得到可持续发展,发展前进的方向以科学,合理,为基础,让社会和人民一致支持绿色化工和环保。

2.绿色化工技术的现状

美国在20个世纪90年代将污染防治的问题提出,并在基本国策中添加了防止污染这一项,相继有污染防止法案出台,并在90年代中期国家环境技术战略向公众宣布。在几年之内,根据绿色化学研究性问题,美国化学会成立了专门讨论会等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并设立了一系列与绿色化工、环保相关的奖项,如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等。显示出了美国对绿色化学的重视程度。国内在国外的绿色环保化学进行得轰轰烈烈时,经过院士的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作为最后的议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也授权同意议题。讨论会“工业生产中绿色化学与技术”于1996年首先召开,《绿色化学与技术研讨会学术报告汇编》也在同一时间出版。“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科研项目,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基础项目,通过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石油化工公司共同资助,于1997年启动。20世纪末在合肥,首次国际绿色化学高级论坛展开活动;并有杂志积极响应大会精神支持大会工作,如《化学进展》。还相继出版了“绿色化学与技术”专题报告等。在21世纪,我国不断的有可持续绿色化工议题被提上日程,这一领域有无数的研究者参加研究,进行交流学习,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3.绿色化工的技术动态

简单来说绿色化工技术就是通过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并建立友好环境。摒弃粗放的化工生产模式是化工企业的全新出路,即绿色化工,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增加节水措施,提高谁的重复利用率等。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环保型产品被研究出来,实现清洁生产,使三废排放量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落后的生产工业要被逐步淘汰;使原材料消耗降低;通过提高化工废水处理设备质量、使设备成套化,来使得到化工环保产业技术和装备水平提高。“化学的绿色化”已被美国化学界列为迈向21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工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化学方面,例如化学的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酿造、制药、造纸、印染等行业在滚动修订“九五”发展规划时,在规划中应逐步补充进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内容,我国国家科技部组织应该为此做详细的调研。使“九五”基础研究规划中含有绿色化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并在同一时间内将科研工作安排恰当。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联合支持开展了“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与化学反应工程”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为例,这是一种把导向性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较好的组织形式。

4.绿色化工的研究方向

对清洁硝化和还原技术展开研究,主要以污染问题严重的重要染料的关键生产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如红色基RG、红色基G等。清洁新工艺研究的开展、开发与工业化应用,使传统硝化与存在于硝基还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甚至消除,在技术方面支撑我国染料合成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向传统硝化和清洁化生产硝基还原工艺作出示范。

环境友好性的催化技术,使以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在内的环境友好性催化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研究与开发得到开展,与一些重要性药物关键中间体的生产相结合,使一些重要药物中间体在生产过程中的产生的重污染问题得到减少或消除,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友好手性催化技术得到发展,使手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得到建立,使我国手性技术的产业化得到不断发展,为以手性药物的发展为代表的我国药物合成工业做出贡献。清洁催化氧化新技术的研发,开展新工艺研究,主要方向为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清洁氧化剂,发展新的体系与新的工艺,主要内容为:以空气、氧气或双氧水为氧化剂的清洁催化氧化,使传统工艺中的重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使以此为基础的系列精细化学品和药物合成的清洁化生产新工艺的应用得到良好的影响。对绿色化学农药的创制研究,使以绿色新农药创制为主要方向的筛选平台得到建立,使中科院化学口研究所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先导化合物得到开发,大力发展新农药品种的开发,以具有明确应用对象和开发前景的新化合物为优先选择。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验

1.高中化学的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考点较多,需要记忆的规律、结论、方程式较多,属于理科中的文科。因此,要学好化学注重做实验、在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记录及其实验结果的分析与研究问题,同时,平时学习中要强化记忆,注意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概念的实质以及概念的应用范围。

2.高效学习高中化学方法

2.1 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上课前的自学,也就是在老师讲课前,自己先独立地学习新课内容,使自己对新课有初步理解和掌握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读、划、写、记” 。“读” ,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教材,归纳含义; “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 “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 “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做好预习,就是要抢在时间的前面,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预习抓得扎实,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2 在实验中学会观察

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实验中,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如下:一是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二是反应条件;三是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四是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五是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

(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

(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

(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然后得出反应结论。

2.3 在动手实验中多思考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高中化学试题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实验题,如果对实验非常陌生,没有动手做过,知识点很难掌握与巩固。“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因此,在实验学习中,要亲自动手,大胆实验,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要对教材出现的实验逐一的大胆实践,在做实验的过程中熟悉,学习实验步骤,达到成倍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在实验基础上,善于思考,多去联想其他的实验,把思维面拓宽,从实验现象中看本质。例如,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 要通过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实验安全、实验评价等,能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要学会准确、简练、全面地表述实验现象、结果、过程以及结论,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4 善于记忆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因此,学好化学必须善于记忆。一是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二是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要深刻理解,自然识记;要归纳口诀,有利识记;要比较异同,简化识记;要读写结合,加深识记。

2.5 记好笔记与练习

对于新课,主要记下老师讲课提纲、要点以及老师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分析。对于复习课,主要记下老师引导提炼的知识主线。对于习题讲评课,主要记下老师指出的属于自己的错误,或对自己有启迪的内容。或在书的空白处或者直接在书里划出重点、做上标记等,有利于腾出时间听老师讲课。此外,对于课堂所学知识有疑问、或有独到的见解要做上标记,便于课后继续研究学习。;“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通过应用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

2.6 善于总结与复习

首先,要及时总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单元重要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元素化合物各单元的学习)。自行推导相关计算公式,推导相关变化规律(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的学习)。通过自行推导,对重点、主干知识体系将有深刻认识,会建立起良好的基础知识;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进一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因此,一定要重视课后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要针对知识、技能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的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分散的知识点串成线成网,使之系统化,结构化。

结语

总之,学生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阅读与动手、动笔结合。多加动手推演、计算、写结构式、写化学方程式,多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加深印象,在学的过程中,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本着重基础重应用的原则进行全面学习,就一定能学好化学。

参考文献:

[1]杨爱民.浅谈在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08(09)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第4篇

一、化学与环境

要想通过化学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首先要明确化学学科与环境的关系.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作用;酸雨是硫酸性物质在捣鬼;震惊世界的博帕尔事件是有机物异氰酸甲酯的作用;日本水俣病是化学元素汞的影响.这些都是化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案例.但是,化学促进了塑料材料的发展,节省了大量的木材;化学促进了绿色杀虫剂的研发,减轻了杀虫剂对环境的危害;化学促进了制冷剂的研发,减轻了全球的温室效应.这些都是化学对环境的积极影响.总体而言,化学对环境发展还是利大于弊,对全球环境治理功不可没.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

1.通过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专门的章节介绍化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环境实施专题教学.分析煤的过度开采和燃烧,导致英国酸雨现象普遍,建筑物腐蚀严重,对很多古典建筑造成难以修复的损害.通过这样的实例教学,将硫元素对环境的危害烘托出来,学生在学习硫元素的相关性质和实验过程中,就会联想到硫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了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适时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再结合身边或课本中的事例,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

2.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运用型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涉及实验废气收集、尾气处理、实验废料处理、绿色实验渗透等,这些无一不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可以说,化学实验过程是环境保护教学的最佳阶段,这点在中学的升学考试中得以显现.在近年的化学试题中,涉及绿色化学、环保化学的考试内容比例更是逐年递增.

例如,将实验废气用碱性溶液进行收集处理,将实验废料尽量进行回收重利用.如果无法利用,在中和处理后再实施排放.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环节进行探究,改善实验原料,尽量采用绿色无污染原料,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学.

3.通过化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新课程理念日益突出的今天,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了每个学校的必修课程.课外活动以其多样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深得学生的喜爱,也是实施化学环保意识教学的有效途径.针对这样的情况,初中化学教师不妨安排学生进行化学环保的社会实践,寻找身边的化学污染现象,探究其对应的解决策略.

例如,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无烟日、环境纪念日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踏春的形式实施化学环境课外调查.带领学生走入乡村,走近自然,观察社会,同时可以与当地环保部门、教育部门实施联合教学.在环保部门的组织下,安排学生对当地化工厂进行参观,安排专门人员对工厂的环保策略实施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化学环保意识的养成.但是,切记课外活动的宗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勿一味追求实践性和趣味性.在化学环保课外实践之后,教师需要对实践成果进行总结,安排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原理讲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外化学实践活动.

4.通过绿色化学作业布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新课程理念对学生的绿色化学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中考化学试题中有所体现.在化学原理分析题中,着重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考查.因此,绿色化学作业布置法成为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手段.初中化学教师在结合考试大纲和化学课本的前提下,可以在学生化学作业中穿插杂质提纯、尾气收集处理.

绿色化学的起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工艺题;问题设置;突破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208-01

化学工艺题起源于广东、上海卷,契合 "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实际之间保持密切联系,使实践和生活成为科学课程内容基本来源" 这一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新课改后的高考新亮点。化学工艺题是一种多溶质的混合溶液,其中的工艺流程(包括文字、流程图、表格、数据、坐标图等)是优质溶剂,化学科学的知识、方法、观念是溶质,将溶质结晶出来并加以识别、应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以下基于化学工艺题的问题设置,谈谈在突破策略上的思考。

1 化学工艺题常见问题设置

2 化学工艺题的突破策略

2.1 重视教材基本知识的内化。

工艺题融合了元素化合物、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水解原理、物质制备和分离提纯、反应条件的控制、绿色化学等核心知识。应力求重温重点知识,以点带面,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开放的且不断生成的知识结构,力求达到知识的内化。

2.2 紧抓教材经典工艺的深化。

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重要化工生产有合成氨工业、合成硫酸、氯碱工业,硅酸盐,炼铁、炼铜、炼铝、镁的提取、石油化工、煤加工等。高考复习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重要工业生产流程,以生产原理、设备、生产流程中的除杂提纯、尾气的吸收与处理等热点知识为载体,联系新材料、新能源、环境问题。高考化学试题中流程题可能将课本中不同处的内容融合,可能会将课本知识延伸。这就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梳理教材,弄清书上每个重要实验和化工流程,并在练习中加以变通,这样才易于做好试卷上有创意的工艺流程题。

2.3 熟悉化工生产中的主要操作。

⑴原料的预处理:目的是为了将原料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常用方法有粉碎、灼烧(焙烧)。如海带中提取碘,事先要将海带灼烧成灰。

⑵浸出:用浸取剂将固体物质中的主要物质溶解。浸取时常用浸取剂有水、酸、碱等。

⑶煮沸:目的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某些易挥发、易分解、易沉淀的物质。

⑷pH值调节:化工生产中为了分离除杂,常需控制溶液的pH值,调节的方法有加氧化物、酸、碱等。

⑸蒸发:为了将溶液中的溶质提取出来,常采用蒸发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溶质,蒸发的程度不同。

①所得晶体不带结晶水(如NaCl)时,一般蒸发至出现大量晶体,利用余热蒸干。

②所得晶体带结晶水(如CuSO4・5H2O)时,通常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⑹过滤:为了加快过滤速度常用"抽滤";为了防止溶质损失或杂质析出常用"趁热过滤";为了保持固液混合物的温度恒定,可用"热滤"。

⑺洗涤:为了洗去固体物质表面的杂质,常用蒸馏水洗涤,有时为了减少固体的损失,常用冷水或酒精洗涤。

⑻重结晶:为了将粗产品进一步提纯而采用的重复结晶的操作。

⑼干燥:晶体表面上吸附有少量溶剂,需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干燥。固体的干燥方法很多,可根据重结晶所用的溶剂及结晶的性质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空气晾干的;烘干(红外灯或烘干);用滤纸吸干;置于干燥器中干燥。

⑽氧化:加氧化剂,将杂质离子转化为易除去离子,如将Fe2+氧化为易水解的Fe3+。常用氧化剂有H2O2、Cl2、NaClO、KMnO4等。

2.4 渗透"绿色化学"的理念。

绿色化学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化学工艺流程的可行性评价需要从 "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常常涉及工艺的安全性、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原子效率和原料的循环使用、节能)、环境保护等问题。

2.5 培养答题能力。

要想学生在高考中拿到一个从未见过、不太熟悉的工艺题不紧张,同时处理得游刃有余,需要我们在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工艺题答题能力。

⑴明确工艺题答题的基本步骤

①完成"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探究过程

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原料和产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理解物质结构、性质、应用及其内在联系。

②完成"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解决过程

引导学生从技术角度分析从原料到产品关键进行了哪些反应?利用了什么原理(氧化还原、溶解度、溶液中的平衡)?关键操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最佳?除目标产物外还产生了什么杂质或副产物?杂质或副产物是怎样除去的?

使学生明确做工艺题不需要拘泥于每个细节,不需要把过多的精力用于分析每步流程,只需把握大的方向即可解题。

⑵熟悉工艺题答题的基本策略

①给信息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基本步骤

结合物质的类别、化合价情况确认反应发生的本质;确定最关键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配平关键反应物和生成物;再根据守恒配平或补充其他辅助反应物和产物;依据题目信息写好反应条件;结合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所处的环境对各物质的存在形式、状态进行修正。

②基本实验操作检验沉淀是否完全。一般叙述为:取上层清液,检验其中含有的某一离子。

洗涤沉淀。如问洗涤目的,一般考虑除杂或减少原料的损失;如问如何洗涤,一般叙述为: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如问用冷水或75%的乙醇代替水的目的,一般是为了减小溶解度(用乙醇还有助于固体的干燥); 如问沉淀是否洗净,一般叙述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检验沉淀表面的杂质离子。

从溶液中得到晶体,一般叙述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有时根据具体物质还应考虑抑制水解、趁热过滤等特殊操作。

③反应条件的选择

温度控制。经常从物质的挥发性、稳定性、副反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提高转化率。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分析。

反应物用量或浓度。一般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控制副反应等。

pH值控制。通常是为了促进或抑制水解,控制反应的进行程度。

④绿色化学。从原料成本及循环利用、设备要求、节能、环保等角度回答。

⑤化学计算。灵活运用观察法、比较法拆分与重组法、建构模型法、分类讨论法、守恒思想、特殊化与一般化思想、平均化与极端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

⑶强化答题规范化素养的养成

"细节"决定成败,每年高考卷的典型错题分析都暴露学生的化学基础不扎实;在分析解答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时,思考问题不全面,思维欠严谨,实验探究能力和计算能力比较差,信息素养和学习能力不强,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规范,不准确。一定要强抓基础知识的扎实性和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引导学生从出题者的角度审视问题,抓好错题订正和消化,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化学学科素养。

突破工艺题这一富有挑战的新题型,应以《考试说明》为指导,宽基础、重素养,帮助学生练就"化学的慧眼和慧心", 答题时把握变中求不变,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最终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 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化学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