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制药工程的出路

制药工程的出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制药工程的出路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第1篇

1、需方的侃价能力在上升:2000年SDA公布了《关于公布第一批药品零售跨省连锁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批准了41家企业作为试点企业。一时间,三九集团宣布投入13个亿用3年时间在全国建立8000家连锁药店,深圳万基计划未来三五年投资20个亿在全国建10000家药店。海王、丽珠、一致、万泽、重庆和平、上海华氏、广州采芝林纷纷开始跑马圈地。当然这些企业的扩张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管理层不可能不在2003年1月1日让外资的药店进入前培养一批自有资本的具竞争力的中大型连锁药店)、连锁店物流及人才的制约,但不得不说连锁是决定未来通路的主力军这个趋势的不可避免。既然如此连锁药店就是未来的主要经销力量。那么厂商主从地位就要变化了。

2、供方的侃价能力在上升:全国现有6700家制药企业,大型企业只有314家,中小企业这么多,而且还有1000多家药企在亏损中挣扎。在加入WTO和药品降价双重压力这样的竞争环境下,未来的兼并和重组是再自然不过了。2000年,太极入主绵阳药业、三九收购制药、双鹤药业兼并昆山药业控股武汉槟湖制药、紫光生物和百科药业和浙江医药的联盟、复兴实业参股天津药业等等便是明证。更为可怕的是,加入WTO后世界25家跨国制药巨头将大面积进入。那时,制药企业的兼并和重组将达到,制药企业不仅卷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伦为跨国药企的制造中心(我国在这一点上有比较优势),还在合并中增大了规模。引入了战略投资人的大型药企同时也引入了先进的行销战略,就减少了对专业的需求。

3、潜在准入者的加入加大竞争程度:药品行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其研发的偶然性(在基因工程学成熟以前就是这样)给准入者制造了巨大的壁垒,产业竞争的规律是产品差异化的程度决定了顾客的价格敏感度,也决定了供应商的定价自由度。而药品行业就是一个差异化极强的行业,这种特征决定了供应商支配定价权。这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一样的,巨大的利润使许多逐利者不断加入,更可怕的是进入WTO后世界级的CPO(合同委托制药机构的简称:它包括CRO

在这几种竞争作用力下,药品专业的战略出路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四种,但只能取一种:第四种。

一、成为连锁药店:这条路的壁垒已经建立,资本在10亿RMB以上,更重要的是速度,因为外资2003年就要进入了,把握速度的同时管理和人才是个屏径,谁都知道连锁最重要的是科学管理系统的可复制性。

二、成为专业的配送中心:我国医药批发企业有8000家,规模小,完全没有能力为社会提供公共的专业物流配送服务,连锁药店的扩张速度慢和这有很大的关系。药品专业进入这个领域实际上是个陌生的领域,不具备资源优势。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第2篇

龙山地处偏远,全村13个村民组2300多名村民散居在10个大大小小的山坳里。村里没有一片稻田,村民世代以在山石夹缝中耕种旱地为生,依靠政府供给商品粮度日。因为重山阻隔,山民很少与外界交往,只是每月下山在崎岖的山路上攀行几十里运米、买盐。而最让村民揪心的则是孩子,狼群野猪出没,陡峭山路难行,每到黄昏,家长们便结对伫立村口,盼望放学归来的孩子平安到家。

1996年4月村委会改选,胡太平当选为村委会委员,他放弃了经商,做起了“村官”;1999年村民“海选”中他高票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2002年支部党员大会上,他不负众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1999年初春,胡太平不声不响地拉起一名村干部和几个村民一起组成施工队,开始进山筑路。大到路线走向,小到雷管使用,细到占地协商,难到资金筹措,他都亲自参与。一次放炮炸山,爆破点附近有一辆车子无法开动,他冒着生命危险,跑回掐灭雷管引线。

整整一年的时间,一条通往铜陵的盘山公路在龙山铺开,而胡太平作为龙山新“愚公”的名号也在村民口中传遍。“首战”告捷之后,来不及洗去满身风尘的胡太平多方争取项目,主动募集捐款,积极筹措资金。在他担任书记“主政”龙山的十年,共计投入资金345万元,先后修建四条水泥路和三条沙石路,建成龙山村环形公路网,通车里程约20公里,极大地缓解了村民出行难题。

13个村民组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通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变电设施陈旧、通电线路老化、用电负荷加大,每到春节、盛夏、寒冬等用电高峰时节,经常发生供电故障。当获悉新农村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信息后,胡太平便马不停蹄地赶到县城了解情况。项目预算110万元,而项目资金仅37万元,资金缺口如何补?电网改造说易行难,施工过程需要大量的青壮年劳力,而龙山村却是个劳务输出大村,留守在家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劳力短缺怎么办?老胡又一次把自己逼到“绝境”。面对困难,胡太平他再度挺直腰杆,发动全体党员,带领全村群众,为通水、用电干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2008年底,一座日供水150吨的自来水厂建成。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技术导论 特色教学 模块式教学 互动讨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66-01

生物技术导论是专为生物技术专业新生开设的一门导论性质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及在农业、工业、人类健康、能源、环境等方面应用的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这一新兴行业有较深入的认识并培养其对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1.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几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发现,该课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大一的新生,他们仅有高中生物学的背景知识,还未进入生物技术相关基础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专业名词和专业技术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无异于给这些新人当头一棒,葬送了他们学习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实现我们开设课程的目标。

其次,本课程的内容又几乎涵盖了整个生物技术行业的所有领域,而任何一个老师都不是全才,都不可能完全深入认识每一个领域。单人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对老师来说压力会非常大,而且很难讲每一章都讲得生动有趣,学生听起来也会枯燥乏味。

最后,本课程学习的内容都是生物技术专业课程的高度概括的内容,每章内容都将是以后的一门课程,并且都将在学生修完专业基础课程后单独开始,都会详细讲解其具体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有所取舍,应该“轻原理和理论、重实际应用”。

2.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究

基于上述主要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教情和学情的新型教学模式。

2.1课程组织形式的改革

基于课程涉及内容之多,对任课老师的要求之高,我们打破单人承担的传统模式,采用一人负责,多人共同完成的模块式教学进行课程组织。通过组建一支由多个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学团队,根据不同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科研经历,在“五大工程”的教学中,不同内容分别安排优势教师教学,进行模块式教学。要求老师深入浅出介绍各大工程的主要技术,结合自身科研经历,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讲述其应用和发展前景,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思想。

2.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在针对生物技术应用等内容的教学采用互动式讨论教学法。首先由教学团队商榷给出讨论的主题,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分成互动小组,每个小组在主题之下选取某个感兴趣的点,集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准备20分钟的PPT汇报,每组推出一个汇报人。具体实施程序如下:(1)先由主持人(一般由任课教师亲自担任)介绍,概要地介绍主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不做任何学理的界定与评价,以免观念先行,为下面的讨论定了调子,影响学生的自我判断。(2)由报告人进行专题发言。(3)限时辩论与交流。在这一部分,围绕交流主题,针对报告人和回应人的发言,课程参与者可以向报告人提问,对报告人提出自己的相反观点,对发言者的观点、论据提出批评意见,对相对立的命题进行辩论,报告人也可以进行解释、补充甚至反批评。这是课程中最精彩的部分,将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思维才智。(4)最后由主持教师进行专题评点,简短地总结当天的讨论。同时还将根据学生报告和讨论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分,作为相应的平时成绩。通过该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使学生能体会其中的快乐,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2.3 教学实践的改革

生物技术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新兴学科,涉及到生活、军事、医药、能源等各行各业。由于我们是医学院校的生物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都是进入医药行业,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未来出路,我们将邀请成都知名生物制药企业的专家就生物技术在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做专题报告一到两次,分析生物制药目前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在课程结束后,带来学生参观制药企业的生产、科研车间,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生物技术发展的潜力。

总之, 我们通过多方面的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大一新生开设《生物技术导论》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我们预期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整个生物技术领域的认识,使学生对生物技术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从而树立扎实的专业思想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一模式的建立不仅适用于《生物技术导论》课程的教学,而且还可以推广为其它专业“导论”性质课程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宋思杨, 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第三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5.

[2]林娜, 魏琴, 张超, 尹礼国, 王涛, 周黎军, 罗通. 《生物技术概论》课程特色教学实践[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16:240-241.

[3]胥华伟 施江 史国安. 谈提高生物技术概论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10:64-65.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第4篇

在2003年经过了近一年时间的准备,华立浦东项目终于在华立创业33周年的纪念日奠基了,标志着华立集团将面对入世挑战,进军上海、实施国际化战略、缩短与国际名企距离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它的建成,将成为华立高科技产业对接海外的重要阵地。同时,在“省城诚信房产联盟” 成立一周年大会上,华立地产又被评为优秀成员企业。

2002年是华立集团的调整和战略转变年,重点实现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的转变,现在整个产业链的整合已基本完成。另外,华立努力突破本土企业的概念,使华立向国际化企业转型,对飞利浦CDMA手机核心技术的成功收购,标志着华立在这方面走出了标志性的一步。这两方面的战略转变,都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基础。

回首2001年9月,华立集团收购了飞利浦CDMA手机芯片设计及整体解决方案设计部门,从而率先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中完整掌握最核心技术的企业。2002年初,当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外宣布“华立将使CDMA手机降至1000――1500元”时,一直独步世界手机芯片市场的高通公司,也感到了它在中国CDMA手机芯片核心技术垄断的铁幕被划开了一条缝。

华立如果正面与高通对决CDMA芯片,结果将无疑是一条不归路――毕竟华立的经营规模远远小于高通。然而大自然的法则不全是大胜小,以智慧取胜的例子也是俯拾皆是。所以汪里程很谨慎地对高通表示了敬意:华立与高通的关系是竟合,当然首先是竞争,但根本不是比拼,这是一种另一层面的“合作。”因为全球CDMA大部分的技术和专利毕竟掌握在高通手里,对高通而言,市场越大,收益也会越大。华立对CDMA芯片的参与,实际上给使用者和厂家都降低了进入的门槛。

高通对汪力成这些太极推手似的言论找不到着力点,公开场合基本三缄其口,实际上他们对中国手机制造厂可能的集体哗变心有所虑。据传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一旦国内手机厂商弃高通而就华立,高通对“叛者”将收取高达6.5%的专利使用费。即使这样,买华立的芯片还是划算。中兴通信的一位工程师说:华立只要有一个点的利润就干。这就是华立放给国内手机厂商的底线,同时也是CDMA厂商对高通的豫警。这一点上华立是一只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高通的对手已经迅速地窜上来了。华立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基于CDMA技术向3G演进的速度将大大提前。预计到2006年,全球CDMA的世纪迷局中胜出也是有可能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立挥师CDMA并不是为了打败高通,华立只是为了给市场创造一个成功替代品,阻止绝对垄断的出现。

也许高通更愿意把飞利浦作为对手而不是中途冒出来的华立,但华立已经迫使高通放下了对飞利浦的“单相思”,不得不正眼看看华立究竟是从哪个石缝里跳出来的孙猴子。

华立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华立像个外星人似的突然令世人眼前一亮:2001年9月收购飞利浦CDMA部门;2002年初其掌门人汪力成一举坐在《财富》首次评选出的中国商人榜首;9月3日,兵不血刃拿下昆明制药29%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近两年来,华立在反复印证一句古话: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认真说起来,在2004年华立已然度过了34个不同寻常的风雨春秋。

日历回翻34年,华立王国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1970年,华立的前身余杭电子仪表诞生。1979年,华立自己的品牌“华立电能表”下线。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华立的主导产业已经从电工仪表深入到铜箔板、精细化工、房地产业。经过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到2000年,华立确立了以电子仪表等五大产业为主导业务的产业发展计划。

华立集团是以华立集团有限公司为投资母体跨地区、多元化、外向型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全国拥有17家生产制造型企业,并控制上市公司4家(国内3家,纳斯达克1家)、产业集团6家。产业涉及计量仪表、电力自动化、信息电子、生物制药、房地产开发等领域。总资产达60亿元,员工80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25%。生产基地分布在杭州、重庆、广州、北京、沈阳、海南等地,在泰国、美国和加拿大设有制造工厂研究机构。华立集团核心产业电能表的综合经济指标已连续12年名列国内同行首位。2003年,华立集团共实现销售收入67.5亿元。这就是数字概念下的华立集团。

然而,随着对华立的了解的深入,我们对华立最近展现的华美轨迹感到有些不可理解。其一,华立到底实施的是什么样的多元化?上世纪90年代初,华立随着经济大环境进入了大扩张,迅速地介入12个产业,结果陷入了多元化陷阱,资金链断裂,企业陷入危机。这时汪力成站出来否定了自己:收缩战线!通过一系列的关停并转,12大产业23家公司收缩到3大产业4家公司。随后,汪力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在1998年,以其超前的预见能力和抓住机遇的能力使华立成为了中国电能表行业龙头企业。但接下来的几年华立让人又有点儿看不懂了:积极地介入生物制药、房地产和IT行业。这不免让人质疑华立的前景,毕竟多元化对华立来说,殷鉴不远。其实,汪力成对1996年的大收缩比谁都更有刻骨铭心的痛感。

华立上次盲目多元化是随大流,粗放经营,全凭运气当家。不过运气确实不好。华立今天在战略上的多元化,用汪力成的话来说,走的是“归核”立体多元化,即基于确定核心产业和优势竞争地位的“波特竞争战略”,力求打造的是产业链良性发展的企业生态圈:房地产提供现金流,成为华立资金的“蓄水池;电能表是基业,为华立的“根据地”;以此为基础的产业延伸便是华立相关多元化的电力自动化产品。由于掌握了生产抗病毒类药青蒿素的大量资源,生物制药将成为华立多元化的支柱。在IT行业中,华立有三个核心项目:宽带网络,光电存储,通信业。得到飞利浦CDMA的核心技术后,华立芯片已在这个产业中有了较大的发展――由此,生物制药和IT必将成为华立的明珠产业,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必将为华立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固的基础。

其二,让人产生疑问的是:尽管华立产业链生态圈的设想不错,但华立为何从一个竞争并不特别激烈的领域进入群雄纷争的领域?在这些领域,华立的优势在哪里?汪力成认为,切入竞争性强的领域是基于“大市场才能造就大企业”的理念。电能表行业的竞争不强,但其本身的市场容量有一定局限;而房地产、生物制药和信息电子等行业尽管竞争激烈,但市场的容量大得无边无际,这里面的众多细分市场足以让任何一家再强大的企业也无法保证门门精、样样强。汪力成坚信市场的空白就是华立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华立选择通信业和生物制药实属偶然中的必然。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多元化不是不可以,但要注意几个关键问题:首先,多元化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能兼顾利润与发展的产业结构。一味的保守或激进都不是明智之举;其次,应该把握好多元化发展、避免陷阱和不丧失机会这三方面的辩证关系,有些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像CDMA和生物制药领域,就不能完全等到有能力的时候再去做;第三,要特别注重对各产业的风险分析,走一步看一步。华立每5年就会进行一次结构性产业调整。第四,各产业必须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汪力成说,华立原来的多元化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扩张,而现在的多元化是有目标的、代表产业前景和发展方向的 多元化。因此,尽管华立现在的表象是从专业化又走上了多元化的老路,但这与以往有本质的区别,此时的华立已是凤凰涅磐了。

如果我们将目光超越“华立旋风”的表层,就会发现华立集团和汪力成多元化战略新大陆的深层内核:华立管理层收购成功,健全了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进去之前,先想好出路”和“华立每天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的企业纠偏和忧患意识,为华立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垒起了再保险天平。为打破传统制造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间接融资成本过高和现金流短缺这一发展瓶颈,华立着手从资本市场上寻找直接融资的渠道:从1999年开始,华立先后收购了重庆川仪、恒泰芒果,经过资产业务重组后分别更名为“华立控股”和“华立科技”;2001年收购重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太平洋系统控制技术公司;2002年拿下昆明制药,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华立的资本经营战略,有效利用了资本的杠杆放大原理,使企业实现了“高效益运作、低成本扩张”,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华立的资金实力,改善了资本结构,从而形成了独具华立特色的“把壳洗干净”的安全稳健的资本运营战略。“用美国的钱去美国发展”的国际化战略;“适用的科技创新”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华立世纪育英工程”的人才战略;“增进社会福祉,实现人生价值”的企业理念;“创世界名牌,树百年华立”的经营方针……此时此刻的华立集团,“多元化轮回”已然是旧貌换新颜,它一则为华立集团培育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和 竞争优势;二则为华立集团的发展构筑了一道稳健有序的动力保障系统;三则更为多元化产业链资源要素配置构件了良性互动的企业生态圈;四则为华立集团高远腾飞提供了绵绵不绝的物质和精神的营养。因此,汪力成有理由自信,他有能力挥舞曾经给他带来的伤痛的这把经营多元化双刃剑。

制药工程的出路范文第5篇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分析了江浙地区卫生学校发展现状,特别是独立升格学校(高职高专)的基本情况,简要分析了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9-0005-03

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现状

(一)独立升格

2001年,卫生部、教育部印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扩大高等医学教育,压缩中等医学教育”。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一些条件较好的卫校获得了升格的机会,但目前这种升格最高只到高职高专层次,具体见表1。

(二)并入或联合组建高校

在高等学校追求综合化的大潮中,很多卫校被合并。这部分学校有两种:第一种,合并后从事高职高专教育。如泰州卫校并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金华卫校并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衢州卫校与其他中专校联合组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卫校一部分并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后,再与扬州市职业大学合并筹建扬州科技学院。第二种,实现了从中专到本科甚至到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如丽水卫校并入丽水学院;舟山卫校并入浙江海洋学院;杭州卫校先并入杭州医专,再随医专并入杭州师范大学;扬州卫校另一部分先升格为扬州医专,再升为扬州医学院,最后合并组建了扬州大学。

(三)合作办学

第一种,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如海宁卫校、桐乡市卫校、湖州中等卫生专业学校、浙江省永康卫校、绍兴护士学校、上海市卫校等与相关高职高专院校联办的“3+2”或五年一贯制高职;又如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与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办的“4+2”高职。第二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如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医科大学的“3+2”本科。

(四)其他

第一种,保持中专教育,如镇江卫校、宿迁卫校等。第二种,合并到其他卫校,如启东卫校并入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崇明县卫校并入上海市卫校等。第三种,利用其他学校的指标进行中专教育,如金坛市卫生进修学校、海门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等。第四种,举办成人教育或自学考试,如泰兴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山东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泰兴校区)、泰州市姜堰卫生职业学校(山东省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姜堰分校)、靖江市卫生进修学校(山东省力明科技学院靖江分校)、嘉兴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丽水市职工中等卫生学校、台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温州职工中等卫生学校等。第五种,并入其他单位,如武进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并入武进职教中心校、安吉县卫生进修学校并入安吉人民医院等。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基本情况

中高职衔接或分段培养的学校,学生入读三年后需升入相应高职高专院校,而不是继续留在原中专院校学习,这类学校在此不做讨论。

目前,江浙地区从事医药卫生高职高专教育的独立建制院校有16所,其中建校基础为卫生学校的13所。这部分卫校的升格形式有三种:一是升为高等专科学校;二是升为职业技术学院;三是升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充作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各地的卫生分院。从建校时间、行政隶属、占地面积等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好。表2显示,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现开设有65个专业,涉及9个大类、20个小类,呈现多学科发展态势。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学科门类泛化,优势专业偏少

医药卫生大类中开设专业最多的为23个,其中,护理专业布点学校最多,达14所。其余依次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非医药卫生相关专业达18个,布点学校数为20所;专业布点学校数大于4的专业仅16个,占开设专业数的24.6%,且多集中在生化与药品及医药卫生这两大类;有37个专业仅有一所学校开设,其中12个为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开出;举办专业最多的学校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有21个,最少是为南京卫生学校,只有4个。这说明目前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发展呈现泛化之势,缺乏优势专业。

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原有专业均较少,所谓专业建设都是在护理、药学等专业基础上,分别向上和向下延伸,再向专业相关、领域相近的方面拓展。如药学专业,向上延伸有制药技术类各专业,向下游延伸有食品药品管理类各专业,相近领域有中药专业,制药相关方面还有制药机械类专业。虽然各校在专业建设上着力很深,也取得了一点成效,但与行业外学校比起来,专业开设面仍然较窄。

(二)定位不明显,办学无特色

定位是学校发展的起点,虽然少有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提出综合性研究型的发展道路,但从专业建设跨度看,至少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明确的学校发展定位。医药类学校和卫生类学校本是两类学校。过往医药类学校并无或很少涉及护理类专业,近年也逐渐开展护理教育,如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而卫生类学校的专业发展首先也是增设药品类专业;专业设置的严重趋同直接导致各校之间办学特色不明显。

因生源相同、就业去向一致,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受到了医药类普通院校或综合性院校医药学院的严重挤压。另由于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门槛不够高,使得原本没有相关专业的普通高校可以在地方政府的强力支持下逐渐开设类似专业,如江南大学、常州大学等的护理本科专业,这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江浙地区医药卫生类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的目前只有4家,占总数的25%,而农林食品类院校现大多开设有药品类专业,如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职业技术学院,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甚至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如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也纷纷开设涉药专业;行业外学校的挤压也将带来影响。

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出路

特色是核心竞争力,质量是立校之本。目前仍属于独立建制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如想维持独立发展,各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对接职业岗位标准。专业设置是连接社会需求与教学工作的桥梁,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环节。学校应该研究制定周详的学校专业建设规划,淘汰过时专业,新设紧缺专业,设置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

第二,立足地方,做强特色。江浙地区自古就是中医药发达地区,如江苏的孟河医派和吴门医派,浙江的钱塘医派和永嘉医派等都是地域性较强的中医学术流派。《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强中医药职业教育,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应该立足地方,明晰政策导向,结合社会需要,将中医药文化融入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特色。

第三,学习先进办学理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台湾的技职教育较为成熟,很多医药卫生类学校发展良好,如台北护理健康大学(原台北护理专科学校)、经国管理暨健康学院(原德育护理专科学校)、台南护理专科学校等,他们的发展轨迹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张雄,马旋. 福建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6):52-56.

[2]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探究[J].职教论坛,2011(14):16-18.

[3]于雷,王娟.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109-113.

[4]刘明光.培育特色是地方高校立足与发展之本[J].江苏高教,2002(4):77-78.

[5]王正值.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开设中医课程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