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工作廉洁风险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指导思想
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围绕权力运行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突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这条主线,主动超前预防,做好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干部廉洁从政,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二、总体目标
通过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管机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增强干部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意识,降低廉政风险,为推进我局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在交流轮岗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兼顾参与交流轮岗的中层干部的专业特长和能力特点,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他们能在相对最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从而推动全局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交流轮岗职位
本次交流轮岗的职位为农村合作经济管理股股长、计财股股长、农机管理股股长、机电灌溉股股长、科教股股长、农业执法大队大队长、土肥站站长、植保站站长、经作站站长、农机化推广服务站站长。
四、工作步骤
(一)广泛征求意见
时间段:4月9日——20日。
一是听取单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凡涉及到本单位干部职工,都可以在此期间向组织提出个人的意见或建议。
二是听取交流轮岗中层干部本人的意见。凡本次应交流轮岗的部门或单位负责人,都可以向组织提出自己的轮岗意向。
三是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以及班子成员相互交流意见,特别是分管领导彼此之间的意见,增进分管领导和所分管部门的合力。
(二)确定交流轮岗去向
时间段:4月23——25日。
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召开局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每名交流轮岗对象的最终去向,印发交流轮岗对象的任免文件。
(三)办理交接手续,完成交流轮岗程序
时间段:4月26——30日。
各交流轮岗对象应于任免文件发出后,立即开展交接手续,愉快地到新的岗位上工作,为中的农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圆满完成本次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任务,经研究,决定成立中县农业局中层干部交流轮岗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任组长,同志为副组长,同志为成员。
(二)明确纪律要求
1、政治纪律。中层干部交流轮岗是县委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举措,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县人社局都有明确规定。全局干部职工要提高对中层干部交流轮岗的认识水平,凡涉及到变动工作岗位的所有人员,都要自觉遵守交流轮岗的纪律要求,服从局党组的决定,愉快地到新的工作岗位建立新功。
一、本人能够认真学习有关金融法律、法规、学习有关信用社业务规章和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廉洁自律教育,忠于职守,依法办事。同时定期组织员工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员工业务习,加强员工廉洁自律教育,法律教育和安全意识教育,使本社各项工作遵章依法运行.
二、努力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不仅按照上级规定的执行,同时又能根据本社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工作准则和业务考核办法,做到工作有制约,又有相互促进,达到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又取得一定的效益.
三、工作方面:
1、根据本社区域的经济特点,及时抓好存款组织工作,做到全员有任务,全员齐抓吸储存款.今年前三个季度,存款年增数稳居全区第一。
2、及时抓好”清非”化险和收息工作。年初做好”清非”总布署、总动员,根据季节性收入情况及时落实清收工作,并于对虾收入旺季组织了”百日清非”大行动,不良贷款得到了有效控制,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
四、效益业绩方面:年底存款余额7430万元,净增额324万元,完成计划的85.3%,各项贷款余额5696万元,增加129万元,存贷76.66%,控制在合理比例之内;不良贷款余额2735万元,下降16万元,占比48%,下降1.4个百分点;利润帐面数为25.2万元,(实际数为34.7万元)完成计划的347%。
五、不足方面:本人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不高,业务发展缓慢,不良贷款居高不下,清收速度缓慢,”两呆”贷款上升,潜在风险加大,有超比例贷款企业四户,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账面273万元的亏损额,办公条件,防范设施及员工生活条件、工作环境没有改善。
六、改进措施: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大”清非”力度,尤其是清收”两呆”贷款,努力扎实支持”三农”贷款,压缩大额超比例贷款,增收节支,提高经营效益,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贷款抵补率,尽快降低和化解风险。
落实党支部主体责任,严格纪律管干部
落实支部的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抓作风、练内功,在全行业、全系统发挥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落实廉政责任。司领导班子对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负责,司长、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班子其他成员根据分工划分责任区域和责任范围,各处处长每年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做到责任明确、守土有责。
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多形式开展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底线意识。创立我部学习品牌―四季论坛,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基层科教工作者做专题报告,以他们创新求索、务实求真、痴情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守农村、献身农业、服务农民的奉献精神,给大家开阔视野、净化思想、洗涤心灵。
构建防控体系。对政策落实、项目管理、行政审批等方面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系统梳理,建立覆盖每个项目、每个环节、每位干部的防控体系。实行项目指南制定、过程管理、结题验收不同环节分处室管理,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项目管理全程公开,确保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严格纪律约束。全面开展“廉政建设进课题下乡村”活动,制定《科技教育司廉政建设行为准则》,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在所有项目合同中作出廉政承诺,接受项目单位和科技人员监督。
提升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创新机制抓业务
在经费管理中不贪不占是廉洁,提高经费使用效率、避免浪费也是一种廉洁。抓科技管理,不能满足于不违规、不出事,还要想方设法让经费配置更加合理、使用更加安全、产出更加高效,把国家财力支出全部用在刀刃上,更快更好地产出创新成果。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使农业科研资金使用紧紧围绕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农民需求。
完善顶层设计,坚持科研的产业导向。组织专家对未来一个时期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确保项目全部来自行业发展需求。根据不同项目特点,分别采取竞争择优、定向择优、直接委托等方式确定项目团队。根据农业科研区域性强、周期长的特点,对有条件的项目根据实际需求测算经费,把基本研发费固定下来,稳定渠道,足额支持,让科研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
突出统筹整合,避免资源配置重复浪费。以农产品为单元组建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打破部门、地区、单位和学科界限,搭建全国农业科技大联合、大协作的平台。组建30个“学科群”,推进实验室之间分工协作、学术交流和资源共享。几个科技计划统一编制指南,打破各自为战、封闭运行的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建立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合理分工。
强化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制定落实各专项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堵漏洞、以制度促规范、以制度强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科研和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科研经费专项检查行动,对“十二五”以来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经费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彻底清查。探索建立科研信用记录制度,建立农业科研“黑名单”制度。
促进推广应用,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立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促进种业成果规范有序、高效快捷交易。整合项目、基地和人才资源,建立100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推动科研、教育、推广协同发展,试验在基地内开展,成果在基地内展示,培训在基地内进行,避免资源分散、重复浪费。
推进全系统行风建设,营造氛围带队伍
管行业必须管行风,抓作风就是抓发展。我们针对农民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农村沼气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民生项目,建立绩效考评和纪律保障机制,确保项目到基层不缩水、不走样,把中央的好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头上。
强化全程管理。每年投入资金10多亿元实施农民培育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我们实行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逐级落实责任。面向社会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实行实名登记、全过程管理,确保培育质量和效果。
加强绩效考核。每年中央财政投入26亿元实施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补助项目,为农村培育一大批科技示范户,遴选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指导,辐射带动全面提高。我们把这一项目纳入强农惠农政策延伸绩效管理,通过自评、抽查和专家综合评估,对各地区的组织管理、资金使用进行全方位评价,了解农技人员是否到户、技术指导是否到田、补贴发放是否到位。
以支持“三农”为依托,搞活农信社经营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单县农信社紧紧围绕全县各项工作部署,以思想提高、作风转变、服务提升为驱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市场,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信社 贷款 县域经济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良贷款等理由日渐突出,单县农信社对如何盘活原有不良贷款、在支持农业发展中搞活信用社经营,作了有益尝试。单县农信社通过转变经营理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找准切入点,创新开展业务,规范信贷程序,简化工作手续,对贷款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农信社各项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取得信用社经营、农业经济发展“双赢双活”的良好局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客户经营周期和现金回笼情况,积极推广实施“分还续贷”和“无缝隙”服务新模式,有效避开因贷款资金周转造成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风险。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自主创业再就业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等贷款新品种,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有效解决了农户、中小微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理由。继续推进信贷管理四项改革。对信贷人员管贷能力、管贷水平和整体素质整体测算,不断提升信贷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信贷制度执行力。
二是严控风险,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严把不良贷款防控。积极推行农信社班子成员、部室经理包片制,加大新增不良贷款考核和清收力度,前移管控关口,提升风险预警响应速度,全力做好不良贷款防控工作。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按照向表外不良贷款开战的要求,坚持“尽职清收、终极清收”的理念,以集中管理为基础,以专业清收队伍为保障,大力推进不良贷款责任清收、盘活清收和综合清收。继续开展正常大额贷款检查和风险化解工作,对全县信用社贷款进行全流程检查,对不良贷款进行排查摸底,降低了贷款风险隐患。
三是创新方式,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深挖客户资源,积极推广POS机、自助银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新型助农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积极与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好电子机具和信息科技的支撑作用,确保惠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突出实体贷款投放,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圆梦行动”,持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和“银企对接”活动为契机,加大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四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受训人员达1900多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县信用社共募集善款40000多元。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3万份,受益群众3万多人。
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单县农信社虽然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理由,尤其在贷款营销和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客户经理营销能力有待加强,个别客户经理依然存在“坐门等客”和“惜贷、惧贷”思想,放贷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
二是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理由未得到根本好转。从客观上讲,今年经济持续低位运转,部分行业形势非常严峻。从主观上讲,个别信贷人员反弹后再压的思想依然存在,形成“重贷轻管”的恶习,主动意识不强,导致非应计压降工作较为被动。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理由,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倡议:
一是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将客户盈利能力、现金流、信用情况等作为优质客户筛选依据,着力提升新增贷款质量。科学设定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按照与农业生产特点、企业经营特点相匹配的原则,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信贷需求。继续推广“分还续贷”和“无缝隙”贷款模式,帮助客户解决还款压力大的困难,防止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
二是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继续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薪酬水平和岗位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加大客户经理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和廉洁从业意识。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抵质押贷款占比。
三是切实管控信贷风险。高度关注淘汰与限制类行业贷款、“两高一剩”贷款等,有针对性地筛选
重点关注企业,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法办理贴现,坚决防止违规操作。加大到期贷款收回力度,对重点客户进一步落实担保和抵质押措施,避开到期违约风险。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清收活动,充分发挥攻坚组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作用,积极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清收活动有效开展。下大力气抓好表外不良资产清收,充分借助公检法纪力量,做到尽职清收,终极清收。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三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下,农村信用社在旧体制下积累形成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金融风险日渐显现,严重制约着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已然危及到农村信用体系的金融安全。因此研究信用社金融风险的控制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确保农村金融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
相对于整个社会经济、金融改革,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是滞后的。因此,构建农村金融体系、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力争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的需要。
(二)现行制度制约农村信用社的正常发展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的多次变革给农信社背上了沉重的历史包袱,加大了资产风险。其三个主要来源是:不合理制度造成的资产质量问题,如行政干预、指令贷款支持乡镇企业、制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新呆账等。
(三)经营体制不灵活导致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按照有关规定,基层农村信用社应当建立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的经营体制。但事实上是农村信用社经营并不灵活,由于联社的统管过死并没有实现“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惜贷”、“怕贷”、“惧贷”思想较为严重,限制了业务的发展。此外,在经营中还缺少自,从人到财、物的管理权全部收归联社,妨碍了其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内控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和发展并重的特殊时期,改革工作繁重而艰巨,发展的步伐又不容有些许的停留。因此,当前加强农信社内控管理建设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其业务拓展和创新的实际需要,及时研究、制订相应的内控制度,确保“业务拓展到哪里,制度建设跟进到哪里、内控措施落实到哪里①。
(五)部分员工业务素质不高
我国农村信用社广大员工的整体素质不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员工的文化水平还停留在初、高中阶段,尤其是基层信用社员工的文化素质更是如此。另外多数基层农信社员工的组织纪律性不强,造成业务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低下,损害了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
二、对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的对策
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是一个关系到农村经济长期持续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现实问题。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加强金融立法,把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为了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
1.扩大农村信用社规模,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只有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步伐,才能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一是增资扩股,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二是要延伸信贷范围,扩大服务领域。特别是要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三是要转变经营作风,改进贷款方式。实行对社员贷款优先、利率优惠、对农业生产贷款优惠的政策。
2.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农信社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要尽快强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自律机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防范金融风险。严格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上实行股金公开、贷款公开和帐务公开。要坚持贷款的集体审批制度,健全落实贷款的担保抵押制度,逐步推行贷款的风险度管理。
(二)实行政策扶持
化解农村信用社的风险,必须调整现行对农村信用社的有关政策。一是国家财政拨付资金,核销“五小”企业呆坏账和解决政策性保值贴补利息;二是适当减免税赋或降低对农村信用社的课税税率,对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或降低营业税税率;三是适当放宽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限制,适当批准农村信用社开办新的业务,如国债买卖、票据贴现、保险等。
(三)强化员工队伍建设
处置农村信用社风险的关键是处置人的因素造成的风险,特别是农村信用社高级管理人员因素造成的风险。为此,必须抓住以下三点:一是切实加强县联社和农村信用社领导班子建设和职工队伍建设,增强职工敬业爱岗意识、廉洁奉公意识,克服不良习气,纠正违法违纪现象,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凝聚力、向心力。二是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四)创新经营理念
大力促进农村金融组织和金融产品创新。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鼓励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金融组织创新和金融产品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机构适度竞争,推动交易工具和业务品种的创新。
(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是尽快制定《农村信用合作法》,确立农村信用社的法律地位,保障农村信用社和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使农村信用社步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真正做到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二是剥离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资产,使农村信用社甩掉包袱,轻装前进;三是加强金融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和信用观念,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四是坚决避免对农村信用社的多头检查和重复检查,重点抓好对其年检工作;五是人民银行市、县两级支行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一方面控制住新风险的产生,另一方面着力化解已暴露和潜在的风险。同时,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支农业绩的考核,使其不偏离支持“三农”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