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象的身心特征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身体活动是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师传播知识、技术、技能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再现和无数次的模仿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而这些,对于视觉、听觉等方面残疾的学生来说,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得多。如智力落后的学生,其身体发育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来越差,生理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儿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指标明显落后于正常生。

听力残疾的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因此,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因为他们听不到声音,许多信息他们就不了解。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少语言活动的参与,使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脱节,造成他们虽接触的东西多,但会说(表达)的不多。由于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因此,听力的残疾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聋生在完成智力测验的试题上存在着比同龄健全学生更多的困难(除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外),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盲生由于视觉丧失,因此缺乏视觉表象。他们的语言缺乏感性做基础,导致语言与实物脱节,不仅如此,由于丧失视觉,空间定向能力差,往往依靠听觉注意来补偿。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事物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它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以此作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影响了残疾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兴趣单一、稳定性差等弱点。由于特教学校体育对象的上述身心特点,特教学校体育的目标、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器材设备等,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曰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121所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11167。体育在这种补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教学校体育较之普通学校更重要。

其二,特教学校体育更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性的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而盲、聋、哑等生理缺陷导致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又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残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残疾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31。自不待言,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概莫能外。但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1。我国的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是其心理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应由医生来诊断和鉴定或通过医疗措施加以治疗的;而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训练和补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追求缺陷补偿与功能康复的实效性,使传播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统—起来。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在特教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点。

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

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对盲生,教师不可能像对待正常学生那样,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而要逐一指导。通过用手的触摸帮助其将姿势做正确,或摸对位置,或让其逐一触摸教师的正确姿势。

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特教体育教学方法的显着特点。直观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信息传递是体育教育方法的本质功能。因此,有人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视觉信息类、听觉悟信息类、触觉及本体感觉信息类等。对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即直观手段的选择较正常学生局限性大,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补偿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如对盲生,宜采用听觉、触觉信息类方法以弥补其视觉丧失而不能通过视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对于聋生,只能以形象的视觉和本体感觉信息类方法,来补偿其不能通过听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

5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在特殊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必须大学毕业并取得特殊教育专业资格才能担任特教教师。因此,只具备一般的体育专业素质,是很难高质量的完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我国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141我国有特教学校近2000所,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特教体育教师。为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应增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特教体育教师。

6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场地设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必要的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体育场地设备。体育教学的场所,除了包括不同功能的教室外,还包括体育馆(房)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教学设备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性设备,如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等;另一类是专门的体育器材设备,如体操垫、健身器械、篮球、排球、足球等。由于教育对象不同,体育课程有别、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异样,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也有别于普通学校。如,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570m2,聋校应不少于5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国家有关部门也曾颁布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涉及到体育的有聋校29种、盲校33种、弱智学校41种。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常人化”、“竞技化”的问题较为突出,不符合残疾儿童特点,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需要。应该组织体育、教育、医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特教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配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的实际需要,编制特教学校体育场地设备配备目录及标准。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特点;技能学习;教学策略

一、小学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体育教学过程是对学生加强运动学习指导的过程,掌握这一过程的特点对于体育教师将起到很好的理论支撑作用。

1.行为性

体育教学中的行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社会基本规范与行为的重要学段。学生通过运动学习过程的感悟与实践,初步形成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行为与习惯。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学生运动行为习惯的现行状态,针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体育学习活动与运动技术学习,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启发小学生通过运动学习正确认知运动学习行为对生活行为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积极地将在运动学习中获得的行为知识与技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与学习中。

2.方法性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

用。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小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着重向小学生传授简单的、容易学会的,具有趣味性的体育活动内容与方式,要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想,让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运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与积极性。

3.安全性

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小学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对小学生运动安全的教育,保证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安全性。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向小学生传授自我保护、保护他人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练习之前检查场地安全、个人安全措施的落实;练习之中要关注学生练习的安全性;练习之后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恢复。教师要把安全运动、安全卫生、安全预防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在小学生运动实践过程中,以运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运动安全意识,使得学生保持身体的正常发育与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技能学习的要点

1.学习内容的生活性

小学生的运动健身大多数在于平日里的锻炼,让其不断地跑、跳、投,就是健身最简单的方式,教师没有必要对于这些还不懂得太多的小孩子们给予太多的技术性过强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练习方式,而是可以大多数以生活中的活动来代替,通过运动学习,促使小学生正确认知生活中体育的多样性与适用性。这样更有利于小学生今后技能的学习与发展。

2.运动方式的协调性

运动方式的不同,对于小学生运动素质的培养也是有所不同的,其中,运动教学过程中的协调灵活极为重要。因此,全身的协调性、灵活性将成为小学生进行运动的一大重要因素。

3.组织方式的简易性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尝试改变教学分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处理好知识学习与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组织方式的创新应该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正确评价。组织方式的创新应给小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方法、条件、手段和学习的组织形式等方面。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开展体育教学的策略研究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应该结合小学教育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生长、发育的规律,从教师、条件、资源、适应、家庭、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学策略的针对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模式进行教学。以学生探究为主,把互动化、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融合在一起,以身体活动为基础,通过开放教学,使学生动脑、动智、动情,主动地、直接地去学习掌握技术与技能;培养学生探索运动学习创新的精神和创造的能力。

体育教学评价是评价活动在体育教学活动领域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学评价既要重视学习的结果,又要看重学习的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对学生体育学习应该从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进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新的结构评价注重综合教育的效应,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表现和态度,对体育学习以及认知的能力,掌握与应用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实践方法以及体育的综合能力。因此,只有将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体育教学评价更加全面,

并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目标实现和教学目标达成的整体优化产生积极的效果。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终身体育

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就是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创新的成果。体育课程作为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中职学生身心健康、体质与技能教育相结合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并没有处理好“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与体育基本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关系,经常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因此,作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一定要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本文认为只有以中职学校特点及中职学生的学情为改革的立足点,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一、中职学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特点及主要问题

目前职业学校体育教学沿用以往普通高中模式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虽然部分职业学校引入并进行了如选项教学、选修课、体育校本课等教学形式,但职校的体育教学与普通高中并没有实质区别,缺乏自身特色。继续照搬普高体育课程模式显然无法适应职业实用性体育的要求。

(一)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体育教育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一味追求职业技能培养,对体育课程重视不够,对体育课程考察、监管力度不够,甚至思想认识上还有体育可有可无的态度。

(二)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

中职学校存在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师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学校因为资金等原因,体育教学设施又大大逊色于一般中学,如场地小、器材短缺等,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

(三)生源素质差异性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来自不同的阶层,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个体差异较大,给正常的体育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中职学校受专业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如汽修专业、建筑专业、中餐烹饪专业、男生较多而女生只有几个,铆焊专业清一色全是男生。财会专业、文秘专业,群众文艺专业则女生较多男生则寥寥无几,幼师专业全是女生等现象,从而影响了体育课的正常教学活动设计。

(四)体育观念相对滞后

体育教师一般情况下都是参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还是以采用传统的传授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为主。

(五)体育课程内容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教学方法延续以往的讲解、示范、挂图等手段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中职体育教学的要求。即便是有条件可利用的辅助教具、挂图、电子器材等也是使用不足,更不要说多媒体、计算机这些中职学生更感兴趣的现代教学手段了。许多学校在专门的室内运动场馆配备电化教学设施和配套设备上明显不足,而教师使用设备能力以及教材选用和开发严重滞后,直接影响了中职体育教学方法的 改革。

(六)体育课学习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

二、我校体育课教学的改革方案

体育教学是职业学校具体文化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选好教材,通过体育教学,还要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启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以及扩大交往,丰富课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为了适应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训练,提高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达到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的目的。

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原则为:

一是加强基础型不动摇。职业学校教育是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职业学校的体育教育当然也是要以基础素质教育为主。 加强基础性教育,为运动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根本标志。

二是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职业学校有多种专业,各专业的特点互不不同:有的专业要求身体长时间处于某一种姿势,容易造成身体的某部位肌肉疲劳甚至损伤;有的专业要求反应能力迅速;有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高雅的气质……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身体肌肉锻炼和礼仪姿态训练,提高学生抗疲劳防损伤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高雅的气质等。

三是强实用性体育教材的选编工作。从中职学校的实际出发,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大纲进行改革、修订,选编教材一定要密切联系不同职业容易对身体造成的不同影响和危害,加强教材研究,使编写的教材内容能避免职业病的发生,选编教材时应针对专业特点,选择具有保健、矫正和预防功能的教材,以及能够体现实用性、科学性及趣味性的体育教材。

参考文献 :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一、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设计一个新颖的有趣的情景,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起来?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在思考也是不断在实践着的事情。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更为重要。用眼睛听,用手说话是聋哑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学习特征。因此,一个好的开头往往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你的课堂中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想方设法去寻找、挖掘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题材,激发学生兴趣,以此来达到有效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

多媒体技术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在优化课堂结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延伸了课堂的空间维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实现了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的综合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新奇的、强烈的刺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述“空间与图形”时,可利用分、合、转、并、移、截、展等多种形式的动画,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另外,还可以事先制作出各种效果的漫画画面或从网上下载一些相关图片,通过适当的按钮进行超级链接,适时播放后再点击,又回到原来的画面继续教学。这样就给课堂教学创设出轻松愉快的环境,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起来也轻松愉快,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式

数学并不是能做几道加减法就可以的,数学学习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最后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在课堂中更应注重的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点尤为重要。我采用以下方法,教会他们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1.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导,就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2.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引导,就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分为层层递进的若干问题层次,引发学生主动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使学生获取“真知”,变“死学”为“活学”。

3.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疏导,就是指学生思维受阻或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指点迷津,拨开疑云,疏通障碍,使学生疑难顿解、思维顿开,变“难学”为“易学”,并在化难为易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指导,应包括学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两方面。学法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知策略的指导,就是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经历告诉我,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这比什么都重要。孩子因为喜欢你,他们就会在你的课上表现的特别的积极,不管你让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很好的去完成,师生间有了默契就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2.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我们每个教师对教材要有一个整体认识,把握好教材的体系、结构、内容、重点和难点,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但实际情况往往是一节课上完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遗憾,说到底还是我们没把握住教材的编写意图。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好好把握教材,理清教材的知识点、重点、训练点和拓展点,最后理出一个更为合理、更加贴近学生和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3.学生和教材的关系。让教材更加贴近学生,为残疾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实现课堂的有效性就应该把握好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都是有思想的,作为老师,有时需要我们放下架子,要装作不懂,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

四、要相信练习的益处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一、现今高校外语教学采取的传统大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学生学习特点及其弊端

传统式的外语大班教学方法就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采用语法翻译法以死记硬背为特点。这种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导致学生有下列几个学习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内向学习,是指这种教法下的学生认为知识应该是从老师那儿得到的,而不是自己主动获得的。因此,他们会觉得这种教学方法是很正常的,并且习惯于单纯接受知识而不是去努力理解它。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安静害羞,沉默寡言。他们不喜欢在公共场合使用外语或用所学外语发表意见及表达情感,所有这些正是性格内向的标志。

第二个特点是封闭倾向。这种教法的学生不喜欢模糊或不确定。为了避免这些,他们会匆忙的总结出一些语法规则或者归纳出所读材料的主题,而且他们学习方法也过于具体呆板。因此,具有这种倾向的学生通常缺乏独立性,过于依靠老师或类似的权威人物,严格按照老师的指示步骤学习,也趋于墨守成规。这就是为什么这种教法下的学生不愿意站出来发表他们的观点或提出问题特别是不愿公开地表达。

第三个特点可能是最普遍的:善于分析并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这一般是由于以书本为中心,和语法翻译教学法造成的。以这种方法的阅读课为例,学生们先一般模仿老师大声地读出新单词,然后老师一句句地解释课文,分析语法结构,修辞和文体。另一方面,学生们记笔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学生们就会变得注重细节和准确度。表现出的特点便是善于分析及专注于某一领域。他们会毫不费力地从堆杂乱无章背景资料中挑出重要的细节,并且更愿意去注重一些能够条理清晰的分析材料的学习方法,再这些材料中寻找诸如对比及因果关系。

第四个特点是视觉学习。表现为学生喜欢阅读书面材料或获得视觉刺激。对他们来说,没有视觉支持,讲座,对话和口头指导会使他们觉得迷惑。很明显这正是由于这种传统教学方法造成的:教师强调通过阅读而学习,并总是将所学知识写在黑板上;另一方面,学生坐成排,面向黑板和老师。学生一般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能在课堂上说所学外语, 一种是大家一起阅读,另一种是在老师严密控制下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因此,获得的渠道一般只是听讲和书面材料(课文和黑板)相结合,根本没有锻炼口头表述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第五个特点是,这种教法下的学生易于侧重于思考而忽略情感因素。他们通常把判断建立在逻辑分析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其他人的看法、个人的情绪等情感因素上。调查表示:和美国学生相比, 中国学生一般“三思而后行”, 表现为注重准确和在交流中不冒险匆忙表达意见。非常典型的例子是中国学生会要求思索一段时间后再给出正确答案,而如果让他们靠猜测给出答案,他们就会觉得不安。

从上述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传统教学发下学生学习特点的描述,我们能清楚认识到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及外语专业口语练习方面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这种以老师为中心的大班教学方法并不是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那么以学生特色为中心呢?我们都知道,在所有的课堂上,无论课堂主题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特点都会多种多样,主流的,个别的,积极的,消极的等等。这都为考虑到每个学生特点的以学生特点为中心的教学造成困难。所以只有教学特点与学习特点相配合的时,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本文就主要从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配合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

二、从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相配合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

在一个由各种学习特点的学生组成的班级里,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实行化整为零的分组教学是通常所想到的比较科学的方法。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分组方法。本文主张以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分组。

在分组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学生学习特点。只有教师了解他们学生的需要、能力、潜力及个人学习特点,并尽力满足这些需求时,才能做到教学风格与学生特点真正有效的配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使用譬如教室工作特点调查(classroom word style survey, kinsella,1996)测试手段,它会反映出学生的个性学习特点并会对不同特点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建设性反馈。调查实行前,教师应该先做一个相关的小讲座,其目的包括:

1.建立兴趣:什么是学习特点;

2.给一些常用术语下定义:比如说:调查,问卷…;

3.讨论师生如何能决定和利用学习特点;

4.解释计算调查结果的方法;

5.指明了解自身学习特点的好处。

讲座过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他们在听小讲座时做的笔记,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他们更加理解要做的调查,以及关于学习特点的理念。在小组讨论的同时,老师要准备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接着学生开始完成问卷调查,作完以后,计算各自的测试结果。

下一步是教师组织全班讨论测试结果。老师把主要的学习风格写在黑板上,然后每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名字写在所属风格的下面。通过讨论,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个班级是一个多种学习特点的混合体,而且学生对于学习特点的初始兴趣也会被加深。通过这次讨论学生还可以找到与自己学习风格相象的同学,并与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同时分组工作也就完成了。刚开始时,这个讨论的进度可能会很慢,但随着学生们发现他们的异同点,讨论也会变的越来越活跃,而且教师也能从测试结果中了解本班究竟存在那几种学习风格,并作为以后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传统大班教学方式所导致的学生学习特点及其弊端的深入分析,结合日常教学实践,侧重将教师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点紧密配合,积极探索与研究高校外语大班授课的有效方法,提出分组的教学方法,从而努力提升新形势下高校外语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树敬.大学英语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

[2]应云天.外语教学法[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蔡基刚.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压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