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强迫症辅导方法

强迫症辅导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强迫症辅导方法

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心理学;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干预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7-0051-05

文献资料显示,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失眠与神经衰弱等已经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杀手,大学生心理障碍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大多数都是与环境和学习生活的不适应、人际沟通障碍等负性生活事件相关,同时也与性格、挫折或损失引起的不安全、自卑自闭心理等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心状态与体育运动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证明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具有改善的作用。目前体育疗法主要应用于病理学的临床治疗,在心理学领域,尤其是大学生心理障碍领域应用还不多。本研究尝试将体育疗法引入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的防治过程,进而验证体育疗法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法

1)实验程序。

(1)抑郁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前测(BDI-SCL90-Lenore Rodloff量表)一体育疗法一后测(BDI-SCL90-Lenore Rodloff量表);

(2)焦虑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为:前测(MAS-SCL90-SAS)一体育疗法一后测(MAS-SCL90-SAS);

(3)强迫症体育疗法设计的实验程序为:前测(SCL90-Y-BOCS)一体育疗法一后测(sCL90-Y-BOCS)。

2)被试者选取。

本研究的样本为经测定的有轻中度以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症状各2名大学生。根据研究需要,选取的A、C、E被试者分别是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B、D、F被试者是重度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患者。对6名被试者进行各为期8周的体育干预治疗。

3)测量工具。

(1)本研究针对抑郁症采用用于评价抑郁严重程度。可以用于观察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和病情好转的程度,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映患者的心境的BDI Beck(抑郁自评问卷)。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lO个因子,分别是F1躯体化、F2强迫症状、F3人际关系敏感、F4抑郁、F5焦虑、F6敌对、F7恐怖、F8偏执、F9精神病性、F10其他;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下同)以及根据抑郁症状量表改编的用以描述抑郁的心境(悲伤、享受生活)、思维(悲观、失败)、动机(启动工作、社交)以及生理(胃口、失眠)4个症状转变程度的量表。

(2)针对焦虑症采用用于测定焦虑水平变化的MAs(显性焦虑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及用于评出有焦虑症状的个体主观感受,作为衡量焦虑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的SAS(焦虑自评量表);针对强迫症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被设计用于评定强迫症症状严重程度和类型的Y-BOCS(耶鲁一布朗强迫量表)。

(3)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被试者进行心理健康问卷测试,结合行为观察和4个维度的心理状况评定验证体育疗法效用,从中确定样本在接受体育干预和未接受干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

4)实验过程与控制因素。

研究中体育疗法的主试者,事先和被试者进行面对面深人交流,与被试者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与依赖感。观察记录由被试者的辅导员、主试者结合被试者本人的治疗日记进行。在每次实验前,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实验程序进行详细规划及推演,调节好心情,力争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被试者保持耐心和亲密的交流。

一方面,本研究根据体育疗法干预前后测试的结果和被试者的行为观察记录、训练日记,采用反馈法、比较法对体育疗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被试者的辅导员和亲友对被试者的进步也有感受,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体育干预的效果。

被试者保持原有心理辅导活动不变,保证实验期间不服用相关药物、不放弃治疗、不参加其他的心理健康培训,在此基础上进行体育干预治疗。

5)体育疗法实验方案。

被试者A,男,19岁,轻中度抑郁症,主要是由疑病,并对疾病过于担忧引起。设计的体育疗法项目以锻炼腹肌为主,采取胃部按摩、仰卧起坐、空中蹬车、腹式呼吸等简单易行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B,女,22岁,重度抑郁症,主要是由于受到重大打击,产生较大的心理创伤,对现实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采取呼吸体操、瑜伽和放松体操等几项简单易行的放松减压、调节情绪的针对性体育疗法。

被试者c,女,19岁,轻度焦虑症,主要是以考试焦虑和学习焦虑为中心的心理障碍。设计的体育疗法项目以放松和调节情绪为主,采取呼吸体操、瑜伽、慢跑和放松体操、腹式呼吸等简单易行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D,女,19岁,重度焦虑症,主要是由于不自信和缺乏人际交往造成的社交恐惧引起的。以提供大量的交流机会,参与方式灵活多样、轻松自在、没有严格的规则约束、很容易和大家融为一体的集体疗法为主,采用跳绳、踢毽子、丢沙包、慢跑以及调节情绪的腹式呼吸、呼吸体操等几项简单易行的放松减压、调节情绪的针对性疗法。

被试者E,男,23岁,轻度强迫症,是以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看到刀状物就想到可怕的场景,其强迫症状并发抑郁。以调节情绪、减轻焦虑不安为主,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采取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

被试者F,女,21岁,重度强迫症,主要是以强迫行为对抗强迫思维为中心的心理障碍,为减轻其对乙肝的恐惧和焦虑,因此自我设计洗手这种仪式对抗强迫观念。采取比赛形式的体育游戏、球类项目以及有节奏感的韵律运动为主,以取代其强迫思维的刺激引发的行为。

以上针对性体育疗法方案均结合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疗法的针对性方案、一般方案和每周一次的心理辅导进行治疗。实验分3个阶段,共8周。第1阶段(2周)为调理身心阶段,第2阶段(4周)为调适心理阶段,第3阶段(2周)为巩固提高阶段。

1.2 观察法

采用参与性观察,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对被试者进行观察,从社交沟通方式、学习能力、情绪表现和躯体化4个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观察记录。同时要求被试者至少每周写一次治疗周记,从中了解

其在体育疗法干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疗法干预前后行为观察结果

表1-3的行为记录表明,在社交沟通方式、情绪表现、学习行为、躯体化方面,体育疗法干预后6名被试者在这4方面的状况均比干预前有所好转,体育疗法的效果在观察记录的前后对比中得到体现。

2.2 干预前后SCL-90阳性项目测评结果

1)干预前后6名被试者的阳性项目数均有所下降,提示体育疗法对于缓解心理障碍、治疗心理疾病确实有效果。

2)下降最多的分别为B、F、D被试者,分别为减少了25、23、21项,他们都是相应症状的重度患者,提示体育疗法对其症状的效果比其余3人要好,但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其干预后的阳性项目数仍高于基数。

3)6名被试者的阳性项目数离基数仍有一定距离,因此在实验后仍需继续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巩固体育疗法效果,彻底根治心理障碍,防止心理障碍复发。

4)大学生焦虑症的2位患者干预前的阳性项目数与抑郁症、强迫症患者相差不多,但下降幅度却较之为小,说明对大学生焦虑症的体育疗法方案仍需进一步修订,以取得更好治疗效果。

5)体育疗法对于治疗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效果不同,从实验的结果可见,体育疗法的效果对于重度症状要好于轻度症状。这与拉方丹及其同事进行的研究的结论“锻炼者参加锻炼前的焦虑、抑郁程度越高,受益于身体锻炼的程度也越大”是相符的。这可能是中度或重度症状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与较轻度症状有更大的下降空间有关。

2.3 干预前后抑郁症Beck抑郁自评问卷的测评结果

BDI测试结果表明,干预前A被试者为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干预后分数低于基数,已经进入了无抑郁状态,抑郁总分减低了18分;干预前B被试者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干预后总分下降了33分,转为轻中度抑郁症,但是分数仍然高于基数,仍需要继续努力,保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定期接受心理辅导,以彻底摆脱抑郁症的困扰,恢复正常生活。

2.4 干预前后Lenore Rodlloff抑郁症状量表测评结果

根据测评结果,自身纵向比较,两人的各个项目均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B被试者仍需要继续努力,这与心理访谈、行为观察、BDI、SCL-90的结果一致;横向比较,干预后两人在同基线的前提下都有所进步,两人的“心境”和“生理”维度进步相对是很明显的,说明体育疗法主要发挥了体育在调节情绪、增强体质、调理身心方面的作用。有针对性的体育疗法方案,适度的体育锻炼,加上心理辅导是防治大学生抑郁症良好的主动干预方法

2.5 干预前后焦虑症MAS测评结果

根据测评结果。干预前c被试者的症状表现为轻度焦虑症,干预后结果显示,c被试者的分数低于基数,已经进入了正常焦虑状态;干预前D被试者为严重焦虑症患者,干预后的结果显示,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转为轻度焦虑状态,但是分数仍然高于基数,与正常的无焦虑临界值仍有差距,提示D被试者仍要坚持体育锻炼,直到身心完全恢复健康。

2.6 干预前后焦虑症SAS测评结果

根据SAS总分测评标准,在基线相同的前提下:

1)干预前c被试者的测试分数高于基数,表现为轻度焦虑症,干预后显示,标准分降低了16分,为40分,已经低于50分的基数,进入了正常的焦虑状态;

2)干预前D被试者的测试分数大大超过基数,表现为严重焦虑症,干预后显示,标准分降低了40分,为44分,已经低于50分的基数,其焦虑状况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

2.7 干预前后强迫症Y-BOCS测评总分

1)干预前E被试者测评总分高于基数,表现为轻度强迫症,干预后显示,总分减少了7分,强迫症状有所好转。

2)干预前F被试者测评总分大大高于基数,表现为中度强迫症,干预后显示,F被试者强迫症状大为好转,总分减少18分,已经达到了正常状态的临界值。

3 讨论

1)从实验的效果来看,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体育疗法的效果对于中度或重度症状来说要好于轻度症状。这可能是中度或重度症状表现出更高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较轻度症状有更大下降空间有关;体育干预效果有个体差异,原因可能包括:(1)心理障碍有轻重之分,要想在有限的实验时间内完全摆脱不良状态确实有一定的难度;(2)心理障碍的复杂性、同病性、个体差异性使得治疗的难度加大;(3)可能针对性体育疗法方案尚不够完善,时间可能也不够长;(4)体育疗法实验后各被试者仍需要坚持进行体育疗法锻炼,以使自己彻底摆脱心理障碍的困扰,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2)干预前后在控制因素得到保证的前提下,6名被试者的行为观察记录、测试结果是一致的,结果的一致性提示体育疗法对调适大学生心理障碍能够产生效果。

3)体育疗法对于不同程度心理障碍被试者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中度或重度症状的体育疗法干预效果好于轻度症状。

4)通过实施体育疗法,被试者的身心健康均得到了促进,同时这种被试者感觉得到的促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主动治疗的意愿和积极性,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并且他们都养成了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这对于防止心理障碍复发,用更好的身心状态面对生活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5)体育疗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作为大学生心理障碍治疗的唯一方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配合心理治疗和其他治疗方式进行。同时,实验的控制因素很重要,这保证了实验不受外界干扰,被试者的体育疗法干预结果真实可信;大学生心理障碍体育疗法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仍然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玉山.中国大学生健康状态与生活行为的调查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5):28-36.

[2]杨茜.瑜伽对女大学生抑郁倾向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学刊,2008,15(6):75―80.

[3]肖丽琴.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8,15(2):80-82.

[4]David H B[美].心理障碍临床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9.

[5]高青竹,顾福颖.探索高校大学生心理疾病的体育疗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5(5):30-35.

[6]扶健华,胡活伦,周成.体育行为疗法干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30-33.

[7]万才贵,罗贤才.浅谈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体育辅助疗法[J].南昌高专学报,2005(6):91.92.

[8]何洁.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调节[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0(4):87-88.

[9]柴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生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6.

[10]丁庆建.大学生心理障碍运动处方的理论与方法体系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0:4.

[11]王晓.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5.

[12]苏连勇.体育社会问题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意力;童年评价;强迫症;认知疗法;顺其自然

一、背景信息

小榆(化名),男,高三年级学生,一米八的个头,身材匀称,白皮肤,大眼睛,穿戴整洁。该生虽然长得阳光帅气,家境也不错,但却害羞腼腆,性格较为内向,对自我的评价很低,存在很多认知偏差。在来咨询的时候痛哭流涕,伤心至极。

小榆高三进入我班,是一名高复生,平时比较听话,学习用功。和他父母聊天,他父母说小榆在家比较用功,平时周末还有晚上都学得比较晚,但令我奇怪的是他成绩却很普通,上课、自习时表现得没有耐心,比较烦躁。据同学反映他比较怪,经常在那发呆,叫他也没有反应。

二、个人陈述

老师,我每天都很痛苦,我好累啊。我每天都很拼命地学习,早起晚睡,学习还是很差,什么事情都很努力去做,却一事无成,学习不好,体育不好,口才不好,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好。很多事情自己明明花了很多时间准备,却在关键时刻精神难以集中,掉链子。

三、案例诊断分析

(一)案例诊断

小榆的低落与自责情绪已经出现泛化;社会功能部分受到影响;有自知力,主动求助;由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刺激引起;病程长,四五年左右。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本案例诊断为轻度神经症。

(二)原因分析

生物因素与认知因素:该生气质属于抑郁质,平时就比较多愁善感,不太合群。处于青春期,关注自我,又比较强烈地在乎外在评价。

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其一,学校的快慢分班,对他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使他认为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另外高复生的身份再次加强了对这一身份的认同。其二,虽然小榆的父母对他非常关心,但对他要求严格,不懂得鼓励与赞美,教育以责骂居多,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使小榆缺少自我肯定机制,只能自我否定。

四、认知过程

(一)和小榆一起重新面对儿童时期的心灵创伤事件,进行认知重建,正确评价自己以及找出精神不集中的真正原因

通过和小榆的谈话,判断小榆每天活在高强度的精神压力之下而停不下来有多痛苦。我基本可以确定小榆应该是强迫症。

强迫症不仅是行为上的强迫,同时更是心理上的强迫。我跟他说,你内心有两股势力,一股白势力,一股黑势力。白势力就是明面上的你(多年来你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你认为自己能够做好,这些问题对你应该不成问题,而且完全可以很出色地完成;黑势力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潜意识),说你不行,你心理素质差,你没有能力做好,你不配做好。

讲到这我本来担心小榆不明白,但小榆是一个聪明的小孩,他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说他遇到的问题原来都是一样的,是自己的潜意识出现了问题。高考时不能专心是因为潜意识认为自己是一个没用无能的人,于是找出一些无谓的杂念(如电风扇会不会掉),来干扰自己考试,以符合自己的预期;打篮球不能专心也一样,很容易的球也投不进,并不是自己投不进,而是潜意识认为自己是没用的,就应该投不进,从而冒出杂念干扰自己,以符合自己的预期。

我鼓励他,你真的很聪明,我还怕你想不通,你看你这么快就明白了,而且能把这么复杂的逻辑关系理清楚,太了不起了!然后我给他布置了三个作业:1.列出自己的二十个优点;2.经常从平常的小事中夸奖自己;3.问父母姐姐他们是怎么看你的。

(二)鼓励小榆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自己,学会自我欣赏和肯定,帮助小榆认识强迫症以及了解走出强迫症的方法

小榆第二次来找我,他明显开朗多了。

小榆的问题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就能解决的,毕竟已经四五年了,只有他自己才能使自己“脱离苦海”。这是强迫症症状,他长期的心理状态与思维特点已经形成了惯性。

针对他的情况,我给他三点建议:

1.要有觉知。对于当注意力不集中时,反复出现的问题、反复思考的杂念,要意识到并不是杂念本身有多重要,而是强迫症的症状,要觉知它,要注意它是强迫症。

2.要了解“情绪”“杂念”的规律。我跟小榆说,不论你觉得杂念是多么正确,记住,只要是和强迫的观念沾边的,统统都不要去想,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即便自己感到不去想是错的,非要去想不可,也不要去想,因为这正是陷阱诱惑你的地方。你挺住了,你的强迫也就好了,否则就又陷入症状中去了。

3.观念的改变,我是不完美的,也不可能完美。做事情总有杂念的出现,总会有做不好的时候,这很正常,不要以完美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允许自己有缺点,因为任何人都有缺点。总之一句话,就是要学会善待自己、宽容自己和接纳自己,也只有在善待、宽容和接纳自己后,内心才会从冲突中平静下来,这样才可能走出强迫症。

五、效果分析与体会

经过多次的交流辅导,小榆学会了正确地评价自己,也逐渐地接纳了强迫症的事实,学会了更积极地生活。这件事倒是给我一个启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是至理名言吗?老师父母作为过来人,有时认为有些事情是轻而易举的,认为只有不断地打击才会有进步,殊不知没有骄傲就没有成就感,没有成就感就没有更大的快乐,只有体验了成就感才会去追求更高的成就,很多时候“骄傲使人进步”!

参考文献:

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第3篇

信件咨询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信件咨询是指以通信的方式进行咨询,辅导教师根据学生来信描述的情况或提出的问题,以通信方式进行解答、疏导与教育。许多学校设有心理咨询信箱,并且给信箱亲切地起名为“知心姐姐信箱”“悄悄话信箱”等。学生写了咨询信件,就会期待答复。所以学校的咨询信箱必须定期开启,辅导教师要定期回答学生的问题。撰写心理咨询信件不是一件随便的事,辅导教师对学生咨询问题的回答,不仅影响咨询的效果,而且影响学生对信件咨询形式的信赖,对辅导教师的信赖。所以,信件咨询的撰写一定要严谨与慎重,不可草率。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运用信件咨询。

一、学生采用信件咨询的原因

到心理咨询室去咨询,学生可以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直接向辅导教师倾诉自己的困惑、苦恼,通过与辅导教师的交谈与互动,获得帮助,解决问题。因此,多数学生喜欢选择直接到咨询室面谈的咨询方式。但是,一些学生不愿意到咨询室面谈,他们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的方式,理由如下。

(一)信件咨询的安全性与保密性

某些学生由于个人生活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等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到咨询室和辅导教师面对面交谈,如某些学生害羞,或者有人际交往等问题,他们不愿意面对咨询者,而更愿意选择信件咨询这种含蓄的、让他们感到安全的方式。有些学生遇到的问题让他们感到难以启齿,不好意思到咨询室面谈,如性的问题,对异性好奇、爱慕问题,与班主任或者科任教师矛盾的问题,父母离婚问题等,他们通过信件的方式咨询可以避免口头交流的尴尬,减少心理压力,在信中畅所欲言。一些学生对心理咨询有偏见,认为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去咨询室咨询,他们觉得信件咨询比面谈咨询更具有保密性,心理更安全。有些学生甚至害怕咨询老师认识自己,在信件后署名不用自己的真实姓名,编一个名字,或者干脆用英文名字。

(二)利用通信进行沟通

有些学生在咨询面谈之前,先借助通信联系预约,可谓是投石问路,试探一下辅导教师是否重视他的问题,希望辅导教师能为他们安排咨询面谈的时间。有些学生在进行咨询面谈之后,又以通信方式咨询,通过信件表达前期咨询反馈信息,如向咨询教师报告自己咨询后的进步或改变状况,向帮助过自己的辅导教师表达感谢等。

(三)学校咨询室工作的限制

一般中小学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教师比较少,有些学校仅有1~2名专职教师,有些学校的咨询教师是兼职的,他们平时要上课,或有其他工作,用于心理咨询工作的时间有限,而要求咨询的学生相对服务的教师来说较多,一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找辅导教师咨询,就采用信件的方式咨询。中小学生的学习比较紧张,某些学生也没有时间在学校心理咨询室规定的工作时间去咨询,那么信件咨询相对来说简单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方便的时候写信咨询。

二、如何回复咨询信件

(一)咨询信件的阅读

信件咨询不同于面谈咨询,面谈时师生双方可以互动,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准确地把握求询学生的问题,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体态语言、服装发式等获取与咨询问题有关的信息,从而判断、分析学生的问题。而信件咨询没有这些信息来源,只有文字提供的视觉信息。面谈咨询时,辅导教师可以与求询学生一起商定咨询目标,特别是对于学生模糊不清的咨询目标,辅导教师可以与其讨论,建立有效的、具体的、可行的咨询目标。信件咨询仅是求询学生自己单方面提出的咨询目标,所以,辅导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努力从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确定咨询目标。

1.作好咨询的心理准备

心理辅导教师在阅读心理咨询来信之前,一定要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适宜的工作状态,否则,是不宜阅读来信的,更不宜复信。因为辅导教师阅读来信时的心态、情绪,会直接影响对咨询学生问题的把握。比如,教师在烦躁不安与平静两种不同的心态下,会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知与分析。辅导教师如果在情绪不佳的状态下读信或回信,可能会出现对问题的错误分析与判断,或者遗漏来信中的某些细节与信息,导致对问题的误导。学生接到误导的回复信件,后果不堪设想,非但不能解决原有的心理问题,可能又会产生新的心理问题。

2.重视视觉信息

信件咨询比起直接的面谈咨询,明显的区别是信件咨询主要是依靠视觉传达信息,这是信件咨询中可以利用的优点。这里所说的视觉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信息,即学生来信中书面文字的内容包含的信息;二是额外信息,即行文内容之外的信息,包括来信的字迹、信封的样子、纸张的特点、信件中夹寄的物品等。特别是字迹透漏出的信息,如字迹的大小、笔痕的深浅程度、书写的工整与潦草等,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特点。辅导教师不仅应对内容信息仔细研究,而且应重视额外信息。

3.确定咨询目标

辅导教师在阅读信件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信息,需要在来信的空白处画上记号,标记出重点内容,或批注,简要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便复信。一般情况下,刚刚阅读一遍时不要急于复信,信件咨询对语言文字的依赖性很强,因为初读之后,我们往往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而稍后再次阅读,可以抓住细节内容,发现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只有这样反复研究,才能透过文字,抓住学生来信中问题的本质,确定咨询目标。

(二)咨询信件的撰写

回复咨询信件是辅导教师通过书面语言来完成的,没有即时的对话,师生之间难以互动,学生对信件回复的语言会很敏感。所以,辅导教师在语言表达上应让学生感到亲切、友善、娓娓道来,不要让学生感到是严肃、生硬的说教,甚至是训斥。在撰写咨询信件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文化背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信件时的心理特点,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对问题的心理学分析与解释应通俗易懂,用学生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表达。

1.表达对学生信任的感谢

咨询信件不同于平日的生活信件,学生把自己积压在心头的苦恼向辅导教师倾诉,学生思考良久、犹豫良久才鼓起勇气写出咨询信件,因此,在信件咨询的开始,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信赖表达感谢,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求助行为的肯定与赞赏。如“××同学你好!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切忌使用语言“你好!展信愉快!”等类似的语句,这样的表达好像写信的人很苦恼,读信的人却很高兴,彼此的心境不一样。有的教师这样写信:“读了你的信,知道了你的问题,呵呵……”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问题的轻视与嘲讽。

2. 表达共情

信件的第一段表达共情,使学生感到被理解,感到辅导教师认真阅读了他的来信,准确把握了他的问题,并且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从而对辅导教师产生信赖感。学生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师的辅导。如何表达共情呢?教师在回信时要用概要性的语言复述学生来信中提出的主要内容,并且对他面临问题的困惑、急于解决问题的心情与感受表达理解。如:“××同学,你面临高考的焦虑心情跃然纸上,是啊,高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能不急吗。你希望改变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3.对学生的问题应先分析后解决

通常学生在信件咨询中陈述自己的问题与苦恼,然后向教师提出“怎么办”。咨询经验不足的教师易犯的错误是急于开处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咨询的目标应该是“助人自助”,使学生通过信件咨询学会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地找一个处方。因此,信件咨询中不要急于解决问题、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现在,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分析你的问题,然后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

4.复信内容尽量详细全面

辅导教师复信的正文应该力求全面,以便学生的理解与领悟。一般情况下,复信内容应该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是什么”,回答学生的问题属于什么问题;第二部分是“为什么”,分析学生的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影响问题的因素是什么;第三部分是“怎么办”,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当然,咨询不同问题复信内容也会相应地有所侧重。信件咨询的互动性差,还表现在学生往往在一次通信后难以继续通信。因此,辅导教师在复信的时候,应该尽量作出详尽的分析和说明,把每一次通信都当做最后一次。

5.信件的结尾

信件结尾应表达真诚的祝愿,给学生鼓励与支持,让学生感到力量,对改变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如“相信你能战胜自己,从容迎接高考。”有些教师喜欢在末尾写上“加油!”可以用这样鼓励的语言,但是切记乱用,即不管是什么问题的咨询,末尾都是“加油”。

三、信件咨询应注意的问题

(一)心理学知识的解释应通俗易懂

在信件咨询中,对学生的问题要进行心理学解释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他们能够理解与接受的语言,通俗地进行解释。信件咨询中应避免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诊断式的结论,避免使用“你是强迫症”“抑郁症”等诊断结果的语言,因为这会让学生感到自己的问题很严重,贴上了问题“标签”,背上心理包袱。如果学生的问题的确是“强迫症”,教师应该将强迫症的意思进行通俗的解释,让学生明了问题是什么,是否严重,对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你的问题是强迫症。强迫症的意思是……”

中小学的心理问题多是成长中的发展问题、适应问题,所以,我们不能过早地为他们贴上标签。信件咨询中对咨询理论的应用,应避免使用学生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对于心理学概念,可以采用比喻、讲故事、举例等方式表达。限于书信的字数,信件中也避免进行大量的理论解释。对学生问题行为的矫正,应采取小步子原则,循序渐进,特别是应注意矫正措施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

(二)信件咨询的局限

信件咨询有其优越性,但也有其局限性。一是周期很长,难以及时互动和反馈。即使学校每天开信箱,限于辅导教师的不足,写咨询信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咨询信件的回复不能及时完成。二是缺乏直接观察,信息不足,难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难以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甚至可能会因为信息量不够,影响对问题的判断。三是信件咨询对书面语言表达要求比较高,需要来信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有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相关知识少,来信对问题、症状叙述不全面或欠准确,使辅导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情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肿瘤科;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本研究对北京市某二甲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二甲医院肿瘤科护理人员34名。年龄:24~42岁,平均28.15岁。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调查问卷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调查。该量表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9个基本症状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每项症状按1~5级评分,总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1.3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PEMS3.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与国内常模比较,采用t检验分析,检验水准定为α=0.05,P

2 结果

本组调查共发出心理调查问卷34份,回收有效问卷34份。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分析标准:按全国常模结果,满足以下任一标准,可考虑筛查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总分超过160分:5份;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4份;因子超过2分:7份,其中2~3分:5份,3~4分:2份。总的阳性筛查率:41.2%。阳性项目大于75%的问题:忘性大(82.4%),做事必须反复检查(76.5%),这两题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容易烦恼和激动(76.5%),反映患者的情感上的敌对表现,见表1。

3 讨论

护士在工作中会面临着过高的工作压力,既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又会影响到护士的心理健康,特别是肿瘤科护士,每天面对的大多是晚期肿瘤患者,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肿瘤科护士承受的心理压力往往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护士[2]。

本组护士SCL -90 测评结果分值高于成人常模,心理健康状况差于一般人群。本研究症状自评量表的阳性筛查率达到41.2%,说明肿瘤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肿瘤科护士在强迫和恐怖两项中得分明显高于成人常模。强迫主要指那种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行为等表现;恐怖主要反映对孤独和公共场合的惧怕。目前化疗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得到认可,但是在治疗癌症的同时也对环境、患者和护士造成不利的影响。有研究报道,在配制抗肿瘤药物过程中,操作人员可通过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和经口吞食3种途径而受到低剂量化疗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畸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3]。在如此高压而又危险的工作环境中,本研究中的肿瘤科护士多数认为自己忘性大(82.4%),做事必须反复检查(76.5%),容易烦恼和激动(76.5%)。

肿瘤科护士除了要照顾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感受,还需要适当宣泄自身的不良情绪。大多数肿瘤科护士深感身心俱疲,内心充斥着恐惧和焦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导致身体应激能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4]。

4 结论

肿瘤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特别是在强迫症状群和自觉恐怖方面。她们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危险,因此更需要心理方面的辅导与关心,需要和谐的工作环境,需要有效的心理沟通和宣泄途径。这样既能保证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又能充分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园明.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6-25.

[2]胡春燕,边志衡.国内外肿瘤科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8):222-223.

强迫症辅导方法范文第5篇

抑郁多发需警惕

妞妞最近少言寡语,对任何事都没有热情,总是不开心,认为自己笨,情绪反复无常,甚至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些症状很可能是抑郁倾向甚至抑郁症的征兆,抑郁是一种弥散性的不愉快情绪。正常的孩子因为生活或学习遇到问题都有可能出现不愉快的情绪,但是当问题消失后,不愉快情绪会自动消失。而抑郁症儿童的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发脾气。除了以上情绪方面的表现外,抑郁症儿童还有态度、行为的改变和生理方面的损害,如持自我否定的态度,认为自己长得丑、学习不好等;出现破坏行为,严重时会自残等;在身体方面可能有睡眠障碍,经常感觉身体疲劳。

研究显示抑郁症的发病大多在8岁以上,并且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症的发病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引发抑郁症的因素可能是遗传、环境和儿童个人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患有抑郁症的父母生下的儿童患抑郁症的概率要比正常儿童高;如果儿童生活中出现较大生活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去世等,儿童很有可能变得抑郁;如果儿童本身的气质类型属于抑郁类型,当遇到严重的应激事件,也会产生抑郁症状。

过分好动也是病

浩浩最近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学习困难,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浩浩的父母带他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孩子得了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的发生可能是生物因素或者环境因素引起。如血铅含量过高会引起注意缺陷障碍,而来自于破裂、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的孩子也有可能患有注意缺陷障碍。多动症会给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旦发现儿童有注意缺陷障碍的表现,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专门的机构进行检查治疗。

焦虑常见要注意

小菲刚刚入小学,每当妈妈把她送到学校临走时,她都撅着小嘴,拉着妈妈的衣角,入学数月也无法正常融入校园生活。儿童的焦虑障碍有分离性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患有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儿童如小菲,通常是在与父母分离或者离家时表现出一种不适当、过度的影响行为能力的焦虑。而且这样的儿童通常是由于入学、转学或父母离异等对新环境不适应而产生恐惧心理,并且有躯体方面的不适,如哭叫、烦躁。

患有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儿童通常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和活动产生过度的、不可控制的焦虑,即使没什么原因也会忧心忡忡。由于焦虑的不可控制性,儿童通常会产生肌肉紧张、头疼、睡眠不安等躯体反应。家长可通过对儿童进行放松训练等方法来缓解。

反复强迫让人忧

青儿最近睡前经常翻书包检查课本是否带齐,有时上床后又起来反复检查。这即是强迫症的表现,是指患者没有客观必要而不断重复某些观念、意向和行为的症状。儿童主观上可以意识到重复这些观念和行为是不必要的,但却无法自己控制。突发的精神创伤、高度的精神紧张、严重的躯体疾病以及环境的重大变迁等生活事件是诱发强迫症的重要因素。强迫症可以通过行为矫正或者药物治疗得以控制。

恐怖袭来伤害大

最近甜甜告诉父母自己不愿意去学校,一提到去学校就觉得特别恐怖,怕上语文课,并且经常因为怕去学校而晚上睡不好。经父母询问才知道是因为有一次语文老师让甜甜背诵课文的段落,甜甜本来把课文都背下来了,但是看到老师严厉的目光一紧张就突然想不起来了。自此甜甜就特别怕语文老师,怕上语文课,甚至都不想去学校了。这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儿童处于完全被保护的状态,进而使孩子独立性差,不愿面对成长中应有的压力和努力。导致孩子在学校遭遇挫折,只有通过逃避去学校来减轻自己的压力。除此之外,若孩子害怕去空旷的公共场所,怕与人交流,怕某些小动物等,都是恐怖症的表现。

创伤应激难愈合

小军的父母因为一场交通事故离开了自己,当时自己正与父母驾车去游乐园玩,结果在路上发生了交通事故,只有小军一个人幸存了下来。此后小军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对待其它事情都不理不睬。小伙伴邀请他一起去游乐园他会表现得异常惊恐。一个人的时候经常梦到父母发生车祸的现场,心里很痛苦。小军的这种症状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范畴,创伤事件指战争、、躯体攻击、折磨、灾难、严重交通事故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个主要症状有:反复重现创伤事件的体验;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刺激,对一般事件的反应显得麻木;极端的唤醒症状。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适合于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

相关期刊更多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临床心身疾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精神病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