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骨质疏松症属于一种老年全身代谢性疾病,以骨含量减低和骨微观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可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导致骨折的发生,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1]。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笔者总结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大坪医院38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月诊治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已行X线摄片及骨密度测定确诊。其中男12例,女26例,年龄62~82岁,平均76.8岁。主要临床表现:腰背痛、全身性骨痛。骨折患者18例,不同程度活动障碍患者8例。基础疾病:冠心病16例,糖尿病11例,高血压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例,慢性支气管炎7例。
1.2 治疗原则:主要以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为主。另外,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方法治疗。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运动护理、骨痛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2 护理要点
2.1 饮食护理:①饮食适量: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饮食要适量,暴饮、暴食会损害胃肠道,不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尤其对于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降低,一次性进食过量营养物质,身体不能有效吸收,只能排出体外,不宜于纠正骨质疏松;②钙及Vit D:钙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要求补充足够的钙,尤其是饮食钙的摄入,才能平衡体内钙的代谢。正常老年人每天钙的摄入量应不少于850 mg,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则每天应增加至1 000~1 200 mg为宜,且钙磷比例高于2:1,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另外,Vit D能与甲状旁腺素协同作用,从而维持体内血钙浓度,促进肠道钙的吸收[3]。含钙高的食物有牛奶、酸奶、花生酱等;富含Vit D的食物有蛋黄、动物肝脏等;③蛋白质与Vit C:研究表明,进食高蛋白和富含Vit C的食物可有效增加机体钙的吸收[4]。而体内蛋白质或Vit C缺乏均会影响骨骼生长发育,导致骨质疏松。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推荐富含蛋白质(鱼、虾、奶制品、豆类等)和Vit C(蔬菜、水果)的饮食,保证患者每天至少摄入优质蛋白60~70 g,Vit C 300 mg。
2.2 日光、运动:老年人户外活动减少,导致光照不足,影响了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及皮肤Vit D的合成。另外,适量运动能有效刺激骨组织对钙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5]。适合老年人参与的运动项目包括散步、慢跑、健身体操及打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以上午10点或傍晚为宜,30 min/次左右,运动量不宜过大,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若出现严重心痛、胸闷等情况时,应立即终止活动,并报告医生处理[6]。
2.3 骨痛的护理: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腰背痛。对于轻症患者可给予以轻柔按摩或热敷,症状较重者应嘱其卧床休息,膝关节下垫软枕,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对于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者可适量给予口服镇痛药。
2.4 健康指导:健康指导是患者获得疾病相关知识的有效途径,能提高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7]。避免饮用过量咖浓、茶啡、戒烟、限酒、忌刺激性食物等,有利于提高患者骨峰值。增强患者防跌倒意识,鼓励其在户外活动时使用手杖,以增加其身体稳定性,避免跌倒、摔伤。
3 结果
本组38例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
4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由于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常常以为腰背酸痛是自然规律,无法避免,未能进行及时、规律的检查和治疗,最终导致全身骨痛、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认为,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活动减少、日晒不足、钙、Vit D、Vit C、微量元素等缺乏[2]。本研究针对引起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原因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显示38例老年患者均好转出院,随访1~2年,无一例再发骨折。提示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的安全防护意识,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5 参考文献
[1] 金志兰.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多因素干预[J].当代护士,2010,1(1):55.
[2] 谢冬梅,张雪梅,岳冀蓉.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调查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0,31(4):545.
[3] 刘 臻,王 茵.钙、Vit A、Vit D等与骨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3):215.
[4] 唐丽琴.老年骨质疏松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7(32):126.
[5] 张萌萌,梁斌斌,张 波.长春市4086例男性骨密度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0,16(7):476.
【关键词】CR;X光骨密度检测;老年人;骨质疏松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82-0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女性多于男性,尤其以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多见。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不管在中国还是全球其他国家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健康问题[1]。现就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病人的CR和双能X光骨密度检测结果做一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74例,年龄最小55岁,最大82岁,平均72.5岁,绝大多数患者以腰背部疼痛或全身无固定部位的骨痛来就诊,部分患者以椎体压缩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来就诊。
1.2仪器设备及研究方法
1.2.1A组,采用万东500mAX光机,KONICA图像处理系统,A组所有患者行腰椎正侧位片检查,观察患者腰椎高度,皮质厚度、椎体内小梁分布,脊椎骨密度估计:在x线片上,将脊椎骨骨质分为3度。I°:纵向骨小梁明显;II°度:纵向骨小梁稀疏;III°度:纵向骨小梁不明显或消失。
1.2.2B组,采用法国MEDILINK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对患者腰1-4椎体的BMD值进行检查,数据由仪器自带软件分析,BMD(bone mineral density,骨矿密度)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低骨量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的脆性骨折。
2结果
A组50例患者,有20例CR片示骨小梁变细,纵向小梁明显,10例小梁间隙变宽,呈栅栏状,5例小梁显示不清,且骨皮质变薄,25例病人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15例患者平片上表现不明显而未能做出正确临床诊断。X光骨密度仪检测组50例患者,25例患者重度骨质疏松,15例中度骨质疏松,10例低骨量。
3讨论
现今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钙质摄入不足或丢失加剧,少运动,吸烟,酗酒,过度肥胖等因素导致骨质疏松症患者明显增多,尤其在老年人中骨质疏松症比例明显增加[2],同时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与死亡率也密切相关,故骨质疏松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案很重要。骨质疏松症诊疗中优先准确掌握骨质状态。检查骨质状态有很多方法,诊断骨质疏松症影像方式也很多,双能X线吸收法,X光片,B超,CT,MRI等等,现在最广泛应用是双能X线吸收法。本文通过CR平片和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来对比分析两者的不同。
骨质疏松的X线平片表现主要是骨密度降低。在长骨骨松质中小梁变细、稀疏、小梁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现象,有的甚至薄如蛋壳。在脊椎,椎体内小梁表现为呈纵形条纹状,周围骨皮质变薄,严重时,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致椎体呈鱼脊椎状,椎间隙增宽。
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是通过X射线球管经一定的装置所获得两种能量、即低能和高能光子峰,此种光子峰穿透人体后,扫描系统将所接受的信号送至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骨矿物质含量,该设备可测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精确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能够对骨钙进行定量分析,已在我国各大城市逐渐开展,前景看好[3]。临床监测主要选择腰椎或者骨盆等部位来做常规监测。本实验中两组病例得出,CR平片诊断骨质疏松的准确率为70%,而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诊断率为100%,由此可见双能X线骨密度监测诊断骨质疏松具有绝对临床优势。
4结论
综上所述,CR平片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时,只有当患者出现明显骨质疏松或者出现压缩骨折时尚可诊断,平片上可出现椎体小梁变细,小梁间隙增宽或者骨小梁显示不清、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等表现,本组50例患者,只有35例患者表现为CR平片异常,而有15例未显示出骨质疏松改变;而X光骨密度仪检测诊断骨质疏松,准确性高,能够对骨质疏松程度做出定量分析,本组50例患者均表现为骨矿物质含量降低,无一例漏诊,所以CR只能作为骨质疏松患者的初步筛查,要准确定量诊断骨质疏松,临床应该选择X光骨密度仪检测的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准确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杨益焕,等.脊柱及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与腰椎骨密度相关关系.大韩骨代谢学志,2004,vol 11:167-172.
【摘要】目前我国已经逐渐进入了老年化的时代,而骨质疏松症也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及其治疗上副作用小、性价比、治疗效果较好,被较多应用到临床当中。因此,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就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医药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密度减少、骨结构改变为主要表现,增加骨的脆性导致骨折易发生,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骨骼变形、腰酸背痛、易发生骨折[1]。老年人为易发人群,特别是老年妇女,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国也越来越重视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预防及其治疗。目前,许多学者利用中医药对机体的多方位性、全身性、循环性等特点,进行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达到了副作用小、性价比高、效果较好、改善骨密度的目的。
1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
在中医学上并无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其属于中医学当中“肾亏”、“骨痹”管辖范围。中医学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病因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虚,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出现,主要病变部位在肾,另外和肝、脾等部位也有关系[2]。其中,齐氏中医解释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是由于脾胃虚弱,无法运送营养而导致筋骨缺乏生长激素,骨质营养不良。郑氏中医从肝肾这两个方面探讨了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我国著名专家黄苏萍教授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主要的病因是肾、脾、肝虚,血瘀等。
2 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
目前,我国用于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是雌激素和维生素D等。临床资料表明,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钙尔奇D被广泛应用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中医药的临床防治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国内外专家越来越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临床研究,尤其是以补肾的方法为主,兼顾健脾补肝,辅助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外治疗方法。
2.1 补肾的方法
根据我国古代中医对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机制的解释,中医药防治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应该从补肾入手。在中医常用的药方当中,肾阳虚经常服用金匮肾气丸、青娥丸等调补;肾阴经常服用六味地黄丸、滋肾丸、封髓丹等进行调补。张立召参照“肾主骨”的病因机制原理,采用了传统的补肾药方在调补肾阳虚的金匮肾气丸中加入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对6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临床治疗。治疗90天之后,57例患者骨痛等骨质疏松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占总病例数的90.47%,63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骨密度也接近正常数值( P
2.2 益肾健脾法
对补肾方法和益肾健脾两种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补肾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脾、活血化瘀防治效果较好(P
2.3 外治疗法
在临床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除了上述的内治疗法外,联合外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我国中医学上,常用的外治疗法有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这些疗法简便易学、且疗效显著。其中针灸可以起到缓解腰酸背痛的作用,减轻患者疼痛。艾灸的艾条由补肾益脾、活血化瘀的中药制成,可以使患者骨密度减少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外治疗法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穴位,主要选择补肾健脾的穴位,比如肾盂穴、委中等,此外不要忽略活血化瘀的穴位。
3 总结
目前,中医药在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研究方面进展很大,特别是注重补肾益脾、活血化瘀,兼顾艾灸、针灸、拔罐、外敷、耳压、推拿等外治疗法,防治效果较佳。由于中医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具有副作用较小、性价比高、治疗效果良好、改善骨密度等优点,国内外学者越来越注重中医药在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推动了其发展。但是中医药防治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中药制剂标准很难统一,缺乏新药的研制等。另外,老年人骨质疏松症严重降低了老年人这个庞大群体的生活质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因此,老年人骨质疏松症防治需要更多的临床投入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罗俊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进展[J].新疆中医药.2010,23(6):80-81.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法;益肾活血汤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显片结构破坏为特征, 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骼疾病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 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威胁着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笔者自2010年5月—2013年09月观察治疗6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均摄X线片确诊,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40~75岁,病程1个月~21年不等。
1.2 入选标准 参照WHO骨质疏松症标准(外院骨密度检查结果)及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制定的《中国人骨质疏松症建议诊断标准》(第二稿),凡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列为治疗观察对象。
1.3 临床表现 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关节疼痛、麻木、酸软无力、活动受限,肌肉酸痛及周身骨痛,脊柱生理曲度发生改变或关节变形。X线摄片表现为:骨骼密度减低,骨质透亮度增加,骨皮质变薄呈线样变或葱皮样改变,髓腔增大,骨小梁变细、稀少或消失。
1.4 治疗方法 以益肾活血汤为基础方: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党参、黄芪、淮山药、茯苓。颈肩臂痛为主者加葛根、桑枝;胸背痛者加桔梗;腰背痛者加狗脊、杜仲;腰腿痛者加独活、牛膝加量|。每天1剂水煎服,复查,1周为1个疗程,一般1~3个疗程即可好转或痊愈。之后隔1~2天服1 剂,坚持3~6个月,以巩固疗效。3个月后复查X线片。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恢复日常生活,骨质疏松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剧烈时病变部位仍感不适,骨质疏松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所选病例完成疗程后,按前述标准判断疗效,65例中,痊愈41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2%,平均2个疗程。随访6个月~5年无复发,全部病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与载荷功能异常,继而引起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性增高的慢性、系统性骨骼疾病。
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措施主要有钙制剂、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及二磷酸盐等,虽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及费用的关系不易为每个患者所接受。笔者选用益肾活血汤加味辨证论治,取得满意疗效。本方是根据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的原则选药组方。
中医学没有“骨质疏松症”这个病名, 骨质疏松症归属于“骨痿”、“骨枯”、“骨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根本原因是肾精亏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生髓,髓藏于骨而养骨。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骨髓的滋养而坚固有力。肾气不足,肾精虚少,骨髓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而出现骨质疏松,骨骼则脆弱无力。肾精的盛衰与骨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肾虚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因素。临床研究发现,通过中医的方法补肾不但可以稳定和提高人体内的性激素水平,还能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因此骨质疏松者须补肾。方中熟地黄、覆盆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续断、骨碎补、淮山药补肾填精。
脾失健运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病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虚则运化失司会影响胃肠对钙、磷、微量元素、氨基酸与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肝为血海,主筋脉,肝血足而筋脉始柔。方中党参、黄芪、茯苓、淮山药健脾益胃、养血和血。
气滞血瘀则是骨质疏松症的促发因素,血瘀痹阻脉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失于濡养便易疏松脆弱。活血化瘀中药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 间接治疗骨质疏松症, 丹参、牛膝、当归、红花、益母草等都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 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及其受体表达来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慢性顽固性老年性疾病,治疗服药要做到持之以恒。该病起病、发展都是个缓慢的过程,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因疼痛而就诊,经摄片等而确诊,因此运用益肾活血方,可加用蜈蚣、全蝎等味辛走窜,通络止痛力猛性雄的虫类药加强止痛,缓解症状,取得患者信任,配合长期坚持用药治疗,是达到疗效的关键。
通过益肾活血汤诸药配伍,组成补肾、健脾、活血养血止痛之方剂,以奏治疗骨质疏松之效,取得满意疗效。因此,认为是益肾活血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个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方剂,也突显了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忠厚.骨质疏松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169-170.
[2] 李跃华,董元龙.老年人骨质疏松患病率与肾虚证型关系的调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6:366.
人老为什么容易驼背
老年性驼背,在医学上称为“脊柱后凸畸形”。老年人为何容易发生驼背呢?这还要从骨骼的解剖结构说起:人体脊柱从侧面看呈“s”型,有四个正常生理性弯曲(颈、胸、瞍、骶)。脊柱主要是由椎体和椎间盘构成,而椎体则主要由松质骨组成。当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时,全身骨量明显减少,蜂窝状的松质骨最先发生骨质疏松,骨小梁逐渐变细、变薄,从而骨的强度明显降低。国外有人统计,老年人骨小梁数目的减少可达30%,骨强度的下降,松质骨内发生微小骨折,椎体出现楔形变导致椎体高度变矮,而椎体前方部分,短缩的更多,此时长方形的椎体就成为楔形,呈前矮后高的形态。如果多个椎体发生骨折,脊柱的胸腰段就会明显向后凸,出现驼背。
随着骨质疏松症的不断进展,更多的椎体被压缩,压缩的程度越厉害,驼背就会越严重。这种骨折多在没有明显外伤史和剧烈疼痛的情况下发生,所以许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觉中个子变矮了。其原因正是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楔形变以及脊椎生理曲度的变化。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的椎间盘逐渐退变老化、变性而发生组织脱水严重,致使椎间盘体积缩小,厚度变薄,从而整体脊柱的长度变短,身高便相应降低。椎体之间宛如“弹簧”般起着缓冲作用的椎间盘的功能也明显减低,其前缘往往会萎缩,所以相邻椎体的骨面可以互相连接在一起,也会导致驼背的发生。一般说米,80岁以上的人身高会比年轻时下降10厘米左右。据日本人统计,以男性60岁为基础,65岁和75岁,身高分别下降1.5厘米和3.5厘米左右。
驼背跟骨质疏松的关系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驼背与骨质疏松症有直接的关系。“驼背”既是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也是骨质疏松症的结果。因为,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内骨矿含量及骨基质减少,使骨质变得疏松,其结果使骨骼的抗压能力下降。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柱”,大部分的体重都要作用在脊柱上。若构成脊柱的各节椎骨出现骨质疏松,在外伤、跌倒、猛力弯腰或重体力劳动时,椎体出现楔形变甚至压缩性骨折,使脊柱会发生渐进性后凸,就产生了“驼背”的现象。
“驼背”出现的早晚,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与年龄、性别、职业、营养及运动状况等因素有关。通常来说,女性出现“驼背”现象早于男性,这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不管何种原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可具有的共同临床表现主要是脊柱或是髋部的疼痛,其次是身高降低出现驼背,椎体及四肢容易发生骨折。老年人的驼背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除了有明显的腰背部疼痛、行走不便外,由于胸廓的变形,压迫心脏和肺部,使老年人出现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小,容易出现肺部的感染。
如何预防驼背
主要通过提高骨量,改善骨的质量,增加骨的强度,减轻骨质疏松的程度,从而降低骨折的发生率。基础措施有以下几种:
合理饮食
骨质疏松症预防的关键是合理饮食。更年期的女性要多食用一些含钙、磷、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海带、乳制品(牛奶、奶酪等)、豆制品、虾皮、鱼、虾类、鸡蛋、豆类、芝麻、绿叶蔬菜等,以弥补体内与骨代谢有关物质的不足。同时,尽量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类饮料(可乐等),少吃糖及食盐。应戒除烟、酒嗜好,因酒精引起的器官损害可抑制钙与维生素D的摄取,还会抑制维生素D的活化。吸烟会加速骨质的吸收,女性吸烟者的停经年龄较早,常易发生厌食和肺功能受损。
适当运动
中老年人要有意识的增加户外活动,这是防止骨量丢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运动,骨的生长可能得到调节,减少骨量丢失,并能改善肌肉和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可以减少跌倒的机会及其不良后果。同时可有效改善骨骼的血液供应,增加骨强度和密度。
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运动,运动在强化骨骼同时增加了日照时间,使维生素D的来源充足。但应避免从事过于激烈、负重太大的运动。比较有效的锻炼方法是散步或慢跑、打太极拳、做各种运动操、锻炼背部的特殊运动(站军姿是很好的锻炼方式),有条件的话可以进行游泳锻炼。锻炼强度及时间应循序渐进。日常保持正确坐姿和走姿,最好睡硬板床,不要经常采取跪坐的姿势,以免加重骨骼负担。
研究发现,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全身代谢状态,改善骨骼血液循环状况,增加骨质量从而缓解骨质疏松。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他们的平衡能力特别好,骨密度高,并且他们不容易跌倒,这就有效地预防了脊柱及髋部骨折的发生。
防止跌倒
骨质疏松症病人易骨折,应避免老人在雨、雪天外出,浴室地面要有防滑措施,室内要有足够的照明,上下台阶应小心,避免乘坐无扶手的汽车。下蹲时腰背要挺直,避免抬、举重物,并注意定期进行视力检查。
多晒太阳
众所周知,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刺激机体多制造维生素D,加速人体吸收及保存钙质的效率。因此,阳光也是骨质疏松症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当然不可在阳光最强的时候暴晒,以上午10点以前和下午3点以后为佳。阳光照射使自身产生维生素D是最安全的办法,因为过量服用维生素D也是有害的,会导致蓄积性中毒。长期大量使用维生素D会引起低热、烦躁不安、厌食、体重下降、肝肿大及肾脏损害等。
中药保健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藏精,“肾生髓主骨”。老年以后肾气渐衰,故骨无所养,致骨质疏松。经实验研究表明,骨碎补、菟丝子、五加皮、枸杞、肉苁蓉、杜仲等许多中药可促进及调节骨的生长。因此,中医治疗骨质疏松多从补肾着手,此外肝、脾与骨质疏松也有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可选用一些具有补肾、益肝、健脾的中药,配合日常食物做成药膳经常食用。
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因为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质吸收增加,而与此相关的骨形成不能充分进行所引起。所以临床治疗用于治疗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如钙剂、雌激素、降钙素以及异黄酮等。另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3、蛋白同化激素(苯丙酸诺龙)、氟化物、二膦酸盐类、甲状旁腺素等。
但是,由于许多药物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而药物的治疗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长期服用容易给患者带来许多副作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严格医嘱下服用。
慎用某些药物
老年人应慎用一些药物,如利尿剂、抗血凝素、四环素、异炯肼、抗癌药、抗癫痫药、类固醇激素等均可影响骨质的代谢。因为,这些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加快钙的排泄,妨碍钙在骨内沉淀。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必须严格禁止使用上述药物。如因别的疾病需要使用,也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