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的概念及内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财商 财商教育 素质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财商及财商教育内涵
1.1概念解读
财商(Financial Intelligence Quotient),这一词由美国作家兼企业家罗伯特・T ・清崎和莎伦・L・莱希特在其理财丛书《富爸爸穷爸爸》中首次提出,清崎和莱希特认为,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所构成的。第一是会计,学会理财先得学会计算;第二是投资,如何运用手头现有的资金获取更多的财富;第三是市场,学会把握商品在市场的供求情况;第四是法律,它能够帮助企业在合法的范围内有效的进行运营、管理。
财商教育就是建立对待财富的正确态度,了解财富的运动规律,科学合理的运用财富实现人生的梦想。财商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财务知识,理财原理、方法、技巧等财商方面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财商及将来走上社会后利用财商解决财务危机问题并致富的能力。
1.2本科学生财商教育现状
根据多项调研数据显示,综合性本科大学更多从大学生心理教育的角度来进行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部分本科专业只在大一入学时开设理财入门课程,后续的课程没有跟进,财商课程没有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而财商教育的缺失“重地”是理工类的院校,由于学科专业设置等原因,学生多是理工背景,学校几乎没有财商课程,连基本的选修课都少之又少,校园财商活动更是寥寥无几,学校忽视了貌似与专业无关的财商教育!
1.3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意义
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能更好地提升本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财商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缓解就业压力;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财富品质。通过营造良好的财商教育环境和氛围中,更好的培养本科大学生良好的财富品质。
2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2.1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的通识教学体系,以通识公共选修课程的方式来实现,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开设相应的公共选修课程。整个财商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议包括以下内容:
(1)财富认识。包括财富的源头;资源的概念和定义;现代社会的三大资源;现代生活中与财商密切相关的资源五要素等;
(2)财富创造。创业的基本条件、基本知识及基本准备;商业模式的概念及常见的商业模式类型;企业融资的方式;创办公司的流程;创业者应具备的能力并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能力。
(3)财富管理。投资习惯与理性投资的重要性;基本理财知识、理财技巧;理财工具的认知、职场新人的理财规划和投资建议;理性消费的意义和掌握理性消费的方法;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证券市场的风险及其控制等。
(4)财务自由。财务自由的概念和定义;个人财务自由与社会责任、愿景和文化;财务自由的标准;实现财务自由的有效途径;作为财务自由人所具备的社会责任。
2.2财商教育融入本科学生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
财商教育的实践体系的构建应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条件,结合选修课教学情况可以建立“学生财商实践基地”,培养本科学生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和能力。实践基地的要素包括:
(1)信息化交互式教学体验。将财商培训、知识展示、模拟互动、现金流游戏、实际交易五大功能板块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财商知识展示全面、配备设施规范合理的环境中学习、提高财商技能。
(2)小小交易市场。六角游戏桌的设计,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设置银行家1名,会计师1名,投资长1名,财务长1名,总务长1名,小组长1名。组成6人小组,进行真实互动交易。
(3)模拟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营运等;通过模拟银行、证券、保险、企业营运的流程和环节,提升学生对金融行业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财商技能。
(4)模拟现实的现金流游戏:利用多媒体定期举行现金流游戏将所学到的财商知识,通过现金流游戏融合其中,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新的知识,提高学生财商技能。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实践,学校可以建设功能完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把学校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生活管理与银行金融、互联网金融相融合,让学生了解并体验各种有用的金融工具,养成记账、理财的好习惯;也可以开设校园“财商教育”大讲堂,定期举办金融、理财、创业就业、财务自由等财商类讲座;同时将数字校园融入财商教育内容,支持学生组成“财商素质教育”社团并开展相关活动(例如:财商教育进校园活动,互联网金融进校园活动、创业就业实践活动、建立财商俱乐部活动等等)。
3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财商已经和智商、情商、德商同成为一个现代人在经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能力。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建设主力军的当代本科学生,本科学生的财商素质教育的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财商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社会应重视财商教育,本科院校的学生培养应将财商教育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体系中,同时构建基于财商教育的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提高本科学生的财商水平,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本科学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张煜.大学生财商培养的若干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2(09).
【关键词】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人文精神
前言
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即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着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意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性的教育。”可见,素质教育的概念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它的提出顺应了当今人文精神回归的潮流。然向,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重“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教学,轻“三力”(思考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重共性,轻个性;重教师包办学习的主导作用,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身体教育,轻心理培养等现象。长此下去,使学生惰性上升,思维定式,难以创新,主体丧失,人格失调,自信受压,自立意识减弱,丧失独立生存、应付挑战的竞争力,这一切完全与人文精神相悖,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加强人文精神,推进高校体育教学人文化的改造,培养具有创造精神、自尊、自强、自立、个性健全的人才,是时代摆在高校体育面前的严峻课题。
1 人文精神的内涵
1.1人文精神的概念:是指存在于人的情感世界里,无形地贯穿于人的社会性文化现象中的所有反映人良知的总和。其中,社会性文化现象是指历史、科学、艺术、道德、哲学、社会学、伦理学、宗教、体育、绘画等社会的意识形态。
1.2 人文精神的内涵: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现在;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虽然对人文精神有着各种不同的理解,但其仍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不在于文化现象的表面形式,而在于贯穿其中无形的基本精神要素,称为情感良知。它包括对人的尊严、情感、需要的尊重,对人的自由精神的追求,对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的向往,对社会正义的探索,对人类遗产中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以及对全面发展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弘扬。这些“求真”“求善”“求美”的良知情感是人文精神要素的具体体现,它反映的是人意识世界里最阳光、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这部分人特有的情感良知至今未能消失,延续不断。
1.3 人义精神的特性:从人文精神的概念及内涵表述中,可以推演出人文精神的种种特征,概括而言,人文精神主要有以下特征:
1.3.1社会性:认为,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在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规定了自己的本质―― 社会性,这就给人的一切打上了深深的社会烙印。人文精神作为人情感世界中最阳光、最活跃、最积极的部分存在,也逃不过这一印记。
1.3.2历史性: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不仅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同时,还创造出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历史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不断积累,精神财富不断随社会意识形态储存、传承下来。
2 人文精神、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的关系
要想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弄清两种教育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强人文精神。如今的素质教育大体可分两种:一种是涉及人生命意识之外,通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灌输过程丰富信息的教育,称为知识教育;另一种是涉足于人的情感世界,需要通过培养、唤醒的教育,称为人文精神教育。前者使人获得能力,后者使人获得情感良知。二者虽统属素质教育,但二者却有以下区别:(1)存在方式上:前者存在于生命之外,有形,易被感知,如文字的人文知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术等;后者存在于人的情感世界,无形,不易感知,如体育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2)实现手段上:前者是用单一的灌输法较直接实现;后者需要用多种艺术感染的方法较间接实现。
3 加强人文精神,改进高校体育教学,提高素质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思想
李岚清曾经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从转变观念抓起,首先是领导的认识,同时,还要社会达成共识”。这说明观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教育观念是对教育的整体认识,决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学思想是统属于教育观念之下的、局部、具体的理念。它们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应试教育能否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的问题,关系到2l 世纪的人才能否全面发展的大问题。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教学思想也难丰富。如果观念不转变,那么再好的教师队伍和客观条件,都难以满足21世纪人才的需要,弘扬人文精神的伟大理想将落空。因此,转变教育观念,丰富先进的教学思想,是落实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前提,是加强人文精神的基础。如何做呢?我们先要努力实现“一个提高,两个转变”。
3.2 加强人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是落实高校体育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由于课堂教学具有时间稳定,教育对象集中,教育目标明确,教法灵活,内容多样等主要特点,所以,它是加强学生人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的主要舞台之一。
3.2.1课前紧抓实际,深挖教材,完成育体和育心的统一。育心和育体是高校体育教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社会快速的发展使心理素质的教育地位日益突出。如何科学地完成好育心任务,实现育心与育体的统一日标,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明确育心是当今社会人文精神回归的实际要求。如今社会要求人才必备的心理素质大体包括:意志坚强,沉着果断,较强的竞争,创新意识和能力,富有团结协作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自尊、自强、自立等,这些内容反映出当今的育心教育正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回归。其次,深挖教材是育心向育体渗透的关键。育心必须在育体的过程中渗透,脱离育体这个载体,育心的实现将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高校体育教材中有着丰富的内涵,这为育心提供了广大的舞台,应利用体育竞赛的特点,通过竞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增强吃苦耐劳的毅力,提高学生公平竞争意识;通过集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并组织准备活动,来提高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信心,以及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丰富想象力。如此精心的育体设计,将使育心教育更深刻、更具体,必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加强产生积极的影响。
3.2.2 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多样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不断创新。课堂已成为师生共同育体和育心的场所,是师生进行思想、情感、知识交流的小型世界,是个性多边互动过程,人文精神内化沉积的乐园。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切磋,应该成为当前普遍教学形式。结合实际,充分和创造性地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研究、开发、利用(如多媒体教学,微机模拟操作系统等等)使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更趋于现代化。因此,我们应该一方面加快教材内容的更新,增加兄弟院校体育教学的交流合作,对教师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活跃学术,丰富教师知识,使教师更具感染力。另一方面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实际差异,改进和丰富多层次评价体系,把传统的注重成绩的“一刀切”的评价和学生“多刀切”的综合素质的评价结合起来,把最终目标评价与教学过程评价结合起来,把课内成绩与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素质提高情况等与全面评价结合起来,真正把尊重个体差异落到实处,不断深层开挖体育的娱乐等功能,充实教学内容,让高校体育教学出现不断创新的局面,加快人文精神的推进,这本身体现着人文精神。
4 结束语
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文化、心理、生理等层面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文精神的创新和继承。素质教育的战车已经开动,它将满载着人文精神赋予高校体育教学新的活力,高校体育教学也将同其他科学一起加入到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行列中,在这种精神的作用下我们将不会满足现状,不断提出问题,改善我们的教育环境,满足未来人才需要,使人文精神在21 世纪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蕾.体育隐蔽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13-18.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学习指导
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就要根据新课程新的基本理念,探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因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又有所不同,我们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性,就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体育学习指导,让学生建立新的体育学习方式,改变那些传统的体育学习方法不科学的地方,并加以改进与变革。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探索体育学习方式的含义和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育学习指导。
一、体育学习方式的概念及含义
学习方式也叫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应该看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学习策略,二是学习倾向,两者相加构成了学习方式。比如说有些学生为获取教师的表扬才努力学习的;有些学生学习体育的倾向是因为他喜欢感受体育的乐趣;也有的学生喜欢体育学习过程中的与同伴竞争;也有的喜欢与同学一起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学习倾向的表现。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性,新的体育课程理念更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改变传统的学生只是一味地被动式的授受性学习,改变机械训练的传统学习方式,而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学习,注重与同伴的合作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由此可见,在认识和把握体育学习方式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体育学习方式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二、体育学习指导的概念及内涵
1.体育学习指导的概念
体育学习指导是一种教师行为,在体育方面,是指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其学习道德、学习态度、体育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环节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多种指导,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2.体育学习指导的内涵
从上面体育学习指导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出,体育学习指导的内涵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包含很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体育学习道德的指导。体育中的道德学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学习任务,体育不光让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也应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它着重帮助学生端正科学的体育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学会与同伴交流,学会适应社会等。
(2)对体育学习心理的指导。体育活动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体质,还要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既包括体育比赛或者活动的心理素质,又要形成伴随体育活动的快乐的心理品质,通过体育活动形成开朗的性格。所以在指导学习心理时,一是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智力因素的指导,如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得慢,这些原因除身体方面的原因以外,还有智力方面的;二是对学生在体育学习非智力因素的指导,比如:如何端正体育动机,培养体育活动兴趣,怎样开展学习才能形成一种锻炼习惯等。
(3)对体育学习方法与内容的指导。学习方法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的前提,也是形成体育学习方法的基础,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所以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策略很关键。内容的选择是指导学生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渠道去获得什么样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掌握什么样的运动技能。除此之外,还要求指导学生如何提高身体素质,应该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如何通过体育活动形成与别人交流的方式等内容。
(4)对体育学习环节的指导。对于学习环节的指导,目的是让学生对学习的步骤有明确的顺序,在哪个环节有哪些重点,难点如何才能顺利突破等,这些都属于战略的范畴,也是一种学习策略,指导得当,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体育学习方式与体育学习指导是当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重点,体育学习方式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也不是一个静态的学习策略,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一个人因不同的项目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一个人学习同一项内容时在不同的时间可能也不同的学习方式。从体育教学理论上说,体育学习指导是体育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上说,体育学习指导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可以解决教与学相互脱节的矛盾问题;从学校体育教学的现实上说,开展体育学习指导,将较为有效地扭转了学生中存在的体育厌学的局面,有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铁昌,李爱华.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中学教学参考,2011(26).
[2]刘永康.“自主学习”的是与非.中国教育学刊,2011(09).
[3]王德刚,李光银.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中国学校体育,2011(09).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教学;一体化;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1-019-1
1999年6月,《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规定,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秸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全面开展的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中小学课程一体化的改革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概念及理论
校本课程: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学校老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是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
中小学教育一体化的概念:为了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职前培养、入职和在职培训进行全程的规划设计,建立起体育教育各个阶段相互衔接,既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教育体系。
从20世纪60年代起,教育改革浪潮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应该同医生、律师和工程师一样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对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人类知识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变化使得教育内容大量增加、教育目标更加精确,由此对教学方法产生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工作已完全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也完全成为专业工作者。专业化是指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条件和培养体制,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其专业性表现在: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必要的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职业道德,资格的管理制度等。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包括:第一,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第二,国家有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内容和措施。第三,国家有对资格和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第四,专业化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或教育家型的过程。它是专业化的核心内容,其特殊内涵在于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关键在于提高实施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构建是以专业化发展为高等进行的,不同阶段课程的设置要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一体化的策略
1.构建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
进行体育教育课程研究之所以要强调指导思想,是因为指导思想较之于课程目标更加具有宏观性,能高屋建瓴地从战略高度看待和分析体育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问题。而我国现阶段研究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不能单纯从教育课程本身出发,而是要结合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以及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实际进行考虑。
根据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有学者已尝试表述我国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精神是体现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构建合理的、三个面向的教育一体化课程。这同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原则上是基本一致的,遵循了教育的发展规律,符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在借鉴的高度上,将构建中小学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的指导思想表述为:体育教育一体化课程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观念,反映中小学教育领域的改革精神,有助于促进体育的专业发展,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内容充实、教材完备、面向未来、综合性的、一体化的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改进;演示实验;课堂实效;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1)08-0021-01
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实验教学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演示实验既是中学物理教学的起点,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演示实验的可观性、兴趣性及创造性直接影响着实验的效果,同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对演示实验教学进行改进创新,要发掘物理演示实验中巧妙的构思和方法,以实验为依托,拓宽其思路,挖掘其内涵,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就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改进创新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利用简单的材料改进演示实验
著名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有句名言:“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我做演示实验时,注重因陋就简、就地取材、废物利用,由于取材为学生所熟悉,学生就更加感兴趣。如
光的衍射实验:
拿一张十六开较厚的深色的纸,紧靠在感应圈的一个极的尖端,打开感应圈的开关,由于火花放电,会在纸上打出小于0.1mm的小孔(要记住小孔的大置,因为肉眼很难观察到)用这个小孔对准太阳或其它光源,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单孔衍射现象。另外,做静电力实验时,可以利用气球,通过摩擦让它们带电,演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效果非常明显。用儿童玩具激光器做微小形变的演示及半圆形玻璃砖的全反射等等。
这些实验的特点是:取材方便、简单易行。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说过:“一项演示实验,使用的材料越简单,学生越熟悉,就越能透彻地获得所验证的结果”。这些实验不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动手做实验,理解实验,突破难点。
二、通过加强实验的趣味性改进演示实验
增加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不但可以寓教于乐,而且更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如做“超重和失重”的演示实验时,在弹簧秤下挂一个重物,设法分别让其在竖直方向做匀速、匀加速、匀减速运动时,弹簧秤示数的大小变化不同。这时学生感到意外而有趣,都有亲手做一做的欲望。为满足学生的欲望和增强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可再设法用皮筋代替弹簧秤演示,皮筋的伸缩变化比弹簧大,后排的学生也看得清楚。不少学生都想在课后亲自动手反复“玩”这个实验,寻找皮筋伸缩变化的规律。这样,学生在“玩”的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对超重、失重以及胡克定律便也有了更确切的理解,认识到物理学是我们身边的科学,从而提高了学物理的兴趣和创新能力。这样的实验由于增加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爱学、记忆深刻。
三、通过学生的探究意识改进演示实验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些难点是因为学生不能想象出具体的物理情景,不能构建正确地物理模型。因此、通过恰当的演示实验,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些实验往往可以从学生的探究意识开始,通过学生提问,极力想探究正确的物理结论时,给他们做一下演示实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构建出物理模型。如利用玩具电动车演示小车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在讲摩擦力时,摩擦力方向的判断较难,而涉及前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判断时,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做了如下实验:用较厚的海绵剪出锯齿状,然后把电动车的开关打开,让其在上面起动,会明显地看出:后轮(主动轮)把海绵的锯齿向后压,则海绵对后轮的摩擦力明显向前的,是动力;而前轮(从动轮)把海绵的锯齿向前压,即前轮相对海绵有向前运动的趋势,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后,是阻力。让学生体会和想象可以得出结论: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都有一个主动轮和从动轮,两轮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是不同的。
四、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