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实验室设备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全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进行生产的重要工具。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机械化施工程度的不断提升,施工企业为了增加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科技进步,不同程度上会新增机械设备,或者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能跟上设备材料、工艺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将在生产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安全因素。
1.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1)很多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或者岗前培训不足,不能很好的操作使用机械设备,就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2)部分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完成任务,提高经济效益,机械设备长期超负荷的运转,使设备的老化加速,影响设备的技术性能降低。加之企业常常只注重设备的使用,而忽略设备的保养与维修,是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3)施工现场的工作环境不佳,施工机械经常需要在恶劣的环境中进行工作,加上照明不够,地理交通环境复杂等因素,也是机械设备事故和伤害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4)施工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分工不明确,以致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难以实施。
(5)施工作业人员缺乏应有的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一项主要原因。
2.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措施
2.1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责任内容和考核奖惩等事项,逐级、逐层次、逐岗位与从业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考核结果作为从业人员职务晋升、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
严格进行机械设备的租赁和采购管理,协调安全管理部门和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建立并完善机械设备管理机构,实行统一管理规划,由专人进行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做到安全管理人员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协助互相结合管理,明确专管和协管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充分发挥各级职能人员的积极性,让机械设备有专人负责保管、检修和操作。同时企业应根据存在的操作岗位,建立各岗位的操作规程,应为操作人员配备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施工企业应该结合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应急救援预案需要具有针对性,有较强可操作性,同时应该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可能发生安全事故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
2.2正确选择设备的型号、合理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改善设备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施工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配置设备时按照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规定,以及设备的使用技术标准,依据工程量的大小、工期、施工环境等因素配置机械设备,合理选择机械设备技术规格型号和数量,防止出现大机小用,小马拉大车等不合理使用现象,尽量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工作效率。降低由于设备配置不合理和工作环境差所导致的设备磨损,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2.3加强机械设备的现场的安装和使用维护管理
要使机械设备的基础安装稳固,符合设备的出厂说明书,满足设备的设计要求。其停放场地应保持平整、洁净,没有阻挡,不积水,并应符合各方面的安全要求,为施工时机械运转留出足够的空间,机械设备的作业和运输通道应时时保持通畅,现场材料的布置和摆放也应符合安全卫生和施工总平面布置图的要求,并符合消防的要求,以及在机械设备周边位置及机械出入口设立警示标志。
2.4及时的保养和维修
企业应该及时掌握施工项目的工程实时进度,以及对机械设备的需求,做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协调好机械设备的使用与维修养护,合理调配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了解设备构造,懂设备原理性能,会使用设备,会保养设备,同时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必须严格要求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使其按照技术要求,确保做好设备开机前,作业中,停机后的各项检查和保养工作,如果发现问题和隐患能够及时的进行排除,以保证设备始终运转在良好的状态下。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也能够降低危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5老旧落后的机械设备要及时的进行更新改造、或者淘汰
随着施工企业生产经营时间的逐渐增长,机械设备的运行时间也不断的增加,则设备的使用寿命逐渐缩短。对于已经达到规定使用年限或者技术性能落后,故障率高,安全性能低的机械设备,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改造更新,而对于严重损坏,性能不能够满足生产要求,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设备必须报废,不能继续使用,才能有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6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特种设备的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企业应该重视和加强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要办理注册登记,并通过安全检验,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超过使用期限又无法检测合格的设备必须报废。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取得国家许可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持证上岗。
2.7重视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专业技能人才选拔
施工企业应开展对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教育,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培训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现场作业技能的培训和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不仅要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也要重点提高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自我保护意思和安全操作意识,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和遇到事故时的应急处理能力,避免施工机械设备重大事故的发生。 随着现技进步和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自动化程度和技术含量都逐渐提高。选拔优秀的设备管理人才可从根本上提高施工企业全体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3.结束语
总而言之,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是现工程施工的基本保证,是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防止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发生事故,做好安全管理,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是提高施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 [科]
【参考文献】
【关键字】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医院的手术室是设备聚集众多的地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设备的功能以及精密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不仅其本身价值十分昂贵,而且对患者也来讲对其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在设备启动时出现故障,那么就可能会给病人带来生命的危险,因此,如何保证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安全的使用以及正常的开机成为医院安全管理设备的重点。
1 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建立
1.1 建立长效的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内手术室的一些设备是由医院进行采购的,其中的一部分的使用权归手术室所有,而另一部分的使用权被分布到了各个科室,那么如果不进行明确的设备归属者划分的话,对设备的使用上就很容易会出现 混乱的现象。因此要对这些设备明确特定的责任人,对各个设备的归属要进行明确的分类。对设备本身来讲应该对设备的相关信息进行明确的标识,例如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买时间、使用人员、维护人员等都要详细地标记出来,进而能够明确区分仪器的负责人,除此之外,还要对设备的每次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且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一旦出现故障以后要立即申请维修,以免耽误仪器的正常使用,进而确保仪器在每次使用时都是安全与正常的。
1.2 形成长期的培训及考核制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的一些医疗设备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其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也逐渐地强大,而对于这些高科技设备来讲,其本身的使用也是一门技术,因此对操作的医生来讲,如何正确与安全地使用这些仪器也就成为了仪器正常工作的基础。因此,医院对那些操作设备的医生以及护士等对如何正确使用设备上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在这其中还要注意的是,还要对清理设备的清洁工们对如何安全地清洁设备进行培训,从而防止清洁工们在清理设备时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仪器的正确操作上也是一门技术,因此要保证医院内的医生以及护士们对此技术进行不间断地掌握,可以由医院专业的仪器设备培训人员进行培训,从而确保医院内的医生以及护士们能够对设备进行正确的操作,进而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
1.3 科室间沟通协调的制度
由于医院内同一设备可能被多个科室使用,设备的维修的人员也可能分布在各个科室,那么他们之间对仪器使用的情况、维护等方面就会出现断档的现象,进而很可能会由于对设备情况的不了解进行使设备发生故障。因此医院要制定一定的制度来加强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与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应该避免的一些错误进行相互的通知与交接,进而减小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可以定期举行各个科室之间的讨论大会,对在使用仪器过程中的一些创造设备故障的一些行为进行总结,并且想出解决的措施,进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降低其维修成本,除此之外,各个科室间的护士与医生们还可以对设备可能发生故障的情况进行分享,并且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从而减少设备的使用风险。
1.4建立完整的设备维修体系
医院内的许多患者都离不开对医院设备的使用,那么一旦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尽量减少故障排除的时间,进而及时让设备投入使用。那么在设备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对设备的工作情况进行及时的掌握与了解,进行可以及时发现故障的所在,一旦发生故障以后要及时地申请维修,其相关维修人员也要保证第一时间来进行设备的维修,从而减少设备维修的时间,这就需要医院制定完善的设备维修制度,对不同设备维修的责任明确安排到固定的人员身上,施行责任制,进而能够有效地督促相关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
2在设备的采购与使用中安全管理
2.1 严格把关设备采购、安装的管理
要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首先在设备的安装与采购的方面要进行严格的要求与把关,进而从根本上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与延长其使用寿命。首先在仪器的安装上,在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一些零件的损坏,或者由于安装错误从而造成设备损坏的现象,因此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设备要由医院内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安装,对于一些十分复杂的仪器应该有厂家负责安装与检查,进而减少在设备安装上的损失。在设备的采购上,所采购的设备应该严格符合国家的标准以及国际应用标准,绝对不可以为了减少成本而去购买一些没有质量保证的劣质商品,从而保证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故障的发生。
2.2 设备使用中的安全管理
在设备的使用时是故障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以及错误使用进而造成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要远远大于设备由于自身的老化、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造成设备损坏发生的几率,那么就应该在实际的设备使用过程中对仪器进行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这期间要对操作人员的设备使用进行严格的规范,避免一些错误使用的发生,并且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督,从而减少其由于失误而引起设备故障。除此之外,医院也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对于由于操作失误等自身原因造成的设备故障,应该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惩罚,而对于一些在工作工程中表现良好的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奖励,进而引起操作人员对设备正确使用上的重视,进行减少在操作上的疏忽以及错误使用等问题,进而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几率。
2.3 设备保养维修中的风险管理
除了保证操作人员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日常的 设备防护,因此要对所有设备进行定期的故障检查、设备调整以及设备保养等工作,进行从根本上消除故障的发生,因此相关维修人员应该针对设备的不同种类、使用年限、不同功能等方面对设备制定不同的维修方案,进而制定出完整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对设备的保存空间、方式、是否有异味、异响、漏电、漏油、功能缺失等情况以及操作设备人员的操作方法进行定期的检测与检查,进行在故障消除在萌芽之中。除此之外,还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护,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到不同科室内对设备进行必要的保养工作,进而减少故障的发生。
2.4引起相关管理人员对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视
要想减少手术室内设备故障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还离不开相关管理人员对其安全管理的重视,进而带动整个医院的员工们要对设备的安全使用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要让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关乎着整个医院设备的正常工作与管理,从而让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除此之外,还要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一些设备管理、设备保养以及设备工作等相关的知识,从而不断丰富自身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将其知识有机地融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当中,进而加强对医院设备的安全管理。
3结语
总之,医院手术室的设备对患者的治疗以及医院的必要工作来讲都是密不可分、十分重要的,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不仅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带来不利的影响,还会大大提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的风险程度。因此,医院要对手术室设备的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苏科,黎雁,陈歆等.医院手术室设备安全管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2):153-154.
[2] 赵书云,杨圣俊,李玉琢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实施和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65-266.
关键词:安全管理;经济效益;事故率;检修周期
引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钢铁行业进入发展迅速阶段,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钢铁企业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趋势、中国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少国有钢铁企业都已完成了第一轮的结构调整,同时许多民营企业也借势加入了钢铁行业使得,我国的钢铁行业快速发展。然而快速的发展导致了整个钢铁行业过于追求产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极大地增加了设备的运转率。给企业的维修负荷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由于企业过度的关注于生产效益而忽略了的对设备的安全生产管理,使得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繁。根据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冶金安全专业委员会34家安全会员单位的有关统计数据,34家大型钢铁企业在2012年共发生死亡人数、重伤人数都比2011年有所增加。平均前任死亡率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千人重伤率增长两个百分点。频繁发生的重特大事故,不仅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而且对社会也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正常发展的同时,还要必须提高企业在新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因此建立一套适合钢铁企业的行之有效的设备安全管理模式和合理的设备检修方法就成为一个既现实又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由于钢铁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复杂的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如爆炸、灼烫、物体打击等具有高能量的危险因素。因此容易频繁发生较大的事故,例如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等事故。因此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分析,加强对日常作业环境的管理,控制高温作业,合理的对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和检修是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也是对工作人员拥有安全的工作状态的一种保障,是钢铁行业对待安全问题的最基本的保障。据调查太钢焦化厂在2000年发生两起特大事故“2.22”事故和“7.14”事故。“2.22”事故是由于在更换拦焦车走行主动轮时千斤顶摆放位置的不当造成了拦焦车侧翻,砸死两人。“7.14”事故是工人在拆除和切割焦油船时发生爆炸,落物飞出砸死两名起重工人。这些事故都是发生在生产和检修现场,因此完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强化现场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钢铁企业现行设备检修管理方法主要有预防性检修、预知性检修和主动性设备检修等方法,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如对设备的检修等级划分不明确等等。从以上案例基本可以归纳为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和事故概率三个方面造成伤亡损失比较大,将从这三点优化当前的企业检修方法。
一、事故安全统计分析
根据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查询服务中查询的2001年――2009年间46起事故案例分析中进行了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事故的统计如表(1)。
表1 事故类型和伤亡统计
2001-2009年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
通过近几年我国百万吨以上钢产量企业的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这些大中型钢铁企业的工伤事故情况基本可以反映我国钢铁行业的工伤事故的现状和趋势,从中可以得出大部分事故是有设备管理不当和检修不及时造成的。有设备引起的机械伤害的事故数是34起,占总起数的81%,其中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79.3%。由此可知在钢铁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行中的,对设备管理存在了很大的缺陷,主要原因是企业对设备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机制,对设设备故障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这都对钢厂造成了一定了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由于在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流程一体化、生产设备专业化、生产设备过程程序化的特点比较显著,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物质多为高温高压的状态,易燃易爆或有毒气体被用在多个生产环节,种类多样的生产事故也可反映出钢铁企业生产的复杂性。生产设备体积大结构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检修维护工作不易进行,因此对设备安全管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钢铁企业设备事故多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事故经济损失分析
由于钢铁行业生产线长,工艺复杂,设备数量大及结构精密,任何微小环节发生故障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程度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据统计1999年9月,柳钢动力厂由于继电保护设计不妥,造成全公司停电19分钟,严重影响生产,经济损失重大。2000年3月,酒钢烧结厂一风机转子叶片突然飞出,造成了一起重大设备事故,导致停机221小时直接给该厂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2001年2月21口,邯郸钢铁集团公司由于雾闪造成外部电网电中断,直接造成经济损失达两千万元。2003年9月3口,日本新日铁公司的名古屋钢铁厂煤气柜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了该厂多名员工受伤,直接导致该厂停产。完全恢复生产约需两三个月时间。此次事故给新日铁造成的损失至少在上百亿日元。
以某钢铁集团自1996年到2006年十年间发生的各类事故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例。
表2 事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统计(万元)
有上统计表显示可知,由于钢厂设备管理不当发生的机械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的比例最大。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合理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方法以保障钢厂的正常生产运行。
三、事故发生率统计分析
针对某公司转炉炼钢厂37年间332起事故的分析和评价,进行事故规律查找,分析如下。
(一)伤害种类分析:该转炉炼钢厂37年间共发生332起工伤事故,其伤害种类分布如下图。从图1中可知,物体打击、灼伤、起重伤害事故占总数的73.5%,是主要的三类伤害事故,被称为炼钢生产的“三大伤害”。
图1 伤害种类分析
(二)物体打击分析。由事故发生的地点分布图可知(图2),炉前、供料、锭垛区、和维修厂房是物体打击事故的多发区
图2 事故地点分布统计
(三)起重伤害分析。由图3可知钢厂中起重伤害主要发生在直接使用天车的作业过程中,统计分布如下图
图3 起重伤害分布
(四)伤害度分析。对332起事故进行伤害度分析,依据受伤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伤害三类,具体分布如下图。由图可知重伤和死亡是46起,占总事故的13.8%。
图4 伤害度分布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可知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和灼伤是钢厂主要的三大伤害,因此加强对着三部分的设备管理有利于降低企业的事故率,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据统计我国钢铁行业近十年设备事故其中因起重设备造成的事故居多。2003年7月6日唐山钢铁集团一炼钢检修车间一台80t桥式起重机发生固定螺栓断裂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万元。2007年辽宁省铁岭市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在吊运过程中发生钢包滑落倾覆造成32名职工当场死亡另有6名炉前工受伤其中2人重伤。由此可知其中去是钢铁企业的事故发生高频率区域,因此有必要对该区域制定更加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根据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死亡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一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一下死亡、或者10以上50人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一下死亡、或者10一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一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总结:通过以上对设备管理,事故经济损失和事故率的分析和研究可知,在我国钢铁行业现存的设备管理模式和检修制度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一套以设备安全等级的划分,设备事故率以及发生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三维指标的新的设备管理和检修模式的理念。从以往发生的事故中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设备故障率,根据设备新旧程度,磨损程度以及所处生产位置制定合理有效的检修周期以促进企业生产发展。
参考文献:
[1] 钢铁企业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J]. 冶金财会,2004,12:54-55.
[2]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3] 曹秀海. 石钢工伤事故规律分析及对策[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5,08:60-62.
[4] 曾丽,张平. 2000~2008年武钢安全生产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06:63-64
[5] 贺连芝,幸福堂,张争艳. 2001-2009年钢铁企业伤亡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02:42-45.
[6] 李池,陈华知. 安钢冶炼系统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3,09:27-29
[7] 牛和平,陈华知. 从炼钢厂工伤事故统计来看安全管理[J]. 安全,1999,06:30-34.
[8] . 大冶有色冶炼厂工伤事故统计与分析[A].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有色金属学会:,2004:4.
[9] 徐国平,万成略. 大中型钢铁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分析[A]. 中国金属学会.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C].中国金属学会:,2005:4.
[10] 张清友,亮. 钢铁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探讨[J]. 河南冶金,2007,05:29-30+37
[11] 党光远,杨涛. 钢铁企业安全事故分析与预警指标体系构建[J].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168-172.
[12] 杨涛,尹景燕. 钢铁企业生产事故致因要素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04:213-216.
[13] 巫志鹏. 钢铁企业事故多发深层次原因的探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8:126-130+1
[14] 尹景燕,杨涛. 我国钢铁企业事故预防研究综述[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07:79-86
[15] 朱晋英. 太钢2000年度和“九五”期间工伤事故统计分析[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12:28-30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体系;安全意识
高校实验室是学校实施人才建设的重要核心区域,实验室安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着学校的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影响着师生的生命安全[1]。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实验室的规模不断增大、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新一步的挑战。近年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2018年11月南京某医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爆燃,导致多名师生受伤;2018年12月北京某大学市政环境工程系发生的实验室爆炸起火,导致3名学生死亡;2019年2月南京某工科大学实验室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导致整栋大楼的损坏。这些惨痛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给学校和师生安全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影响。
1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对近年来国内外高校95起实验室事故的分析报告指出,其中实验室爆炸与火灾事故、生物安全事故和气液体泄漏事故占比较大[3],其触发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责任不明确、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软硬件设施不完善等[4-5]。
1.1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模糊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主要由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统筹管理,但实验室设备是由各学院及研究单位使用,各学院及研究单位具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使用责任,学校保卫处对全校安全具有监督管理的责任,科技处、研究生院对学院及研究单位的科研实验室又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6]。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实验室安全工作是由多个部门共同交叉管理,其具体的责任划分不明,管理分工模糊[7]。例如实验室设备管理处管理的方向主要在于全校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的正常运行,使其不发生较大安全事故,而保卫处管理工作重点在于保障各教室或实验室的消防和电力工作,各学院主要工作在于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下保障教学或科研的顺利进行,各个部门的主要安全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的成分,分工不明确,使每个部门都寄期望于其他部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每个部门都疏于管理的局面,容易出现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现象,无法保障实验室的安全。随着“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到学校各级科研及基本教学实验室建设中[8],实验室的设备数量不断增多,实验场地不断扩大,实验室人员的不断变更,某个实验室可能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或者出现管理人员不足,无法形成实验室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
1.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和评价不健全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执行依据,高校实验室各级部门通过制定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约束和规范师生使用实验室的行为和操作,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因此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的安全问题[9]。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虽然高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制度中包括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内容不够详细,且制度的落实依靠逐级下达,在层层传达中制度的严格执行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针对不同的实验室,实验室安全要求规则不同,但由于实验室管理制度中无明确要求具体有哪个部门或哪些管理人员执行,导致无人执行此制度。由于安全工作比较弹性,既可以完成基本的安全要求,也可以详细的拓展安全管理要求,安全工作是否做好,虽可通过明面上的检查来评价,但安全的效果很难用量化标准衡量,导致负责安全责任的教职工无法进行考核评价,打击安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因此安全管理制度的细化落实和科学考核评价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1.3教师及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管理人员的事,也是所有实验执行者即教师及学生共同的事。教师和学生是指导参与实验的主要人员,其实验安全意识直接影响实验室安全,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违规购买存储危险化学品、做实验时无安全防护措施、实验完成后无检查实验设备等未符合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事件[10]。根据最近几年内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不少安全事故主要是因为参加实验室的学生不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或者液体顺序混淆、操作失误等导致的[11-12]。例如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是因为把易燃物质镁粉与磷酸搅拌从而产生易爆气体,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违规操作,导致爆炸;另一所高校学生在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时忘记关闭氮气钢瓶的总阀和减压阀,导致仪器内压力过高从而发生爆照。此一系列事故都是因为学生在做实验时,安全意识薄弱,对所做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从而展开违规操作实验、冒险作业。因此亟须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才能减少本可避免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1.4实验室软硬件安全设施不足
随着高校的发展,师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原来实验场所已不能满足于教学科研的进行。为了解决实验用房的紧缺,部分单位把原来办公楼改建成实验室,而在改建中未考虑到实验室的标准设计规范要求,忽视了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的合理布置,有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影响安全布局,存在通风设施不健全、电线乱拉乱接、无烟雾灭火装置、消防设施缺损及安全逃生路线不合理等问题[13]。同时在现有的实验室中,随着新实验课程的开展,新进仪器的购置,现有实验室的基础设施也已无法满足要求,实验室的电路负荷超标、旧实验室无漏电保护装置、无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装置、无安全监控网络等问题增加了实验室安全隐患,增大了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概率。
2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的全面构建
2.1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时分级管理
《教育部关于高校安全》文件中指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做到“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根据我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情况,建立了分级管理责任体系,细分每个主管部门的详细安全工作,构建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主任、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四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学校与二级单位行政负责人签订安全责任书,二级单位负责人与专管实验室主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与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形成层层安全责任体系,从而逐级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精细化各级部门安全管理的具体项目和职责,推动科学高效的管理规范,实验室设备管理处作为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统筹规划部门,需把科技处、保卫处、研究生院、教务处和各级学院联合起来,牵头制定《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细化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例如实验室管理处主要职责为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编制及实施实验室安全管理经费预算,指导、督查和协调各耳机单位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不定期组织实验室安全检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并督促整改等工作;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实验用房的用电安全性检查;各级学院的行政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设置每个实验室的直接责任人,做到专人专管的责任要求。通过精细化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实现各个部门的逐级管理,从而加强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工作。
2.2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安全管理评价体系
健全全校各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14]。根据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细化每个部门的主要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责,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根据我校制定的《长安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为基础,制定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实验室,又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办法》、《实验室防辐射安全要求》等规章制度,各级管理人员根据适合所管理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落实安全工作。针对使用实验室设备的教师和学生,制定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设备使用记录本等安全使用办法,做到不同身份的人员有安全制度可依,从而更好地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一项比较细碎弹性的工作,作为执行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人员其工作量无法量化,因此应建立实验室安全工作评价考核机制,设置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评价指标[15]。首先根据实验室制定的详细安全责任体系,对因管理不善、违规操作、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此院系或科研单位的各级安全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直接评定为不合格,并根据事故的程度被问责。其次实验室安全工作可作为教师评职称评级、年度考核评优的重要指标,教师是否签订安全责任书作为考察安全制度落实的硬性指标,教师是否记录使用实验设备、是否按照操作规程等都予以量化,从而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因素。最后对于在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优秀人员在职称评定或年终绩效方面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励人员更好地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2.3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作为开展实验的第一执行人,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经验可知,随着新进教师和新生的录取,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学生每学年是变动的,因此应开设实验室安全文化教育的培训,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做到每位教师和学生人人懂安全,人人具有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师生预防及应急处理危险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我校首先开设了“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平台”自学教程,要求每位师生自学安全课程时间不低于6小时,课程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使用手册、用电用气的安全操作及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基本要求,师生可在平时学习中可进行自测考试,实时了解安全知识的自测成绩,并在平台中完成安全教育的正式考试。学校要求只有通过安全考核的师生,才被授权进入实验室的资格。其次,培养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心,每位执行实验的教师和师生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做到有安全责任意识。最后在每个实验课程之前,要求任课指导教师针对专门的不同实验,对学生做有区别性的详细安全知识教育,指导学生观看实验安全教育守则,根据所使用的实验设备或实验材料的不同[16],讲解安全操作规范和要求,做到针对性的安全教育要求,从而形成多方面的安全文化教育,提升师生的安全意识。
2.4加强实验室安全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解决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大安全经费的投入,做到专款专用。针对办公室改造成的实验室和原旧实验室,应重新按照实验室建设的行业标准,改造实验室内原电路装置、通风装置及消防设备等硬件设施。在电路方面,针对大功率设备,把原2.5mm的电缆改造为4mm或6mm电缆,每个实验室加装漏电保护装置,禁止乱接乱拉的现象,对高压电源处设置明显警示标识等。在消防设施方面,拆除违章临时建筑,清理阻塞消防车通道路口,安装火警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检查消防水源、消防栓和灭火器材,针对不同实验室的火源类型,配备不同的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在通风装置方面,尤其针对具有可挥发性有机物的实验室,建立良好的具有有毒气体的吸附或处理装置,产生高浓度有害气体的实验室需在通风橱内进行,防止可挥发性危险物扩散到安全区域[17]。
关键词:核磁共振波谱仪;实验室;管理模式;科学仪器
超导核磁波谱仪属于高端的大型科学仪器,它在有机化学、生物代谢组学、高分子材料、医药产品、农药和表面活性剂等多方面的研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10-08,山西省投资近500万元从德国布鲁克公司引进了600M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并在山西省分析科学研究院核磁共振波谱仪实验室启用。这台仪器弥补了我省缺少高端科研核磁仪的空白,标志着我省科技基础平台迈上了新台阶。但是,由于超导核磁设备购置昂贵,维护、保养成本高,至今山西省只有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山西大学等少数科研机构和高校拥有它。因为这些核磁实验室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系统,它们的功能定位不同,再加上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所以,没有可供参考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我院核磁实验室成立5年来,不断实践和探索实验室管理模式,而且在此期间设备没有报修过,也没有出现大故障。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模式也日渐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下面简要介绍了实验室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服务管理4个方面的内容,以期为日后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实验室设备管理
超导核磁共振实验设备主要包括主机、磁体和上位机。另外,还包括备用电池、空压机和液氮罐等辅助设备。
1.1主机维护管理
主机是整个设备的控制中心,所以,必须要经常检查和维护它,最好每隔3个月除尘1次,保证主机能够正常运行。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主机不可经常开关,除非假期,平时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关机,以降低主机故障发生的概率。
1.2磁体维护管理
磁体是整个设备的核心部件,其维护主要关注的是液氮和液氦。因为超导磁体运行时需使用超低温液氦和液氮,如果液氦不足,会直接导致超导线圈发热,进而失超,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液氮也是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液氮不足,会加大液氦的消耗,增加维护成本,所以,要及时添加液氦和液氮。
1.3上位机管理
在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制订了一系列严格的样品测试操作规程,要求测试人员要严格操作,不允许乱点光标,防止死机,以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
1.4辅助设备养护管理
辅助设备USP需要经常放充电来延长寿命。当空压机气压达到要求后,要及时关闭,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由于液氮罐经常要泄压,所以,应当将其放置在安全地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5设备维护记录制度
设备维护完后要按照时间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并且维护人员要认真登记。这样,当实验员再次维护设备时,看登记本便一目了然。
2实验室人员管理
600M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属于高端的大型科学分析仪器,它需要精心的维护、养护,所以,特采取以下管理模式:①建立仪器负责人制度。严格管理设备的使用,未经仪器管理者授权,其他人一律不准操作仪器。②建立实验人员操作仪器培训制度。在使用设备前,操作实验员要经过全面的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一律不准操作仪器。③建立仪器使用授权制度。仪器负责人可以授权培训合格的人员操作仪器,但是,授权人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违规操作。
3实验室安全管理
3.1设备安全管理
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其悬挂于醒目的位置。测试样品时,必须有压缩气体的支持才能将磁体放入样品管中。
3.2安全学习管理
在日常工作中,要建立月安全学习制度。因为600M超导核磁共振谱仪具有14.09T的超强磁场,一旦铁磁性物质被吸入磁体,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实验人员严禁携带铁磁性物品,并且要在周围设立醒目的标识。
3.3养护安全管理
磁体包含大量的液氦和液氮,在处理深冷液体时,必须要穿戴手套、长袖衬衫或者实验室的工作服和防护眼镜,因为人直接接触这些液体会被冻伤。同时,要建立设备养护安全操作规章,要求实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养护规章养护仪器。
4技术服务管理
山西省分析科学研究院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600M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主要是针对高校、科研院所、大型化工企业的科研项目做公益性测试服务。在技术服务管理方面,主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测试样品分类管理
科研测试样品包括生物组织样品、化工合成样品和固体样品等。由于样品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样品要合理分类。另外,要分别保存每类样品的测试参数,以便客户在测试时能迅速调出相关参数,及时测试,节约客户时间,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
4.2测试样品预约管理
近年来,山西科研在快速发展,运用核磁共振技术的科研项目也日益增多,所以,相关部门要求客户至少要提前1d预约,以便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客户的预约情况合理分配第二天的测试样品,从而提高测试效率,节约成本。
4.3测试样品登记制度
大部分客户都是长期测试,因此,工作人员为每位客户都设立了账户。这种管理方式对客户和实验室来说都比较方便。客户结账时,只需找出自己的账户,按照时间清点测试样品的数量即可。
4.4测试样品数据管理
为了保证设备软件的安全,决不允许在上位机电脑中插入客户自己携带的U盘。客户要想及时拿到数据,测试完成后,可利用专用U盘拷贝数据,并将相关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客户。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