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微格教学的概念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1篇

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教学同人本理念相结合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的现代化。

1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课程虽然注重实践与动作练习,但是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体育理论课程主要是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以及卫生护理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意识到人真正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重要,对于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就是生理健康,并且心理健康能够促使生理健康发挥更大的价值,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通过高校体育理论课程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对于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的因素,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性,指导学生能够掌握保持健康心态的方法与技巧,鼓励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快乐并陶冶自己的情操,缓解压力,将不良情绪通过积极的运动释放出来。

2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流模式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大部分高校中依旧采用行政班级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其特点为一个教师采用同样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教师将相同专业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但是其教学形式与方法都是相同的。这种教学模式尽管易于操作,但是很明显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个体之间都是存在着差异性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个性差异,并且能够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突破教师为主流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打破传统的行政授课形式,尊重学生的爱好与学习需求,以此为依据重新编配班级,实行同质分组,即兴趣相同,体质相似的学生分为一组便于教学与管理。

3坚持以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

高校教师在其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贯彻推行素质教育,坚持科学教育思想为指导,坚持健康为先、创新求知的良好教育理念。同时,强化理论学习与指导,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我,更新完善对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认知,重新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体系。健康为先的指导理念突出体育教学同健康教育之间紧密的联系,从而使得体育学科同健康理念有机契合,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与方法论。此外,健康为先的教育指导理念也使得增进与维护学生的健康工作延伸到了终身体育的范畴之中,从而使得高校体育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贯彻推广作用进一步明确。

4注重体育教学内容及手段的优化

首先,应当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激发其学习创造力,这也是当前高校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一个轻松幽默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等的交流中相互学习与借鉴,实现共同进步,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提高其创造力;其次,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学习反思与讨论的时间,教师的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针对于其中的不足之处学生可以通过反思与讨论向教师问难质疑,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改进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也充分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习、发问、反思、进步,充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最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多多实践,任何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实践,仅仅依靠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高校体育课程的学习更是需要多多实践,强化各动作技能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早期教学时不应过早评判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实现自我完善。

5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学习行为,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内驱力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高效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尊重学生的人格,向大学生讲授体育学习与运动的重要意义,特别是体育运动对于个人良好身心素养的塑造以及后期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都应当让大学生有所了解,以此来唤起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塑造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助于实现学生被动低效学习向主动高效学习模式的转变,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课程参与意识,尊重其自尊心,激发其自豪感与自信心,将重点放在学生运动能力、认知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的发挥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特别是终身体育的意识与坚持不懈的品质,这对于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深远的影响。

6强化体育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偏重于动作实践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片面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构建健全的知识体系。强化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样重要,这并非否认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表现,应当指出,体育课程的实践性突出也是由自身所决定的。加强大学生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提升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为实践课服务的,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体育课程是多元化,具有多功能多层次的显著特点,而体育理论知识课程的开展能够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体育运动的起源以及内涵、主旨等,不可偏废。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英语教育 教学管理 策略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1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针对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英语教育观念以及英语教育方式等,提出了全新的改革要求,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的重要阵地,在英语教育管理的过程中也应该要融入更多新的教育理念,对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创新研究,比如对观念进行创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等。

2 学校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现状

2.1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够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随着近年来素质英语教育的不断拓展,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是很多学校院校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实施的一个重要措施。但是当前很多学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对实践活动的拓展比较少,往往注重一些实践理论课程的英语教育,缺乏一些生动形象的实践活动,一般都是进行课堂英语教育,而且是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对的学习过程中兴趣不高。

2.2学校师资力量队伍水平不高,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引导,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教师能力素养培养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学校教师队伍当前还有待壮大和充实,由于当前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完善,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偏向于理论型教师,在日常英语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英语教育的普及程度较低。

2.3英语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功能有待完善

教学评价是进行英语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步骤,当前学校英语教育过程中,对教学评价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学校的评价模式仍然是传统的考试,以分数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比较片面,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因此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3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

3.1以学生为本,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实践活动是高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单纯地依靠课堂教学的有限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教育,很难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加强实践活动的拓展,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更多的乐趣。当前,各个行业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听说写这几个方面,在很多场合,还需要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这是就业的基本要求。所以,要积极建立英语第二课堂,加强校内外英语实践,为英语练习提供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英语的实用性。比如可以在课后举办一些音乐欣赏会、读书会等,也可以模拟职场英语的场景,可以开展一些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剧比赛以及英语角等方式,还可以组织英语听力、英语技能大赛等,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能够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英语知识的内涵,从而提高自己的读写译以及视听说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体验,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因此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而不是在学习过程中被动地学习,因此所开展的实践活动应该要生动有趣,要做到寓教于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乐趣,同时可以在游戏和放松的过程中学到知识。

3.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该要不断丰富学校教学评价的内容,更加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因此要对教学评价指标进行完善,不仅要涉及学生对各种课程的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应该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的评价,了解学生在学校课堂教学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不同需求,从而帮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自信地进行学习。在评价体系的改革过程中,应该把学生的学习能力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评价考核范围中,制定客观、公正以及合理的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有助于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对症下药,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

3.3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促进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双师型教师,即不仅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理论教学能力,还应该要具备一些实践教学能力,在英语教师的招募过程中,要对教师的能力素养进行全方位的考核,不仅要招募理论性较强的教师,还应该要招募实践性较强的教师,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双师型”教师往往能够很好地掌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在教育过程中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自己的教学导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鼓励教师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继续教育,实现一专多能,从而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此外,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掌握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增加英语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对英语教学人员进行实践培训,使得他们可以深入到企业或者社会中,参加更多的实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 质量观 “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柏平(1963- ),女,山东临清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律教学;朱卫芳(1974- ),女,河北大名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美文学。(河北 邯郸 056001)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2-0032-02

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方面,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就业渠道不畅、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等;学生方面,就业期望值过高、岗位职业能力低、就业区域过度集中等;尤其是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简单的重复办学、专业结构不合理、重专业理论而轻人文素质和实践能力等。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因此就出现了高技能人才供求错位的局面: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找工作难;另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目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却仍在增大。这就说明现阶段的高职教育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的需要,还未全面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还未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院校要想应对社会挑战,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就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尊重人性,肯定人的能力和尊严,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以人的自由发展为旨归。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校园文化趋向多元化,大学生的独立、平等观念越来越强,主体意识日益明显。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有其独特性,其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主动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重专业轻素质,重科学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德育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本,要求高职院校时刻把人才培养的使命体现在自己的工作中,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时时事事为学生成长着想,积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充分相信和依靠教师,满足教师个体和群体的素质发展要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是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载体,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并渗透到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才能推动高职教育改革事业的跨越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素质教育是21世纪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呼唤和要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关键是劳动者的素质。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经历了点、线、面、体和综合化的过程,现代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宗旨,素质教育是实践“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与“以人为本”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没有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根本不能称之为素质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培养什么人”指的是学生能学到什么,“怎样培养人”则是指教师怎样教。因此,在高职院校中践行“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就是要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渗透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等工作中去。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高职院校的各级领导在各方面工作中更多地关心爱护、尊重信赖教师和学生,给学生和教师留出个性发展和自我创新的空间,大力促进高职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整体发展。如何把以学生为本和以教师为本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并且真正渗透到高职院校的各项工作中去,这正是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二、以学生为本,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

质量观问题,是高职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其中,服务性就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因此,高职教育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服务质量观。在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把握好服务质量观,明确高职教育质量应以社会服务为基准。高职教育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其社会地位,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其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和服务范围,不断增强服务能力,赢得生存和发展空间;最后,要从现实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出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服务质量。

以学生为本,体现在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上就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为根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岗位竞争能力为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高职教育服务质量观下,教育质量评价对象以学生岗位能力为主;教学要以服务地域经济、专业和经济建设为基础;课程内容注重岗位能力实践,强调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科研以促进学生岗位能力提高为主;完善高职教育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引入ISO9000体系认证质量管理办法,使职责清晰、工作到位,确保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服务质量。

三、以教师为本,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但是,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新建高校的增多,师资队伍在数量、比例、来源和结构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高职院校更甚。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岗位指导能力。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不仅缺乏“双师型”教师,就连传统的学科教师的数量也严重不足。因此,建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既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环节,也是贯彻“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的保障。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绝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将“双师型”教师建设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其数量、结构和质量方面都不尽合理。将“双师型”教师建设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必须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找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

首先,要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基于高职教育的本质和内涵,“双师型”教师是指不仅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还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既可胜任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实训的教师。“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调教师不只是通过书面考试,能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要求有较长时间的企业实践经历,具有指导学生岗位实践的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本校专职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还必须重视企业兼职教师和退休专家的参与,从而形成多元化师资队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其次,要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双师型”师资队伍主要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组成,所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也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同时要注意管理运行机制的完善。

一是“走下去”,即校内专职教师走出校门,深入到社会企业,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一方面,学院可以通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青年教师进修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层次;另一方面,学院要明确教师实践锻炼的具体要求,积极鼓励教师定期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顶岗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水平。这样,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将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使教学效果更贴近企业的人才需求。

二是“请进来”,即高职院校把校外专家请进来,充实教师队伍,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随着企业对学生技能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充分利用社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聘请越来越多的企业工程师、高级技师、退休专家作为学校教学和实践培训的指导人。企业兼职教师对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作用,是学院专职教师所无法替代的,他们能更好地完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弥补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不足。

三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切实保证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教师,要求高、综合性强,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争取实现专业与行业的人力资源共享,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提供保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综上所述,深化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念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服务质量观,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提供发展进步的条件及阶梯,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金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质量观的探究[M].中国高教研究,201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4]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J].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5]刘改,雷亚玲.关于高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1).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护理专业 无菌观念 病原生物 实践教学

课程改革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专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教学在护理岗位需求中的作用主要是无菌观念意识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由于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是学生最先接触无菌技术的课程,因此应充分利用微生物实验课资源,建立并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为护理教学及护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做法

1.1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传统的实践教学多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无菌观念,以临床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理论课和实验课交叉进行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验证性的实验转换为任务引领式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实现课程与专业和岗位的良好对接。

1.2 整合实验项目

为了使实践教学贴近专业培养目标,对实验项目进行重组和优化,在实验项目上选择一些适用性强、与临床护理岗位关系密切的技能培养性实验内容,并对实验内容的安排进行了整合(表1)。

1.3 拓展实验内容

在实践教学中,创设临床护理工作情境,拓展实验内容。如在皮肤微生物检查项目中,增加了流水洗手、六步洗手、消毒剂洗手等状态下手上细菌的检查。在皮肤消毒试验项目中,增加了外科和手术室等科室常用消毒剂的应用。

1.4 增加实验课时数

高专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总教学时数为48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为了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我们将实验增加到14学时,增加了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结果的观察、分析及实训考核教学时数。

1.5 调整实验课时间

传统的实验教学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忽视了护理岗位对课程要求的特殊性;虽能及时验证理论知识,但因实验课不连续,不能及时观察实验结果,导致结果失去真实性。改革后我们打破先理论后实验的格局,将前四次实验集中开设,并安排在细菌学总论结束后进行。前八周为每周两次课,这样使实验具有连续性、整体性,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及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1.6 改革实训考核方法

以往实验考核内容为革兰染色法的全过程,费时费力且未能体现专业特色。改革后选择革兰染色的无菌操作作为实训考核项目,并制订了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由单一的技能操作考核改为“一口清、一手精”的综合考核,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掌握无菌操作技能起到了强化和巩固作用。

2 体会

2.1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实验教学为验证性,各实验内容相对独立无连续性,学生感觉与专业结合不紧密,学习兴趣不浓。而运用任务引领式的情境教学,实训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从实训课开始就进入角色,并对自己的实训结果充满了期待,激发了学生对实训课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有利于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无菌操作技能的培养。

2.2 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形成

真实直观的实验结果,能对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及培养无菌操作技能提供科学依据。综合实训并考核,加强了无菌操作的实训强度,增强了学生的无菌观念。在教学反馈中,护理专业教师普遍反映学生无菌观念强,无菌操作技能娴熟。

2.3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情境教学的综合实训增加了结果观察和分析的时间。采用小组讨论、查阅教材等方式,将实训项目与临床护理操作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临床应用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微格教学的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教学;有效

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传统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结构以及学生获取知识的途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对于教育的要求。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为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方式,也是未来教学活动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微课又是教育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途径多元化的产物。将微课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一个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体现,尤其是微课的一些特点对数学教学大有益处。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呢?

一、合理选择微课教学资源

微课以知识点为单位,具有很强的主题性、独立性和完整性,实现系统化和模块化,更容易突出特色。而微课教学时间一般在15分钟为宜,这就需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的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合理选择教学资源,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例如,在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教师可让学生多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到的平行四边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图形的特点、性质等,为提高学生对其感性认知,再借助微课,多展示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加深学生对其内容的印象,而且还能提高微课教学的有效性。

二、彰显微课优点,保证初中数学“微课”的高效性

微课形式与内容以小出名,但秉持“有限空间、无限创意”的精神。微课教学灵活多样,可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同时使用。如,学生可在课下观看在线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回顾,在需要时教师再及时提供帮助。微课最大的优点在于精,因此,教师可将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精彩片段录制下来供学生课下学习,学生也会花最短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微课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多方面的功能,这也是其制作教学的亮点。例如,在学习“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一单元内容中,为提高学习积极性,教师可用动画方式去解读“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边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则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微课制作要重复出现“重合”这一定义的核心几何特征,更能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的领会与印象,这一教学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达到的。

三、微课程实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出引导的作用。微课程注重教学的针对性,尽管针对某一细节进行教学,凭借其实践的精简进行传授,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也要适当将点扩展成线,将线扩展成面,然后再将面构造成一个空间框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应该是构建师,教师作为一名启发师要多引导学生,加强师生互动,开展实践教学。比如,建立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细节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先让学生去阅读这些概念,再以小组的形式课下寻找类似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物体等进行探究式学习,多举例子,如手电筒的光线照出来就成为了射线等,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类比探究,多鼓励学生发言,增加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能力。

四、以微课技术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突出教学应用价值

新课改实施标准中对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及任务做出了明显的规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彻底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让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通过微课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教师可借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经验寻找教学切入点。例如,在分析“三视图”的相关内容时,制作微课时可结合车间里工人制作的零件、天空呼啸而起的战机等真实景象,在微课技术中结合翻转、定格等功能,让学生知晓数学知识存在与生活之中。在微课学习中认识到数学学科应用的价值,这样也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微课的运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r,为使学生养成好的思维习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迈出坚实一步。

五、课后的延伸,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使用微课,提升学习质量

微课更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如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学习知识。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数学教材中很多概念定理,典型例题,对一些基础弱的学生而言,上课时对其还是一知半解,正因为如此,课后的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而微课秉承着短小,精湛的特点,针对性强,可就一个概念,一个定理,一个重难点,一个典型例题等录制视频便于学生课下学习,这些视频也都是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设计的,因此,非常适合学生的自学。学生在课下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可以反复播放,反复学习,在多次重复中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对数学学科的探讨兴趣。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的开展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更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主动性。微课的有效使用也为学生搭建一个更加科学的自主学习平台,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更便于学生随时结合自己的情况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也更灵活。因此,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梦婷,何斌.基于“微课导学”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设计――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9).

[2]彭伟坚.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4(18).

相关期刊更多

微体古生物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

中国药剂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沈阳药科大学

新媒体与社会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交通大学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谢耘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