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致谢词

家庭致谢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致谢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致谢词

家庭致谢词范文第1篇

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一

写到尾声时,颇多感慨涌上心头,在这两年多MBA学习期间,受到了老师、家人、同学、须导无私的帮助和关心,我要向你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一路行来,没有我挚爱家人的不懈支持,我可能不会这么安心的学习和写论文。感谢我的孩子,是你不断给我带来欢乐、学习的动力和写作的灵感;还有我的爱人,虽然你有很多压力,但一直对我的学业默默支持,与我与你携手共度人生,我无以言表,衷心感谢!还有远方年老的父母们,因为身在异乡,忙于学业、事业和家庭,而不能常回家看望你们,眼看日渐白发双鬓不能尽孝,心里实感歉疚,祈祷你们身体健康快乐,并衷心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关爱和支持。

即将告别MBA的学习生活,不禁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从事工作多年,心中一直有个愿望能够系统学习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管理理论水平,这次总算圆了多年的梦想。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杨逢珉教授,在她悉心的指导下完成了本文,从论文选题、文章的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杨老师她给予我精心的指导和大力的支持,使得我在写论文的整个过程中,受益匪浅,杨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启迪助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以此为榜样。在此向杨老师致以最诚挚和崇高敬意!其次感谢华东理工学校的授课老师,老师们严谨务实的辛勤教导使我能受益到很多管理理论,有些是我平常工作中碰到的困惑,在老师们的释疑解惑下,使我对管理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与理解;还有感谢冯老师、李老师、余老师、葛老师、周老师等所有帮助和关心过我的老师,在此也向你们表示衷心感谢!

除了收获知识外,我还收获并结识了一批各行各业的优秀同学,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丰富了人脉资源,增添了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在学习上我们一起挑灯夜战准备案例,为某一课题激烈争论。在运动会上、拓展活动、行动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上,我们感觉到了集体的力量,团队协作和兄弟姐妹手足情深,也许因为种种原因,我们不一定有机会见面,但聚会时那爽朗的笑声和真挚的笑脸,将永远难忘。

最后,我要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勤奋自勉,坚持不懈,回报社会,才不枉我所感谢的人对我的支持与帮助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

由于笔者学识和分析尚浅,本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指正。致谢==经过将近半年的努力终于本篇论文得以完成,在论文的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都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解决了。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胡仁昱教授,是他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让我的论文能顺利完成。另外,要感谢华理的老师们,在我研究生学习期间提供了很多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过我的所有老师表达最真挚的感谢!

感谢本篇论文参考的管理学、会计学理论所涉及的学者和机构。本文引用和参考了多篇成本管理以及项目管理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方法,如果没有这些学者和组织先行的研究成果的启迪,要完成本篇论文将变得更加困难。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们,在论文的写作以及排版等过程中提供的所有帮助和建议。

论文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及朋友进行指正,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

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二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在兰州大学EMBA的学习已经结束,回想这段学习经历,令我感慨万千,兰州大学美丽的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老师精彩的讲解和渊博的知识令我终生难忘。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也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吴建祖教授,吴教授从论文的选题、论文框架以及论文修改,都给予了我细致的指导和帮助,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吴教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渊博的知识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其次,感谢所有授课老师,是他们渊博的知识和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增长知识,提升了理念。有了这些知识的积淀,使我更加有了信心和动力来完成这篇。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一直关心和帮助我的班主任杨虹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的限制,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三

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是我完成论文的基础,在此我要对华东理工大学各位辛勤工作的老师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历时将近半年的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篇论文,在指导老师悉心的指导和同学们的无私帮助下,我克服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障碍。

指导老师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大到与我讨论论文的选题,研究方向的把握;小到对论文反复推敲文字和行文的语气、及文体的把握、格式的调整,她都进行了细心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修改论文,论文数次易稿优秀MBA论文致谢词范文论文

同时,我对论文的评阅老师表示感谢。他们对我的论文提出了很多宝贵而中肯的意见,促成了论文的改进和完善。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家庭致谢词范文第2篇

在xx财经大学美丽的校园里,我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最快乐的研究生时光。在这里,我有幸见证了学校从学院到大学的更名,参加了学校 40 年的校庆。

在这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科研的环境,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构思、撰写过程。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事也很多,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惜的。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黄董良教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黄老师有着父亲般和蔼的笑容,一直以来默默的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方面,黄老师都给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黄老师是很好的榜样和模范。从立业方面,黄老师更是积极鼓励、支持、指点、引导我们。黄老师的情谊恩重如山,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生的默默无私,让人肃然起敬!师恩厚重,铭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研究生阶段所有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感谢汪祥耀老师、邱学文老师、李连华老师、邵毅平老师、张红英老师、史习民老师、戴娟萍老师、邓川老师、于永生老师等,你们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上课水平一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感谢辅导员陈东老师、郭媚老师,你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感谢你们!

然后,我要感谢我们 2012届会计学院大家庭。感谢郑贤龙同学等班委两年半时间来为班级所做的贡献,感谢会计学术班同学们在学业上的互帮互助,学术上的交流沟通,求职信息的共享。你们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凝聚力和温馨。感谢我亲爱的室友黄明非同学、范文敏同学、纪中一同学,两年半的陪伴让我们彼此了解,彼此交心,你们让我学到了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感谢我的师姐吴珊学姐、淘丽萍学姐,给予了很多学业上的指点和帮助。感谢我的同门陈娇艳同学,我的好友朱媛同学……要感谢的人很多,我的研究生生活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美好!

家庭致谢词范文第3篇

本科论文致谢词

致谢论文

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老师。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X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论文写作的向X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致谢词范文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郑建立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郑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郑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研究生生活的电工楼105各位同门,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妹叶秋香同学,她对本课题做了不少工作,给予我不少的帮助。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新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

弹指一挥间,大学四年已经接近了尾声。当自己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完成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自己也从当年一个从山里走出的懵懂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青年,回想自己的十几年的求学生涯,虽然只是一个本科毕业,但也实属不容易。首先,从小学到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当然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是农民,没有他们的勤勤恳恳和细心安排,我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我的大学生活。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也不可能完成我经济学第二专业的学习。当然,一个农民家庭要同时供两个大学生上学,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接济是相当困难的。因此我要感谢那些在我求学时对我经济和精神上帮助的亲戚、朋友、老师和同学们,我的生活因你们而精彩和充实。

华中科技大学,这里严谨的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使我大学四年过的很充实和愉快。我第一学期是在哲学系度过的。在这短短的半年时间里,我有幸和许多优秀的同学一起学习,听睿智的哲学老师讲授哲学。后来由于一些本可抗拒但一时冲动的原因,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哲学系,离开了亲爱的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光,但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尤其是对我思想和方法上的指导。这些有用的东西一直对我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这些东西将伴随我走完整个人生的道路。现在回想起在哲学班的日子,还是那么的温馨和惬意,我不能不感谢当时哲学班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跟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那真是其乐融融,妙不可言!

大一下学期,我转专业来到了一个新集体,开始了新的专业。虽然老师和同学都是新的,专业是新的,但我仍然感受到了那种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和融洽!这对我融入新环境,对新专业产生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公管院的老师更是让我难忘,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这篇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王国华教授,对我论文的完成更是功不可没,王老师每次给我的疑问给予细心的解答并给出写作建议,对我的论文进行细心的修改,使得我的论文结构一步一步的完善,内容日趋丰满。没有王老师的细心指导,这篇论文是不可能完成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在这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的水平还非常的欠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完善的过程,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本科论文致谢词范文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X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谨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X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X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感谢XX学院的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的学习,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给我提供参考文献的学者们,谢谢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文献,使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有了参考的依据。

家庭致谢词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交际套语 语义冲突 文化差异 交际适应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7-0033-02

在频繁的跨文化商务活动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与合作必然要通过交际国主体语言来完成,其中英语与汉语中的交际套语成为了商务沟通最为广泛和最为普通的语言。在交际场合,看似普通的洽谈、参观、拜访、约见、宴请、馈赠等礼节性套语,以及迎来送往过程中的招呼语、问候与寒暄语、致谢与道别语等,却能体现英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差异。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出人们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在交往过程中发生文化冲突,而冲突造成交流沟通困难,构成理解合作上的障碍。因此,对英汉交际套语语用规约及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跨文化交际的种种不适,这对于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尤显重要。

一、“入场”和“出场”式套语文化对比分析

R.A.Hudson(1980)分别将“入场”和“出场”(Entries and Exits)比喻为“招呼语”和“道别语”。在跨文化商务活动中,“入场”和“出场”式惯用套语主要包括迎来送往过程中招呼、问候、寒暄、感谢及告别等。看似普通的迎来送往,其内里往往大有乾坤。成功的语言交际,取决于得体地使用语言。其中包括在跨文化交际大环境下用语规范,便于理解,符合习俗和礼仪等。

(一)招呼与问候

打招呼和寒暄是人们见面时的问候语,是商务交往初始接触时最为普遍不可或缺的用语,也是沟通人际关系、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开端信号和桥梁。中西方招呼语的基本功能并无太大区别。中英双方招呼与问候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招呼、问候、欢迎辞语、表示高兴、寒暄。其在使用上有共通点,都是一种愿意与对方交往的礼貌表示,旨在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招呼与问候又时常表现出其特有的个性,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在具体运用中礼俗规范也不尽相同。

西方文化以个体为中心,重视个人行为独立自主和个人领地不容侵犯,因此招呼语的主要特征就是“问候”。例如,“Good morning”“How do you do”“How’s everything going”“Have you been on holiday”“Hello”等,其格式简单,通用性强,重在对人礼貌,而不是感情的表达,充分表现出弱交际环境文化的简单明了,所以使用的对象和场合也较广泛。而相对于英语问候语的平等直接,汉语问候语则显得更加随机应变。招呼语中大多涉及别人的饮食起居嘘寒问暖,见面寒暄时可涉及各个方面:双方的年龄、职业、婚姻、家庭、身体等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如中国人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Where are you going”“What do you live”“What’s your salary”。作为一种问候或者寒暄的方式,这类日常询问在中国文化中只是用来表示关心,目的在于建立友好的交流气氛,至于问题的答案倒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但西方人对此却多避讳,这是一个非自由话题。西方人对于涉及个人的年龄、薪酬、婚姻等个人隐私很是看重,这样的询问往往会使他们不快,感觉对方有意刺探隐私而拒绝回答,导致交流无法进行下去。英美国家寒暄最频繁的话题是关于天气、爱好和旅游等话题。比如说“It' s fine today,isn't it”或“It' s raining hard,isn't it”等等。看似普通的招呼、问候也饱含着东西方丰富的文化内涵。

开场白的“冲突”会直接影响后续交流,把握和理解东西方文化特性,最大限度地削弱或避免交际开端中潜在的文化冲突,才可能为接下来的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达到相应的交际目标铺平道路。

(二)致谢与道别

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E.Goffman)认为人们见面时互致问候标志着交际活动的开始,而相互致谢与告别则象征着交际活动的终结,二者都具有促进和加强社交关系的功能。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故而形成两种不同的告别模式和致谢规约。

在交际过程中,致谢语有“谢谢”“感谢”等。同时,还可以通过感谢词自身的修辞运用和对感谢词的修饰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强度,如英语中的“Thank you”“Thanks a lot”“I really don’t know how to thank you enough”等表示汉语中的太感谢了、十分感谢、非常感激等等。在“致谢”方面,英国人使用“谢谢”比中国人要普遍得多,他们时常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对家庭成员也不例外。但在中国文化中,对理所当然的服务一般不予致谢。另外,由于文化观念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致谢语表达方面也存在差别。在英美国家,通常采用直接言语行为致谢,如对于对方花费时间帮助自己,英语中最恰当的致谢表达是“Thank you for giving me your time”,而在中国,汉语在表达感谢时几乎采用隐性致谢语间接感谢。受别人道义上的帮助后多半会说:“让您费心了”“让您受累了”“真过意不去,浪费了您不少时间”等。当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结束道别时,客人与主人自然又互致表示感谢的客套话。英语国家的人道别很注意对双方接触的评价,以表达谢意或愉快相会的心情。若是初次见面,分手时常会说“It’nice meeting you”或“It’s nice to have met you”“Thank you for a very enjoyable evening”,通常情况分手时人们通常会说:“Nice seeing you”“Nice to have met you”“Sorry,I have to go. Nice talking with you”“Goodbye,and thank you for coming”等等。中国人道别时一般则会以感激的心情以及贬己尊人(disgrace oneself to honor others)的态度表示谢意。例如:“今天受益匪浅,谢谢您的赐教”,“您的指点很受启发,谢谢教诲,以后常来常往”,“对您的热情款待,真是过意不去”等等之类的话。[1]p45两种不同的交际风格是由对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这也是文化差异的一种体现。

适应不同文化中的谢意或道别之情,并使其真正成为交际的“剂”,交际活动才可圆满地终结。

二、不同交际场合礼节性套语话题选择与适应

跨文化商务活动涉及不同场合,在商务接触中的洽谈、参观、拜访、约见、宴请、馈赠等各方面都将涉及到礼节性套语的选择、翻译与适应。由于跨文化因素,中西方日常交际礼节性套语必然受到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一句礼节性套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反应有时是不同的,甚至会截然相反。因此,涉外交际应当具备对异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力,注意不同文化的差异,及时调整逻辑思维,进入到对方的语言背景中去,进行恰当的翻译与成功的交际。

(一)参观与洽谈

户外参观或圆桌洽谈时常涉及一些对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彼此适应的问题。比如说,在一种文化中被认可的做法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成为禁忌,在一种文化中崇尚的价值观在另一种文化中不一定重要。

首先,文化的差异会导致人们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理性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在一些交际场合对一些典型套语的译法,要避免听起来显得生硬、粗鲁,甚至误解。就必须在译入语中做出一定的调整,使东西方文化交流达到对等交流、彼此认同和相互理解的目的,这样交际才可能显得自然、得体、有礼。如参观或者会谈等场合,常听见中方的人说“请多提宝贵意见。”若直译为:“Please give us your valuable comments.”问题就变为:你的意见应该是valuable的,不宝贵的意见请免开尊口。不恰当的翻译和不考虑文化差异的翻译产生的误解会直接影响到双方谈判交流,甚至引发交际冲突。正确的翻译当是:“Please give us your comments”或“We welcome your comments”。其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户外参观接待涉及的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上也存在一些差别。如在一些参观场合,西方人对中方安排助理(兼翻译)的一路陪同,甚至任何一个景点都不放过感到不快,觉得自己没有私人空间,隐私权受到侵害。特别是交流中的一些习惯性客套话引起的冲突更觉尴尬。参观结束常听到这样的套话:“Thank you”与“It is my duty to do so”,这是中方陪同外宾参观后外宾表示感谢以及中方的回答。“Thank you”是出于礼貌,中外双方都能接受。中方用“It is my duty to do so”(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个句子(在汉语中是谦逊的回答),却使外宾容易误解,其含意可能是:不用谢,我是没办法才这样做的,因为这是我的职责,否则,我是不会做的。他们对于这种热情的款待并不理解,究其原因,这便是文化差异所使然。如果将“duty”改为“honor”的话,则更容易体现出己方代表的乐意与深感荣幸,这样既符合中国文化的好客与热情,又能让对方受之坦然并心存感谢。

不同文化的会面礼节如此之不同,因而见面之前,对东道国的会面礼节进行深刻地了解和认识是极为重要的。进行交流的双方至少要有一方深入到另一方的文化中去,渐渐适应对方,并用对方的文化模式去理解对方的善举,才会避免在实际会面时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尴尬和误解。

(二)宴请与馈赠

宴请与馈赠是商务活动的一项礼仪习俗,也是彼此认同和相互理解的一种交际策略选择,它对于巩固跨文化交际成果以及在各国文化中建立和延续各种人际关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同民族的宴请客套话和宴客礼仪是有差异的。宴席上常听到中国人说这样的套话:“今天的菜不好,请多多包涵。”本是客套话,可在英语国家的人看来,这种自谦客套的说法反而显得太牵强附会,会认为,既然宴请我们,你不做好菜招待我,可见没诚心,故不宜直译为:“Pardon me for the poor foods today.”若用餐开始讲这句话,英语应说:“Bon appetite!”或者“Enjoy yourself.”若用餐完毕讲这句话,则应该说:“Hope you’ve enjoyed yourself.”另外,中国人热情好客举世闻名。中国人宴客以劝酒劝菜为礼貌。但英语国家的人请客,客人往往随女主人动作,主人一般只询问客人是否想喝点什么,绝对不会勉强别人,[2]p43主人最多说一句:“Help yourself,please.”而中方习俗中的劝酒文化在西方人看来,则尤为显得鲁莽与勉强。其次,在送礼和收礼方面,不同的国家也存在着不同的礼俗,套语表达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中国人馈赠礼物时往往会说:“这是区区薄礼,不成敬意”,这是中国人为了表示礼貌客气的一句客套话。即便是用心准备的昂贵礼物,也时常用“薄礼”这种说法;而英美人的思维习惯却是:这是专门为你准备的礼品,希望你喜欢。所以会这样说:“This is a gift for your memory.Hope you like it.”同样,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等客人走后才拆开。同时受礼时通常连声说:“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让您破费了”等客套语。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一般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Very beautiful! Wow”“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等等。

由上可见,在与不同文化的国家建立商务关系时,一定要了解必要的宴请与馈赠礼节,从而使宴客与馈赠礼物的环节对整个商务往来关系的确立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交际套语,虽仅仅是跨文化商贸活动中的冰山一角,但文化差异带给交际的影响不容忽视。驾驭文化差异、寻求文化协同途径,克服双方在价值观、习俗和思维习惯方面的冲突与障碍,实现跨文化交际的融合与并存,彼此间才可能有良好的友谊与合作,从而获得尽可能大的交际成效。

【参考文献】

家庭致谢词范文第5篇

本科之后又三年,三年的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了,说快也快,说慢也慢。因为亲眼见证了一届届的同学和朋友从学校步入了社会,而这个时候终于轮到了自己,心里总有些说不出的滋味。这篇论文从选题、收集资料、修改结构到正文写作,花了我一年多的时间,的确耗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然因自身法学理论基础的不够扎实,写作水平的有限,论文难免有些不足的地方,在论文写作中幸得有刘丹老师的细心指导和良好建议。

在此,我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刘丹,她对我的恩情如此厚重,不只是追溯至研究生生活的起点,甚至从本科大二以来,对我都有关照有加、悉心教导。她授课的逻辑清晰、生动切实,治学的严谨态度,渊博的法学知识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的师德都令我深受启迪。尤其这次的学位论文,从论文选题、结构的拟定及文章的写作方面老师都给予了我细致而全面的指导。在此,我要向我的导师刘丹致以最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谢意。

其次,我要感谢重大,感谢重大法学院。从XX年9月您们就接纳了我、容纳我,因为我家庭的贫困,让我顺利办理了助学贷款,让我获得一次次的助学金、贫困补助。在研究生期间,是您们,让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用为学费而发愁;是您们,让我在这良好的校园环境里学习法律知识,让我明白法治社会的精神内涵与意义,还有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