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机构直接融资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非公经济;金融支持;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6(9)-0074-03
近年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发展,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快拓展小微企业多元融资渠道,开展直接融资专家行活动,积极引导和督促全省金融机构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创新信贷产品,全力支持以小微企业为主的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4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806.9亿元,同比增长12.5%,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省非公济实现增加值2079.8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明显。
一、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做法和成效
一是充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2015年,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灵活设定差别化的宏观经济热度参数和稳健性参数,调整优化“合意贷款”规模,认真落实人民银行总行定向降准及差别准备金政策,2015年以来先后六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据统计,陕西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累计释放可贷资金约302亿元,其中定向降准累计释放资金约99.6亿元。此外,对辖内金融机构通过名录制将初创型科技企业、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名录内企业贴现且利率低于当地平均贴现利率水平的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
二是强化全方位金融服务力度,巩固金融支持非公企业长效机制。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立足陕西省非公企业多为小微企业的实际,加快拓展小微企业多元融资渠道,巩固金融支持非公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小微企业多方位金融支持。在系统总结民生金融主办银行、民生金融督导点等民生金融机制的基础上,2015年推出了信贷政策重点联系行制度,在辖内选择部分金融机构作为信贷政策重点联系行,结合各联系行自身特点,确定工行银行陕西省分行、北京银行西安分行、浙商银行西安分行、西安银行等十家金融机构为支持小微企业重点联系行,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了解各行在支持小微企业和非公经济中的新做法、新成果以及困难与问题。将发挥财政、信贷政策合力作为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在上年与陕西省财政厅联合下发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考评办法的基础上,2015年与财政部门联合对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增量情况进行了系统评估,对12家成绩突出的机构进行了表彰奖励。通过贷款增量奖励,陕西省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的责任感不断强化,积极性显著提升。
三是积极开展直接融资专家行活动,推动融资渠道多元发展。为贯彻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三稳两优”决策部署,推动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有效解决陕西“追赶超越”阶段的资金供需矛盾,2015年7月开始,人民银行西安分行与陕西省金融办共同推动,在全省十一个地市组织组织开展“直接融资金融专家陕西行”活动,邀请省内外专家就直接融资产品、新三板上市等内容进行宣讲,全省累计有1000多家企业得到培训。积极动员辖内机构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募集信贷资金,推动长安银行获准发行金融债券30亿元,首期发行10亿元。对金融机构进行重点辅导,推动西部证券发行陕西省首笔金融机构短期融资券。截至2015年11月末,陕西省社会融资规模为4321.23亿元,同比多增110.97亿元,增长2.64%,高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35个百分点,其中直接融资新增675.53亿元,企业债券融资580.99亿元,社会融资结构更趋优化。
四是全力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近年来,为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问题,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多次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银企洽谈会、座谈会,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建立了“陕西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服务平台・融资超市”。利用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推介活动,提高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对债券融资的认识,增强非公企业直接融资的积极性,加快直接融资步伐。全面推动民生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增加对小微企业、涉农等民生领域信贷投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五是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有效降低非公企业融资成本。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通过平台搭建、产品推介、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对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特色服务进行推广应用,全省金融行业涌现出一批专门针对非公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如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推出“文保通”、“促业贷”、“果贸通”三项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创业促就业企业及大宗农产品销售企业的信贷产品;浦发银行西安分行推出了“银元宝”与全面发展、“银通宝”择优发展、“银链宝”培育发展的“吉祥三宝”批量服务模式。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了社会融资规模,降低了非公企业融资成本。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对陕西省内89家银行问卷调查显示,四季度陕西省贷款利率水平指数为33.71%,较上季度下降5.62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季度下降,其中大、中、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水平指数分别较上季度下降6.69、7.95、8.53和7.71个百分点。
六是全面推进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陕西省是人民银行总行在全国确定的17个推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省份之一,从2006年开始,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就制定了《陕西省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试点实施意见》,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制度。2015年以来,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进一步建立了试验区建设的动态调整机制,确定延安市洛川县、渭南市蒲城县、咸阳市旬邑县、安康市宁陕县、杨凌示范区为西安分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验区,通过信用评级授信,有效解决了农村经济金融衔接互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较好地促进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发展,对农村地区信贷投放的增加,解决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积极实施开展小微企业信用增值计划,培育小微企业信用文化,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发展,通过建立培育池,引导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机构等对筛选的1244户小微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育,并确定信用培植的重点联系行,将筛选培育企业进行定向推荐,其中589户小微企业获得了30.2亿元信贷支持。
二、金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非公经济整体“大而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差。“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非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占全省GDP比重由2010年末的49.5%提升到2015年末的53.4%,提高3.9个百分点,撑起陕西经济的半壁江山。但全省非公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特征未得到改变,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管理水平差,而且大多数非公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同业竞争较为激烈,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频率相对较高,抗风险能力差,直接导致我省非公企业贷款风险显著大于公有制企业。
二是服务于非公经济的金融体系仍需完善。总体来看,全省符合非公企业融资特点的专营性和专业性金融机构仍旧偏少,放贷能力不强。具体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信贷产品的开发集中于总行,基层行信贷产品主要照搬上级行,难以适应非公经济经营较榱榛畹姆⒄固氐恪E┬派纭⒋逭蛞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自主性较强,但受制于各种因素,金融创新仍处于较低层次。此外,金融机构对小微型非公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低,导致基层金融机构的压力大,缺乏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三是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且担保能力较弱。小微型非公企业经济实力有限,获取信用担保贷款较为困难,同时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偏少,担保能力有限,风险准备金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非公企业日益增长的担保融资需求。全省目前仅有陕西省信用再担保公司一家再担保企业,区域性再担保能力薄弱,担保机构的经营风险难以有效分散和化解,制约了信用担保业务和非公企业担保贷款的快速增长。
三、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利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优化信贷流程,简化审批程序,将非公企业发展培育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针对目前非公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探索采取联保、贷款保险、股权、非专利技术和无形资产担保等多种担保形式,加大与省内现有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合作,缓解非公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积极推广应用具有融资功能的支付结算工具,推动非公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促进商业信用票据化。
二是深入推进“双推双增”工程,为非公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丰富全省直接融资企业后备资源库,加强后备企业培训,提升金融机构承销能力,推动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创新,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非金融企业项目收益票据进行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支持非公企业发展。
三是帮扶非公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为银企对接创造有利条件。继续发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合力,通过对融资知识的宣传和金融产品的推介,培养更多合格的非公企业融资主体。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非公企业的专营力度,同时不断开发适合非公企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针对非公企业发展实际,实施专项培植计划,主动向非公企业宣传经济金融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增强诚信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范立新.促进河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州学刊, 2010,(6):72-74。
[2]郭胜.优化金融服务环境 促进非公经济发展[J].北方经济,2013,(11):75-77。
[3]刘泉红.清除繁荣背后的隐忧――当前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及下一步政策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10,(24):40-41
[4]徐尧.浅论当前制约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J].乌蒙论坛,2007,(1):52-56。
[5]左顺娇.新形势下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建议[J].工商行政管理,2012,(24):63-64。
Practice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Financial
Support to the Non-public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anxi Province
FENG Wei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 问题 建议
一、海南省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较快
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省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截至2013年5月末,海南省辖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余额为1807.34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6.94%。其中中型企业1295.40亿元、小型企业452.77亿元,微型企业59.17亿元。5月末,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118.72亿元,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62%,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0.62个百分点。
(二)财政专项资金补贴力度加大
2009年开始,海南省财政连续四年分别安排3000万元、4500万元、4500万元和804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三个一点”的补助方式,累计撬动省内1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9家担保机构为全省1591家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6.57亿元。2012年新增担保贷款25.97亿元,是2008年的5.2倍。
(三)直接融资取得新突破
随着海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加速,海南省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各类直接融资不断取得新突破。其中,海南康芝药业2010年6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挂牌上市;海南瑞泽2011年7月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一季度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定向债融资。
二、海南省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信贷政策倾斜,引导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引导海南省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提供充分、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海口中心支行通过《海南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和窗口指导等方式,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信贷工作,特别是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融资需求,创新和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辖内中小微企业发展。
(二)完善金融服务激励机制,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为提高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的积极性,海南省各监管机构不断修订完善金融服务激励机制。2011年,海南省财政、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密切配合,进一步修订完善《海南省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对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的奖励的机构主体和信贷品种,金融服务激励力度有所增加。
(三)推动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组织体系
2010年以来,海南省陆续设立成立了多家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多家新型金融机构。截至2012年年末,已批准成立村镇银行9家;批准小额贷款公司28家,开业2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47家。
三、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1.直接融资规模小。除银行间接融资和民间借贷外,全省仅有海峡股份、海南康芝药业、海南瑞泽、双成药业四家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较小、品种较少,目前尚无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
2.融资成本偏高。海南省中小微企业受发展阶段和成熟程度的制约,普遍存在自有资本水平低、负债率高、生产经营行为不规范、财务数据可靠性低等问题,中小微型企业经常无信用纪录、无纳税记录、信用评级低、无法出具会计、审计意见等,难以通过信贷评审关口。由此,中小微企业在申请贷款时与银行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融资成本较高。
3.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有限。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有限主要体现在银行的信贷文化、观念仍处于调整转型中,相关中小企业服务的机构部门也处于建设、发展过程中。近年来,海南省陆续成立了一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但整体来看,这部分金融机构仍处于发展初期,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仍然有限。
4.中小微企业信贷相关中介服务不健全。海南省涉及抵押、担保、产权交易的评估、登记、交易等中介服务水平较低,费用高,效率低。尤其是资产评估缺乏行业标准,随意性较大,登记机构低效率,而且还缺乏一些有效的登记类别,如建工程抵押登记、土地经营权、林权抵押登记等。
(二)改善海南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建议
1.高度重视海南省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推动适应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体系建设。加快新型金融机构组建试点,尽快实现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在全省范围内的覆盖和经营,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经营转型,发挥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作用。二是推动有利于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信用环境、信用信息、信贷供求和政银企合作平台建设,落实政策性的激励、补贴、扶持措施。三是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继续改善。
2.积极完善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机制体制。鼓励海南省各银行针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的特点,设立中小微企业信贷专门机构,创新建立有别于大型企业的差别化业务操作流程,建立“一站式审批”模式等专用流程,灵活授权授信。鼓励尚未建立中小微企业信贷金融服务业专门部门的银行,在现有常规企业授信流程基础上,加快机构调整,加大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力度,建立内部独立核算机制、高效审批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效率,为海南中小微企业提供灵活、便捷、适用的融资产品和服务。
3.健全中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中介服务环节。建议政府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信贷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组织、收费体系。完善中小微型企业贷款过程中的登记、评估、担保等中介服务,尤其是减免登记、评估费用,提高登记、评估的效率,降低相关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的税费。改善现有的评估、登记、咨询、交易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操作费用。
【关键词】中小微企业;融资;信贷风险,信用体系
一、中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当前中小微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60%的国内GDP,上缴了56%税收额,提供了近77%的就业岗位。然而,融资难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有88.4%的有贷款需求,但39.1%的贷款是通过抵押获得的,所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也仅占15%。当前,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为:一是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自我积累,多数企业达不到融资的目标和效果;二是融资能力较差,多数企业由于自身原因,从银行贷款困难,通过有价证券方式获得外源性资金难度更大;三是民间资本融资风险较大。民间借贷过程简便迅速的特点,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应急的资金需求,但成本高、风险大也成为潜在的风险因素。
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自身原因
我国中小微企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管理水平和自身素质不高是导致其融资困难的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资产不高,缺乏担保物。尤其是小微企业缺乏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直接影响其信贷的审核和发放;二是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营风险较大;三是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员工整体素质较低,缺少专业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先进理念和技术难以运用于企业,制约企业的发展;四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水平不高,竞争力较差,难以取得银行的贷款信任;五是信誉状况较差,信贷风险较高,影响银行对其放贷。
(二)企业外部原因
1、政府部门原因。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向大企业倾斜,政府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相应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和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少得到落实。 2、金融机构的原因。一是银行在贷款方面对中小微企业重视不足,银行信贷产品单一,创新能力不足,贷款条件限制严格,审批手续繁杂且时限较长,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新型信贷产品不多,缺乏适合的融资平台;二是在证券机构方面,目前通过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程序多、控制严,绝大多数难以上市直接融资。同时,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只有极少数中小微企业能够进行直接融资;三是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还不完善,各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信息不共享、评价不统一,且得不到及时归集和准确评估,银行之间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各成体系;四是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金融中介机构服务能力不强,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制约了担保融资业务的扩展。
三、解决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中小微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1、加快自身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强化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经营管理和决策水平。2、健全中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增加财务的透明度,增加资金的流动性,减少坏账损失和负债,提高产品的周转率和资金的流动性,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3、强化中小微企业信用意识,保持良好的纳税记录,严格履行经济合同,杜绝不良信用记录,营造良好的银企关系,树立良好的诚信形象,赢得融资单位的信任。4、要通过企业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加快中小微企业升级转型,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1、推动银行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一是要引导大型国有和股份银行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营机构,拓展面向中小微企业的存贷款业务;二是要适当发展中型银行,鼓励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商业银行设立分支、跨域、兼营小微型金融业务;三是要鼓励邮储银行、农信社要坚守基层、服务小微型企业的金融方向;四是要大力发展新型的小微型银行和其他小金融机构,支持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2、鼓励中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证券监管部门要积极畅通上市、股权和债券等方式的直接融资渠道,实现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多元化。同时,要稳步扩大中小企业板规模,降低创业板门槛,加强创业板监督管理,适应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3、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首先,要逐步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其次,要建立诚信信息系统并进行全国联网,做到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监督;最后,要提高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意识,以信用评价为基础,结合资金支持和信贷政策,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满足其融资需求。4、不断完善中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一是设置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为银行分担贷款风险;二是建立贷款担保机构互助基金会,实施互助担保、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强贷款担保能力;三是政府部门要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减免担保企业税费等措施,引导贷款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扶持经营业绩好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1、要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中小微企业的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2、要围绕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于国家出台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要做好宣传和细化政策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倾斜力度。3、要创造性地落实好各项政策,通过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等举措,不断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破解融资难题,优化投资环境,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发展。4、要解除金融管制,培育新的金融机构,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健康发展。通过对民间借贷的调查与分析,强化对民间借贷的监督与管理,增加小微企业融资正规渠道,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与风险。
总之,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既需要中小微企业自身提高融资能力,也需要政府主导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和良好外部环境支持,以及金融机构控制风险条件下的贷款市场创新。只有相关各方协调利益、互相合作,才能有效解决难题,促进我国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红、郭声琨.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失衡。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与中小企业现有的融资结构有很大关系,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导致了诸多问题的存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单一,基本依靠内源融资,但是内源融资受到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能力的制约,仅依靠内源融资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外源融资中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为主,如天使融资、风险基金等的股权融资渠道较少,中小企业从国有商业银行中取得贷款较为困难。这种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规模扩张。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主要表现
1.较高的融资成本。融资成本由用资费用以及筹资费用组成,因为我国中小企业信誉较低,所以在融资过程中需要支付的筹资费用便相对较高,所以随之而来的融资成本也有所增加。考虑到抵押贷款方面,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贷款的利率一般都比大中型企业的贷款利率高许多。如果中小企业贷款的时候采用担保的形式,就需要支付给担保公司一定比例的担保金,大约占贷款额度的1.5%―2%,而且还需要企业进行反担保,这更加重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2.单一的融资渠道。现有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般有两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对企业有诸多严格的限制,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并不能满足发行条件,导致直接融资十分困难。间接融资方面,由于现行的金融体制、企业自身不规范及融资环境等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纵使项目很好也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并且现在银行为了规避风险,常常要求企业以自身资产进行抵押,但是抵押的手续繁琐、耗时较长、费用较高,使得间接融资也十分困难。
3.单一的银行金融服务。目前,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主要提供存贷业务的金融服务,而且在这些存贷业务中又以短期流动资金的贷款为主,这样单一的金融服务不能够较好的满足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长期资金的需求。
4.滞后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关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我国的很多地区成立了一些相关机构,但没有能够取得显着的成效,主要因为各地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提出了过高的要求,因此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已存在许久,对于这项问题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诸多研究。S-W模型(由Stiglitz和Weiss提出)认为产生信贷配给最基本的原因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和[1]。格雷戈里和塔涅夫针对中国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认为银行的激励问题、银行手续、抵押担保条件、信息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2]。耿宏玉在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时提到两点:一、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信用低的特点,导致通过向银行借贷融资较为困难;二、中小企业经营风险高,偿债保证低,为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银行不愿贷款给高风险的中小企业[3]。在解决措施方面,林毅夫和李永军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中小型的金融机构,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现在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必须建立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4]。曹凤岐认为政府应该对于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评级制度予以完善,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5]。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自身特点。中小企业自身实力薄弱,难以满足担保条件。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时,通常都会要求提供担保。中小企业大多起步阶段或发展初期,自身拥有的可供担保的资产并不多。而且,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报表可信度低,增加了贷款风险。
(2)直接融资处于边缘化状态。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由于《公司法》《证券法》对公司发债规定苛刻,债券市场目前基本上是没有对中小企业开放的。中小企业想要进行公募股权融资基本依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但是板块的监管和上市条件较高,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无法得到有效融资。
(3)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现有银行运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信贷审批的复杂性与灵活的中小企业经营方式矛盾;信用评级系统存在缺陷,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亲大远小”倾向突出,都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并且,现在我国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国有银行设立之初的出发点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的。中小商业银行虽然其服务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但它的组织结构的设置上也受到了很严格的限制。民间金融机构虽然其运作模式对中小企业较为有利,但因缺少监管,往往存在潜在的风险。
四、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探讨
(1)自身经营改革。中小企业自身的缺陷是产生融资难的根本原因,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后续各种政策措施发挥作用的前提。引导中小企业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吸收现代化企业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予以改善;财务制度予以规范化,财务予以透明化;以诚信为本为基石,使自身的资信情况得到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上升,有利于金融机构投入更多的资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开始。
(2)完善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同步发展有利于企业融资途径的多样化选择。我国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融资作用发挥的很不充分,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想要改变这种局势,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另外,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是解决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另一重要途径。债券市场的开放将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因此要加大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集合债券的发行规模,尽快推出中小企业私募债。
(3)完善间接融资体系。中小企业在我国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制度性原因,即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融资特点与现行的银行融资体系严重不匹配,所以,在改善企业自身缺陷的同时,应对银行融资体系进行改革。首先,股份制大银行可以设立小企业服务部门。另外,可以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金融机构。世界各国的经验都证明小金融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作用巨大,近几年,民间资本在为中小企业融资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现在应该合理利用这笔
关键词: 山东半岛 产业结构 金融支持
山东半岛的地理边界涵盖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7个沿海地市,面积6855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人口356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0%,截至2009年,gdp占全省总量的5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陆上山东”、“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的历史性跨越。从陆上山东到海上山东,是山东省发展空间的延伸和拓展;从海上山东到蓝色经济区建设,则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和提升,是山东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性转型。山东半岛经济区是涵盖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诸要素的复合功能区。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山东半岛7地市的产业结构及金融结构。
一、山东半岛产业结构现状及其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经济和社会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全国最具活力的地区。若不考虑地区城市个数,从综合经济实力看,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956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17.9%;从增长速度上看,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14.7%。珠江三角洲地区9个城市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746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9%,增速是16.5%。山东半岛7地市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1620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5.4%,平均增长速度是16.2%。
从表1中可以看到,无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还是山东半岛以及全国,第一产业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稳步上升。
横向上看,山东半岛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产业方面,三个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都低于或是优于全国数据。但是,从2004、2006和2008三年的数据来看,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的比重甚至比长三角和珠三角第一产业比重之和还要大,相比来说更接近全国平均比重,这对于山东半岛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二产业方面,从1992年开始,山东省包括山东半岛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比例第一次超过轻工业达到50.68:49.32。此后,重工业迅速增长,轻工业比例逐渐降低,第三产业逐步发展。从表1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要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出全国10个百分点以上。第三产业方面,三地区以及全国第三产业比重都呈上升趋势,但是山东半岛第三产业比重相比于长三角或珠三角来说低10%还要多,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线7个百分点。
二、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状况分析
1、山东半岛金融规模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1988—1991年,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还没达到千万,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由70%逐年增加到将近90%。在1991—1995年,当时经济发展迅速并有过热迹象,这时贷款有所收缩,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又从近90%下降到不到60%,之后直到2008年也是在50%~70%之间波动。反观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达到107.5%,这说明,山东半岛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增长要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金融规模这一角度来说,山东半岛的金融发展还是处于很低的水平。
2、山东半岛融资结构分析
(1)直接融资分析。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股票和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融资方式。在我国,直接融资主要是靠证券市场即股票为载体进行融资,债券发行量很少,因此本文主要考量证券市场的融资。那么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的指标通常选择证券化率。
截至2008年,山东半岛有上市公司39家,流通股总市值2368亿元,占全省gdp的14.62%。从上市公司的产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有4家,第二产业有30家,第三产业有5家,其中,第二产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是制造业,其次是化工行业。而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上市公司几乎没有,这也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2可以看到,山东半岛1993年开始在证券市场上融资,证券化率是5%,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达到最高的25%,随后进入低谷,尤其是在2005年,证券化率达到6.5%,这一情况在2007年时得到改善,但是随着金融危
机的到来,2008年又随之下降。之所以形成这么大的波动,是因为证券化率与股票市值有关,而股票市值又与经济形势和股票价格相关。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证券化率大都大于100%,我国在2007年证券化率也已达到132%。从这一方面说,山东半岛的证券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善,与成熟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2)间接融资及其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分析。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以银行信贷为主要手段的融资方式。由表2可以看到,在20世纪90年代,直接融资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平均值在9%左右,最高也就达到16%。在2000年的时候,股票融资很大,贷款增加值明显比前后几年要小,这一年的直接融资占到间接融资的70%,但之后几年又大幅下降到2008年的8%,直接融资规模仍然很小。
表2是2009年山东省非金融机构融资结构表,由这个表可以看出,山东省间接融资比例基本上始终保持在90%以上,除了2007年股票市场融资涨幅很大外,直接融资比例上升较快。山东金融业有些畸形发展,即直接融资滞后,企业融资渠道严重依赖银行体系,使得金融机构风险加大,间接融资比例过高也使得企业经营成本加大。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第一产业相对于地区发展来说所占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高耗能的重工业结构亟需调整,第三产业比重过低,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方向的高技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本文从该地区金融结构、金融规模等角度分析了山东半岛金融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山东半岛金融规模的增长跟不上gdp增长的步伐,且差距很大;融资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很大,直接融资比重过小,导致金融市场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
三、山东半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金融支持措施
1、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加快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
地方性金融机构无论在政策方面还是信誉方面,往往比外来机构在支持本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上更有优势。因此,要把发展和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作为山东半岛金融业发展的一个侧重点,大力培植地方金融龙头企业,全面增强本地区的金融实力。
应该说,山东半岛经济主体分散化、经济结构多元化明显,而本地区金融发展则是受体制的影响,存在诸多的限制因素,主要表现为金融开放的“内紧外松”现象,即外资银行早已登陆山东半岛,但是金融业对民间资本开放还是举步维艰。金融所有权结构上的缺陷不但有损于多元化的经济成分的融资需求,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对构建高效的金融运行机制不利。所以,要大力推进地方金融资源整合,使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为山东半岛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充足的资本支持和高效的金融服务。
2、尝试创新,丰富各类金融工具
(1)中小企业的信贷金融工具。山东半岛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多是规模较小的企业,随着经济结构调整,这些企业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是他们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由于担心他们的信誉,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是惜贷的。针对这一状况,开发一套适合中小企业成长特点的信贷金融工具是非常必要的。
(2)股权类金融工具和组合投资金融工具。山东半岛上市公司多达40多家,占山东省上市公司近一半的数量,且大都集中在优势制造业上。因此,开发股权类金融工具适合投融资双方低风险和高收益的偏好。同时,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也可以作为山东半岛投资金融工具开发的方向,这些可以提高金融支持产业的力度。
(3)产业基金。产业基金以其独到的资金汇集和高效的投资能力,可以为山东半岛在成为工业强省、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等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当前山东半岛资本市场投资渠道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资金压力大,一些基础产业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工业发展主体性能不强,新兴产业带动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履维艰。产业基金因为规模大,投资专业性强,其投资行为还可以有带动社会资金汇集的作用。因此发展产业基金,将会极大促进半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3、发展资本市场,扭转证券市场“边缘化”局面,丰富金融市场层次
山东半岛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资产运营质量方面的功能。这里所说的“边缘化”是相对于直接融资来说的,证券市场筹资额很低。因此,要实现山东半岛优质企业上市梯次化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企业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一批能够代表山东半岛经济发展优势的机械制造、海洋化工、医药等领域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或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促进山东半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4、地方政府要加强政策协调,构建区域合作发展的产业及金融机制
随着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省及以下各市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经济政策外部性日益突出,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重点就在于政策协调,从而打破各种壁垒,从政策上给予经济发展的自由空间。在这一方面,长江三角洲的做法可以借鉴,即建立区域统筹管理机构——长江三角洲市长联席会议,就整个地区的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协商。长三角的学术会议每年必开,珠三角也有了类似的机构存在。因此,山东半岛要建立相关的协调机构,围绕各市在区域中的定位,规划自己的经济布局和产业发展重点,从整体上确定发展战略和产业金融政策。
【参考文献】
[1] 杜迎伟: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r].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促进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课题组,2005.
[2] 范跃进、李平、吴宗杰:山东省产业经济发展报告2008[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