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文影视剧;听说教学;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47—02

一、引言

近年来,如何利用英文影视剧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在英语听说课堂上,应用影视剧教学有诸多优势:提供给学生真实的语言场景,使学生学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不同的异国风情,使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对听说的兴趣,掌握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但利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教学活动组织松散,教师失去了主导地位,学生只关注影片的娱乐性。教师对影片的选择随意任性,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作用。因此,笔者尝试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的教学模式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instruction)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1]。Peter Skehan(1999)指出,任务型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完成所给予的任务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使学习者)获得接近自然地语言习得方式,使潜在的语际语系统得到拓展”[2]。Skehan对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定义为含有以下五个要素的活动:任务以意义为主;任务中要有问题需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首先要完成任务;根据结果评估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围绕特定的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活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最终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Jill是研究任务型教学法的专家,他提出任务型教学阶段的三个步骤:任务前阶段,任务链阶段和语言分析阶段。

1、任务前阶段(Pre—task):设计任务。

2、任务链阶段(task cycle):完成任务。

(1)任务(task):学生执行任务。

(2)计划(planning):各班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

(3)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评估任务。

(1)分析(analysis):分析其他各组执行情况。

(2)实践(practice):练习语言难点。

(二)以任务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影视剧听说教学模式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英语听说课成为英语教育者关注的焦点,教师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是语言技能中最为灵活的部分,是语言交际最为重要的手段,难以迅速提高和掌握。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性教学法最新理念的发展,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它强调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完成各种真实生动的任务,从而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近年来,任务型教学法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备受关注,国内学者从理论和实际教学层面进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听说课堂。作为英语影视剧,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在运用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方面,以任务型教学为理论依据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评估任务,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完成丰富有趣的听说任务,促进听说水平的提高。

以J Willis的任务型教学理论的三个步骤为理论基础,笔者举《律政俏佳人》为例说明影视剧在英语听说课堂上的具体应用。

《律政俏佳人》是一部青春励志喜剧片,故事情节幽默生动,发音清晰自然,语速也适中。电影对白涉及到各个生活场景:餐厅对话,购物,课堂学习,自我介绍,朋友聚会,法庭辩护,毕业典礼等。以这部影片为听说素材,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积极进行各种课堂教学任务的执行,达到良好的效果。

1、任务前阶段(pre—task)

教师根据不同类型影片的需要介绍其背景知识或者重难点表达方式。《律政俏佳人》的英文影片名是“Legally Blonde”,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学生对“Blonde”这个词汇所隐含的文化内涵所知甚少。教师在播放影片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以下两个问题:①What’s the image of blonde? ②In the west,what kind of prejudice people have against blonde?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做出点评:在西方社会,人们一般对金发碧眼的美女抱有偏见,认为她们只是外表美丽,内在浅薄。金发女郎通常成为人们嘲讽的对象,成为愚蠢无知的代言人。

2、任务链阶段(task—cycle)

教师对此部影片作相应的介绍:埃尔伍兹是一位外表美丽,性格开朗活泼的金发碧眼女郎。她的男友沃纳亨廷顿三世大学毕业后被哈佛法学院录取。在他的眼中,外表不够严肃头脑不够聪明的埃尔会成为他政治仕途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沃纳向埃尔提出分手。埃尔为了赢回男友,努力考入哈佛法学院。作为金发女郎,她在哈佛受尽了歧视。但她刻苦学习,并且在一桩谋杀辩护案中有精彩表现。最后,埃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收获了爱情。

(1)影片播放前,教师提供一些重难点词汇,并把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分配给不同的任务。因为影片较长,可以挑选几个精彩片段供学生欣赏,并提出相应的问题:①在餐厅,埃尔以为沃纳会向她求婚,但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这一情节生动有趣,具有幽默的效果,也适合学生模仿。观看前,提出问题:What did Elle expect Warner to do on the date?Why did Warner want to break up with Elle?②埃尔和埃米里士满的邂逅。在第一堂课上,埃尔因为没有预习而被教授赶出教室,埃米里士满给了她一些如何在不同教授的课堂上表现的建议。观看前,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①Why does Emmett advise Elle to speak up in Callahan’s class and sit at the back in Royalton’s class?②What does Emmett think of Mrs Stromwell?What makes him think so?③埃尔参与到布鲁克温德姆谋杀辩护案中,她去监狱探访布鲁克温德姆,询问布鲁克的不在场证据。针对这个片段,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What is the reason that Elle comes to see Brooke?②What was Brooke doing on the day of her husband’s murder?Why did she refuse to give her alibi in the first place?

(2)填词听写练习。教师挑选部分精彩片段和语言片段设置空格让学生学习地道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例如,埃尔在毕业典礼上的发言,精彩而富有哲理,阐述了激情和法律的关系。这部分对白可以让学生做填词听力练习,发音清晰非常适合学生模仿从而习得标准的语音。

On our very first day at Harvard,a very wise professor quoted Aristotle.“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Well,no offense to Aristotle,but in my three years of Harvard,I have come to find that passion is a key ingredient to study and practice of law and of life.It is with passion,courage of conviction and strong sense of self that we take our next step to the world…remembering that first impressions are not always right…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people…and most importantly you must always have faith in yourself.

(3)角色扮演。教师推荐几个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在真实有趣的场景中习得语言。比如,购物场景:埃尔为准备和沃纳的约会在服装店挑选衣服,售货员试图把过季服装以全价卖给她,而当场被埃尔戳穿;在课堂上:埃尔因为没有提前预习,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被赶出教室的。比如下一场景:在餐馆,埃尔满心欢喜认为沃纳会向自己求婚,而沃纳却向她提出分手:

Warner:You know how we have been having…all kinds of fun lately?Well,Harvard i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world…I need to be serious.

Elle:Of course.

Warner:My family expects a lot from me.

Elle:Right.

Warner:I expect a lot from me.I plan running for office someday.

Elle:I fully support that. You know that.Absolutely.

Warner:But the thing is…if I am going to be a senator by the time I am 30…I need to stop dicking around.

Elle:Warner,I completely agree.

Warner:That’s why I think it’s time for us…Elle,pooh bear…

Elle:I do.

Warner:I think it’s time for us to break up.

Elle:What?

Warner:I have been thinking i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Elle:You are breaking up with me.I think you were proposing.

这一片段极其具有喜剧冲突效果,学生可以反复精听,进行模仿表演。整个电影中,幽默诙谐具有喜剧冲突的场景还有很多,学生也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片段来进行模仿表演。

(4)故事复述。影片放完之后,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师把片中故事情节发生的顺序打乱,让学生排列故事情节。如果学生的口语程度较好,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影片的内容按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5)观看过程中,教师根据影片的内容布置相应的词汇任务。比如,让学生记下生动有趣的口语表达方式。通过学习这部影片,学生能够熟悉一些法律词汇。例如:jury陪审团,cross examination盘问,interrogation审问,prosecution,overrule否决,subvert颠覆,hearsay传闻证据,be addressed as被尊称为,juryman陪审员等。

(6)角色分析。埃尔作为影片的主人公充满了人格魅力。比如,开朗热情,积极向上,刻苦努力,乐于助人等。在观看影片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①What are the qualities that make Elle so attractive as a person? ②Do people often judge others unfairly,just based on looks?

(7)影评或观后感。看完影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影片的感受写下观后感或影评。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导演,会如何修改影片的结局?

3、语言分析阶段(language focus)

在影片的放映阶段,教师可以随时停下来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影片放完后,各组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教师也同时对各组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利用英文影视剧进行听说教学,有利于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通过播放影视剧,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英语听说的兴趣,能够使学生习得标准的语音语调,学会地道的表达方式,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课堂上播放英文影视剧,不能仅仅做为一种娱乐方式,而是应当做为重要的提高学生听说能量的手段。而以任务型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和教学模式促进听说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任务为中心促进师生互动,能够实现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馨.英语任务型教学:过程关、综合观与真实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21.

[2]Skehan 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1999:95.

[3]于薇.特色英语教学模式——建构主义任务型教学法[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9).

[4]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慧中.怎样提高英语听说能力[J].外语界,2008,(1).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农业院校 视听说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c)-0148-02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由来已久,20世纪80年代,Prabhu在Second Language Pedagogy一书中率先提出;20世纪末,夏纪梅于1998年首次将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引入中国,从而使得在过去短短20年时间,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广泛流传。魏梅(2003)认为任务要重视学生如何沟通信息,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如何完成任务。有了概念的完善,俞艳珍(2015)将任务型教学法与我国传统教学法进行比较,指出两种教学法存在的差异以及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确存在困难。尽管此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有挫折,但我国学者依旧进行各方面尝试,欧光莲(2007)将任务型教学法引入大型英语班,并用实际案例证实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之后李霞(2013)将其引入大学英语课堂并分步骤实施,李金仙(2009)通过数据分析更有力地说明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的广阔发展前景。然而,综观上述研究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的实证性研究大多针对任务型教学法与学生学业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至于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较少,且实证性研究定义停留于定量分析,定性访谈寥寥无几。该研究旨在弥补上述空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力佐证。

1 研究设计

该研究采用实证性研究方式通过定量和定性研究深入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对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影响及与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性。该文中被试为大二学生50名,被试学生在新学期初填写由Horwitz编制的课堂焦虑问卷(FLCAS),该问卷在学生填写完成后当堂回收。

在大二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根据Willis提出的3个步骤来设定任务。

(1)前任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上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如通过网络查询农业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并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制作应聘简历。

(2)任务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是讲解课程,所以是整个过程中的中心环节。针对之前布置的任务将课程分为两大环节:第一,进行复合式听写,在学生了解过相关背景知识后,听力的难度会大幅下降,同时还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更多专业术语和特定表达。第二,以课堂为依托,设置模拟招聘会,根据之前了解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和已经做好的个人简历进行面试,老师此时将角色转变为面试官,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增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后任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巩固和加深印象阶段。学生最终学习效果有很大程度体现于此,因此,在该过程中学生要通过互联网找出真实面试情景,并从中找出差别,根据具体公司的用人计划修改简历,以求所学即为所用,通过“做中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真谛。

2 研究结果

表1说明,学生的焦虑程度前测和后测存在显著差异,Sig0.05。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任务型教学法对于学生的焦虑度有较强影响。通过一学年的坚持,在学期末进行的学年考核发现学生的视听说成绩明显优于开学初,且学生的焦虑情况有大幅改善,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针对该现象,笔者对实验班5名同学进行访谈,发现任务型教学法受到普遍欢迎。学生表示任务型教学法能让课堂变得生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有了明显改善,学生由被动输入变为主动输出。通过课前任务学习可以更好了解需要的知识,做好课前准备,确保更有效吸收该堂课的知识。与此同时,通过课后任务,学生发现自己可以更多记住所学内容,并且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效联系,使学习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

3 结语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国经过几十年的研究,证实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在大学英语课程中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该文通过实证性研究的方式深入探讨任务型教学法对农业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视听说课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教法对学生英语成绩及学习动机具有积极影响。在中国特定的国情下,英语并非本族语,任务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真实情景,增强了沟通和交流能力,有效提升了当代大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相信在今后的研究中,任务型教学法会在更多元的领域散发光芒。

参考文献

[1] 李金仙.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244-248.

[2] 李霞.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56-58.

[3] 欧光莲.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型英语班的应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3):186-188.

[4] 魏梅.对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与课堂实践的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S1):40-43.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第3篇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教学理论是韩礼德等人在1964年出版的《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一书中提到的。韩礼德等人论述了语言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这是探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的第一步。然后,他们探讨了语言教学与学习的问题及方法;接着,他们用两个篇章来描述了母语学习和第二语言的学习。

该理论强调的是语言的功能,就是其表达的目的、作用等等。要理解语言首先就要了解基本的词汇特征,然后还要把语言的表面意义运用于具体的情形中去,要顺利的理解全文语篇含义还要求将表面层次的意思与语境进行深层次的结合。下面就系统功能语言学讨论一下语境教学、语法教学、在听说读写是如何应用此理论来教学的。

1 语境教学法

语境教学与外语教学上各个方面都有关系,从教学的方法上来看,语境教学法则涉及到教学的程序、技巧、设计等方面;从教学的内容上来看,语境教学法涉及到了其自身的定义与内容的范畴,它如何在语言中应用,并且如何根据语境的内容来选择什么样的外语教学内容。从教学的材料选择上来看,语境教学法则涉及到了真实与不真实语料的选择应用问题等。

语言是从语境中所产生的,而没有语境,语言则是无法进行的,故而,在外语教学中就要把语境考虑到其中,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知道语言系统的特点,还要知道语境与语言之间的关系,而这样才能把语言的特点与语境因素相结合起来,同时,在适当的时机向学生展示语境理论上的知识。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语境作为知识来进行讲授与解释。而语境也可以作为学习外语的工具来用,为其服务。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语境这个方法来设计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从系统的角度上来看,可从系统的建立、积累、使用与完善这四个步骤进行。

2 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对于学习者来说,语法是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基础。在交际教学法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包含了运用合乎语法的句子表达意义和实施语义功能的能力。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交际系统,语法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和交换的。这种语法所关注的并不是如何清楚地区分合乎语法的句子和不合乎语法的句子,而是某一个结构形式在特定的语境中实现交际意图时的适宜性问题。我们要做的是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根据语言的语气和情态系统,以及语调表达语言交际中的交际角色和言语功能,表达中体现人际意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 听说教学

听是指对听到的声音运用音系特点和语法特征进行辨别和解释的过程。过程中要结合语境才能发现讲话者话语中的含义,把词汇语法和语境两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共同确定语篇的意义。一方面,要听清楚所说的话,就要大体知道词、成语词组,甚至谚语的意义,以及用法;另一方面,注意将文化语境与情境语境两者串联起来共同理解语篇的整体意义。老师在进行外语教学中要考虑这两个因素,并且让学生也学习掌握这个两个因素如何结合来用于解码,同时也是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敏感晨读和反映能力。听可以比作是一个解码的过程。

说是指把要表达的意思根据具体词汇和语法和音系特征来表达的过程。然后,说话并不仅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义,确保准确和流利,更加是涉及到语境、语类、和交际意图的综合作用。因此讲话者在说话时要根据语境和下意识的交际意图来判断哪些是他要表达的含义,同时哪些可以用语言特征表达而哪些却只能用非语言特征来表达,比如用手势肢体语言来实现。所以在口语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表达的意义和自己的交际意图,学会恰当选择恰当的言语,使衔接好上下文,语篇与语境之间的衔接。说话是个编码过程。

4 读写教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范围比较全面,阅读中读者应该掌握的与语言本身相关的因素也涉及多个层次,这些因素各在阅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书写符号和词汇辨认都影响着阅读的进行。阅读者只有了解语言的意义才能完成阅读,这样一来,意义到语境就成了一个双向的过程。读者了解语篇的意义后再来推测语篇中的语境含义,反过读者更加精确地理解语篇的意义。语篇的意义要通过从语境到语义,然后从语义到语境反反复复多次才能理解其意义。以前的阅读教学中为什么不把语境、文化和语类拿来作为教学对象是因为学生只有到了较高的理解能力级别,才会掌握阅读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比如文化方面的知识等等。我们还应该考虑的因素是学生的层次和基础和学习者的个体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层次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带动学生多自己独立思考问题。

阅读的过程有从后面到前面的特点,所以教学也要按从后到前的顺序。根据学生的水平来确认哪个阶段为重点。在阅读的初期阶段,拼写训练是很必要的,外语老师一般很熟练这个教学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拼写相似和发音相似的词的辨认,除了日常学习还应进行专门的训练。一是通过直接的对比;二是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启发方式让学生注意这些区别;有时候还可以用实例来进行辨认练习。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任务型教学,视听说教学

本文首先介绍了二语学习者认知过程方面的知识,然后阐述了任务型教学法相关理论,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一、理论依据

(一)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观察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是近年来国外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认知语言学诞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研究范围包括:范畴化、概念隐喻、意象及其维度、框架理论及脚本理论、拟象性、语法化和认知语用推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语言学在中国蓬勃发展,但真正系统地把认知语言学理论和成果介绍给中国读者是在本世纪初。《认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2001)和《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国内对认知语言学宏观理论探讨的开始。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学理论和研究范式,认知语言学反对以Chomsky生成语法为代表的形式语言学,主张对语言的描述应符合认知科学对人的心智和大脑的认识。认知语言学以认知为出发点,研究语言形式、意义及其规律,研究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的产生、习得和使用理解过程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及其与思维、记忆有关的语言知识结构模式,它认为语言是一个认知系统,是人类智力和心理结构的一部分。

认知语言学家对语言达成的共识有: 1)语言能力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系统,其描写必须参照认知过程;2)语言结构与人类的概念知识、身体经验以及话语的功能有关,并以它们为理据;3)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组成部分,它与语义、词汇密不可分,也就是说,词汇、形态和句法形成一个符号单位的连续统,这个连续统只是任意地被分成了单独的成分;4)语义不只是客观的真值条件,还与人的主观认识以及无限的知识系统密切相关。认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人们接受信息,经过信息处理并赋予实践的一个过程,信息处理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它包括输入、注意、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输出。

(二)建构主义理论

认知语言学借鉴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建构论认为,认知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而成的产物,是形成语义的基础,知识是暂时的、发展的和非客观的,真实自然的教学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了知识建构的过程。学习是经过学习者内心建构并受社会文化影响的,是由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以及与他人协作的结果来完成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反对简单的师生传授,它认为教师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三)任务型教学法

方文礼认为任务型教学是建立在多种语言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语言教学模式,是对20世纪80年代交际法的最新发展,其核心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人为本”,其哲学心理学的依据是当前流行的“建构主义”。因此以任务型教学法为指导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任务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Skehan指出了任务(task)定义的五个特征:(1)任务以意义为主;(2)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3)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息息相关;(4)确保任务的完成;(5)根据任务的结果评估任务完成情况。

合理的任务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可以保证课程大纲的制定能够包含几乎所有的任务类型;其次,教师可以使用特定的任务类型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或特定学习群体的需求;第三,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系统地尝试不同类型的任务,从而找到最适合学生需要的任务类型(Ellis 2003:210-218)。

Pica等从交际活动和交际目的角度将任务分为五类:(1)拼插型任务(jigsaw),即交际双方通过双向的信息交换,取长补短,共同完成一项任务;(2)信息差型任务(information gap),指的是一位交际者掌握信息,其余的交际者必须通过索取信息才能完成任务,这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3)解决问题型(problem-solving),交际双方均拥有必要的信息,他们共同努力,找出一种解决某项任务的方法;(4)决策型任务(decision-making)要求交际者共同完成某一任务,任务结果有多种,他们可以选择完成其中的一个结果;(5)交换意见型(opinion-exchanging)任务中,双方相互讨论,交换意见或看法,交际者可以有共同的目标,也可以有不同的目标,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讨论结果,也可以毫无结果。这种任务类型的划分可促进学习者的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获得对语言输出的反馈以及对中介语适时进行调整。此外,Ellis也尝试从教学法、修辞、认知和心理语言学等不同角度对任务进行分类。

Brown et al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数量的信息输入进行实证研究,将任务难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静态任务(static task),只涉及视觉信息,用于单项的弥补信息差,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信息不发生变化,因此难度最低,如对简单事物的描述;第二层次为动态任务(dynamic task),它涉及多种信息因素,如记者在对一起交通事故的报道时,他不仅要说明所看到的现场景象,还要阐述事故发生的经过以及事故的性质和事故的责任人等相关信息;第三层次为抽象型任务,因为所要表述的是非语境化的信息因素,任务抽象,因此也是最难的任务,如对某个事件发表个人观点等。

二、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听说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育部 2004)。目前,很多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院校均采取“2+2+X”的教学模式,其中第一个“2”为每周两节大班课教学,重点在读、写、译;第二个“2”为每周两节小班课,重点在视、听、说;“X”为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心的学习时间,一般每周四小时。由于课时紧张,教学内容较多,大班课和小班课的教学只能是在教师帮助下的指导性学习,学生要利用“X”部分的时间开展网络自主学习,巩固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到的重点与难点内容,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与发展依赖于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教学应该置于有意义的情景中,在真实的语境中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的习得。只注重意义交流的交际教学法对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形式进步帮助不大。20世纪90年代对“以语言形式为主的教学”和对“以语言意义为主的教学”的争论结果表明,教学中必须兼顾语言意义和语言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把语言的流利性和准确性相融合。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发展形成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形式。它包括任务前(pre-task)的准备,任务中(during-task)的实施与引导和任务后(post-task)的反思三个阶段。

(一)任务前的准备

任务前准备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以促进习得的方式为实施任务做好准备。任务前阶段可以通过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以问答的形式实施。一般难度的任务由学生单独或合作准备,必要时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对于较难的任务,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任务的话题、阐释任务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思路,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与主题任务类型相同、内容相似的任务,并提供范例供学生模仿、学习,让他们接触与这个任务相似的语言文本。Skehan和Willis认为,“通过观察他人实施任务可以有效地缓解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负担”。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些非任务型准备工作(non-task preparation activities),如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去收集与主题任务相关的信息。这一预备活动可以进一步激活学习者的习得机制,构建他们的语言结构,丰富他们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ta)和背景知识(background information)。

(二)任务中的实施与引导

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任务类型确定不同的任务实施方法,如:(1)是否限制任务实施的时间。一般来说,当任务实施时间充裕时,学生会更多地关注语言的复杂性和准确性,而当时间受限时,他们则更多地关注语言的流利性;(2)是否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信息,可理解性输入信息越多,学生执行任务就越简单等;(3)是否向学生提供新的、未知信息(surprise element),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的新信息越多,学生参与任务的时间越长,他们的话语量和话轮也就越多,同时他们实施任务的内在动机也得到加强。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分组讨论(group work / pair work)的形式执行会话任务,如要求对方进一步澄清问题(request for clarification)、复述对方的观点(recast),纠正对方的错误(explicit correction)、进行提问(query)、给出建议或忠告(advice / warnings)等。Brown认为,与传统的全班讨论形式相比,分组讨论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口头表达的机会,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焦虑,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他们可以面对面地给予或接受信息,延长交际话轮,此外,分组讨论有助于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每个小组成员参与任务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有助于开展个性化学习。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教学活动,他们是任务实施的主体,当然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要求教师对课堂有更高层次的控制。

(三)任务后的反思

任务后的反思阶段有三个教学目的:第一,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情况(repeat performance)。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定小组成员或要求小组自己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在第二阶段,教师通过对任务实施时间、可理解性输入和未知信息量的控制,使学习者有能力兼顾语言的意义和形式,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使用正式语言和规范语言的能力;第二,反思任务(reflecting on the task)。对任务的反思可以要求学生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汇报实施任务的过程、任务的结论和结果等,学生也可就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如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他们更关注的是语言的流利性、准确性还是复杂性,他们是如何克服交际障碍的,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他们有没有获得进步,获得了哪些方面的进步等等。鼓励学生对任务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计划、监控和评价等元认知策略,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性技能。发动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评估,从任务的设计、执行到结果进行正反总结,对任务中有较强语用功能的语言结构,要适当进行演绎;第三,注重语言的形式。尽管在任务实施的各个阶段均要兼顾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但一般认为任务中阶段更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任务前和任务后阶段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在任务后阶段,教师应适时、适度、适量地帮助学生纠正语言形式上的错误,但纠正何种语言形式错误,何时指出错误,指出多少错误以及如何指出错误都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Long,Hendrickson,Bailey和Brown等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型教学法从学生认知能力和认知过程着眼,注重学生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平衡,通过任务前的充分准备,任务中的有效实施与引导和任务后的积极反思,利用分组讨论和班级汇报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从而提高他们的输出技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学生相互之间合作性的知识建构为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语言技能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过程的控制者和评价者,他们的角色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任务的合理设计,让学生投入到真实的活动中,并积极参与;在教学方式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不再控制学生学习的过程。总之,视听说课堂教学应不断吸收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Ellis, 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UP, 1997.

[4]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UP, 2003.

[5]Pica, T. et al. Choosing and using communicative tasks for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A]. G. Crooks & S. Gass. (eds.). Tasks and Language Learning: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Z]. Clevedon, An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3.

[6]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UP, 1998.

[7]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听说教学法的定义范文第5篇

多模态环境多模态语篇影视英语教学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同时,随着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改革的推进,更是将听说技能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大学英语听说能力现状分析

在我国,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多以高考为目标,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时也多以高考听力题型为导向,这样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实际的英语交际能力非常欠缺。另外,大学英语听说课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教材和授课方式缺乏创新。以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通常听说课依附于综合英语课,每周1课时,多数使用固定听说教材,个别学校直接将听说内容改为四级听力训练,这样的教学方法与安排使学生对听说课缺乏兴趣,实际的听说水平提高较慢。

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听说能力的重要因素。课堂上使用的语言与实际语言存在很大差异,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已经适应教师的语速、语音、语调,但一旦交际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发现很多障碍,其中包括语速、语音、语境的,还有涉及文化方面的。因此,让学生接触地道的、真实的语言环境非常重要。

缺乏多模态的教学方法,是影响英语听说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现有的教学手段单一,在实际的听说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进行单纯的听力输入和口头表述输出,没有全方位地利用各种感官,而通过影视英语进行听说训练,可以使学生多感官并用,多层次联想,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听说能力。而英文原版电影,既包括了真实地道的语言又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又以多模态方式呈现,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内容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二、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

1.多模态的定义

依据顾曰国给模态下的定义为人类通过感官跟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的叫双模态,三个或以上的叫多模态。这个定义跟计算机科学里研究人机互动时对模态的定义接近。那么用此定义看,正常人之间的互动都是多模态的。现代人们的交流不再是单一模态的交流,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主流。按照社会符号学家的观点,意义如此强大和广泛地存在于视觉、听觉、行为、表情和动作等其他社会符号的资源系统中,只注重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符号能够被孤立地完全理解。从严格意义上说,现实中“所有的交流都是多模态的”。

2.影视英语教学的多模态性

影视英语教学材料包括:音频流、视频流、动画、文字材料、图像、照片等。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影视英语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与计算机互动的多模态包括视觉、听觉、触摸、发音器官、模仿等。通过视觉跟视频流进行互动的直观、体验性学习是技能类学习的关键学习方式,学习成本与效果之间的比例相比起其他模态而言,可以用事半功倍来概括。当视频流记录的是人类活动时,观察者是不需要专门培训就可以互动学习。因此,多模态影视英语互动学习从输入到产出之间的模态搭配与学习效果都是值得探讨研究的。

3.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的依据

(1)多种感官刺激利于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多种感官接受同一事物、信息的刺激,该事物、信息留下的印象更深、更全面,更易被理解和记忆。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同时接触某一信息,其理解、记忆的效果远比单一感官刺激好得多。朱纯在谈到改善记忆的途径时也提到信息是通过简单的呈示还是结合一定的情境通过多样的活动促使学习者积极感知,识记效果大不相同。单纯通过听觉或视觉一个通道输入,与视、听、说多通道输入,效果也不一样。为了改善记忆效果,必须十分重视呈示方式。对于学习外语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结合一定情境,视、听、动觉结合、学用结合。通过影视英语进行视听说训练正好是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2)信息通过实践进入长期记忆系统

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同一事物、信息的刺激确实利于记忆,但这仅是短期记忆。Padilia等人研究表明,短期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信息很快就会被遗忘。信息只有经过操练才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随着记住的信息越积越多、练习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越来越熟练以至“自动化”,外语应用能力也就越来越强。Bialystok把学生的语言知识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课堂里所学的外语开始总是显性的,通过各种操练后能够转化为隐性的。影视英语教学中学生在欣赏后进行模仿发音、配音、看默片等训练,这样隐性语言知识越多,学生就越能够熟练地、不假思索地、流利地表达出来。

(3)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语言学习

英语在我国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缺乏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除了英语课堂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使用英语。而影视英语恰恰弥补了这个不足,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讲有其他英语课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可以展现交际场景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当学生在观赏英语影视作品时,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等于把语言学习放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使得语言学习真实自然。

(4)影视英语能够形象直观地传递原语文化

电影就其本身来说是特定文化下的产物,同时它又是文化的载体。电影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交际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对原语文化的了解上的。学生在学习语言本身的同时,还应该了解该语言所处的文化,这样才能够顺畅地同原语使用者进行交流。因此电影通过电影情节对原语言文化生动的阐释和展示对学习者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导。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影视英语具有多模态性,适宜进行英语听说教学。

三、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实践

1.影视资源的选择:语音、语速和主题

在多模态环境下进行影视英语听说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为影视资源的选择,内含语音、语速和主题。电影类型和主题分类颇多,其中有历史传记片、科幻片、音乐片等。但是从如此繁多的电影中挑选出适合语言教学的影片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影片语言的发音,不同类型的影片中的语言各具特色;其次,影片的语速也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一个要素,根据克拉申输入——输出理论,输入的信息应该能够被学习者理解才是最优输入,因此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听说水平确定相应的语速素材;此外在选择影视主题时,具有教育意义、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以及能够反映英美国家文化民俗的需重点考虑。

2.多模态影视英语的互动实践

依据Harmer提出的输入、练习、输出之间平衡教学主张,我们在影视英语课程中,设置了以下教学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通过听觉和视觉大量感知语言材料,通过多看、多听、多读来接触和理解语言材料的意义、形式结构和交际功能,即整部影片的观赏通常由学生自行在宿舍或网络教室完成,课堂上教师选取影视片段进行分析讲解,开展听说互动活动;其次,要让学生将输入的语言材料和相关的知识在多种活动中反复操练、消化、加工,使之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内化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见下表所示听说互动实践。例如,在学生观赏该影视片段前,教师将片段中出现的生词或是俚语列出,让学生了解学习;而影片中的某些精彩对话可以单独节出,让学生模仿操练;亦可采取先让学生观看,然后放默片让其参与配音,这样就起到了提高学生英语听说两方面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将贮入的语料和知识重新组织,在新的交际情况下以口头或笔头方式表达出来,把握语言的交际功能,有效地交流信息,这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较为高级,活动的形式为改编故事情节和编演情景剧。整个过程中,输入、摄入(吸收)、输出,环环相扣,循环往复,组成有机整体,三者全面兼顾,平衡发展,不可顾此失彼,有所偏废。

3.多模态影视英语教学反馈

在我们的多模态互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表现非常积极,乐于参与互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操练,学生表示通过多感官的体验感受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而且由于影视资源的地道性,经过模仿、操练对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除了言语行为以外,非言语行为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重视,他们意识到在真正的现代社会交际中,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同等重要。在多模态互动活动中,学生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学习,进行意义的构建和传递,取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

四、分析与建议

在该研究过程中,我们尝试了新的英语听说教学模式——基于影视英语的多模态听说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发现这一模式和传统的模式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见表2)。多模态听说教学模式能较大程度上突破传统课堂诸多局限,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多感官的充盈体验,引起多层次联想,从而增强大脑记忆,提高听说能力。它也能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资源,突破纸质教材的约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原版英文影视素材,使听说教学更生动直观,更具有互动性,它给与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与运作空间,强化学生自主习得能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进程的热情,全面提升他们的语言听说能力。

通过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的比较,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我们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利用多模态教学优点,多种感官刺激增强理解和记忆

多模态强调多感官并用,以帮助学生克服单词、语法等记忆难的问题,在多感官身体力行后,便可达到牢固记忆。在影视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同时接触语言素材和知识,其理解、记忆的效果远比单一感官刺激好得多。单纯通过听觉或视觉一个通道输入,与视、听、说、动多通道输入,效果也不同。而且通过一定的情境呈现信息会促使学习者积极感知,识记效果大不相同。通过影视英语进行视听说训练正好是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有效地结合起来,这种多感官的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

2.重视非言语交际,提高整体口语输出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数字、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传统认为是非言语交际的图像、颜色、声音、表情和动作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现代社会中,多模态交流已经成为人们交流的主流。因此,不仅需要注重语言文字,还要注重视觉、听觉、行为、表情和动作等其他非言语交际符号,这样才能提高整体口语输出的质量。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有效组织教学互动

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法、沉默法、互动听说法、全身反应法、折衷教学法等兼收并蓄。这就要求我们在听说课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英文原版影视素材,既包括了真实地道的语言又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且以多模态方式呈现,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教学手段和内容来促进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影视素材不同的特点,开展相关的互动活动,使学生进行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进而通过多层次的联想来巩固强化记忆,提高听说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实践证明传统语法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颜色、文字、字样和印刷版式等符号在现代交流中已经不再处于辅助位置,而是正在和语言符号一起形成更为宽泛的符号资源共同参与构建意义,这也就证明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观点,即语言之外的其他符号系统也是意义的源泉,也和语言符号一样具有多功能性。而影视英语作为多模态语篇,正是由于文字、图像、声音、动作和颜色等符号的相互作用,才达到突出和生动的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语篇中形成了一种强有力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共同实现要表达的现实交际意义,对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

[2]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1)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

[5]刘芹.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研究[J].现代外语,2008,(1)

[6]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2)

[7]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5)

[8]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