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效课堂的界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效教学;思考;实践;再反思
一、概念界定
什么是高效教学?怎样做到高效教学?我认为理想的英语教学应该是高效优质的教学。光有高效是不够的,因为高效本身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追求效率和效益。还要是优质的。高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
二、高效教学――我的思考
我认为高效教学的标准应以“三头六臂”来评判。三头是:课程、教师自己、学生。六臂是:三课(课标、课程资源、和谐课堂)、两教(教师角色、教学设计)、一生(学生)。
1.课程
我先说三课中的课标。它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最为重要,它对怎么教提出要求。教师恰当选择教学结构与形态,使过程目标和终结目标一致,是高效教学的标志。在教学中,老师要体现新课标界定的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一双重属性,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死与活的关系、入与出的关系、内与外的关系。死与活的关系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关系。要有语言的必要模仿和机械训练, 才能过渡到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听说读写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入与出的关系是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关系。只有足够的、恰当的语言输入,让学生理解、模仿、内化之后,才能活用、输出。打个比方,如果输入的是一个杯子,输出的却是一个碗,就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语言的学科素养就是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内与外的关系是:课内与课外的关系。既要学好课本内的知识,又不局限在教材上。香港大学校长程介明讲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应该是学生学习,而学生学习领域,应远远超越课堂。
我再说说课程资源。最好的课程资源就是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及文本再构,多从语言欣赏的角度挖掘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我们要在准确地把握总的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和梳理教材的内在体系,要研究教材的框架设计、内容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教材学科资源库。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多从语言欣赏和文化的角度来入手,努力为学生打开一扇能看见域外风景的窗户。
和谐课堂是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这是高效教学的重要条件。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
2.教师自己
我先说说教师角色。我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尘不染不是不再有尘埃,而是尘埃让它飞扬,我自做我的阳光。”老师要做照亮少年成长的缕缕阳光,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教学风格诠释自身角色。
我再说说教学设计:备课时眼中要有学生,要符合学生审美要求。我想让学生明白什么(目标),我怎么知道学生明白。高效教学标准是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有自己的思想,有了思想,就有了希望。要遵循以下原则:
(1)体现学生(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考虑学生思维,设的目标学生能不能完成。
“If you want to teach the 14-year olds, you must think like 14-year olds.”
“If you want to catch fish, you must know what the fish want.”
(2)体现任务 (具体、明确、符合实际):通过这一节,学生会什么
(3)体现发展(i+1):就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再给一点难度。i是学生原有基础,难度不能低于或平于学生现有水平,高于就是+1。
(4)体现人文(有底线,不封顶):体现人文并不是一味的迁就,而是我们要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有底线,不封顶。这个底线就是班里最差的那个学生。教学难度起点以中间学生是错误的,那就放弃了三分之一的学生,我们的高效教学对象要以最差学生为基准,我们要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
3.学生
一堂课,适合学生就是高效的。理想的课堂是通过一些课下来,学生兴趣越来越高;学生问题在上完课后越来越多;给学生敢于发表想法的空间。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激活智趣让学生站起来。评价一节课的成功标志是看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这节课上获得了多少。考虑学生有效参与的深度和广度。参与深度要靠问题引领。
总之,理想的英语高效教学是简约中蕴含着奢华,充满智慧和品质的。
三、高效教学――我的实践
从2010年起,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全面深化我区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以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学领军团队为切入点,实现我区初中英语教师队伍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区初中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把学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区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均衡发展的有效载体,进一步优化学区运行机制,并将高位均衡、共同发展作为学区管理的重点,促进教学信息的沟通和教学资源的共享,保障高效教学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学案导学
“直抵教学的本质核心,紧紧围绕核心组织教学,才会使教学发生根本变革”(成尚荣语)。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主体教育”、“以生为本”、“以学为主”,课堂的核心价值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然生长。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采用学案导学就是改革创新的一个举措。
一、采用学案导学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质性的理论支撑。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提出,要对学校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案,使教师和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获得最好的发展。巴班斯基指出:“最优的”,就是“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所谓最优化的教学,就是在教学、教育和学生发展方面保证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大的成效,而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学校卫生学所规定的标准。
4.《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行为,但这种学习是在师生双方统一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因而不是孤立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生的。所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味着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适当的条件、营造恰当的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避免把自主学习理解为抛开教师的作用,完全由学生“做主”的形式。自主学习既涉及学习内容,又涉及学习方法。
5.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教育要以学生探索性地学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提高,他们能根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选择地观察现象、动手实践、思考问题。这就为我们以“以导为主”实施教学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政策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给学生留下深入思考的时间,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规定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3.在重庆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落实市教委关于指导学生“愉悦学习,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工作要求,引导教师开展教法与学法研究,切实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研学习,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市教委、市教科院在全市中小学进行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打造超越课堂的教学改革。
4.新课程改革倡导开放、自主、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侧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针对初中学生心理智能方面的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受到重视。自新课改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有了积极变化,但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重教轻学的现象,学生出自内在需求的自主学习、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等未能真正实现。
(三)实践依据
1.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高效的五大抓手之一《271导学案》,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铺设“271高效课堂”快车道。
2.我县羊角中学、火炉中学的“三案四步”课堂教学模式中,把学案作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手段和有效载体,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学习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我校主研的县级课题《农村薄弱学校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把学案制作和使用确立为必不可少的课堂学习环节来要求,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收到了奇效。
4.在农村薄弱学校思想品德学科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特别是导学功能的发挥有待进一步探索。“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总结和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具体到初中思想品德学科,还存在学案设计编写怎样与学科教学内容、生活情境素材有机整合;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主体作用如何真正发挥,教师作用如何充分发挥等实际问题。
二、学案导学概念的界定
(一)学案的界定
由于学案导学模式研究在我校起步较晚,对一些核心概念的界定尚未完全澄清,对学案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三种观点。
1.学案就是学习方案。如“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和课题为单位,把课本中相应的内容和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
2.学案就是学习材料。如“学案是把教学目标、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练习巩固、评价任务等编写成供师生教与学使用的学习材料”。
3.学案就是案例。如“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智慧,发展学生能力而设计的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索、要点强化等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学案不仅仅是一份学习材料和案例的呈现,更具有很强的设计性,可以认为学案实质上是一种学习方案。
(二)学案导学的界定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综上,我们认为:“学案”是建立在教案基础上的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从“用教案教”到“学案导学”的转变,其本质是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是把教师的教学目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转化,是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交给学生的过程。
(三)教学实效性的界定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有效教学 高效课堂
引言
近几年来,“有效”这一理念已经逐渐渗透到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当然也包括教育行业。而“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早在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已经开展,其核心就是追求教学效益,也就是所谓的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范畴比较广泛,其中包括“高效教学”。三百多年前夸美纽斯所说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是对“高效教学”的古典表述:而“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则是对“高效教学”的通俗表达。当下,研究高效课堂的内涵、追求高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正成为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并努力实施的重要课题。
一、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学生角度来说,高效课堂的主要表现为: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目标做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二、高效课堂的基本特质
根据高效课堂的定义,可以总结归纳出高效课堂有如下基本特质:
1.高效课堂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
新课标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才能有成效。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能学”、“想学”的自我意识;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最后,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2.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
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参与的最好办法就是实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学生的探究结果不强求一致,重在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的点拨重点也不在引向一个标准答案,而在于从学生的探究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观点进行必要的校正。
3.高效课堂是教法灵活多样的课堂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变。如果不断改进方法,则不仅学生感到新鲜,自己也会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常教常新的奥秘。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教法,让课堂教学始终充满创新意识,课堂效果自然就会强化。
4.高效课堂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
高效的课堂上,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尝试鼓励他们勇敢表述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己既不是同学的陪衬,更不是教师遗忘的角落,“我参与,我进步,我快乐”的意识一旦在他们心中扎根,学习积极性将会极大地被激发,成绩也会在不断的巩固和夯实中得到提高。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1.构建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目前课堂教学一味追求新理念,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教学中容易出现因夸大自主教学,夸大过程与方法,夸大学生作用,夸大情感目标等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现象普遍存在,重复、填鸭式的教学现象随处可见,公开课中的表演、作秀愈演愈烈等。面对种种课堂教学现实,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我们迫切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
2.构建高效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高效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质量最高层次的标准,是每一位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理想追求。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应建立有效教学理念,切实消除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最有效的发展等方面做一些有益创新,让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探索与实践,寻求有效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师生在教学改革中获得最大“实惠”。因此,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教师在研究学生,研究知识,人际关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专业素养就会得到极大提升。
3.构建高效课堂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目标,从而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需要那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人才。构建高效课堂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4.构建高效课堂是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需要
构建高效课堂不仅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更要改变他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通过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行为被赋予了特殊意义,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根源。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在对待学生的学习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帮助与引导;在对待自我成长上,教师将更加注重自我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将更加注重合作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16个字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代表一切方法和出路。围绕“十六字”灵魂,从“唯学”建构教学关系,从“唯生”建构师生关系。基于“两唯观”,寻求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路径。
1.积极转变教师角色
要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由单纯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转化为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精心组织教学,真诚与学生合作,师生之间形成和谐、民主、互动的关系。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点拨,在学生有需要的时候指导。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问题时给予帮助,使学生不断探索反思。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习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准确定位教师角色,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才会和谐,这样的课堂才会有高产出、高效益。
2.准确制定教学目标
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与情感这三维目标。同时新课标指出,这三个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实现的。传统教学侧重双基,淡化过程性目标,其他目标很少涉及。但在新课程指引下,特别是在高效有内涵课堂的构建中,必须对课程目标有准确定位,既不能随意降低标准,又不能随意拔高要求,更不能因为创新课堂而过分强调具体哪一个目标,这样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可见,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准确定位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根本所在。
3.认真全面研究教材
认真研究教材、增强教材处理功底的途径主要有三条:阅读教材、分析教材、整合教材。理解教材和熟悉教材有较大区别,熟悉教材是浅层次的、表面化的,即哪有知识点、重难点是什么等;而理解教材是深层次的,即要理解教材设计这些内容其预期的功能是什么。教材上所给的情景素材蕴含着编者的意图,要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处理好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还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再开发、创造和延伸,更好地发挥教材设计的“原始”功能,强化教学效果。
4.科学潜心分析学情
研究学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准备情况和思维特点,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其次要充分考虑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再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个性特点和达标差距,以便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最佳发展的教学条件。
真正的学情源自课堂。教师一方面要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倾听,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为,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调整教学问题并适时调控教学进程。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准确了解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修订、充实和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教师还要对这些了解、认识、感受与思考进行及时总结,不仅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还有利于及时补救教学中的不足。
5.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有了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在各个教学环节时时做到最优化,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教学高效。一是要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知识。二是要应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不仅要追求高效,还要最讲究生态。三是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新课程倡导多元评价、多样评价,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要关注学习水平,更要关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6.善于发挥教学机智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场所,再完美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之间也必然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落实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节教学节奏与步调,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烁的亮点,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的信息资源,利用教学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教师对生成性资源的处理效果,往往彰显教师的智慧,反映出教师的专业素养。
7.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营造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结语
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追求的最高教学境界,同时,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为他们今后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世斌.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2]冯程.我的高效课堂[J].才智,2012(23).
[3]沙春霞.如何打造高效课堂[J].宁夏教育,2011(21).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实践;拓展延伸;课堂策略
政治课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拓展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好教学资源、有实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设置富有趣味性的教学问题,并同学生一起开展体验生活的综合活动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做到引导学生对学习、对生活体验进行反思,以利于学生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另外,作为政治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培养学生对时事政治的解读能力进而提高其相应的评析能力,从而做到高中政治教学和时政教育、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完成政治课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知识、体验生活、感悟世界。因此,围绕这些目标要求,如何有效地进行拓展延伸成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改革热点问题之一,值得探讨。
一、高中政治课堂中对拓展延伸含义的界定
高中政治课堂拓展延伸是指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实践当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教学三维目标、学生的基础水平、教师的个性特点,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适当、适时、适度、适情地引入包括文字内容、声乐歌曲、图片影响等媒介,整合相关教学策略,对本堂课的知识点进行拓宽和加深处理,以加深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增加学生的政治知识储备,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愿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政治责任感。
拓展延伸,不仅是为了实现高效课堂这一目的,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它符合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力求通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来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通过拓展延伸来实现高效课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冷静地反思并力求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拓展延伸值得反思的误区所在
在政治课教学实践当中,常见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纷纷加入到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中来,但现实的教学中却存在以下几种常见的误区:
1.忽视教材内容,为拓展而拓展
纵观眼下的课堂,拓展延伸中有些教师裹足不前、畏首畏尾,但有些教师却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为了拓展而拓展。一味追求拓展延伸,忽略了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对应该着重把握的重点和难点却未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学生停留在一知半解甚至对知识点无印象的拓展活动中。这样不恰当的拓展延伸,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甚者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延伸的内容必须根据政治课的教学进度来安排,并且进行合理有效的鉴别筛选。如果未加区分随意拓展,易导致拓展延伸过度宽泛,也将偏离正常教学的初衷。因此,拓展应该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恰如其分的挖掘延伸。
2.忽视知识衔接,为标新而立异
有些教师为展现拓展延伸,纷纷各显神通:(1)表现为广泛拓展,延伸拓展活动覆盖了课前、课中和课后;(2)拓展形式多样,如课堂分组拓展、全班集体拓展等;(3)对拓展内容的丰富化,比如在延伸教材的知识点方面牵强附会,不顾各学科是否存在必然的知识点联系;(4)在多媒体技术方面的使用,图像、视频、文本等资料花样百出。如此多种类的教学拓展形式,表面上看去风光无限,而实质收效甚微,虽然强化了拓展形式的广度,却与拓展延伸的真正目的脱节,让学生历经课堂热闹却收获甚微,如此教学拓展得不偿失。
3.忽略时机选择,为随心而所欲
拓展延伸必须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预先思考,合理选择材料,理性思考采用的方式以及在何时采用,都必须做得适时、适度、适地、适宜。对于高中政治课来说,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先经过反复的情景预设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教学内容相互冲突,才能如愿地完成三维目标的要求,并将拓展延伸合理地运用到整个高中政治课的教学当中。
4.忽略个性差异,为满盘而皆输
拓展延伸要求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以生为本的课改理念,以课本为主心骨,通过挖掘教材、整合教学素材,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具体的知识重难点和课程三维目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而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自身所特定的认知限制和思维理解能力的差异,未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一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无差别无针对性的拓展延伸。如此忽略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智力发展特征,使得拓展延伸的效果适得其反。
三、高中政治以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的策略
拓展延伸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水平,必须在平时的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加以总结和落实,为了实现政治高效课堂的功能,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立足教材,目标明确,实现知识网络的拓展延伸
高中政治的拓展延伸要明确教学目标,本着教师钻研透教材内容,学生学习透教材知识点的目的,从而开拓学生的知识、眼界,也就是说,既要重视教材内容的基础性作用,又不能脱离教材内容,必须以教材的基础内容为依托对象。在教学实践中延伸拓展并非无的放矢、随性而行,而是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难度适中并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当然,延伸拓展要把握好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知识网络构建。拓展延伸其实是为了更好地传授教学知识点,更贴切地实现高效课堂。
2.运用技术,把握动态,实现生机新意的拓展延伸
所谓的课堂其实是由教师、学生、教材运用等组成的动态系统,依赖静态化教学是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师作为一个能动的主导者,应该根据教材知识、课程节奏、学生的兴趣关注点、心理特征等因素,选择拓展延伸的时机,选准拓展延伸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板书、口头讲解知识点等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技术贯通处理,使课堂呈现出一派生机活力、新意盎然的动态教学过程,以增强学生的感官印象和真实感。
3.以多角度、多学科为着眼点,进行有机结合式的拓展延伸
高中政治在教学中有着变通灵活的特点,可以寓德于教、寓乐于学、寓趣于书。高中政治课涉及的知识也涵盖着经济、政治、哲学、文化、法律、道德等。政治教师要考虑到与其他不同学科的知识联系点,并加以融会贯通,以政治教学为主,为政治教学所用,恰到好处地在政治学科中渗透其他学科来进行拓展延伸。要注意的是,政治课堂上教师所参考的所有其他学科资料都是为政治课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课中的知识点,而非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完全抛开政治课堂的教学目标,故意去吸引学生而大讲其他学科的知识。多角度、多学科为着眼点,并不是喧宾夺主,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有机结合式的拓展延伸。
以高中政治教材必修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为例,笔者在进行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时,将史、地、政三科紧密联系,并借鉴了音乐、美术以及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笔者让学生回顾中英关系的历史,从中英历史渊源,存在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中英关系对中欧关系乃至世界格局都将产生影响,存在四面八方的横向联系,让学生从历史中分析时政,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借鉴历史知识贯穿于政治课堂,可以让学生理智思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此来思考国家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运用地理学科的地域特色,讲解处在经济全球化的中英关系,既让学生明了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之间均离不开全球化的地理区域,同时也让学生知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地理差异性影响了中英文化间联系中的差异性。教学的同时,笔者插入播放三小段旋律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拓展延伸感染下心领神会,明了人的思维是联系的。当然,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比如价格变动影响需求量,可以融合数学学科的曲线图;比如用美术漫画“面包师和快乐单身汉”来讲解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在政治课堂中实现与其他学科相互运用彼此渗透融会贯通于知识点的拓展延伸,与其说缓解了学生视觉、听觉疲劳,更不如说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4.以多关注、多积累为着眼点,进行个体差异性的拓展延伸
以拓展延伸实现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拓展延伸,看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很难,这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下足功夫,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自己的教学设定好空间。其次教学中教师必须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在平时进行大量的多学科阅读的基础上,多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多听多留意,多读多写,利用各种手段实现知识储备,不至于“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是生活处处皆知识般地娓娓道来。
总之,高中政治课拓展延伸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手段和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追求拓展延伸实现课堂高效化,更是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这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拓展延伸的实效性,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有目标地超越教材,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理智化、成熟化,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许建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观察[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王强.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J].湖北教育,2005.
[4]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一、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风向标
界定一堂历史课是否高效的标准在于看其三维目标是否得以有机呈现,即是否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传统历史课堂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忽略不计;新课程背景下,人们逐渐明白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开始重视“过程与方法”,出现了“问题教学法”“导学图”“三段六步教学法”“四段六步教学法”等各种各样能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情感态度价值观”依然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人们仍把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指向应对考试,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三维目标出现跛脚现象,这样的课堂显然不能称之为高效课堂。如何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当前历史教师迫在眉睫的攻坚任务。
二、自主、合作、探究是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基本途径
科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自学潜能,中学各学科80%以上的学习任务中学生都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历史学科的比例就更高。中学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应转变为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精讲学生不会的知识点。课前,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备课,弄清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完成的知识点?哪些是学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完成的知识点?哪些是只有通过教师精讲才能完成的知识点?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完成的知识点,教师将其整理成预习作业交给学生课前去完成;对于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才能完成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完成;对于学生通过自学及合作学习均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则由教师精讲来完成,这样的课堂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功能,又能保证学习效果。
三、信息化教学是实现历史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历史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已以发生过的历史事件进行情景再现,通过情景再现,让学生去认知、去感悟。而这种情景再现,只凭教师空洞的讲述,是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曾经有一位历史老师苦恼地告诉我,他在执教《》一课时,准备了很多小故事,满以为课堂会很精彩,一堂课上下来,他发现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听故事学生都不感兴趣,这位老师担心今后的历史课该如何上。其实历史老师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方法本不错,问题出在我们历史教师不是艺术家,表演效果达不到学生的期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