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第1篇

1研究计划的完整性 

研究性学习其实相当于大学里培养研究生的导师制,只是研究课题的大小不同而已。但凡研究都要通过查阅文献、制定研究计划、具体实施和成果总结等几个步骤。这就对中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中学生则几乎没有接触过科学研究,所以在初期确定课题时就迫切需要指导。课题的来源有多种途径,如何确定课题在此不赘述。单论初期确定课题时研究计划的完整性。 

如“青岛楼山”课题,学生事先没有到楼山实地考察过,只知道楼山是重工业污染区,想到山上取些标本,考察楼山受污染的情况。对于在山上能取到什么生物标本,取了标本如何处理、观察,能不能查阅到楼山前些年的环保资料都非常模糊,也没有要取得什么形式的成果的打算,对如何进行整个调查研究心中没底。不搞清这些问题而急于下手去搞研究,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很难预料研究的结果。所以首先要给学生上一堂研究方法课,通过介绍科学研究的步骤,和学生一起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学生自己回去再进一步地讨论,确定了整个计划的关键步骤:比如先到楼山实地考察1次,并且可以到当地环卫局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整个过程要注意留取资料,如出门一定要带照相机拍照等。通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大家做到了对整个研究计划心中有数,对完成研究性课题充满了信心。后来学生在第2学期做“进化论”等课题时,事先就能制定出大致的研究过程以及成果的表现形式等,表现了长足的进步。 

2研究过程的监控 

由于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对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如果在研究性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不注意日常监控,则很容易造成组员忙闲不一的局面,甚至最后使研究课题流于形式。 

比如在“卫生”课题中,由于日常监控不够严谨,5个学生组成的课题小组其实基本上是2个学生在忙,有违于研究性学习“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原则,也不利于促进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共同进步。教师按照初期确定课题时组员的分工认真做好每周鉴定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注重过程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科学地对待研究性学习。 

3成果的形成和展示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形式包括论文、模型和标本等各种类型,展示成果的形式也有许多种,其中课件是有效而且常用的一种,但是要防止一种倾向,就是由于课件的可视性和良好效果而被当作学习的成果来下功夫,这样就会本末倒置,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 

如到学期末总结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时,由于时间紧迫,不少学生不自觉地把课件当成了最后的主要成果。不少课题都是先做课件进行展示,然后再慢慢写论文。有些小组甚至把课件上的文字直接取下来当作论文,导致论文存在口语化、用第1人称、不严肃等问题。应该要求学生先整理出论文或调查报告等,再制作课件来介绍研究成果,这样既保证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也符合科学研究的程序。 

4经验教训的总结 

一个研究性课题结束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这一点对于师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是顺利开展下一个研究性课题的基础。学生往往刚结束上一个课题就急于着手下一个课题,这时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总结。 

比如在“卫生”课题中由于没有注意研究过程中资料的积累,研究过程的照片一张也没有,导致最后在制作课件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而且整个小组分工不清,没能很好地进行合作研究;“青岛楼山”课题中因为样品的破坏,导致研究过程和结果脱节,造成巨大的漏洞,不可弥补。但在“青岛楼山”课题中由于一开始就注意了研究过程的记录,所以整个研究过程:上山、采样和访问专家等有具体记录。通过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学生对做好下一个课题更是充满信心。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第2篇

1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方案的设计须从学习者实际出发,立足学习者群体特点,了解学习者群体的知识储备水平和实际需求,为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全面性和可实践性提供依据。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基础和学习者风格。

1.1学习者基础分析

学习者之前没有接触过图像和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软件具有功能强大、操作简便和无需编程的优点,是一个独立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其内容对学生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学习者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知识,教师需要紧密结合学习者的知识储备水平、认知能力、抽象思维和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

1.2学习者风格分析

现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具有善于质疑、渴望独立探索的特征;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抵触老化的教学内容,会有意识的借助网络进行学习;他们渴望打破常规,喜欢用新颖奇特的思维去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教学主导者,要尊重学习者个体风格,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知识需求,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采用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启发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指为达到总的教学效果,要求学习者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总和。《平面设计》课程学习内容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研究性学习理念的科学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要合理选择、编排学习内容,注重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具体内容学习中应用。

2.1内容框架结构

《平面设计》课程中有很多陌生名词、概念,这些知识与原认知结构没有产生类属或总括关系,要实现内容框架结构难度较大,需要深入分析学习内容找到切入点。

根据教学目标的总体要求,依次把《平面设计》课程分成基本操作、绘制与编辑图像、选区、图层、图像色彩调整、路径、通道与蒙版、滤镜、综合应用等九个基本模块。每个模块既互相独立性,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2.2课堂探究学习内容

《平面设计》课程适用于探究性教学,课堂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选择能通过实验或实践获得的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次是选择具有代表性效果的作品,并能通过多渠道实现,既要避免内容过易丧失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又要避免内容过难挫伤学习者的学习信心。

3 学习目标制定

《平面设计》课程主要通过对国内外通用的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软件的各项功能,旨在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像的规划布局、综合创意、应用开发等图像的整体处理能力,并为后期多媒体课件制作、网页设计奠定图像美工基础。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既重视知识技能的获得,又强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学习资源设计

学习资源来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如何甄选合理有效的学习资料,教师应加以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目的、不同风格的学习需求。

5 学习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是依据学习目标,客观地对学习活动过程及其结果在定性和定量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习评价不仅是对学习结果的价值判断,同时也是对学习过程的不断反思不断调整的过程。学习评价的重点不是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而是学习者知识构建过程,学习评价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最终的学习效果。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第3篇

一、以学生发展作为教学的中心

为了配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把教学的中心还给学生,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教育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时候要设计些适合学生参与的活动,尽量设计结合生活实际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实现合作交流。

(一)小组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的关键理念之一,小组学习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较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学习小组要有核心同学组织小组共同学习,如果有的学生喜欢和某个或几个同学一组也可以成为分学习小组的考量标准。

每堂课应该留给学生10到15分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对某个知识点的想法。这样既让学生可以在同学面前没有拘束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了这样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极大的鼓励。小组内同学们有什么不懂的也不会有什么顾虑而不敢提出来,小孩子之间的交流都是很顺畅的,他们共同研究的过程中亲身经历着学习的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组学习促进自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学习是可以让别人代替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填鸭式的教学,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学生是不可能真正学会的,教给学生一道题目的答案,不如教会学生学会知识的方法。小组学习中教师做好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共同的研究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小组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充分准备时间,充分的思维活动时间,充分的交流讨论时间,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做好及时的评价,针对活动及活动中每个孩子的表现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

(三)培养创新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不是让学围在一起就可以了,应该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有要做的事情和自己想做的事情。学生选择的活动要能够结合教材、生活和自身学习实际的活动,伙伴之间遇到什么问题不能等靠,要鼓励学生共同研究发动脑筋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才是学习主动的重要表现,学生亲自想办法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极大的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一起可以互相弥补,在互相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学会质疑才能不断创新,质疑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没有质疑精神的学生对什么事情都不会有热情,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质疑可以先从浅显的内容开始,比如语文教学从课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质疑,再从文章内容质疑,最后可以从文章反应的深刻内容进行质疑,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养成对周围事物的质疑精神。没有质疑就没有思考,学生在质疑的同时一定会对自己的想法有所思考,不管学生的质疑质量如何最起码他们在思考,他们的思维能力自然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就是起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质疑。

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结合生活设计活动内容

探究性学习时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学习活动,这样让学生不要把学习成为一种生活负担,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和小组探究学习的操作。生活体验帮助学习,而学生的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活动既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面,又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彰显个性同时重视集体的智慧

小组合作学习必须有核心人物的带领,有了核心小组长的带领学生的学习才能更有方向感。但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核心学生的作用,在发挥学生的特长的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这样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学习程度基础上有更加优化的发展。教师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是重视活动期间学生的表现,还要引导学生为小组合作学习做准备,可以采取阅读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使用多媒体网络等为学习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学生的任何活动都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当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解决策略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解决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更好。

三、探究性学习应注意点什么

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面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选择好活动内容,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活动内容。

3.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养成合作的习惯,形成合作的能力,毕竟集体的力量是强调大的。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118-2

0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过去,人们的学习方式局限于学校、培训机构等,当今时代,信息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网络远程教育方式,这种新颖且方便的学习方法成了当前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常说“互联网是把双刃剑”,所以,只有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实现学习目的,才是真正发挥了网络远程教育的积极作用。

1 影响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行为和效果的因素

1.1 学习者个人基本情况

学习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决定了网络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通过调查显示,如果在远程教学中学习一些有深度的知识,男性比女性更有优势,因为男性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保持更长时间的注意力,而且男性更喜欢对事物的钻研;而女性在选择网络教育学习中更容易接受协作化学习方式,因为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满足了女性好奇心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特点。在选择网络远程教育的人群中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多数都是在职的成人,通常他们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家庭,利用闲暇时间来给自己充电;人们之所以选择网络远程教育,都有自己明确的学习目的,因而自主学习能力较强;通常选择网络远程教育的人并不是社会的优势群体。当然,网络远程教育学习者有一些共性的同时,每个人也都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比如教育背景、年龄、专业等等,因而,要想为学习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者个人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1.2 学习风格和初始能力

我们所说的学习风格是由个人的性格特点、情感认知和生理行为决定的,因而,每个人都会具备属于自己的学习风格。在网络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会对学习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网络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它对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理解能力、持续学习的能力等等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习者要想通过网络远程教育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自己必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此外,网络远程教学的媒介是计算机,所以,学习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而才可以对网络上的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同时,网络远程教育还为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平台,方便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进而提高网络学习效果。

1.3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学习者学习的目标。网络学习不同于学校、培训机构的学习,它更具自由性和开放性,学习者只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进而维持长时间的网络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对于学习者意识的考验。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选择网络远程教育的人群大都是在职人员,原因是他们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条件去选择培训机构,这其中很多人的学习动机就是单纯的想要获得一个证书或者文凭,进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在职人员选择网络远程教育的内部动机并不强,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进而导致网络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1.4 学习交互因素

传统的学校教学和培训机构教育都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但是现代的网络远程教育则完全不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是独立的,虽然也会有教师的视频指导,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个人自主学习,一旦遇到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不能及时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沟通,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极大困扰,直接影响了网络远程教学效果。

1.5 教学机构与教师因素

目前,我国网路远程教学机构通常是由各大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和各级广播电视大学组成的,因而,网络远程教学水平受到教学机构发展情况的限制。当前,网络远程教学的开展都是根据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现状来决定的,在开设网络远程教学课程时会受到教学条件、经费来源、师资力量等的影响,导致不同高校开设的网络远程教学课程内容、科目等都不尽相同。此外,师资力量也是影响网络远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学历背景、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等都会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

1.6 外界支持

网络远程教学影响学习者学习效果的外界条件有:物理环境、资源环境和网络人文环境。首先,物理环境是指网上的教学平台,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平台界面,它的清晰度、板块分配、播放连贯性、传输速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心理和学习行为;其次,很多人之所以选择网络远程学习平台,最主要原因就是其资源丰富,可以为自己提供想要的信息资源。但是,学习人群的不同决定了学习者的需求也有很大差异,可以说,每个学习者对于资源的需求都不尽相同,网络远程教育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具备大量丰富的可用资源,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网络人文环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信息、丰富的资源、完善的配套设施,进而给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在网络上实现自主学习,最终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 完善网络远程教育的措施

2.1 因材施教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影响网络远程教学行为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选择网络远程教学的学习者之间具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年龄、学历、专业等,这些都给远程教学带来很大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因材施教。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网络学习者进行科学的分类,了解不同学习者的在学习方面的差异,明确相似类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而根据不同类型学习者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其次,设置专门针对网络学习者的学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学习平台、网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相关课程的简单介绍等;最后,创新教学方法,不要将学习形式局限于传统的视频点播,在未来的网络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

2.2 完善网络教学监控

学习者只有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才能很好地适应网络学习,学习效果才能更好。要想达到一个好的学习效果,个体需要提高自组织能力,包括自我的激活、自我的定性、自我的规划等。毕竟学习者都是有惰性的,内部动机不够强烈,故在培养学习者自主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网络学习过程的监控,一方面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增加监控功能,对在线学习时长达不到平均水平的应该采取预警制度。另一方面,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对学习者进行跟踪监督,这样不仅能监督学习者学习,还能体现人文关怀。

2.3 强化交互式教学手段

网络交互对网络学习的作用不言而喻,学习者对网络交互的需求也比较大,故在今后开展网络教育时应尽力完善网络交互,强化交互式教学手段。第一,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人文化的网络课程、制作精美的页面、强化教师与学习者的深度交互和建构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等来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指导、监控和评估。第二,应该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交互信息要及时地捕捉,并且要及时地给予响应,要指引学生在线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教师要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互,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3 结束语

网络远程教育为人们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人们享受到了更加快捷和方便的学习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相信在未来,网络远程教育会不断完善和优化,并且在此基础上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创新,给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当然,学习者也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所学内容,科学、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实施效果;南京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634(2015)06000506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层次发展,许多高校开始重视并实施通识教育,把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作为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研究型大学作为通识教育改革的“领头羊”,不断加快建设通识课程、提升实施质量的步伐,通过借鉴海内外著名高校的通识课程实践经验,充分调动优势资源,在理念与实践两个层面持续地探讨通识教育课程的整体优化策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研究者较注重对国外通识教育历史以及通识教育理论的介绍与研究,而较少对国内大学通识课程的实施成效进行实证性的调查研究。然而,通识课程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学生,他们在通识课程上的学习投入情况如何?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否促进了学生课程满意度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些有关现有通识课程实施效果的问题亟需作出解答,以便“对症下药”,形成改善方略。

1研究设计

1.1研究框架与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借助美国本科教育质量评估领域的著名学者亚历山大?阿斯汀(Alexander W.Astin)的“学习投入” (learning involvement,亦可称为学习参与)理论作为理论基础,他认为学生在有意义的活动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多,那么学生的收获就会越大,“学习投入”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学习投入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结果”的层级、水平和质量[1]。基于此,本文将沿着如下两条脉络进行研究。

首先,对于学习结果的分类,阿斯汀指出,学习结果应包括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术能力等属于认知层面,而学生的满意度是学生对所受教育的一种反馈,归属于情感层面的学习结果,忽视情感结果的评估项目是不完整的[2]。因此,本研究将从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满意度和学生能力发展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

其次,根据阿斯汀提出的IEO模型,在考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时,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当前的学习结果(如目前的能力水平),而且还应当同时把学生初始的状态(如初始能力水平)纳入到考量范围之中,考察学生的能力增值状况(valueadded situation),这是因为学生的输入状态不仅会影响学生所接受的环境和经历,而且也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结果。如果不考虑(即在统计学意义上为“不控制”)学生初始状态的千差万别,分析得出的环境对学习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其实并没有足够强健的解释力[3]。因此,本研究将学生的性别、年级、学科、初始能力水平作为控制变量,研究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净”影响。但是,在考察“学生对通识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这一结果变量时,本研究不将相应的满意度初始值纳入到初始变量之中,因为已有诸多研究证实了“满意度的结果状态几乎不会受到初始满意度的影响”[4]。

综上所述,本文将主要研究如下两大问题:(1)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现状如何并探讨其影响因素;(2)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学习结果(包括满意度和能力发展)的作用如何?

陆云吕林海

第6期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基于南京大学的问卷调查

教学研究2015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南京大学作为案例高校。南京大学是中国高校中第一个明确提出“创建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从2009年以来,学校探索并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三三制”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打造了400余门以新生研讨课、通识教育课和学科前沿课为核心的批判性思维体系课程,多次召开了全校性的本科通识教育改革系列研讨会,并陆续采取了各种举措来完善通识教育体系、改进实践效果,如集中“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创新“通识课堂教学模式”、加大“通识课程建设的资金投入”等。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建设旨在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促进独立人格和价值观的形成。但这一系列通识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本科生对通识课程学习投入情况如何?通识课程的学习究竟有没有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切实的研究和证据加以探究。

本研究的调查依托于南京大学所参加的大型国际调查项目“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调查”(Student Experience in the Research University,简称SERU调查)而展开。调查采用网络普查的方式,在数据筛选之后,共获得有效样本3799个。其中,男生占49.5%,女生占50.5%;低年级学生占33.3%,高年级占66.7%;人文学科的学生占17.0%,社会学科占20.8%,自然科学占32.1%,工程技术占26.3%,医学占3.8%。

1.3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首先,利用SPSS 18.0对通过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来看,研究中除了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外,还使用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描述性统计方法主要用于分析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基本现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则用于探究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和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对本科生学习结果的影响。此外,在定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也进一步进行访谈调查,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解释性数据。

1.4研究工具和相关变量说明 本研究采用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开发的SERU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专门针对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读经历设计的,旨在了解本科生就读期间的体验与质量状况,内容涉及学习参与、学业目标、信息技术经历、全球化体验等多个方面。

SERU问卷汉化版的第三部分为南京大学的特定调查模块,包括了学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真实投入情况以及对课程的满意度评价。问卷将课程分为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本研究分别以“我在通识课程学习上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和“我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实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这两个调查项得分来衡量学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投入度,用5点量表的计分方式,从非常小、比较小、一般到比较大、非常大,分别记1~5分。问卷中设计的通识课程满意度指标包括对“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教学水平”、“课程的管理”等课程实施方面的评价和对通识课程整体质量的满意度评价,均采用6点量表的方式计分,从1~6分分别代表很不满意、不满意、较不满意、比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中文版SERU调酥兴涉及的通用性的能力指标包含“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清晰有效的写作能力”、“阅读和理解学术资料的能力”等20个题项,每个题项均要求答题者分别回答“刚入学时的水平”和“目前的水平”。水平的等级依次为“非常差”、“差”、“一般”、“好”、“很好”、“优秀”,按照“1”、“2”、“3”、“4”、“5”、“6”进行数据编码。为了使所研究的指标简单化,笔者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刚入学时的水平”和“目前的水平”这两组数据进行共通因子的提取和分析,经过多轮的探索和反复剔除在各个因子维度上负荷都不高的调查项,最终提取了两组数据的共通因子结构,所得结果与查特曼的研究较为一致,因此在查特曼对因子命名的基础上,将本研究中两组数据的3个共通因子命名为: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对个人、文化与社会的认知与理解能力[5]。三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超过了0.7,说明能力发展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研究分析

2.1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总体状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科生在通识课程学习投入上的得分低于在专业课程上的学习投入。有77.4%的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投入了“比较大”和“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而只有24.2%的学生在通识课程的学习上投入了“比较大”和“非常大”的时间和精力,其均值处于比较小和一般之间。总体来看,本科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投入度较低。

表1南京大学本科生在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

学习投入情况人数最

值最

值均值

(N)标准差

(SD)选择“比较大”

和“非常大”的

比例之和(%)通识课程学习投入37991.005.002.95740.8853624.2专业课程学习投入37991.005.003.98920.8156277.42.2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大学在通识课程建设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并配备了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但为什么本科生的通识课程投入度不高?本研究将从个人和学校通识课程实施两个方面来探讨原因,将学生性别、年级、对通识课程的兴趣等个人因素和学校通识课程实施的各方面因素分别纳入回归分析。

表2中模型1分析了个体因素对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从回归方程的R2值可以看到,个体因素能够解释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方差中的35.8%。性别对本科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男生的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显著高于女生。学生对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均对通识课程的投入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表2中的模型2综合分析了个人因素和学校通识课程因素对学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的影响。从中可见,在模型1中对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在模型2中仍具有显著影响。在学校通识课程实施方面,通识课程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识课程所用的教材和通识课程的管理均对本科生通识课程的学习投入具有显著影响。表2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自变量因变量:本科生在通识课程上的投入程度模型1Betat值模型2Betat值个人

因素性别(男=1,女=0)年级(低年级=1,高年级=0)学科分类(大文=1,大理=0)对通识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0.0513.597***-0.020-1.4930.0100.7110.28615.510***0.36319.688***0.0574.204***-0.017-1.3300.0070.4950.26014.219***0.34419.295***学校

通识

课程

因素学校对通识课程的宣传和告知通识课程的整体目标设计通识课程的结构与体系的架构通识课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识课教师的教学投入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通识课程内容安排通识课程的各种资源支持(网站、讲座、图书资源等)通识课程所用的教材通识课程的管理(咨询、指导、改进建议的采纳等)――――――――――――――――――――-0.028-1.432-0.003-0.1190.0030.1480.1044.780***-0.042-1.8490.1778.232***-0.045-1.9670.0291.5610.0985.079***0.1034.993***df (Total)36983698F值(p值)412.974,p< 0.001173.036, p< 0.001决定系数R20.3580.411DurbinWatson值1.8331.760注:1. *p< 0.05,**p< 0.01,***p< 0.001;2.大文科指人文、社会、艺术等学科;大理科指自然、工程、医学、农学等学科,下同。2.3通识课程学习投入度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3.3通识课程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南京大学实施通识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重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发展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表达思想、判断和鉴别价值等方面的能力,并以此促使学生的感情和理智都得到全面发展,塑造完整人格[9]。几乎所有接受访谈的学生都认为,通识课程的学习促进了自己能力的提高,如,学会了一些收集资料的方法、开阔了学术视野、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个人素养。这些效果与南京大学的一系列努力措施密不可分,如推动大量“名师”走进本科生课堂,促使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倡师生共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方法,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的意识和精神等等。应当说,这些理念、做法和经验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通识课程未来的发展而言,笔者认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和能力等等,都是值得考量和改进的重要之处。

参考文献

[1] 吕林海,郑钟昊.中韩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术经历满意度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教育发展研究,2013,(1):3442.

[2] ASTIN A W.Assessment For Excellence: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M].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1:6162.

[3] 吕林海,郑钟昊.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什么样的信息技术经历:现状及效果的探析――基于南京大学和首尔大学的问卷调查[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222.

[4] ASTIN A W.What Matters in College?Four Critical Years Revisited[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Company,2001:277.

[5] CHATMAN S.Factor structur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2011 SERU/UCUES Questionnaire Core[Z].working paper,CSH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2011.

[6] BIGGS J B.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 What the Student does[M].Buckingham: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3:17.

[7] KUH G D.Assessing What Really Matters to Student Learning[J].Change,2001,33(3):1017.

[8] 龚放.聚焦本科教育质量:重视“学生满意度”调查[J].江苏高教,2012,(1):14.

[9] 南京大学.南京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要求[EB/OL].(20150523)[20150513].http://jw.nju.edu.cn/jwoldweb/661/menu663.html.

Pres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s′ learning engagement of general

curriculum and its effect on learning results in research universitie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of Nanjing University

LU Yun,LV Linhai

(Institute of Education,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Jiangsu210093,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