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第1篇

当然,这是较早走出国门的一批企业,部分在海外市场已经取得成功。对于大多数中国加工业来说,正面临着如何走出去的难题。以前被动接受订单,对于产品卖给谁、怎么卖并不清楚,中国加工业的这种运作模式显然已越来越不可持续。中国经济正在面临转形和结构调整,数量众多的加工业可选择的路子并不多,要么死去,要么自己走出国门寻找市场走向新生。

能不能走出去,怎么走出去,这时候信息情报就很重要,对于某些企业来说可能是决定性因素。作为立足于国内的纯商业性的市场调研机构,有时能提供海外某些国家的市场信息,但对于系统性地解决世界各个市场的信息情报,力量就显得单薄。如何解决问题?政府需要发挥作用。

中国实际上要建立的是一个海外产业情报收集体系,这个体系可以由中央的某一相关机构牵头,也可以由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方政府运作。这个体系纵向是产业选择,至少确定几十个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行业,然后按国家和地区横向划分,动态地收集行业信息,按行业提供给国内的企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想法向这个体系的组织机构提出需求,委托特定的信息情报项目

如何建立这么一个情报收集体系?有两个经验可以借鉴: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第2篇

今年出口什么样?

阮早升:

截止目前,吉奥2007年上半年共出口6500余辆,创汇约为3900万美元,完成全年销售计划的70.13%。同时,完成了海湾六国(GCC)的认证,南非SABS的认证,以及意大利、俄罗斯的认证工作。2007年,吉奥汽车新增商22家,现在可以说是初步建立起海外市场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

赵杰:

2006年吉利汽车完成出口整车10000辆,备件销售110万美元,同时吉利国际签署第一个海外CKD/SKD项目,且筹备了第一个海外销售公司。而2007年,仅上半年吉利汽车出口量已近2万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主力。

王凤英:

长城从1998年起开始从事出口贸易,目前实现批量出口的高达70多个国家。这几年长城汽车一直是出口金额和出口量最多的自主品牌之一。

2006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3万多辆,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90%以上。目前我们出口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中亚、东南亚、俄罗斯及东欧等国家,形成了稳固的国际营销网络,出口品种从皮卡到SUV、哈弗CUV和最新研发的风骏高端皮卡。

黄国华:

国家自今年3月1日起对汽车出口实行资质和许可证管理。由于此次政策调整设置的准入门槛不高,虽被淘汰的出口企业数量众多,但其所占的出口份额有限,这部分企业的退出在中长期内并不会影响整体局面,未来我国汽车出口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不过相对于前几年累积的较高基数,汽车出口同比增速将有所回落。预计今年全年出口总量将突破50万辆,增幅在50%以上。

出口“忧患说”

韩镭:

形势虽然乐观,但也非常严峻。因为早期的汽车出口,无论哪个品牌都多少体现着国家的形象。很多企业盲目地进行出口,以此拓展市场,甚至有些企业一年出口几台车都要宣传一番。但忽视了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在国外不断有类似“碰撞门”的事情出现。要知道,一旦质量不过关,砸的就是一个市场。

当然,我还注意到,目前很多的汽车出口都是到第三世界国家,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产品实际上并不是跟那些大汽车品牌一样,在一流的汽车市场共舞。侧面反映出的是,我们的竞争力仍然有待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自主品牌出口国家越来越多,入乡随俗的本地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这包括车型的本地化改进,更包括对当地民俗的深入了解和尊重。

王凤英:

首先是技术壁垒。应该承认,我国自主品牌起步比较晚,产品的研发能力和质量还没有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出口的车型现在还处在国际低端水平,产品质量和安全排放等很难满足欧美标准。

二是品牌问题。在海外市场,相当一部分国家和地区对中国汽车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低质低价”阶段,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远远赶不上跨国公司。

三是运输问题。现在整车出口主要靠船运,因出口数量还较少,船运得不到及时保障。国际上很多的船运公司都和跨国公司汽车品牌互相参股,所以在运输上优先保证他们的产品,而中国汽车出口对他们来说,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四是贸易壁垒问题。很多国家为保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出口关税较高,设置种种障碍,进口认证成为一个手段。

五是海外售后服务人才欠缺,找到既懂技术、又会当地语言的人才非常难。

阮早升:

中国汽车的出口虽然在增长,但出口整体秩序混乱、出口企业散、乱、差,恶性竞争,内斗不止。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国汽车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成长和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除了产品品牌、规模、档次和质量以外,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和配套物流服务等方面的欠缺也阻碍了我国汽车企业在海外经营;在海外经营前,没有系统地进行市场调研,经营过程缺乏完善的营销和服务网络,海外业务总体战略严重缺失;国内企业很少关注环保问题,在技术和生产环节上投入少。

黄国华:

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出口品种和目标市场高度重叠,产能过剩背景下同质化竞争加剧,低价竞销等行为屡有发生,且出口急剧扩张势头引起了主要贸易伙伴的关注与警惕,遭遇贸易摩擦的风险加大。

其次,自主品牌企业生产规模有待扩大,研发能力有待加强,产品档次有待提高,与发达国家消费者要求的质量和技术标准有待靠近。从2005年陆风到近期华晨的“碰撞门”事件都表明,以目前我国自主品牌的实力开拓欧美市场还存在相当难度。

另外,自主品牌汽车对海外市场的长远规划和控制能力有待加强,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未及时跟进,品牌影响力依然较低,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的瓶颈凸显。

打铁先要自身硬

王凤英:

针对上述问题,长城汽车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可以说是经验。

首先要在海外市场上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我们首先在进口关税较低,没有汽车工业的国家打开突破口,中东、海湾地区成为稳固根据地;第二步进入非洲、中南美市场;继而大举进军中亚、俄罗斯及东欧前独联体国家,长城车的足迹几乎遍及了世界各地的左舵车市场;现在,目标又瞄准了欧盟和原英联邦所属国家和地区,同时开发出了右舵车。

紧接着是强化售后服务。自2004年以来,海外战略向全方位纵深发展,从过去“单纯的整车贸易”转为“系统地做海外市场”,涉及到了品牌建设、销售和服务网络拓展、技术输出、海外设组装厂等项目的展开。尤其是售后服务,实行“整车未动,服务先行”,现在已在70多个国家建立了多家维修网点,保有量较大的区域服务半径控制在300公里以内。

2005年,针对海外市场的Victor (威科特)计划启动,其主要内容有四项:在海外辐射性强的市场建立了海外零部件中心库。在俄罗斯莫斯科、中东阿联酋迪拜、沙特阿拉伯,均建有长城汽车大型零部件中心站,乌克兰、中南美及北非(东欧)等地区中心库的建立也在洽谈之中;同时成立了国际技术服务中心,加大海外技术服务队伍;加速技术服务输出;建立海外用户的商情信息网,健全完善客户信息档案等项工作。

2006年9月,公司正式启动“嫦娥工程”。在海外市场分为6大主线工程,从内外两方面入手:内部对产品、服务、渠道持续改进和提升;外部不断拓展市场区域、出口形式和国际合作。

可以这样说,长城海外战略及售后服务已经走在了中国汽车的前列。

另外,一定要“打铁首先自身硬”。最近从国际市场传来一些不利于中国汽车的消息,对此我认为:一些品牌在国际市场遇到挫折,不能代表中国汽车的整体水平,作为长城汽车来说,现在我们从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出口认证都已实现了国际化标准,这些才是规避风险,减少挫折的根本途径。比如长城哈弗实现了批量出口欧盟,采用的是达到欧洲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已达到欧洲严格的排放标准、技术要求和安全法规。

2005年初,长城汽车国际贸易部改名为海外市场部,现已发展到100多人,计划到今年底发展到200余人,分为欧洲、非洲、中南美、中东、独联体、海外技术服务部、SKDCKD部、海外技术中心等部。

从总的发展趋势上来说,我坚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走出去是必然趋势,也一定能够走出去。只要我们俯下身子不懈地努力,前面就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赵杰:

作为自主品牌企业,吉利的眼光从进入汽车行业开始就瞄上全球市场,目前,力图将吉利自由舰打造成吉利出口乃至自主品牌出口的明星车型。

在这个过程中,吉利在产品质量、国际认证、营销战略战术等方面狠下些功夫,提升自己。

在产品质量上,吉利采用世界上通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正在实施国际汽车生产领域更为先进的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对零部件的供应商实施严格的动态管理手段。

在国际认证上,2005年年底,自由舰通过美国交通部认可资格的GTL试验室进行的“顶碰”试验,成为首款通过该试验的自主品牌。此外,自由舰还在西班牙全面接受“欧洲认证”,认证项目有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制动性能、电磁干扰等40余项,目前顺利通过了该项认证。

在营销战略战术上,吉利提出了“服务先行”的理念。在此指导下,整车质量保修政策将在吉利汽车海外市场全面推行,并将在主要的海外市场建立备件库,切实解除海外经销商和用户在售后服务方面的顾虑。

阮早升:

我觉得,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都应该注重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不能只盯住短期利益。在出口过程中,应当认真分析目标市场的安全法规、产品技术标准,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走出一条具有各自企业特色的出口道路,让别人无法模仿。

我们汽车企业自己要注重品牌培育,将质量方针落到实处;要建立“大出口”概念,即不单论出口价格,还要注重综合绩效;借助专业咨询指导国际经营,要让专业的咨询机构在法律、管理、融资等方面积极发挥顾问团的作用。

黄国华:

国内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亟需“苦练内功”,在自觉规范出口行为的同时,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培育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速出口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和差别化;另一方面,增强品牌意识,及早建立海外市场的自主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此外,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利用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和营销经验,提高自主品牌开拓发达国家市场的综合能力。

国家应如何扶持?

王凤英: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国家的出口政策已经给我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目前关键是靠企业去寻找商机,抓住机遇。如果说建议,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整车出口上给予优惠政策,一如既往地实施出口退税;二是我国进行的出口认证标准要得到国际市场的承认,尽量避免出现“二次认证”;三是为自主品牌出口创造良好的“政府环境”,在国家与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议时,征求出口企业界的意见;四是应该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对一些技术落后、没有实力的小品牌实行必要的遏制。

赵杰:

鼓励自主品牌出口应当纳入国家汽车“十一五”规划,因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世界性品牌的支撑。把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到海外市场,无疑是第一步。而这仅靠少数企业孤军奋战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有计划地帮助自主品牌产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比如制定鼓励自主品牌研发的政策,培育和扶持汽车及零配件出口基地,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的信息,在国与国的层面积极促进国外政府的汽车采购项目等,并且尽快地将这些事情落到实处,才能更好地帮助咱们的品牌在国际上立足。

韩镭:

在汽车出口方面,国家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规范。例如,前不久对出口许可证的严肃办理,以后凡是出口的企业都必须获得《符合申领出口许可证条件企业名单》。而这是为了规范混乱的汽车出口市场,防止出口恶性竞争,在去年底《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后的重要举措。

未来,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关于出口方面的规范出来,但要明白一点,在中国汽车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政府并不希望规范出口秩序的政策一下子放慢出口增速。政府的真正目的是规范出口市场,同时保障出口车的质量,最终的目的是增加持续健康的出口。

我认为,可以更多地借鉴摩托车市场的相关规范。原来摩托车的出口与现在的汽车出口有些类似,去年3月份开始对摩托车出口进行规范和限制后,效果非常明显,出口数量未降反而大幅增加,而且出口的价格也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对于汽车整车产品出口是非常好的借鉴。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第3篇

一、长虹及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历程回顾

(一)长虹集团的概况

长虹集团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为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也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上个世纪70年代,在中央“军民结合,平战结合”方针的指导下,长虹做出了“保民”的历史抉择,在发展军品业务的同时,开始进军家电市场。历经30多年的发展,长虹已经成功实现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长虹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大关。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汶川地震的双重影响下,长虹集团仍然实现了380亿元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4%,实现工业总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9.8%,实现出口创汇5.6亿美元,较2007年增长28.7%,长虹品牌价值达到655.89亿元。

(二)长虹国际化经营的历程回顾

1.产品国际化

1998年,长虹开始大举进军海外市场,当年完成出口121万美元,海外业务由此起步。2001年面对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价格持续走低的行业状况,长虹产品出口突破1亿美元大关,比上年增长219%。2002年以后,长虹的海外业务更是突飞猛进,每年的出口销售额均在4亿美元以上。目前长虹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东南亚、中东、澳洲、美洲、拉美、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资本国际化

2000年,长虹开始设立海外工厂,先后在印尼、澳大利亚、捷克、韩国等国陆续成立印尼长虹、澳洲长虹、欧洲长虹。其中长虹在捷克投资的家电生产基地是迄今为止中国在捷克投资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中国家电企业在欧洲自主投资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08年,长虹又投资扩充在印尼的生产经营基地,这一事件标志着长虹资本国际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3.品牌国际化

伴随着长虹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进程,长虹也积极开展长虹品牌的塑造工程。首先将距离中国最近的东南亚市场定义为长虹的品牌市场,以树长虹品牌为出发点,打造中国知名品牌形象。在美国、欧洲、中东、非洲等地以推广特定产品、参加各种世界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的方式,提升长虹品牌全球知名度。2008年,长虹抓住奥运商机,将品牌核心文化以体育为平台进行再次提升与超越。世界品牌实验室(WBL)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长虹品牌价值达到655.89亿元,位居中国最有价值品牌前六强。

4.人员国际化

人才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成败的关键。为扩展国际市场,长虹非常重视人员国际化,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一方面对本土员工进行国际贸易知识培训,另一方面,大力招收国际贸易人才,特别是在海外办事处招纳了一些当地懂企业运营、有敬业精神的国际化职业经理人。同时,长虹还大力推动海外市场本土化的人才战略,来自日、韩、美等国的大批技术、管理专家加盟长虹。人员的国际化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标准和新的方法,不断推动长虹与国际市场接轨。

二、长虹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

1.选择合理的目标国别市场

正确选择目标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基础。在选择目标国别市场时,与国内其它家电企业“先发达国家后发展中国家”、“先难后易”的战略不同,长虹在借鉴国内市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实力和国际市场调研结果,确定以印尼、北美、澳大利亚及东盟国家和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集中企业优势资源和技术去开拓家电市场。实践证明,长虹确定的海外目标市场是合理的, 到2003年底,长虹彩电全球用户突破8000万大关,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拥有2亿多人口的印尼市场上,长虹每年的增幅均超过50%,印尼长虹的年产能达到彩电35万台,空调15万台,DVD30万台以及数字卫星接收机10万台。长虹空调在当地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7%,成为印尼第一品牌。

2.采取组合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中国家电企业走向国际化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贴牌走向国际化。贴牌又分为两种形式:OEM和ODM;二是以自有品牌直接进行国际市场;第三种,通过收购海外经营不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由于每一种模式对具有不同背景的企业具有选择权的限制和效力约束,因此,不是所有的进入模式都能给采用它的企业带来最佳的效益,也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采用每一种进入模式。在进入模式的选择上,长虹根据自身拥有的制造优势、技术优势,针对目标市场的环境差异,选择了自有品牌、加工定制、OEM加工相结合的进入方式,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单一模式所带来的风险,而且也使市场得到了迅速拓展,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3.重视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

进军海外市场以来,长虹共完成了 300多项新产品开发,如先后推出的数字高清彩电、数字高清背投彩电、 LCD彩电、 PDP彩电、彩电 +DVD以及彩电 +DVD+VCR、 DVD+VCR组合产品、数字家庭影院、数字变频空调、数字卫星接收机等一系列数字化产品,一经投放海外市场,就受到海外客户的普遍欢迎,从而为在全球市场成功推广长虹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差异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

为了迅速占领国际市场,长虹制定了差异化的经营战略,针对不同的消费市场,确定不同的产品定位与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比如在越南、非洲、印尼等发展中国家以大众化的实用性产品为主,而在欧洲、澳大利亚、中东、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则以数字可录DVD、数字高清电视、数字高清背投、数字卫星接收机等高技术附加值数字新品为主,并综合考虑经营渠道与经营环境,采取自主品牌与OEM相结合的方式。正是得益于这种差异化的国际市场营销战略,长虹在经历美国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立案”后,在美国以外的市场仍能实现3亿美元销售收入。

5.全球化的品牌文化建设

品牌是企业国际化的主要标志。长虹在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同时,大力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制定了详尽的战略计划及部署。在市场运作上采取海外根据地战略,首先在印尼、澳洲、捷克、中东、俄罗斯等地构筑庞大的营销网络,进行品牌传播和推广,使“长虹”品牌成为海外市场上最受欢迎及销量最大的家电品牌之一。在此基础上,长虹立足全球市场,明确提出要依托长虹品牌在印尼、澳洲、捷克、中东、俄罗斯等地已有的良好基础,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地将长虹品牌打造为世界知名品牌。

三、长虹国际化经营存在的问题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全球战略观念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变化过程。在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时,企业必须进行一系列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谋划和对策。但是,在长虹国际化的进程中,始终缺乏对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准确定位和长远规划,突出表现在2004年,美国决定对中国彩电征收高额反倾销税。长虹应对反倾销的国际化战略实践表明,企业没有准备一个好的跨国经营战略,缺乏跨国经营战略管理能力,匆忙走出去只能是一败涂地,更不能实现规避贸易壁垒的目的。

2.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家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及技术附加值正越来越多地从整机向关键元器件和软件领域转移,没有核心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很难持久。尽管自2004年以来,长虹加大了技术创新投入,推行“三坐标”战略,并及时调整海外战略及出口产品结构,针对海外市场特点研发新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企业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和研发体系。

3.国际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2004年年末,长虹在美国的进口商APEX公司拖欠账款高达4.675亿美元,而可能收回的资金仅有1.5亿美元,这意味着最高可达3.175亿美元的欠款白白流失。然而,从长虹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长虹的巨额应收账款并不仅仅是财务问题,其根源是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特别在产品发送过程中没有严谨的风险控制体系。

4.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存在失误

为了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长虹以美国市场为突破口,实施低价策略。但是,2003年美国对中国彩电企业的反倾销调查判决给长虹的国际化道路带来了沉重打击。其次,表现在长虹销售渠道高度集中,使渠道失去灵活性。在美国市场,长虹主要以APEX品牌的名义,通过以沃尔玛为代表的美国大型连锁超市销售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导致长虹遭遇了重创。

四、长虹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长虹10年的国际化探索和实践,尽管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1.树立全球化的国际经营理念

观念国际化是国际化战略的根本和前提。一个全球化的企业需要具备全球经营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对市场机遇的深入洞察。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国际化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矛盾是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思路要全球化,行动要本土化。在面对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的情况下,中国的家电企业只有以全球视角来审视并组织自身企业,树立全球化经营理念,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寻求和把握机遇,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2.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优势

以技术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力是支撑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中国家电业要走向国际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必须依靠技术和自主创新。当前,随着自主创新成为家电行业的导向,整个家电产业链也会逐渐实现向中、高端过渡。为此,家电企业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对国内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加大技术创新和应用力度,切实为顾客带来价值。否则,其产品、服务的品牌化很难实现。

3.确立全球化的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商业信誉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没有品牌支撑的国际化是不可能长久。全球化的品牌战略是立足于全球市场发展自己的品牌,从而成为全球性知名品牌。当前,在国外强势品牌已先期进入并占据国际市场主导地位情况下,我国家电企业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全球化品牌,必须强化品牌建设工程,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的塑造和推广,赢得市场份额。

4.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

长虹的国际化实践表明,在进入某一海外市场时,如果企业模式单一,虽然在初期能够为企业节省资金和时间,但企业容易受到中间商的控制,影响企业的效益。所以,国内家电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应该积极构筑和完善自己的销售、服务和增值体系,选择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灵活的商业流通模式,形成高效的营销网络。对于中国家电企业来说,要参与国际竞争,一定把拓展国际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国际营销网络放在重要位置,这比增强其制造能力更为重要。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营销管理创新

国际工程是指工程的主体国籍不同,并且依据国际惯例对工程进行管理的项目。国际工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营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国际工程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创新营销管理方式。

1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现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国际工程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与管理的难度也在逐渐增加。目前,我国的国际工程市场营销与管理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渠道不合理,国内企业缺乏合作,后期服务不到位等。只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创新营销管理方式,才能够使我国的国际工程市场营销走出困境。

2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策略

2.1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定位

营销定位,是指企业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选准市场,选择自身产品针对的对象,并根据定位科学地开发产品,减少盲目发展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市场营销定位是所有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国际工程企业也不例外。好的定位对于企业产品的成功销售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人人网的定位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网站的初始名字为校内网,在建立初期,用户数量一度攀升至社交网站前列。后来在定位转变的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欲将其转变为国内最大的实名制社交网站,但是由于这一网站没有相应的优势,导致转型失败。到现在为止,人人网的用户数量已经远远落后于微信等软件。可见,在市场营销中,定位非常重要,如果定位错误,企业便难以得到顺利的发展。国际工程的市场营销定位为:结合国内工程特点,根据国内需求与交流频繁国家的工程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国际性产品,要有自身的特点,并发挥自身的优势,避免与其他优势企业直接抗衡。

2.2国际工程市场价格策略

我国的国际工程市场价格相对较低,这是我国国际工程发展中的一个优势。但是如果想要实现长远的发展,单纯凭借这一优势是远远不够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这是我国国际工程市场价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工程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远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目前,我国的廉价劳动力正在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证明我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劳动力成本增加,将会加大国际工程企业的压力,导致他们价格低的优势消失。在未来的发展中,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各个企业需要重新找到自身的优势,比如先进的技术,或者雄厚的资金、良好的口碑等等。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不具备这些优势。这就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要走出困境,国内企业必须要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风险,同时要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增强企业自身的实力。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立良好的口碑。这样才能有希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当然,国家也要做好市场管理,建立市场价格管理机制,规范国内市场,避免企业无序竞争。

2.3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的文化策略

文化是企业最好的品牌。在市场营销中,国际工程企业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利用文化品牌进行营销。在建立文化品牌时,需要将国内文化根植于企业文化之中,同时根据营销对象适当调整文化内容,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效的结合。同时,还要将企业自身文化、行业文化、国家文化与国际文化有效结合起来。利用文化策略进行市场营销,进而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的创新思考

3.1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发挥比较优势

只有了解了市场,才能做好产品定位,并根据市场情况制定营销策略。因此,在国际工程市场营销管理中,除了进行国内市场调研工作,还要加强国际市场调研工作,比较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发挥比较优势,然后根据调研情况确定市场目标。就目前来说,我国的国际工程技术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传统的劳动力优势也逐渐消失,这使得我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举步维艰。面对这一现状,企业必须要做好国际市场调研,找出国际市场中同行业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并找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努力弥补自身的缺陷,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我国的国际工程企业技术方面存在差距,企业在发展中就要不断的引进先进技术;劳动力成本虽然逐年升高,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成本依然比较低廉,企业要抓住这一优势。与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相比,我国的国际工程技术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劳动力成本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在打开第三世界国际市场时,需要发挥技术的优势,同时可以借用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力成本。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市场具体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营销方案,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3.2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建立营销渠道

创新市场营销管理,还需要加强对国际工程的市场营销管理,收集与之相关的市场信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建立营销渠道。在信息收集时,可以从各个国家的政府网站、专业报刊等地方了解相关国家的国际工程信息以及政府政策。当收集到有效的信息后,可以对信息进行分析,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投资该项目,一般在做出决定前,需要进行实地考察,并向项目所在国家的负责人了解情况。对于一些大型项目,可以在网上收集相关信息,了解他们公布的项目计划、运营计划等,并需要密切关注他们的网站,避免因疏忽大意错过招标信息。在建立营销渠道时,先要分析当前的国际工程市场环境,包括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对自身的营销渠道进行审视,并分析竞争者的渠道,以及未来可以打通的营销渠道;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制定短期的渠道对策,包括短期营销方案与渠道;进行国际工程行业模拟分析,建立相对比较实际的可行的营销渠道;找出自身的差距,弥补不足,然后可以制定出比较完美的营销计划,选择最佳的可行的营销渠道。

3.3加强企业横向联系,发挥协同作用

国际工程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不仅要抓住国内市场,也要抓住国际市场。目前我国的工程承包企业分为对外承包和对内承包两种,对外承包企业主要负责国际工程的承包,对内承包企业主要承包国内工程,如果能够将这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加强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便能够让我国的工程企业发挥优势作用。具体来说,对内承包企业比较了解国内工程市场和环境,但是缺乏对国际工程的了解,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如果不走出去,便难以得到长远的发展;而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对海外市场比较了解,但是却不能充分的了解国内工程市场,这使得对外工程承包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支持。部分想进入我国工程市场的海外工程企业,迫切的需要与我国的国内工程企业合作,以获取相关的市场信息。我国企业要想发展,必须要将对内企业与对外企业联合起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或者将企业合并,实现国内国外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风险,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4巩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无论什么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都需要巩固客户,建立自己的客户群。客户是企业的资源,是企业无形的资产。一般来说,客户的好评比企业的广告更为重要。目前我国国际工程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注重走出去,却忽视了后期的客户巩固工作,导致大量的客户流失,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企业在完成一项住房建筑工程后,主要的目的在于将住房卖出去,聪明的企业或在卖房的过程中,通过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树立自己的口碑,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品牌,留住客户并吸引回头客,同时让客户为自己的品牌做宣传;而有的企业却只注重将房子卖出,使用折扣、降价等方式让客户签订合同,甚至使用欺骗的手段,这样的企业可能会在短时间内获利,但是却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国际工程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必须要学会巩固客户,让客户成为自己的长久顾客,成为自己品牌的宣传者。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就必须要做好自己的产品,并且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客户能够切切实实得到利益。比如可以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做好后期的服务与管理,为客户提供方便。

3.5策划项目,组装社会资源

做好企业的营销管理创新工作,还需要结合市场情况策划具体的营销项目。要做好项目的营销推广工作,需要充分了解市场信息,并有足够的社会资源。目前我国国际工程企业的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都相对缺乏,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重新组装社会资源,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信息资源,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企业的各个部门要相互配合,企划部要做好市场规划,市场部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收集市场信息,人力资源部要充分调动企业内部各个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位员工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举办大型的市场营销活动,在营销的过程中推广企业的产品,打响企业的旗号,最终实现建立企业品牌的目的。在社会资源的组装过程中,除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也要学会利用政府资源、行业资源,要与国内企业合作,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同时还要与政府部门搞好关系,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在此基础上,企业要拥有自己的特色,要有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

4结语

总之,我国的国际工程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必须要掌握市场营销的策略,创新营销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企业需要有科学的定位,并合理运用价格策略和文化策略;同时,还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充分了解市场,建立营销渠道,加强与国内企业的联系,建立企业客户群,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除此之外,还要策划营销项目,合理运用社会资源。

参考文献

1王永周,李冬霞.谈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工程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5(1)

海外市场调研项目范文第5篇

一、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图书版权贸易的数量和效益大幅度增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贸易规则和模式也更加规范成熟。然而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逆差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进出口种类逆差和金额逆差两个方面。

根据国家版权局的相关数据计算,1995-2007年这十三年间中国内地出版社年均图书引进种类与输出种类之比为9.4:1,十三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连年处于巨额贸易逆差状态。根据国家版权局显示统计数据计算可知,1995年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金额逆差达到2110.4万美元,输入与输出种类逆差为1319种。随后,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逐年增大,直至2003年达到十三年间版权贸易逆差的最高峰,这一年我国进口用汇达16880.91万美元,共引进图书版权12516种,占当年图书版权贸易总数13327种的93.91%;中国出版物出口创汇2469.34万美元,共输出图书版权811种,占总数的6.09%,两者之比是15.5:1,贸易逆差额达到14411.6万美元。自200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推出了“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等一系列鼓励图书版权输出的宏观政策,有效地促进了图书版权输出的快速增长,版权贸易逆差随之略有下降,至2005年贸易逆差额降至13131.2万美元;但2006年又略有回升,达14462.1万美元;2007年版权贸易逆差额达17318万美元。在输出种类方面,2003-2007年五年间我国内地出版社图书版权输出种数年均只有1791种,这还不及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型出版集团年均输出种数。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我国版权贸易中输出图书的种类和金额虽然连年增加,但版权输出的发展很不稳定,输出数量时涨时落,而且输出的绝对值也很低,造成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总体处于逆差状态,而持续的贸易逆差表明我国版权输出能力还相当弱,输出的图书缺乏国际竞争力,版权输出能力仍然不足。目前,这种巨额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在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在文化安全、文化软实力建构等方面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研究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形成原因,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意义重大。

二、中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成因分析

(一)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较低

版权贸易的交易产品是文化产品,它传达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是极具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具有较强的异质性与多样性。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间有截然不同的文化,成为文化产品贸易的天然壁垒,其差异程度决定了版权贸易的流向以及贸易量。目前大多数中国出版商在缺乏对国际市场充分调研的情况下,忽视了中外间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重大差异所造成的海外市场需求同中国市场需求间的异质性, 最终导致出口图书的内容和形式上在海外市场上不对口、不适应,成为目前我国版权贸易巨额逆差的主要原因。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我国的很多优秀的传统作品到了国外呈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 比如,西方特别强调人体的独立和主体的作用,普遍推崇个人主义。与之相反,中国人以集体利益为主导,强调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而个人的愿望与发展对于群体来说处于次要位置,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当版权贸易把一种文化带入到另一种文化,这些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势必会对所进入的文化造成深层次的阻碍,所以在输出图书的策划选题上应慎重,避免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对口和不适应。

其次,在版权贸易中图书的版面设计方面中外存在很大的差异。欧美读物在版面设计上具有异常轻松甚至有空荡的特点,有时一页书里只有简单的一幅画或几个字,字号大而且醒目,而且色彩丰富、画面简单。与之相比,我国图书具有知识性强,覆盖面广,但知识传授以“填鸭”方式为主的特点,这些特点集中反映在出口图书的版面设计中。中国对外出口的图书,版面设计紧凑,每一页纸都被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文字,却压抑了外国读者的想象空间和阅读乐趣。国外引入的图书具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多样化的开本,精美的印刷工艺,鲜艳而柔和的色彩,这些都折射出出版者的做书理念和人本思想,吸引了国内大量读者。而我国出版的图书,用色普遍较为晦暗,视觉形象不鲜明,不易形成冲击力,因此在对外出口中不易赢得国外市场的认可。

(二)高素质翻译人才相对匮乏

相对其他贸易形式而言,语言因素是版权贸易的基础,目前高素质翻译人才极度匮乏所造成的语言障碍是我国版权输出贸易发展中遭遇的瓶颈。

汉语是一种以语义为根基的文字语言,西方世界的语言都是以语音为根基构成的拉丁语系语言,两类语言融会互通本是一件难事。同时,中西方文化背景差异极大,版权贸易中的翻译要求把汉语翻译成英语的过程中既要使语义完整准确,又不能破坏原作的美感和意蕴,还要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阅读趣味差异的海外读者充分领略到原作的奥妙之处。因此,版权贸易中一件作品的翻译几乎等同于进行二次重新创作。高素质的翻译人才不仅要精通外语和母语,还要对不同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应具备良好的中外文学、语言学、民俗学、社会学、哲学等的综合素养,同时能够充分尊重各国语言习惯和风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使译文“信、达、雅”,实现版权的顺利输出。

目前我国高水平翻译人员短缺,中国许多具备输出潜力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不能同海外读者尤其是西方读者见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翻译。高水平翻译人才之所以相对匮乏,一是缺少对图书翻译人才的专门培养,高校开设的外语专业课程大多是以培养外交和外贸人才为主,即便是外语专业的学生,更多强调学习的实用性,忽视文学和其他专业素养的教育,更少有侧重中外文化语言的教育,这是版权贸易专业翻译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二是图书翻译人员收入不高,与优秀翻译者付出的劳动量不成正比。我国翻译图书稿酬多年来停留在每千字五六十元左右,这对于好的译者来说远不敷用。翻译人才培养重心的偏离和高负荷、低收益的工作加速了图书翻译人才的流失。

(三)版权业发展不成熟,业务内容雷同且附加值低

版权业的发展程度和版权贸易的增长息息相关,是对外版权贸易市场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国版权机构却被严重冷落,这也是我国版权贸易连年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国家版权局2007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相对于全国560多家出版社、200多家电子音像出版社、8000多家杂志社、2000 多家报社、数百家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而言,目前我国经国家版权局批准的版权机构仅有31家,其中25家图书版权公司,图书版权机构从数量上看起来显得十分薄弱。与美国的版权企业约有600多家,英国200多家的现状相比,中国的版权企业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也极不相称。而且,中国版权机构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华版权总公司、上海、广西万达、北京等四家大型版权公司,集中度在80%以上。版权机构的数量不足和高集中度,由此在总体上大大限制了我国版权输出的迅速发展。

另外,版权业务雷同化现象严重且附加值较低。目前,我国版权机构大多规模较小、服务档次较低、创新不足,尚未充分开展多元综合及附加价值大的纵深服务项目,大多只是完成洽谈-签约-版权税金收取-合同跟踪落实这一单一流程,业务内容严重雷同且附加值小。多数版权机构在提供法律咨询和解决著作权纠纷等复杂业务上仅仅是扮演一个联系人的角色,能够真正解决版权纠纷和诉讼、解决新技术条件下的新兴版权问题的机构寥寥无几。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中国版权行业发展速度和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三、我国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对策探讨

(一)通过政府扶持和经济手段促进版权贸易的输出

我国应运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采取促进出版业和对外版权贸易发展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税收、资助、投资、信贷等。首先,利用税收减免和优惠的措施可促进我国版权贸易输出,改善逆差现状。现阶段我国对出版业已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例如增值税税率比其他行业低4%等优惠措施,但与国外出版业相比,我国出版企业的税种偏多且税率较高。因此,我国可以利用政府税收手段降低版权输出贸易产品成本,扶持出版产业的发展,促进版权贸易的发展。其次,我国政府可借鉴其他国家政府拨款等优惠补贴措施来扶持和鼓励出版业。特别是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规范和简化版权贸易程序,在制度和资金上给予版权输出企业或产品相应补贴,优先引入建立奖励表彰等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助基金或专门贷款等措施,提高中国图书版权企业及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竞争力,改善我国版权贸易长期逆差的局面。

(二)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打造特色品牌

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有很大差异性,我国版权贸易企业应通过对外合作的方式开展针对国外图书市场需求的市场调研,把握住目标大众群体的社会心理、文化心理以及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对不同国家版权贸易市场进行实地的调研和市场细分,对输出作品做出明确切实的市场定位,减少出版风险,有针对性地生产适应国外市场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同时,我国出版企业还应走创新之路,在满足正确需求方向的同时,从输出产品的表现形式、装帧设计、印刷质量等方面尝试创新,提高输出产品的对口适应性。尤其要在版权贸易品种的细分化、系列化上形成具有特色的系列品牌,发挥自有品牌的最大效应,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向世界展示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三)注重高级翻译人才的培养 开拓海外市场

为改变我国高素质翻译人才紧缺的现状,我们可以从现有翻译人才中选派水平较高,发展潜力大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以最短的时间提高其业务能力,适应版权贸易翻译工作岗位。其次,可以从高校人才中选取相应的英语专业人才,签订劳动合同,实施长远培养,与校方联合,针对版权贸易专业翻译需求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加强其在校期间文化素养和其他素养的培养。同时,各类高素质符合型人才的引入也是促进我国版权业及版权贸易发展的重要措施。除提供较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来吸引国内高素质人才外,我们还可以聘请国外的版权经纪人,或利用海外的专门版权机构,凭借其熟悉海外出版市场的特点,帮助中国出版社或版权贸易企业引入海外人才,开拓海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