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探索 快乐 成长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它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在这片乐土上,孩子们一个个朝气蓬勃、思维开阔,他们是快乐的,而活动中的我也和他们一样,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为突如其来的主题兴奋不已;为同学们收集了丰富的资料欣喜万分;为同学们精彩的成果汇报而激动、自豪……
两年多来,我困惑过、探索过、实践过,走了一段从没走过的路,但同时也使自己在实践的快乐中逐渐成长了起来。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启迪了我思维的创新;改变了我的教学方式,它引导我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地、大胆地开展学科研究活动;改变了我对学生的认识,在此课程的研究下,孩子的思维是那样活跃,孩子的理解是那样新奇、大胆,孩子的创新能力凸显,我常常不由自主地竖起大拇哥为他们喝彩。
快乐一:学生的参与热情出乎我的意料
在2009年,当我接手教这门课时,我非常担心:这门课在高考中占的分值低,学生会认真学习这门课吗?在研究性学习活动入门篇《走进研究性学习活动》这节课上,我给同学们介绍:“这门课可以根据自己接触的生活、了解的社会来提出问题,大家自主选择问题进行研究。”“老师,是不是我们想研究什么就能研究什么?”见到学生脸上流露出的喜悦,我点了点头,“对,就是这样!”“太棒了!我的课堂我做主了。”教室里一阵欢呼雀跃。学生刚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感到好奇,参与的热情出乎我的意料:“老师,我们可以研究音乐吗?”“老师,我们如果要设计校服,学校会采纳吗?”“老师,我们可以采访校长吗?”“老师……”在学生的心中,竟藏了这许多的“为什么”……
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学生用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地捕捉着自己所感觉到的一切,而研究性学习活动,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我感谢我的学生,他们给了我执教这门课的信心,我们手牵手,一起踏上了愉快的研究旅程。
快乐二:学生的探究精神令我佩服
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指出,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所担心的是,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高中,一直都是在固定的教室中上课,一旦离开教室,去图书馆、阅览室,去校外……能否深入地去调查研究?当看到学生交上来的那一份份详实的研究报告时,学生的探究精神令我佩服:如一关于“赵王河水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小组,为了测定水质状况,自己主动去实验室借相关器材,看着他们有的测量,有的记录,有的计算,享受着自主探究的乐趣。再如一关于“如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低碳”小组,为了更广泛有效地宣传低碳知识,利用五一假期去天香公园做宣传,带来了丰富的课题资料和亲身实践的体验……学生在这种开放的环境中,自己去研究、去实践、去探索,学习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快乐三:学生的潜能超出我的想象
我们常说:“教师自己是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碗水。”甚至,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像自来水,什么时候想要,打开水龙头,哗哗的水就源源不绝地流出。但研究性学习课程对我来说也是刚接触,需要深入地学习和提高,我为自己没有渊博的知识而苦恼,但孩子们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却让我释怀。
如在开题论证中,每个小组都要陈述自己的报告,看到陈述的同学都能自然大方、语言流畅、绘声绘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宛如一位教师在给同学们上课。好多学生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的课件制作水平也很高,课件内容丰富多彩,有动画、视频,背景图片,形象生动,让人不得不佩服学生内在的潜能。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每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为此,我们举办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周。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优秀成果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长廊展;优秀成果展示会;“我的地盘我做主”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组织有序、气氛热烈,得到校领导及师生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地理 研究性学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79-01
前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就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使学生能够联系实际学习情况,以及社会与实际生活,有目标的选择研究课题,通过组织地理研究活动来搜集信息,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这种学习模式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潜力得到全面培养和发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广泛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特点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地貌等方面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2)多样性。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通过将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去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在开展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现场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1]。
(3)趣味性和实用性。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过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学生在观察水循环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播放的相关视频,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演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各种支流流向大海。通过开展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二、加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又依赖于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这些,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学习和探究知识,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学生个性、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并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2]。
(2)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课堂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看法和见解,并且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大胆质疑和探索。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尊重,互相帮助、共享快乐,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实验研究体验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地理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性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地理成果的交流和表达形式等。比如,在整理、分析地理资料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原则[3]。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理念,能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看清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结语:总之,研究性学习不仅是地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高中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时,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课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累到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更多能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学习技巧,使学生能够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伟洪.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育策略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语文数学 评价 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四个基本理念: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要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们是新时期语文课改的精髓和准绳。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意在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如何开展和组织好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性学习”的一种方式,应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
从教育的时代特征来看,研究性学习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素质教育呼唤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探究空间和营造创新氛围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它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学习形式的灵活性;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及实践的多样性等特点。真正地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教学活动,引入研究性学习,其动态发展的探究活动将使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尤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可以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根据社会好时代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的。实践证明,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开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一、语文教学中学生研究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无论是采用了何种独特新颖的启发式教学,无非都是在师生一问一答的方式中进行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始终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不管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差异,也不管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高低,个性气质的不同而异中求同。更有甚者,用所谓“标准答案”去制约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苦于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各种考试而身心疲惫,教学效果也是事倍功半。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初中生的知识、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单独个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尚不具备,我们应该重点指导小组合作式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因此,这就要首先考虑教室内学生的座位应怎样摆放更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单人的课桌已不适应集体探究、合作的需要,多人一桌的方式更有利于共同研讨。同时,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传统的管理者、解读者、评判者、讲授者,转变为服务者、咨询者、合作者、协调者、组织者、支持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我们也建议取消教师的讲桌,或是与学生同桌,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课堂与讲台是他们的展示舞台,教师是他们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一分子
二、营造和创设“探究、创新”的校园和课堂氛围
我们要努力营造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校园和课堂氛围。在教学组织活动中,教师应创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以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创设一种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让他们乐于去探究,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以适当的方式组织探究活动,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学生何种方式的问与答、说与写,都应多给予肯定与支持,鼓励其思维向纵深及科学性、逻辑性和周密性、完备性的方向发展。作为教师,还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带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与热情。
三、处理好语文教学中读书与研究的关系
语文的阅读教学强调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读书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读中析文、读中悟情、读中求知、读中求乐。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产生需要研究的问题开始,以学生发现新问题为终结。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将读书方法的指导融入探究活动中去,以读为探究的基础,在读的基础上提问,以读的方式研讨、交流和发现新的问题,以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读的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总之,在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读;以读促探、以探助读的这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必然会使语文阅读教学事半功倍,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四、建构多元、开放、灵活的评价方式
一、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广泛性。地理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研究内容包含了自然现象和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地理学科的广泛性特点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可以从气象气候、地貌等方面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或是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2)多样性。研究性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或是通过将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去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比如,在开展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现场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趣味性和实用性。地理教学内容中充满着自然奥秘和科学情趣,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分析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地理知识过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魅力,以及学习地理的乐趣和价值。比如,学生在观察水循环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播放的相关视频,看到浓密的乌云瞬间演变成倾盆大雨,雨水又通过各种支流流向大海。通过开展这类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地理知识的欲望。
二、加强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分析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创造性思维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而创造性思维又依赖于学生的创造性品质,所以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创造性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这些,当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学习和探究知识,确保研究性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学生个性、道德品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与提高,并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帮助和引导,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2)为学生构建平等、和谐的研究性学习氛围。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应用,不仅为学生的学习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教师的地理教学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课堂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平等参与者,以及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看法和见解,并且要能够接受学生提出的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勇于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大胆质疑和探索。同时,教师还要平等、真诚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中能够彼此信任、尊重,互相帮助、共享快乐,从而使学生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研究性学习。
(3)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实验研究体验和成果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需要,指导学生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包括:地理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研究性学习方案的设计;课题研究性学习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的方法;地理成果的交流和表达形式等。比如,在整理、分析地理资料时,要指导学生掌握几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原则。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理念,能够掌握更多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在每个学习阶段结束后,教师都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反思学习过程,使评价过程成为学生实践和反思、看清自己、欣赏别人的过程,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能够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结语
一、成人化倾向
在组织小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中,其表现为选题的成人化、研究方法的成人化、结题报告的成人化。儿童有他们的兴趣爱好,有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应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更有他们的选择。如果不顾及儿童活动的主体地位,仅仅满足于剧场中演员式的排练表演,以小学生之口讲成年人的兴趣、爱好,势必造成孩子们对研究性学习的厌恶。那将是对孩子们学习积极性的摧残。
二、贵族化倾向
在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汇报过程中,简单的图表、朴实的问题,均要有诸如光盘、摄像、摄影等多媒体现代化手段的参与,似乎离开这些手段,就不成其为研究性学习。试想,一个50人的班级,5人分一个小组,每学期每组选5个课题,照此计算投入的成本该有多大?依目前屈指可数的教育经费,有几个学校几个小学生能将其坚持下去?不计成本的投入,最终不可能持久。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不是权宜之计,从长远考虑,一定要坚持因陋就简、量力而行的原则。
三、社会化倾向
就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而言,小学生涉猎了环保、交通、环卫、市政、资源等诸多社会问题。笔者不是提倡学生不问国家大事,但小学生受知识积累的局限,受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局限,受社会实践经历的局限,所谓的研究可能成为道听途说或人云亦云,很少有认真研究后产生的独到见解。这些社会化问题的研究要待成人或他们的将来去研究解决。
四、空泛化倾向
学生对研究出的成果,特别对不满意的社会问题只是建议如何处理之类,缺乏追踪性后续行为,使研究性学习空泛化。这与选题大有关,也与成人替代选题有关。如果选题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研究的成果,更关注成果的转化,还会参与到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来。当孩子们有了这种迫切的愿望,并积极投身于这种实践,并品尝到了转化成功的喜悦,我们才可以说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五、远离课本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