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遗传病的预防”的教学内容为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试用本)》第三册第八章第四节“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的第2课时,学习要求为C级。在中学生命科学学科育人价值中,培养科学素养占据首要地位,这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除了需要掌握遗传病预防的方法,还要能够应用所学知识避免遗传病的发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唤醒生命意识。教材中列举了禁止近亲结婚等五种预防措施,学生学习后往往能够说出这些措施的具体名称,但对于这些举措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却难以解释,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然而本节课恰是与学生的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采用情景教学法设计了一对青年男女王小姐和王先生从准备结婚到生育子女的故事,以人生旅途“结婚申请———婚检———遗传咨询———产前检查”为线索串联五种预防措施,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生命与成长,体会学习生命科学的意义,实现生命科学的学科育人价值。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够推断直系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可以根据遗传病的特点,遵循遗传咨询的步骤提出预防措施;说出预防遗传病的五种措施。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遗传咨询的活动中,学习遗传系谱图的绘制和遗传病概率的计算方法;通过情景故事的学习,解释预防遗传病发生的原因。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比较近亲结婚的遗传病发病比例,体会禁止近亲结婚对优生优育的重要性;认识遗传学对预防遗传病发生的作用,培养生命科学素养,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教学设计及过程

3.1创设生活情景,巧解近亲关系

禁止近亲结婚是教学中的第一项预防措施,教师在本节课的开篇采用学生未来人生会遇见的场景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情景一:有一对青年男女王小姐和王先生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恋爱之后,准备走上婚姻的殿堂。他们在预约登记结婚时签署了《申请结婚登记声明书》,上面写着“没有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王小姐和王先生是否属于近亲,近亲结婚有何危害?在由恋爱走向婚姻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了解结婚登记的流程和《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增加其生活经验。教师利用此情景设计了学生活动:找一找系谱图中“我”的直系和旁系血亲有哪些?学生观察系谱图,判断“我”的直系和旁系血亲,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起联系。同时结合对比教材隐性遗传病发病率表格中数据,让学生感受近亲结婚遗的危害,体会科学研究需要数据的论证,并且独立思考其背后的遗传学原理,建立前后章节的联系。

3.2关注新闻事实,树立科学观念

情景二的设计围绕婚前检查的预防措施现状展开:王小姐和王先生排除了近亲关系,按要求预约登记结婚后,民政局工作人员给了双方自愿免费婚前体检单。王先生提出,我们应该先去做婚检后,再领结婚证;而王小姐却说,我们双方都很健康,婚检很麻烦,免了吧!你支持男方,还是女方?教师通过故事引发目前对婚前体检的不同态度,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展现2015年关于婚前检查对于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数据,让学生清楚婚前检查的重要性,科学地看待婚前体检的积极意义,影响其今后的生活选择。

3.3体验遗传咨询,活用遗传知识

对遗传咨询的预防措施的学习,采用学生角色扮演的活动形式,设置情景三:在王先生的坚持下,他们来到了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在对病史的询问时,发现王先生曾经患有多指症,但在幼年时通过手术矫正了。王先生主诉男方母亲家族都没有多指症,但父亲家族有多指症病逝,男方的父亲、祖父、祖母都患有多指症,只有一个姑姑没有患病。他们担心这个结果可能对后代产生影响,于是向医生进行了咨询。学生以4人小组进行角色扮演,2人为夫妇,2人为专家,根据学习单提示完成遗传咨询活动。教师设计了以下3个问题:(1)遗传咨询由哪四个步骤组成?(2)多指症属于哪种类型的遗传病?(3)孩子的发病率是多少?如果王小姐怀孕是否需要终止妊娠?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情境中学习遗传咨询的过程,体会遗传咨询对于避免遗传病发生的重要性,运用遗传学的知识画出系谱图,计算后代患病概率,将生命科学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3.4认识产前检查,贯彻生命教育

情景四围绕预防措施产前检查展开:当王小姐和王先生经过医生的指导后,知道孩子会有50%的概率患有多指症,但这并不属于严重畸形,可以通过手术矫正。他们消除了顾虑,登记结婚了。一年之后,他们有了爱的结晶。怀孕了的王小姐在产前B超检查时询问医生孩子是否患多指症,医生表示多指症不属于严重畸形,是不检查的,避免准妈妈以此为由终止妊娠,即便患有多指症,出生后2岁内通过手术矫正即可。在此情境下,教师简要介绍B超检查的目的,对基础医学知识进行普及,避免学生产生认识误区,科学正确的对待产前检查,同时贯彻生命教育,尊重未出生孩子的生命。

3.5结合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

结合现阶段的“二孩”政策,设置情景五:经过了40周的妊娠,王小姐生下了一个多指症宝宝,通过及时手术治疗治愈了。几年后,身为独身女的王小姐和王先生商量后怀了第二胎,在产前检查时,医生告知王小姐,她的年龄超过了35岁,推荐进行羊水检查,检查胎儿是否患有唐氏综合征。王小姐非常不理解,表示家里并没有人患过唐氏综合征,王小姐是否该进行羊水检查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唐氏综合征患儿发病率和母亲年龄的曲线,关注生育年龄与遗传病的关系,在图表的阅读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出适龄生育可以减少遗传病的发生的结论。在教学时,教师对羊水检查的过程和目的做简要介绍,使感受科学技术对预防遗传病发生的积极作用。情景六以健康孩子的出生为结束:妊娠16周时,王小姐同意了医生的建议,对胎儿进行了羊水检查,经染色体分析推断胎儿染色体正常,最终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王小姐在生产后鼓励其他朋友应该适龄生育,以减少遗传病发生的概率。

4教学反思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字】素质教育;提问能力;创新

一、创新贵在提问

提问就是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见解对某一现象,或者某一问题提出疑问。这已是目前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所有的创新都源自于新问题的提出。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过一番言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仪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这标志者科学的真正进步”,因为提出一个新的“为什么”是人们进行思考探索的开始,是进行研究探索的前提。通过对已有事物的提问,发现新的问题并展开思考探索,然后才能提出合理的假设,再通过严密的实验论证,综合各种数据就可以得到新的理论,从而实现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突破。像有名的拉普拉斯星云假说、根据多普勒效应提出的宇宙红移理论等都是由最初的一个小小提问引发出的重大科研创新。

可见,创新贵在提问,提问是创新的必由之路。

二、初中生物教学特点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的自然学科,内容极其丰富。大到鲸鱼大象,小到细菌病毒,天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是它的研究对象。初中是生物课的起始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在初中以前没有生物课程,所以了解初中生物教学的特点很重要。

(一)内容丰富

生物课程是以自然界的各种生命体为研究对象的,而地球上的生命体极其丰富,所以生物课的内容也是包罗万象,丰富多彩,有动物、植物、各种生物观测仪器,其中动物又分原生门的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等等,植物分多年生、木本、草本、雌雄同株、雌雄异株等等,囊括了天上、地下、水里、海里的各种生命体。

(二)生动新鲜

初中的学生大部分是十几岁的孩子,稚气未脱,好奇心很强。对于首次接触的生物课兴趣浓烈,对丰富的动植物世界各种奇思怪想更是应有尽有。而目前实施新课改推行素质教育以来,初中生物教学也开始实行快乐教学的新教学形式,导致初中的生物教学课堂气氛很是生动新鲜,到处都是快乐轻松的氛围。

(三)应用性强

生命体距离我们并不遥远,身边处处可见,因此生物课的应用性就达到了加强,学生们随时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在课堂上学习了蚊蝇的生活习性,回到家可以利用蚊蝇生活习性,组织家人开展灭除蚊蝇的活动。另外生物课内容的丰富,也决定了不能依靠单纯的死记硬背,必须要在生活中加以实地应用,才能记忆的更牢靠。

三、初中生物教学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途径

鉴于初中生物课的这些教学特点,结合教育部新课改下提高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的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以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为主的快乐教学,培养途径主要从以下几点来做。

(一)树立提问的观念

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要树立学生提问的观念。老师可以不定时的给学生讲授一些通过提问新问题引起重大发现的故事,像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牛顿苹果的故事,树立学生的提问观念。可以开展“小爱迪生”“小牛顿”等活动,引导学生观念上的转变,从敢提问开始。

(二)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是进行提问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不仅适用于现代复杂的商业、军事行动中方案的出台,也同样适用于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每次讲授完课程后,可以给学生们留下一些小问题让学生们头脑风暴一下。通过定期的头脑风暴的活动,积极鼓励学生们提问,让他们养成敢问、勤问的习惯。比如讲完鱼在水里的沉浮知识后,留一个人为什么在“扎猛子”时要深吸一口气,引导学生联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联想将课堂所学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

(三)设立兴趣小组 开展自主探索

设立兴趣小组,开展学生自主探索是头脑风暴活动的进一步加强。通过兴趣小组,可以把兴趣一致的学生聚在一起,增强头脑风暴的有效性,也可以提升提出问题的质量。初中生物课程内容丰富,设立不同的兴趣小组,还有助于学生间知识交流,方便老师进行个性化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高效方法。

设立兴趣小组,开展自主探索不能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内容,老师要适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们多在生活中开展自主探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研究方法去探索生活中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提问技巧

提问技巧的培养也很重要,让学生“敢问”、“勤问”只是“提问”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为“()是什么”和“什么是()”。在这个基础上,老师要加以引导,对学生进行提问技巧的培养,启发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达到善问。

(五)让提问成为习惯

有人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种行动收获一种习惯,而播下一种习惯收获的是成功,可见让行动成为习惯多么重要。培养学生提问能力不是最重要的,而让提问变成学生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让学生习惯提问,没有问题就不舒服,让提问融入学生的生活,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提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只有爱提问,勤提问,善提问,有提问习惯的人,才能积极地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才能有知识上的创新,科研上的突破。生物是很重要的自然学科,它的重大发现都是那些爱提问的人。近代的DNA分治双螺旋结构、遗传学定律等的发现都是那些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的人做到的。因此,为了我国未来的发展,积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尤为重要,我们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开发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新途径,为我国未来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晁桂丽.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5):264- 265.

[2] 梁燕.生物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4(z1):453- 454

[3] 蔡富川.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J].成才之路,2011,(19):22.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生活化

一、新课标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为生活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翻开生物新教材,我们惊喜地发现,新教材在内容上和旧版教材有了天壤之别。每个必修模块的开篇处,都有专门的科学家访谈录,以采访当今卓越的科学研究者的形式,向我们展示生物科学的发展现况及前景。如《分子与细胞》中的《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与邹承鲁院士的一席谈话》。每一章节内容的开篇处,又配以精美的画面、名人名言或对生命活动的精彩描述来诱导我们沉迷于生命科学的魅力。例如,《走进细胞》这一章引用了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威尔逊的话:“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在蚱蜢绿叶的画面上,编者采用了一段生动活泼的文字描述:“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所有这些崭新的内容,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钦佩于科学家睿智的思想,沉迷于多彩的知识内容,从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揭开生物科学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学生思想上主动要求学习,无疑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减负作用。

生物新教材中为我们介绍了一系列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如医院里的检验师、生物技术产业的研发人员、化石标本的制作者、神经外科医生、景观设计师等。这方面的内容在旧版的生物教材里是完全没有的,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把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呈现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课外书籍查阅相关内容,或者让学校组织感兴趣的同学去参观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了解相关职业的特点,对指导他们将来从事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很大帮助,这无疑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现实化、更加贴近生活。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重要举措

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已经体现出本次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也进一步强调关注学生的经验,强调教学要反映社会科技的进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不难发现,在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两相融通,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主动地、深入地进行探究性学习。

1.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并学会应用。如果仅凭教师课堂上一味地灌输,必然会让学生感觉乏味甚至失去兴趣。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命活动调节》时,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大家平时看到放在阳台上的植物的枝条生长会出现怎样的现象呢?(向光性)大风过后,水稻植株倒伏,过一段时间又出现怎样的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根向地性,茎背地性)要回答以上问题,就得学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又如《细胞呼吸》一节的内容理论性强,要把整个过程彻底理解,不少学生会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学中,就一些日常生活例子,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酸奶是怎样制成的?为什么新鲜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时间长些?腐烂的橘子为什么会散发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酿造的原理是什么?通过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不仅引起同学们的思考,更激发了学生探究与细胞呼吸有关知识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对细胞呼吸的原理、过程、外界影响因素、实际应用等一系列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探讨。

2.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绝不是教师一味地讲、写,学生埋头听、记,而应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教与学,是师生双方的事,这种高级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种相互融洽、相互尊重的情感氛围,就很难有默契的配合。课堂教学生活化,可打破课堂沉闷的局面,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比如在讲到《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时,笔者一上课就跟学生讲:“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对你今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生面露会心的微笑,“请大家认真学习,仔细听讲,不然的话到时候犯了错误可就惨啦!”学生大笑,精神也为之一振。在讲到近亲结婚的危害时,笔者又及时抛出两位名人达尔文和摩尔根的婚姻家庭的案例,并发问:“达尔文和摩尔根生物学学得那么好,怎么也会犯这种严重的错误呢?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最终以悲剧而告终,如果我们将结局改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结婚,从现代遗传学角度来分析就一定会是喜剧吗?”就这样,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这些源自生活的例子,都能紧紧牵着学生的“鼻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起学生的深思,可收到极佳的效果。

3.课堂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生物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其别注重生物科学意识的培养。结合课本知识,使课堂教学生活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比如在讲到《细胞的癌变》时,教材介绍了癌症发生主要是外界致癌因子诱导使机体发生基因突变所致。学生对癌症产生的原因以及怎样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是很感兴趣的。教师可多搜集一些资料来介绍或布置家庭作业:如根据致癌因子诱发基因突变原理,谈谈生活中我们采取哪些措施来预防癌症的发生。在讲到《血糖平衡的调节》时,顺带介绍糖尿病的发生与人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在讲到《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时,重点介绍了艾滋病的发病机理和预防措施。通过这些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保持自身健康的意识大大提高。教学生活化不仅体现在知识传授上,还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上。上课时针对社会上一些人谈“癌”色变的现象,笔者给学生介绍了一些地方评选出来的“抗癌明星”,在医生下了死亡通知书后,照样十几年、二十几年活下来。让学生明白,得了疾病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能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三、联系生活实际,深化知识应用是生活化教学的巩固和拓展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习了生物学知识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在课堂内外走进生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生物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与高考的能力要求也是符合的。

比如学完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的知识后,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生产中怎样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并将这个问题具体化:“树影下的小麦为什么生长不好”“为什么种植密度过大过小都降低产量”“为什么温室大棚栽培要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等问题。在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后,随即提问“为什么要中耕松土”“为什么盐碱地上植物不能生长或生长不好”等问题。学生在分析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对知识的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问题是生物学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的合格人才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四、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已在我省的中小学全面实施。新旧课程观的最大区别是:新课程标准摒弃了旧课程观中那些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过分重视学科的本位性,教学内容繁、难、偏、旧,缺乏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等种种弊端,取而代之的则是把认知、情感与实践技能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统一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堂教学生活化,让生物学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中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可以为我们的课程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探究教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做一个有心人,实现从“教书匠”到“教育的研究者”的转变,对教师来说确实很辛苦,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上,但这也是当今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缺少生活经验的生物课是不完整的课,缺少生活经验的生物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质就是密切生物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在教学中的运用、拓展和提升。但并非所有生物学知识都能“生活化”,也并非所有生活素材都能为生物学教学服务。教师不能为了“生活化”而生拉硬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寻找教材和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学好生物学后更好地造福于生活,这是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真谛。

参考文献:

[1]谢建中.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生物学教学,2006(11).

[2]包月娟.“教书匠”还能做多久.教育信息报.2003.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概念图;模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B-0025-02

纸张在生活中是常见的学习用品,它可以用来书写各种文字和画图,可以作为折纸,折出各种模型,然而,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现,它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妙用:制成活动小纸片或模型,妙用于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还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实践表明,小纸片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使教学过程更为活跃,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

一、利用纸张构建模型,增加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

波利亚说过:“抽象的道理很重要,但要用一切办法使它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思维逐步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因此,可以尝试利用科学模型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为科学的模型能够反映原型的某些性能和规律,通过对模型的研究可以获取、拓展和深化对原型的认识。利用纸模的建构,既能展示直观的形象、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顺利帮助学生完成思维的提升。

案例1:《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器材:A4纸若干、硬纸板若干等。

首先让学生将纸扔向空中,观察飞行情况并计算飞行时间和距离;教师提问,纸要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必须解决哪些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纸在空中停留更久,飞得更远。然后,4人为一组,设计不同的对照玩法,调控某一变量:重量、阻力、浮力等,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例如,有的小组利用同样大小的A4纸制作一模一样的飞机,对纸飞机添加重量和不添加重量,完成后,学生将纸扔向空中,观察飞行情况并计算飞行时间和距离;还有的小组,利用A4纸,分别制作平头飞机和尖头飞机,制作完成后,学生将纸扔向空中,观察飞行情况并计算飞行时间和距离,然后尝试得出一定的结论。虽然,每个小组的结论,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教师可通过小组汇报、学生质疑、学生点评、教师引导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这样通过游戏,学生和教师就顺理成章地共同总结出延长纸飞机飞行的时间和距离的相关因素有:减轻自身重量,减少空气阻力,增加空气浮力等。

教学策略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各种模型方法的运用,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通过纸的不同玩法,将课本中描述性、抽象性的语言转化成直观性强、趣味性强的模型实践活动,促进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既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又巧妙地落实了生物课程的核心任务――“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利用小纸片构建概念图,增加学习的开放性、创新性

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也是一种用来组织与表征知识的工具,其功能在初中生物课堂中逐渐被应用,在初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以及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加强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应用概念图,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概念图”,事半功倍。

开放和创新是新课程标准最鲜明的特征,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而且对教师有同样的要求。如何构建开放性课堂,进行开放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开放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生物教学中,可以利用概念图的特征属性,并结合学生的思维易发散等特点,将二者有机结合,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出错,提倡学生创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升。

案例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的应用》,器材:剪刀、A4纸、笔。

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使农作物增加产量呢?这既是本节课的总结,也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和提升,但是,其中调控的因素比较多:光照、温度、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很容易发生混淆,学生往往顾此失彼,不能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因此,利用2人一组,提前打印好写有各种调控因素的长方形小纸片(节点)和箭头,发给学生,用于构建丰富多彩的不同形式概念图,理清这节课的知识节点和网络。每个人的思维都是独特的,既有一定的共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每个小组构建的概念图也就有了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就是学生们学习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的价值体现。

教学策略和效果:学生在制作生物概念图的过程中,先要明白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涉及到的各个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还要清楚哪些概念是已经掌握的和哪些概念需要掌握以及掌握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整理概念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促进思维发展的过程。在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与问题,这样就会锻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增加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学们构建的概念图五花八门。总之,概念图在初中生物课堂的运用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水平。

三、利用小纸片构建模拟实验,有效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模拟实验是一种间接的实验方法,主要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建立或选择一种与对象客体类似的模型,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最后将研究结果推广到对象客体中去,从而实现解释、认识对象的目的。所以,模拟实验就其推理形式来说,就是一种类比推理。

案例3:《生男生女的奥秘》模拟实验,器材:剪刀、彩纸,笔。

步骤:(1)学生2人一组,制作用于游戏的纸片。用红色纸剪成圆形纸片20张,代表卵细胞,每张纸上书写“X”,放入一个写有“女”字的信封。用蓝色纸剪成椭圆形纸片20张,代表,其中10张纸片上书写“X”,另外10张纸片上书写“Y”。将这两种纸片混合均匀后放入写有“男”字的另一个信封。(2)2人各拿起一个信封,从信封中随机抽取一张纸片,模拟生男生女。若抽取的纸片分别是“X” 和“X”,则为生“女”;若抽取的纸片分别是“X”和“Y”,则为生“男”。每次抽取后将纸片放回原来的信封中混匀,一共抽取10次,分别统计“生男”和“生女”的比例。

教学策略和效果: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探索生命现象的奥秘,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种重要方法。然而,有些科学实验由于受到特殊条件的限制,不能或不允许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际实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以揭示其本质和规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开展实验教学工作。这里利用小纸片有效构建模拟实验,凸显模拟实验的优势,将微观的遗传学规律宏观化,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可操作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类比思维的能力。

总之,只要在教学中多加留意,各种纸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前景广泛,能推动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构建知识网络。通过纸的各种创造、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宽松自由、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体验和感受纸带给同学们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采用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着手,以“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进行总结。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主动去对未知事物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造就创新性人才。

1.1以问题为中心

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根本目标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开放式研究学性习环境的创设者,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授既定的知识与经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积极地通过去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使每个学生个体增长知识,启发对个体、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形成个体的人生经验。

1.2以探讨、研究为方式

研究性教学不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为目标,而是在于其探讨、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的设计或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教学融入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之中,寓教学于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项目课题的研究,寓研究于教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都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获得创造机会,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把教学与研究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实施的过程。

2财务管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

2.1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时,选取中国人寿的寿险产品“鑫如意”进行保险投资分析,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财务管理很有趣,而且学起来也并不困难,并且对以后的投资决策非常有用。

2.2选取课题的内容

选取题目为“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进行研究,该学习主题需要分三部分完成:调查社保和保险产品鑫如意的优缺点,结合调查资料总结社保和保险的决策方法及决策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份养老规划和保险投资计划。学生针对该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2.3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2.3.1任务分配。在课前进行任务分配,讲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提出阅读教材的要求,然后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将任务分解给相应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承担相关工作。最后将分工情况及分组情况反馈给教师。

2.3.2开展工作的方式。根据选题上网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还需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论证,以便能得出有力的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2.3.3讨论并记录。在研究进行到一半时,师应该把学生聚集一块,让学生对此前进行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按学生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分工的不同,交流自己进行调查问卷、文献查阅、实地社会调查、专项访谈等活动的体会,并形成个人和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并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或者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解决疑惑进行更深入得探究。

2.3.4整合信息。根据讨论后的结论,整合内外信息。整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设计方案。

2.3.5评价、交流。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对自己在课题中所做的研究思路、过程进行汇报,并平均自己的研究过程,反思自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鉴定和评价,最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了解,导致仅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确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如果完全依赖教师来提出问题,自己的主体性又无法得到体现,由此认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研究课题是最好的方式。研究性教学中的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启发、专业课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其他同学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加入的课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生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在选择课题时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指导,师生协商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在课题确定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与组员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周密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直到问题的解决。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到最后所有的工作都由组长一人来完成。

3.2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出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因此,培养学生围绕着研究的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信息的整理、搜集工作。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主观上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不太愿意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对资料进行搜集、处理,撰写论文或报告的水平底下,觉得自己课业任务重,产生抵触情绪。

3.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研究性学习虽然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如经验的缺乏,指导过程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学理念的陈旧,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根本无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是全程包办,以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等。

4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从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目前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推广。

4.1教师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4.1.1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人的行为。作为研究性学习中坚力量的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变,若仍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从事教学工作,那么这场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作为重点,而研究性学习则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但较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较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而新的教学观念则倡导一种新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撰写报告,所以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引导。最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则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

4.1.2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所要求的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这些与教师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相背离,反过来这些问题又会促进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4.2学生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否定精神、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倡导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自主开展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知识,还要知道现有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再从中产生探讨对未来知识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在教材建设中全面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改变原来的单纯展现知识体系的做法,在教材编写的内容、目标等方面有意思的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除了编写的教材之外,还要编写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配套资料,除了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以将电子教材也作为教材选用。使教材的知识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4.4积极研究、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改变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靠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重标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的判断力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

作者:严娟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为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课题《研究性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编号:2015N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黄健萍.研究性学习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战线,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