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村级工作运行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问题;应对措施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136
近几年随着电力需求的增加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智能型电网的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和发展。智能变电站所采用的传感器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和智能组件技术实现了变电站主系统和辅助系统的智能化,因而也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除此之外由于一次开关等设备也在朝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压电流互感器技术也在完善与成熟的过程中,加之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组合在一起促成了智能变电站的广泛运用与推广。但要想实现智能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就需要实现维护与管理方法上的变革与更新,以适应发展需要。
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特征和优势
1.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
现阶段通常把采用先进集成环保设备,以信息数字化、通信网络化、信息共享为基本要求的,能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检测等功能,具备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称为智能变电站。通俗一点讲,智能变电站把现有变电站全部信息的输入、输出的过程转变为数字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与之相配合的通信网络及系统。
1.2 智能变电站的特征
智能变电站区别于传统变电站的特征主要有:智能变电站采用通信网络来进行数据采样及运行状态、控制命令等信息的交换;利用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开关等智能型一次设备实现对设备信息的智能化控制;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时实现了自动故障分析、设备状态监测以及程序化控制等系统的自动化,并通过这些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提升了变电站运行管理的水平。
1.3 智能变电站的优点、优势
在智能变电站中所采用的设备都是智能设备,这些设备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内的设备来说其可靠性更高、效率更高、运行的速度也更快。智能变电站在运行时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收集、保护、监控等功能,并能根据实际运行的情况来对突发问题予以解决。由于智能变电站在信息的处理(输入和输出)上真正实现了数字化,因此数据的准确度也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自动化程度高,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强,运行速率快、效率高就成为了智能变电站的优势所在,而且智能变电站还能实现对设备实际状况的实时监控。
2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2.1 快速保护问题
智能变电站所采用的电子式互感器在实现信息、数据传输时其过程比较复杂,是一个系统、庞杂的过程,当进行传输时不仅要用到交换机还要通过合并单元,即传输的过程不仅只任何交换机的协助,还需要合并单元配合才能实现,但这样的过程无形中会造成数据传输时间的增加,从而影响到运行的效率。此外,还有一点就是终端在进行信息数据的整合时需要在跳闸口处进行,这也导致保护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相较于传统变电站的信息传输,智能变电站的传输通常要慢上6ms左右时间。
2.2 安全性问题
传统变电站采用的通信模式是点对点的形式,相对来讲其可靠性较好。而智能变电站在通信模式上摒弃了这一模式,而是将其升级成了对等的传输模式,对等的传输模式对传输过程的安全性能要求相对较严格,但这种传输模式有一个弊端,就是装置与装置间的隔离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任何一个IED发生故障或受到攻击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及时的保护,都会引发整个系统运行上的故障,给智能变电站的运行造成影响。
2.3 可靠性问题
光学互感器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主要由于运行中光纤与玻璃之间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所以一旦外界因素影响了光学互感器工作就等于影响到了变电站的正常运行。同时由于电子互感器需借助设置元件和模块,而这些元件、模块在运行时会耗费较多的电能,也就会出现因稳定性较差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另外高压电子在互感器中运行时还会受到磁场干扰,出现输出信号不稳定情况,给运维人员的排障工作带来困扰。
2.4 安装保护问题
智能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出于成本的考虑会尽可能地节约电缆的总体使用量,而要控制电缆的使用就要在设备周围加装保护装置,最常见的做法是安装智能汇控柜。不过智能汇控柜需要在-25~70℃温度,湿度保持在90%之内的环境下才能进行工作,所以在会节约电费使用量的同时增加设备的成本,也就间接地增加了变电站运行的成本。
3 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实施措施
3.1 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对任何行业来说,安全管理工作都是重要的内容之一,所以在开展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也要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工开展安全管理可以囊韵路矫嫒胧郑
3.1.1 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责任制
智能变电站的运行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工作,在开展安全管理时较其他工作而言,更应做好各环节的细节工作,也可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来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既当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只找这一环节的主要负责人来追究相应责任,而对在工作上责任意识高又有上进心的人员则可以奖励机制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3.1.2 严格遵守“两票三制”
所谓“两票三制”指的是指工作票、操作票和工作许可制、工作监护制以及工作实施中所制定的体制。遵守“两票三制”要求:第一要如实填写工作票内容,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当环节中涉及到使用设备时的还需同时填写操作票,但这个过程一定要加强监管以杜绝虚假填写现象的发生。第二是在正常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工作许可制、监护制及工作实施中所制定的体制来执行,忌流于表面的工作。只要能做到严格遵守的“两票三制”,就可以实现在使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规避不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3.2 加设备管理
智能变电站中有大量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且多用于重要环节和区域,针对这类重要设备需要进行特殊的管理。首先需要运维人员做好设备档案,将设备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其次做好设备的操作管理,这项工作可以从三方面开展:第一控制好操作票,第二按照相应规范科学地管理倒闸操作票,第三做好人员的考勤工作,第四切实监督各阶段操作流程符合操作规范,第五做好远程巡视管理。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在巡视加强针对性,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加以改进。
3.3 重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近年来科技在经历着不断的发展,智能变电站运维中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加高标准的要求,所以就需要从事运行维护工作的人员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高专业技能。电力企业要适时组织开展素质、技能培训,培训的重点要则重在与智能变电站相关的新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或实践操作使运维人员得以熟悉、掌握新科技、新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也可以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为员工进行知识宣讲,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
3.4 强化巡视力度
在智能变电站运维工作中巡视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需要:首先是加强运维人员实时巡视的管理工作。由于智能变电站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较高,在实际运行时常要多个设备共同开展工作,再加上部门设备运行时对环境条件有特殊要求,所以要保证设备各个阶段都得以安全、稳定的运行,就需要运维人员做好实时巡视管理工作,在巡视中认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对存在异常的要立即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故障因素后采取有效措施。其次是运检人员的联合巡视。这是因为智能变电站中存在各设备间的差异,而运维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也存在着差异,如果只安排一两个人员对所有智能设备进行全面巡视,就有可能存在漏查隐患的可能,也就起不到巡检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安排巡检人员分工时要根据掌握的人员专业水平及技术能力进行合理分配。同时不定期采用交换巡检区域的方式提高巡检的准确性。最后重视与设备厂家的联系,确定定期回访制度。电企作为智能变电站的使用方在设备管理和运行维护中不可能做的比设备厂家更好,所以与设备厂家确定定期的技术回访是很重要的,技术人员定期回访很有可能会发现正常运维人员巡检时没有意识关注到的细节,通过回访发现问题及时排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效率,而且这样的行动也有利于设备厂家对设备进行升级改进,是一项双赢的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智能变电站已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变电站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为适应发展的速度,要求电力企业在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工作中必须要掌握关键的技术,及时总结运维经验,提高运维水平,确保智能变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王生强.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应用能源技术,2016(07):12-14.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政办发[]23号)精神,为切实增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经区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市、区相关文件的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健全组织机构,壮大基层队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条件保障,全面提升乡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坚持公益性定位,确保公共服务职能;坚持统筹规划,健全完善机构。
(三)目标任务。以强化公益性职能、增强公共服务为核心,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农民满意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使其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真正发挥好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到年底,在全区普遍健全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
二、明确职能,完善管理体制
(一)明确公益性定位。要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定为公益类事业单位,切实保障其所需经费,并将承担的公益职能细化,具体落实到工作机构和农技人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占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争取2-3年内,全区每个行政村选配2-3名农民技术员和村级防疫员,完善原有的村级防疫员制度,逐步建立市、区、乡镇、村“四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二)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进一步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全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人、财、物归乡镇政府管理,其人员的业务考核及晋升应充分听取区农业主管部门的意见。
三、稳定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一)实行人员聘用管理。要根据产业发展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等方式,选拔专业技术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建立人员淘汰和工作流动机制。
(二)试行人员资格准入。严格执行省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人员上岗条件和办法。新进农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大专以上相应专业学历,并通过区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考核。
(三)建立健全培训教育机制。广泛开展农技人员和村级防疫员分层分类定期培训。有计划选送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的骨干人员到农业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专业研修、深造,提高专业水平和学历层次。
(四)支持大学生到基层服务。选拔一批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聘用的人员,要落实其工资、社会保障、学费补偿等优惠政策。
四、加强基础建设,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
(一)加强基层条件建设。要结合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强技术服务场所建设和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的配备,实现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满足农技人员服务需求。
(二)加强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运行管理模式,将试验示范基地建成农技人员、种养大户和农民的学习基地、农情信息的采集基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基地。
(三)加强村级农业服务站点建设。以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技术支撑,以农业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生产大户为重点,每个行政村选配2-3名农民技术员,完善原有的村级防疫员制度,逐步建立和规范村级农业服务站点。
五、创新运行机制,增强公共服务活力
(一)完善责任制度。建立健全乡镇农业公共服务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等相关制度,确保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责。
(二)健全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完善区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农民三方共同参与的考核机制,对公共服务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实绩和农民满意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考评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兑现、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岗位聘用、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
(三)创新服务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以公益机构为主导,各类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行以农技人员包村联户为主的服务模式,逐步形成农技人员抓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的农业公共服务工作新机制。改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服务。
六、强化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统筹指导全区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改革与建设工作。区农业、编制、财政、发改、科技、教育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要从维护基层稳定的大局出发,把加快推进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配合,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落实经费保障。切实改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条件,按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并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有效履行公益性职能。
一、设立“一个”管理机构,搭建“三资”委托服务的平台
各乡镇整合现有人力资源,组建“三资”服务中心,无偿村级集体“三资”的有关事宜, “三资”服务中心设立“三资”委托业务受理、财务结算查询、政策咨询、接待等窗口。 负责乡村集体“三资”的监督、检查、指导、服务,对受委托“三资”进行核实、评估、作价,监督村委会实施公开竞标,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台账保管、调整以及其他相应“三资”管理事项。 “三资”服务中心定期召开会议、发入户公开卡公开“三资”情况,接受农民群众监督。
二、健全“两套”工作流程,严密“三资”规范处置的操作程序
统一制定完善了农村集体资金和集体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流程,将流程制成工作图版,印发“三资”入户明白卡,让群众知情监督。一方面健全资金监管工作流程。村集体一切收入都及时足额纳入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管理。实行支出审核审批制,按照年初预算,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报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审批,并及时公开。支出单据需经民主理财小组、支部书记、会计、审计员、农经主任、主管领导、中心主任七级联审后方可入账,保证了“村里花钱不管钱,镇里管钱不花钱,农民享有支配权”。另一方面健全资产、资源监管工作流程。村集体处置资产、资源时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村委会制定资产资源承包、租赁、出售方案,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后,报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审核评估。 资产、资源发包合同做到统一拟定、统一印制、统一签证、统一编号、统一管理。
三、实行“三种”管理方式,建立“三资”有效监管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农村财务;规范管理;运行机制
一、全面实行农村财务“双代管”,构建规范有序的资金运行机制
所谓农村财务“双代管”,即由乡镇经管站对农村集体账目及资金实行统一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坚持农村财务“双代管”四不变原则,即坚持村级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管理审批权不变,基本核算单位不变。一是严格收入收缴管理。将村集体的各项收入除按规定留足日常零星开支用款外,其余结余资金要由乡镇经管站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合法、规范、统一的票据,规范资金收入的收缴程序,保证资金及时足额缴入统一的专户,实行专户储存管理。二是强化支出的监督管理,逐步实现由分散管理向归口管理、资金拨付制向报账制转变。除严格控制日常支出外,对村级大额非生产性开支实行重大事项审批制度,村里的大额开支,先由村里提出支出预算方案,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方案表决通过后,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批备案。再由乡镇经管站按用款计划及时拨付,并监督使用,有效地强化了监管措施。三是逐步推行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理财记账水平,推进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二、不断强化农村财务审计、民主理财等监督措施,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农村财务审计。各乡镇经管站认真履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职责,严格执行《山东省集体经济审计条例》,切实加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普遍采取专职审计人员包村包片,落实审计责任制。除日常财务审计外,重点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审计和离任审计、农村“一事一议”、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等专项审计,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重点审计。二是坚持民主理财,强化民主监督。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民主管理的要求,对农村财务全面实行民主管理,各村都普遍建立健全了3~7人的民主理财小组,并以乡镇为单位进行了培训。对理财小组审核未通过的收支单据,属于手续不全的补齐手续,并及时交理财小组审核。对违背财经纪律和各级有关政策规定的收支单据,谁办理的谁承担责任,情节严重的上报乡镇党委、政府,由有关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切实规范了农村经济秩序。
三、全面推行农村财务公开,构建民主公开的管理机制
财务公开是民主监督农村财务的有效方法。为加强农村财务公开,县里统一规定每月的10日为全县统一财务公开日。村集体每月的财务收支情况,在按程序审计后,各村会计、出纳必须按照审计认定的单据逐笔填写公布榜,审计人员再次审核后在公布榜上加盖审计专用章,然后再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民主理财组长审核签字、盖章,无误后进行定点财务公开。把公开的主要内容再抄到固定公开栏内,接受全体村民的监督。公开栏旁设有意见箱,财务公开后,对群众提出的意见及问题按规定进行处理。暂不能解决的向群众做出解释,直到群众满意。在每月财务公开日后,各乡镇党委、政府都组织专门人员逐村进行检查,在各乡镇对各村公开情况进行自查的基础上,县里由组织部牵头,从民政、监察、财政、农业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每月进行抽查,抽查情况全县通报,使莒南县农村财务公开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四、建立农村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协调机制
莒县农业局每年年初对各乡镇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目标量化并以文件下发各乡镇,年终对各乡镇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业绩评定、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各乡镇也都把将农村财务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责任制度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乡村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年初制订出祥细的量化目标和考核标准,年终根据年初制订的量化目标进行认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工资持钩,有力地促进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村级财务;规范管理;农村经济
1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云南省兰坪县乡(镇)一级均成立了村级财务代管中心,其机构主要设在乡(镇)农经站,由乡(镇)农经员承担相应职能职责,认真执行《兰坪县农村集体财务及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记账、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提供财务公开资料、统一建档、分村核算的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按月、按季度公示,全面实现了电算化管理。但在财务规范性建设上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部分村委会(社区)的民主理财、民主监督、村务公开等流于形式,造成农村村集体资产流失,农民集体收益分配权得不到保障。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兰坪县自实行村级财务委托代管以来,一方面资金管理制度基本上还沿用2010年的资金管理办法。随着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不断壮大,村级资金不断增加,旧的资金管理办法难以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亟需探索新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村级财务运行机制,从而使财务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由于少数农经站干部和村组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遵章守纪意识不强,在村级财务活动过程中执行制度不严格。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乡(镇)、村经济业务发生后报账不及时,甚至出现跨年报账的情形。部分收入未及时入到农经站账户,甚至直接拿单据报账,坐收坐支问题突出;二是部分村委会报账员手内现金余额过大,在换届时,又将上届所移交下届的应收款单据进行入账代管,所代管的应收款有可能变呆账、坏账,一方面挫伤应收款催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占有村委会的资产。
1.2财务管理监督亟需加强
一是开支审批手续不够完善。少数开支单据或无事由,或无经办人签字,或无审批人审批,或无民主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二是部分票据不规范。部分村组仍有使用三联收据收款或白条单据付款的情况,本应取得正规合法凭证的经济业务,却以非正规票据代替,附件单据缺乏相应的印章或发放人员签章;三是民主监督委员会未能履行监督职能。部分村(社区)民主监督委员会主任与村委会主任为同一人,失去了监督职能,而有的民主监督委员会由于无报酬或民主监督意识不强,不愿参与或不按要求参与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1.3收支管理不规范,财务公开不完全
农村财务收入主要来源为上级补助、村集体经济组织上缴、村提留、土地补偿款征收等方面,收入来源单一,支出也主要用于村干部补助、平时村级日常事务开支。但由历史与文化因素的影响,有些村干部法制意识不强,民主理财小组的职责不明确或未起到民主监督的作用,部分村干部在财务支出上未严格按照相关财务管理规定执行,部分村委会在村务经济业务办理过程中,日常生活开支及会议生活费用金额、非生产性费用过大。在财务公开上不明确公开本村财务活动及账目,怕村民反对或有怨言,影响干群关系。
1.4历史原因造成旧账处理不及时
部分村委会应收、应付款中部分款项年限太长,有的己达10年以上,大部分应收、应付款已成呆账、坏账;固定资产中含有以往农村电力输送线路、农村通组公路等,按现有“双代管”,不符合列入固定资产的要求,但代管资产或负债资金,没有统一的相关要求及指导,对于日常的代管工作,部份资金长期挂账,却失去实际意义,反而使村委会资产虚增,应付款使村委会负债增加,从而使村集体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失去财务管理的实际意义。
1.5村级财务管理人员配备薄弱,经费紧缺
乡(镇)农经站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队伍力量薄弱,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因工作变动导致业务不熟悉,在开展工作中无法统筹兼顾;另一方面,没有专项的村级财务代管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工作经费,在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中比较被动,只能按部就班,缺乏统筹规划。
2规范农村集体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1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完善村级财务委托代管机制
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委托代管机制,注重资金管理的同时并重资产、资源管理,出台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资产、资源台账,认真记录村集体“三资”增减变动情况,让村集体“三资”有账可查,有册记载,确实保障村级资产家底清、账册明。积极探索新的经济形势下,制定相应的村级财务账户管理制度、库存备用金制度、开支审批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细化管理规定,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程序,以制度管理人,层层落实责任到具体的人和事;切实加强民主理财,强化民主监督机制,让农民群众参与到村级财务决策管理当中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2.2提高思想认识,加大监管力度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构建和谐乡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统一思想认识,常抓不懈。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明确职能职责,认真抓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严格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并针对本地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纠正和完善,创造一个干部清白、群众明白的农村财务管理环境。
2.3加大审计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做好村级财务审计监督是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把村级财务审计监督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作为督查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针对乡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配备专门的农村财务审计队伍,加大审计力度,提高村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严肃性。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审计督查,明确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的经济责任。对审计中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处理;对于情节严重的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
2.4完善财务清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实施方案
对至今挂账的应收款、应付款、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将部分已形成事实的坏账、呆账进行核实,做好登记处理。制定相关的债权债务清查方案,针对具体情况做出处理,该销账的进行销账,该清偿的进行清偿,认真化解村级债权债务,使村集体的资产、负债、账面代管金额真实、具体,从而使村级账务更具有参考性和实际意义。
2.5加强支出管理,完善财务公开制度
村级财务委托代管中心在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时应严格按照村级财务管理的规定对村级财务实行预决算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和村民代表的监督作用,严格控制每个村委会资金使用额度,启用备用金限额制度,控制大笔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有条件的村可启用预决算方案,并经民主程序形成决议张榜公布。在财务公开中,按照村民能明白、能接受、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财务收支情况逐笔逐项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向村民征集意见建议,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行使民利,让农民真正当家做主。
2.6加强基层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
基层财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术水平、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指导及培训现有乡镇农村财务管理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定期或不定的请财务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对未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会人员,加强管理,对有条件的财务人员做硬性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加大对村组财务人员及镇会计的财经纪律、思想素质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2.7保持村级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配备财务代管工作经费
参照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中心和村级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如果确实因工作需要调换的,必须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工作要求及人员情况,按实际工作需要调配,并报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另一方面,配备一定的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经费,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村级财务清查、清理和村干部任期及离任审计工作,使村级经济活动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