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1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深入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树立既快又好的科学防灾思想,突出重点作物、重大病虫、重发区域、细化措施,加大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工作力度,推广应用病虫害综合防治集成技术,推进统防统治,实现病虫害可持续控制,保障粮食稳定增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目标任务

主要任务:主要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5%以上;三县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均衡发展,每县不少于50个,同时建立面积不小于5000亩的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防治示范区。通过推广病虫总体防治技术,改变对单个病虫进行单一防治的做法,使总体防治实施区水稻、小麦、棉花、花生病虫防治次数亩平均减少1-2次。专业化示范区内,化学农药使用量比周边区域下降20%,防治成本下降20%,生物农药使用率达到2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药剂使用率达到100%。

具体目标:重大病虫害预报准确率达到85%以上;防治平均效果达到85%以上。稻螟虫分蘖期为害株率控制在3%以内,穗期白穗率控制在1%以内;稻飞虱百丛虫量分蘖期控制在1000-1500头以内,穗期控制在2000头以内;稻纵卷叶螟卷叶率分蘖期控制在15%以内,孕穗期控制在10%以内;纹枯病病情指数控制在10以内;稻曲病病穗率控制在10%以内;稻瘟病病穗率控制在3%以内;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8%以内,小麦纹枯病病茎率控制在10%以内,穗蚜百穗蚜量控制在800头以内;玉米螟虫蛀茎株率控制在10%以内;棉叶螨红叶株率控制在10%以内;油菜菌核病病指防效达75%以上;花生蛴螬每平方米控制在4头以下;玉米螟虫防治效果达85%以上;化学农药亩使用量下降15-20%,大大降低病虫防治成本。

三、工作时间

为及时掌握农作物病害虫情,根据不同作物和病虫,按以下时间进行监测。

(一)午季作物

小麦纹枯病、麦圆蜘蛛、小麦蚜虫从3-5月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3月份;小麦赤霉病从4月-5月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中下旬。

油菜菌核病虫从3月份调查叶病株率,4月初-5月上旬调查茎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3月下旬至4月上旬。油菜蚜虫于3月-4月期间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4月下旬前后。

(二)大秋作物

水稻二化螟于4月下旬至5月份、6月下旬至7月份两个关键调查期,包括秧田卵块调查,大田枯心率、枯鞘率调查,防治时间抓住5月下旬、7月中下旬两个时期。水稻纹枯病从6月-8月份调查病株率,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的关键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于6月-9月份进行田间系统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中旬前后、8月中旬前后两个关键期。

棉花于5月期间进行苗期病害调查,从6月-8月期间进行棉蚜、棉叶螨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月份,棉铃虫从6月-8月份进行调查,防治时间抓住7、8月份。

花生蛴螬于7月份挖兜调查2-3次,根据虫情进行生物防治。

玉米螟从6月初开始,做好春、夏玉米的调查,根据虫情抓住喇叭口期进行防治。

(三)蔬菜

根据近几年来的观测,蔬菜病虫害的种类较多,重点要抓住以下5种虫害的调查和防治指导:菜青虫和菜蚜要抓住5月1日-6月30日和9月1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小菜蛾要抓住5月1日—6月20日和9月10日-10月30日两个时间段,红蜘蛛的主要时间段是4月20日-8月30日,甜菜夜蛾的主要时间段是6月20日-8月30日。

对以上病虫害进行系统调查的同时,每周市、县站要对全市进行普查,点、面结合对全市的病虫害发生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具体防治时间,落实好防治。

11月底完成年度防治工作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为完成年重大病虫害防治任务,确保防治效果,全市将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监测和信息通报

根据今年病虫害发生新情况和新任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明确岗位责任制,加强重大病虫害发生防治动态的监测,及时开展虫情、病情会商,准确中期和短期预报,及时将有关信息上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手机短信、语音电话、农网、明白纸、防治现场会、农民田间学校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普及重大病虫防治技术,真正做到虫情及防治技术家喻户晓。

(二)强化技术指导

针对关键季节,关键病虫和关键防治环节,安排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防治工作,开展技术指导,进一步提高防治技术科技含量和防治效果。市、县(区)植保部门要建立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区,要强化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基础、技术与方法的研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大力开展农业、生态、生物、物理等综合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集成组装,引导农民选用科学防治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充分展示综合防治技术效果,提升农业重大病虫综合防治水平。

(三)建立示范片,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

今年在水稻重大病虫发生季节,要建立水稻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区,召开水稻病虫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每个县核心示范区面积不少于5000亩,同时抓好面上辐射带动,推动专业化防治工作快速发展,确保专业化防治目标实现,切实提高防治到位率。各县区要因地制宜,创新防治机制,大力推广县杨庙镇豸铺村机防队和丰乐镇新仓村、严店乡社会化服务模式,进一步探索植保专业防治队、植保协会、植保合作社等多种专业化防治组织形式,大力推进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为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年我市仍将出台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购置植保机械的奖补政策,以促进植保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四)充分作好防治物资准备

根据今年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预测好所需农药品种及数量,提前与农药、药械供应企业衔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备足防治所需物资,各地要提前制定重大病虫防治药剂的统一供应方案,以乡镇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购药,统一防治。对突发性病虫害,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应及时调动植保机防组织,依照植保部门推荐对路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组织各村、组统一购药,按批发价格统一供给防治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进行统一防治。确保各项防治工作及时有效地展开。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2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采取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控制农作物病虫危害的措施。加快推进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是推进现代植保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病虫害综合防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发展。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要突出以作物为主线,针对农作物重大病虫,在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基础上,集成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形成绿色防控技术规程。在全国建立10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其中,经济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5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1万亩;粮食作物每个示范区核心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5万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30%以上,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100%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危害损本文由收集整理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二、示范内容

(一)蔬菜:在北京市延庆县等27个县(市、区)建立27个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土壤消毒、植物诱导免疫、性信息素迷向和诱杀、灯光和色板诱杀、防虫网阻隔、人工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枯萎病、根腐病、蚜虫、粉虱、蛾类害虫等蔬菜主要病虫。

(二)果树:在北京市平谷区等24个县(市、区)建立24个果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植物诱导免疫、人工释放捕食螨、物理和化学诱控、诱虫带诱杀、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苹果腐烂病、柑橘溃疡病、害螨、粉虱、蛾类害虫等果树主要病虫。

(三)茶树:在浙江省松阳县等10县(市、区)建立10个茶树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黄板、信息素板诱杀、人工释放捕食螨、生物农药和环保型化学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白星病、炭疽病、叶螨类、蚧类害虫等茶树主要病虫。

(四)水稻:在辽宁省盘山县等20个县(市、区)建立20个水稻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耐)病品种,秧田保护、带药移栽、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稻鸭共育治虫控草、翻耕灌水灭蛹、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两迁”害虫、螟虫等水稻主要病虫。

(五)玉米:在北京市顺义区等7个县(市、区)建立7个玉米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品种、白僵菌封垛、性信息素诱杀、食诱剂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赤眼蜂、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玉米大斑病、玉米螟、粘虫等玉米主要病虫。

(六)小麦:在山西省盐湖区等5个县(区)建立5个小麦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抗病虫品种、轮作混作、适期播种、秋播药剂拌种、生物农药和高效环保化学农药、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人工释放异色瓢虫、捕食螨等物理、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条锈病、赤霉病、小麦蚜虫、麦蜘蛛等小麦主要病虫。

(七)其他:在察右后旗等8个县(市、区)针对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病虫以及蝗虫建立8个绿色防控示范区,主要选用健身栽培、性信息素诱杀、太阳能杀虫灯诱杀、生物农药以及生态调控等绿色防控技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油菜菌核病、棉铃虫、东亚飞蝗等病虫。

三、示范工作要求

(一)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各地要高度重视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明确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及时落实示范地点、示范面积、示范内容、实

施目标和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区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二)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各地要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高防治效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强化作物全生育期的绿色防控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加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生态控制、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推广一批防治效果好、操作简便、农民欢迎的综合技术模式。

(三)大力开展宣传培训。各地要结合生产实际,加大对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宣传培训力度,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要设立统一的示范展示牌,标明核心示范技术、实施单位和责任人。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     黄芩;病虫害;综合防治;

黄芩,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不仅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效果,更由于其临床抗菌性强、不产生抗药性备受大家的喜欢。随着黄芩种植面积的扩大,黄芩病虫害的问题日渐突出,致使黄芩产量变低,影响经济收效。为改善这一问题,就要利用科学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降低病虫害对黄芩生长的影响,提升种植产量。

1 、不同病虫害的特征及危害

1.1 、黄翅菜叶蜂

黄翅菜叶蜂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植物花类,该害虫属叶蜂科、膜翅目。黄芩在遭遇该虫时,其果荚易受到危害,且容易出现在高温干旱的地区,其危害至85%以上,从而造成黄芩产量下降,每年的减产在25万kg以上,影响收成。

黄翅菜叶蜂为幼虫时喜食嫩叶,更伴有蛀荚的危害。黄芩叶片遭受危害即出现残缺的状态,一些初孵幼虫会从果荚正面向内部进攻,从而使果荚内部遭受损害。据统计,一只幼虫将会蛀害7~9个果荚,而遭遇蛀害的果荚表现特征十分明显,会出现圆孔及变黑。

识别黄翅菜叶蜂可以根据其长度进行判断。成虫的长度为5~7 mm,且头部、后胸、背部两侧、触角均呈黑色;雄性基部有2节为淡黄色,其余部分为橙色,翅膀由外向内逐渐透明,前缘部位有一带呈黑色,且与其翅膀的翅痣相连接;雌虫腹末有短小的黑色产卵器。而黄翅菜叶蜂幼虫体长3~5 mm,呈淡绿褐色,头部黑色,体蓝黑色,体表有许多小突起及褶皱,且有3对胸足和8对腹足。

1.2 、苜蓿夜蛾

苜蓿夜蛾主要危害黄芩、棉花、大豆、蔬菜、甘薯、花生、苜蓿、甜菜、烟草、玉米等作物,它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杂食性害虫。该害虫会因为种植作物面积的增加而扩大对植物的危害,目前已成为危害黄芩的主要害虫。

苜蓿夜蛾为幼虫时,喜欢残害黄芩的嫩头,继而再危害整个叶片,它们会将叶片咬成残缺状或者将叶片一点点吃光[1]。

苜蓿夜蛾识别较为简单。它的前翅呈灰褐色且带有一丝丝青绿,成虫的体长大致在15 mm左右;前翅上带有环纹,且环纹中央为一个棕色点,整体的外轮廓为黑褐色,并由中间向着上下不断过渡呈暗褐色;在外横线与亚缘线处有一条褐色的条带,且该条带不断向着翅膀延伸,出现一列黑色斑点;苜蓿夜蛾的后翅为淡色,并在其外缘部位有一处黑色的宽带,且该宽带不断向着心脏部位延伸,呈现淡褐色斑纹,并在前端的褐色上有类似枕状条纹,整体边缘毛呈黄白相间的颜色。苜蓿夜蛾幼虫体长在30 mm左右,它们的头是黄褐色的,且背上有许多褐色的斑点,体色随着幼虫的生长不断变化,但多数为黄绿色,背部还分布很多背线,气门线是黄绿色,前胸上还有很多细密的毛,腹部为黄色,胸及足为黄绿色。

苜蓿夜蛾危害黄芩,多是由于整体栽植过于密集,且呈粗放管理状态,致使田地间杂草丛生,招致苜蓿夜蛾。同时,多年生长的植株遭受苜蓿夜蛾危害率要高于一年生长的植株。这里还要强调的是,苜蓿夜蛾的天敌有很多种,如螳螂、绿僵菌、猎蝽、白僵菌等[2]。

1.3、 斑须蝽

斑须蝽别名黄褐蝽、臭大姐,主要危害玉米、马铃薯、甜菜等作物,而在药材上喜欢侵害黄芩、枸杞、玄参、地黄等,它属于半翅目蝽科害虫。

斑须蝽的成虫及幼虫喜欢吸刺黄芩的嫩叶、嫩茎及嫩荚汁液,从而使黄芩的叶荚发育不全,这样就会造成黄芩种子品质的下降,从而使黄芩产量降低。当黄芩的茎叶遭受到侵害时,叶子会出现黄褐色的斑点,时间长一点会出现叶部的枯萎,甚至会出现叶片的卷曲,影响植株的生长,致使黄芩减产[3]。

斑须蝽成虫整体的体长在8~13 mm,体宽在5mm左右,体形为椭圆形,呈现黄褐色或紫色,且整体的前胸有白色及黑色的绒毛。斑须蝽的触角是黑白相间的,前翅会有一些淡红,腹部则是黄褐色,并有一些黑色的点排列。而幼虫体长在1.4~7 mm,一开始头、胸、足为淡淡的黑色,中后胸背板等长,且中胸背板后缘平直,幼虫成长后,其腹部逐渐变为黄褐色,小盾片开始逐步显露出来,而翅芽也会越发明显。

黄芩发生斑须蝽虫害,则是因为整体种植密度过大,且株行之间出现郁闭,造成通风效果不良。特别要注意的是斑须蝽喜欢活跃在干旱、少雨的地区,这样的环境利于该害虫的繁殖与生长。

1.4 、其他害虫

除上述3类主要的害虫外,黄芩在生长的过程中也会遭受到其他害虫的影响,如小长蝽、苹斑芫菁、羽蛾、小菜蛾等,这些害虫为次要害虫,也应注意防范,防止影响黄芩的生长[4]。

2 、综合防治

2.1 、农业防治

在农业种植过程中,特别是秋末冬初的季节,要做好落叶与杂草的清除工作,更要对土地进行深耕,才能消灭越冬的幼虫,降低病虫害对黄芩种植与生长的影响;同时,在发现害虫时要及时捕捉,去除被毁坏的枝叶,做好集中销毁的工作。

2.2 、物理防治

若发现一些成虫对黄芩进行毁坏,可以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对害虫进行捕杀,还可以利用自制的害虫趋化剂诱杀害虫。

2.3、 生物防治

在发现害虫且为卵初期时,可以在田间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螟黄赤眼蜂等,消灭害虫。若处于害虫卵盛期,可以利用Bt制剂或除虫脲胶悬剂等,对害虫进行诱杀。这些药剂的整体药效时间长、成本低,有效防止害虫对黄芩生长的影响。

2.4 、药剂防治

不断对黄芩生长的环境进行调研,从而找寻幼虫的最佳诱杀方式,特别是喷药诱杀,喷药可以对准植株的叶背及叶片,如甲维盐高氯乳、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乙酰甲胺磷乳油、阿维菌素乳油等,防止害虫对黄芩继续侵害,影响其产量[5]。

3 结语

要做好黄芩种植时的环境调研工作,了解不同害虫的生物及药剂防治方法,才能在黄芩种植过程中对害虫进行消杀,提升黄芩产量,为市场带去药性更强的中药原材料。

参考文献

[1]王云超中药黄芩规范化种植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机, 2020(6):45.

[2]彭晓邦,秦绍龙黄芩种植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及土壤酶活性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 2020 ,66(8):60-64.

[3]席凯,张超虹.黄芩高产优质种植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8):133-134.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4篇

为率先落实抗灾增产技术,率先推进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升全市小麦生产水平,根据我市小麦生产情况和农业部高产创建方案,我单位在五龙口镇尚庄、化村、任寨、西逯寨等村建立了农业部万亩高产示范片,这是尚庄示范方,示范品种“丰德存麦1号”。 现将示范方的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主推技术模式

该示范方采取“七统一”技术模式:即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机械收获,全面推广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机械深耕、种子包衣、氮肥后移、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

二、具体技术措施

1、选择高产稳产抗逆品种丰德存麦1号。

2、配方施肥: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亩底施纯氮10—12公斤、纯磷6—8公斤,拔节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3、适期播种,适量匀播:10月8—15日播种,亩播量8—10公斤。

4、科学浇水:根据土壤墒情,浇好全苗、越冬、拔节、灌浆水。

5.病虫草害防治:结合整地,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推广种子包衣或播前药剂拌种技术;冬前化学除草;2月底3月初预防纹枯病;中后期实施“一喷三防”。

玉米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案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围绕稳定生产总量,增强生产能力,提高质量效益的粮食生产总体目标,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为重点,坚持示范带动,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和玉米振兴计划;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的各项惠粮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着力推进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努力提高粮食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使全市的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争取180万吨,其中县60万吨,县55万吨,县50万吨,城区5万吨,粮食品种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优质率提高到85%以上。

主要粮食作物的目标任务:

水稻:大力开展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强化政策支持,加快现有关键技术的集成推广,加大投入力度,创建知名品牌,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力争优质率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主攻方向,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强化“一增四推”关键技术的落实,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全面提高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力争全市水稻单产较上年提高6%,达到500公斤以上,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90万亩,水稻总产达到145万吨。

小麦:深入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突出“大县、大片、大户”三个重点,落实优良品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四项关键技术,强化“三情”(苗情、土壤商情、病虫情)监测、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建设等四项基础服务,加快核心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增强带动功能和示范效应,精心组织实施好小麦良种补贴项目,积极支持和发展小麦种植大户,提高小麦生产规模经营水平。力争今年秋种小麦面积稳定到80万亩,良种覆盖率和优质率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来年单产达到350公斤,总产达到28万吨。

玉米:精心实施玉米振兴计划,以主攻单产为重点,以现有关键技术集成推广为支撑,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通过高产创建,力争建成亩产450公斤以上的万亩核心示范片,在核心示范区内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加强政策支持,强化新品种展示、新技术试验、苗情监测、病虫害测报等基础服务。优化品质,发展饲料专用玉米,开发玉米秸杆青饲青贮综合利用技术。力争2012年全市玉米稳定在24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30公斤,总产7.9万吨。

薯类:积极开发和选育适宜我市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优质专用薯类高产品种,特别是引进、试验、示范一批高产优质马铃薯品种,重点抓好春马铃薯脱毒良种标准化技术、秋马铃薯稻草覆盖及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完善三级脱毒良种扩繁体系。加强薯类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支持薯类加工,促进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力争2012年全市薯类面积达到8万亩左右,单产达到300公斤,总产达到2.4万吨。

三、重点工作

1、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扩大种子工程成效,提高良种覆盖率。按照产量和品质并重的原则,重点推广产量潜力在580公斤/亩以上,品质达到国家优质二级米标准的高产优质品种,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集成高产技术。创新农艺技术措施,主攻水稻高产制约环节,因地制宜,集成示范,创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组织水稻高产示范,集聚综合技术措施,确保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取得更大成效。

3、加强病虫害防控。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病虫预警平台,推广高效低毒新农药,加快推进农业有害物及病虫害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强化重大病虫草鼠害防控工作。加强对迁飞性、突发性、流行性水稻重大病虫害的监测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积极开展统防统治工作,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和环保新肥料,按照测土配方施肥总体工作计划,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载体,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以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为指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方案;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做到测土配方卡发放到户,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到位,配方肥料供应到户,为示范区科学施肥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全市计划推广以水稻为主的专用肥料3万吨,力争水稻每亩化肥用量减少5%。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

5、建设标准农田。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改造低产田”的思路,大力配套完善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的产出能力。要抓住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土地整治的有利时机,将项目资金重点向优势区域、向高产创建区域倾斜,整合土地整治、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和农业发展等财政重大专项支持,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基本农田布局、统一集中整治的原则,,积极实施优粮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四大工程”等项目,强化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粮食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努力减轻灾害损失,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6、推进机械化生产。在粮食主产地区示范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粮食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围绕水稻、小麦、玉米、豆类、薯类等主要粮油作物的关键生产环节,大力推广机械深松、复式整地、精量播种、机械化栽植、联合收获、低温干燥、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等重点农机化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强配套农艺措施的研究与推广,促进农机与农艺有机结合;注重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保护性耕作和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机大户的技能培训,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积极落实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规范操作办法,提高实施成效,促进经济、实用、高效的中小型农机进村入户,加快农机推广普及步伐,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

7、培植规模种植大户。充分利用国家种粮直补中的大户倾斜政策、种粮大户农机奖励政策、农业部门的新型农民培训和科技扶持等措施,培植规模种植大户。通过政策驱动、科技促动、产业化拉动,促进土地通过委托代耕、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向种植能手集中。建立促进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转变与提高科技推广紧密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机制。在各类项目的实施中,依托种植大户建立示范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稳定提高大田作物的产品供应能力。在全市培育一批规模种植大户。要落实农技人员联系种粮大户的工作奖惩政策,探索建立培植种粮大户的长效机制。

8、加强农资质量监管,确保优质农资供应。做好肥料、农药、种子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检测检验,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加强禁限农药品种监管。坚决杜绝禁用农药销售与使用,保障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产品。

9、狠抓粮食流通和加工,促进粮食产品增值增效。坚持以市场促流通,以加工促增值,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培植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粮食加工企业自建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坚持以粮保畜,以畜促粮,借力畜牧业发展,推进粮食过腹转化增值,实现农牧业良性循环发展。

10、组织实施粮食生产“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即在全市建设1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100个千亩高产示范方,培育1000户种植50亩以上的专业户,1万个种植20亩以上的大户,实现水利化、良种化、道路林网化、机械化和销售合同化,着力提升全市的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四、组织与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落实粮食发展工作制度,市农委成立粮食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服务小组,实行领导分工负责制,化片包干,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督导力度,保证粮食高产创建顺利进行。建立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整体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定期交流情况,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督导、专题调研、信息服务等。各县区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成立工作小组,开展相应的工作。全市农业系统要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形成关心粮食安全,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浓厚氛围。

2、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党的惠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严格各项补贴资金发放程序,一切按规章办事,加强督导检查,协同财政、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深入农户对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3、增加资金投入,建立粮食生产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省、市各级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确保各方用于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持续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重大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要向粮食高产示范片倾斜。各区县应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重点是落实好粮食生产资金的专用,把各项惠粮政策落到实处。

4、大力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粮水平。一是借助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推广应用优质高产新品种。二是普及粮食高产综合技术。三是抓好技术培训,各级农业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要情系三农,立足职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水平。“三夏”“三秋”等粮食作物生产关键时期,市县区农业部门要组织粮食作物高产培训班,逐县逐乡逐村开展技术讲座,做到“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送到千家万户。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