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设计美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本文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并探讨了电子商务专业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实施及考核环节,通过该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提升个人建设网站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
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学习反馈;任务循环
1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欠缺计算机和美学设计基础知识。
没有计算机基础课程,且课程学习课时较少,对网页基础知识理解较为费解,美学设计的欠缺,导致网页设计能力差,虽然能够也能制作简单网页,往往布局不合理。审美能力弱,有时追求个性,制作的网页往往花里胡哨,内容和主题不一致,导致网页视觉效果差。
(2)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
由于文科类电子商务专业特点,该专业学生逻辑思维相比理工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相对欠缺,对于网页布局处理能力和网站的规划能力较弱,甚至理解有一定困难。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难度较大,学习积极性不高。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首先选用结构设置全面,讲授内容多较为充实的教材,这样使学习兴趣比较高的学生课下可继续学习。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计算机基础和平面设计类参考资料。向学生介绍网络上一些比较专业网站开发论坛。任课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设计内容以选取教材为主,以选取其他同类教材为辅。尽量使章节框架齐全,章节内知识点丰富全面。每个知识点都选取相应案例,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将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内容分为七个模块,按照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要求学生课堂和课后完成的小任务[1]。第一个模块为网页设计与制作理论基础知识:介绍INTERNET基础知识、网页设计相关概念、网页制作开发相关技术和工具,共2个课时,使学生掌握该课程整体框架。第二个模块为HTML基础知识:修饰标签实现网页文字的设置;设置列表;插入图片和多媒体内容;设置超链接。共10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能掌握HTML网页标签建立个人主页。第三个模块为表格和表单:表格基本概念和常用属性;表单基本概念和常用属性。共6个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掌握使用表格整理数据和布局网页,利用表单设计注册页面。第四个模块为层叠样式表(CSS):CSS的基本语法;CSS的选择器;CSS的使用方法;CSS的属性单位。共12个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能够利用CSS样式美化网页。第五个模块为CSS网页布局与定位:div标签;span标签;盒子模型;display属性;float属性;position属性;css+div布局类型。共9个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制作学校网站导航条和实现图文并茂的效果。第六个模块为超链接伪类、表单设计和导航菜单:共6个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能够使用伪类美化超链接,用CSS美化表单并能够制作各式各样的导航条。第七个模块为网站建设:网站建设的步骤;网站建设的原则。共6个课时,通过该模块学习,学生能够建立主题网站。
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实施
3.1课程教学
(1)课堂教学
①基础知识学习,任课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详细的讲授,选择合适案例进行演示,尽量涵盖能够覆盖每个知识点,这样图文并茂的传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任务实践,任课教师根据知识点设定各个任务,布置的任务能够覆盖所讲授内容所有的知识点,每个任务和前后任务都具有连贯性,这样能够在前次的任务基础开拓这次任务,对以前学习的知识点不断巩固。③学习反馈,在学生初次完成任务后,任课教师总结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这样能都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④任务循环,学生在反馈学习之后再次根据老师指出的问题和提示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改进。通过这种任务循环的方式使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会更加的深入理解,培养其精益求精的网站开发人员的素质。⑤任务总结,在所有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再次强调任务知识点的难点和重点,分析技术问题和处理技巧,并布置学生要在课下完成的小任务。
(2)课下自学
学生仅仅依靠在课堂上学习和练习,以达到对该课程熟练掌握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按照每个模块的知识点,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课后完成的小任务。通过qq群和微信群沟通平台,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多参加学科竞赛,达到以赛促学。
3.2课程考核
①平时考核。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点,独立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根据完成情况,记录为平时成绩,成绩等级分为没完成(C)、基本完成(B)、超越完成(A)。该成绩真实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动手能力的高低。平时考核在课堂结束前10分钟内完成。②项目考核。在第17周课程教学结束时布置设计并制作网站项目任务,网站项目作为该课程完成后的综合性考核,要求每个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个表达某个主题的网站,向学生明确对网站评价的一系列标准,并要求根据提交项目设计制作报告书。并在课程教学第18周进行网站项目演示,每个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通过多媒体演示自己的作品,限时十分钟,教师进行点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该过程既是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能力的时候,又是学生学习别人的机会。③考核成绩。该课程考核成绩计算方式及其所占比例如下所示:平时考核成绩=(完成每个子任务成绩之和÷子任务个数)×40%+出勤率×40%+课堂讨论×10%+课堂笔记×10%项目考核成绩=项目网站设计与制作报告书成绩*30%+项目网站设计与制作成绩×70%学期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项目考核成绩*70%
4结束语
该课程教学改革后对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访谈,虽然有很多学生反映课程压力较大,但是学习兴趣很高,学生实践中开发了自己的潜力,并激发了他们直面困难客服困难的创作创新精神。
作者:张亚杰 刘 单位:宿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月辉,姜还红,云岩.基于CDIO的Java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1):162.
1 通过典型案例,培养医学生对美学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在进入临床见习/实习之前,对疾病的认识,例如皮肤及体表器官的创伤修复等往往停留在书本知识及老师的讲述上,缺乏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医学生能充分认识医学美学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笔者收集了以往大量的未按照美学原则治疗的病例图片及资料,对其进行视觉冲击,使其认识到未按照美学原则治疗对病患所造成的身心影响,从而在思想上认识到医学美容学习及美学素养养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以皮肤创伤后外科缝合及美容缝合作为对比,收集了常见病例的术前、术中、术后以及长期随访的照片以及患者采访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优劣及对患者的影响,使学生一目了然。同时利用不同的典型病例,逐条列出破坏人体美的医源性因素,比如粗大的缝合针及缝线,术区张力的大小,手术切口的选择等,引导学生总结出破坏人体美的医源性因素。
2 利用自建的数字化模型,灌输美学原则
我科自建的“多层面3D数字化美学模型”是利用数字图形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3D人体,并以不同的色彩和分隔线明确的将人体的美学单位分隔开来,将美学参考数据(针对东亚人群)录入对应的美学单位,相应的美学单位都设置了扩展项目,包括“实例图片、详细数据等”,学生可以通过旋转人体模型,搜寻感兴趣的美学单位进行该区域的学习。利用该数字化模型,医学生可以比较形象的理解比如人体中的黄金分割之美、女性和男性不同特点的曲线美、对称之美等,从而对人体的美容原则进行系统的学习。该学习模型同时亦带有测试模块,测试内容即美学原则及美学参考数据。该系统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交互功能,操作简单,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学生往往更喜欢这种互动模式的学习,对学生掌握美学原则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现在的学生相比于过去,思维更活跃、视野更开阔,所以应更多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2-3]。在课堂上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各种媒体集为一身,并可利用数字通信网络实现信息传输、远程交互、遥感控制等功能。由于教案中有大量图像资料与中外优秀的手术操作影像资料,用多媒体展示能做到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动静结合、信息量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如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4]。例如在面部肿瘤切除手术时提问:你会选择何种切口?在皮瓣的设计中有多种方式,你选择哪种皮瓣,优点及缺点分别是什么等等。采用这些教学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同时也做到知识点条理清晰,重点分明。另外,由于美容医学的学科特殊性,在讲课中将娱乐明星的整形美容案例结合到实际教学中来,更增加了课程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及氛围中学习到了知识。
4 通过临床见习/实习,巩固学生在治疗疾病时的美学观念
由于大部分学生将来会从事临床工作,所以他们对临床见习/实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利用见习/实习过程中,对具体病例的分析和学习,能更好的体会在课堂学到的美学原则。门诊教学过程中,由于我科出诊的大多是教授、副教授以及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他们均具有较强的教学意识以及较高的医学美学素养,所以无论是对疾病的认识还是手术前的设计,学生均可能得到非常正规的熏陶和训练。在手术室中,学生希望能观摩、特别是参加每台手术,因此可以在手术操作中培养医学美学的审美情趣[5]。一方面通过手术,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切口缝合方式的差异,如皮肤的间断缝合、连续缝合、皮内缝合等,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介绍和使用不同的缝合器械和缝线,使学员直观地体会不同缝合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通过具体的治疗过程,形象感性的向学生展示人体美学理念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巩固美学观念贯彻疾病治疗过程这一临床思维在医学生心中的认识。
5 通过考试和问卷调查等形式,评估教学效果
在每一阶段的学习后,安排相关内容的考试,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医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对什么感兴趣,需要改进的方面等。我科同时也组建了在线教学论坛,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将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在论坛发帖,教员会及时解答。构建一个新型的学习平台,拉近师生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教学更好的完成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
在临床实习中对学生进行医学美学教育,能让医学生从医者和患者的双重角度去体会医学美学的观点带来的医疗成果,同时了解如何在医疗行为中实施。通过对比法、典型病例示教、临床实践操作等具体方法,摆脱了以往抽象的美学教育模式,更易实现医学美学的教学目的,从而取得临床基本技能和医学美学双重教学效果,培养和提高医学生在未来医学实践中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曾旸.浅谈医学生的医学美学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 3):28-29.
[2]吴勇.医学美容技术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59-860.
[3]李春英,刘斌.皮肤科医学美容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容医学,2004,13(4):465.
[4]徐薇. 皮肤科教学中关于多媒体教学、PBL和双语教学的体会[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8):1434-1435.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探究性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指的是在学生学习定义及原理过程中看,教师仅为他们讲解一些问题及案例,使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教材、观察事物、实验操作、思考、讨论等方法独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获取结论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的特点在于其并不是直接为学生呈现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基于相关知识及现象的层面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从而更深入的记忆相关知识点,灵活应用。探究式教学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下简要就起应用方法进行论述,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创建氛围,调动学生自学的兴趣
俄国思想家托尔斯坦曾经说过:教学的成功并不在于强制性,而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假如老师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匆忙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就只会让学生感觉单调、枯燥,感觉学习是一种负担,严重的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融于探究性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生物学习产生喜爱。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内容入手:其一,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可以适当利用部分经典的实验、著名的生物学者经历、生物的发展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细胞核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克隆羊多莉的案例,经过教师细致的讲解,会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与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相结合,利用新的科学技术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在讲解DNA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当前较为先进的DNA提取技术进行讲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其三,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找寻答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生态因素影响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古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那么,为什么会草盛而豆苗稀呢?学生就会对其进行激励的讨论,然后再引入相关知识点,进而使学生更深入的记忆知识。
二、构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
在为学生创建好学习氛围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假如这时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发挥的空间,学生就又会变成知识接纳的容器,从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施展进行束缚。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中,应为学生留存探究发挥的空间,使传统的“教”后“学”转变成“学”后“教”,鼓励学生大胆发挥自主性及创新性,单独思考,勇于尝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生态系统的知识点时,在为学生创建教学氛围后,可以让学生为本校设计一个生态系统。当学生独立设计结束后,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进行互相交流与讨论,并且选举小组中最好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进行完善。尽管在此过程中学生都围绕同一个问题进行探究,但因为每个人的角度、思路不同,所以,结果也就各不一样,各具特色。有的学生以环境角度入手,提倡种植花草,有的学生以美学角度入手,提倡放养鱼类;有的学生以经济角度入手,提倡种植经济树木等。当学生有一些新奇、创新的想法时,教师应给予鼓励,表扬;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从旁引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架平台,提供学生发挥的空间,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灵活应用,从而为以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重视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水平
对于高中的生物课程来讲,很多知识点都是需要利用实验获取的,假如将生物的实验课程变成实验检验课程,仅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那么,就会丧失探究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利用实验进行知识探究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其一,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细致分析、对比、总结、加工,进而整理出初步的结论;其二,再对此结论提出质疑,对探究方法的严谨性,收集证据的全面性及获取结果的科学性等进行思考、分析;其三,应用已经知道的信息解答疑问;其四,得出准确结果。学生在此过程中就像一位科学家,进而体会成功的感受,调动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应为活动的主体,教师仅从旁协助,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样一个生物实验,教师应为不同的实验小组准备不同的实验原料,从而防止学生互相抄袭的情况出现。例如:教师在开展叶绿色的分离及提取实验教学时,虽然教材中选取的植物为菠菜,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油麦菜、香菜、胡萝卜叶子等,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取实验材料。在应用不同的实验原料进行操作中,学生获取不一样的结论,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当学生利用实验原料反复进行操作时,对操作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熟悉;当获取的结论不相同时,学生又会以不同的方向进行分析、思考。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让学生们自选原料进行实验能够让学生感觉生物其实与他们的生活并不远,身边充满了生物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就是使学生变成教学活动的主体。探究式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更自主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对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教学工作者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应用型中文专业 美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 改革
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相关中文专业课程,如何发挥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色,其课程的建设和改革都成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也要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文专业的办学特点,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与创新性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主动地观察和获取知识及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突出“应用性”。这些都要求美学课程在实践性上做出调整与改革,从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产、生活条件、环境生态及精神文化产品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审美活动及审美趣味也日益呈现出开放化、多元化的趋势。对于美学课程而言,其实践教学的提出与现实生活及美学学科发展的趋势相符合。美学研究由传统的哲学美学向实用美学和与多学科交叉的多元化转变,为美学的实践教学研究奠定了学科基础,如旅游美学、科技美学、生态美学等交叉学科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相关实践应用知识,方能体现美学学科发展的新走向。
美学课的教学方法与过程也同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张玉能教授的“反思—实践式教学模式”要求对美学的主要理论问题能够结合审美对象包括艺术作品的实践过程进行内在的体验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问题—反思—运用—解决问题—理解原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实践应用的能力和水平。[1]而英国波兰尼的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概念为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提供了认识论的基础。 他认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是指那些通常意义上可以运用语言、图表或数学公式来表达的知识;而默会知识则是指那些平时我们没有明确地意识到,但又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的知识。默会知识需要各个人在自己参与的相关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取。[2]在美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许多“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审美体验只有通过亲身参与才能获得。
二、美学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现在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实践等主要的教学阶段中,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最终改善教学效果。
1.预习阶段
在每次上课前,教师可先布置一定的预习内容来体现实践性教学。如要求学生阅读欣赏与讲授内容有关的文学、艺术作品,使他们在阅读实践中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重视学生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获得的原初感受。在上课时,可以让他们来谈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教师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评价,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另外关于一些理论问题,例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也可以要求学生在上课前搜集、查阅关于“美是什么”的专家观点,并适当地做出自己的评价。这些做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在文献搜集和研读方面的初步科研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分析评价它们的合理性和片面性。
上课之前还可以适当布置一定的写作任务,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再进行交流讨论。比如关于形式美的主要规律问题,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审美体验和阅读经验做好整理总结,课上相互之间讨论、比较,看看自己有哪些独到的看法,又有哪些地方忽略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审美感受体验与别人的及教学大纲上知识点进行比较、印证,拓宽了思路,也锻炼了动手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做中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考虑到美学课程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结合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来进行分析和思考,不空谈理论。譬如在学习“现实美”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话题争论,并联系当下社会中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方面普遍地提高质量和审美的要求来展开讨论,使学生能够较快地把课堂学习和自己的平常生活结合起来。课堂内容中也补充了大量新鲜、生动的现实材料,不仅使学生有了较高的学习热情,实践应用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还可引导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再如在讲授艺术门类的美学特征时,可让学生观看欣赏相关艺术作品的图片、音频、视频资料,并总结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课上可以组织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课堂教学中还需要考虑到美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性特点,美学中关于审美趣味、审美风尚、民俗风情这些问题的研究就离不开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的研究成果。教学过程中要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理论吸收、应用到美学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来。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与此同时,还可将美学理论、知识,研究分析的方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中,以“美学的思维”来审视、思考其他学科的建设。如近几年新兴的一些应用美学学科,如生态美学、身体美学、技术美学等分支学科,都是美学实践性特点的具体体现。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计上,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美学交叉课程,例如,针对广告专业可以开设广告美学或媒介美学,针对秘书专业开设秘书美学等交叉课程,这些都可以使美学课程的教学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较好地结合起来。
美学课程的教学还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直观、生动的图片与声音信息和各种视频片段,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鲜活的情境氛围中领会掌握相关的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在学校的相关网站上开设了基于网络进行教学的平台。教学网站上建立了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的大纲、翔实的授课教案和课件,以及本课程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参考选题,等等。教学当中涉及的各种参考资料,如各类别的艺术作品、相关学科的研究论著,网站上都提供了完整的资料或者链接的网址,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资源查找资料。还提供了网络平台给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完成作业,帮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来,实践应用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课后阶段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在课后阶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深化,开展一定的课外审美实践活动尤为必要。可以安排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户外审美教育活动,如欣赏一些自然风景或人文景观,或对公共环境艺术、建筑雕塑或广告设计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对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当中涉及的一些重要的文化现象进行考察和讨论;还可以指导组织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如美学名著读书会、影视鉴赏沙龙、书画艺术协会、音乐协会、旅游美学协会、科技美学协会等;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博物馆,指导美学科研活动,邀请美学专家前来讲学等。这些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对诸如后现代主义、日常生活审美化、生态美学等一些学术研究前沿问题的理解也变得容易,美学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也愈加显著。
关于美学课程考查方式,教师也可以灵活多变,比如读书笔记、艺术评论、调研报告及课程论文或毕业论文等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这些做法也是服务于应用型中文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特色和优势。
由此可见,美学课程中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落实体现于整个美学教学过程的过程当中。把预习、课堂、课后三者配合起来;把课堂内的审美实践活动和课堂外的审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课程教学资源、实践活动资源乃至自然和社会资源整合起来,方能建构具有特色的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系统,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适应了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但也不能忽视美学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人格塑造和培养方面的积极意义。美学课程在提高学生的诸项能力的同时,还引导学生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不仅仅是知识丰富的人,更应是道德高尚的人,富有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人。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也曾说:“精神科学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如何在纷繁的社会现象中,坚守真善美的理想追求,就更加离不开审美的教育,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审美观。
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注重对受教者进行能力的训练,而且注重人文素养的熏陶,尤其是素养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就需要将这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美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与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方向相一致。其改革的方向是形成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与参与性,使其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玉能.“反思—实践”式美学教学模式初探》[J].文学教育(上),2007.12.
关键词:牛津版 提升质量 课堂 “三清”
江苏初中英语现在都是采用的牛津英语教材。经过五六年的摸索,加上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总结,以下有点小小的体会。洋思中学的“三清”无疑为牛津英语的教学做出了大的贡献,使老师们找到了可行的方法去提升质量。
一、立足课堂
让孩子爱上英语课,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英语课的呢?那就必须上好每一节课。“立足课堂”,毋庸置疑,也就是上好每一节课。教师不同于工人,工人面对的是无生命的产品,只要工人肯干,就能运用所掌握的技术通过机器生产出比别人更多更好的产品;而教师面对的是一群有一定思想、有丰富情感的孩子,有时老师虽然教学认真,但方法教死了,学生不努力,甚至看到英语就头疼,效果可想而知。一节高质量的英语课,应使孩子在融洽的师生英语互动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学有所为,学有趣味,学有所获,促进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发展,成功地完成当堂的学习目标。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英语氛围中充分地获取知识,老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就非常重要。这也是洋思“经典”: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1、备教材
牛津初中英语中,每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由卡通漫画、导入、阅读、词汇、语法、综合技能、学习技巧/语音、中心任务、检测等部分构成。首先,教师通过各种资料熟悉单元话题。只有教师对话题背景了然于胸,才能熟练地驾驭教材。其次,这些话题大多素材典型,语言情境真实,如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示典型素材,真实再现语言情境,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的欲望。例如,牛津初中英语 八年级(上),有交朋友、英美学校生活比较、北京世界公园、大熊猫、扎龙自然保护区、地震等话题,这些都是真实可触的内容,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带领学生观看各种阅读资料(图片、电影短片等)或进行网上搜索。再者,通过深入钻研教材,把每一课型的重点、难点把握准、把握透,以便让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明明白白,这样教师教起来清楚,学生学起来轻松。
2、备学生
不可否认,每一个班级学生的情况各有不同,老师要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洋思中学的生源特点特殊,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自外地。笔者所教班级,部分学生来自发达城市,英语基础比较好;还有一部分来自学校附近乡镇, 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那么老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兼顾这两类学生, 设计出让学生都能参加的教学实践活动,增加课堂练习的广度和梯度。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紧张的学习、操练英语。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就能吃好、吃饱, 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会学,学透。
3、备教法
第一步,研究整节课导入、新授、巩固等的设计方式,力求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步,研究本课语言点的教法。制作富有吸引力的动画课件,并将教材中的重难点融入直观、动态的幻灯片中,帮助学生分析、简化语言点。同样一个语言点,学生机械地背,用一节课也可能记不住;经老师指导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仅用几分钟就记住了。如能再把这些内容编成顺口溜或口诀,学生不一会儿就记得滚瓜烂熟,且不易忘记。比如学生在处理冠词“a, an, the” 与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问题常常出现“my a teacher 我的一个老师”诸多错误,那么我就编出“a, an, some 不与物主(代词),the连”的口诀,即“a, an, some, 物主(代词),the” 这五元素之间出现其一,不能再用另外的任意一个。这样,我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点都能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经过课前充分的准备,教师走上讲台时就相当自信,充满激情。课堂教学就越加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快乐中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学习活动。所以一节好课,一定要让学生学有所为(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有趣味(如内容的趣味性,合作的喜悦,表现得幸福等),学有所获(如实现了学习目标,培养了综合能力,学会了关注人、社会、自然等)。
二、落实“三清”
“落实‘三清’”,具体讲就是做好阶段复结工作。针对牛津英语内容多、语言点琐碎等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复结工作。这也是我们洋思中学的特色教学: “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
1、“堂堂清”
前面提到的上一节高质量课最终就是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学习目标。常有些外地听课老师疑惑:牛津初中英语每一节课容量较大,要求所有学生当堂掌握所有内容,显然部分学生相当困难,这怎么算是“堂堂清”呢?这种疑惑是可以理解的。但牛津初中英语按照任务型教学的原则设计语言实践活动,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有九种课型组成。各课型任务很明确,如“卡通漫画”旨在通过一段简洁而有趣的对话,点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说老师只要围绕课型任务大胆巧妙地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掌握应有的语言知识点、语言技能以及其它的各种应用语言的能力,就是“堂堂清”。而非片面地认为所有学生都应该当堂记住文中出现的所有重要的单词、词组和句子才叫“堂堂清”。这样只是机械地背诵一些单调的语言碎片,会把学生引入英语学习的死胡同,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
2、“周周清”
每个周末我都要对学生进行所学单元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语言知识的总结复习。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常包括对单元话题的全英文描述、词汇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则的彻底理解和举一反三等。语言知识的总结复习常包括“四会”单词的全面运用、重要词句和表达法的分类归纳,借助顺口溜或口诀,让学生烂熟于心。老师根据“周周清”练习反馈,查出每个学生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找出学习中有遗漏的学生分析、解决,绝不让问题遗留,影响以后的学习效率。每天晚自习的作业也要针对“堂堂清”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点评。一周下来,归纳总结本周的典型问题,普遍错误,汇编成讲义或练习,周末让学生重新做一遍,检查学生是否已彻底掌握。绝不让这一周的问题留到下一周。
3、“月月清”
通常是教师针对自己班级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复习计划后进行。这次汇总不同于“周周清”,而是将开学已学所有单元内容进行系统的整体性归纳,常分语法类,词汇类,固定搭配类。周复一周的单元总结,月复一月的系统把握,使得学生慢慢建立一个英语知识和能力体系,而不是一些琐碎的语言点。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总结和复习,班级学生的综合水平越来越强,在学校组织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笔者所教班级各项考核都名列年级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