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实验室 管理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5.085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of University
LIU Kang[1][2], ZHAO Yunxia[3], WANG Wan[4], SHEN Yuewu[4],SONG Guiqin[4]
([1]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tem Cell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Biological Treatment Center of Nanchong Central Hospital,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3]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4]Basic Medicine Schoo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innovative society. While the laboratories are the place where the science carries out. Therefore, 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atories is issues worthy of attention and discussion by the scientists and the manager of the laborator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alk about their own experience, hoping to help some one who engaged in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laboratories; management; university
物理学家冯端院士说过“实验室是现代大学的心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验室水平高低和工作状况好坏代表着这个学校的水平;①这足以见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从广义来讲实验室管理包括对实验室日常的仪器设备的管理,常规试剂耗材,对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随着国家对基础科研和教学投入的增加,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这其中涉及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以及安全性等问题,这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验室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切实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转。规范有效的实验室管理,一方面保证实验室教学安全有序地进行,另外一方面可以实现实验室的高效利用,②③培养相关的科研人才。笔者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
1 建立规范的实验室制度,保证有章可循
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规范的制度。无论实验室硬件设施有多么高级,只要缺乏健全和行之有效的管理规章制度,就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实验室管理规章的建立与完善是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和前提。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范围应该包括:试剂、药品、仪器设备以及人员、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规章制度;④同时还应该包括一些对外合作开放制度以及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也是很多实验室管理中可能发生的现象,⑤因此要结合实验室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健全和完善实验室相关的管理法规和政策。⑥这样可以规范和协调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实验活动的行为准则,做到有章可循,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教学和科研环境。
2 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提高利用率
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指的是对于实验室中摆放和储存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日常管理,包括清洗、维护、维修、更换、购置等。在管理中,尽量做到“管而不死,用而不乱”为其准则,第一:在实验室中根据相关的物资管理准则将不常用的实验设备分类存放在保管室中,做好每台仪器的建账、摆放、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对于常用的仪器设备,可以详细了解仪器设备的精准度、过重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相关规范操作流程,同时要经常对仪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 规范试剂药品的采购和使用,提高实验室安全
试剂药品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对这部分的管理可以严抓前、中、后三个环节。第一:试剂药品使用前的管理,我们采用了采购前严格申报的管理办法。实验课在开设前由专门的教师写申请交到实验室,实验室主任严格审核实验过程中各种试剂药品的使用,合格之后签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采购;第二:在实验过程中,严格记录试剂药品使用情况;第三:实验完成之后,严格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此外,对于一些危险药品,如易燃易爆等由专门人员负责管理,使用时需经过相关程序。
4 提高实验室人员素质
实验室的基本任务是完成实验教学科研任务,此外还包括培养科研人才。第一,对于刚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大部分对实验仪器和相关的实验技术不了解,因此需要实验室的人员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仪器培训,介绍仪器的结构原理,性能,使用方法,规范的操作流程,使学生较快的适应实验室的工作。第二,对于实验人员,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熟悉仪器设备的构造,实验的进度安排等,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工作,保证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另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一些进修的机会,让实验室人员接触比较新的实验技术,科研思想,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第三,实验室组织科研人员以及愿意从事实验工作的学生定期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在会上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大家共同探讨,想出对策,解决问题;就学生自己的实验进程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展示,实验室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实验建议;把学生的一些想法反馈回实验室,不断改进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在比较融洽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5 建立实验室网络化管理系统
过去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仅仅停留在手工书写,纸袋存储的管理层次上,存在着工作繁杂枯燥,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等一些问题。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日渐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中。网络化管理集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试剂药品管理于一体,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生能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使实验室管理更系统,更透明,提高了是实验室的运转效率,利于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的开展,同时节约了管理成本,为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此外,网络加强与其他实验室的联系,实现资源共享,⑦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学生和教师可以及时获哪些是性价比高或使用率较低的仪器设备的信息。
总而言之,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繁琐但却重要,实行实验室现代化管理,在做好预防保护安全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实验室物品和环境的管理以及实验室人员的素质培训。一个安全卫生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锻炼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通讯作者:宋桂芹
基金项目:川北医学院201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3-12-15;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编号:2014-34
注释
① 冯端.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0):1-2.
② 刘永建.实验室管理研究[J].管理世界,2013.430:60-62.
③ 谢为群,施利毅.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初探――以上海大学试行全系统目标管理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5):129-133.
④ 车成祥.浅谈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与创新[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82-84.
⑤ 高杭.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及其发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报,2014.12:31-34.
关键词:校园网安全;统计分析;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18-4297-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in Hainan Province
BAI Xiao-bo, OU Jun
(Hainan College of Software Technology, Qionghai 5714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network in China, its safety has been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ervice quality of campus network seriously restricted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network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normal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extensive sampling data, it analyzed all kinds of factors affected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in Hainan province.Considering from security policies, management, technology, and personnel training, it proposed the improv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f protecting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and accumulated research materials.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statistical analysi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1 课题调研基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应用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大中小学普遍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校园网在高校信息交流、教学管理、辅助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校园网已成为各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托。
但在校园网的实际管理和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校园网用户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体制不建全,安全防范措施落后。校园网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病毒的温床和网络黑客的乐园,病毒泛滥,网络攻击事件频发,信息失窃现象严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校园网服务质量亟待改善。
2 海南省校园网安全现状
2.1 海南省校园网安全调研基本信息
2008年11月,课题组以海南省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为样本,发放教师调查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6份,回收率42%;发放学生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4份,回收率67.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参考了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的《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问卷》,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讨论和修改。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涵盖了基本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状况、网络安全技术状况和网络安全意识等四个方面。调查对象覆盖了海南省高校所属行业和层次,样本分布合理,调查过程具有专人负责,调查数据可信。
2.2 调研统计信息分析
从本次调研结果的统计分析来看,海南省校园网安全现状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如下个方面。
1)校园网安全策略有待改进
海南省校园网的设计普遍采取的是防外胜于防内的安全策略,将防护重心放在对外来攻击的防护上,忽略了对内部的安全防护。
特别是目前我国高校的师生比基本在1:20左右,这就决定了高校校园网主体用户是18-22岁左右的大学生,其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均高于普通网络用户,对黑客和网络攻击具有较高的兴趣,特别是开设信息安全课程的高校,校园网内部攻击事件频发。一项内部调查显示,校园网内超过40%的联网计算机内潜伏有冰河木马,多媒体教室、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联网计算机由于网络安全措施较差导致90%潜伏有不止一种木马。
计算机病毒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当前互联网病毒的泛滥和爆发致使校园网用户无一能够幸免,一个学期重装一次系统已成为管理员的常规工作,而且周期正在不断缩短。
2)校园网安全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各学校网络中心均有关于校园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68%的网络实验室有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25%的多媒体教室有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38%的教师和学生联网计算机有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在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的执行上,所有院校普遍存在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的现象,并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
3)校园网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有待完善
目前海南省校园网普遍采用的是内部局域网外接Internet和CERNET的结构,但校园网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普遍采取的却是各自为政的方式,没有一所院校的校园网采用统一的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35%的用户使用瑞星杀毒软件,29%的用户使用卡巴斯基杀毒软件,8%的用户使用金山杀毒软件,6%的用户使用江民杀毒软件,19%的用户使用其他杀毒软件,3%的用户则在裸奔。在使用杀毒软件的校园网用户中,43%的用户没有或不会进行杀毒软件正确设置。
4)校园网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从此次调查结果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高校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低于在校大学生。46%的教师对自己的联网计算机进行了有效安全防护,58%的学生对自己的联网计算机进行了有效安全防护,18%的教师坚持对试卷和答案进行加密,61%的教师从未对试卷和答案进行加密。内部调查显示,甚至曾有教师在校园网FTP上明文传输试卷和答案。
综合来看,从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可知,海南省校园网安全的主要问题突出表现为校园网安全策略存在重大缺陷、校园网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校园网安全防护技术有待完善以及校园网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有待提高等方面。因此,基于校园网安全的改进计划也应从这些方面着手实施。
3 海南省校园网安全改进措施与建议
3.1 基于合理的网络安全策略重构安全的校园网结构
网络安全策略是构建安全校园网的指导方针,鉴于校园网的特殊性,必须制定有别于企事业单位的内外兼顾,甚至是防内重于防外的校园网安全策略,作为规划校园网结构改造的重中之重,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为便于管理,应使用网管交换机将规模较大的内部局域网改造成多级子网的结构;
2)在网络中心设置双向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达到内外兼防的目的;
3)在数字图书馆等关键二级网络防火墙以防范主要来自内网的攻击;
4)统一购买并部署网络杀毒软件,全方位、多层次的进行病毒防范;
3.2 建立健全校园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网络安全事件调查显示,超高70%的网络攻击事件是由于管理漏洞而非技术漏洞。健全的校园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是校园网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校园网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涵盖校园网络的每个角落,并充分考虑到校园网各部分的特殊性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1)制定完善的学院校园网安全管理规定;
2)制定针对网络中心、图书馆、实验室、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室、办公电脑和学生电脑的安全管理规定;
3)成立校园网安全应急小组,制定完善的校园网安全应急预案和管理办法;
4)成立校园网安全监督委员会,制定完善的校园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定期检查,对存在的校园网安全隐患和漏洞进行监督整改;
5)加强人员的安全培训,除了对用户进行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进行宣传教育外,重点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和常用安全技术,尽量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
3.3 完善校园网安全技术
校园网普遍具有用户数量庞大和网络突发行为较高的特点。为保证校园网的安全运转,网络安全技术也是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校园网安全规划
由于Internet的TCP/IP体系结构在设计上即存在安全漏洞,因此要正确认识当前的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防病毒技术的重要性和局限性,采用最适合的安全技术进行校园网的安全规划和改进;
2)校园网设备安全
网络设备均属于高精密弱电电子设备,需要建立一个防尘、防静电、防雷、防火的安全环境,可参考GB2887《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9361《计算机场地安全要求》和GB50174《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3)校园网平台安全
校园网平台多为Windows和Linux,其在设计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必须进行正确的安全设置,并及时下载并安装漏洞补丁程序。可责成网络中心或其他部门统一进行;
4)校园网数据库安全
校园网的特殊性也体现在其校园网中数据库服务器较多这一特性上,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库、教学科研数据库、图书馆数据库等均有校园网接口,其安全性要求不容置疑。但遗憾的是,现有的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均有不同程度的安全漏洞,数据库管理员必须对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正确的安全设置并及时下载安装漏洞补丁程序;
5)网络应用程序安全
现有的网络应用程序种类繁多,但当前的网络应用程序在开发时即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现象,导致网络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频发,校园网用户必须进行正确的安全设置并及时升级和下载安装漏洞补丁程序。
4 结束语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网络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网络系统是绝对安全的。校园网安全安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校园网安全程度又与网络效率和投入具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技术的展和进步,我们应当全面综合考虑运用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加密技术等多项措施,合理配置,加强管理,构建一个涵盖校园网安全策略、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安全技术规范和应用安全培训的校园网安全体系,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教育和科研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2006年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表[EB/OL].(2006-08)..cn/images/2006qgxxwlaqtc.doc.
[2] 马敏飞,余先虎.构建安全的校园网策略探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关键词】大学 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1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各高校实验室教学要求和专业设置不同,各学校都对实验室赋以本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笼统而言,大学实验室的教学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
1.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作为工程类学习的重要项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了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不但可以尽量简化实验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还大大的节省了纸制品的消耗。保证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更加环保、高效。
1.2 网络仿真的应用
目前,网络仿真实验室已经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就网络仿真实验室的性能来看,其具有普通类型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其次,网络仿真实验室利用集成的flash插件技术,建立了系统远程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动态的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的情况的掌握。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抓紧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发展的机会。当前,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和试验项目的管理,逐步推动实验室各项信息的公开化,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2 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 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2.1 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2.2 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
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3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实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上要坚实集中讨论的原则,积极的汲取各参加者的建议,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推敲从而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因为人员的集体参与及讨论也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在增强人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将有利于后期制度的推行及落实。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不足,相互成长共同完善。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将有效的建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也使得后期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发展的盲目性,也使每位职员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从而为实验室的高校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的保障。
3.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性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求以及实验室发展的侧重来招聘一些符合其发展的并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些退休的老员工,于此同时也需要招聘一些具备良好素质、学习时间能力强的新员工,建设新老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从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4 小结
高校大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变实验室传统的管理的繁杂,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高校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7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关键词 经济与管理 实验室建设 管理模式
实验实践教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就如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不仅是理工类院校,经管类院校现在也日益重视实验室的建设,上海金融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2010年,上海金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以建设“突出金融特色,覆盖经、管、文、法、理、工等学科的校级综合实验教学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积极推进实验教学,逐步形成了“能力本位,职业导向”的教育目标观、“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观、“知识建构”的学习观、“行为导向”的教学观。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形成“课内实验+单设实验课程+综合实验课程”的课程体系;在实验教学方法上,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鼓励学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下,体验、探究、求真;在实验教学考核上,引入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在实验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辟网络课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实验拓展活动、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先后有多名学生在各项市级、国家级实践能力大赛中获奖。以下我们结合上海金融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情况来探讨经管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一、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教学的内容日益丰富、方式日益多样,实验教学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综合利用率不高和管理困难。
2002年,为了适应国家提出的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我校确定了以实验室建设和模拟实训为主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并正式成立“模拟银行”。2005年,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了商贸实验室。至此形成了了模拟银行、商贸实验室、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人文艺术实验室、英语实验室六部分,由各教学系部分别管理并安排使用。各个实验室各自为政,无法统一调配资源,因此造成设备利用率不均衡,难以形成教学和科研的整体优势。实验室的使用表面上紧张,实则利用率不高,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既不利于实验室对外开放和交流,也使有限的资源被分割,不能有效地发挥出中心的整体建设与使用效益。
(二)使用需求增加和教学任务增长显著。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任务大大增加。仅实验课的独立授课就从原来的每个专业一门翻番为两门,除此之外,实验教学中心还要承担理论课的课内实验、实验超市项目、有组织的学生自主实践学习、学生社团与学生科技竞赛等其它实验教学任务和活动。如何根据这些活动的特色来满足各自的实验需求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二、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在新的形势和问题下,只有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才能不断进取,满足现代高等教育对经管类实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校从人力、物力、制度建设等各方面加大投入,来解决经管类实验教学发展中的瓶颈。
(一)建立统一的实验教学中心。
2011年,新建实验教学中心大楼落成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实验室环境大为改善。同年,为进一步优化实验教学中心教学资源配置,促进实验教学中心整体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功能,在整合历年自建实验室、中央财政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和其它专项实验室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现代金融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管理实验教学中心、现代经贸实验教学中心、经济信息实验教学中心、金融法律实验教学中心、金融英语实验教学中心、人文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创业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等九大个实验教学中心。
(二)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面对中心不断增加的新的工作内容,为了能够保证中心各项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顺畅进行,我们对中心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对相应的岗位职责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得中心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开放性实验室使用办法》、《网上教学管理办法》、《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教师实验守则》等一整套较完整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开放实验教学的管理,使开放实验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三)建设开放性的实验室。
实验教学中心从建设伊始就坚持实行开放教学的思想,具体表现在实验室对内开放和实验室对外开放两个方面。
实验室对内开放包括实验内容开放和实验时间开放。实验教学中心开设的实验课的名称、开设时间在中心的网站上公布,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平台在校园网的范围内都可以使用。如此一来,学生进行实验的内容、时间、地点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感。除了上述实验内容开放之外,实验教学中心还实行实验时间开放的制度。实验时间开放包括正常上课时间开放和课余时间开放两种情况。正常时间的开放由各专业在学期初预订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时间,由实验室综合安排后对排定的教学实验定时开放。对于一些研究式的实验内容,如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教师的科研项目或预研项目等,经过教师和实验室主任的批准,也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实验教学中心尽可能多地安排开放的时间,并在开放的时间内让学生不受实验时间及实验内容的限制,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
对外开放交流是增强实验室活力的重要前提。实验室的开放性不但要在校内体现出它的优越性,而且要对校外开放,对社会开放。实验教学中心在对校外学生开放和对社会开放等方面也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验教学中心已经多次与考试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证书的培训与考试,方便了学生的就业;实验教学中心还接受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委托,对银行职员进行专业的金融技能培训,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沟通,让学校的资源产生了社会效益,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实践过程,实验教学中心围绕“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卓越金融人才培养理念,以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主线,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与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了“规范化、平台化、真实性、实用性、开放性”的特征。经管类教学与研究已经不能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结合实验教学,建立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室,实现教学资源高度共享,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系统,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和专业实习的重要内容,成为培养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教学模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的基地。
作者简介:钱轶平,(1982-),女,上海市人,助理馆员,学士,研究方向: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周济.周济部长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教育部通报,2000,(3).
[2]卿大咏,严思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开放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J].实验室科学,2010,(11).
[3]王国祥,阎建辉.开放性实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12).
[4]赵红,邢春华,黄金燕.文科实验教学的量化管理方法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
目的探讨机能学实验室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问题,以适应新的实验教学的需要。方法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就机能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探讨。结果学生进行实验室开放,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科研探索能力。结论以实际为出发点,不断地探索与解决问题,做到服务创新。才能让机能学教学实验室适应新的教学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关键词:
机能学实验室;教学管理;教学改革
0引言
为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高等医药院校开始尝试进行机能实验改革,通过对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机能三学科实验课的整合、重组,形成了一门跨学科、多层次、系统性的综合性学科机能实验学。在2000年前后,很多高校都陆续建立了机能学实验室(中心)。从1986年西安医科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的赵树仲、杜克莘老师在《医学教育》杂志发表全国首篇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文章到现在已经经历了30多年[1]。机能学实验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实现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这三门学科实验课程的有机融合,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整合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2]。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就机能学实验室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1机能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1.1具有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因此为了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按秩序进行,我们根据机能实验室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包括《机能实验室管理守则》、《学生实验守则》、《机能实验学教师备课制度》、《实验药品管理规则》、《机能实验室使用交接制度》等若干常规制度,保证了实验室在正规、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为后续的课程改革打好坚实的基础。
1.2管理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机能实验室实行二级管理,实验室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对实验场所、实验设备、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专职实验员专门负责实验室管理、实验准备、实验设备的维护、保管及实验药品的管理。在仪器设备、课程整合过程中都实行了“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保证各环节都处于高效的运转中。
1.3具有较高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
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信息化的实现,高校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实验技术人员[3]。这极大地提升了教师们的学习热情,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动力。
1.4具有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软件系统
自我校开展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重视,先后投资数百万元,修建了独立的机能学实验楼,添置了大量的实验设备。现学校机能学实验室共有10间学生实验室,3间准备室,2间库房。其中8间实验室具备多媒体设备和实验操作同步演示系统。采用了Bl-420n生物信号采集系统、Webchart-400人体生理信号实验系统、Bi-200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等先进的机能学设备和系统,保证满足各类机能学实验的开展。
1.5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医学实验教学中,因虚拟仿真实验具有不受时空限制、无实验危险性、无实验动物及耗材消耗等优势,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
2机能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由于管理模式和实验内容的改变,导致在教学管理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针对整合以后出现的问题,各高校也相应地制定了一些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但是有一些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
2.1协调好机能实验室与相关教研室的关系
机能实验室与教研室的关系由原来从属变为并列,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教研室的协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明确教学责任,将机能实验室明确为《机能学实验》课程负责单位,实验室主任为课程负责人,由实验室给教研室下达《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任务,由实验室负责、教研室配合进行课程各环节的管理。
2.2机能实验教学师资的培养
机能学实验主要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授课的难度较以前增大,个别教师有畏难心理,承担机能实验教学具有一定困难。同时,从绩效考核等制度上鼓励与支持相关教研室的教师作为兼职实验教师,以保证实验教学的稳定和顺利开展。
2.3积极有效合理地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在有限的机能学实验学时中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所占的比例,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课下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来进行。具体的手段为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学时列入教学计划当中,另外还设置了《虚拟仿真机能学实验》选修课程,供感兴趣的同学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及操作。
2.4探索进行机能实验室的开放
机能实验室承担着全校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课程,教学任务繁重,实验室几乎是全负荷运转。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开放对于实验室和代课教师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学校尝试针对一些小专业,如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室开放,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科研探索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教学管理革新在实验教学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为保证实验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实验教学中协调、有序、高效的运行,实验教学管理的革新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管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不断地发现问题,以实际为出发点,不断地探索与解决问题,做到服务创新。才能让机能学教学实验室适应新的教学发展需要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树仲,杜克莘.高等医学院校机能实验课改革的新设想[J].医学教育,1986,6(7):9-11.
[2]赵伟红,赵卫平.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19(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