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孝文化的现实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朝鲜族同胞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常识和生产经验,在果腹温饱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饮食文化“山珍海味”的高端习俗。我们这里所说的“山珍”,是指利用自然条件,在原野中采摘野菜、山果、山药,狩猎山猫野兔,共同进入餐饮系统。而“海味”指的是海产品的鱼虾、贝类、紫菜、海带等。这些天然的山珍海味,与朝鲜族同胞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关。由于吉林省多山区,长白山山脉的千里沟壑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生长着榛蘑、蕨菜、松茸、猴头蘑、元蘑、榆黄蘑、小黄蘑、黄蘑等众多上好的食材,同时海产品进口也极为便利。诸多自然与社会条件使然,朝鲜族不仅保持着自己的饮食文化特性,而且发展成“山珍海味”的饮食文化系统。
由于朝鲜族同胞的食材取自天然,饮食习惯的“尚天然”特性为其贴上了特定的标签。我们看到,朝鲜族小菜广誉盛名,你在全世界行走,都会看到朝鲜族小菜的一席之地。这些小菜是用沙参、桔梗、蕨菜、山芹菜、刺嫩芽、松茸、小根蒜等,制作出特有的风味。还有白菜叶、辣椒叶、南瓜叶、地瓜叶等一般民族很少用的梗叶类,都在朝鲜族同胞这里妙手可得,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佳品。由于民族文化个性的原因,朝鲜族同胞喜欢素食,崇尚清淡,因此山野菜和一般蔬菜是朝鲜族用心做的功课。把这些看上去非常普通的食材,制成各种拌菜、酱菜、辣菜、汤菜,加之花色多样的包饭、炒饭、拌饭,保留着食物的天然滋味,让人大开胃口,欲罢不能。即使腌制成辣菜泡菜,也因为特殊的工序和方法,基本保持了蔬菜的天然色泽和食性的脆嫩本真,而味道更加清香,更加适口,符合大多数人的餐饮习惯。那些辣菜,看上去就很诱惑人,与东北汉族人腌制的咸菜相比,味道更醇厚,用盐也很少,从饮食科学上就占了上风,因而成为很多人喜爱的餐桌上品。
再一点,由于朝鲜族菜品取自天然,得到很多人赞赏,而主食也有自己的特性。朝鲜族主食以米饭为主,煮饭的铁锅有自己的特定形制,以“锅广、底深、口收、盖严”的特征而著名。据现代科学测定,这种形制的铁锅受热良好,不跑气,将米饭的香气留在锅里,因此饭粒松软,味道醇香。朝鲜族的米饭堪称餐桌一绝。
在朝鲜族人家做客,或者到朝鲜族饭店用餐,我们会发现有一道特殊的菜肴――酱汤。朝鲜族喜欢食汤,几乎家家必备。朝鲜族对菜汤非常有研究,其种类繁多,可按时令与特定客人来分。总体上可分为凉汤、热汤。这些汤以素淡为主,很少放油,不像汉族人那样去爆锅。最有名的是朝鲜族的酱汤,那种独特的酱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狗肉汤、牛肉汤、参鸡汤等,在熬制过程中是净化处理的,基本不入香料,为的是让人吃到原初的美味。只有到餐桌上以后,再因人而异地添加自我需要的盐、葱花,调制出自我喜欢的味道,在保持食材的天然滋味同时,也给了用餐人心理上的别样尊重。
我们看到,朝鲜族做米饭的铁锅很有特色。而在副食方面,做菜时喜欢使用石锅。用石锅熬制日常的汤食,能使得汤味更加醇厚,而且保持温度,使口味持久。在朝鲜族节日中,最为丰富多样的是糕饼类食品,其做法与汉族有明显的区别。朝鲜族糕饼的主料是大米、糯米,而且不放油、不放糖,不用油炸、不用烧烤。比如打糕、发糕、凉糕、米饼、松饼等,所用辅料极少,味道天然纯净。而汉族人做的糕饼,是把米磨成面粉,然后是加上多种辅料,多油多盐,甚至油炸、烧烤,虽然也有特色,但比起朝鲜族的特色食品,还是输了一筹。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朝鲜族同胞积累了丰富的饮食经验,根据不同季节,采用符合自然条件的食材,以达到营养丰富、有利于人的健康的要求。比如山野菜,不仅仅是追求风味独特,而且注重其防病治病的功效。很多食材在中医学上很有名望,是常用的中草药。如我们常吃的白菜,中医说“白菜解毒”“百菜不如白菜”,现代医学也证明,白菜有祛痰、抗菌、止咳的作用,蕨菜有滑肠、降气、化痰的作用。还有桔梗,人们称之为“小人参”,具有镇咳、抗炎、降压的特殊功效。
朝鲜族的饮食特性非常讲究调养身体,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定选择。如春天吃“参芪补身汤”,夏天吃“狗肉补肾汤”,秋天吃“神仙炉”火锅暖胃,冬天吃“野味汤”御寒壮阳。由于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朝鲜族人自古信奉阴阳五行观念,认为按季进补身体,是一种天道,不可违拗,这是阴阳相克相生观念的深层文化影响。
一、读封面,发现信息,激发兴趣
《大猩猩》一书是安东尼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精心创作的,书中运用大量的图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书的封面上,一只强壮的大猩猩头戴礼帽,脖系领结,面带微笑,一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对这只大猩猩有了好的印象,为绘本的阅读创设了宽松的气氛。
好的封面,会让我们产生好好看一看的冲动。封面上除了图画,还有一些文字,介绍了这本图画书的作者和出版者,有时还会介绍翻译者等其他一些信息,这些也要引导学生去关注。以后再阅读到这位作者的作品时,孩子们会有一种亲切感:我读过他的书,我很喜欢他的书。
二、读环衬,感受氛围,激发想象
精装图画书一般都有环衬。《大猩猩》这本图画书的环衬是一幅充满梦幻色彩的画面。蓝色的底纹,闪烁的星星,淡淡的,深邃悠远。小女孩和大猩猩闭目相吻,深情的,温暖的,宁静美好。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会说,这本书在讲小女孩和大猩猩之间的故事;小女孩和大猩猩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是个浪漫的故事……
这就是环衬带给孩子们的感受。颜色会给孩子们一种心理上的暗示,这是梦幻的,浪漫的故事。图画是一个线索,它引着孩子去猜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然后,让我们带着这种暗示,调整自己的心情,带着自己的猜测走进这个故事。
三、读故事,图文互补,激感
图画书有图画,有文字,是图画和文字在一起讲述一个故事。如果你只看文字,不看图画,那你只激活了故事的一半生命。同样,你只看图画,不看文字,也是忽略故事的一半生命。所以,读文字和看图画共同讲述的故事,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知道作者是怎样讲故事的,才能发掘故事的真正意义。
《大猩猩》一书中,文字无法表现的部分被图画很好地补充了,同时这也印证了一个观点,就是图画在描述事物的样子时,远胜于文字。在表现安娜的孤独与寂寞的部分,作者更是只用了图画的形式,让我们去感受。在这幅图里,黑色占据了大部分,给人一种恐惧、压抑的感觉,正如孩子们的感觉一样,安娜的孤独、寂寞深深地刺痛着我们。而图中不多的亮光和那面彩色的墙壁,是不是又在述说着安娜内心的渴望呢?强烈的色彩对比,让我们的遐想丰富起来。图画的细节和色彩都在讲故事。
图画的魅力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那文字呢?在安娜的梦境一部分中,文字讲述了大猩猩带着安娜做了哪些事情:他们一起去翻墙看大猩猩,去看电影,去吃东西,在草地上跳舞。安娜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当你读完这段文字,你就会用想象力“看到”一个连续的画面,就像一部动画短片,至少由四个场景构成。此时,文字拥有的魔法般的力量,它让孩子们的心里生发出许多的画面,每一个孩子心中的画面都是不会与别人的画面完全相同。文字给了我们一双想象的翅膀,要是不小心,就会被图画夺走,读图画书的魅力也就失去了一半。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阅读《大猩猩》一书,相信大家都有一种被作者的想象力所打败的感觉。画面中,爸爸与安娜的动作多么丰富,手拉手,面对面,抱着,背着,肩扛,还有那幅安娜踩在大猩猩脚面上的画,这些细节的勾画,把安娜内心的渴望表现得那么真切,而这一切对于孩子们来说又是那么的熟悉,自然地就唤起了他们对自己爸爸的想象。这就是“图文合奏”,离开了文字或是图画,我们都读不出这样的一种情境和情感。
关键词:国际贸易;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7-0094-02
1 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要素
开拓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营销要素基本上是一至的,无论是依据4P′S或6P′S,还是依据4C′S或4R′S原理来进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单靠产品、价格等作为手段打开国际市场的策略越来越显得难行,深入地分析总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在国际贸易中“文化”是最基本的营销要素,进军国际市场,需要文化先行。具体可以通过国外企业成功开拓我国市场和我国企业成功开拓国外市场得到证实。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欧美国家与日本都看中了中国的家电市场,但欧美国家由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迟迟不敢进入,而日本家电企业则通过赞助《排球女将》、《血疑》等多部电视连续剧营造新的文化氛围,促使了我国消费者对日本文化的认识和优秀文化的认同,同时把National、Sonny、Yamaha等品牌形象带进了中国,并在产品逐步引入我国市场中注重较高的产品品质,使消费者形成了“日本制造,精良品质”的观念,从而轻易地打开了我国的市场大门。
韩国商品近两三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是随处可见,也是与韩国的文化大肆进入中国关系密切。“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形成了巨大的“韩流”,“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韩国近期相关统计表明,三星、LG、易生・印帝安(NANDAMO)生发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40%左右。07年韩国2月份出口增长17.4%,重新恢复到两位数增长,其中对我国的出口增长31.6%,其中增速最快的是韩国美容业,尤其是韩式生发品牌产品。
再如,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可口可乐公司全球第四大市场,并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过去五年里,可口可乐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增长翻番,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这与可口可乐不遗余力的广告宣传和“美国制造”关系密切。还有就是P&G所生产的系列产品独占我国洗发美发护发用品市场的熬头,这与该公司80年代开始就将护发的文化观念引入给我国的消费者,“P&G 世界一流产品”深入人心,我国的消费者深为喜爱直接相关。
我国也有许多企业成功地开拓了国外市场。如海尔集团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投资设厂的大型企业。主要是通过本土化的战略和策略成功占领美国市场的一定份额。综合这些国家企业成功的经验,都是先从文化上渗透融入目标市场当地,然后再将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目标市场。
相反,文化的不相融使得国际贸易寸步难行。我国的玩具商品由于理念落后、品牌缺乏,国产玩具根本无法与国际品牌竞争。我国玩具产业研究小组于07年1月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显示,虽然全球75%的玩具在我国生产,但与国内玩具消费急剧增加的市场背景相比,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大多玩具厂商是以为跨国公司巨头们“打工”为“生”,很多玩具都以贴牌加工生产的方式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前景令人堪忧。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印度市场遇到的阻力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印度市场一直是可口可乐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中遇到的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30年的时间里却得不到认同,发生的事件是连连不断。如在1977年曾遭印度政府驱逐出境的“礼遇”,可口可乐公司不甘心退出印度市场,16年后,1993年10月才重新登陆印度;2003年印度的“科学与环境中心”首次公开调查宣称,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两大公司在印度生产销售的部分软饮料中杀虫剂含量超标;同年,印度卫生部门警告该国民众,可口可乐含有污染成份,切忌饮用;同年12月26日,印度当地法官判可口可乐败诉,原因是在当地滥加采用地下水,甚至还发生了当地农村妇女在企业大门口抗议;2004年2月17日当地妇女组织以保护国家利益之名向跨国公司诉讼,当地政府函令可口可乐厂关闭;2006年,印度再爆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有毒”事件,印度最高法院下令要求百事和可口可乐公司公布它们秘方。诸多的摩擦,究其原因,是因为印度人难以从精神文化上接受可口可乐。当年大英帝国以贸易为名,逐步吞食印度半岛各个国家的和领土,最终殖民统治了整个印度。东印度公司是印度人心中永远的痛。所以印度人对外国投资特别敏感和敌视。而印度国内的政策,对外资也是诸多阻拦和刁难。当然,这里也存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的问题,就是没有放下架子,没学会充分尊重当地文化。
诸如此类的实例有很多。从理论上来分析,商品是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无论是什么地方的消费者,商品都是用于满足生活消费。消费者对商品满足消费上的要求包含了实体效用上的满足和消费心理上的满足。而商品本身就应该是“商品实体”和“商品文化”的结合,才能够满足消费者两方面的需要。由此可以很容易地引出对“商品文化”的认识。商品文化是生产经营者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意义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中所包含的精神方面的总和。可见,“商品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范畴。商品作为商业活动的载体,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文化的属性,并且在商品设计、生产、流通上的文化属性可以成为商品的延伸,本身就是“完整商品”的一部分,所创造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在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是可以不断充实和发展的。上述“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美国制造”的观念的形成就是很好的说明。正是这些观念充实了“商品文化”的内涵和自身商品文化的丰富,使他们的产品能所向披靡。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的是精神需求上的商品的满足。结合上文提到的这些国外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也包括诸多未提及的国外产品,都是紧紧抓住国内消费环境的变化,把“商品文化”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先行营销要素,满足国内消费的心理需求从而取得成功。相反,“商品文化”没能首先满足消费的心理需求,商品无法被接受,也就难以在市场上行销。
在当今世界的发展中,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作用和力量被世人共识。文化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吸引力。文化可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成为推动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生产力,与商品结合能创造商品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商品文化”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要素,文化营销要素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要素,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必须文化先行。
2 国际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提高对商品文化营销力的认识。进入21世纪后,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另外,还要注意“商品文化”的形成包括了围绕商品活动的所有过程,应加以不断的充实和发展。
(2)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创意早已成为涉及众多领域产品更新换代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产业。由此,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发挥文化在流通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文化在流通领域也具有创造价值的作用力。包括商品储存运输、包装、渠道等等方面。特别是包装文化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非常重要。包装具有文化价值,能在提升商品价值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4)深入研究国际贸易中客户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每一个国家的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信仰和消费习惯。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文化直接决定了消费的行为。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和适应才能顺利地开拓市场。
(5)积极开展跨文化营销。
跨文化营销是在适应和吸收客户所在国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国家的文化融入到该国的文化中,促进自己国家文化被认识和接受,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自己的商品被接受的营销活动。
[关键词]校园文化 后现代 影视教育
在今天,后现代话语已经在全世界流行,“如果说后现代主义刚刚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后现代一词还是离经叛道的代名词的话,那么在今天,后现代已经渗透到了后现代爱情、后现代心灵、后现代神学、后现代影视节目等一系列当代大众文化的各种不同主题之中。”影视艺术作为文化产业中重要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全球文化空间迅速网络化的今天深刻的影响着地球村的每一个人,特别是高校中正在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大学生们。后现代语境下的影视文本的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价值取向等,对大学校园的冲击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曾几何时,曾经令人肃然起敬的人道主义的责任感和合作感在王朔式的调侃下变得如此的虚弱、甚至虚伪,在一种以宣泄和释放为目的的消费文化铺天盖地的席卷下,那个悲壮而崇高的普罗米修斯正在从中国文化中悄悄隐退。正是这一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种后现代语境。也使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告别普罗米修斯之后的时期。……电影的这种后现代性,使这些影片放弃了对终极意义、绝对价值、生命本质的孜孜以求,……,它们仅仅只是一些无深度但却轻松流畅的故事、情节和场景,一种令人兴奋而不是供人判断的。它缤纷眩目,但又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正确的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凡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必须用的眼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是极为迫切的任务。
后现代文化是与当代社会的高度商品化和高度媒介化联系在一起的。詹姆逊认为:“现代主义的特征是乌托邦式的设想,而后现代却是和商品化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文化的高雅目标与价值屈从于生产过程与市场逻辑,主流文化影响薄弱,精英文化所奋力追求的境界,做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和退让,让位于受人操作的大众。文化艺术品作为一种消费品从文化圈走出来,成为供大众消遣的一种手段。而正是他们参与着具有最底共同点的可替性的大众商品文化。文化将消费蔓延为生活的重心,并使商业活动渗入到生活的每一领域,成为经济统领下的社会文化景观。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人们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且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精神氛围和精神力量。随着大学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变化,现代大学文化构建已经不再是纯粹学院式的内部科学研究,而是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刺激及作用。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校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创新,增强校园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高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后现代语境和影视艺术传播全球化趋势之下,在校园建设中应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丰富的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努力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引导师生自觉成为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广泛影响校园人的内心世界。进而影响其道德观念、人格精神和思想品质。作为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适应时代,应当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文化精神给养、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为宗旨,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唤醒大学生批判意识,使校园文化成为宣传社会主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主阵地,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以深刻而持久的潜在作用。校园文化的构建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文化,这和素质教育不谋而合。素质教育就是要求尊重学生,要求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所以说,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也好,实施素质教育也好,本质上都是人文精神建设的问题。这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影视艺术在推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人类生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的现实中,以审美和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审美教育已成为一个关系人才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影视作为一种集文学、绘画、摄影、戏剧、音乐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在高校校园中选择格调高雅、主题深刻、贴近生活的影片,在弘扬主旋律的同时加大经典、当代影片的比重,能够使师生从中获得历史、人文、音乐、美术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影视艺术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不仅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要,而且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最年轻最富有活力的新兴艺术,影视艺术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有机交融,把再现艺术和表现艺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在审美和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价值。“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形形人的心理情态,各种各样缠绕的关系,又充分地显示着知识性和趣味性,具有了百科全书一样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优秀的影片为大学生提供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因此,合理的运用影视艺术对学生进行教育,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但是必须强调的是,高校校园文化本身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却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的一个特点就在于其形成于无形也作用于无形之中,自然而然。易于接受,是一个日常性的、渐进性的长期过程。每一个置身其中的人,都会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等方面被它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所影响。各种积极的文化因素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对人才的基本修养要求和育人目标渗透到大学生文化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如何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后现代语境下影视艺术的娱乐性和思想性更值得去探讨。一方面,“表达思想,体现教化的文艺作品(特别是叙事作品)世世代代地熏陶着读者观众,影 响着读者观众,逐渐铭刻于观众的记忆储存之中,化为观众的欣赏经验,演变为观众的审美需求。影片蕴含思想、富有感悟、赋予教化成为相当一批观众对影片的必然期待。”另一方面。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更多的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娱乐休闲。因为“影像这一想象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时间体验,那种从过去通向未来的连续性的感觉已经崩溃了,新时间体验只集中在现时上,除了现时以外,什么也没有。”费斯克把大众文化定义为“生产者式文本”,它强调了大众接受大众文化的主动性,能够自主地从大众文本中解读出不同的意义、和社会身份。大众文化产生于大众之中,任何“宰制力曩”都不能剥夺大众接受大众文本的主动性。体验愉悦的能力使人能打破娱乐与工作的界限,从而不论在工作还是休闲活动中。都能积极地去寻求最佳的心理体验。而斯蒂芬森把人类的所有行为分工作与游戏两种。进而把传播也分为工作性传播与游戏性传播两种。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加大了人的精神压力,疏远了人与人的关系,传媒无疑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情绪发泄渠道,它的娱乐功能具有发泄情绪的替代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传播源于人类追求快乐的本能,传播并不只是人类实现某种社会性改变的工具,它为人类提供一种满足感和快乐感。
关键词: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产品中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高度融合,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价值与依附其中的知识产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现代社会各方文化、知识、创意高度融合和碰撞的场所,高等院校不仅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市场,近几年也成为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输出地,对促进当地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然而,与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蓬勃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因疏于对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而导致的各方矛盾和问题也日趋激化。如何保护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维护高校师生的合法权益,成为高校管理者、高校师生需要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一、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背景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以及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内在需求,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也由原有的政府扶持建设特色创意产业园区,形成企业集聚从而带动创意产业的集群与规模的从上至下、单一的发展模式逐渐变为政府扶持、行业带动、以点带面、特色鲜明产业发展模式。在这样一种模式的推动之下,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形式呈也现出年轻化、大众化、实用化、科技化等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需求。艺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文化创意产品市场增大。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艺术、科技的物化表现形式,其高知识性、强融合性及实用性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文化创意产品也逐渐成为彰显个性、传递生活理念、宣扬传统文化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关注,使得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主体呈现低龄化发展。而大学生作为集创意、文化水平、技术能力为一身的高素质人才,既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者,更是文化创业产品的创造者,这就使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得以流行和热销。
(三)高校转型发展的背景。部分高校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开展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下,逐步从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转型,就要求高校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开展多种多样的产教融合方式成为高校在转型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为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
二、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
(一)学生课程作品、实践作品。学生的课程作业、实践作业属于学生的劳动智力成果,因此,学生对于自己智力劳动成果中符合知识产权保护的部分享有相应的权利。而在目前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利用教学之便,侵占、抄袭学生的作品现象屡见不鲜,甚至是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教师将个人承接的设计项目作为课程作业布置学生完成,从而从中获得经济利益。教师的这种行为,既有损教师、学校的声誉,破坏学校的正常教学活动,更是侵犯了学生的正当权利,打击学生创作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
(二)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创作作品。教学科研活动是高校重要的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知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教学活动,同时,对于促进学科的建设、行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科研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的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而学生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作品该如何界定其知识产权的归属?根据我国《知识产权法》中的相关规定,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完成的作品属于科研成果,其知识产权应属于科研单位所享有,科研单位可以给予创作者相应奖励。而在实践活动中,因高校相关制度的缺失,导致学生参与教学科研创作活动,未得到相应、相当的奖励和报酬。
(三)在高校举办的文创产品创作比赛、竞赛成果。文化创意产品的流行以及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高涨,高校联合一些社会企业、组织更积极的在校园内展开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的比赛、竞赛。这些创作竞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助于提高高校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但是,由于知识产权意识的缺失,并未明确文化创意产品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导致学生的创作作品被学校、社会企业、组织所使用,但却未得到相应的报酬和权利。
三、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种类和内容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消费对象主要针对在校学生、青少年,因此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多为学生常用品、必需品,相比根据社会需求所设计的文化创意产品来说,校园文创品的科技、技术含量较低,易于复制和仿制。而校园文创品所融合的文化内涵更偏向于年轻化,如当下流行的动漫、影视、游戏等,其创意理念也更为推陈出新。因此,其产品面向的消费群体广大,不仅限于在校学生,更包括有同种文化追求的社会共同体,面对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市场,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进行牟利。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薄。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集中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创作过程中,防范侵权意识不强,例如关于产品的设计草图、手稿、说明未进行妥善的保管。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还体现在文化创意产品被侵权后,不敢于、不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甚至是对自己的创意产品的侵权行为全然不知。而对于知识产权的救济途径、救济程序的认知空缺,即使知道自己权益受损也只会让人不知所措。除此之外,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也会导致大学生在进行文化创意产品创作过程中,无意有意的侵犯到他人的知识产权,以借鉴之名为抄袭之实。
(三)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应该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顺应师生关系的变化、顺应应用性高校的转型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才的培养模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实践,而教学培养模式的变化也使得师生关系除了教学之外,师生间的合作、共赢也越来越普遍。这就使得原有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更为复杂的、经济性、社会性更高的高校教学环境,制度的缺失,从而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中的所创作的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易受到侵害。
四、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
(一)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特别建立知识产权意识,不仅能明确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于借鉴和抄袭的界限,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更有助于有效地防止学生创作作品的知识产权受到不法侵害。除此之外,具有专业法律意识的综合性人才的培养,也是应用性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因此,高校应根据专业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法律知识课程,定期举办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宣讲,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