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于生物学知识下加深理解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很多生物事实是分散、独立存在的,表面上看来,各个生物事实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在具体的复习课程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给学生梳理生物事实,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熟记生物事实,树立学生准确的生物学概念,首先,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概括,对生物事实进行清晰的梳理,让零散的生物知识变得系统化.对学生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需要多个课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概括,把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地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水平.其次,应用具体的生物学事实对概念的属性进行引证,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概念的内涵.众所周知,每一个生物学概念都有其特定的内涵意义及外延意义,一般有名称、定义、例证、属性组成,其中,每一个属性都需要有具体的生物事实进行佐证,因此,在开展复习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概念的关键属性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概念中各个属性的不同的佐证事实,引导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最后,应用问题把生物事实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分清各个生物概念.在学习生物概念时,很多学生只记住了概念的表面意思,对概念的实质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清晰理解生物学概念,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应用问题,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学生,让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的过程中,把零散的生物知识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清楚理解生物学概念,增强学生的生物逻辑性.
二、明确生物学核心构建概念图
一般来说,高中生物复习课需要“一轮一轮”地进行,在第一轮复习时,教师通常给学生讲解生物事实、生物概念、生物原理等,而在第二轮的复习中,教师应该构建明确的生物核心概念图,增强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性.核心概念图的作用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由于节点和连线组成,节点表示的是生物的命题,或者某一生物学领域中的各个概念,连线表示的节点与概念之间的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清楚回顾生物知识,理清生物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比如,在“蛋白质”这一知识点的复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图1中的核心概念图,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开始时做出一定的示范,随后组织学生扩展、补充、修改等,以构建起逻辑性强、便于记忆的生物知识体系.在构建好核心概念之后,教师应该充分应用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实际性的生活情景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明确生物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图的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核心概念图的记忆,实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三、学会知识迁移并且合理应用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生物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中,大部分题目都具有综合性,包含着众多的生物知识,需要学生把不同知识迁移到一起,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在目前的高三生物复习课中,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复习就是背诵生物知识,于是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遇到稍微复杂一点的生物问题时经常束手无策,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能力不强,难以实现理想的复习效果.因此,在高三生物的复习课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的灵活性.在引导学生构建好相应的核心概念图之后,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这些习题,比如,在构建好“基因表达”的核心概念图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以下练习题:在图2中,在适合的条件之下,四个试管都会生产产物,那么,哪些试管能够生成DNA,在解答此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各个试管中原料的相关知识调动在一起,方能判断出正确答案.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把相关知识迁移过来,运用到具体的习题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而且能够实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应用生物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达到理想的复习目标.
四、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学会反思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方法;知识扩展;总结
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教师是不是把该讲的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知识,通过教学能够对学生的自身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高中生物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从分子生物到细胞生物学再到生态学的知识内容都有涉及。学习过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识点繁多,并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高中生物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并做到运用自如。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能够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是有不同层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根据大纲中对知识点掌握的层次要求以及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够在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介绍细胞内的一些细胞器功能。这一节的学习目标是应用,是属于知识点掌握的最高层次。教学实践证明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很难让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内掌握这样一些知识点。那教师们就应该注意,改变教学方法,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对学生们相对比较生疏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在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构建一个细胞的模型,并让学生将各种细胞器放到细胞内来。这样学生就能够从全盘来掌握一个细胞内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细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内容了,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些细胞器分别是做什么的,它们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在学习这点的时候我喜欢让学生用逆推法。一般来说是结构决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学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导结构特征。例如,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线粒体是一个独立的能量代谢场所。那么作为一个独立的代谢场所,首先它是独立的,所以它就是一个膜包被的系统。由于它是一个能量代谢的场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参与能连代谢的酶,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质,而包被线粒体的膜就充当了这一介质。由于酶的种类很多,并且酶催化反应要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环境,所以线粒体的膜内陷成为了嵴。这样的一种逆推发让学生很快就熟悉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这样的方法比传统的灌输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师教一些只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来讲授这些知识。例如在学习细胞的癌变这一小节的时候,我通常会让学生自己来来讲。这一小节的知识点没有什么难理解的地方,学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时癌症这也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讨论。一般我会让学生提前一周去准备这节课,等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自愿到讲台上来向大家展示他在关于癌症这个主题上的一些认识,以及现在科学在研究癌变上面的一些紧张。这样的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而且也能够扩充一下学生们的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很好。
2 根据教学内容做必要的知识扩展
高中生物教学中对知识的扩展是很重要的,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识点都不是书上现成的知识点,很多知识点都是一些书本上知识点的扩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适当的扩展知识是使学生取得好成绩的一个关键。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节激素调节中,课本上只是介绍了激素调节的发现以及一些很简单的激素调节的例子。然而,在考试的时候,关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不仅仅是书本上介绍的那些简单的激素调节事例。因此,教师在讲授这一节的时候就应该适当的扩充学生的知识点。给学生讲授一下我们人体内的一些激素,并且选择比较重要的几种激素来主要讲解。讲解的内容应该包括这些激素产生的部位、作用、这些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引起的人体的反应以及当人体出现这些激素紊乱的时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适当的扩充知识点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对一些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他们能够自己读懂,所以教师如果只是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根本就不能调动其他们的兴趣。适当的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能够让学生喜出望外,让学生知道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3 及时归纳总结知识点,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
教师在讲授完一节课或者是讲授完一章的课程后应该帮助学生作一次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回忆起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加强,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生物知识网。这些知识都像网一样环环相扣联系起来,这样知识能够记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学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总结,让学生能够将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识点都联系在一起。这一本书主要讲的是遗传和进化。遗传就是讲物种的基因有一定的传承性,进化就是说基因会变化,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样讲述下来,就能将基因的本质,表达,结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都串联进来。这些东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实践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这样帮学生梳理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够回想起这本教材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学生掌握了书本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细小的知识点就容易多了。及时的归纳总结能够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学习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学的轻松,掌握的牢固。
参考文献:
[1] 宁卫,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课改论坛。2011(3):152
[2] 杨青,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学科教育,2010.08:209-210
高中生物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何联系呢?这就要从高中生物学自身的特点入手:一方面生物学贴近生活实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虫鼠蛇蚁等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而创新能力培养就是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开发潜在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生物学中涉及很多探究性和实验性课题,探究能够使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具体操作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些都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新课改下新的教育理念,广大教师应该如何转变教学思路,更好地开展教育活动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说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2.1对新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培养发散性思维
在学习新知识时,首先教师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例如在学习“动物的生殖繁衍”时,可以从普遍存在的重男轻女观念入手进行举例,提出胎儿的性别是否只与母亲有关这一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讨论时间,最好是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延伸,这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下定论,充分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最后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枯燥的文字知识转换成图片、动画、视频及其他多媒体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对新知识强烈的求知欲和大脑快速转动的思维活跃度。
2.2巩固旧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联想性思维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时,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而并非是对知识简单重复和机械背诵。首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建知识框架,把所学基本内容在大脑中回放,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反复咀嚼和思考;其次是学生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旧知识的记忆,寻找二者间潜在的联系,把所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争取达到由某一知识点联想到相似的其他知识点的目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掌握知识。以期在旧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联想性思维。
2.3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培养逻辑性思维
在知识的综合运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尤为必要。首先摒弃和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中不适合时展潮流的元素,不搞题海战术,告诫学生做题在精而不在多,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进行总结,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步骤;其次允许学生有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只要是逻辑性、合理性的,教师都应该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当然学生之间根据自己的见解相互出题解题同样值得提倡;最后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同样体现在实验操作中,学生对所学内容灵活掌握的检验标准就是实验做得是否流畅,能否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
3.结语
生物 概念 教学
高中生物的概念是生物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是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石。概念也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浅谈如下自己的做法:
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概念不只是基本知识点,更是前人对概念的理解、原理和获得方法的高度总结;生物学的概念就是从生物学事实中提取出来的定义、原理和方法。
概念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正确、清晰的概念,并将概念有逻辑性的联系在一起,构建知识网络,有助于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说明中明确考查的基本能力。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内容。
概念教学的主战场在课堂,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关键是将概念如何有机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概念体系。
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的原则
教学原则是客观教学规律的反映,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这些原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都是适用的。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依据高中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在进行高中生物概念教学时,还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突出直观教学的原则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己有的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充分感知。可以通过实验、实物、标本、模型、挂图、投影、录相、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直观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所学的概念,也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高中生物的概念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生物概念教学中引入概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总结概念;利用原有概念,诱导新概念;校正日常概念,形成科学概念;设问释疑,明确概念;巧用比喻,领会概念;对比概念,区别相似概念;剖析内涵与外延,理解概念;例举实例,深化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中的“引导、启发、参与、倡导、诊断”的作用。
2、适当提问
1)、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讲解
高中生物教学以理论讲解为主,课程枯燥,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好的课程导入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师讲解课本知识。在正式讲解知识前,教师可以提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考虑,然后让他们带着疑问进行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2)、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深入探究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运用探究性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过某个概念之后,可以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3)、以提问的方式复习旧知识点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循环复习知识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复习知识点的方法有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两种,但两者相比,课堂提问具有简便、快捷、省时的特点,所以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方式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高中生物概念大多都有潜在联系,有相似性。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提出与之相关的旧知识点,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将其进行对比,分清其区别,不仅能记住新知识点,还能复习旧知识点,一举两得。
3、运用实例归纳核心概念的精确定义
对学生来说,很多核心概念的定义是非常抽象的,如基因、单倍体等等。学生直接理解概念较难,教学中学生需要教师来对定义中的抽象信息加以解读――也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用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这些抽象的定义。美国教育学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告诉我们,抽象化的语言是人类经验之塔的最顶层,在那里事物的原型已被抽象化,是学生很难直接理解的信息,课堂教学过程绝不能从这种抽象化了的语言开始,否则学生只能死记硬背那些不能理解概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从具体的经验入手,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或是事件开始慢慢引导,然后再由具体经验逐步上升到抽象的概念。
4、图示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只要记住所学的知识,并理解其意义,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整合和内化,就能改善学习质量,使知识系统不断生长。在生物学概念学习中,这种“整合和内化”可以通过绘制概念图来实现。概念制图是一种将概念的各种本质属性按照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在一起形成的图示或流程,也可以是将一个概念和与其相互关联的其它概念按照概念之间的并列,包容或其它内在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形成概念网络。其目的是使粗象概念直观化、形象化,使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概念,建立良好的概念体系和知识结构。为了提高效果和学生的自学能力,复习课上的概念制图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只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点评。
一、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生物学作为一门理科科目,素来给人的感觉是刻板且严谨的。诚然,在生物学实验课程中,我们必须严谨,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但在生物学的理论课堂上,我们也不必给自己画上条条框框,我们要在生物学的基础上跳脱出来,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感受生物学不一样的魅力。
1.同语文相结合:培养人文情怀,追溯古文的美及意蕴,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讲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可以恰当地引出一个非常贴切的成语:落叶归根(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这时候,班上往往会有一两个富有诗意的学生吟诵出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己亥杂诗》)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把生物学与语文相结合。从生物学专业来讲,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虽然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终止了,但当它被微生物分解之后,从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就能为新的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它的生命得以延续,真正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这哪里是落花的葬词?这分明是一首新生命的赞歌!
2.同历史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在一个个历史故事的讲述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讲到《食物链》这一节时,课本中引用了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平时我们在导入新知识时,往往是一句话带过,或者是播放相关场景的视频。其实,对于初中生来说,类似这样的导入早就失去了新鲜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将这个成语的典故以小故事的形式呈现,借以启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讲完这个故事后,笔者会问学生:你们从中能找出什么成语呢?学生自然就会回归课本,这样既学习了生物学中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又理解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只顾及眼前的利益而不考虑最终的后果。
再如,在讲解《生物的条件反射》时,可以利用的成语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惊弓之鸟、老马识途等。
二、深入核心概念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核心概念指的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课程标准所述的“核心知识”,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生态系统等,是那些能够展现当代生物学图景的概念,是生物学结构的主干部分,是生物学知识领域的中心。因此,核心概念就相当于生物学科中的核心观点和思想。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不算多,因此,我们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把核心概念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学习中理解核心概念、“吃透”核心概念。有的核心概念晦涩难懂,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既抽象又复杂,这时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成语就可以给予教师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节中,标题中就含有2个很重要的核心概念:“遗传”和“变异”。这两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提起,但要学生具体说明什么是遗传、什么是变异,大家都只能面面相觑。其实,在我们常用的成语(包括熟语)中,与遗传和变异相关的成语很多。例如,关于遗传的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虎父无犬子;等等。关于变异的有: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良莠不齐;等等。在课堂上,笔者经常引用其中的一个成语作为导入,以核心概念“遗传”为例,先“抛砖”,说一个关于遗传的成语,再“引玉”,让学生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可以形容遗传的成语。学生势必会说出很多成语,有的与遗传有关,有的与遗传无关。这时候,笔者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判断的理由,即为什么这个成语与遗传有关,为什么那个成语与遗传无关。先在小组内部讨论,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总结出“遗传”这个核心概念的定义,特点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点。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其他诸多学科相比,生物学没有应试的压力,课业负担较轻,所以生物学课堂相对来说应该更轻松活跃,笔者一直认为,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才是最好的学习之道。但是,笔者所说的“玩”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散漫,而是一种心境,让学生感觉他们的思维没有被小小的一方教室所禁锢,他们的思维会随着学习的知识点飞翔到“诗和远方的田野”之中,飞到任何他们想去的地方。
例如,在讲解《动物的行为》一节时,我们也可以用到许许多多的成语。如孔雀开屏,能够自然开屏的只有雄性孔雀。雄孔雀展开尾屏,不停地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舞蹈动作,为的就是向雌孔雀炫耀自己的美丽,以此吸引雌孔雀。待它求偶成功之后,便与雌孔雀一起产卵育雏―属于求偶行为,与动物的生殖相关。又如鸠占鹊巢,斑鸠不会做巢,常强占喜鹊的巢,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属于竞争行为,还是与动物的生殖有关。这类的成语还有很多,在课堂上可以算是一个个小小的“彩蛋”,及时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迎合了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要求。
四、串联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架构知识体系
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虽然浅显易懂,但要学生从整体上架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候,成语的串联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在最后的知识归纳总结阶段常常使用此方法,成语的介入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使得复习的效果事半功倍。
1.相同的成语,不同的知识点
以“无中生有”为例,这一成语包含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物的进化两个不同的知识点。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即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新生成的有机物和氧气,体现了无中生有。生物的进化:简单来说,生物的进化就是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过程,从中呈现出一种进步性发展的趋势。片面地说,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生物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各种新物种的生成,均体现了无中生有。一个成语,可以把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串联在一起,除了能共用“无中生有”这个成语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光合作用,生物的进化就不可能趋于完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绿色植物出现以前,地球的大气中并不含氧。后来,在距今20亿年前,绿色植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占有优势后,大气中才逐渐含氧,从而使地球上其他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得以发生和发展。同时,大气中的一部分氧转化成臭氧,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具有破坏作用的紫外线,从而使水生生物开始逐渐能够在陆地上生活。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最后才出现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各种动植物。当然,在课堂中,笔者会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交流其中的奥妙之处。
2.相同的成语,相关的知识点
蜻蜓点水,在这一个成语中,包含着生殖和发育两个相关联的知识点,是极好的生物学教学素材。蜻蜓点水就是蜻蜓产卵的过程,卵或直接产入水中,或产于水草上。卵孵化出来的稚虫,称为水虿。水虿常伸出勾状带爪钩的下唇,以捕捉水中小动物为生。它是游泳专家,游泳速度极快,以直肠气管鳃呼吸。水虿长大后,爬上突出水面的树枝或石头,羽化成蜻蜓成虫。产卵属于生殖,而它的发育过程:卵―若虫(稚虫、水虿)―成虫(蜻蜓),属于不完全变态。
3.不同的成语,相关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