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第1篇

运动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当这一特殊群体成员在比赛中受到伤害时,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又从何种途径来要求获得赔偿呢?关于体育竞赛中的伤害赔偿问题,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与各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体育竞赛伤害的原因有两种:自身造成的伤害和他人造成的伤害。自身所造成的伤害因为运动员是代表单位参加比赛,应该属于工伤的范畴,当然因由单位赔偿其医疗费用等损失,所以本文不作详细分析。在此,本文将着重论述由于他人的原因造成的伤害的赔偿问题,仅供大家参考。

一、设立体育竞赛伤害赔偿制度的意义

设立体育竞赛伤害赔偿制度,即在激烈的体育竞赛中,如果运动员受到伤害,则需要赔偿,作这样的规定又有何重要意义呢?笔者认为,作如此规范将至少有以下三种好处

1、有利于保护受伤害运动员。给受伤运动员予以经济上的赔偿,补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可以使受伤的运动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保证他能够接受必需的治疗,使其生活上也有保障。不论是其所在单位赔偿还是致害方及其所在单位赔偿,受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总能得到保障;同时也保障了受害者所在单位或企业的权益,当运动员受到的伤害责任在致害一方时,其单位不必对受到伤害的运动员负全部责任,给单位减轻了经济上的压力,若其也遭受了直接经济损失,甚至也可以要求获得赔偿。

2、有利于保障比赛的文明性,同时也不失其激烈性。规定一些行为造成的伤害不能免责,可以使运动员们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用自己的真实本领来赢得比赛,而不是做出那种违反比赛规则或让体育迷们所不齿的不文明的行为。同时,规定一些行为造成的伤害是可以免责的,使比赛仍然保持其激烈性,不至于让运动员们在比赛场上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既让比赛文明程度更高,体育迷们(特别是球迷们)再也不用看到他们所喜爱的运动员的不文明的一面了,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更为激烈的比赛。

3、有利于惩罚和教育实施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的致害一方及其所在单位。给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一定的经济上的制裁,远远优于那种所谓的由于严重犯规而遭“禁赛”等处罚,经济学者认为经济制裁通常比行政制裁要好;同时也教育了他们应当严格按照比赛的规则来比赛,否则若致使他人受伤就要承担经济赔偿的责任,让他们做到三思而后行。

二、体育竞赛他人的伤害的分类

为了更好的分析侵害人行为的属性,确定赔偿主体,在体育竞赛中他人的伤害通常可以分为这样两类,一种是可以免责的伤害;另一种是不能免责的伤害。

1、可以免责的伤害行为,指的是在各项比赛中,在竞赛规则允许的条件下,实施了合理的冲撞等行为。比如,在篮球比赛中,若是用自己的肩部或者臀部去排挤对方,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卡位”,这种行为是合理的,也是比赛规则所允许的。如果是由于这种合理行为的实施,而使对方受到伤害,这种伤害行为就是可以免责的,也即不用给予赔偿,对方所受到的伤害应该由其所在单位和其个人来负责,而不应该追究直接行为人的责任。例如在九运会男子篮球广东队与北京队的比赛中,北京队的巴特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多次用身体去排挤对方球员,致使广东队的单涛四次被撞翻在地,他的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免责的行为,他不必为单涛的伤害负责。

2、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指的是在比赛中,比赛规程不允许的情况下,却实施了伤害他人的行为。另如,在冲撞尤为激烈的足球比赛中,如果不按照比赛规则,为了抢到球或者为了进球而故意用腿踢开对方球员或者用手扯开对方球员甚至从背后铲球等行为的实施而使对方球员受到严重伤害的,应当追究致害方的责任,同时应该对受害方给予经济上的赔偿,赔偿行为通常应当由致害方所在单位或企业以及本人来实施。

三、不能免责的伤害行为定性

体育竞赛中的可以免责的伤害行为是一种合理的行为,所以笔者在此不讨论其行为性质。

体育竞赛中的不能免责的伤害对方的行为,笔者认为应当归属于一种民事侵权行为。民事侵权行为的发生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客观要件则是:侵权行为的存在;损害结果的发生;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加害行为的违法性。而主观要件有:行为人须有行为能力,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1]

在体育竞赛中伤害他人,即有侵权行为的出现,同时也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损害结果,运动员所受的伤害是由侵害人早造成的,其违法性我们作了一个扩大了的解释,在这里法包括法律法规、比赛规则和社会道德;而且其主观上必有损害他人的故意,即明知其行为有可能造成他人受到严重伤害的恶果却故意而为之,当事人也是具有行为能力之人。比如,在足球比赛中明知背后铲球会造成他人受到严重伤害,却故意背后铲球,结果造成严重伤害后果,这就是一种侵权行为。

作为一种民事侵权行为,就一定会有其归责原则。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确定一切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都离不开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的指导。并且根据这些归责原则来对受害者进行赔偿。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有三种:无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2]转贴于

笔者认为在体育竞赛中的不能免责的侵权行为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侵权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归责根据的归责原则,也就是说,没有过错就没有侵权责任,有一定过错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种原则将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和归责的最终要件。[3]

笔者还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适用过错相抵,过错相抵是指“关于损害之发生或扩大,被害人有过失者,得减轻或免除赔偿金额”。也即因侵权行为发生损害赔偿,但是双方均有过错,即侵权人和受害人均有过错,则适用过错相抵,按照相抵后的过错来承担责任,相抵后谁的责任多,则由谁赔偿相抵后的部分损失。[4]

根据这两个基本原则,我们就可以确定双方在体育竞赛伤害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同时,我们还可以确定在竞赛中受伤的运动员的赔偿范围。赔偿的范围通常有全部赔偿和部分赔偿两种。全部赔偿是指侵权行为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大小,应当以行为人所造成的实际财产损失范围为依据,赔偿全部损失。我们所说的全部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可预期获得的经济利益)。部分赔偿则是对其损失的某些部分进行赔偿;或者按照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赔偿部分损失。在侵权行为中应当是以全面赔偿为原则,部分赔偿为例外。[5]

四、赔偿的对象

赔偿的对象即在体育竞赛中受到伤害,所应该接受赔付的人。如果在竞赛中受到的伤害,行为人是可以免责的,则赔偿对象就是受害者,赔偿人则为其所在单位或企业。如果行为人不能免责,则赔付的对象有两者:一是受害者本人,他是当然要赔给的;另一个则是受害者所在单位或企业。而赔偿人责为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或企业。

对受害者的赔偿既是必须的,但是为什么当行为人不能免责时,对其所在单位或企业也要进行赔偿呢?举个例子,在全国足球联赛中,一两个重要的球员由于对方的故意伤害,而使其必须得接受治疗,不能参加下几轮比赛甚至再也不能参加比赛了,对其所在俱乐部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本来可以拿到联赛冠军的球队由于某一两个主力队员的不能参赛,而使冠军成了可望而不可及。拿不到联赛冠军会使俱乐部的商誉受到极大的影响,而企业的商誉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其骨干人员的声誉,主力运动员受伤,其声誉肯定会大打折扣,从而使其经济效益急速下滑,商誉的建立往往是非常缓慢的,而商誉的丧失是非常迅速的。这些损失应该要由致害者和其所在单位或企业共同承担,致害者和其所在单位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对单位因此而遭受的严重经济损失,要求给以赔偿的要求也是完全合法和合理的。

五、赔偿的内容

因赔偿主体的不同,赔偿的内容也不同。

1、可以免责的伤害。因为是由受害者单位赔偿,则赔偿的内容应当包括:医疗费、挂号费、住院费、药费、就医路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伤残补助费和必须由其抚养或赡养者的生活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等。

2、不能免责的伤害。赔偿内容应当包括:医疗费(包括已用和须继续治疗的费用)、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交通费、必须由其抚养或赡养者的生活费,如果死亡的还应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补偿费,由于治疗而是亲属遭受的损失(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等)。

3、精神赔偿。由于他人不能免责的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01年2月26日2001年由最高人民法院颁布,2001年3月10日正式实行。其中第一条第一款规定:对人格权中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受到损害时,可以要求赔偿,人民法院也应当受理。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受到伤害,其身体权和健康权无疑受到了极大的损伤,所以因此要求赔偿是合法的。又因为运动员是一特殊球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声誉主要来自他们在体育竞赛场上的表现,所以他们提出精神赔偿是合情合理的。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如果受害人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其过错程度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于伤害比较轻微的,可以不支持其精神伤害赔偿的请求。

六、体育竞赛伤害赔偿方式

国务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应当制定专门的行政法规让受伤运动员的损失得到赔偿,还他们一个公道。笔者认为可以这样对受伤运动员赔偿,以下拙见仅供参考。[6]

(1)规定伤害的两种类别:自身伤害和他人伤害。同时规定他人伤害的两种形式:可以免责的伤害和不能免责的伤害。

(2)对于可以免责的伤害,运动员所受到伤害所造成的损失,应该由其所在单位赔偿。运动员因比赛受伤,应当享受单位的赔偿。如果受到的伤害不是太严重,运动员治疗所需的医疗费、药费、就医的路费、伙食费、护理费应该全额赔偿;在运动员受伤治疗期间,运动员的工资仍需全额照发,同时所在单位应该尽力保证运动员所受到的伤害能够得到彻底的治疗;住宿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如果运动员伤残的,还应该赔偿其伤残补助费,还有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所需的费用,以及由其扶养和赡养者的生活费,被扶养人和被赡养人的生活费以死者生前或者残者丧失劳动能力前实际扶养的、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为限,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困难补助标准计算。如果运动员因受伤极其严重医治无效而死亡的,除了赔偿由其扶养和赡养者的生活费之外,还要赔偿其家庭的丧葬费,按当地的丧葬费标准赔偿,以及死亡补偿费,死亡补偿费按当地的平均生活费补偿十年。

(3) 不能免责行为所造成的伤害,应当由致害方和其所在单位赔偿其所有损失。医疗费按照医院对受伤运动员治疗所必须的费用计算,全额赔偿。在赔偿后仍需治疗的,按照治疗所必需的费用给付;误工费按照其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赔偿;住院伙食补助费按照当地平均生活水平所需费用赔偿;护理费按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治疗过程中的交通费凭据赔偿;住宿费按照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标准计算,凭据支付。如果残疾,残疾者的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平均生活费计算,其抚养和赡养的人的生活费,按照(2)的规定支付;因残疾需要配制补偿功能的器具的,凭医院证明按照普及型器具的费用计算;如果死亡的,还需赔偿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其扶养和赡养的人的生活费,均按照(2)的规定支付。

(4) 由于对方的不能免责的行为造成的伤害,可以要求精神损失赔偿。

(5) 因为行为人的不能免责的伤害,而使受害者所在单位也遭受重大损失。对单位的赔偿应当适用民事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对其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赔偿。

(6) 双方在比赛中都有责任,则按照过错相抵原则。如果只有一方受到伤害,则应按照各方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大小,对受害一方所受到的损失按比例赔偿。如果双方均受到伤害,在责任相抵后,有责任多伤害少的一方赔偿责任少伤害多的一方相抵后的部分损失。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意志培养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历尽坎坷,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苦、吃苦耐劳,遇到困难能够努力克服,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是不可缺少的,各学科教育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德,而体育教育过程更形象,更直接,采用的手段也更丰富多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长跑是一项不大受青少年学生欢迎的运动。而长跑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上课之前,要先作思想动员,并介绍长跑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第二次呼吸”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再通过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使学生得到合理的锻炼,并且在测试时使学生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学生坚强意志的测试。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耐久跑练习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练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锻炼。

二、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求(强度、密度)、学生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做到不易不难,恰到好处。

三、应用体育游戏、体育竞赛,加强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利用小学生好胜,喜欢逞能,爱表现自己的特点,通过有趣的体育竞赛与体育游戏来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去认识一个人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尊严、责任和义务,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体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和竞赛,队员都面临着一个为集体争取荣誉的问题。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有主力队员替补队员,工作人员及“啦啦队”队员,他们都是为了集体的荣誉而全身心地投入,团结协作以取得竞赛的胜利,使学生形成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和行动自觉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精神。

四、开展自我评价,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在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中,不管是环境的影响、教师的鼓励还是榜样的激励,都要通过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练习的规则,开展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发现自己与规则要求的差距,与同伴的差距,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和自我完善的期望,以增强行为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促进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五、教师言传身教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还要善于用集体的力量和榜样的作用,鼓舞学生的士气,激励学生的斗志。对学生所表现的勇敢行为,教师要及时地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小学生在教师的监护下逐步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品质。

六、结束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运动项目的具体情况,不断发掘培养学生意志的因素,有目的、计划地组织教学,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艳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3)

[2]邵晓艳.浅议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第3篇

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校内教改课题(X2ty-y1080070)。

作者简介:黄帝全(1964-),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

摘 要:对华南理工大学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各学生协会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有体育教师辅导的学生体育协会,在其活动规模的大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内容的深度、活动时间的灵活性、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以及学生的满意度方面都比现行的体育课更突出。反映了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在高校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还发现,高校的体育投入过于集中在运动队训练及竞赛上,致使目前高校学生体育协会普遍缺乏体育教师辅导,存在协会的管理不到位、缺少活动场所和经费、学生的纪律较松散和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提出高校体育应以教育功能为主,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体育协会活动和运动训练与竞赛的关系,把体育协会与体育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体育协会为全民健身服务的主要作用。

关 键 词:学校体育;学生体协;华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2-0104-05

The statu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NG Di-quan,LIU Ming,LIU Juan,XIAO Q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various student associations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 events i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found that 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 coached b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d a performance better than that of existing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terms of activity scale, diversity of activity forms, depth of activity contents, flexibility of activity times,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ports habits, and stud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which showed that college 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 have an important status in college sports. Via their study the authors also found that as a result of that college sports investments were focused overly on sports team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college student associations today are generally lacking in the coach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have problems such as inadequate association management, lack of activity places and funds, lax discipline and low enthusiasm of students, etc.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ase its main function on education, correctly deal with relations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sports association activities and sport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rganically combine sports associations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exert the main functions of sports associations to serve nationwide fitness.

Key words: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tudent sports associ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高校学生体育主要包括体育课、学生群众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与竞赛3部分。如果说体育课作为高校学生体育“扫盲”的基础,那么学生群众体育活动就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实现国家的“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保障。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工作重点和体育经费投入主要放在运动队训练与竞赛方面,而高校群众体育活动,特别是学生体育协会得不到较好的发展。通过对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大)学生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会发展状况的研究,分析高校体育协会的作用和地位,为高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华工大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太极拳社、击跆道协会、舞龙舞狮协会,以及该校2008级体育选项课中武术套路、跆拳道、舞龙、舞狮、散打5个项目的学生。这些协会都是学生凭兴趣自愿参与的体育社团组织,有收费也有免费的,有的规模较大,也有规模较小的,较具有代表性。

2)研究方法。

(1)通过组织教师(共5人)分别对以上协会的活动进行指导(包括培训班、讲座、表演和组织参赛、课外辅导等);将所得的效果与目前该校体育课对应项目的教学效果从课时数、教学内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

(2)对上述5个协会的会员随机发放问卷各50份(共250份)并回收,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对该校2008级武术套路、跆拳道、舞龙、舞狮、散打各体育选项课的学生随机抽取一个班(35人)发放问卷,共发出问卷175份并全部回收。通过对有效问卷按照研究目的进行归类并运用一般数理统计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规模庞大

根据华工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各项目会员规模情况的调查,从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的4个学期里(注:此时段为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每学期各协会参与活动的总人数合计在638~707人。这个规模按该校日常体育课上课班(30~35人/班)计算,接近20个上课班的规模;加上体育协会每周训练两次(4学时),也相当于该校目前6位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说明高校体育协会是一支庞大的体育组织,对学生吸引力较大。

2.2 体育协会活动时间充足

据了解,与体育课相比,学生体育协会的活动时间比较多。首先是协会的训练周次较多,一般每学期有20周活动时间(体育课仅有16周左右);其次是每周活动时间也较多,一般4学时/周(体育课2学时/周)。有的协会有时还在周未请专家来举办讲座或技术交流活动,比如该校每年10月都举办一次“五山地区高校散打交流联宜赛”和校内“散打、跆拳道和击跆道”混合交流比赛,赛前2个月各协会学生都加强日常训练,使练习时间大增。

但调查也发现,收费的项目如跆拳道、散打、太极拳班学生的出勤率高达96%,而仅收取会员费的活动如击跆道、舞龙舞狮班出勤率仅68%左右。普通体育课的出勤率高达98%。反映学生参加协会的积极性比体育课差些,体育课是必修课,有学分和上课考勤的记录,协会缺少硬性的约束力。

2.3 体育协会技术体系完善且水平较高

体育协会的项目教学内容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与相应体育课不同。如武术套路课,教学大纲内容主要是初级长拳第3路和24式太极拳套路;而武术协会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竞赛套路和自选套路,并包含培训、专家讲座、参加武术比赛、校内外武术表演等一套学习与竞赛体系。武协2年来选派会员参加2008年省大学生武术甲组比赛,获得5项第1名;跆拳道协会2008年组织参加第4届全国大学生跆拳道比赛获甲组银奖;龙狮协会在2009年组织参加第5届全国大学生舞龙舞狮比赛获得甲组两项第一名。这反映了体育协会技术体系较全面、训练水平较高。

2.4 体育协会灵活的运行模式蕴藏较大市场潜力

目前,高校学生体育协会主要按市场收费和不收费两种模式开展活动和维持协会运转。华工大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太极拳社常年开班,以收取学费和会员费来维持,其中散打学员每人每学期收费200元;跆拳道协会每人每年400元,太极拳社每人每期100元,教师(教练)按课时收取劳务费。击台道协会、舞龙舞狮协会只收会员费(23元/年),教师以指导为主,一般不收费,由技术较好的学生负责教学。不管以何种模式运行,各有其优缺点,都有不同的学生群体支持。前者按市场收费,聘请的教师(教练)一般水平较高,学生能学到更好的技术;而后者收费少,对于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一定程度上也能满足其体育锻炼的需求。这种仅靠学生交费实现发展的模式能长期生存,并蓬勃发展,说明学生对此的需求非常迫切,学生体育协会市场潜力大。虽然这并不能作为体育产业来看待,但这种以成本核算为主的做法,能实现学生学习需求与调动教师自愿参与教学的积极性相结合,有效推动了高校群众体育的良性发展。

2.5 学生对体育协会的满意度较高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对协会训练次数感到满意的(含“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下同)共占49.3%;对协会技术水平感到满意的占65.5%;对本人技术进步感到满意的占75.8%;对协会学习内容感到满意的占80.6%;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感到满意的占60.5%。反映学生对协会总体评价高,协会起到了体育课的补充作用。

但对于协会的收费标准感到满意的仅占29.8%,而感到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合计占37.1%,说明部分学生反对收费,不少学生认为协会不应收费或收费过高。尽管如此,参加的学生还是较多,反映体育协会的存在是学生的需求。同时,在目前体育课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调查中,除了有9.8%的学生认为现行体育课能满足他们锻炼需求外,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现行体育课未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只能通过课外活动来补充。

3 讨论

3.1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蓬勃发展的原因

1)体育课的局限性和学生对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促使协会发展。

在高校学生体育的3种活动形式(体育课、运动训练与竞赛、学生群众体育活动)中,运动训练与竞赛只是极少数代表队学生的活动,承担高校“全民健身计划”的重任只能落在体育课和学生群众体育活动上。目前高校体育课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是课时少。高校体育课只开设2年,每周1次课(2学时,每学期32学时),实际上术科课时更少,根据华工大每年体育课实际被占用的课时调查,每学期32学时中,各种法定节假日和理论课、体质测试、公益劳动、专项考试、实习等必须的时间就占了13~14学时,每学期术科课程仅余18~1时,这么少的课时难以保证达到学生的体育锻炼目的,学生不得不另想办法满足需求。二是选课的限制。高校体育课选课是根据教师及场地器材资源条件安排的,学生兴趣较集中的项目受这些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得到全部满足,从而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课外体育活动来实现,促使学生体育协会的发展。

在对“体育课满足您需求”的调查中,表示“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合计86.1%;对将“协会活动视为体育课”的态度中,表示满意的占59.4%。反映体育课对学生的锻炼需求还有较大的局限性,同时,也反映学生对体育协会的活动效果持肯定和支持态度。特别是国家推出每人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工程”以来,人们想方设法增加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学生体育协会的产生是目前高校体育课严重不足以及不断增长的学生体育需求的必然结果。

2)体育课内容的局限促使学生向往体育协会。

由于课时的局限性,体育课教学内容大多数只能以基本技术为主。比如散打及跆拳道技术,大纲中的内容多数以基本技术为主,因课时过少无法安排实战对打环节。在协会里,不仅训练时间较充分,内容安排也较丰富,所教授的技术也更系统和更有深度。另外,协会除了学习基本技术外,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更具人性化。如对有一定基础的学员,可以根据水平参加初级班、中级班或高级班等不同技术的课程的学习。反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项目及按不同需求选择技术的优势。因此,体育课内容的局限性和协会活动内容的丰富性、灵活性,也使学生更向往体育协会。

3)协会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能很好吸引学生加入。

协会活动形式比体育课多,如培训班、专家讲座、组织参加或观看体育竞赛、参与区域性和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文体表演等,能很好地展示同学们的才华和检验其学习效果。尤其是学校和一些院系的喜庆活动,每次都会邀请一些协会表演(如武术、散打、跆拳道、舞龙舞狮等),既促使学生训练水平提高,充分展现学习效果,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又起到宣传作用,进一步扩大协会的影响,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另外,协会活动有其连续性,一般大学三年级就没有体育课了,而在协会,学生可以从一年级练到四年级,甚至到研究生,使学生的技术有延续性并不断提高,体育习惯得到充分养成,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4)协会活动时间的灵活性使学生更适宜参与。

高校体育协会基本是利用业余时间来搞活动,一般都放在下午第7、8节课(16:30至18:00)或晚上;这时大多数学院都没课,是全校学生课外活动的公共时间,也是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最佳时间。一天疲劳的学习正好得以放松,并借此锻炼身体。体育协会正好迎合了这种需求,这也是体育协会更让学生接受的原因之一。

3.2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面临的问题

1)体育经费分配不平衡,协会活动经费不足。

据了解,大多数高校的体育经费都相对集中投放于运动队训练及竞赛方面,包括学生、教练员的训练费和外出比赛的各种费用;而用于体育教学和校内群众体育活动的费用很少。曾经有领导说过“体育学科建设在短期内难以见成效,而运动竞赛却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到较好的效果”。可见学校对运动训练竞赛的重视程度。的确,群众体育运动难以在短期内“见效”,而运动竞赛能在短短的一两年内就使学校扬名。这是体育经费投入失衡的根源所在,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浮躁心理。

目前各体育协会的活动经费基本靠自行解决,主要包括会员费、培训班的收费,主管部门不给拨经费,社会的赞助基本没有,从而形成协会之间发展不平衡:有娱乐趣味、实用性强的竞技类社团,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网球、跆拳道、散打和击跆道、舞蹈等项目就有更多人参加,而且学生愿意承担一定的收费;而其它项目如舞龙舞狮、攀岩、武术套路等就成为“冷门”项目,而且收费较少或不收费,从而制约协会的发展。这些都是学校对群众体育活动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平衡所致。

2)学生体育协会隶属学校团委管理不利于协会的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体育协会行政上隶属于校团委管辖,一般由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发起,吸引一些爱好者参与,然后到校团委提出申请,注册后成立并由校团委直接领导。高校学生协会较多,截至2009年4月,华工大社团部各种协会的数量已发展至132个之多[3],其中体育类的协会(社)就有16个。

高校体育协会隶属团委管理不利于协会发展。首先,体育协会的工作较为特别,但管理者对体育了解不多;其次,体育项目需要的活动场所要求较高,不同项目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一样,而高校体育场地资源的管理由体育教学部门主管,体育协会的活动没有列入体育部门工作范畴。学生要使用场地,一是通过学校的关系借用,由学校出面与体育部(学院)协调,有时可以满足,但往往会影响体育部门对场地的统筹管理;二是租用场地,这会进一步增加学生负担。因此,体育类协会由非体育部门主管不利于协会的发展。

3)高校社团管理指导思想不适合体育协会发展。

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宗旨主要秉承“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4]的工作方针,对于体育类协会来说,这种任由学生自发发展的体育组织模式会制约其发展:一,协会领导是非体育专业学生,对体育知识及管理知识了解不多;二,学生流动性太大,一般协会每2~4年就换一次干部,使协会的管理不够稳定;三,学生管理者在场地使用方面难以为协会提供更好条件;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对协会的管理不到位;五,协会成员较多,收费方面容易引发学生腐败现象,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

4)协会的师资力量不足制约协会的发展。

高校体育协会的师资普遍不足,如华工大共16个体育协会,当初成立时都聘有指导教师。但据调查,除了少数项目因开培训班需要而有教师指导、参与上课以外,其余项目的挂名指导教师根本没有指导过协会的活动。协会的发展普遍存在因缺乏教师而导致凝聚力不强、组织松散、学员参与活动出勤率偏低、积极性不高、学习不自觉、技术不规范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协会的发展。

从1998年开始,全国高校连续十年扩招[5],从而使高校教师的工作不堪负担:一是体育课上课班人数超负荷,由原来正常上课班人数25~35人,增加到35~45人,有的学校高达50~60人(如广东工业大学50~60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40~45人);二是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度提高,如华工大扩招前教师基本课时是8学时/周,现已提高到每周12学时(广东工业大学提高至14学时/周),增加幅度达50%。再加上不少教师还兼校运动队的训练工作(一般6~10学时/周)和科研任务,使教师无精力参与体育协会工作。

另外,高校体育协会不属体育部门管辖也难以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协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目前,体育教师除了有偿开班的以外,几乎不参加体育协会的指导工作。而对一些安全要求较高的项目如散打、跆拳道、击跆道、攀岩、定向越野协会和赛艇协会等,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3.3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的策略

1)转变体育协会管理职能。

高校学生体育协会的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其意义十分重要,迫切需要摆脱目前的困境[6-12]。首先要转变高校对体育协会的管理职能,行政上应由体育主管部门管辖,其好处:一是行内人士管理,使协会的业务管理更科学、更到位;二是体育部门能综合运用场地资源,统筹兼顾教学、运动队训练和协会体育活动的使用,使学校体育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协会发展的要求;三是能更好地调动体育教师参与协会工作的积极性,使协会工作更有效;四是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庞大,内容较多,而团委的管理人员少,如果分一部分任务出来,能减少团委的负担,对于社团的管理更有好处。

2)正确处理好体育课、体育协会和运动训练在高校体育中的关系。

高校体育工作主要包括体育课、学生群众体育活动、运动队训练与竞赛和体育科研4个部分。其中,体育课教学是群众体育的基础;群众体育是体育工作的中心;运动训练及竞赛是展示群众体育和体育课效果的窗口,体育科研为上述3项工作服务,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构成高校体育功能的整体。而高校将人力、财力集中投入在高水平运动队训练与竞赛上,是不合理的。学校应理清体育课、群众体育、运动训练及竞赛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体育投入(包括人力,财力和场地资源)的分配关系。

3)协会实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教师是体育项目的专业人士,对体育项目及协会的管理较有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就能使学生减少盲目性,尤其是对于协会举办的体育竞赛、开培训班和讲座等活动,教师更能从教育的角度给予学生指导。实践证明,本研究通过组织5名体育教师对华工大武术协会、跆拳道协会、太极拳社、击跆道协会和舞龙舞狮协会的活动进行指导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学生体育协会要发展得更好,必须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协会活动。

虽然体育课和体育协会的工作不像运动竞赛那样容易产生轰动效应和引起人们的注意,但这些平凡的工作,正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手段,是全民教育之本。高校应区分教育与体育的关系,高校体育不是竞技体育,学生群众体育才是高校体育的主要工作,“一切都为了学生”是教育工作的灵魂。高校体育应以服务广大学生为中心。因此,高校应确认学生体育协会的地位,协调好运动训练与学生群众体育的关系。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生体育协会教练及指导员工作,尤其是不担任教练员职务的教师(如华工大现有教练员教师16人,而非教练员教师多达54人),更应该参加协会的指导工作,使所有协会都有教师的教学和指导。

5)促进协会活动与体育课相结合。

将协会工作与体育课相结合,把协会的活动归属到体育教学中去,安排教师参加协会指导或教练员工作。对于教师来说,可采用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激励他们参与协会教学和指导工作,比如对于市场潜力较好、能收到学费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散打、太极拳、击跆拳等实用性较强的项目,可允许收取一定的费用来支付劳务费以激励教师积极性;对于市场较差的协会,可采用行政手段,派出专门的教师辅导,学校承认工作量,起到经济上的补偿作用。而对于学生,可根据其在协会中的考勤及学习情况进行激励,对考勤达到或超过体育课次数的学生,期未考核达到或超过体育课技术要求的,可将协会里的考试成绩视为该学期的体育成绩,可免修当学期体育课。其作用是:(1)能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2)能减少因高校扩招而形成的体育教师不足所产生的教师被动接受超负荷工作的压力(华工大目前每学期外聘代课体育教师10人);(3)增加教师的收入。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 . 中央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S]. ,2010-12-10.

[4] 张美玲. 发挥高校体育社团功能 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发展[J].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5):148-150.

[5] 孙志军. 扩招十年来中国普通高校经费收入的变化及解释[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4):72-77.

[6] 曲天敏,李巧灵. 河南省高校体育社团的管理模式――基于组织资源的配置研究[J]. 体育学刊,2008,15(11):68-70.

[7] 崔树林,穆益林,李永华,等. 大学生体育社团运作方式探索[J]. 体育学刊,2008,15(11):71-74.

[8] 张兆斌. 高校学生自发体育社团的现状与体育教学改革[J]. 福建体育科技,2001(5):23-26.

[9] 王美,崔冬冬. 论高校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J]. 消费导刊,2010(5):167.

[10] 王小妹. 谈高校体育社团对课外体育活动的作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42-43.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第4篇

摘要竞技体育在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国情之下,竞技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体育的水平发展,所以竞技体育需要得到广泛的发展,以及更好的使我们去认识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更好的方案去发展竞技体育。

关键词竞技体育队员选拔发展前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体育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在中国我们经常能看见我国的运动健儿在世界的比赛上为国家争得荣誉,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提升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竞技体育也称之为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二、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三、参加者必须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四、按照国际统一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竞技体育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娱乐性,在队员进行比赛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娱乐的享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传统运动,其发展也由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定,当人们观赏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的体育水平。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主要发展依靠的是国家整体体育规划,未来中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主要建立在竞技体育本质上的,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要更好的使竞技体育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上来看,首先得是制定正确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向,而且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

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大多都是从小进入体校,然后通过不断地比赛训练,获得好的名次而升入省队,有机会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再选入国家队,这一条路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最为现实的路,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的产生。我们都知道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辛勤付出和教练员的细心指导,我国目前的体制就是要从小练起,运动的选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关,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这名运动员能否达到预期的成绩水准,是否能是运动员达到自身的要求目标,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现在许多体校里的孩子都有一种思维,就是只要我以后拿了冠军,工作也就有了,名誉也就有了,教练的思想就是竞技体育只要求成绩,最后训练的成果全是按照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思想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的被淘汰,为什么呢?我们常常能在电视里看见某某世界冠军因找不到工作而沿街乞讨,或者某某世界冠军因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转而卖掉自己的金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我国绝对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产生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体制所造成的,当一个孩子应该在读小学,每天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时,体校的孩子每天就是训练,比赛,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有的也只是象征的一周上2节课,但是2节课的含金量能有多少呢?一名体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已经落后于广大的普通孩子了,然后当体校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可以转入高一级别队伍继续运动生涯,但是有些孩子却面临下队的残酷事实,当这些已经初中或者高中年龄的孩子面临退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小学阶段,完全没办法适应初中或者高中的生活,这个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进入高级别队伍最后同样也是面临一个退役下队的时候,国家在对于运动员退役后会发放几万元的安置费,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个除了会体育运动技能而没有其他生活技能的人在这个社会是没有办法立足的,所以就会产生退役运动员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讽刺了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的成果,当金字塔尖的冠军风光的时候,他们身后却是一群群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工作,没有生存技能的现实,虽然竞技体育是很残酷,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竞技体育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会为以后的体育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

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在若干年前一度忽视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体育运动能带给人们的好处,所以也愿意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群众体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体育健身人群的发展要求,这也是我国之前只发展竞技体育而忽视群众体育发展的后果,近几年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力度,大力修建了许多群众体育设施,给群众尽量创造比较舒适的运动场所,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地方,因为只有发展好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才能使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整体提高。

所以,根据以上的研究,我自己提出几点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第一要转变唯金牌论的思想体制,竞技体育虽然是以成绩的好坏去判断训练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更注重的是对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仅是要在运动技能上达到高超的水平,在品德,道德,以及综合能力上同样要比较优秀,只有这样的运动员才是符合当今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二对青少年的培养以及运动的选材要科学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争取与学校进行体教结合模式的结合,使运动员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运动技术训练,这不仅能使运动员有更多的选择,为以后提供更多的出路,体教结合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整体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第三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使退役后的运动员能掌握生存的技能,为找到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开办退役运动员的交流班,使他们能更好的去融入到大社会中,为国家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水平真正得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参加体育竞赛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 体育教学 大学生 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健康教育观在学校体育中的确立,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对终身体育加以研究。终身体育不仅仅是人们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体质的需要,更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环节。

一、终身体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理论指出:“一个人学会生存,就必须按照终身教育的理论来安排自己一生的学习、工作、闲暇和退休生活。”终身教育思想也影响到体育教学从“以发展运动技能为主向以健康教育为主”终身体育教育的转变。终身体育锻炼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它是自发自主的教育,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教师、没有体育课作业的条件下进行的,人们根据各自的主观条件自主进行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含义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一生中学习和参加身体锻炼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体育的系统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考体育活动的实践过程。

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与终身体育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体质,发展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们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体育教学是学习和传播体育知识,运用体育锻炼的方法,提高运动水平,而终身体育则能保持健康,增强体质,培养人的顽强毅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丰富生活。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教育的最佳场所和实现途径,如果学生在学校没有认识和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当离开了校园踏入社会,会引起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误解和漠视,进而会发展成影响学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因素。因此,体育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三、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方法

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要从建立对体育正确的认识、意志力养成着手,提高自我体育锻炼意识,才能实现终身体育的终极目标。

(一)注重教学的设计。首先,加强体育理论教育。人的生命在于运动,体育理论教育能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价值,进而指导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在学生时代就打下牢固的基础。其次,教材的选用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育教材的选用要能够向学生传授科学、合理的锻炼原则和练习方法以及预防和处理一般运动损伤,还包括各类体育比赛的规则。男生的教学内容采取对抗性的项目,而女生可采用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形体美内容,使体育锻炼充满趣味和娱乐,学生只有享受到了体育的快乐才能终身坚持锻炼。再次,从体育竞赛中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例如,组织趣味运动会、拔河、跳绳、乒乓球等等比赛,以及篮球、足球和排球对抗赛,这些都能促进学生的锻炼热潮,让学生的锻炼意识更为深刻。

(二)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式的变化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强调的是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就要改变教师的灌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经过探究活动、合作活动和自主学习体育获得结果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决不是“放羊式”教学,教师应该对于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以及学习评价等各个环节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学生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的习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强调学习惯,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其主动积极地走向终身体育。

(三)教学行为的多样化。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的直接行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体育教师经常通过口令指挥调动队伍;用引导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用鼓励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等。体育教师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教学有所差别,即体育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很近,可以用较多的肢体动作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如示范就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行为,它可以把教师试图传递给学生的信息,具体形象的表现出来;用保护与帮助的手段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用纠偏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改进动作等。

(四)增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知。体育是一个独立的学科,是一门人体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以研究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等为目的只有在遵循人体自身运动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的身体锻炼对人体才有好处,所以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一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理论教育是使学生明确终身体育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正确的选用教材是关键,教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直接影响到终身体育的教育。教材的安排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对生命的价值,要向学生传授锻炼原则、练习方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及各类比赛的规则。只有重视对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的传授才能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因此学校体育必须把体育理论教育提升到应有的位置,而不只是作为雨天的教材,可有可无,加强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从而指导终身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这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六) 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无论其身体素质怎么好,技术有多么全面,他都不可能样样精通。但是面对无数的学生,每个学生各有其兴趣和爱好,他们有关体育方面的知识通常会去找体育老师来帮助。如有的学生喜欢健美操,有的学生喜欢篮球,有的喜欢欣赏各种体育比赛项目,但又有许多疑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喜爱,教学过程才能得心应手。此外,还要有创新能力,教师要对自己的创造有清醒的认识,在体育教学中应有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创新能力,使教学常教常新;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能把最新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这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高校体育教学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