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范文第1篇

目前,大家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上,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板块式结合,即认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活动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基本建设规模等,或对占社会总产品70~80多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概由国家计划来调节,而其它的经济活动,包括占社会总产品20一30多的次要小商品,则实行市场调节;另一种看法认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溶合在一起的,互相渗透、相辅相成式的结合。但这种看法又认为计划是站在山顶上纵观全局,是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的。而市场是站在峡峪里,从企业的局部或眼前利益出发的。这种看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但他与前一种看法一样,仍然是把计划与市场看成两个东西,只是在实践中溶合在一起了。至于前一种看法把计划与市场看作是两个互不相溶的东西,有此没彼,有我没你,把计划调节认为是计划规律发生作用或受计划规律支配,把市场调节认为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或受价值规律支配的,这种观点就更值得商确了。

为了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我们不妨先简略的谈谈计划与市场这两个概念的含义。什么是市场?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条件下,市场就是人们进行商品买卖的活动。马克思指出:“市场扩大,即交换范围扩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2页)列宁也明确地指出:“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市场量和社会劳动专业化的程度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列宁全集》第1卷第83页)可见,市场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是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各个生产部门、各个地区、各个企业、各个生产者之间进行的商品交换关系或者是商品买卖关系的总称。如前所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生产和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间的联系,必然要通过市场上的商品买卖来实现的。市场上一定时期内商品的供应总量及其结构(包括质量、品种、规格等)和社会购买力及其投向(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购买力等)是否相适应,是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市场上商品供应和需要状况,又取决于国民经济的各种比例是否相适应,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农、轻、重的比例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以说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应,是晴雨表,指示器。什么是计划?计划是国家或企业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所进行的指导和打算,是主观的东西。主观要作用于客观,它应当是客观实际的反映,应当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同时又要对客观现实起能动的指导作用。

任何社会的经济发展都要求保持一定的比例。马克思指出:“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68页)就是说,何任社会生产只要存在着社会分工,就要求在各个部门之间按一定比例分配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马克思把它称作是“自然规律”,并且指出:“自然规律是根本不能取消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只是这些规律借以实现的形式。”(同上)经济计划同社会主义制度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才能予先制定合理的共同遵守的经济计划,力求合理地使用经济资源。但是,也必须看到,既然计划是主观的东西,因此它就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主观反映了客观,计划反映了实际需要,这时,计划就是正确的,人们在执行计划中就会取得胜利。另一种是主观违背了客观,计划不符合实际,这时,计划就是主观主义的,人们在执行中就会碰壁。

那末,计划怎样才能符合实际呢?或者说怎样才使计划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呢?这就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地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制定计划,使计划尽可能符合实际。既然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发展是否相适应,是否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都要通过市场机制,如供求、价格等反映出来。因此,要使计划符合子实际,就必须使计划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来调节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使国民经济各部门保持合理的比例。也就是说,只有对市场状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地分析与予测,人们在制订计划时,才能有科学的经济依据。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认为,市场与计划的关系是基础与指导的关系。就是说我们的计划是在对市场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予测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是在国家统一计划的领导下发展的,我们的市场也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经济是通过统一的国民经济计划来调节的。但是,要使计划能够正确地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分配和流通,必须做到以下两条:第一,计划必须有客观的经济依据-一一对现实经济结构和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予测。力求使计划反映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要求,而不违背客观规律。它同那种主观主义地制定计划,而定了计划又不管行得通、行不通,硬是要人们执行的那种所谓的计划调节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主观同客的统一,、因而是可靠的、正确的;后者是建立在不符合客观规律的“长官意志”之上,因而是主观主义的。第二,计划制定以后要保证计划的实现,不能单纯地依靠行政命令,同样必须利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特别是调节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促使企业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和流通,这都是一项很复杂很细致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不容易。但是要使计划调节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就必须这样做。

现在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差别,同时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会需要多种多样,具体产品千差万别。,生产资料公有制还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各地区的情况很不相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而且社特真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把所有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别是直接计划,使计划包罗万象,是做不到的。列宁曾经说过:“完整的、无所不包的、正的计划等于‘,的空想。”(《列宁全集》第35卷第473页)如果硬要那么办,就难免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所以,把计划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并不是说把什么都包罗在国家计划之内,这既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再说,计划并不一定是直接计划,间接计划算不算计划?计划也不一定都是国家计划,地方和企业的计划算不算计划?在实践中,必然是重要经济活动,如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主要比例、生产布局以及主要产品的生产与流通、价格体系、物价指数、工资指数等,要由国家计划来安排、规定,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国家计划指导下,地方要根据自己的地区优势等具体情况,制定比较具体的地方计划,而一些日常的经济活动或者是国家计划之外的经济活动,如与企业简单再生产相适应的产供销,人财物等经济活动,或者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十分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则由企业计划来进行调节。在这里,价值规律所发挥作用难免就不带有一些自发性。应当允许企业根据市场供求、价格等变化制定产销计划,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随时调整计划。这样,必然是一方面,国家计划只能在调查研究、遵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的、重要的、带方向的规划和指标;另一方面,企业的短期计划,则应当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及其变化,通过签订工商合同和供销合同来制定。

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质;经济效益;途径

提高地质经济效益,是当前我国地质战线各项工作的中心。地勘单位自身特点不同社会其它事业单位,由原计划封闭的管理, 逐步向质量效益管理即企业管理型转变, 多数地质单位开始全面走向市场、面向社会, 向社会要效益,逐步向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效益高的方向发展。

一、体改宏观地质工作经济效益的途径

1、加强宏观经济决策

提高地质工作经济效益,首先要研究地质工作的宏观决策,宏观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经济效益的高低。

地质工作的宏观决策,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地质经济管理中涉及到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的问题,如地质部门经济结构,地质工作布局,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等等。正确的宏观决策,来源于对地质经济活动特点和矿产资源经济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分析,为此,必须准确掌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际市场对矿物原料需求的趋势,掌握不同时期地质工作的主攻方向,使地质工作的宏观决策机构真正起到管理地质工作的中枢作用。

实践证明,如果地质工作的宏观决策和中、长计划缺乏科学依据,那么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相反,如果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具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为提高宏观地质经济效益打下基础,也为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创造了前提。

2、改革和完善地质经济管理体制

旧的地质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多过死,地质勘查单位缺乏经济活力等弊端,结果难以发挥地质勘查单位的积极性,从而也难以提高地质经济效益。只有通过改革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旧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才能解决地质勘查单位内部的压力、动力和活力问题,调动地质职工的积极性,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当前,应加强地质行业管理,进行行业规划,合理分配地勘费用,进行地质工作登记,协调重大地质科研项目,建立和完善计划,财务和统计等基本制度。

3、加强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地质工作投资多,风险性大。因此,地质工作的每一阶段都需要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反之,在不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情况下,盲目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有时会造成大量的资金积压与浪费,从而给国民经济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储量的开发利用率只有35%左右,探明储量的矿产地利用率只有25%左右,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忽视了技术经济评价工作。为了使建设与生产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就必须选择宏观经济效益最佳的矿床作为勘探与建设的后备基地。作为对每一矿床的经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的论证与优选,是提高地质工作宏观经济效益的十分重要的一环。

4、按照地质工作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

任何工作都有规律可循,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必须遵循地质工作规律,按地质工作规律办事。即以地质一找矿为中心,以现代成矿理论为指导,重视基础地质工作,搞好普查,勘探与矿山的衔接关系,开展综合找矿、综合勘探,综合评价和综合利用。

从经济角度来看,地质工作中新投入的物质资料,无论其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都受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调节。地质工作者的劳动和收入,都服从按劳分配规律的支配,地质工作项目的安排也脱离不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因此,提高宏观地质经济效益,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

二、提高微观地质工作经济效益的途径

1、提高地质工作质量

地质工作质量是指地质勘查单位各项业务工作与组织管理工作,对达到地质成果质量标准与提高地质成果质量的保证程度,它包括地质设计的质量,各项工作(工程)的质量以及地质成果的质量等内容。地质工作从编写设计、组织施工到提交地质成果,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质量问题,都会影响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从编写设计开始,就必须注意质量选择最优设计,按照设计进行施工,在地质工作中加强质量管理。

2、缩短地质工作周期

地质工作要超前服务,为当前和长远建设提供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为解决地质工作与资源保证不相适应情况,就必须加快评价速度,缩短工作周期,使提交的地质成果及早在建设中发挥作用,提高其利用率。要缩短地质工作周期,还必须通过合理确定地质项目,正确编制地质项目设计,提高地质工作劳动效率等措施来实现。

3、降低劳动消耗与劳动占用

要获得有用的地质成果,必须消耗和占用一定的劳动,面劳动消耗与占用的水平,又直接影响地质工作经济效益。

降低活劳动消耗,主要通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改善劳动组织和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发挥地质职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与占用,主要通过充分利用物质资源,减少积压,杜绝浪费,勤俭办地质事业,精打细算,节约地质勘深费用,号能充分发挥有限资金的潜力,多做工作。

4、加强财务管理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资金运用,资金是企业的命脉,同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要运用好有限的资金,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正确运用现代会计理论和方法,向节约资金要效益,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并帮助企业领导做出决策。要加强日常财务管理工作:①要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开展财务理论学习研究和岗位练兵竞赛活动,增强会计人员的荣誉感,开展分级、分主次、灵活多样的财务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管财、用财能力,不仅要懂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财务工作相关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财务分析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②严格帐目核算,坚持定期组织一次帐目观摩评比,相互促进,提高业务水平。③坚持查帐制度,查帐是堵塞漏洞和实施财务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业务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④在实际工作中,要用资金利用率的观念来把持日常业务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和备用金占用,及时清理个人、单位欠款,使资金用在刀刃上。⑤针对目前实际情况,加强对资金回收工作,缓解资金紧张问题。

4、扩大服务领域

地勘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对地勘单位来说,必须扩大服务领域,增加市场收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转换经营机制比较晚的黑龙江省地勘单位,更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扩大服务领域,最根本的环节在于抓好销售管理。销售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不断开拓市场,保证营销体系。为销售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根据市场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市场开放,使产销对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或劳务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提高单位或企业的经济效益。

认真抓好企业营销决策,营销决策包括:企业依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以及营销环境,影响企业营销多种因素中,还要作出重要决策和决定,如何通过广告、电视传递信息、勾通产需,激发需求,增加销售,介绍产品质量和劳务性能,在激发市场竞争中,制定价格要合理,使消费者满意。企业自身又获得利润。如何做好销售服务,提高消费者对企业或劳务的信任感,争得购买的机会,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通过各种销售或提高揽活的渠道,增加自己产品或劳务的销售机会等,上述各种决策,如果能掌握时机,及时合理做出决定,即可以取得对外销售或承揽工程的突破,从而为企业或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条件。

5、重视科研、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是提高经济”这个命题不仅适合我国的国民经济,也适合地质勘查业。要提高地质工作的经济效益,也必须同时转动技术和管理这两个轮子。现今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高峰期,地学理论以及勘查技术在此期间也高度发展。岩浆成矿、沉积成矿理论和变质成旷概念,都有新学说问世或新发展,并在国外推动了找矿工作,环境地质是地学的新分支,探矿工程,遥感地质等技术也有新的突破。我们要尽快吸收,消化这些新理论新技术,并用于实践,以加强地勘单位的技术改造,提高地质找矿效果。历史上海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带来的生产巨大变革,都对劳动者和管理者提出更高的文化技术要求,需要有大批掌握先进的地学理论,勘查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因此应该把发展科学、教育放在突出的战略地位,加强智力开发。我们要重视对地质职工的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进一乡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这是提高地质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综上,提高地质经济效益, 必须加强企业科学管理, 充分发挥人、财、物的作用,做到效率高、资金运用合理, 经济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